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口渴多饮多尿中医治疗病例一则

口渴多饮多尿中医治疗病例一则

曾经治疗一例比较特殊口渴多饮多尿患者,治疗没有因为口渴采用常用的滋阴清热方法,而是始终采用以温补法为主收到很好的疗效。这也印证了中医治疗就是以辨证施治为主,而不是拘泥于常规套路。下面简单叙述一下治疗经过。

首诊:患者石某,女性,19岁,某高中高三学生,患者因口渴多饮多尿三个月来诊。已经过多家医院、诊所治疗,分别按尿路感染抗炎治疗无效,在某老中医处按“消渴病”服中药治疗一段时间亦无效,化验亦无感染和糖尿病指证。此次暑假在某医学院附院做各种检查亦无阳性发现。但是患者却苦不堪言,每天口渴严重要经常喝水,晚上亦如此,喝水多尿也随之增多。追问病史,起病于高一时期,一开始是一咳嗽就出现小便失禁,无法控制。到高二时期出现腹胀,时常要解小便但是总解不干净的感觉。到今年暑假开始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的现象,并且自觉皮肤总是干燥。患者身体发育正常,脸色皮肤淡黄,饮食尚可。舌淡苔薄白腻,左脉沉细、右脉关部滑。

综合分析患者得病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渐进性过程,一直是以阳虚为主。病涉三焦,从舌象和脉象看虽然患者口渴多饮,但并不是热病伤阴的症状,尤其舌象明显提示痰饮,所以这里的口渴多饮应该是患者阳虚导致的体内的正常津液不能敷布而使正常机体缺少水分,津液不化又会聚而成痰成饮,痰饮的形成又会阻碍阳气的运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而阳虚膀胱气化不利、津液不能上承又形成多尿。脾主运化,所以治疗考虑以健脾益气为主,肺主皮毛,皮肤干燥要考虑肺虚,因此适当使用升提肺气的药物,同时目前痰饮比较明显,所以一开始要用化湿的药物。组方如下:

党参2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甘草6克,苍术9克,厚朴12克,柴胡6克,升麻6克,桔梗6克,当归9克,陈皮9克,法半夏12克,山药15克,泽泻9克, 桂枝9克,猪苓9克。6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因学校放长假回乡下家里,服完上次药后中断治疗约一周。但是自觉症状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口渴多饮多尿的症状已有减轻。近日又略有加重的迹象,因此返校后立即来复诊。患者舌苔明显变薄,脉较前有力。考虑患者体内痰湿减少,小便仍频,因此酌加益肾缩尿之品,处方如下:

党参20克,焦白术15克,茯苓15克,甘草6克,柴胡6克,升麻6克,桔梗6克,当归9克,山药15克,泽泻9克,桂枝9克,猪苓9克,山萸肉15克,益智仁12克,鳖甲15克,6剂,日1剂,水煎服。

三诊:服上药后,口渴轻微,小便次数明显减少,皮肤亦不觉得干燥。但是小腹有轻微涨的感觉。舌体略胖,舌苔中心及后部微厚。从症状看患者体内津液敷布渐至正常,小腹微涨酌加行气之品,处方如下:

党参15克,焦白术15克,茯苓15克,甘草6克,柴胡6克,升麻6克,桔梗6克,当归9克,山药15克,泽泻9 克,桂枝9克,乌药9克,山萸肉15克,益智仁12克,鳖甲15克,6剂,日1剂,水煎服。

另开香砂胃苓丸和参芪颗粒一周剂量,嘱服完中药后服用以巩固疗效。同时嘱患者平常尽量少食生冷冰冻之食物。三诊后随访一直未复发。

本病例一开始接触此患者时,也曾考虑过西医里的尿崩症,但是在大型医院里检查不支持此诊断。也就是说按西医解释就是患者没病,因此治疗只能按纯中医思路,最终按照中医辨证论治收到了很好的疗效,足见中医的魅力,尤其是在基层中医,不需要先进高档的检验仪器同样可以治大病疑难病。

