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怎么用抗菌药物
老年人怎么用抗菌药物
1.老年人药物体内过程的特点:
(1)肾功能生理性减退,药物消除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升高,感染时需按肾功能减退程度调整给药方案。血肌酐值不能正确反映肾功能状态,宜以肾小球滤过率或肌酐清除率作为评判肾功能的指标;
(2)药物在肝脏的代谢、解毒、消除功能降低;
(3)组织器官退化、防御免疫功能降低,胃、胆汁和尿中常有细菌生长;
(4)肌肉萎缩,全身含水量减少,脂肪组织中药物浓度升高;
(5)血清白蛋白减少,血中游离药物浓度增高。
2.老年人感染特点:
(1)易发生细菌感染;
(2)常见肺部感染、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尿路感染、胆道感染和败血症等;
(3)常见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肠球菌和真菌等。
3.抗菌治疗原则:(1)宜选用杀菌剂;
(2)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大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等。必须应用时需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并根据肾功能随时调整给药剂量和间期;
(3)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以调整剂量;
(4)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多见,应严密观察;
(5)老年人肝、肾等重要脏器清除功能减退,药物易积蓄,剂量宜采用低治疗量,大剂量青霉素应避免应用,如有指征应用时,1日剂量宜分多次(q4—6h)静滴;(6)注意心功能,水和电解质平衡。
老慢支病人别常服抗菌药
慢性支气管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生活中,许多老慢支患者不问病情是否需要,经常不恰当地使用抗菌药物,结果使病情愈来愈难治。
临床统计表明,大多数老慢支病人有长期吸烟史,而引起咳嗽的基本原因是支气管粘膜的杯状细胞增多,粘液分泌增多,支气管纤毛被广泛破坏,缺少了纤毛运动,痰液不易排出,只得用咳嗽动作来努力排出这些非炎性的分泌物。在吸入烟雾,冷空气侵入或并发感冒时,咳嗽也会增多,当这些因素去除后,咳嗽症状就随之减轻。
老慢支病人何时需用抗菌药物呢?如果咳嗽的痰液呈黄色、草绿色,或出现体温升高,化验白细胞数增高,胸部X线检查发现炎症阴影时,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如果仅有咳嗽症状就经常使用抗菌药,难免会出现不必要的药源性损害,一是增加了耐药菌株,当确实需要抗菌药物时,药效大减;二是任何一种抗菌药都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尤其是对肝、肾等重要内脏的损害;三是可造成菌群失调,使原来一些非致病的细菌或霉菌大量繁殖,患者可能发生更为复杂的并发症,尤其像内脏霉菌之类的感染,病情往往非常严重,且难以控制,可危及生命。
老慢支患者必须首先戒烟,平时注意适当锻炼,以改善肺功能;加强耐寒锻炼,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气候多变时要注意保暖;痰液不易咳出时多饮水,并服用复方甘草合剂之类的祛痰药;有气急症状时可服用茶碱平喘药等。
医学用药:慢性支气管炎用药四大误区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尤以冬季易发。从目前病人用药情况来看,很多老年病人在使用抗菌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时都存在认识误区。
以下总结了慢性支气管炎的四大用药误区。
误区一:“青睐”打点滴(静脉输液) :有些病人认为,打点滴比口服给药起效更快,疗效更为显著,因此常向医生要求打点滴。
误区二:采取所谓“预防性用药” :很多病人一旦感到不适,便擅自预防性服用抗菌药,希望能够及时阻止“老慢支”病情加重。
误区三:胡乱选用抗菌药:在未经检查的情况下,病人凭经验自行选用抗菌药,甚至多种药物合用,导致药物疗效下降,甚至出现多重感染。
误区四:不断加大抗菌药用量: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疗效降低,有些“老慢支”病人便随意加大抗菌药用量,以致引起不良反应。
以上是给大家介绍的一些疾病的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要是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就请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我们的专家会为您做详细的介绍,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老年人气管炎能治好吗
