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警惕五种疾病
白领警惕五种疾病
对于都市白领来说,每天的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这就会让他们的健康出现问题,容易被办公室常见病所困扰。
以下这些办公室常见病,就会白领最容易出现的健康隐患了。如果你不想被这些办公室常见病所困扰,那么,就需要注意预防疾病发生,养护身体健康。
中医预防办公室常见病的良方有很多,你可以来试试。那么,办公室白领常见病都有哪些呢?下文做了具体介绍。
1、头痛,头痛并非小事
症状:头常一跳一跳地痛,或好像有东西缠着头部,绞着痛,并伴有眩晕现象。
原因:工作中用眼过度,长时间专注屏幕、睡眠不足、压力太重等都是导致头痛的直接原因。此外,姿势不正确、工作节奏紧张和睡眠太多亦可能引发头痛。
解决方法:放松心情和身体,间或闭上眼睛或到室外做些简易舒展运动。打开窗户让室内空气流通,或者离开办公桌,戴上耳机听音乐。头痛时不要乱吃止痛片,那只会令人对痛的感觉变得迟钝、损伤脑部神经,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2、颈、肩部酸痛
症状:颈部僵直、两肩酸麻、精神萎靡不振。
原因:运动少、压力沉重令肌肉紧张,血气运行差,肌肉毛细血管形成淤血所致。
解决方法:当你感到肌肉酸痛、紧张时,最好在每天睡觉前洗个澡,令患处温热。避免长时间采用同一姿势,不要让肩膀受凉,适当地舒缓压力,做适当的运动及肩部按摩。
3、腰痛
症状:除了疼痛外,腰部变沉、发胀、变硬,严重者起不了床。
原因:女性较男性易患腰痛病,是因为女性骨盆内器官比男性复杂、脊椎承受的负担过重,较易患腰痛。
解决方法:若是轻微的腰痛,只要按摩或是伸展筋骨即可,并好好休养。若是严重腰痛,不可强力按揉,可以浸浴或以电暖炉敷疗令腰部温暖、血流顺畅。
4、眼睛疲劳
症状:眼皮沉、刺痛、黄昏时看不清电脑荧光屏上的文字,情况严重者会有想呕吐的感觉。
原因:戴度数不合适的眼镜或隐形眼镜、压力太重、电脑画面与办公室亮度差别太大。此外,眼睛干涩也是导致眼倦的主要原因,因为覆盖眼球表面的泪水分泌少,角膜易受损。
解决方法:避免眼睛干涩,要有意识地眨眼睛,补充泪水。办公室空气太过干燥,应注意选择无腐蚀性眼药水进行点滴。
5、手足麻痹
症状:手脚变得没有感觉或刺痛,在有空调的房间,情况更严重。
原因:肌肉紧张造成。
解决方法:注意椅子和桌子的高度,把椅子的高度调至双手能自然地靠着桌子的高度,应避免手脚直接受风。
白领应警惕3种职业病
白领职业病一、“鼠标手”
由于长时间使用电脑,“鼠标手”成为最常见的白领职业病。握鼠标的姿势、办公桌、座椅高低等等的因素,导致手腕和鼠标之间形成紧张角度,并长时间得不到舒展,它的学名叫“腕管综合征”。
应对方法:弹奏乐器。人体医学理论认为,一个经常使用电脑的吉他手是不会患“鼠标手”的。其实,只要我们经常轻微地运动手部,“鼠标手”就会缓解,甚至痊愈。在工作之余,白领可以去学一门乐器,如弹钢琴、吉他等拨弦乐器,可以运动手部,还能陶冶情操、放松神经。
白领职业病二、办公臀
许多上班族都会感觉屁股“越坐越大”,大腿“越坐越粗”。英国生理学专家给这种现象叫“办公臀”。新浪微博发起一项2000多人参与的调查,发现近八成女性存在办公臀现象。根据研究者发现,习惯久坐的人臀部脂肪堆积的速度比一般人快两倍。同时,有专家指出,办公臀会影响美观,日后还更容易患肥胖症、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等。
应对方法:爬楼梯,一步迈两层台阶,能提臀;后踢腿,用膝盖和前臂支撑身体,大腿与地面垂直,后背挺直,将左右腿交替伸直后最好抬高。
白领职业病三、触屏指
在街头、公交车上,随处可见手指在触屏上划来划去的人。一则热议微博称,台湾一男子因长期玩触屏游戏把指关节软骨磨光,手指痛得无法弯曲,医生说其患上了“触屏指”。专家表示,虽没有接诊过如此极端的病例,但过度玩触屏对手指的伤害是无法避免。首先,关节反复屈伸,肌腱在腱鞘内不断摩擦,容易造成腱鞘炎。其次,手指关节表面覆盖有厚度为1~2毫米的软骨组织,指尖长期用力可能导致受力区域软骨磨损,甚至出现局部骨刺。专家强调,因为软骨没有血管分布,修复和再生能力较差,一旦损伤,是多不可逆。
应对方法:避免手部受伤的根本之道在于缩短玩手机的时间,每玩30分钟就停下来活动手指手腕。如果出现轻度不适,尽量及早热敷。用触屏手机姿势要正确,手指微弯就好,不要垂直点按屏幕,也不要太用力。使用触屏时,尽量能左右手交替,以防一侧手指过度劳累。
听力下降警惕五种耳部疾病
