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脊中位置疼是怎么回事 脊中穴常用配伍

脊中位置疼是怎么回事 脊中穴常用配伍

1.配肾俞,命门,天枢,足三里,针刺补法,灸命门,温补脾肾,治疗虚寒 泄泻。

2.配脾俞,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针刺补泻兼施,健脾利湿,治疗脾虚阴黄,腹泻等。

3.配气海,长强,百会,承山,针刺补法,重灸百会,升阳举陷,益气固脱,治疗气虚脱肛,痔疾,便血等症。

4.配肾俞,命门,委中,腰阳关,针刺补法,温补肾阳,强腰壮骨,治疗肾虚腰痛。

5.配水沟,百会,针刺平补平泻法,通调督脉,开窍醒神,治疗痰蒙清窍之癫痫。

阳交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胸胁胀满疼痛,面肿,惊狂,癫疾,瘈疭,膝股痛,下肢痿痹等疾病。

配伍:常配支沟穴、相应节段夹脊穴治带状疱疹之神经痛;配阳辅穴、绝骨、行间穴、昆仑穴、丘墟穴治两足麻木;配环跳穴、秩边穴、风市穴、伏兔穴、昆仑穴治风湿性腰腿痛-腰扭伤、坐骨神经痛、中风半身不遂之下肢瘫痪、小儿麻痹症。

肚子痛按什么穴位

1、肚子痛掌揉关元穴

右手掌心叠放在左手背上,将右手掌心紧贴在关元穴,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益气壮阳,调理气机。

2、肚子痛掐合谷穴

将一手指尖,按于对侧合谷穴,其余四指置于掌心。适当用力由轻渐重掐压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理气通腑,解痉止痛。

3、肚子痛按揉足三里穴

日本人称它为保健穴,堪称世界上最常用到的养生穴位之一。

它位于足阳明胃经,是调理肠胃功能的保健要穴,举凡所有肠胃问题,胃痛、胃痉挛、胀气、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便秘、肚子痛等症状都可以按,所以有“肚腹叁里留”这样的口诀。

足三里还有另一个意思,就是按了以后一天可以走三里路。足三里能缓解膝腿疼痛,对于下肢容易疲劳、没办法走路的人,按压后可以让双腿变得比较有力。

足三里在哪里:膝盖外侧有个有个凹陷处叫外膝眼,足三里就位在外膝眼下方叁寸(四指幅宽)的位置。

4、肚子痛按压脊中穴

中医认为,腹痛,虽然病机复杂,但总会归结为阴阳失调这一点。腹痛,病在任脉,故而属阴。按照《内经》里阴病阳治、阳病阴治的思想,我们可以通过调理督脉气血,来间接地刺激与督脉首尾相连的任脉。如此,我们取从阳引阴的效果,实现腹部的阴阳平衡,达到止痛目的。正因如此,像《针灸大成》、《针灸甲乙经》这样的针灸学着作里,都有用脊中穴治疗腹部疾病的论述。

脊中穴属于督脉上的穴位,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为第七胸椎。从此向下推4个椎体,其棘突下凹陷处就是脊中穴。下次肚子疼的时候,用手适当按压刺激,有不错的缓解作用。每次按压要持续5秒再抬起。

颈椎病针灸怎么操作

针灸治疗颈椎能够通过对穴位的刺激有效的缓解颈椎不适等症状,有着治疗、缓解、保健的功效。治疗颈椎常用的主穴有颈夹脊、阿是穴、天柱穴、后溪穴、申脉穴。其中颈夹脊、阿是穴、天柱穴为局部取穴,可以疏通调节颈部气血,舒筋骨,通经络;后溪穴和申脉穴分别为手足太阳经穴,并且为八脉交会穴,后溪穴通于督脉,申脉穴通于阳跷脉,两穴上下相配,可以疏导颈部和肩胛部气血。上述穴位除阿是穴为疼痛点位置不定外,其他穴位均有固定的体表位置,具体穴位图如下:

颈夹脊:颈夹脊穴在第二颈椎到第七颈椎棘突间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

天柱穴:正坐低头或俯卧位,在哑门(督脉)旁1.3寸,当顶后发际内斜方肌之外侧取穴。

后溪穴:后溪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申脉穴: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配穴治疗

