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健康饮食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饮食习惯
第一,让孩子参与食物的选择和购买。这是让孩子认识不同的食物,了解它们营养价值和特点的绝好机会,家长可以介绍一些营养知识,比如蔬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奶类含钙丰富、有利于骨骼健康等,循序渐进地教给孩子营养和健康知识。
第二,让孩子参与食物的烹调。许多父母生怕孩子伤着、烫着,不许孩子靠近厨房。其实,参与食物的准备、制作,不仅可以帮他们加深对食物和营养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受益一生。
第三,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很多孩子吃饭喜欢挑挑拣拣,这和家长的喂养方式有关。在孩子偏食或挑食时,家长不要轻易评价好坏,也不要总是说“我家孩子最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等,这种做法会在不知不觉中强化孩子的不良行为。而要通过生活中的例子,顺其自然地进行引导。
第四,不要用食物奖惩孩子。有些家长喜欢用美食作为奖惩孩子的手段,比如考试考得好,就奖励吃一顿大餐。结果,孩子就会把在外就餐看成美好的东西,逐渐喜欢上它。
21个月宝宝消化不良怎么办
宝宝消化不良纠正三原则:
1.纠正饮食行为是根本。
吃饭是一种饮食行为,家长需要在孩子饮食的过程中进行正确的示范和引导,让孩子从小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和行为。
2.定时定量,少吃零食。
养成孩子定时定量吃东西的习惯十分重要。如果给孩子太多的零食,一会吃糖,一会吃饼干,胃里不空,到正常吃饭的时间,孩子就会没有饥饿的感觉。家长可以通过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特定餐具和话语来让孩子意识到要吃饭了。这是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来给孩子有吃饭的意识,当热气腾腾的饭菜放在桌上时,他就会意识到“吃饭的时间到了”。其次,不要让孩子养成吃零食的坏习惯。
3.专心吃饭,培养孩子对吃饭的兴趣。
吃饭需要专心,父母必须让孩子养成专心吃饭的习惯。如果孩子不喜欢吃饭,父母就要培养孩子对于吃饭的兴趣。在吃饭时可让幼儿自己参与,捧饭碗、拿小勺,挑选自己爱吃的食物,这样孩子既学会了吃饭,又培养了对吃饭的兴趣。营造吃饭的愉快氛围。有的孩子吃不下饭或不想吃饭,父母就会大打出手,甚至辱骂批评孩子,造成孩子每次吃饭都泪水涟涟。这样孩子就会在潜意识里讨厌吃饭,害怕吃饭。吃饭就成了一件不开心的事情。
宝宝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与其日常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息息相关的,日常不能够忽视身体健康,要注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尽量避免挑食,多吃健康的饮食,而父母要注意选择正确营养的饮食,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从生活细节入手让孩子吃的健康
让孩子吃得健康,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但有时候常常事与愿违。当孩子出现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时,有的家长可能还不觉得有问题,但当孩子的这些不良饮食习惯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时,我们就会开始着急了。我们该怎样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营养专家表示,家长应该从生活细节入手,让孩子吃得健康。
曾有媒体报道,在日本,妈妈主要负责做家务和带小孩,孩子会跟着进厨房,因为厨房是妈妈与孩子们交流的好场所,很多日本家庭甚至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送去专门的烹饪培训班学习。
1.和孩子一起购买食物
家长可带孩子一起上超市购买食物,一方面可以让孩子认识不同的食物,另一方面,在购买的过程中,家长可以给孩子介绍各种营养知识,比如蔬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奶类含钙丰富、有利于骨骼健康等。在生活中潜移默化,让孩子学习营养和健康知识。
2.让孩子参与烹调
让孩子参与食物的准备、制作过程,不仅可以帮他们加深对食物和营养知识的了解,还可以通过参与认识到食物的来之不易,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同时还可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且在学习烹饪的过程中,孩子可以了解到各种食物的属性,尝到酸甜苦辣,见识赤橙黄绿,有利于“五觉”的开发。但家长需要注意,厨房存在很多危险的地方,如刀具、高温的油等,因此让孩子进厨房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可给孩子准备安全的儿童用工具。
3.不要强迫孩子吃东西
