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族易患耳石症
低头族易患耳石症
耳石症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特发性称之为耳石病,另一类为继发性,继发于梅尼埃病、突聋、病毒性迷路炎、内听道动脉缺血、偏头疼、头部外伤、中耳和内耳术后,人工耳蜗术后,耳毒性药物损害,耳硬化症,慢性中耳炎及颈性眩晕等,上述各种疾病导致了半规管的炎症或缺血损伤而致耳石脱落。
耳石症,这疾病对许多人来说都是陌生的。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这是一种发病率非常高的疾病。据医学资料显示,过去耳石症较多是在中老年群体中出现的,特别是女性。
那么低头族为什么容易患上耳石症?耳石症与心理压力、疲劳、长期失眠、外伤、剧烈运动或生理变化有一定关系。另外,长时间低头工作和使用电脑、玩手机的人因大脑疲劳也易患耳石症。随着社会发展,时长竞争、岗位竞聘的日趋激烈,就业者工作压力大、熬夜频繁、作息不规律,移动互联快速发展及应用,许多年轻“低头族”依靠电脑及手机进行办公、娱乐,严重的甚至12个小时连续使用,导致这种疾病的群体出现了年轻化趋势。
低头族易患耳石症
第一次听说耳石症,是从一个朋友亲身经历讲述中知道的。小编这个朋友是一个“码农”、“宅男”。他兴趣很少,每天主要生活内容就是上班,晚上也经常需要上网熬夜加班,下班时间或者周末休息时间就是摆弄手机,看新闻、玩微博、刷微信,走路的时候需要看手机,上班的时候用伏案工作。前段时间,他起床后,突然觉得整个人头晕发昏,天旋地转,甚至隐隐有想呕吐的感觉。第一时间,他跑到了医院,医生给他做了CT、MR、抽血化验,但是都没有查出问题,最后是一位神经内科医生对他进行检查,确认他患上了“耳石症”。
耳石症,小编认为这疾病对许多人来说都是陌生的。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这是一种发病率非常高的疾病。据医学资料显示,过去耳石症较多是在中老年群体中出现的,特别是女性。
耳石症与心理压力、疲劳、长期失眠、外伤、剧烈运动或生理变化有一定关系。另外,长时间低头工作和使用电脑、玩手机的人因大脑疲劳也易患耳石症。随着社会发展,时长竞争、岗位竞聘的日趋激烈,就业者工作压力大、熬夜频繁、作息不规律,移动互联快速发展及应用,许多年轻“低头族”依靠电脑及手机进行办公、娱乐,严重的甚至12个小时连续使用,导致这种疾病的群体出现了年轻化趋势。
抬头就晕警惕耳石症
秦女士最近一抬头就会猛地感觉天旋地转,头一摆正这种眩晕感又会慢慢消失,她整天变得小心翼翼的,都不敢活动了。来医院检查,结果发现是耳石症。
耳石症听着陌生,实际上,来耳科看病的眩晕患者,30%得的是这个病,以中老年人为主。内耳不但负责听力,还负责平衡功能。内耳中有一层耳石膜,上面有很多碳酸钙的结晶,我们称其为耳石。外伤、老年性退行性变、耳部疾病(如中耳炎、病毒性迷路炎)等,都可能导致耳石脱落。脱落的耳石随头位变化可以牵引内耳淋巴,错误的平衡信息传递到大脑,就会引起眩晕及眼震。
因此,如果老是在特定的头位或特定的体位时,例如偏头、抬头、翻身、低头等,猛然出现眩晕,就要高度怀疑耳石症。这种眩晕往往比较突然、短暂,并且在摆正位置后眩晕会自己慢慢消失。
临床上有近95%的耳石症患者能通过手法复位康复。在做这种手法复位前,专科医生需要通过一个前庭的变位实验,来诊断疾病和确定具体受累部位。复位时,患者只需要配合医生仰卧在床上,将头悬于床头外,按指令旋转头部和身体,把耳石逐步“驱赶”回原来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手法复位不适合有颈椎病的患者,以免发生颈椎错位导致严重后果。对于继发耳石症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脑血管病变、微循环障碍、中耳炎等,只有把导致耳石症的原发病彻底改善,耳石症才不会复发。
耳石症的症状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
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病程时间长短不一。
耳石症多发于中年人,女性略多,发病突然,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
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秒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秒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个别病人眩晕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头重脚轻及漂浮感。
耳石症会伴有耳鸣吗
耳石症可能会伴有耳鸣。耳石症又叫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由于附着于耳石膜上的耳石发生脱离,在内耳的内淋巴液体游动,当人体头位发生变化时,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短暂性的一过性的眩晕。耳鸣是自己的一种主观感受,有的耳石症可能会伴有耳鸣。
耳鸣可能是肝肾阴虚引 起来的表现,肝经循行入于耳中,在肝肾阴虚的情况下,虚火上炎就会造成耳鸣的表现。可以采取滋补肝肾的措施进行调理,建议服用一段时间杞菊地黄丸。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主要表现为当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位置时出现的短暂旋转性为主的眩晕。时间一般较短,多少于一分钟。有时还会伴随着恶心、呕吐,一般不伴有耳鸣。
建议去医院中医骨伤科或针灸科诊治,最好做个颈椎CT或磁共振。可采取针灸、理疗、推拿、牵引等配合药物治疗。
是什么原因导致耳石症
肖立智介绍,目前,耳石症的确切发病因素仍不明确,可为一孤立的特发症状,亦可能由下列因素引发,其中原发性的耳石症占50—70%,与年龄增大、耳迷路发生老化或退行性变有关,也与因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导致内耳供血不足有关,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耳石脱落。此外,头外伤、病毒性迷路炎、梅尼埃病、偏头痛、内耳手术、骨质疏松症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脱落。任何年龄的人,甚至儿童都可能患上耳石症,不过临床上最多见的病例还是中年女性。
眩晕多数1分钟内可缓解
如何知道自己的眩晕是由耳石症引起的呢?