根据颈椎病临证分型,督脉、足太阳经证可配伍风府穴、昆仑穴;手阳明经证可配伍小海穴、少泽穴;手阳明经证可配伍肩髃穴、曲池穴、合谷穴。风寒痹阻可配伍风门、大椎;劳伤血瘀可配伍膈俞穴、合谷穴;肝肾亏虚可配伍肝俞穴、肾俞穴。兼有头晕头痛症状的可配伍百会穴、风池穴;伴有恶心、呕吐症状则可配伍中脘穴、内关穴;伴有耳鸣、耳聋症状者可以配伍听宫、外关穴。

颈椎病怎么艾灸 颈椎病常用艾灸穴位

颈椎病的艾灸取穴常用主穴有颈夹脊、天柱穴、后溪穴、申脉穴、风池穴、大椎穴及颈椎压痛点等。根据中医理论辨证分型可相应的配伍以下穴位进行施灸:气血亏虚型可配足三里、三阴交;痰浊上扰型可配丰隆穴、阳陵泉;气虚血瘀型配有颈百劳、足三里、列缺;痰瘀交阻型可配伍膈俞穴、丰隆穴、外关;肝肾阴虚型可配伍肾俞穴、肝俞穴等。

会阳的准确位置图 会阳穴常用配伍

遗精,阳痿配肾俞,次髎;带下,阴部湿痒可配三阴交,中极;泄泻,痢疾,便秘可配天枢,上巨虚;痔疮可配承山,承扶。

胸乡在什么位置 胸乡穴常用配伍

1.配支沟,中庭,期门,侠溪,日月,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止痛,治疗气滞胸胁胀痛。

2.配膻中,巨阙,膈俞,心俞,厥阴俞,针刺平补平泻法,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治疗瘀血阻滞之胸闷,心痛,痛引肩背不得卧。

3.配内关,神门,三阴交,针刺平补平泻法,镇静安神,治疗心神不安之心悸,失眠。

脊中位置疼是怎么回事

脊中穴属督脉,具有温中通督,止痉宁神,健脾利湿之功,常用于治疗腹泻,痢疾,痔疮,脱肛,小儿疳积,癫痫,腰脊强痛,增生性脊柱炎等症。当脾胃虚弱,寒凝中焦导致腹痛,痔疮,脱肛,腹泻之证;或是因肾虚失养,经脉痹阻引起腰脊强痛时,脊中位置就有可能出现疼痛现象,具体情况应咨询医生之后再进行调理治疗。

脊中穴常用配伍

1.配肾俞,命门,天枢,足三里,针刺补法,灸命门,温补脾肾,治疗虚寒 泄泻。

2.配脾俞,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针刺补泻兼施,健脾利湿,治疗脾虚阴黄,腹泻等。

3.配气海,长强,百会,承山,针刺补法,重灸百会,升阳举陷,益气固脱,治疗气虚脱肛,痔疾,便血等症。

4.配肾俞,命门,委中,腰阳关,针刺补法,温补肾阳,强腰壮骨,治疗肾虚腰痛。

5.配水沟,百会,针刺平补平泻法,通调督脉,开窍醒神,治疗痰蒙清窍之癫痫。

脊中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脊中穴穴位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上;布有第11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11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脊中位置疼是怎么回事 脊中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11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11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11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夹脊的作用 夹脊的按摩方法

治疗脊椎病:取颈段夹脊穴,以拇指指腹按揉穴位,每个点2-3分钟,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度。

肢体痿痹:配伍风池,大杼穴,用拇指指腹沿脊柱两侧由上至下反复推揉穴位五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

筋缩的准确位置怎么找

科学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的位置。

快速取穴法:坐位,在背部脊柱区,两肩胛骨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处为第7胸椎棘突,向下数2个椎体,即第9胸椎棘突,它的下缘凹陷处即是穴。

筋缩穴属督脉经腧穴,本穴具有舒筋活络,缓解止痛,平肝熄风的作用,对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有一定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肝风内动之癫痫,小儿惊痫,脊强,筋挛拘急,四肢不收诸症;肝气犯胃,肝胆湿热之胃痛,黄疸诸症。