当孩子出现挑食现象时,家长不要硬性制止,更不要强迫孩子吃不喜欢吃的东西,强迫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反感。家长应该顺其自然的引导,或者通过改变食物的做法吸引孩子注意,让孩子慢慢纠正偏食、挑食的习惯。
4.不要拿食物奖惩孩子
有的家长喜欢用食物作为奖惩孩子的手段,比如表现好就带他吃大餐或他喜欢的洋快餐,不听话就禁止吃零食等,但这样往往会让孩子更加期待快餐或零食等不健康食物。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重视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
1.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幼儿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长也都舍得为孩子健康投资,但孩子如果没有好的饮食习惯,不好好吃饭,化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为此我们要重视孩子饮食习惯的培养,如:愉快地进餐,正确使用餐具,吃饭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边吃边玩,不贪吃零食等。
具体要注意的是:在吃饭时不要让孩子边吃边玩或者边吃饭边看电视,对消化不好;也不要用许诺法(讲条件)让孩子吃饭,容易使孩子形成不讲理、乱化钱、任性等不良习惯;不能让孩子挑食偏食,家长自己也不要挑食,样样都吃;吃饭时不要过于责怪、批评甚至吓唬孩子,以免孩子情绪紧张影响食欲;饭前不要给孩子吃零食,更不要无限量给吃零食。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营养平衡、身体健康。
2.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睡眠是幼儿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的必要条件。幼儿时期孩子的神经系统还没发育完善,神经细胞容易疲劳,而大脑又处在发育最快的阶段,睡眠能够消除神经细胞的疲劳,对大脑起到保护作用。睡眠时人体又会分泌生长激素,促进人体长高,又能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充分的休息。孩子睡眠充足,精力充沛,食欲好,表现活泼快乐,智力活动提高,也就是我们说的反映快,思维敏捷、聪明。因此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睡眠时间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3-6岁的孩子每天应睡12小时左右,分二次,一次是夜里,一次是午睡当然孩子之间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所需的时间略有不同,主要以孩子白天的精神状态好、情绪好为准。
培养要求主要是:按时睡觉、自己独睡。睡觉有规律,能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早晨起床也有规律,不会睡懒觉,也不会因为没睡醒而影响学习、耽误家长上班等。孩子独睡一则有利于养成好的睡眠姿势,室内空气好,二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
二、重视孩子卫生习惯的培养
幼儿时期,孩子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差,容易得各种疾病。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仅有利于孩子防病保健康,而且有利于生长发育,孩子经常生病,大人辛苦孩子发育不好。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重视平时,重点做好“四勤、四要、四不要”。
四勤:勤剪指甲,勤洗头理发,勤洗澡换衣,勤漱口刷牙。
四要:早晚要洗脸,饭前便后要洗手,睡前要洗脚,生吃瓜果要洗净或削皮。
四不要:不喝生水,睡前不吃零食,冬天不蒙头睡觉,平时不挖鼻孔和耳朵。
另外,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合理穿衣,不要太多,有些孩子体质较差,经常感冒生病,对于这些孩子,家长不要因孩子生病就给他多穿衣服,这样反而不好,因孩子稍微运动一下就出汗,更易感冒,有的家长提出不要让孩子“玩”,这样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好,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长期下去只能使孩子自身的疾病抵抗力将更差。再有,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不要对孩子过于包办,要让孩子自己穿脱衣服、鞋袜等,不要怕孩子动作慢,穿不好,过多的包办代替使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
如何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
1、乐食
良好的餐前情绪,是儿童增加食欲的重要措施。吃饭时的情绪是否愉快,也是决定孩子是否乐食的关键;不要经常逼迫孩子吃饭或是吃饭时斥责小孩,否则会让他觉得吃饭是一件讨厌的事。
2、佳食
烹调技术要检讨:添加副食品后,要多变化样式、口味,让孩子每天对食物感到新奇,手艺不佳的妈妈,不妨多买一些幼儿食谱回家研究。
3、烹食