小伙耳朵流脓6年,居然只是吃吃消炎药,结果造成中耳炎并发脑脓肿,差点丧命;吴阿姨多年听力下降、有耳鸣,不以为意,直至出现面瘫并加重才上医院,摘除“捣乱”的听神经瘤保了命,面瘫却治不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的报告,全球有3.6亿听力残疾人,占全球总人口的5.3%。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说:“耳聋没得治”的说法早就过时了,随着生物医学快速进步,目前大部分的耳聋疾病可以通过医学手段干预得到治愈或改善。她提供7种耳聋疾病的临床病例,呼吁人们提高警惕,及早发现及治疗耳病。
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病例:王先生23岁,6年前开始出现右耳反复流脓,伴有听力进行性下降,但他一直未予重视。1个月前,王先生开始出现右耳流脓增多,同时伴有头痛、发热,到当地门诊治疗,病情未见好转。王先生不得已才到医院就诊,经CT检查诊断为右侧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脑脓肿,病情十分凶险。经耳鼻喉科医生和脑外科医生联合进行急诊手术治疗,术后进入ICU进一步观察和治疗,王先生的病情才逐渐恢复。
专家剖析: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的耳聋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的耳流脓和听力下降,少数患者可并发严重的颅内感染,其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王先生的案例警示人们,即使是普通的耳科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也可能致命。
2、突发性耳聋
病例:林先生是一位公司职员,在熬夜加班一晚后,发现自己左耳听力明显下降,还伴有耳鸣和眩晕,到医院急诊,发现为左耳突发性耳聋。经住院治疗一周后,左耳听力恢复正常,耳鸣和眩晕也基本消失。
专家剖析: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发性的感音神经性耳聋,目前认为是血管病变、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内耳损伤所致,通常于过度疲劳或睡眠不足后出现。突发性耳聋以药物治疗为主,需尽早治疗,病程超过一个月者,效果往往欠佳。预防方面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及精神紧张。
3、听神经瘤
病例:吴阿姨今年57岁,6年前开始出现右耳轻度听力下降和耳鸣,并无其他不适,便一直未到医院检查。3个月前吴阿姨开始出现右侧面瘫,并逐渐加重。吴阿姨赶紧到医院就诊,发现右侧桥小脑角处有一个较大的肿瘤,遂进行了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听神经瘤。吴阿姨经手术治疗后,虽然去除了可能致命的“定时炸弹”,但由于延误了病情,面神经受损严重,面瘫恢复不理想,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专家剖析:
听神经瘤是起源于听神经的良性肿瘤,可引起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面瘫。听神经瘤由于生长隐蔽,易漏诊,如出现单侧的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和耳鸣,需到医院进行听力学和影像学的检查,可及时发现听神经瘤,并根据其大小和损害程度来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
4、耳硬化症
病例:何女士今年49岁,20年前开始出现双耳听力缓慢下降,曾到基层医院检查,未发现“异常”。近两年来,何女士感到听力下降明显,经常听不清,而且还伴有耳鸣。到上级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耳硬化症,经手术治疗后,何女士双耳听力明显改善,耳鸣也减轻了。
专家剖析:
耳硬化症是由于中耳听骨链固定导致的双耳进行性听力下降,耳部体检常无异常,以手术治疗为主,可有效恢复听力。由于耳硬化症起病隐蔽,进展缓慢,容易被误诊和漏诊。中年人如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双侧进行性听力下降,建议到医院进行听力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耳硬化症。
5、中耳癌
