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调理喉炎的一些中药方剂
能够调理喉炎的一些中药方剂
方一:罗汉果茶
[适用]适于痰火喉痛患者饮用。
[配方]罗汉果15克,绿茶1克。
[用法]将罗汉果切碎,与茶叶同放入茶杯,冲入沸水,加盖闷泡15分钟,代茶饮用。每日1剂,可频频冲泡饮服,连服7-15日痊愈。
[功效]清热化痰,润喉止渴。
方二:夏枯草茶
[适用]适于喉炎患者饮用。
[配方]夏枯草6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茶杯,冲入沸水,加盖闷泡15分钟,代茶饮用。每日1剂,可频频冲泡饮服,连饮7-15日痊愈。
[功效]散郁结,润喉。
方三:薄荷杏仁茶
[适用]适于喉炎患者饮服。
[配方]薄荷6克,炒杏仁9克,桔梗6克,胖大海6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茶杯,冲入沸水,加盖闷泡15分
钟,代茶饮用。每日1剂,频频饮用,连饮7-15日痊愈。
[功效]止咳平喘,利咽润喉,清热解毒。
方四:润喉茶
[适用]适于喉炎患者服用。
[配方]王不留行30克,蒲公英30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盛有沸水的保温瓶内,浸泡15分钟,倒入茶杯,待温代茶饮用。每日1剂,分数次饮服,连服7-15日痊愈。
中医如何治疗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性肾炎的危害
狼疮肾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要控制狼疮病情,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及时发现肾损害并尽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狼疮肾的早期可以无症状或仅有乏力、腰部不适,经化验尿中可出现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和管型,肾功能早期正常,晚期多有改变,并且可发展成尿毒症。
中医治疗红斑狼疮性肾炎
根据狼疮肾的表现结合全身情况中医把其分成肾阴亏虚型、脾胃两虚型、肾虚瘀滞和湿热蕴毒型,如持续尿蛋白,腰酸、五心烦热,或自觉内热,脉细数者,为肾阴亏虚,治以滋阴补肾之法,选用六味地黄丸和相应的为化中药外敷渗透治疗,主要药物有地黄、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等,经研究本方能够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尿蛋白。
如疲乏无力、面色不华、下肢浮肿、腰酸、蛋白尿时间较长者,为脾肾两虚,治应健脾益肾,选用对症的微化中药方剂外敷渗透或口服春泽汤加味,主要药物有黄芪、党参、茯苓、甘草、猪苓、泽泻等。
尿蛋白伴有潜血,肢体瘀斑,局部红斑者,是肾虚血瘀所致,治以补肾活血,选用知柏地黄丸加桃红四物汤口服或用起效较快的微化中药方剂外敷,主要药物用细生地、丹皮、桃仁、红花、丹参、当归、川芎、黄柏、知母等。
如尿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腰酸腰痛、发热、心烦、浮肿、舌苔黄腻脉滑数,是湿热内聚,化热成毒的表现,治疗上利湿清热解毒,用五苓散加味或采用相应的微化中药方剂,主要药物有猪苓、茯苓、泽泻、白术、马鞭草、六月雪、苦参、赤小豆等。临床有些药物能够降尿蛋白,治疗狼疮肾,在各种症型均可选用如黄芪、白花蛇舌草、六月雪、蝉衣、芡实、落得打、意苡仁、连须、鬼箭羽、仙灵脾等。
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热毒壅阻咽喉。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方名】复方蒲公英汤。
【组成】蒲公英60克,大青叶30克,黄芩24克,丹皮12克,赤芍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刘祥泉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热毒炽盛,津液耗伤。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消脓。
【方名】清咽解毒汤。
【组成】人中臼12克,人中黄10克,马勃6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生石膏(先煎)30克,黄芩6克,薄荷(后下)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戴祖铭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肺胃积热,复感风温时邪。