1、老年人气管炎能治好吗
老年人气管炎能否治好主要是看患者对病情的重视程度,支气管炎若是治疗及时,完全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若是久拖不治则很难说。
临床上,急、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痰或白或黄,或稀或稠。急性支气管炎,初起常有喉痒、干咳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两日后咳出少量黏痰,逐渐转为黄脓痰或白黏痰。慢性支气管炎以慢性咳嗽、咳痰为主,一年中持续3个月以上,病程缓慢,症状逐渐加重,咳嗽、咳痰以早、晚较重。辨证分型:中药治疗见“咳嗽”一症。
2、老年人气管炎如何治疗
2.1、控制感染
视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严重程度或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如果患者有脓性痰,为应用抗菌药物的指证。轻症可口服,较重患者用肌注或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常用的有青霉素G、红霉素、氨基甙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等。
2.2、祛痰、镇咳
对急性发作期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祛痰药及镇咳药物,以改善症状。常用药物有氯化铵合剂、溴已新、氨溴索、羧甲半胱氨酸和强力稀化粘素等。
老年人肺炎如何治疗
1、谨慎选药
当今抗菌药物种类繁多,而治疗老年性肺炎却疗效不够明显,因为老年人肺炎感染的细菌比较复杂,混合感染者较多,绿脓杆菌、耐青霉素肺炎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有所见,如仅用一些窄谱或对细菌不敏感的药物,致使药到病不能除。
2、药物用量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用药剂量比成年人小,其所用剂量低于成年人常用剂量,尤其是肝素、华法林、阿米替林、地高辛、庆大霉素等药物。
与成年人用药剂量相同的药物,如维生素、微量元素、消化酶类药物。
临床上治疗支气管炎的方法有哪些
一、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
对抗菌药物并无明显的治疗效果,在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患者时应避免滥用抗菌药物。但如果患者出现发热、脓性痰和重症咳嗽,则为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对急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可应用针对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的抗菌药物,如红霉素,也可选用克拉霉素或阿奇霉素。流行性感冒流行期间,如有急性支气管炎的表现应该应用抗流感的治疗措施。
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治疗
1、祛痰、镇咳:对急性发作期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祛痰药及镇咳药物,以改善症状。常用药物有氯化铵合剂、溴已新、氨溴索、羧甲半胱氨酸和强力稀化粘素等。中成药止咳也有一定效果。对老年体弱无力咳痰者或痰量较多者,应协助排痰,畅通呼吸道。应避免应用镇咳剂,以免抑制中枢及加重呼吸道阻塞和产生并发症。
2、控制感染:视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严重程度或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如果患者有脓性痰,为应用抗菌药物的指证。轻症可口服,较重患者用肌注或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常用的有青霉素G、红霉素、氨基甙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等。
3、解痉、平喘药物:常选用氨茶碱、特布他林等口服,或用沙丁胺醇等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吸入。若持续存在气流受限,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如果明确慢阻肺的诊断,必要时使用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吸入、或糖皮质激素加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吸入。
三、患者有全身症状时,应注意休息和保暖