让孩子参与制作过程:可以让孩子自己涂果酱、加盐巴,因为有参与感,而喜爱自己制作的食物。又如,餐前叫孩子帮着抹桌、端羹、拌佐料,或者介绍即将上桌的菜是其最喜爱者送的,营养和味道如何之类。
4、隔食
大人有时也会因为情绪、气候而胃口不佳,如果偶尔孩子到了吃饭时间,仍不觉得饿,就别硬要求他吃。相对的,隔一段时间让孩子再次尝试:如果孩子对某一项食物感到讨厌,可能只是暂时性不喜欢,可以试着隔一段时间再让他吃吃看。
如何健康的饮食预防孩子出现超重呢
儿童肥胖大多为单纯性肥胖,虽然有遗传因素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还是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即不良饮食习惯与缺乏运动造成。最常见的就是爱吃甜食,孩子把碳酸饮料(如可乐)、果汁、甜饮料、汽水当水喝7大量吃油炸食品、肉制品、“洋快餐”;挑食、偏食、常吃零食,加上孩子“吃”与“动”不平衡,运动量严重不足,结果导致肥胖。因此,教育孩子坚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膳食结构,坚持体育锻炼,才能避免肥胖
①坚持婴儿期母乳喂养:人类的乳汁是预防儿童肥胖最好的天然食品,即使在母乳哺乳期孩子很胖,在停止哺乳并科学合理添加辅食后,孩子的体重会恢复正常。母乳喂养的婴儿成年后肥胖风险很低。而食用配方奶粉、完全人工喂养的儿童,体重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4.5%)都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的儿童(2.8%)。
②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研究发现,胎儿期母亲的饮食习惯会影响孩子终身。从孩子幼儿开始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烹饪时少放盐、少放糖,保证菜肴口味清淡,适量的鱼肉蛋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保证主食谷物的摄取量。此外,要引导宝宝不偏食、不挑食,告诉宝宝吃有营养食物的好处,同时尽量把每天的饭菜安排合理,努力做到色香味俱全,做孩子容易消化吸收的饭菜,增加孩子的食欲,让宝宝有良好的就餐环境和就餐习惯。
③不要用食物作为奖励手段:尽量不要用食物作为奖励或惩罚孩子的手段。老一辈应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特别不要为了鼓励考出好成绩,就带孩子去吃“洋快餐”。
上面的一些饮食习惯大家必须给重视起来,也就是需要好好的培养孩子的一些饮食习惯,不要让孩子过多的迟一些垃圾食品,同时也是需要保证孩子健康的饮食,只有饮食有营养了,而且保证健康了,那么才能够保证孩子体重不会超标,从而让孩子快乐的成长,所以应该关注孩子的体重,同时要合理的饮食,只有饮食达到均衡了,那么才不会让孩子超重。
预防小儿肥胖早下手
●5岁前的饮食习惯将影响终身
瑞迪认为,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儿童都面临着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这样的双重问题,而在中国一些发展较快的地区,超重和肥胖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着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瑞迪说,10岁以下儿童肥胖的问题现在比较严重,这主要是由于传统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以及孩子的体力活动减少所致。近年来,人们从脂肪中摄取的能量比过去增长了25%~35%。而一个人5岁之前所形成的饮食生活习惯将对其终身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一个人的健康。因此,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预防肥胖一定要从幼儿就开始。
瑞迪说,家长在预防儿童肥胖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儿童的饮食习惯和体力活动习惯都是在家庭中建立起来的,生活方式如何直接关系到孩子是否会发生肥胖。父母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并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父母应尽量将健康食品做得诱人,让孩子喜欢。家中不要常备高热量的快餐食品和饮料。有研究显示,2~6岁的儿童水果与蔬菜的食用量与他们父母果蔬的食用量直接相关。如果孩子不喜欢某些蔬菜或水果,只要让他们多接触这些果蔬,就有可能改变他们的好恶,使他们接受。所以说,父母完全有能力通过他们掌握的营养知识、教育子女的方式以及创造良好的饮食环境来影响孩子对食品的选择。
●别把奶瓶中的奶都倒进孩子嘴中
瑞迪认为,母亲孕期肥胖会增加子女肥胖的危险,解决母亲的肥胖问题有助于预防儿童肥胖,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选择健康饮食。同时,从婴幼儿时期父母就要给孩子养成健康的喂养习惯,特别是出生后头半年内一定要母乳喂养。中国经济发展很快,许多母亲都要工作,这导致母乳喂养率在城镇急剧降低。瑞迪说,如果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应选用婴儿配方代乳品以保证孩子充足的营养。不过,吃配方食品的婴儿体重较母乳喂养的孩子增长得快,有可能出现肥胖,但这一影响并不会持续到青春期和成年。有些母亲会为了奶瓶中不留剩奶而让孩子喝完瓶中所有的奶,这种习惯应该改变。
