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春夏交际的时候,也是各种传染病流行的时候。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由于传播机制容易实现,极易在人群中传播。根据雅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报告,近段时间我市部分区县陆续发生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现将常见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相关知识介绍如下:
一、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1、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可以通过接触、飞沫等呼吸道传染,春天发病较多。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病人自腮腺肿大前7日至肿大后9日有高度传染性。主要临床表现是:以耳垂为中心的耳垂下方肿大,伴有明显的疼痛或压痛,张口困难,发烧,食欲下降等。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及多发性神经根炎,生殖系统系统炎、胰腺炎等。
2、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通过直接接触、飞沫、空气传播。多见于幼儿和儿童。该病传染性强,病人自出疹前24小时至病损结痂均具有传染性。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水泡疹,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微。但严重者皮疹可继发感染形成丹毒、蜂窝织炎、败血症等,此外,还可并发肺炎、脑炎、肝炎等。
3、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传染性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病人在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均有传染性。临床特点有发热、流涕、咳嗽、眼结合膜充血等主要症状,特异性体征为口腔粘膜斑和皮肤斑丘疹。病情严重时,可并发支气管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重者可致死亡。
4、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风疹病人、无症状带病毒者是传染源,出疹前7日至出疹后5日传染性强。临床特点为低热、轻度上呼吸道炎症、皮疹和耳后、枕后与颈淋巴结肿大为特征。风疹对孕妇危害大,特别是妊娠前3—4个月内,病毒可经胎盘传染给胎儿,引起先天性风疹,胎儿全身许多脏器损害,重者可致死胎、流产或早产。
5、流感: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引起。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局部爆发。主要在咳嗽、喷嚏和说话时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接触毛巾、食具、玩具等日常物品传播。流感起病多数快和突然。表现为畏寒,发烧,体温迅速升至38—40℃;头痛,全身无力;腰背、四肢酸痛;厌食,恶心;打喷嚏,鼻塞和流鼻涕等。可并发肺炎、中毒性休克、心肌炎、心包炎等,重者死亡。
上述五种传染病均为呼吸道传染病,市民朋友们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机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2、流行季节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3、避免去拥挤不卫生的公共场所。4、养成每天开窗换气的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清洁。5、避免与患者接触,自家小孩生病后要在家休息,不要到处玩耍。6、提高警惕,自已或家人有上述疾病表现时请及时就诊,防止出现并发症。7、积极接种腮腺炎、水痘、麻疹、风疹、流感等疫苗,可以使机体迅速产生特异性抵抗力,是积极预防上述疾病的最佳措施之一。
二、肠道传染病
1、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病菌常存在人的粪便里,人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就会感染。开始腹痛,腹泻以后粪便越来越少,而且有脓血。一天之中腹泻数量很多,病人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8—40℃,伴有头痛和全身不适。
2、霍乱:由霍乱弧菌引起。典型病人多为突然发病,以剧烈腹泻开始,然后呕吐,多无腹痛,每日大便数次、十数次或更多,少数重型病人粪便从肛门直流而出,无法计数。大便性状初为稀便,后为水样便,以黄水样或清水样多见,少数为米泔样或洗肉水样。由于严重泻吐,病人可引起小腿肚和腹部肌肉痉挛,严重者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3、大肠杆菌肠炎:由大肠杆菌感染而引起。一般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腹泻,每日3—5次,为黄色蛋花样便,量多,随病情发展可出现发热、呕吐、食欲不振、腹痛等症状,亦可出现粘液血便、里急后重等与菌痢相似的症状。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措施有: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饭前、便后洗手。2、注意饮用水、食品的卫生,饮用水要煮沸后饮用,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3、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开展灭蝇、灭蟑等工作。4、尽量减少与腹泻病人的接触,特别是不要共用餐饮用具吃、喝。5、饮食服务行业等工作人员要定期体检,发现有可疑或带菌者时要调离工作岗位。
麻风病防治知识
要控制和消灭麻风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原则,执行“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的做法。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切断传染途径,给予规则的药物治疗,同时提高周围自然人群的免疫力,才能有效的控制传染、消灭麻风病。鉴于目前对麻风病的预防,缺少有效的预防疫苗和理想的预防药物。因此,在防治方法上要应用各种方法.