病例:49岁的杨先生自幼患有右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年前右耳听力明显下降,并伴有耳痛,曾到当地医院按“中耳炎”治疗,症状无好转。3个月前,杨先生右耳疼痛加重,并出现右耳流血和右侧面瘫,到上级医院检查后诊断为右侧中耳癌,由于肿瘤侵犯范围较大,已经错失手术治疗的时机,只能进行姑息性放疗和化疗,并不能彻底根治肿瘤。
芒种养生警惕六种疾病
1、防妇科病
妇女易患白带多而黄,应少吃辛热食物,多吃一些清热利湿之品,如绿豆,还应常吃健脾利湿之品,如薏米、山药、白扁豆、粳米粥。
2、提防热伤风
夏天易患感冒,中医称为“热伤风”,流涕、鼻塞、打喷嚏,有时还出现发热、头痛等,有的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在饮食上可饮绿豆汤、金银花露、菊花茶、芦根花以清热解暑。同时忌食油腻、黏滞、酸腥、麻辣的食品,如糯米饭、油炸食品、海鱼、甜食。
慎用补品,发热时不要吃人参及冬虫夏草、紫河车、鹿茸等温性补品,也不要吃羊肉、狗肉。
3、防口舌生疮
中医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芒种开始,湿热更重,如湿热内积,心火重,小肠积热,就会出现小便黄短,舌红苔黄,大便秘结,口舌生疮,就应该少吃辛热之品,如白酒、羊肉等。多吃黄瓜、青菜、绿豆。
可用竹叶3克、麦冬5克、金银花3克泡水饮。兼见大便秘结的可加大黄2克。如出现尿频、尿痛的就应看医生。
4、防真菌
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
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5、防糖尿病
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季的饮食宜清补。从营养学角度看,饮食清淡在养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告诫人们食勿过咸、过甜。饮食过咸,体内钠离子过剩,会使血压升高,甚者可造成脑血管功能障碍。
吃甜食过多,易引起中间产物如蔗糖的积累,而蔗糖可导致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症,严重者还可诱发糖尿病。
6、防心脏疾病
芒种节气,气温更高,湿度更大,心脏负荷逐渐加重,有心脏病、冠心病的人要注意保养,少熬夜,避免工作过分紧张,生活要有节奏,可以吃一些保养心脏的药食,如麦冬5克、桂圆肉5克泡水饮,气虚乏力者可以加西洋参3克,或桂圆莲肉小枣小米冰糖粥,或麦冬桂圆肉枸杞菊花茶。
女白领要健康需警惕这些疾病
乳腺增生发病率高
在每家医院妇科的就医就诊情况来看,乳腺增生的发病率一直很高,并且呈现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以前,有这种问题的多半是20岁以上到50岁左右的女性,以中青年女性为主,但现在乳腺增生的病人明显年轻化,在十几岁的少女中也不少见。虽然在这方面没有普遍、具体的调查,但从医院的体检门诊情况来看,有乳腺增生问题的女性占全部来检查女性的70%到90%,如此看来,发病率是相当高的,应当引起女性朋友的注意。
造成乳腺增生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有两个最主要原因,一是内分泌紊乱,当女性体内卵巢分泌的激素量不太正常,就容易患上此病。另外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因是精神因素。专家研究发现,现代人的精神压力普遍很大,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而女性面临的工作、人际关系、家庭等状况也可能不再像以前那样平稳,而是充满了变动的因素,一些女性因而出现由精神因素引发的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紊乱,睡不好觉、脾气暴躁,这些都会对乳腺产生不良影响。而年终也是述职、竞聘的重要时刻,因此这个事情女性应更加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并做到生活规律。
甲状腺功能衰退
在临床中发现,甲状腺功能衰退也是职业女性比较容易患的一种疾病,研究表明,妇女的发病率要比男性高出5-8倍。一般来说,甲状腺功能衰退是比较缓慢的,所以超过一半的患者并无意识,大多被认为工作过度、压力过大或者仅因为是年龄增大的原因。疾病一旦出现,甲状腺就产生不了足够的甲状腺激素,这就制约了代谢功能,如不治疗,甲状腺功能衰退会损害器官,包括心脏和脑。因此,大家更应该增加防范意识。