【治法】清热解毒,通腑利咽,排脓生肌。
【方名】通泻利咽汤。
【组成】生大黄(后下06-10克,软柴胡6-9克,淡黄芩6-9克,金银花10-15克,连翘壳10-15克,射干10克,夏枯草10克,蒲公英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福建中医药》。
中药处方(四)
【辨证】肺胃积热。
【治法】凉营解毒,清咽利膈,收敛去腐。
【方名】清热解毒合剂。
【组成】元参10克,生石膏25克,板蓝根15克,儿茶5克。
【用法】制成浓缩剂型,每日1剂(50毫升),日服2次。
【出处】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儿科方
儿童急性喉炎的偏方
1、儿童急性喉炎的偏方
急性咽喉炎中药方剂,中医方剂。方名:桑青汤。辨证:肺失宣降清肃之能,邪聚咽喉。治法:疏风清热,轻宣散邪。组成:桑叶6克,荆芥6克,桔梗6克,菊花10克,金银花10克,大青叶10克,连翘10克,山豆根10克,马勃3克,蝉蜕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出处:干祖望方
2、儿童急性喉炎的食疗
麦莲冰糖饮:麦冬15克、白莲子15克、冰糖适量,加水适量同煲后代茶饮用。有滋阴益肾、生津止渴之功效。
无花果煲冰糖:无花果25克、冰糖适量,加水煲之饮用,每日一次。有益气生津,润肺化痰之功效。
脂溢性皮炎中药方
脂溢性皮炎中药方有哪些
脂溢性皮炎中药方是最好的治疗这种疾病的方式,因为对于这么顽固的疾病,确实需要用中医调理身体,这样才能够从病原上面控制。一般的重要药方需要准备这样的材料,连翘、蒲公英、山楂、虎杖、酒炒大黄、丹参和山甲。用水煎药给患者服用,效果十分明显,同时需要在外部用药消除炎症,这样就很快能够解决这种疾病。患者不用担心,恢复需要过程,要配合治疗才能达到该有的效果。
脂溢性皮炎中药方的效果如何
目前为止,对于脂溢性皮炎这种疾病,最后的治疗方法就是中药治疗。因为一般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明显,脂溢性皮炎是顽强的皮肤病。需要从体内调理做起,配合外用的药物,才能够起到治愈的效果。所以患者需要保持耐心,坚持服用中药。病情很快就能够得到控制,鉴于这样的皮肤病十分顽强,所以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在饮食上面保持清淡,注意休息。千万不能够熬夜,这样对病情不利,生活规律需要保持好,这样让疾病才能够更好的恢复。
急性咽喉炎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
【辨证】风热在表。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方名】疏风清热汤加减。
【组成】荆芥6克,防风6克,牛蒡子10克,甘草2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桑白皮10克,赤芍10克,桔梗10克,黄芩10克,天花粉10克,玄参10克,浙贝母10克,板蓝根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五官科学》。
中医方剂(二)
【辨证】胃腑热盛。
【治法】泄热解毒,利膈消肿。
【方名】清咽利膈汤。
【组成】连翘5克,栀子5克,鼠粘子5克,黄芩5克,薄荷5克,防风5克,荆芥5克,玄明粉(冲服)6克,金银花5克,玄参10克,大黄6克,桔梗5克,黄连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喉科紫珍集》
霉菌性阴道炎中药方剂
〖方名〗
霉菌性阴道炎中医验方。
〖组成〗
黄柏10克,前仁15克,芡实15克,银杏10克,苦参12克,地肤子15克,蛇床子15克,乌贼骨(去壳研末冲服)10克,甘草6克。
〖用法〗
1日1剂,前3煎分3次口服,第4煎去渣留汁坐盆,1日1次。
〖治法〗
清热除湿,抑霉止带。
〖主治〗
霉菌性阴道炎。症见外阴瘙痒,甚而外阴皮肤搔破,有浅溃疡引起疼痛;白带多,呈乳白色凝块(如豆腐渣样);白带中可找到霉菌。舌苔黄白薄腻或厚腻,脉象弦缓或弦数。
〖出处〗
中药方剂大全。
霉菌性阴道炎或念珠菌性阴道炎即外阴阴道假丝念珠菌病(VVC),是由念珠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的外阴阴道炎症性疾病。白色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10%~20%的非孕妇女及30%的孕妇阴道中有此菌寄生,但菌量少,不引起症状。只有当全身及阴道局部免疫能力下降,尤其是局部细胞免疫力下降,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才会引发阴道炎症状。