●不要让孩子成为“沙发土豆”
美国人把那些爱长时间坐着看电视的人叫做“沙发土豆”。瑞迪说,在吃饭时禁止看电视的家庭,孩子看电视的总时间就比较短。而父母与孩子共同看电视的时间长,孩子看电视的总时间就比较长。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一定要做好榜样。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到户外活动,在家里也要制定相关规定,限制孩子用电脑、玩游戏和看电视的时间。
儿童肥胖是当今社会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在美国同样面临这个难题。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统计,最近20年来,全美6~11岁儿童超重率增加了一倍多,从上世纪80年代的7%增长到现在的18.8%。而这一数字在12~19岁的青少年中更是增长了三倍,从5%增长到17.1%。为抗击肥胖,美国CDC建议家长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尽量把饭菜做得更有益于健康,并鼓励孩子多运动。政府也在努力控制儿童肥胖,例如,有些州对学校体育课以及在校内出售的食品和饮料营养标准进行立法;还有些州的学校和社区增加了自行车道,并扩大了运动场所,以保证学生的活动空间。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饮食的习惯
坚持每天喝奶有益健康
牛奶及其他奶制品是非常适宜同学们食用的食物之一。除不含膳食纤维外,奶类几乎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同学们可在早餐时喝一袋(约250毫升)牛奶。但有些同学早餐时间可能由于种种原因胃口不好,喝不下去,这样的话可在其他时间饮用。如上午课间操、下午放学回家后、晚上睡觉前等时间。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学在饮用牛奶后会出现腹胀、腹痛或腹泻等不舒服的现象,这在医学上被称之为乳糖不耐受症。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的同学可以喝酸奶或者豆浆。
饮用酸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饭后两小时饮用酸奶最佳;不宜空腹饮用酸奶;酸奶不宜加热;酸奶不宜饮用过多,每天1~2杯即可。
千万不要感到渴了再喝水
家中常备的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习惯喝开水的人,不容易产生疲劳。所以说,白开水是同学们的最佳饮料,应提倡常喝白开水。
通常情况下,大家都习惯渴了才喝水。其实,当感到口干时已经是身体需要水发出的信号,这表明此时身体已脱水了。为此,这种口干了才喝水的习惯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请大家平时就要注意补充水分,每天至少要喝1200毫升的水,分6~8次饮用,每次150~200毫升,千万不要感到渴了再喝水。同学们也要少喝高糖和碳酸饮料。
许多科学研究表明,常饮高糖和碳酸饮料或咖啡饮料,会影响儿童少年的身体健康。咖啡饮料除含咖啡因和糖,碳酸饮料除含糖和小苏打以外,几乎不含其他营养素。英国伯明翰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92%的14岁英国儿童因喝碳酸饮料和汽水而导致牙齿保护外层被腐蚀,从而使牙齿变脆弱,牙齿边缘变薄或碎裂。
不要常吃油条
油条(饼)是我国传统的早餐食品之一,但其危害之处在于:在炸油条(饼)过程中,往往加入一定量的明矾(一种含铝的化合物)。如果长期食用,很有可能造成铝在体内的蓄积,有害于身体健康。并且食用油在超过180°C时会发生反应,产生许多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油温越高,反复高温的次数越多,产生的有毒物质就越多。食入后会破坏人体的酶系统,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
别把方便面当正餐吃
目前,市售的方便面主要成分多为碳水化合物和油脂,配料也仅为一点点汤料和调味料,所提供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也微乎其微。由此看来,仅吃方便面除了有很好的饱腹感和获取足够的能量外,很难满足同学们生长发育的需要。
如何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
一、如何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
1、副食品的添加要从少量开始,并且一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观察宝宝是否过敏。如果宝宝拒绝新的食物,也不要强迫其吃下,而是应该隔段时间再喂食,以免宝宝产生厌恶感。
2、宝宝的饮食中不要使用刺激性的调味品,特别是不能过咸,以免养成宝宝吃较咸、重口味的饮食习惯,对宝宝的身体健康是有害的。
