孕期如何控制正常的胆固醇
孕期如何控制正常的胆固醇
在怀孕的最后3个月,血液中的胆固醇急速升高,进入血管壁,导致心脏病,并干扰孕妇的血液循环及胎儿的发育。为了控制正常的胆固醇,应该特别注意维生素B6、维生素E、叶酸、镁、胆汁素、纤维醇、维生素C及锌的充分摄取,若无法由饮食中充分获得,则应该补充营养剂,避免糖、酒精、精制的面食。固体脂肪,如牛肉、羊肉、肥猪肉、椰子油及氢化的油脂,如氢化的花生酱、加工过的人造奶油及固体的烹饪油等,都会增加胆汁素的需要量,而使胆固醇升高。
只要100毫升的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高于180毫克,即应该避免所有氢化的油脂及含椰子油的脂肪,例如人造奶油,尽量减少固体的动物油脂。不论体重如何,每天至少吃一匙植物油。每个人,尤其是胆固醇过高的人,更应该避免糖及精制的面食。每餐吃一或两匙加入牛奶中的黄豆卵磷脂,可以获得胆汁素及纤维醇。对黄豆制品过敏的人,应该改用维生素B制剂,不要吃黄豆卵磷脂。
怎么控制胆固醇 控制胆固醇你要避免这样做
肥胖会降低HDL-C,因此建议应维持理想体重。
例如:猪油、牛油、奶油、肥肉,应减少摄取。另外,以白肉取代红肉,并选择低脂奶类,也可以减少部分饱和脂肪的摄取。
饱和脂肪会增加LDL-C,并使得LDL-C不容易被代谢。
例如:植物性奶油、烤酥油、奶精、糕饼、起酥、薯条、炸鸡、糕点…等,应避免摄取。
许多研究都指出反式脂肪酸对身体有不利的影响,会使LDL-C上升、HDL-C降低,增加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发生率。
例如:内脏、蛋黄、蟹黄,可以适量吃,但仍不宜过量。
适量饮酒(每天40~60 cc红酒)可以使HDL-C增加,但过量则会造成其他不良影响。
胆固醇正常值
胆固醇又称胆甾醇。一种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早在18世纪人们已从胆石中发现了胆固醇,1816年化学家本歇尔将这种具脂类性质的物质命名为胆固醇。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尤以脑及神经组织中最为丰富,在肾、脾、皮肤、肝和胆汁中含量也高。其溶解性与脂肪类似,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等溶剂。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不仅参与形成细胞膜,而且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甾体激素的原料。胆固醇经代谢还能转化为胆汁酸、类固醇激素、7-脱氢胆固醇,并且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就会转变为维生素D3,所以胆固醇并非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胆固醇主要来自人体自身的合成,食物中的胆固醇是次要补充。如一个70kg体重的成年人,体内大约有胆固醇140g,每日大约更新1g,其中4/5在体内代谢产生,只有1/5需从食物补充,每人每日从食物中摄取胆固醇200mg,即可满足身体需要。胆固醇的吸收率只有30%,随着食物胆固醇含量的增加,吸收率还要下降,200mg大约相当于1个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或3-4个鸡蛋的胆固醇吸收量。专家建议每天摄入50mg~300mg胆固醇为佳。
胆固醇没有好坏之分,正常值2.4--5.5mmol/L,
化验单上胆固醇代号CHOL,甘油三酯代号TG
胆固醇与甘油三酯都属于脂蛋白,他们在血液中的含量增加了,血液自然就粘稠了.