血糖过高的临床表现

血糖升高,尿糖增多,可引发渗透性利尿,从而引起多尿的症状;血糖升高、大量水分丢失,血渗透压也会相应升高,高血渗可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从而引起口渴、多饮的症状;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的缺乏,导致体内葡萄糖不能被利用,蛋白质和脂肪消耗增多,从而引起乏力、体重减轻;为了补偿损失的糖分,维持机体活动,需要多进食;这就形成了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患者的多饮、多尿症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吃得越多,血糖就越高,尿中失糖也越多,饥饿感也就越厉害,最终导致了恶性循环。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即为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然而,目前临床上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因为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而导致了病情诊断的延迟。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一方面是由于现在很多糖尿病患者是通过体检发现,血糖仅是轻度升高,还没有超过或只是轻度超过肾糖阈,肾脏糖份排除很少,还不足以引起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另一方面是有些患者的肾糖阈增高所致。正常情况下葡萄糖在肾脏内全部被重吸收,尿中无糖排出;若血糖轻度升高,肾小管的重吸收值会相应增加;但当血糖升高到一定水平,超出了肾小管的最大重吸收范围,则部分葡萄糖将从尿中排出,从而形成糖尿。这个血糖临界值即为肾糖阈,正常值为8.8~9.9mmol/L。

肾脏病及其他一些泌尿系统疾病都会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多数老龄患者的肾糖阈也会相应增高。肾糖阈增高后,患者即使血糖很高也不会有糖尿。没有糖尿,就不会引发渗透性利尿,因此可没有多尿症状;没有丢失大量水分,血浆渗透压就变化较轻,对下丘脑中枢的刺激也相应减轻,因此可没有口渴、多饮症状;没有糖尿,就不会损失大量糖分,因此可没有明显的饥饿感,多食症状减轻;没有糖尿,机体的营养成分丢失减少,因此体重减轻的程度也可相应减轻。由此,这些糖尿病患者可以最终不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

血糖高多尿多饮

血糖升高,尿糖增多,可引发渗透性利尿,从而引起多尿的症状;血糖升高、大量水分丢失,血渗透压也会相应升高,高血渗可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从而引起口渴、多饮的症状;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的缺乏,导致体内葡萄糖不能被利用,蛋白质和脂肪消耗增多,从而引起乏力、体重减轻;为了补偿损失的糖分,维持机体活动,需要多进食;这就形成了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患者的多饮、多尿症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吃得越多,血糖就越高,尿中失糖也越多,饥饿感也就越厉害,最终导致了恶性循环。

三多一少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即为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然而,目前临床上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因为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而导致了病情诊断的延迟。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一方面是由于现在很多糖尿病患者是通过体检发现,血糖仅是轻度升高,还没有超过或只是轻度超过肾糖阈,肾脏糖份排除很少,还不足以引起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另一方面是有些患者的肾糖阈增高所致。正常情况下葡萄糖在肾脏内全部被重吸收,尿中无糖排出;若血糖轻度升高,肾小管的重吸收值会相应增加;但当血糖升高到一定水平,超出了肾小管的最大重吸收范围,则部分葡萄糖将从尿中排出,从而形成糖尿。这个血糖临界值即为肾糖阈,正常值为8.8~9.9mmol/L。肾脏病及其他一些泌尿系统疾病都会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多数老龄患者的肾糖阈也会相应增高。肾糖阈增高后,患者即使血糖很高也不会有糖尿。没有糖尿,就不会引发渗透性利尿,因此可没有多尿症状;没有丢失大量水分,血浆渗透压就变化较轻,对下丘脑中枢的刺激也相应减轻,因此可没有口渴、多饮症状;没有糖尿,就不会损失大量糖分,因此可没有明显的饥饿感,多食症状减轻;没有糖尿,机体的营养成分丢失减少,因此体重减轻的程度也可相应减轻。由此,这些糖尿病患者可以最终不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

