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四白的准确位置图 针刺四白的作用主治
针灸四白的准确位置图 针刺四白的作用主治
四白穴为足阳明胃经穴,可以散风明目,清热通络,《甲乙经》认为该穴可以治疗“目痛,口僻,戾目不明。”现代临床用于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副鼻窦炎,远视,近视,青光眼,结膜炎,角膜炎等症的治疗。是眼科手术针麻的常用穴位,也有用于胆道蛔虫症的治疗。
针灸三阴焦位置图和作用 针灸三阴焦位置图
位置:坐位或仰卧,沿胫骨内侧缘,在内踝上3寸处最为适当。
简易取法:以双手4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在胫骨后缘的交点,即是本穴。
隐白针灸怎么下针 针刺隐白的作用主治
隐白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处,为井木穴,水为木之母,本穴又为子穴。具有扶脾益胃,温阳救逆,调和气血,启闭开窍,急救苏厥,清心定志,镇静安神,升举下陷,收敛止血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惊风,失眠,梦魇,腹胀,气喘,热病鼻衄,胸中烦热,呕吐,不欲饮食,尿血,便血,崩漏症。
针灸四白的准确位置图 针刺四白注意事项
1.四白穴不宜针刺过深,若超过1寸可能刺伤眼球,刺入眶下管内伤及眶下动,静脉,引起血管破损而致出血。
2.为防止刺破眶下动脉,一般应选用细针,最好用30号或32号亳针,进针时宜用轻手法,如欲深刺要求缓慢送针,禁止采用提插或捻转手法,正常情况下不运针,出针时要缓慢退针,分段退针法较佳(即退一段后略作停顿,再继续外退)。
3.起针后,应用较干的酒精棉球按压片刻,以防出血。若针孔有血,更应延长按压时间,以减轻眼周出血的程度。
4.注意选择体直,光滑,有弹性,无折痕锈蚀,针尖不带钩毛的亳针。
5.对有止,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如血友病)不盲目针刺,这些都可积极避免针刺四白穴导致眼周出血的事故发生。
针刺阳溪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针刺阳溪准确位置图
拇指向上翘起,腕横纹前露出两条筋,即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两筋与腕骨,桡骨茎突所形成的凹陷处取穴。
针灸四白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坐位,双眼平视,眶下缘中点(对瞳孔垂线)以下7分,即眶下孔处。
简易取法:
1.瞳孔直下1寸,眶下孔处。
2.正坐平视,瞳孔直下垂直线与平鼻翼下缘水平线的交点处为巨髎穴,巨髎穴与瞳孔间的正中点即是本穴。
针刺肺俞的准确位置图
俯卧,平第3,4胸椎棘突间水平背正中线外侧1.5寸(骶棘肌横幅中点)。
简易取法:大椎穴往下推3个椎骨,即为第3胸椎,其下缘旁开2横指(食指,中指)处是穴。
针刺孔最有什么作用
针刺孔最的准确位置图
准确位置: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定位取穴:把手臂前伸,手掌向上,从肘横纹(尺泽)直对腕横纹脉搏跳动处(太渊)下行5寸处。(注意:从太渊至尺泽为12寸)。
针刺孔最的作用
类属:属手太阴肺经,为该经腧穴。
作用:清肺止血,止咳平喘,舒筋活络。
主治病证:
1.肺热炽盛,热伤血络之咯血,鼻衄等病证。
2.风热,风痰,痰热犯肺之胸痛,咳嗽,气喘,失音,咽喉肿痛诸病证。
3.经络不通之肘臂挛痛,腕痛,上肢不遂诸症。
操作方法
简易取法:掌后第1横纹上七寸,在桡骨尺侧边。伸臂仰掌取穴。
进针深度:针0.5-1.0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针感:局部酸胀沉重,有针感向前臂放射。
注意:针刺时要避开桡动,静脉,防止刺破血管,引起出血。
针灸液门的准确位置图 液门针刺方向
简易取法:第4.5指指缝间,掌指关节凹陷中。
操作方法:俯掌开指或自然握拳取穴。
进针深度:直刺,0.2-0.3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