肖立智解释,耳石症引起的眩晕与其他原因如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在症状上有所不同。耳石症引起的眩晕多与姿势的突然改变有关,如起床、躺下或翻身时,如果患者静止不动后眩晕多可在一分钟内缓解。不过在眩晕停止后,仍可能有走路时头重脚轻的感觉,就像喝醉酒后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会持续数小时或数天。
如果患者家属在身边,可以在眩晕发生时观察患者的眼睛,如果有明显的“眼震”(瞳孔会不停地转动),则耳石症的可能性比较大。医生对耳石症的诊断并不难,经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后,再让患者坐在床上做一些姿势的变化,如从坐姿迅速变位卧姿,平躺时转动头位等,同时观察其是否有眼震——这叫做“变位试验及翻转实验”,即可快速诊断耳石症。
如果症状多样,医生可能给患者开具听功能、前庭功能、影像学等一系列检查,排除是否同时合并其他相关疾病。
拯救“低头族”在行动
“低头族”的强大杀伤力,足以毁灭世界?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低头玩手机……
如今,人们对手机的使用与日俱增,同时造就了某个族群人数的剧增——“低头族”。别小看了这一种族,当他们玩起手机来,足以产生摧毁世界的巨大能量!医生光看手机,导致医死患者;美女很嗨森地自拍,对车祸伤者无动于衷;父亲低头玩手机,从而丢掉了自己的孩子;最终整个世界成为荒漠,只剩下独自玩手机的人……
中央美院一等奖短片《低头人生》:
低头在手机上看完这部短片的你,此刻心里是否五味杂陈?身为“低头族”的一员,你对此是不是也很无奈?
就让小编来拯救你吧!
低头发晕怎么回事 耳石症引起
人的内耳中有一种感受直线加速度的结构,称为囊斑,其表面的一层耳石膜有很多碳酸钙结晶,医学上称之为耳石,帮助人体维持平衡感。而耳石脱落后,有可能掉到内耳中的半规管,随着体位变动,人就会产生眩晕。
而低头的动作会影响到耳朵的供血,起平衡作用的耳石也会跟着变,当人突然改变头位的姿势,像低头时耳石常常会脱落,就会产生头晕、恶心等症状,一般多见于“低头族。”
低头发晕怎么回事
颈椎病导致
平时不注意运动或是长期不良姿势,会导致患上不同程度的颈椎病,而当病变的组织压迫到神经的时候,就可能出现头晕的症状,这种情况比较容易出现在突然改变姿势或长期保持一种姿势时,如突然低头或是低头看东西时间过久。
低血压导致
如果本身是低血压的人群,做低头动作或是低头时间太久,都是可能引发头晕的情况发生的。
贫血引起的
有贫血情况的人群,本来就容易出现头晕、耳鸣、眼花等症状,在突然做低头动作,可能就更容易出现头晕现象。
脑部供氧不足
很多人低头玩手机或是看东西的时间过长,可能会压迫到血管,从而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发生大脑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头晕目眩的症状。
耳石症引起
人的内耳中有一种感受直线加速度的结构,称为囊斑,其表面的一层耳石膜有很多碳酸钙结晶,医学上称之为耳石,帮助人体维持平衡感。而耳石脱落后,有可能掉到内耳中的半规管,随着体位变动,人就会产生眩晕。
而低头的动作会影响到耳朵的供血,起平衡作用的耳石也会跟着变,当人突然改变头位的姿势,像低头时耳石常常会脱落,就会产生头晕、恶心等症状,一般多见于“低头族。”
头位改变引起
头位改变可能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是由于体位的改变,发生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压,从而引起头晕,一般在蹲下后突然站起,低头后再抬头时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其他疾病因素
除了前面提到的一些可能导致低头出现头晕的因素之外,还有像感冒、心血管疾病、脑瘤、动脉硬化、贫血、糖尿病等等疾病,都是有可能导致头晕的发生的。
得了颈椎病别乱转脖子
“低头族”易患颈椎病
专家介绍,颈椎虽然在整个脊柱中只是比较短的一截,可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颈椎还异常灵活,所以我们能轻松地扭头四处张望,做出各种细微动作。在7节颈椎骨里,第一节和第二节负责头部的转动,其他动作比如抬头、低头、左右摇晃脖子什么的,则是下面5节颈椎来完成。根据临床接诊的情况来看,一般颈2-3和颈3-4受到损伤,多和外伤有关,比如车祸碰撞引起的各种颈椎损伤。而爱玩手机的“低头族”所患的颈椎病,多发于下面的4节颈椎骨,尤其以颈5-6最容易受损。