高血糖临床表现

血糖升高,尿糖增多,可引发渗透性利尿,从而引起多尿的症状;血糖升高、大量水分丢失,血渗透压也会相应升高,高血渗可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从而引起口渴、多饮的症状;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的缺乏,导致体内葡萄糖不能被利用,蛋白质和脂肪消耗增多,从而引起乏力、体重减轻;为了补偿损失的糖分,维持机体活动,需要多进食;这就形成了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患者的多饮、多尿症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吃得越多,血糖就越高,尿中失糖也越多,饥饿感也就越厉害,最终导致了恶性循环。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即为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然而,目前临床上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因为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而导致了病情诊断的延迟。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一方面是由于现在很多糖尿病患者是通过体检发现,血糖仅是轻度升高,还没有超过或只是轻度超过肾糖阈,肾脏糖份排除很少,还不足以引起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另一方面是有些患者的肾糖阈增高所致。正常情况下葡萄糖在肾脏内全部被重吸收,尿中无糖排出;若血糖轻度升高,肾小管的重吸收值会相应增加;但当血糖升高到一定水平,超出了肾小管的最大重吸收范围,则部分葡萄糖将从尿中排出,从而形成糖尿。这个血糖临界值即为肾糖阈,正常值为8.8~9.9mmol/L。肾脏病及其他一些泌尿系统疾病都会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多数老龄患者的肾糖阈也会相应增高。肾糖阈增高后,患者即使血糖很高也不会有糖尿。没有糖尿,就不会引发渗透性利尿,因此可没有多尿症状;没有丢失大量水分,血浆渗透压就变化较轻,对下丘脑中枢的刺激也相应减轻,因此可没有口渴、多饮症状;没有糖尿,就不会损失大量糖分,因此可没有明显的饥饿感,多食症状减轻;没有糖尿,机体的营养成分丢失减少,因此体重减轻的程度也可相应减轻。由此,这些糖尿病患者可以最终不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

出现这些症状当心血糖不断升高

血糖高多尿多饮

血糖升高,尿糖增多,可引发渗透性利尿,从而引起多尿的症状;血糖升高、大量水分丢失,血渗透压也会相应升高,高血渗可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从而引起口渴、多饮的症状;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的缺乏,导致体内葡萄糖不能被利用,蛋白质和脂肪消耗增多,从而引起乏力、体重减轻;为了补偿损失的糖分,维持机体活动,需要多进食;这就形成了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患者的多饮、多尿症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吃得越多,血糖就越高,尿中失糖也越多,饥饿感也就越厉害,最终导致了恶性循环。

三多一少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即为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然而,目前临床上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因为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而导致了病情诊断的延迟。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一方面是由于现在很多糖尿病患者是通过体检发现,血糖仅是轻度升高,还没有超过或只是轻度超过肾糖阈,肾脏糖份排除很少,还不足以引起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另一方面是有些患者的肾糖阈增高所致。正常情况下葡萄糖在肾脏内全部被重吸收,尿中无糖排出;若血糖轻度升高,肾小管的重吸收值会相应增加;但当血糖升高到一定水平,超出了肾小管的最大重吸收范围,则部分葡萄糖将从尿中排出,从而形成糖尿。这个血糖临界值即为肾糖阈,正常值为8.8~9.9mmol/l。肾脏病及其他一些泌尿系统疾病都会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多数老龄患者的肾糖阈也会相应增高。肾糖阈增高后,患者即使血糖很高也不会有糖尿。没有糖尿,就不会引发渗透性利尿,因此可没有多尿症状;没有丢失大量水分,血浆渗透压就变化较轻,对下丘脑中枢的刺激也相应减轻,因此可没有口渴、多饮症状;没有糖尿,就不会损失大量糖分,因此可没有明显的饥饿感,多食症状减轻;没有糖尿,机体的营养成分丢失减少,因此体重减轻的程度也可相应减轻。由此,这些糖尿病患者可以最终不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

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代谢紊乱症状群血糖升高后因渗透性利尿引起多尿,继而口渴多饮;外周组织对葡萄糖利用障碍,脂肪分解增多,蛋白质代谢负平衡,渐见乏力、消瘦,儿童生长发育受阻;为了补偿损失的糖、维持机体活动,患者常易饥、多食,故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常被描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可有皮肤瘙痒,尤其外阴瘙痒。血糖升高较快时可使眼房水、晶体渗透压改变而引起屈光改变致视力模糊。许多患者无任何症状,仅于健康检查或因各种疾病就诊化验时发现高血糖。

1.多尿

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2.多饮

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

多食的机制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摄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大(大于0.829mmoL/L),摄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然而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因此机体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进。