法早期发现病人,对发现的病人,应及时给予规则的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对流行地区的儿童、患者家属以及麻风菌素及结核菌素反应均为阴性的密切接触者,可给予卡介苗接种,或给予有效的化学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要早期、及时、足量、足程、规则治疗,可使健康恢复较快,减少畸形残废及出现复发。为了减少耐药性的产生,现在主张数种有效的抗麻风化学药物联合治疗。
1、化学药物
(1)氨苯矾(DDS)为首选药物。开始剂量每天50mg,4周每天100mg,连续服用。每周服药6天,停药1天,连服3个月后停药2周。副作用有贫血、药疹、粒性细胞减少及肝肾功能障碍等。近年来,由于耐氨苯砜麻风菌株的出现,多主张采用联合疗法。
(2)氯苯吩嗪(B633)不但可抑制麻风杆菌,且可抗Ⅱ型麻风反应。100 --200mg/日,口服。每周服药6天,停药1天。长期服用可出现皮肤红染及色素沉着。
结核病防治知识
1.1、梨
中医认为梨味甘、微酸、性偏凉,主要归肺、胃二经,具有润肺清热、消痰降火、清胃泻热、养阴生津、滋肾补虚及润肠通便等作用。治疗肺结核引起的咳嗽、咯痰有独特而明显的效果。
1.2、黄鱼
黄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对人体有很好的补养元气、调理气血的功效。经常食用黄鱼,能增进食欲,还能防治脾胃疾患和尿路结石等病症;对于一些消化性溃疡、肺结核、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症也有很好的辅助调养作用。
1.3、无花果
中医认为无花果性味甘平,人脾与大肠二经。其主要作用为健脾止泻、清肠除热、祛痰理气、益肺通乳及消肿解毒等。用它可治疗颈淋巴结核。
1.4、白木耳
白木耳味甘性平,具有清热、润肺、生津、养胃、滋阴、益气活血、补脑强心等功用。适用于肺热咳嗽,肺燥干咳,痰中带血,潮热,咳血等。故用白木耳是6g水浸泡一夜洗净,加冰糖适量,上笼蒸是1小时即成,早晨是空腹服食每日1剂,可以治肺结核潮热咳嗽咳血。
腰椎结核的护理
骨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病人在患病期间往往有较重的心理负担,所以病人家属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在饮食、心理等日常护理方面一定要细心而周全.医护人员及家属在日常护理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督促结核病人到结核病专业机构接受正规治疗,避免乱医和不规则治疗,以减少多余的经济负担和因不规则治疗产生的耐药性。
要陪同病人就诊,聆听医生医嘱,接受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知晓结核病防治知识。
要鼓励、关怀病人,增强病人同疾病作斗争、结核病一定能治愈的信心。
要牢记病人服药规律,提醒、督促、帮助病人按时、全程、规则服药。
要督促、帮助病人养成不随意对人咳嗽、不对人打喷嚏、不随地吐痰的良好习惯,吐痰入盂,盂内加入漂白粉或“84”等消毒药水。
要劝告活动期病人暂不结婚、怀孕或喂奶,不接吻。
要加强病人营养,食用高蛋白、高糖、高脂饮食。病人服药不用牛奶、糖水送服。
要做到一人得病,全家体检,重视预防,杜绝传染。
要将病人餐具用开水煮沸后单独存放,病人衣物、被褥经常暴晒。病人与家属不同枕共眠。
要购置紫外线灯,掌握正确使用方法,经常消毒病人居住的房间。
结核病防治知识
一、预防
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的目的,主要是对那些已经感染结核菌并有较高发病可能的人进行预防性服药以减少结核病的发生。因为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即感染结核菌毒力的大小和身体抵抗力的强弱。结核菌毒力强而抵抗力低则容易发生结核病,反之则暂时不发病,而在身体抵抗力明显下降时才可能发病,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一生中发生结核病的概率大约10%左右。而人体是否受结核菌感染主要应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进行皮肤试验,依据皮肤反应结果来判断。
药物预防的对象主要有:
1、家庭中出现了肺结核病人并与病人密切接触的、结素试验呈强阳性反应的少年儿童。
2、X线胸片有较明显的非活动性肺结核病灶,而以前没有经过抗结核治疗的人。
3、5岁以下儿童或青春期少年,结素试验出现强阳性反应者。
4、结素皮试反应强阳性并有高度发病可能的人(如长期服用皮质激素、长期进行放射治疗、糖尿病人、矽肺病人等)。
5、艾滋病毒感染伴结素反应阳性者。
什么是恐水症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狂犬病病毒属核糖核酸型弹状病毒,通过唾液传播,多见于狗,狼,猫等食肉动物。
狂犬病是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为100%。近年来,随着养狗和家养宠物数量的增多及缺乏对犬和猫等宠物的严格管理,加之对狂犬病防治知识的普及不够,使我国狂犬病发病率已连续5年回升。据卫生部资料统计,至2003年狂犬病病死率居各类传染病之首。面对这一严峻的事实,应充分发挥护士在预防工作中的干预作用,从社区到临床,需集宣传者、督促者、咨询者于一身,针对高危人群及养犬密度大的农村,开展预防宣传,普及狂犬病的防治知识,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由于我国处于狂犬病持续上升高发阶段,健康动物带毒已成为我们身边的严重隐患,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所以被动物咬伤后,及时冲洗处理伤口、注射免疫血清和疫苗接种是防范狂犬病必不可少的三大步骤。狂犬病免疫疫苗接种通常采用五针疗法,免疫时间为零、三、七、十四、二十八天。伤势严重者,在疫苗接种前还需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英文名称:rabies
定义1:由狂犬病病毒所致的人畜共患病。表现为极度神经兴奋乃至狂暴,继之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亡。
应用学科:
免疫学(一级学科);畜牧免疫(二级学科)
定义2:
疯犬咬伤后引起的,以烦躁,怕风,恐水,畏光,痉挛抽搐,终致瘫痪而危及生命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中医药学(一级学科);内科疾病(二级学科);内科其他疾病(三级学科)
怎样预防血吸虫 加强血吸虫病防治教育
加强社区,农村防治血吸虫病知识的教育工作;宣传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和《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开展预防血吸虫病活动;建立血吸虫病防治机制;普及预防血吸虫知识。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碘缺乏病(IDD)?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壤缺乏碘,造成植物、粮食中碘含量偏低,使机体碘的摄入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损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侵犯人群最多的一种地方病。它是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一种地方病,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身体发育障碍等。
二、碘缺乏病的表现和危害?