一圈一圈摇脖子并不好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觉得颈子不舒服了,会选择“一圈一圈摇脖子”的方法来缓解颈椎不适。其实,颈椎结构复杂,这样的话并不能缓解疲劳,反而不利于颈椎的稳定,容易导致头晕、恶心、疼痛等症状。
如果你想改善一下颈椎问题,也可以做点简单的颈椎运动。但请注意,颈椎病较重的以及椎动脉型和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不宜做颈椎操,老年人也不宜做这项运动。
耳石症应该如何治疗呢
耳石症虽然痛苦,但是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治疗方法。该方法不需服药,效果奇特,可以说是立竿见影。这种治疗方法叫做“手法复位治疗”。具体就是医生根据患者受累部位的不同,给予不同复位治疗,通过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使它不能再刺激神经末梢,自然也就不会头晕了。
因此,出现眩晕症状的患者应首选神经内科就诊,排除其他急需处理的危重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如确诊耳石症可接受手法复位治疗。但由于目前许多神经内科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极容易被当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即使被介绍到耳鼻喉科,也容易被基层医院或者大医院的年轻医生误诊为“梅尼尔病”。有人多个医院奔波,前后花费好几万也没有获得确诊。其实耳石症能占到日常门诊眩晕病人的30-50%,而误诊率很高,目前医学界尤其是神经内科医生应当加强耳石症的教育。
耳石症手法复位一般一次见效,个别患者需要多次复位才能治愈。一般门诊治疗即可,个别需住院多次复位。患者复位时会诱发眩晕,偶尔会发生呕吐(需有家属陪同),但一般持续时间短暂,无明显不良后果。复位成功后需休息半小时后再离开,并禁忌开车。复位后三天内最好避免平卧。建议睡硬板床,用荞麦皮枕头。目前有部分医院的神经内科和耳鼻喉科可行该项治疗。外地患者如果当地未能确诊,或者确诊后不能正确复位,也可联系到大医院诊治。
严重颈椎病、颈椎外伤、颈部动脉夹层、严重心脏病的患者需谨慎治疗以防止病情加重。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耳石症手法复位看似简单,但是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患者不宜自行复位,以免发生危险。
耳石症本身药物治疗不能阻止眩晕发作。但是有的老年患者合并脑血管病可能需要同时给予输液治疗。有的患者合并焦虑、抑郁、失眠或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需要给予相应药物治疗,防止耳石症复发。
低头发晕怎么回事 低头头晕怎么办
如果是因脑供血不足、低血压或是贫血引起的低头头晕的话,平时可以多加强运动锻炼增强体质,保持规律的作息,适当补充营养,少做突然低头又抬起的动作。
而如果是因颈椎病、耳石症或是其他疾病引起的,那就要及时的就医检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或治疗。
经常头晕和鼻炎有关系
7成与耳鼻喉科相关
以往大家都觉得头晕和颈椎病、高血压相关。现在这个观点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那么认识上来讲,过去我们可能认为大部分病人跟这个有关系,70%可能是神经内科或者其他相关科的。以前耳鼻喉科现在是三成左右,现在颠倒过来了,现在发现耳鼻喉科占到7成以后,剩下的科占到30%左右。
“晕”有4种
晕还能分出这么多类?是的。通过一些症状可以大致判断出来你大概归哪个科管,所谓的晕分为四类,有两类是眩晕:病人感觉到旋转性地,天翻地覆,感觉到周边的物体和身体在转动;感觉身体在摇晃,就像地震一样,这两种感觉是属于耳鼻喉科的。头昏或者头晕,头像顶着糨糊一样的,昏昏沉沉,不爽的感觉,属于神经内科的;走路不稳,俗话说“地不平”,走路深一脚,走路浅一脚,不稳的感觉,是属于耳鼻喉科和神经内科共管的。