3、养成宝宝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宝宝要吃东西前,用干净的毛巾将其手擦洗干净。等宝宝长大些,可以教导其“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的好习惯,同时父母也要以身作则,给宝宝好榜样。
4、要多在宝宝的饮食方面多下功夫,比如食物的形状、颜色等方面。可爱的形状,缤纷的颜色都会引起宝宝的食欲,从而培养宝宝按时吃饭的良好饮食习惯。
5、不要把自身不好的饮食习惯带给宝宝。父母不喜欢吃的食物,在饭桌上的时候千万不能把这种厌恶以言语或面部表情表现出来,这样的话宝宝看见了也会有样学样,同样也不吃这种食物,从而养成挑食的坏习惯。
父母应该修正自身的饮食习惯,给宝宝一个好榜样。对于宝宝那些不喜欢吃得食物,爸爸妈妈们可以通过言语的刺激鼓励其吃下,从而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二、宝宝饮食的常见问题
问题一:孩子突然不喜欢原来最爱的食物了,怎么办?
孩子拒绝最爱的食物其实很正常,但如果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讨厌某种食物,今后再也不会吃这些了,只会让这个情况更加严重。
正确的做法:
1、孩子往往不是故意拒绝食物的,因此家长要克制住情绪,不要反应过度。
2、孩子在长牙或生病时,食欲会暂时下降,所以就算是以前最爱吃的的食物,也会失去兴趣。
3、稍大些的孩子可能会通过拒绝食物来吸引父母关注,父母可以适当利用这种心理,给予更多的积极回应以示鼓励。
4、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多种多样的食物,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找到自己想吃的东西。
宝宝饮食 妈妈记住4点宝宝更健康
记住4点 孩子饮食习惯好
关于孩子的饮食习惯,总是存在不同的问题和观点。很多人认为父母应该对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以及不断激增的儿童期肥胖症负责。但是不少认为,父母无法控制孩子吃什么,所以不需要负责。虽然控制孩子的饮食富有挑战性,但是父母还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影响。
1.提供健康的食物
父母可能不需要完全负责孩子的饮食习惯,但是他们仍旧有责任。孩子们往往在很早的时候,就会形成自己的饮食习惯。所以父母需要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在冰箱里储存好健康食品和零食,让孩子自己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父母主要负责购买食材,把冰箱用食物填满,所以挑选食物的时候,好要注意买一些新鲜水果、蔬菜、纯果汁和全谷类零食。当孩子饿了的时候,会就近寻找食物,所以他们打开冰箱找吃的,就会取出那些健康食物来填饱肚子。
2.一家人一起吃饭
一家人一起吃饭能帮助孩子健康饮食,因为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孩子更有可能多吃一些健康的食物,家庭餐往往比较营养均衡,尽可能地包含蔬菜、谷物和蛋白质等。但是,当孩子一个人吃饭的时候,他们更有可能会选择那些垃圾食品,如外卖披萨或快餐。在吃这些垃圾食品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好好地坐在餐桌前,而是会坐在电视机或者电脑前吃,这样往往会使他们暴饮暴食,导致他们发胖。
3.谈论健康饮食
孩子自己可能不会意识到,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比如心脏病和糖尿病等。所以父母有责任与孩子谈论,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不良饮食的负面影响,以及哪些食物有害身体健康,这样能让孩子对自己应该吃些什么,以及不该吃什么有一定的了解。
4.成为健康饮食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重要榜样,所以在培养孩子健康饮食习惯的时候,父母应该成为健康饮食的榜样,在饭食、零食和饮料上要着重注意。一个好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孩子保持健康饮食习惯,所以父母自己应该在家保持健康饮食,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教育孩子。
10个不要培养孩子健康心理
1、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养起来的,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6、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7、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另外,赞许必须针对具体的事,让孩子知道自己优点的同时感到你的赞许是真诚的,而不是虚的、哄他的。
9、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家长对待孩子时,如果自己的情绪总是不稳定,喜怒无常,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变得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10、不要在孩子面临困境时不闻不问,要帮助孩子对目前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但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开学了要怎么给孩子补充营养