如何合理控制胆固醇
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已经达到2.3亿人,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心血管病患者。2011年由世界银行公布的《创建健康和谐生活,遏制中国慢病流行》报告指出,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病负担已占中国总疾病负担的近七成。
胆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元凶之一,随着血液中胆固醇水平的升高,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大大增加。因此,控制胆固醇水平,尤其是“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刻不容缓。史军教授介绍:人体中的胆固醇主要来自肝脏合成和肠道吸收,其中外源性食物提供约三成,七成由自身合成,合成部位在肝脏。经典降脂治疗是“他汀类”药物,作用于肝脏,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临床试验证明有效。但对部分患者,仅此手段尚不足使胆固醇降低到医师要求的水平,即“达标水平”。因此,在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同时,亦要控制胆固醇肠道的吸收。
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成为新突破
要想打破他汀类药物的治疗瓶颈,就要从另一源头寻找方法,通过肠道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抑制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史军教授指出,治理河道泥沙除了植树造林,还要在下游修筑堤坝,对已有泥沙进行拦截。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的问世,将这一想法变成了现实。作为‘河道大坝’,依折麦布可以有效减少小肠对LDL-C的摄取和吸收,与此同时,它还能减少LDL-C向肝脏转运,最终实现减少体内LDL-C含量的效果。
相关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相比,依折麦布能减少小肠吸收50%以上的胆固醇,使LDL-C水平降低17%-23%,总胆固醇水平降低15%以上。而且,由于依折麦布主要作用于肠道,因此与其他作用于肝脏的药物减少相互作用,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与此同时,对于他汀单药治疗仍不达标的患者,史军教授则建议,可以将他汀类药物与依折麦布联合使用,二者机制互补,能够全面抑制胆固醇的形成和吸收,是一套全面的血管“河道”治理方案,实现更强效的降脂效果。多项研究结果证实,依折麦布与最低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联用时,降低“坏”胆固醇的疗效明显优于他汀类药物剂量翻倍的疗效,且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目前,这套全面的‘河道泥沙治理方案’已经落到实处,集两种降脂药于一身的首款复方制剂——辛伐他汀依折麦布,已在华上市。
最后,生活方式的干预也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必要辅助手段,患者平时应戒“红肉”、少油腻、多运动。只有良好实施生活干预和药物治疗的“两手抓”方针,才能实现长期胆固醇水平的良好控制。
99营养师温馨提醒药物和饮食上的相互配合对于慢性对心血管病会有更好的调理作用,要严格控制胆固醇高的食物的摄入,如猪肾、猪肝、鸡肝、虾皮、鲜蟹黄、鹌鹑蛋、羊头肉、松花鸭蛋、咸鸭蛋、鸭蛋黄、鸡蛋黄、猪脑等。
老人们如何控制胆固醇
老人们如何控制胆固醇
一、控制高胆固醇的摄入
一点发现自己的身体中会存在胆固醇的增高,您就要采用适当的措施,进行降低。说到控制胆固醇,那最直接的就是控制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蛋黄、动物内脏(肝、肺、肾、胰、心等)、鱼籽、脑(猪脑、羊脑等)、虾籽、肥肉、蟹黄等这些都是含胆固醇比较多的,所以日常中尽量少吃,而对于胆固醇过高的患者,还是不建议吃的。日常生活中的高胆固醇食物还是比较多的,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饱和脂肪酸:动物油
老年人会出现很多的疾病情况,您在生活中就要注意自己的适当的饮食措施,尽快的缓解“三高”的发生。“三高症”也属于心脑血管病,任何一个病都可以成为另一个病的诱因。人的胆固醇一高,就会增加冠心病的危险。含有饱和脂肪酸多的,也大都富含高胆固醇。就比较,动物油是富含饱和脂肪酸的,而植物油是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平时可以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烹调食物,既健康又美味。
2.动物内脏和蛋黄
进行适当的饮食护理,也是一种缓解疾病的重要措施,您在生活中就要注意。动物内脏是中含有的胆固醇是非常丰富的,如猪、牛、羊、鸡等动物的肾、肝、肺、肠,大致是每100克内脏含200—400毫克胆固醇。而一个鸡蛋含胆固醇292.5毫克,大多集中在蛋黄内,所以对于胆固醇过高的老人,每周不超过三个鸡蛋。
3.贝类
不同的饮食措施,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是有很多的影响的,您就要适当的进行选择。鱼类是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很丰富的食物,胆固醇患者可以常吃。但是对于贝类和软体类水产,则不适合患者服用,因为它富含高胆固醇。就比如鱿鱼、龙虾、墨鱼等。所以老人们平时要对水产类加以选择。
