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怎么鉴别感冒和登革热

怎么鉴别感冒和登革热

感冒:症状及流行情况与登革热相似。感冒的传播与直接接触病人有关,且无皮疹及出血情况。感冒的主要症状是发热,流鼻水,喉咙痛,头痛、全身疼痛,过敏,炎症。

登革热:初期症状可能类似一般感冒,婴幼儿会有1~5天的发烧、喉咙发炎、轻微咳嗽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典型的登革热症状比较容易表现在较大孩子或成人身上。

在疫区的病人有发烧38℃以上,加上1、激烈头痛、后眼窝痛、骨头关节或肌肉痛。2、发烧3~4天后身上出现红疹。3、发病期间全身发痒。有以上3项的其中一项症状,就算是疑似登革热病例,也需在24小时内到医院检查。通常登革热的临床表现为发热、长皮疹、淋巴结肿大、剧烈头痛、眼球后窝疼痛、全身肌肉酸痛或关节痛,因此又称“断骨热”。

持续高温需防高温病

全国大范围的持续高温容易引发各种“高温病”。疾病控制中心专家提醒,当前要注意对细菌性痢疾、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流行性感冒、登革热、乙脑和中暑等疾病的预防。

高温炎热,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和细菌性痢疾。菌痢主要感染对象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及成年人,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如有可疑症状应及时就诊治疗。

预防要点:不喝生水、不吃不洁净的食品,饭前便后要洗净手。

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潜伏期为数小时至5天,一般为1天至2天。临床表现为结膜水肿、充血、点片状结膜充血,伴眼球异物感、流泪、眼痛等症状。病程2 天至7天。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共用毛巾、手帕、浴巾等,还可借助水(如游泳池水等)引起暴发;流行季节主要在夏秋季,8 月至9月为高发期。

预防要点 :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毛巾、浴巾、手帕等;流行期间,理发、浴室、游泳池等行业要加强管理和消毒;一旦发现类似症状者,应及时就诊治疗,家庭做好隔离消毒。

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高热、头痛、四肢酸痛、乏力和上呼吸道卡他症状。8月至9月有一个季节性发病高峰。

预防要点:注意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使用空调时室内空调温度应保持在25摄氏度至27摄氏度,相对湿度保持在50%至60% ,生活上保持规律,睡眠充足。一旦出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症状,应及时就诊治疗。

此外,出国旅游要防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虫传播的虫媒传染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体温在39摄氏度至40摄氏度,伴有头痛、眼眶痛、关节痛和骨骼痛,面、 颈、 胸部出现潮红,皮肤可出现皮疹等,少数病人可并发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流行季节为夏秋季。

预防要点 :主要是防止蚊虫叮咬。暑期赴东南亚等国家和登革热疫区旅游人员应做好防蚊工作,如在旅游期间出现类似登革热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治疗。

疾病控制中心专家还提醒,除注意预防上述疾病外,时值水果大量上市之季,应注意勤洗手、 吃熟食、喝开水,预防肠道传染病。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心血管疾病人员应注意生活节律,防止疾病复发;室外工作人员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登革热感染的辅助检查

从发病率和死亡率与经济成本来看,登革热为全球最严重的由蚊虫传播的病毒性疾病。该病毒主要是通过埃及伊蚊传播,超过100个国家报告过登革热爆发,有2.5亿人生活在登革高感染区,每年会发生5000万到1亿例登革出血热,200000-500000例登革感染者最终发展为登革出血热,平均有5%的登革出血热患者会死亡。

登革热检测试剂的用途:

一、用于定性的快速检测人群血清、血浆或全血中登革病毒的IgM及IgG抗体。可在15分钟内检测结果。

1、结果快速,15分钟出结果。

2、 结果值得信赖,敏感性和特异性均>90%。

3、方式灵活,样本可为全血、血清或血浆。

4、能区分出登革的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

5、可进行完整的测试,保存方便,常温2-30℃保存。

二、用于定性的检测人群血清中登革病毒的IgM抗体,用于临床实验室对具有持续发烧的登革热症状的病人的辅助诊断。

1、用于检测原发登革病毒感染。

2、用于诊断活动期登革病毒。

3、在登革病毒流行区和非流行区都适用。

4、疾病发作3-5天即可使用。

三、用于定性检测血清中登革病毒(血清型1、2、3及4型)的IgG抗体。用于临床实验室对继发登革热感染的辅助诊断。

1、用于检测登革病毒继发感染。

2、用于登革病毒感染活动期的诊断。

3、用于登革病毒流行区的诊断。

4、疾病发作后2-5天即可使用。

四、用于定性检测血清中登革病毒的NS1抗原(血清型1、2、3及4型)。用于临床实验室对有持续发烧的登革热症状病人的辅助性诊断。

1、用于急性登革热感染的早期诊断。

2、在登革热病毒流行区和非流行区都适用。

3、疾病发作1-7天即可使用。

五、用于定性检测血清中登革病毒(血清型1、2、3及4型)的IgG抗体,用于临床实验室对具有持续发烧的登革感染症状或接触史的患者的辅助性诊断。

1、用于检测先前的登革病毒感染。

2、适用于流行病血清学研究。

3、用于登革热非流行区使用。

六、用于定性检测血清中登革病毒的IgM和IgG抗体。可以区分原发感染与继发感染。

1、包装盒内同时有登革IgM捕捉ELISA试剂与IgG捕捉ELISA试剂。

2、能够区分出登革的原发感染与继发感染。

登革热潜伏期

登革热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早期症状较为明显,需要仔细观察和辨别。登革热潜伏期有多久呢?

登革热的潜伏期通常为2~15日,平均为6日左右。

登革热可分为典型、轻型与重型登革热。类型不同,在早期症状表现上也有区别。

典型登革热

1、发热成人病例通常起病急骤,头痛、发热和眼球后痛,24h内体温可达40℃。同时伴有背痛,周身骨、肌肉及关节痛,胃纳减退、恶心、呕吐,偶有腹痛、腹泻或便秘等。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出血。

2、皮疹于病程3~6d出现。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红斑疹或皮下出血点等。

3、出血 约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出血。

轻型登革热

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不出疹。一般不出血,但浅表淋巴结常肿大,病程短(1~4d)。临床上类似流感。此型病例在流行时期多见,通常不就诊或不住院治疗而被忽视。

重型登革热

早期临床表现类似典型登革热,在病程3~5天时突然加重,剧烈头痛、呕吐、烦躁、昏迷、抽搐、大量出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等脑膜脑炎表现。

提醒感冒后更易感染登革热

感冒人群更易被蚊子“暗算”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医生表示,登革热属自限性疾病,目前只能对症治疗和护理。灭蚊、防止被蚊子叮咬成为控制疫情的重要手段。

陈祖辉建议,市民白天在绿化带、林带等户外活动时,尤其是在登革热流行区,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尽量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阴、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相关研究表明,体温高、出汗多的人更容易被蚊子“定位”,因为蚊子对人体排出的汗液中含的氨基酸、乳酸及氨类化合物非常敏感,而穿长衣长裤的主要目的是来遮掩汗液等皮肤分泌物的气味,让蚊子无法追踪。从业数十年的医生张青林认为,相比普通人,像感冒患者这一类体温高、易出汗的人更容易被传播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如今夏秋交替时节,正是感冒的高发期,更要注意预防感冒。

登革热后遗症严重吗

登革热通常情况下不会留下后遗症。

什麽是登革热和登革热是如何传播的?

登革热最早是在西元l779年由david bylon在爪哇岛首先描述。由於可引起很厉害的高烧及肌肉疼痛,犹如裂骨一般,又俗称「断骨热」或「天狗热」。不同於肠病毒的人对人的传染,它必须藉由「蚊子」叮咬患者,成为病媒蚊,当病媒蚊再叮咬健康的人,才会使人致病。所以此病多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蚊子易滋生的地区,尤其以东南亚、非洲及印度为最多台湾中南部夏季酷热也易成为疫区。

它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斑蚊及白线斑蚊这两种蚊子,喜欢在白天咬人,栖息於阴凉有水处,不喜欢待在臭水沟,尤其喜欢下雨後的废轮胎及废弃的容器。登革热病毒必须藉由这些蚊子的叮咬,才可能传播出来,而依其抗原性的不同,登革热病毒又可分为l、2、3、4共四型。人若感染其中一型,其在体内产生的抗体并无法防护另外三型,以感染第2型最危险,易发生出血性登革热。这些病媒蚊叮咬登革热病患8至l5天後,就具有终生传染病毒的能力了。

登革热为何如此可怕?