纤维肌肉疼痛
张女士在一家外企工作,因为工作得努力,她在年初的时候成为一个部门的主管,上司对她也很重视,因此她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经常加班。近期她在早上起床后经常感到颈、肩、背部以及臀部有大面积僵硬感,有时还有瘙痒,让她不知所措。她来到医院检查才知道,这种情况叫纤维肌肉疼痛,一般多发在20岁到50岁间的女性。
这种疾病可能由于外伤或心理创伤造成,比如跌伤或车祸影响到神经系统,也有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生物化学的不正常有关,比如血清素水平的改变。常见的症状是早晨起床时身体有僵硬感,颈、肩、背部以及臀部有大面积僵硬感,有时还有瘙痒。研究表明,游泳、步行之类的运动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减少肌肉疼痛。另外,热疗和按摩也能起到短时间放松的作用,出现此症状后应及时就医。
突然下腹痛要警惕五种妇科疾病
很多女性会经常遇到不同原因的腹痛毛病,这不单单男性无法了解,就连同为女性的亲朋密友也无法理解自己突然出现的痛苦。那么突然腹痛是怎么回事呢?专家表示,下腹疼痛背后或是隐藏下面几种妇科疾病。
一、排卵性腹痛
青春期女孩在排卵时,卵泡破裂,卵泡液对腹膜可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她们有时会出现左右交替的、每月一次的轻微腹痛。这属于生理性的,表现多为一侧性下腹隐痛、钝痛或坠胀样疼痛,部分少女同时伴有少许阴道出血,即排卵期出血,多在一两天后自行消失,一般不超过七天。这种腹痛多无任何病理改变,妇科检查也完全正常,属于生理性腹痛,一般不需处理。
二、痛经
痛经分原发性与继发性痛经两种。原发性痛经常见于青春期少女,原因与体内前列腺素水平、寒冷、情绪心理因素有关而无器质性病变,随着年龄增长或结婚与生育后,一般可以自愈。继发性痛经常见原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表现为疼痛逐渐加重,多呈周期性发作,或非经期下腹有隐痛而行经前后加重。此外,常伴有不孕及月经失调,往往需要药物治疗。
三、卵巢黄体破裂
这是因黄体内出血较多所致,伴有突然发作的下腹部或一侧的腹痛,严重时还可出现休克。卵巢黄体破裂绝大部分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20~26天,发病时可出现下腹部疼痛,轻重不一。卵巢黄体在破裂之前,均有卵巢充血、肿大的过程,当卵巢受到外力或间接外力的影响,特别是月经前期充血时,如因大便用力、外伤、性交、剧烈活动而诱发。卵巢黄体破裂发病后最好立即去医院诊治,不可自行滥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症状,影响正常的诊断和处理。
四、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
这是因为囊肿的蒂较长,体积也大,与周围没有黏连,活动性大,当受到肠蠕动或体位变动影响时发生扭转。卵巢肿瘤蒂扭转时,疼痛突然发生于下腹部一侧,为持续性绞痛,常伴有恶心与呕吐;腹部可有明显压痛和肌肉紧张;肛门指检可发现肿大、触痛的附件。卵巢囊肿尚可发生破裂,破裂后内容物刺激腹膜产生剧烈疼痛。B超检查便可确诊。一般需急症手术治疗。
五、与妊娠有关的疾病
近年来,少女妊娠的病例并不少见,妊娠相关疾病所致的腹痛可见于先兆流产、异位妊娠(宫外孕)等,以宫外孕为例,可出现患侧附件区隐痛或胀痛,当异位妊娠发生流产或破裂时,可引起腹腔内出血。疼痛表现随出血多少与速度而有不同。若为输卵管妊娠流产,腹痛常局限于下腹一侧,血液积聚于子宫直肠凹陷处,可引起肛门坠痛;当发生输卵管妊娠破裂时,出血量多,速度快,血液迅速波及全腹腔引起全腹疼痛。另外,有些妊娠少女私自堕胎,不仅极易引起盆腔炎等感染或盆腔脏器、生殖道的创伤,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
警惕五种冬季常见疾病
肝病易患人群:有不良生活方式者,如酗酒、暴饮暴食、不爱运动等。
冬季天气寒冷,人们经常在一起喝酒,并吃一些辛辣、油腻、肥厚的饭菜,而这些习惯都容易引起肝脏损伤,导致酒精性肝病,如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 <肝硬化的蛛丝马迹>
主要症状:全身乏力、腹胀、厌食、厌油腻、低烧、黄疸等症状,此外患者还有发胖迹象。
预防措施:生活规律,注意饮食,适量运动。