治疗胃窦炎中药方剂
〖辨 证〗气滞阻络。
〖治 法〗安胃,宁痛、散结。
〖方 名〗安胃煎。
〖组 成〗蒲公英20克,生白芍10克,生甘草6克,红花8克,徐长卿12克,陈皮8克,大贝母12克。
〖用 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 处〗袁正刚方。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中医方剂治疗胃窦炎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治疗胃窦炎的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辩证施治,最好是发现症状及时的治疗。以上的中药方剂希望能帮助到有这类症状的患者。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 证〗脾胃虚寒,气滞血瘀。
〖治 法〗补气温中,活血散瘀,消肿生肌。
〖方 名〗益中活血汤。
〖组 成〗黄芪30克,肉桂8克,吴萸10克,丹参15克,乳没各8克,生蒲黄13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川芎12克,乌药10克。
黄芪30克
〖用 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 处〗孙咸茂方。
中药处方(二)
〖辨 证〗肝郁胃寒。
〖治 法〗疏肝理气,和胃散寒。
〖方 名〗疏肝和胃汤。
〖组 成〗柴胡10克,瓜蒌仁15克,川连10克,枳壳10克,木香15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草豆蔻10克,半夏15克,榔片10克,莱菔子10克,黄芩10克。
瓜蒌仁15克
〖用 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 处〗王兆松方。
中医治疗红斑狼疮性
根据狼疮肾的表现结合全身情况中医把其分成肾阴亏虚型、脾胃两虚型、肾虚瘀滞和湿热蕴毒型,如持续尿蛋白,腰酸、五心烦热,或自觉内热,脉细数者,为肾阴亏虚,治以滋阴补肾之法,选用六味地黄丸和相应的为化中药外敷渗透治疗,主要药物有地黄、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等,经研究本方能够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尿蛋白。
如疲乏无力、面色不华、下肢浮肿、腰酸、蛋白尿时间较长者,为脾肾两虚,治应健脾益肾,选用对症的微化中药方剂外敷渗透或口服春泽汤加味,主要药物有黄芪、党参、茯苓、甘草、猪苓、泽泻等。
尿蛋白伴有潜血,肢体瘀斑,局部红斑者,是肾虚血瘀所致,治以补肾活血,选用知柏地黄丸加桃红四物汤口服或用起效较快的微化中药方剂外敷,主要药物用细生地、丹皮、桃仁、红花、丹参、当归、川芎、黄柏、知母等。
牙龈炎中药方剂
1、煎服
乌贼骨、生甘草各30g。每日1剂,水煎至500毫升,早、晚饭前各服250毫升。疏风清热,泻火解毒,活血止痛,收敛止血。主治牙周炎,牙周脓肿,阳明湿热型。证见牙龈肿胀,疼痛,溢脓,痛连颊腮,口干发热,溲黄便干。
2、内服
生地、连翘各12g,丹皮、升麻、当归、大黄各10g,黄连、竹叶各6g,生石膏30g(先下),天花粉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清热止痛。主治急性牙周炎。
3、外用牙宣散
主要有滑石、甘草、雄黄、冰片、朱砂,每天早晚用牙刷蘸药刷患处2次;取药末30g,生蜜60g,调匀,涂患处,早晚各一次。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化腐生肌,收敛止血,对于牙周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慢性肝炎中药方剂
中医治疗慢性肝炎正在逐渐被各大医院所采用,那么它的独特之处在哪呢。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肝脾不和。
【治法】健脾疏肝。
【方名】健脾疏肝汤。
【组成】党参10克,白术5克,茯苓10克,米仁5克,柴胡15克,郁金10克,丹参12克,白芍1.5克,川楝15克,鸡内金15克,谷芽10克,延胡索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徐兆祥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脾虚湿阻。
【治法】健脾化湿,理气降浊。
【方名】肝炎1Ⅲ号冲剂。
