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尾刺破手指身亡 感染海洋创伤弧菌的症状
虾尾刺破手指身亡 感染海洋创伤弧菌的症状
感染“海洋创伤弧菌”后,患者初期表现为发烧和皮肤受损部位出现发红、水疱。
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会迅速发展为皮肤组织大面积坏死,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多脏器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被虾尾划伤肿了怎么办 虾刺到手指引起的海洋创伤弧菌是什么
海洋创伤弧菌,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若被感染后,其死亡率很高,广泛分布于近海、海湾的海水及海底沉积物中,最适宜的生存条件为37℃下、10~20g/L盐度。
如被海洋鱼类、贝类、虾、鱼钩等刺伤或进食生的或未经加工熟的贝甲类海产品(尤其是牡蛎)等,可能感染此菌。
醋泡生鱼片可杀菌
生吃鱼虾等已成为餐桌新时尚。日前,广东省东莞市发布食品安全预警,提醒喜欢生吃鱼片、盐水虾等生食水产品的市民要注意,近一半生食水产品及鲜冻水产品中被发现含有副溶血性弧菌,容易导致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主要来自海产品,如墨鱼、海鱼、海虾、海蟹、海蜇,以及含盐分较高的腌制食品。它导致的食物中毒,在经盐腌后生食的梭子蟹、盐水虾、咸泥螺等,食用时用调味品蘸食的蚶子、牡蛎、虾、生鱼片等中比较常见。中毒的患者会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绞痛、腹泻,多数患者在腹泻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腹泻多为水样便,重者为黏液便和黏血便。失水过多者可引起虚脱并伴有血压下降。大部分病人发病后2—3天逐渐恢复,病程约 1周左右。少数严重病人由于休克、昏迷而死亡。在病愈后的一段时间,患者的免疫力仍较弱,可重复感染。
副溶血性弧菌对温度敏感,56摄氏度时5—10分钟即可死亡;对酸较敏感,在普通食醋中1—3分钟即死亡。王兴国提醒,海产品一定要煮熟炒透,尽量不吃生的海产品。生鱼片之类的处理可以先用醋浸泡,或者在烹调过程中加一些醋也可以有效杀灭副溶血性弧菌。
虾尾刺破手指身亡 虾尾刺破手指身亡是怎么回事
王大妈在清洗海虾过程中,手中指不小心被虾子尾巴扎破。两天后,王大妈开始发烧,双下肢肿胀伴大面积血性大疱,据接诊医生介绍,王大妈疑似感染上比较罕见的“海洋创伤弧菌”细菌。虽然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但大妈还是不幸身亡。
据医生介绍,这种细菌相对罕见但十分凶险,感染“海洋创伤弧菌”后,患者初期表现为发烧和皮肤受损部位出现发红、水疱。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会迅速发展为皮肤组织大面积坏死,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多脏器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且一旦感染,发病很快,48小时内死亡率可超过50%。加上王大妈因为自身肝脏不好,加剧了她的病情发展,最终医治无效死亡。
非霍乱弧菌感染的治疗
经过15~24小时的潜伏期后,疾病开始急性发作,出现痉挛性腹痛,水泻(大便可为血性并含有多形核白细胞),里急后重,乏力,有时有低热.24~48小时后症状自行消退.非凝集性弧菌可引起霍乱样疾病,并在伤口和血液可分离得到该菌.通过温暖的海水感染的伤口可演化为蜂窝织炎,有些病例可迅速恶化为伴有典型出血和大泡性病变的坏死性筋膜炎.创伤弧菌被受损宿主(常为有肝病或免疫缺陷者)摄入后,可通过肠粘膜而不引起肠炎,但可产生具有高死亡率的败血症。
常规培养很易确诊伤口和血流的感染.若拟诊肠道感染,则可将粪便用硫代硫酸盐-枸橼酸盐-胆汁-蔗糖培基培养,分离出致病的弧菌.污染的海鲜作培养也可取得阳性结果。
治疗:
有皮肤伤口的高危病人应避免操作未烧过的海鲜和接触海水.非霍乱弧菌感染可用环丙沙星1g或强力霉素300mg单剂口服治疗.腹泻时应密切注意补充血容量和丧失的电解质.对坏死性筋膜炎的病人,除给抗生素外,还应作外科清创处理。