登革热依其症状轻重分为两型:典型登革热及出血性登革热

典型登革热(即俗称的登革热) :此型较不具危险性,死亡率甚低,多为初次感染者。小孩症状较不明显,成人则出现严重症状,通常被病媒蚊叮咬後,经过一至七天的潜伏期,患者会出现突发性高烧(39至40℃) 、恶寒、前额及後眼窝的剧痛、肌肉痛,再经2至4天全身皮肤出疹,疹子由躯体开始向脸及手脚蔓延,整个病程约七天可结束,大部份病人可完全痊癒。

出血性登革热:这是最可怕的一型,死亡率高达15—5o%,喜犯八岁以下的小孩。多由於两次以上重复感染,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剧烈反应,造成全身血管的大量出血,临床症状上除了高烧、头痛、肌肉痛、恶心、呕吐、全身倦怠外,常伴随流鼻血、吐血、血便、血尿、子宫出血及胸腹部积水。由於全身大量出血,常引起心肺衰竭及休克死亡,而其出血时间通常在发烧将退时才发生,所以常引起家长及医师的疏忽,因此登革热病人在退烧时,若出现皮肤湿冷、四肢冰凉、坐立不安时,更应提高警觉,即刻送大医院,不可轻忽。

登革热是由什么感染引起的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分为普通登革热和出血登革热,后者死亡率较高。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由登革外血清型病毒引起的两种不同临床类型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分布最广,发病最多,危害较大的一种虫媒病毒性疾病。

登革热有什么症状 潜伏期时间

登革热的潜伏期为2—15天,平均为6天左右,其长短与侵入的病毒量有一定的关系。在我国近年来所见的登革热,临床上可分为典型登革热、轻型登革热及重型登革热3型。

登革热是什么 登革热是由什么感染的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登革热病毒是一种小型黄病毒,属于黄热病毒属,能引起登革热急性传染病,通常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热病毒进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突发高热要警惕登革热

目前是登革热高发期,登革热发展成重症可致死亡,市民切勿大意。若您在长假期间曾到过潮州、台湾等登革热流行地区,又出现以下可疑症状,务必及早就医。

登革热的一般症状

1、突发高热:即起病急,发热伴畏寒,可在24小时内达39℃-40℃。

2、“三红征”:即面、颈、胸部潮红,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3、“三痛”:即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患者出现全身疲乏。

4、胃肠道症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有可能发展为重症的登革热患者

1、伴有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哮喘、慢阻肺、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2、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

3、孕妇、婴幼儿或老人。

4、二次感染患者:登革热病毒有四个血清型,若感染过其中一型后,再感染另一型病毒,就有可能发展成重症登革热,甚至导致死亡。

登革热和感冒的区别

登革热的症状与感冒十分相似,因此常常有人误以为是感冒而疏忽治疗,导致后果严重,那么登革热早期有什么症状?

症状1:激烈头痛、后眼窝痛、骨头关节或肌肉痛;

症状2:发烧至38℃以上,3~4 天后身上出现红疹;

症状3:发病期间全身发痒。

如果发现有以上3项的其中一项症状,就算是疑似登革热病例,需在24小时内到医院检查,家长们发现宝宝有以上症状,应该要及时带娃治疗!

登革热的新型疫苗

登革热I型病毒的抗原植入麻疹疫苗的变异体中,并以此作为疫苗注射到老鼠体内,同时再给老鼠注射登革热病毒。结果显示,这种新疫苗能够长时间、有效地促成老鼠体内抗体的生成,从而破坏登革热病毒。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新一期的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被忽视的热带病》杂志上。

公报说,麻疹疫苗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为安全有效的疫苗,世界卫生组织正向各国推广这种疫苗,如果以它为直接载体研制登革热疫苗,将有望开发出能够同时预防麻疹和登革热的“双效疫苗”。 据参与这项研究的弗雷德里克·唐吉介绍,登革热共有四种类型,科研人员的最终目标是研制出对这四种类型都长期有效的疫苗,而且它的生产成本必须低廉,能够使所有的人都负担得起。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多在热带地区传播,其典型症状是发烧、头痛、全身肌肉及关节痛。全球每年大约有6000万到1亿人感染这种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登革热。登革热是由伊蚊传播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为媒介进行传播。

相关推荐

登革热有什么症状

1、典型(普通型)登革热 (1)发热:通常起病迅速,患者有畏寒或寒战症状,高热,24~36h内体温升高达39~40℃,多数患者表现为稽留热或弛张热。大部分患者经治疗5~7天后,体温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少数患者于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天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或马鞍热。发热时常伴较剧烈眼眶痛,肌肉、头痛、骨及关节疼痛,极度乏力,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患者于发热期的呼吸、脉搏加快。早期体征有颜面、颈、胸皮肤潮红,眼结合膜充血及浅表淋巴结肿大。恢复期常因显著衰弱而需数周后才能完全恢