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和改善机体的功能。患者常常需要补充液体和应用退热药物。可适当应用镇咳药物。痰量较多或较黏时,可应用祛痰剂。
哮喘支气管炎怎么治疗
急性支气管炎的患者
对抗菌药物并无明显的治疗效果,在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患者时应避免滥用抗菌药物。但如果患者出现发热、脓性痰和重症咳嗽,则为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对急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可应用针对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的抗菌药物,如红霉素,也可选用克拉霉素或阿奇霉素。流行性感冒流行期间,如有急性支气管炎的表现应该应用抗流感的治疗措施。
慢性支气管炎稳定期治疗
重视感冒的防治:感冒可使缓解期的患者旧病复发。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至少1年),定期进行感冒的预防治疗是很重要的,可用流感疫苗,或服用预防感冒的中草药。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治疗
(1)控制感染视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严重程度或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如果患者有脓性痰,为应用抗菌药物的指证。轻症可口服,较重患者用肌注或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常用的有青霉素G、红霉素、氨基甙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等。
(2)祛痰、镇咳对急性发作期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祛痰药及镇咳药物,以改善症状。常用药物有氯化铵合剂、溴已新、氨溴索、羧甲半胱氨酸和强力稀化粘素等。中成药止咳也有一定效果。对老年体弱无力咳痰者或痰量较多者,应协助排痰,畅通呼吸道。应避免应用镇咳剂,以免抑制中枢及加重呼吸道阻塞和产生并发症。
(3)解痉、平喘药物常选用氨茶碱、特布他林等口服,或用沙丁胺醇等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吸入。若持续存在气流受限,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如果明确慢阻肺的诊断,必要时使用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吸入、或糖皮质激素加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吸入。
老年妇女为什么会出现经常性的尿路感染
(1)采用抗菌药物,最好根据尿液细菌培养检查,明确是何种细菌作祟,何种抗菌药物能杀灭细菌,然后就采用此类抗菌药物,效果较好。常用的抗菌药物很多,包括红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复方新诺明、氟哌酸、氟嗪酸以及呋喃坦丁等,可请医生协助酌情使用。
(2)注意外阴部清洁,每日至少清洗1次,并及时更换内裤。
(3)如果存在老年性阴道炎等生殖器疾病,应趁早用药,例如可用0.5%冰醋酸或1%乳酸溶液冲洗阴道,增加阴道酸度,以杀灭寄居在阴道内或阴道口的细菌,减少侵入尿道的机会。
(4)过性生活时,尤其是要注意事先事后的性器官卫生,房事毕立即排尿一次,利用尿液的冲刷作用,将可能入侵的细菌冲跑。如果已停用抗菌药物,则在房事后为了预防尿路感染复发,应该服用1~2次抗菌药物,如房事当晚及次日早晨各服氟哌酸0.1g,或先锋霉素4号片各0.25g。
(5)经常食用新鲜蔬菜与瓜果,可增强泌尿道上皮细胞的抵抗力。
(6)坚持体育锻炼,老年人可进行步行、慢跑、太极拳、体操、气功等项目,活血脉,使泌尿道血液循环旺盛,增加泌尿道的御病能力。
慢性支气管炎用药误区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尤以冬季易发。从目前病人用药情况来看,很多老年病人在使用抗菌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时都存在认识误区。
误区一:“青睐”打点滴(静脉输液) :有些病人认为,打点滴比口服给药起效更快,疗效更为显著,因此常向医生要求打点滴。
误区二:采取所谓“预防性用药” :很多病人一旦感到不适,便擅自预防性服用抗菌药,希望能够及时阻止“老慢支”病情加重。
误区三:胡乱选用抗菌药:在未经检查的情况下,病人凭经验自行选用抗菌药,甚至多种药物合用,导致药物疗效下降,甚至出现多重感染。
误区四:不断加大抗菌药用量: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疗效降低,有些“老慢支”病人便随意加大抗菌药用量,以致引起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该如何使用 抗菌药物该如何使用?