糖尿病患者为何常感觉口渴

糖尿病患者多饮、多尿可以用下面这个因果链来表示:血糖升高→尿糖出现→尿量增多→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口渴→多饮。糖尿病越严重,多饮、多尿症状就越明显。

如果糖尿病患者尿量排出过多而不能及时、足量地饮水,体内失水达到10%时,就会感到口渴、心悸、乏力,血糖上升;如果失水达到20%,就会出现烦躁、谵妄、昏迷、血压下降,甚至危及生命。

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因脑动脉硬化使其下丘脑口渴中枢不敏感,机体在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也不觉口渴。由于不能及时饮水,渗透性利尿仍不断使水分丢失,血浆渗透压会进一步升高,患者会出现糖尿病高渗性昏迷,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呕吐,严重者表现为烦躁、淡漠甚至昏迷、休克。

因此,即使是糖尿病患者平时也要补充足够的水分,不应多饮,至少要满足生理机能的正常水分,也就是口渴时就要喝一些水,对于老年不敏感的患者,可以制定每天喝水的时间,按时喝水。

尿崩症中医辨证治疗

大家都知道尿崩症的患者的危害很大,所以患了尿崩症的患者要尽快治疗,病情会越拖越重的。那么该如何治疗尿崩症呢?治疗尿崩症轻度尿崩的患者用一般处理的治疗手段就可以了,重度尿崩的患者要用药物治疗,下面看看中医辨证治疗的详细介绍。

中医认为本病属消渴中的上消和下消,以肺胃两脏虚证为主,总的治疗原则是滋肾养阴,益气生津,可选用知柏地黄丸、生脉饮、缩泉丸等中成药配合西药应用,也可根据辨证分型选方用药。

一、气阴两虚型:

证候:烦渴多饮,多尿,体瘦乏力,心慌气短,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细数。

治法:宜益气养阴,清热生津

方药:从生脉散、竹叶石膏汤化裁,酌加固摄肾气之品:党参、麦冬、五味子、竹叶、生石膏、黄芪、山药、益智仁、肉苁蓉、白芍、生地、知母、山萸肉等。

二、肺胃阴虚型:

证候:烦渴多饮,多尿,口干舌燥,喜冷饮;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宜清肺养胃,止渴生津

方药:用白虎加人参汤加味:生石膏、知母、甘草、党参、天花粉、生地、藕汁、鲜石斜、乌梅、黄连、天冬、麦冬等。

三、阴阳俱虚型:

证候:烦渴多饮,尿频量多,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畏寒乏力,遗精阳痿,月经紊乱;舌红苔黄,脉细弱。

治法:阴阳并补

方药:对偏肾阴虚者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麦冬、五味子、玄参、花粉、桑螵蛸、甘草。对偏肾阳虚者用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肉苁蓉、肉桂、附子、枸杞子、黄芪、五味子、人参、甘草。

温馨提示:经过以上对尿崩症的有关中医介绍之后,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了多少的了解。希望各位可以熟知这些的内容,为那些正受到尿毒症危害的病患者伸出应有的援助之手,知道这些知识,帮助就更加的有力。

糖尿病患者为何总感觉口渴

糖尿病人口渴就要多饮,多饮就产生多尿。不少病人误认为只要少饮水就会减轻多尿的症状,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因为多尿是高血糖引起的,而非多饮水的结果,相反饮水过少反而不利于糖尿病。

口腔干燥不仅带来痛苦的症状,同时口腔唾液中具有消化和保护作用的唾液酶也减少,这不仅影响食物的消化,也使口腔的抗感染能力降低,从而使口腔疾病———如龋齿、齿龈炎等相继发生。为了解除这种痛苦,可使用一种专供糖尿病人用的牙膏,内含人体口腔内的各种唾液酶,它不仅可以起到保护口腔的作用,还可使口腔保持湿润,消除口干舌燥的痛苦。

对于口渴的治疗,首先要解决高血糖的问题,只有血糖下降后,口渴的症状才能从根本上好转,中美专家在对糖尿病进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建议一部分病人加服吡啶酸铬,因为它提高了胰岛素的功能,使血糖得到控制,这使91%的病人口渴多尿症状得到了缓解甚至消失。