头晕多耳石症
耳石症你听说过吗?每三个晕的病人中有一个可能是耳石症。起床的时候有两个问题,第一是起床低头的时候会不会?第二是床上翻身的时候会不会晕,这两个问题能够答出来基本上就能确定,起床的时候低头或者是在床上翻身的时候,这是“两问法”,这两个问题如果你回答“是”,很短暂的晕,有80%的可能性就是耳石症。
区别单双侧耳鸣
耳鸣和眩晕很多时候关系密切。碰到耳鸣和眩晕,诊断的第一条是排除一些恶性的可能性。如果有一侧的听力下降+耳鸣,必须做核磁检查,如果是双侧那是全身的问题,凡是单侧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要局部好好查了。鸣和聋没有必然的联系,80%、90%的鸣跟听力都没关系,但是有少部分的确跟听力有关系。
反复发生或是偏头疼
最常见的当属偏头疼。如果这个病反复发生,最常见的是偏头疼。它以晕的形式出现,偏头疼是非常常见的病,美国的偏头疼发病率是14%,女性可以到17%。有前庭性的偏头疼,在里面会伴有晕,这种描述就是一个特点,它会反复发生,而且晕的时间会比较长,可能会到几天,几个小时、几分钟、几天都有可能,如果反复发生的话,这个病是最常见的。
低头族眩晕不仅是颈椎有病
虽然春节的假期已经结束,但是不少在过年抢红包者出现的后遗症却有增无减。比如市民金女士因为低头抢红包抢得头脑发晕,她以为是颈椎疲劳的问题,到按摩店按摩了一周也没有效果。后来到医院就诊才发现,她的眩晕与耳内的问题有关。
眩晕不都是颈椎的事儿
医生检查后发现,金女士的眩晕并不是因为颈椎问题,而是耳石症所致。耳石症也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的短暂性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大部分患者发病的表现为休息或起床时,在床上向某一方向翻身,引起天旋地转,伴恶心、呕吐,必须保持强迫睡姿。像金女士一样的患者还有不少,以为自己的眩晕是颈椎疾患,但实际上是耳石症。
中老年女性易发生耳石症
人类之所以能够正常活动,是因为双侧耳内有调节身体平衡的器官。其中重要的结构之一就是球囊、椭圆囊。因为在球囊、椭圆囊结构内有感受重心变化的碳酸钙盐结晶,形状像石头,故称为耳石。正常情况下耳石附着于耳石膜上,只有20~30微米。因各种原因导致耳石从原来的位置上脱落,就会引起眩晕。
50~60岁的女性为耳石症高发人群,一般通过手法复位就能治好。大部分患者经过1~2次复位即可恢复,少数患者则需多次复位。需要指出的是,患者要找专科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复位。因为,如果复位方法不当有可能导致患者耳石异位,眩晕加重。
资深低头族小心你的抬头纹
“低头族”易变老
曾经听说过一个夸张的涂抹护肤品的案例:每天晚上洗完脸后,把头沿床边腾空倒垂(人睡在床上),随后将水、精华、乳霜等护肤品一一涂抹。这样夸张做法的背后,是何其用心良苦,为了美丽与地心引力作斗争!
诚然,引起肌肤下垂的两大“元凶”一是老化,二是地心引力。后者,我们目前几乎无法与之抗衡。而前者,自然规律纵然不可违背,但一些“人为因素”,却是我们在“抗老”这条路上可以努力做点改变的。比如,改变“低头”的习惯!
“低头族”造成的肌肤老化,主要表现在产生三种皱纹上:川字纹、抬头纹和颈纹。
当你在摇摇晃晃的车上、地铁上认真地盯着手机看时,眉头其实已经不自觉地皱了起来。经年累月,眉间的川字纹一旦形
成,就再也别想“抹”去了。每每你一看着手机,总习惯性地皱起眉头。
“抬头纹”,很多人不理解它与“低头族”有何关系。其实,你只要仔细去观察,长时间低头聚精会神地看一样东西的人,由于额头肌肤长时间紧绷着(又因肌肤缺水、本身老化等因素),一抬头必现“三”字皱纹。
理论上说,皱纹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两点:其一,是由于表皮肌肤缺水,细胞失去活力,进而皮肤变得粗糙、产生皱纹;其二,是由于肌肤内部胶原蛋白的逐渐减少,内部组织结构垮塌。
当肌肤没有了弹性,自然会因低头而产生各种“纹”。于此,可以了解到,日常护肤的懈怠,也会加速低头纹的产生。所以,外在保湿护肤,内在补充胶原蛋白,拥有充足的睡眠,对烟、酒说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两者兼顾才是对抗“低头纹”的正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