对于已经明确感染病原菌的患者,该如何用抗菌药呢?最科学的办法是根据所感染细菌的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针对性强、窄谱、安全性好、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在有些情况下,对于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在未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前,或无法获取培养标本时,也可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既往抗菌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用药。待获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后,结合先前的治疗反应调整用药方案;对细菌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
另外,患者不能进行抗菌药物的自我药疗。抗菌药物分很多种类,什么情况的感染用什么种类的抗菌药,是很专业的问题,患者难以把握。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会使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发生过敏性休克、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肾损伤、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风险相应增加。不合理应用还可导致二重感染的发生。正常人的口腔、鼻咽、肠道等处都有大量细菌,菌群间维持平衡的共生状态;如果长期或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使对抗菌药物敏感的细菌受到抑制,而不敏感细菌乘机在人体内大量生长繁殖,菌群间的平衡被打破,引发新的感染。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时较易发生的二重感染有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肠炎、霉菌性肠炎、口腔霉菌感染、白色念珠菌阴道炎等。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更为可怕的是可能导致细菌耐药,甚至产生“超级细菌”,使有效的抗菌药物效果变差,或者完全无效。
事实上,细菌一直在和人类“对抗”,人类发明了各种抗菌药物,而细菌则通过自身的变化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如果用抗菌药物的时候疗程不够或剂量不够,或选药种类不对,则很可能导致细菌的耐药。耐药性可以交叉发生,细菌对某种抗菌药耐药,同时亦可对其他抗菌药耐药。因为细菌的耐药性还可以在不同的细菌、不同人体之间相互传播,因此耐药不仅会对某个个体产生影响,还会对人群造成危害。比如,耐多药结核菌导致的结核病,就是结核菌对抗结核药物产生了抵抗性。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会迁延不愈,传染期更长,且被传染者一发病就是耐多药结核病,不易治愈。耐多药结核菌的出现,使人类在结核防控领域陷入了新的困境。
公众存在很多对抗菌药物的认识误区,这些认识亟须改变:
一是把抗菌药物等同于消炎药,这是最常见的一个误区。消炎药是针对炎症本身起作用,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可以减轻炎症,起到退热止痛的作用,起到“治标”的作用。抗菌药物所针对的是引起炎症的细菌本身,起到“治本”的作用。
二是感冒发烧、腹泻就用抗菌药物。感冒绝大多数是由病毒引起,抗菌药物无效。一半以上的腹泻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用抗菌药物也是无效的。
三是频繁更换抗菌药物。比如,用抗菌药物1天,发热不好转,就认为药物无效,马上更换抗菌药物。实际上,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感染,起效需要一定的疗程。一般需观察2~3天,确实无效后再考虑更换。
四是一旦有效就停药,导致疗程不足。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感染时要达到一定的疗程。如果停药过早,可能会出现病情的反复。比如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在患者体温正常后仍需要继续用药,总疗程达到3~4周。而且,疗程不足还可能导致细菌耐药。
五是贵的抗菌药物比便宜的好,新的抗菌药物比旧的好。适合的抗菌药物就是最好的,并不是越贵的越好,也不是越新的越好。
六是广谱抗菌药优于窄谱抗菌药。如果窄谱抗菌药能杀灭病原体,不宜用广谱抗菌药,因为后者可能同时杀灭人体内的有益细菌,导致人体内菌群紊乱。
支气管炎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治疗
1.患者有全身症状时,应注意休息和保暖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和改善机体的功能。患者常常需要补充液体和应用退热药物。可适当应用镇咳药物。痰量较多或较黏时,可应用祛痰剂。
2.急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对抗菌药物并无明显的治疗效果,在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患者时应避免滥用抗菌药物。但如果患者出现发热、脓性痰和重症咳嗽,则为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对急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可应用针对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的抗菌药物,如红霉素,也可选用克拉霉素或阿奇霉素。流行性感冒流行期间,如有急性支气管炎的表现应该应用抗流感的治疗措施。
3.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治疗(1)控制感染 视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严重程度或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如果患者有脓性痰,为应用抗菌药物的指证。轻症可口服,较重患者用肌注或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常用的有青霉素G、红霉素、氨基甙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等。
(2)祛痰、镇咳 对急性发作期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祛痰药及镇咳药物,以改善症状。常用药物有氯化铵合剂、溴已新、氨溴索、羧甲半胱氨酸和强力稀化粘素等。中成药止咳也有一定效果。对老年体弱无力咳痰者或痰量较多者,应协助排痰,畅通呼吸道。应避免应用镇咳剂,以免抑制中枢及加重呼吸道阻塞和产生并发症。
(3)解痉、平喘药物 常选用氨茶碱、特布他林等口服,或用沙丁胺醇等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吸入。若持续存在气流受限,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如果明确慢阻肺的诊断,必要时使用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吸入、或糖皮质激素加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吸入。
(4)雾化疗法 雾化吸入可稀释气管内的分泌物,有利排痰。如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雾化吸入有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