碘缺乏病是人体缺碘后产生一系列生理改变,产生一系列病态的总称。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如下:
1.缺碘导致智力低下、呆傻、白痴等智力残疾。
2.缺碘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3.严重缺碘可导致地方性克汀病,这主要是由于胎儿期及婴儿期严重缺碘,病人呆傻、矮小、聋哑、瘫痪呈现特殊丑陋面容。
4.孕妇缺碘可导致早产、流产、死产、先天畸形儿、先天聋哑儿等。
5.缺碘严重时,虽未出现典型的克汀病的症状,但仍有智力低下或发育滞后,即所谓的亚克汀病。
6.碘缺乏病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是严重而多方面的,对社会尤其是对人口素质及经济发展的有害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实际上碘缺乏病对人类危害是全球性的。
三、严重缺碘导致智力缺陷的严重程度?
缺碘的最大危害是造成智力缺陷。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克汀病人的智力缺陷。
四、如何纠正缺碘?
吃合格碘盐。食用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最好方法。它不仅安全、有效、经济、容易推广,而且符合微量、长期及生活化的要求,只要每天坚持食用合格碘盐,即可满足人体对碘的需求。
五、如何购买和保管碘盐?
家庭食盐要到食盐专营的定点销售点购买,购买盐业公司专营经销,并有专门注册商(复合膜)、“食用碘盐保护儿童智力”绿色图案(纸袋)、碘盐防伪标志的小包装含碘食用盐,也可按需选购多品种碘盐,千万不要随意购买私盐、劣质盐,更不能用工业盐、非碘盐充作食盐。
碘遇高温、潮湿环境或遇到醋等酸性物质容易挥发,所以要随吃随买、不要长期存放;要注意防热、防潮,用有盖的棕色玻璃瓶、瓷缸盛放碘盐或原包装袋系口,放在阴凉、干燥处,远离炉火。
六、哪类特殊人群需要补碘?
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童、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儿童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1儿童患手足口病要及时就医,控制病情,严防病情加重,在尊医嘱用药的同时加强儿童护理;因手足口病为传染病,要及时关注家中其它儿童身体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如为幼托儿童,要及时通知幼托机构,并请假治疗。
2患儿应清淡饮食,注意患处卫生,轻症患儿一般无需住院,在家中治疗、休息、防治交叉感染;将患儿使用过的餐具、玩具进行煮沸消毒,清洗被褥、衣物,至于阳光下暴晒;保持每天房间通风两小时以上。
3全家总动员,人人讲卫生,严防各类传染病,日常生活应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
怎么预防秋季传染病 秋季传染病护理知识
患传染病症状轻微时,可在家中隔离调理。房间保持通风、衣物器具等进行消毒,尽量减少与患儿的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传染病患儿应多吃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可吃流食,多喝水。不要吃辛辣刺激及干硬的食物。
发热时,多喝水,必要时进行物理降温;腹泻时,注意补充水和电解质,防止患儿脱水;患手足口病,应避免抓挠,并保持皮肤卫生;得红眼病,不能用手揉眼,避免左右眼交叉感染。家人在护理期间,应注意患儿的病症是否有好转,如果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治疗。
艾滋病如何预防
艾滋病如何预防
艾滋病如何预防:加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学习;加强性道德观念,杜绝不洁性行为,避免与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高危人群发生性接触;禁止吸毒;使用进口血液、血液成分制品前一定要进行HIV检测;献血时应常规行HIV检测,防止血源传染;艾滋病病人或HIV阳性者应避孕,已出生婴儿不用母乳喂养;加强心理疏导,创造良好环境,不歧视病人。
学习了艾滋病的预防措施,知道了艾滋病如何预防的知识,可以看出,由于受到传播方式的限制,只要避开艾滋病的传播方式,艾滋病人并不可怕,可以放心与之接触,交流。
女人私处要怎么保养 防止传染性疾病间接感染
女性在公共浴室洗澡或在公共游泳池游泳,最好自带洗浴用品,尽量使用淋浴,不要洗盆浴,防止阴道滴虫,淋病菌或其他性病等间接感染,同时要注意掌握相应的性病防治知识,防止性病的间接接触感染。
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四: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率很高。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
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学龄前儿童多见。临床以皮肤黏膜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和结痂,而且各期皮疹同时存在为特点。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
注意事项:
1、少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地方。
2、增强儿童自我防护能力,让家长及学生知道要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常通风的知识。
3、防寒保暖最重要。特别是儿童、老人等体质较弱的人群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注意不要因环境温度变化大造成机体着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