醋泡生鱼片可杀菌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主要来自海产品,如墨鱼、海鱼、海虾、海蟹、海蜇,以及含盐分较高的腌制食品。它导致的食物中毒,在经盐腌后生食的梭子蟹、盐水虾、咸泥螺等,食用时用调味品蘸食的蚶子、牡蛎、虾、生鱼片等中比较常见。中毒的患者会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绞痛、腹泻,多数患者在腹泻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腹泻多为水样便,重者为黏液便和黏血便。失水过多者可引起虚脱并伴有血压下降。大部分病人发病后2—3天逐渐恢复,病程约 1周左右。少数严重病人由于休克、昏迷而死亡。在病愈后的一段时间,患者的免疫力仍较弱,可重复感染。副溶血性弧菌对温度敏感,56摄氏度时5—10分钟即可死亡;对酸较敏感,在普通食醋中1—3分钟即死亡。王兴国提醒,海产品一定要煮熟炒透,尽量不吃生的海产品。生鱼片之类的处理可以先用醋浸泡,或者在烹调过程中加一些醋也可以有效杀灭副溶血性弧菌。
鲜美的生鱼片寿司孕妈不能吃
深海鱼,特别是三文鱼富含欧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对胎宝宝的正常发育,尤其是孕晚期的准妈妈和胎儿非常有益。但吃鱼是要十分小心!生鱼或半加工的鱼类及海产品(如寿司等),很可能含有寄生虫或细菌。因此,怀孕期间最好回避这些食物,远离含汞鱼类,如鲨鱼、箭鱼、鲭鱼等。
- 每周吃12盎司(340g)煮熟的鱼类或贝类;
- 最好选三文鱼、虾肉、鳕鱼和鲶鱼;
- 金枪鱼也可以吃,但每周别超过6盎司(170g);
同时,致力于生物和传染病研究领域18年的Ingrid Koo博士指出,食用生鲜鱼类具有以下风险:
1. 异尖线虫和其他寄生虫
人类感染异尖线虫、线虫和蛔虫,是由于吃了某些生的或半生不熟的鱼类所引起的。吃了带有各种寄生虫的鱼类,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腹疼、恶心,还极容易被误诊为阑尾炎或胃病。
如果蠕虫没咳出来或吐出来,它们还能穿透肠壁,引起局部免疫反应,但它们最终会死亡,并被免疫系统排除。在必要时,可通过胃镜或手术来减轻疼痛。
严重患者会引起过敏性休克,但这种状况比较罕见。
2. 肠炎弧菌
已经确认,肠炎弧菌与生鲜鱼类蚌类,特别是生蚝有关联。感染该细菌后可引起腹泻、腹绞痛、恶心、呕吐、头痛、发烧、发冷等。
3. 创伤弧菌
创伤弧菌多含于生蚝、蛤蜊、螃蟹当中。
在健康人群中,这些微生物的摄入会引发呕吐、腹泻、肠绞痛等。其中,患有肝病或免疫系统弱的人,微生物还能进入血流,引发败血症,威胁生命。
虾尾刺破手指身亡 海洋创伤弧菌到底是什么病菌
“海洋创伤弧菌”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这种病菌相对罕见但十分凶险,感染后致死率极高,一旦感染上发病很快,48小时内死亡率可超过50%。
虾尾刺破手指身亡 如何避免感染海洋创伤弧菌
生活中要尽量少吃生冷食物,尽量将水产煮熟。同时避免伤口或皮肤暴露在海水中。
如果是从事海边工作或者海边游玩挖螺的游客要做好防护工作,戴手套、穿套靴;在挑选或者食用海鲜时,要注意不要被尖刺部位扎伤,尽量带上手套进行操作。
皮肤发红局部出现水泡,又有吃生海鲜、皮肤被海鲜剌破或海边作业的病史,要尽早到医院诊治,不要等到皮肤小疱出现紫癜才去就诊,后者往往皮下已大片坏死,抢救非常困难。
小龙虾怎么清洗
洗虾时最好戴手套鱼、虾、螃蟹、贝壳类等海鲜,本身带有很多细菌,如淋球菌、阴沟杆菌、葡萄球菌甚至还有海洋创伤弧菌。如果接触海鲜时,不小心被刺伤,或是手上有创口,就更有伤口感染的可能。或许抵抗力正常的人群发生严重感染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对于抵抗力差的人,或是有一些基础疾病的人来说,危险系数就会变大。因此,为了防止被海鲜扎伤,清洗海鲜时最好“武装”一下—戴副手套。
虾尾刺破手指身亡 海洋创伤弧菌的感染途径
海洋创伤弧菌主要有两种感染途径:
一种是进食生的或未经加工熟的贝甲类海产品(尤其是牡蛎),其危害不在于其引起胃肠炎,而在于其引起的蜂窝组织炎和败血症,死亡率高达50%以上。
另一种感染途径是破损的肢体接触海水,或海产品刺伤皮肤而感染。细菌通过破损的皮肤很快速传播,并导致严重的肌炎和肌膜炎引发严重的坏疽,继而发生败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