饮食营养均衡四项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孩子多吃动物性食物,不利于心血管健康,还可能增加成年后患癌症的风险。所谓植物性食物是指谷类、蔬菜、水果、豆类和坚果;动物性食物是指鱼、虾、鸡、鸭、猪、牛、羊、禽蛋类和奶类。
第二个原则是食物多样化,不要偏食。以谷类食物为主,多吃蔬菜和水果,同时兼顾其他各类食物,才能满足全面的营养需要。
第三个原则是谷类食物宜粗不宜精。黑面、糙米是粗粮,细磨的玉米面是细粮。因为细粮中的淀粉含量高、吸收快,容易引起血糖波动,长期食用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几率。
第四个原则是饮食清淡。家长做饭时,菜肴中的油、盐、糖都要适量使用。饭菜中放入过多的油和糖容易导致孩子发胖,而盐放多了,可能增加孩子患高血压的风险。
孩子吃快餐时配点水果
每天都要上班的家长有时出于无奈,只能用外购的快餐作为孩子的午餐。有些家长因此而感到自责,认为给孩子吃垃圾食品是自己的过错,其实不然。垃圾食品是跟外国人学来的不恰当叫法。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类食品曾经是中国人吃不到的高级营养食品。这些食品只有外国人天天吃、顿顿吃,吃得几乎人人都超重时,才会有如“垃圾”。因此,有节制地食用这些食品不存在营养不合理的问题。如果能为孩子们的午餐搭配一些黄瓜、西红柿和水果等,那么,营养就会比较均衡了。
周末应给孩子吃营养餐
人类进化的几百万年中,多数时间是饥一顿、饱一顿的生存状态,已经进化出足够的能力应对每顿以至每天饭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正是有了这样的适应能力,人可以平衡几天,甚至更长时间营养供给的波动。也就是说,在一段时间内,食物的营养供给不足,机体照样可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不同营养素在体内储存量不同,可以耐受供给不足的时间也不同,有的几天、有的几周、有的甚至几个月。平均算下来,计算营养均衡的周期应以一周为宜。也就是说,一个人在一周内可以有几顿饮食达不到健康合理、营养均衡,但如果把一周所摄入的各种食物加起来,能够达到要求就可以了。
周末家长应该调理孩子的饮食结构,补充其日常饮食不够均衡的地方。当然,所谓日常饮食不均衡也应该有一定限度,尽量达到前面提到四个原则的基本要求。如果日常饮食过度不平衡,单纯靠周末吃营养餐也不能把营养不均衡的情况纠正过来。
一日三餐不要机械化
暑假期间,有的孩子喜欢睡懒觉,往往容易错过吃早餐的时间,家长们不必为此过分担心。其实,不必强求孩子保持平时的就餐习惯,开学以后一切都会恢复常态。至于营养均衡等问题,也无需机械地按固定比例分配一日三餐。在一定范围内,三餐的进食量可以根据孩子的胃口进行调整,前提是孩子没有胃肠道不适,也没有因此而发胖。
帮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讲道理容易,实际做起来难。孩子上小学后,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饮食习惯和偏好。但是家长们不要因为自己过去在培养孩子健康饮食习惯的疏忽,而放弃或一味迁就孩子。其实,他们的饮食习惯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所以引导孩子正确选择食物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那些在老人身边长大的孩子,更容易被娇惯而放纵饮食。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不妨试试以下三个方法。
★让老人了解健康饮食的知识。现在的孩子基本不缺营养,缺的是营养均衡。
★教育孩子,让他们了解营养均衡的四项基本原则。
★根据孩子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在改变的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例如增加蔬菜,几天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增加一点,同时注意品种的搭配。
此外,除了需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外,还要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同时,为了保持体重,还要鼓励他们多做运动。饮食营养均衡只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还需要培养他们在饮食、运动等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模式。
哺食期怎样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
不少家长抱怨孩子挑食,这不吃那不吃,就爱吃炸鸡,就爱吃零食。“其实,孩子的这种偏食源自于他婴儿期父母对辅食的选择。”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儿科医师林黎黎说,添加辅食的阶段是孩子一生口味形成的阶段。如果能从这个时期开始让孩子尝试各种食物、均衡饮食,他将来对味道的适应性就比较强,不容易偏食、挑食。
辅食期如何培养孩子的口味和饮食习惯呢?