4.奶油、黄油
奶油和黄油也是富含高胆固醇的,所以平时要注意少吃,而对于一些脂肪比较多的肉类,尽量不要吃。
二、戒烟酒
在生活中就要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也会帮助您尽快的远离这样的疾病发生。长期喝酒、抽烟会对肝肺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人体的脏腑都会互相影响,一旦肝肺受损,是极不利于胆固醇的降低的。
三、控制高糖和高热量食物
适当的进行一些饮食的合理控制,也是远离疾病的重要因素,您在生活中就要注意。肥胖是引起高胆固醇最重要的因素,过多的摄入糖分和热量会导致肥胖。而对于老人来说,活动量明显减低,身体的新陈代谢变慢,如果肥胖则会给身体带来很多的危害。
控制坏胆固醇三大纪律
一、必须使用他汀类药降“坏胆固醇”: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伴有1个以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等)的糖尿病患者,应该使用他汀类药降低胆固醇,按照这个标准,大约80%的糖尿病患者必须启动他汀治疗;
二、必须使“坏胆固醇”降至合理的目标:糖尿病未得冠心病时,ldlc需降至低于2.6mmol/l,因为降至这一水平时,不会形成新的斑块;当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且有斑块形成时,ldlc必须降至1.8mmol/l以下,因为降至这一数值时可以缩小斑块体积,从而打破高ldlc→斑块增大→心血管疾病发作的恶性循环,避免心血管事件;
三、必须长期使用他汀类药,不可在血脂达标后随意停药:由于人体内约三分之二的胆固醇是人体自行合成,ldlc升高绝大多数都是内源性合成酶升高所致,所以靠减少胆固醇摄入或者减肥控制血糖都无济于事,必须使用他汀类药才能降低ldlc。控制达标后,一旦停药,ldlc又会升高,血管的损坏将重新开始,所以千万不能随意停药。
老人们如何控制胆固醇
一、控制高胆固醇的摄入
一点发现自己的身体中会存在胆固醇的增高,您就要采用适当的措施,进行降低。说到控制胆固醇,那最直接的就是控制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蛋黄、动物内脏(肝、肺、肾、胰、心等)、鱼籽、脑(猪脑、羊脑等)、虾籽、肥肉、蟹黄等这些都是含胆固醇比较多的,所以日常中尽量少吃,而对于胆固醇过高的患者,还是不建议吃的。日常生活中的高胆固醇食物还是比较多的,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饱和脂肪酸:动物油
老年人会出现很多的疾病情况,您在生活中就要注意自己的适当的饮食措施,尽快的缓解“三高”的发生。“三高症”也属于心脑血管病,任何一个病都可以成为另一个病的诱因。人的胆固醇一高,就会增加冠心病的危险。含有饱和脂肪酸多的,也大都富含高胆固醇。就比较,动物油是富含饱和脂肪酸的,而植物油是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平时可以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烹调食物,既健康又美味。
2.动物内脏和蛋黄
进行适当的饮食护理,也是一种缓解疾病的重要措施,您在生活中就要注意。动物内脏是中含有的胆固醇是非常丰富的,如猪、牛、羊、鸡等动物的肾、肝、肺、肠,大致是每100克内脏含200—400毫克胆固醇。而一个鸡蛋含胆固醇292.5毫克,大多集中在蛋黄内,所以对于胆固醇过高的老人,每周不超过三个鸡蛋。
3.贝类
不同的饮食措施,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是有很多的影响的,您就要适当的进行选择。鱼类是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很丰富的食物,胆固醇患者可以常吃。但是对于贝类和软体类水产,则不适合患者服用,因为它富含高胆固醇。就比如鱿鱼、龙虾、墨鱼等。所以老人们平时要对水产类加以选择。
4.奶油、黄油
奶油和黄油也是富含高胆固醇的,所以平时要注意少吃,而对于一些脂肪比较多的肉类,尽量不要吃。
二、戒烟酒
在生活中就要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也会帮助您尽快的远离这样的疾病发生。长期喝酒、抽烟会对肝肺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人体的脏腑都会互相影响,一旦肝肺受损,是极不利于胆固醇的降低的。
三、控制高糖和高热量食物
适当的进行一些饮食的合理控制,也是远离疾病的重要因素,您在生活中就要注意。肥胖是引起高胆固醇最重要的因素,过多的摄入糖分和热量会导致肥胖。而对于老人来说,活动量明显减低,身体的新陈代谢变慢,如果肥胖则会给身体带来很多的危害。
如何合理控制胆固醇
胆固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它不仅是身体的结构成分之一,还是合成许多重要物质的原料。过分忌食含胆固醇的食物,易造成贫血,降低人体的抵抗力;但长期大量摄入胆固醇,不利于身体健康,会使血清中的胆固醇含量升高,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科学的饮食方法提倡适量摄入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简称LDL-C),能对动脉造成损害;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简称HDL-C),则具有清洁疏通动脉的功能。下面是一些专家推荐的饮食方法,旨在降低人体内LDL-C含量,而增加HDL-C含量。
1、 多吃鱼
一项针对Ω-3脂肪酸(存在于金枪鱼、鲭鱼、鲑鱼和沙丁鱼等鱼类中)对hdl-c的影响进行的研究表明,当吃鱼的次数达到每周1次甚至每天1次时,能有效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量。