筋缩穴常用配伍

1.配风府,大椎,阳陵泉,行间,针刺泻法,熄风止痉,通络止痛,治疗肝风内动之脊强,筋挛拘急,四肢不收等症。

2.配印堂,大陵,膻中,丰隆,三阴交,针刺泻法,化痰降浊,治疗痰浊蒙心之癫证。

3.配通里,丰隆,三阴交,行间,针刺泻法,化痰熄风,开窍醒神,治疗痰蒙心窍之惊痫。

4.配大椎,瘛脉,腕骨,行间,针刺泻法,清热熄风,治疗温邪热极生风之小儿急惊风。

5.配至阳,腕骨,阳陵泉,太冲,针刺泻法,利胆退黄,治疗肝胆湿热之阳黄。

6.配悬枢,期门,上脘,足三里,行间,针刺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治疗肝气犯胃之胃痛。

相关推荐

筋缩的准确位置怎么找 筋缩穴常用配伍

1.配风府,大椎,阳陵泉,行间,针刺泻法,熄风止痉,通络止痛,治疗肝风内动之强,筋挛拘急,四肢不收等症。 2.配印堂,大陵,膻中,丰隆,三阴交,针刺泻法,化痰降浊,治疗痰浊蒙心之癫证。 3.配通里,丰隆,三阴交,行间,针刺泻法,化痰熄风,开窍醒神,治疗痰蒙心窍之惊痫。 4.配大椎,瘛脉,腕骨,行间,针刺泻法,清热熄风,治疗温邪热极生风之小儿急惊风。 5.配至阳,腕骨,阳陵泉,太冲,针刺泻法,利胆退黄,治疗肝胆湿热之阳黄。 6.配悬枢,期门,上脘,足三里,行间,针刺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治疗肝气犯胃之

巨髎的准确位置图 巨髎穴常用配伍治疗

治面瘫,面痛可配合谷,颧髎,下关;鼻疾可配印堂,迎香,合谷;目疾可配攒竹,丝竹空,风池;齿痛可配合谷,下关,颊车。

中的准确位置 中的治疗用法

针灸疗法:斜刺中穴0.5—1寸。 艾灸疗法:艾炷灸中穴3—5;或艾条灸中穴5—10分钟。

素髎的作用 素髎穴常用配伍

1.配水沟,内关,神阙,关元,足三里,针刺补法,重灸神阙,关元,回阳固脱,醒脑开窍,治疗虚脱昏迷。 2.配百会,前顶,印堂,曲池,神门,针刺泻法,清热开窍,治疗热闭心包之小儿惊厥。 3.配风池,上星,迎香,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利窍,治疗风热鼻塞,鼻衄,酒糟鼻等。 4.配风门,迎香,印堂,列缺,针刺泻法,疏风散寒,治疗风寒鼻塞,鼻流清涕。

阳池的准确位置图 阳池穴常用配伍疗法

头面疾患可配翳风,太阳;疟疾可配大椎,外关;消渴可配胰俞,脾俞,胃俞,三阴交,照海;上肢痹痛可配曲池,外关;手腕疼痛无力可配阳溪,阳谷。

陷谷的准确位置图 陷谷穴常用配伍治疗

胃腑疾患可配中脘,足三里;水肿可配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面浮目肿可配合谷,太阳,人中;足背肿痛,足趾屈伸不利可配足三里,八风。

少府准确位置图 少府穴常用配伍疗法

心火旺盛,心神不宁可配神门,少海;心热移于小肠,注于下焦可配中极,膀胱俞;掌中热可配劳宫;小指拘挛可配后溪。

阴市的功效 阴市穴常用配伍

下肢痿痹可配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腹痛可配天枢,公孙;疝气可配大敦,归来,维道。

大肠俞的功效与作用

1.大肠俞能够缓解治疗腹痛、腹胀、便秘、肠鸣、腰痛、坐骨神经痛、阑尾炎、肠出血、肾炎等。 第2步大肠俞穴人体穴位配伍:大肠俞穴配气海穴、足三里穴、支沟穴治便秘。 3.大肠俞穴的功效:理气降逆,调和肠胃。 4.大肠俞还具有健腰背、谓肠腑的功能,可以改善背部僵硬、腰足疼痛、腰部扭伤、坐骨神经痛。 5.也可代谢体内毒素,增加肌肤光泽。

中的准确位置中穴养生按摩疗法

取俯卧位,按摩者以一手拇指按揉中,做揉动按压手法,一次约半分钟,可起到活络疏风,通调督脉,补肾益气之功,常用于缓解头痛头晕,心悸失眠,颈项,腰背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