糖尿病中医治疗偏方

1、阴虚热盛:表现为烦渴多饮,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采用养阴清热治疗。选用冬桑叶、地骨皮、小川连、天花粉、原麦冬、生地黄。

2、气阴两虚: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舌红暗,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采用益气养阴治疗。选用玉竹、制黄精、生黄芪、制女贞、枸杞子。

3、阴阳两虚:表现为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采用温阳育阴治疗。选用鹿角霜、熟地、山茱萸、仙灵脾、肉苁蓉、菟丝子。

治疗糖尿病小偏方:

上消型:以多饮为主,口渴喜饮、随饮随渴,小便较多、色黄、咽干灼热、口干唇燥、食量如常、舌红少津、苔黄而干。中医认为,其病因是肺脏通调水道的功能受损,水液循环受阻,津液无法布及全身、滋润脏器。由于积久而酿热,使津液耗损,所以患者突出表现为口渴多饮。多采用生津止渴、清热润肺的方法调整。可用“六汁饮”:莲藕、梨、荸荠各200克,麦冬12克,芦苇根30克,玉竹20克。将莲藕、梨、荸荠洗净,切碎,绞汁;麦冬、芦苇根、玉竹水煎过滤取汁,将绞汁及煎汁合并搅匀,饮用,每日一剂。

中消型:常以多食易饥为主,伴有口渴多饮、口苦、口臭、口干、小便频多、大便干结、头晕目眩、形体消瘦、舌质红、苔黄。中医认为,其发病原因是饮食不节或劳倦等多种因素伤及脾胃,使脾胃功能下降,则热郁于胃,胃火炽盛,津液耗损,津液不足,则水谷不能分解,因此不能满足身体营养的需要,故而出现多食善饥的症状。治宜清胃泻火、养阴生津,可用“山药粳米粥”:山药50克,黄精20克,沙参15克,粳米100克。将山药研为细粉,黄精、沙参水煎煮,过滤取汁,以药汁加粳米、山药粉煮粥,代早餐服食。

下消型:以小便频繁为主,且量多,浑如脂膏,尚有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中医认为,由于肾脏的亏虚,肾主水的功能失调,固摄无力,水液下趋而造成尿频。对此情况,一般采用滋阴补肾、清热降火的方法调理。可用“枸杞炖兔肉”:枸杞子30克,兔肉250克,洋葱100克,油、盐适量。先将枸杞子,兔肉加水适量炖熟,后加洋葱、油、盐,稍煮片刻,吃肉饮汤,每两天服食一次。

相关推荐

糖尿病中药泡脚药方 花粉知母水清热补虚

配方:花粉30g,知母25g,玄参,麦冬,天冬,白芍,赤芍,生地黄各15g,黄芩,黄连各10g,栀子15g,金银花20g。 做法:将上药加清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2000ml开水一起倒入盆中,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熏泡40分钟。20天为1疗程。 功效:适宜于阴虚燥热型糖尿病,证见心烦,口渴,多,多食,多尿,燥热,身痒,舌红苔黄,脉洪数等症调理。

女人这处干涩多是疾病先兆

1、口干、口渴暗示糖尿病 糖尿病人常有口干、口渴症状,其典型症状可概括为“三多一少”:多、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多尿包括尿量增多和排尿次数增多,每日总尿量可达3~5升甚至可多达10升。 由于多尿,体内失去大量水分,因而口干渴喜多水量与血糖浓度、尿量和尿中失糖量成正。口干作为糖尿病的早期信号,常因其他症状不够典型而易被人们忽视,以致坐失早期治疗的良机。 糖尿病的诊断比较容易,高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只要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就能将糖尿病鉴别得一清二楚。 2、口干暗示干燥综合征 口干是干燥综合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阴虚热盛:表现为烦渴多,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采用养阴清热治疗。选用冬桑叶、地骨皮、小川连、天花粉、原麦冬、生地黄。 气阴两虚: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舌红暗,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弱。采用益气养阴治疗。选用玉竹、制黄精、生黄芪、制女贞、枸杞子。 阴阳两虚:表现为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多尿,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采用温阳育阴治疗。选用鹿角