【组成】藿香10克,佩兰10克,苍术10克,厚朴6克,橘皮5克,枳壳10克,大腹皮10克,木香6克,茵陈15克,焦三仙各1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制成冲剂,每袋15克,每服半袋,每日2次。
【出处】常玉英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湿热未清。
【治法】健脾疏肝,活血化瘀,佐以清热利湿。
【方名】益肝汤。
【组成】党参12克,炒白术10克,炒苍术10克,藿香10克,茵陈15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香附10克,佛手10克,山楂15克,泽兰15克,生牡蛎15克,王不留行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关幼波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肝气郁结,气滞血瘀。
【治法】健脾清肝,通络消痞。
【方名】益肝清症汤。
【组成】党参9克,茯苓9克,制大黄9克,栀子9克,阿胶9克,地鳖虫6克,桃仁6克,龙胆草6克,玉米须30克,炮山甲粉1.7克(另吞)。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姜春华方。
中药处方(五)
【辨证】脾肾阳虚,气虚血滞。
【治法】温补脾肾,益气养血,柔肝。
【方名】温肝汤。
【组成】黄芪30克,附片10克,白术10克,香附10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党参12克,紫河车12克,白芍15克,当归15克,茵陈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关幼波方
中药处方(六)
【辨证】血瘀。
【治法】软坚散结,活血化瘀。
【方名】化肝煎。
【组成】鳖甲2克,穿山甲2克,大黄6克,桃仁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丹参15克,赤芍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殷义才方。
传染病偏方
1.急性乙型黄疸性肝炎中药方剂
【辨证】湿热蕴结。
【治法】清热解毒,清肝利胆,祛湿热,退黄疸。
【方名】首乌汤。
【组成】生首乌15克,连翘15克,丹皮15克,大青叶15克,板蓝根15克,半枝莲15克。茜草15克,丹参15克,柴胡12克,茵陈30克,白茅根30克,甘草6克。
【用法】冷水浸泡连煎2次,加水高出药面1-2寸。用砂锅煎煮后约30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煮。两次药液加在一起,一日分3次服完,每日1剂,连服50-60剂。
2.急性黄疸性病毒肝炎中药方剂
【辨证】湿热毒邪瘀滞。
【治法】清热除湿,活血解毒。
【方名】茜茜糖浆。
【组成】茜草20克,茵陈20克,淮山药20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服用时加少量白糖),10日为1疗程。
3.肝炎中药方剂
【辨证】肝阴虚夹湿。
【治法】养阴,补肝肾,利湿。
【方名】三乌茵陈汤加味。
【组成】首乌15克,乌豆衣9克,乌梅9克,绵茵陈15克,丹皮9克,蝉衣4克,生地12克,当归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阑尾炎中药方剂
中医处方(一)
【辨证】湿热壅遏肠腑,气滞血瘀,热腐成脓。
【治法】清热利湿,行气活血,通里泻下。
【方名】金蒲汤。
【组成】金银花30-60克,蒲公英30-60克,冬瓜子30-60克,大活血15-30克,木香6-10克,生大黄10-20克(后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病重者每日2剂,日服4次。
【出处】朱日升方。
中医处方(二)
【辨证】小肠积热成毒。
【治法】理气泄热,解毒散结。
【方名】阑尾炎效方。
【组成】陈皮10克,青皮10克,炒枳壳10克,连翘10克,双花15克,公英15克,乳香12克,川楝子2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郝耕圃方。
中医处方(三)
【辨证】湿热郁积,气血瘀滞。
【治法】活血行气,清热解毒。
【方名】化瘀解毒汤。
【组成】京赤芍12克,败酱草50克,丹皮12克,蒲公英50克,金银花50克,木香10克,元胡10克,当归20克,桃仁0克,地丁30克,大黄10克(后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王连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