林黎黎说,婴幼儿添加辅食的年龄是4~6个月,如果是母乳喂养,生长发育情况良好的孩子4个月大就要添加辅食了,而生长发育慢点的孩子则6个月左右添加辅食。婴儿辅食添加顺序应为谷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
林黎黎解释道,家长应该在孩子4~6个月时添加谷类辅食,谷类食物属于铁强化物,这类食物很容易在孩子的胃肠道被消化吸收,家长可以选择米粉等泥糊状食品等;然后添加蔬菜,最早为根茎类蔬菜、瓜类,再慢慢增加到其他蔬菜,然后到水果;到孩子7~8个月,就可以添加鱼类和肉类了;到9~11个月再添加蛋类。
不少家长认为首先添加的辅食是蛋黄,这是过去的旧观点。近年来,研究发现,过早吃蛋黄可能是导致孩子将来过敏的原因之一。所以,现代医学观点建议把添加蛋黄的年龄推迟到9~11个月。
添加辅食时,添加食物的量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比如,采取一次添加一种辅食的方式,头天给孩子添少量,第二天还是添加同一种,但量增多一点。2~3天后,孩子如果没有不适,就再加一种新食物。家长得更换不同类的蔬菜、水果、肉类、海味类,这样孩子的味蕾能尝试到各种各样的口味,将来偏食的几率就降低了。
林黎黎还提醒家长朋友,有时候孩子偏食、挑食的毛病是家长培养的,比如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偏好哪种食物,就多给他吃某种食物,结果造成了孩子的挑食。
孩子饮食习惯4个要点
1.提供健康的食物
父母可能不需要完全负责孩子的饮食习惯,但是他们仍旧有责任。孩子们往往在很早的时候,就会形成自己的饮食习惯。所以父母需要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在冰箱里储存好健康食品和零食,让孩子自己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父母主要负责购买食材,把冰箱用食物填满,所以挑选食物的时候,最好要注意买一些新鲜水果、蔬菜、纯果汁和全谷类零食。当孩子饿了的时候,会就近寻找食物,所以他们打开冰箱找吃的,就会取出那些健康食物来填饱肚子。
2.一家人一起吃饭
一家人一起吃饭能帮助孩子健康饮食,因为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孩子更有可能多吃一些健康的食物,家庭餐往往比较营养均衡,尽可能地包含蔬菜、谷物和蛋白质等。但是,当孩子一个人吃饭的时候,他们更有可能会选择那些垃圾食品,如外卖披萨或快餐。在吃这些垃圾食品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好好地坐在餐桌前,而是会坐在电视机或者电脑前吃,这样往往会使他们暴饮暴食,导致他们发胖。
3.谈论健康饮食
孩子自己可能不会意识到,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比如心脏病和糖尿病等。所以父母有责任与孩子谈论,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不良饮食的负面影响,以及哪些食物有害身体健康,这样能让孩子对自己应该吃些什么,以及不该吃什么有一定的了解。
4.成为健康饮食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重要榜样,所以在培养孩子健康饮食习惯的时候,父母应该成为健康饮食的榜样,在饭食、零食和饮料上要着重注意。一个好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孩子保持健康饮食习惯,所以父母自己应该在家保持健康饮食,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教育孩子。
玩动漫玩具的好处有哪些
1、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2、培养孩子健康情感:玩具能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意志、毅力、耐力。
3、训练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发展孩子的大肌肉运动。
4、练习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发展孩子的小肌肉运动。
5、发展孩子的认知能力:在玩的过程中认识颜色、形状、学英语、学数学、练思维等。
6、发展孩子的感官,听觉、视觉、触摸觉及运动觉。
7、促进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力、和手的准确性,从而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毅力和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