这些症状警惕登革热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美洲、地中海东部和非洲等),其中以南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印度、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孟加拉等较为严重。 目前,输入性病例是我国登革热发生的主要原因。我国大陆近些年来不少地区都发现了来自国外流行区的输入性病例,个别地方还引发了当地病例的发生,甚至造成局部暴发。登革热在我国多发生于6-11月份。 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14天,即病人一般在蚊虫叮咬后3~1

登革热的特征有哪些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由伊蚊所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在世界上的主要流行地区为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地区,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有过流行,登革热的发病季节与雨季有关。在地方性流行区发病者多为儿童。 登革热的主要特征是突发高热,患儿在24小时内体温可高达40℃。在高热的同时,有头痛、眼球后疼痛、全身肌肉疼痛、骨骼和关节疼痛等症状。有的患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并且可见颜面潮红、结合膜充血和浅表淋巴结肿大。 登革热的发热特点是突然高热,发热持续5~7天后骤然退热,热退后1~2天体温可再度升高,

登革热传染源是什么 登革热属于几类传染病

流行性登革热定性为乙类传染病,登革热是因为登革热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在临床当中儿童石膏法群体,发生这个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转播感染,因此对这个病我们也要做好预防措施。因此具有一定的季节流行性。

登革热如何传播

当蚊子叮咬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进入蚊体内,随后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具有传染性的蚊子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造成感染患病。蚊子可终生携带和传播病毒。 在我国,传播登革热的主要媒介蚊虫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伊蚊体色为黑色,头部、胸部、腹部和足有银白色或白色花斑,俗称“花斑蚊”。 人们对登革热普遍易感。在流行季节,从非流行地区进入流行地区的人容易受到感染,如到东南亚等地旅游、探亲、劳务、经商者。登革热病毒分为4型(Ⅰ、Ⅱ、Ⅲ、Ⅳ)。感染登革热后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但患过

预防登革热 有效隔离

病媒蚊叮咬登革热病患后就具有了传染病毒的能力,登革热病毒的传播也是必须由病蚊叮咬才能从人传给人。因此有效的隔离是预防疾病区域性扩散的有效方法。如果出现发热、头痛等登革热类似症状要马上到医院就诊,发现和确诊的病人最好住院隔离或者注意做好居家隔离,避免登革热病毒再次通过蚊子叮咬造成传播。

登革热是如何传播的

伊蚊生活在城市栖息地,主要在人造容器中繁殖。与其它蚊子不同,埃及伊蚊在白天进食,其叮咬高峰是在早上或黄昏前。雌性伊蚊每次进食会叮咬多人。蚊子叮咬了感染登革热病毒的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登革热病毒随蚊子吸食被感染人血液时获得病毒。 伊蚊吸吮病人血液后病毒即在蚊体内的唾液腺及神经细胞中大量复制,经过8~12天后蚊子就具有了传播登革热的能力,被感染的蚊子终生均能传播病毒。伊蚊有白天吸血的习惯。它吸血时常不是一次吸饱,而是东叮一下,西叮一下地间断吸血,这样就增加了传播疾病的危险。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健康人。它们在

登革热会人传人吗 登革热不会直接人传人

登革热是蚊媒传播疾病,除了通过带病毒的蚊子经叮咬吸血传播外,通过其他途径传播的可能性非常小。登革热病人或带登革病毒的动物不会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因此,不用担心接触病人或动物会被传染上登革热。而且,本病不会直接由人传人。

登革热的注意事项

1预防登革热我们平时的时候要多进行煅炼,增强抵抗能力,同时要在饮食方法调整,注意自己的休息时间,不要熬夜,因为熬夜多了,就会导致我们的身体虚弱,容易给蚊子叮后得登革热这个疾病。 2预防登革热我们要在我们自己住房的周围要做好消毒,不要留下让蚊虫有生长的死角,同时要在家里的窗户上装可以挡蚊子的网纱,要保持我们自己住的地方和周围的环境卫生,让蚊虫没有发展的源头。 3得了登革热的患者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不要延误病情,因为登革热治疗不及时的话是会引起其他的并发症的,严重的还会一起死亡的严重后果的,在治疗的时候要积

出血热与登革热的区别

01 人和灵长类动物是登革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登革热病毒多引起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少数感染者可以发生登革热以及登革热出血/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热主要变现为发热,头痛,全身肌肉痛和骨关节酸痛,淋巴结肿大,博纳悠皮疹或轻微的皮肤出血点,血小板减轻度减少。 02 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多发生于再次感染异性登革病毒的患者或母亲为登革病毒抗体阳性的婴儿,初期有典型的登革热症状,随后并且讯孙发展,出现严重出血,表现为明显的皮肤出血和粘膜出血等,血小板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