2、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
整粒谷物和面包等纤维含量非常高的食物,能有效降低人体内ldl-c的含量。营养专家指出,为了达到影响胆固醇含量的效果,膳食中的纤维必须达到15~30克。
可以在早餐中加上一盘黑莓,在午餐中加入半碗扁豆,在晚饭中加入一盘全麦面食,再加上5个对半剖开的桃干作为零食。
3、多吃大豆制品
豆腐和膨化植物蛋白等大豆制品中,含有一种天然的植物化学物质,叫作异黄酮。研究显示,这种化学物质有助于把危害动脉的ldl-c从人体中清除出去。
4、摄入足量的维生素C
在马萨诸塞州塔夫茨大学进行的研究显示,血液中维生素C含量与人体内hdl-c含量成正比。专家建议,每天吃3~4份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马铃薯、椰菜、花椰菜、草莓、番木瓜和深绿色多叶蔬菜等,能提高人体血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从而提高体内hdl-c的数量,保证血管畅通。
如何控制好胆固醇
健康是有颜色的:控制胆固醇,马上行动
2014年5月15日,北京——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项目(CCEP)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的第四届“5·18血管健康日”宣布,今年的主题为“健康是有颜色的:控制胆固醇,马上行动!”
来自心血管、脑血管和糖尿病三大治疗领域的专家与会指出:人体是由血管组成的,不同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各不相同:第一步,要积极检查胆固醇;第二步,要根据心血管疾病风险水平来确定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人群各自对应的胆固醇控制目标;第三步,对于心脑血管高危人群来说,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尤其是胆固醇的控制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一旦停药,治疗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因此,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坚持长期、充分的他汀类药物治疗以切实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胆固醇升高: 心血管、脑血管、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增加的罪魁祸首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报告数据:估计每年我国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疾病之首,胆固醇升高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的罪魁祸首。
胆固醇是血液中一种类似脂肪的物质,只有三分之一的胆固醇从食物中获得,因此,当吃进太多含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时,人体血液中就会有很多的胆固醇。于是一些人认为“胆固醇高了,只要食物清淡些就可以了”,其实不然 ,因为,另外三分之二的胆固醇是由人体自身合成的。
胆固醇也分“好坏”。胆固醇主要分为高密度胆固醇(HDL)和低密度胆固醇(LDL)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是“好胆固醇”;后者会附着在血管壁上,一旦过量,就会导致动脉硬化,因而被称为“坏胆固醇”。
“坏胆固醇”危害极大。著名心血管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介绍说: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增多时,会使血液变稠,在血管壁上形成小斑块,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更危险的是,不稳定的斑块破裂或脱落,会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脑中风,危及生命。有研究显示冠心病死亡中,77%归因于胆固醇水平的增高,这一比例远远高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BMI等其他多个冠心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除冠心病患者外,卒中和糖尿病患者同样受到“坏胆固醇”危害
“坏胆固醇”不仅仅是冠心病患者心脏部位的血管堵塞,也同样可能造成脑部血管的堵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赵性泉教授指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缺血性脑卒中(中风)密切相关。由于血液中的“坏胆固醇”(LDL-c)过多时沉积在脑血管,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得血管变得狭窄或完全堵塞,阻挡血液通过就会引发缺血性中风。目前,中风已经成为我国排名第一的死亡原因,并且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因此通过控制胆固醇来预防中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除了对冠心病患者、脑卒中患者外,“坏胆固醇”对糖尿病患者造成的巨大健康威胁往往被很多患者所忽视。