中医辩证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是什么

1、阴虚燥热型糖尿病: 阴虚燥热型糖尿病表现为烦渴多,随随渴,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证候分析:肺胃阴虚内热,则见烦渴多,随随渴。咽干舌燥;阳明热盛,灼耗水谷则为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为阴伤内热之征象。 2、气阴两虚型糖尿病: 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有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舌红暗,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 证候分析:阴虚燥热则见口干舌燥,五心烦热,大肠津亏可见大便秘结

血糖高为什么口渴呢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就是血糖不稳定,血糖控制的好一切正常,如果控制不好那就将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有很多患者经常出现口渴难忍的状况,可能感刚喝完水又会感到口渴,实际上这与患者的血糖升高有很大的关系。当病人体内的糖分超标时,这些糖就像身体了的小海绵,会将体内的水分迅速吸干,血糖越高吸得越快,很多严重的病人身体的各个脏器都被高血糖控制着,缺水的程度可想而知。有很多患者因为血糖过高,过度缺水而昏迷,有时候甚至会威胁到生命。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所以,一提到“口渴、多多尿”这些症状,人们自然

I型糖尿病症状

I型糖尿病3个特点 第一特点:此病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期,除了儿童之外,实际上1型糖尿病也可能发生在一生中各个年龄段,特别是更年期。 第二个特点:1型糖尿病的是发病一般比较急骤,口渴、多多尿、多食以及乏力消瘦,体重急剧下降等症状十分明显,有的患者首发即有酮症酸中毒。 第三个特点:1型糖尿病的是最终将无一例外地使用胰岛素治疗,所以1型糖尿病原来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老年人尿崩症不能吃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很多先关专业的医生是非常了解的,而且同时很多老年人尿崩症患者也是有过这方面的了解的,毕竟这和他们的身体健康是息息相关的,但是通常情况之下,他们的了解却是极其片面的。那么,下面就来说说老年人尿崩症不能吃什么食物这个问题。 主要临床表现是多尿、烦渴、多,24h常见的尿量为5~10L,严重病例每昼夜尿量可达16~24L以上,也有报道达40L/d者,尿清水样无色,日夜尿量相仿,不论白天或晚上,每30~60min需排尿和水。尿比重低,在1.008以下,更接近1.001。尿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

高血糖的临床表现

1、尿多,皮肤乾燥,脱水。 2、极度口渴。 3、恶心,呕吐,腹部不适。 4、厌食,体重减轻,虚弱无力。 5、心跳快速,呼吸缓而深。 6、血糖测试值升高。 7、尿糖测试呈阳性反应。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即为多、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然而,我们发现目前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糖尿病病人,因为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而延误了病情。 有些2型糖尿病病人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这是由于病人的肾糖阈增高所致。正常情况下葡萄糖在肾脏内全部被重吸收,尿中无糖排出;若血糖轻度升高,肾小管的重吸收值会相应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1、尿液异常:当发现尿中泡沫较多且难以消散;比较粘稠、有蚂蚁舔食尿液时,应到医院就诊检测血糖。 2、生活习惯改变:当无明显诱因出现口渴、多、多食、多尿并伴有体重减轻,或口中有甜味时应检测血糖。 3、伤口愈合慢:因血糖高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当出现皮肤破损而伤口不易愈合时,应检测血糖。 4、无原因倦怠:无故倦怠、乏力,即使处于休息状态,身体也感到疲倦。 5、视物模糊:当没有原因出现眼睛视物模糊等异常现象时。 6、手指发麻发凉:当手指无明显诱因出现对称性发麻时,可以检测一下血糖,因为糖尿病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和外

糖尿病昏迷是怎么回事

1.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停用或减量过快,或病情加重 2.各种急慢性感染 3.应激状态如外伤、手术、分娩、妊娠、急性心肌梗塞、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4.食失调,进食过多或过少,酒过度等。其早期症状多为疲劳乏力、口渴、多多尿及消瘦,进一步发展则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并有心慌气短。酸中毒加重时有头晕嗜睡、烦躁,继而意识逐渐模糊、反应迟钝而陷入昏迷。此时患者呼吸深而大,呼气中可闻到烂苹果样气味。一旦发生以上情况应立即送医院抢救,否则可危及患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