糖尿病学会前任主任委员、IDF首位华人副主席、北京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指出,糖尿病患者作为冠心病和卒中两大疾病的庞大潜在人群,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糖尿病大血管事件的首要危险因素。65%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等大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的胆固醇控制水平是为目前的最薄弱环节。
控制胆固醇,我们如何行动?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赵性泉教授介绍说,健康是有颜色的:不同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也不相同。国际上普遍用“赤橙黄绿”来标示血管健康程度:红色表示极高危;橙色表示高危;黄色表示中危;绿色表示低危。赤橙黄绿,分别代表了未来10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程度,警示我们关注胆固醇从现在开始,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人体由上亿血管组成,怎么才能控制住血管里的胆固醇?
胡大一教授介绍说, 首先,要积极检查胆固醇。 根据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每年进行血脂检测。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而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及其他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量1次血脂。
赤橙黄绿血脂危险分层
其次,要根据心血管疾病风险水平,确定胆固醇治疗目标。胆固醇正常值因人而异,临床证据和《指南》均强调,要依据危险分层干预胆固醇,根据患者个体特点决定胆固醇的达标值,目前,我国很多医院使用的血脂检验报告单以正常人标准为参考值,“一刀切”的参考范围让很多心血管高危人群误以为自己的血脂水平正常,延误就医时机。
极高危患者,应将LDL-C目标值控制在<2.07mmol/L(80mg/dL) ;高危人群, 应将LDL-C目标值控制在<2.59mmol/L(100mg/dL) ;中危人群则应将LDL-C目标值控制在<3.37mmol/L(130mg/dL) ;低危人群的LDL-C目标值可<4.14mmol/L(160mg/dL) 。
三位专家一致建议,我们不但要知晓胆固醇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还应该了解自身血脂水平,从而了解自己的心血管风险程度以及不同风险人群的胆固醇控制目标,尽早评估,尽早预防,降低心肌梗死或中风的风险。控制胆固醇,马上行动!
第三步,积极使用他汀降胆固醇治疗。临床大夫经常被冠心病患者追问,“我已经吃了降脂药,胆固醇水平正常了,我可以停药了吧?”实际上,约70%“坏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而且这种合成是不断进行的。
对于橙色风险的冠心病、中风患者,以及刚刚发生过心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众多患者来说,由于他们体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经广泛存在,化验单上的箭头仅表示胆固醇水平被短时间内控制住了,但并不代表风险消失。若不持续控制,“坏胆固醇”持续合成和累积,斑块还会出现,使血管变得脆弱易破。
对此,胡大一教授指出:国内外的血脂防治指南均提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首要的治疗目标。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证实,降低LDL-C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而他汀类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首选药物,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处理方面,能够减少主要血管事件,例如死亡、心肌梗死和中风的疗效已超越所有其他类调脂药物。
遗憾地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他汀的使用率很低,仅有1.7%。因此,心血管医生应该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对尚未发生冠心病的高血压、糖尿病这些高危人群,加强胆固醇管理,积极他汀治疗,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到治疗目标值。
而另一项来自美国的经验显示:控制胆固醇可以使心血管死亡率减少高达24%。对此纪立农教授也特别指出:“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尤其是胆固醇的控制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一旦停药,治疗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鼓励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坚持长期、充分的他汀类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