消化系统疾病 易患人群: 暴饮暴食者,大量饮酒者,原本患有溃疡病者。
冬天里早晚温差较大,而且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骤然变冷,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随之降低,容易导致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和原有溃疡病的复发。另外,打麻将也会引发胃溃疡。
此外,冬天吃火锅过多,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摄入过多,尤其是饮酒都会引起胃肠黏膜损伤,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消化道出血。 还要注意的是,火锅汤好喝但容易导致痛风。
预防措施
注意保暖,生活要有规律。
注意饮食,切忌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辛辣食物。
慢性胃病者对含有鞣酸的水果特别敏感,如柿子、葡萄等,建议有胃病的人少食。有溃疡病的患者要按时吃药,症状加重或出现黑便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呼吸道疾病 易患人群:老年人、儿童、患糖尿病或肿瘤等慢性病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者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老年人、体弱者、吸烟者、婴幼儿最容易被感染。老年人和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患者易并发肺炎甚至危及生命。
■普通性感冒主要表现:咽喉痒、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咳嗽、轻度发烧、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容易治愈。普通性感冒如果治疗不当很容易发展成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预防措施:
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
注意通风,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等。可以接种流感疫苗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到人员密集、通风不好的场所最好戴口罩。
感冒、气管-支气管炎等疾病不仅通过呼吸道传播,而且能通过接触传播,因此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一般来说,在北京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左右是流感流行期。重点人群如老人、学生最好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听力下降警惕五种耳部疾病
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病例:王先生23岁,6年前开始出现右耳反复流脓,伴有听力进行性下降,但他一直未予重视。1个月前,王先生开始出现右耳流脓增多,同时伴有头痛、发热,到当地门诊治疗,病情未见好转。王先生不得已才到医院就诊,经CT检查诊断为右侧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脑脓肿,病情十分凶险。经耳鼻喉科医生和脑外科医生联合进行急诊手术治疗,术后进入ICU进一步观察和治疗,王先生的病情才逐渐恢复。
专家剖析: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的耳聋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的耳流脓和听力下降,少数患者可并发严重的颅内感染,其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王先生的案例警示人们,即使是普通的耳科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也可能致命。
2、突发性耳聋
病例:林先生是一位公司职员,在熬夜加班一晚后,发现自己左耳听力明显下降,还伴有耳鸣和眩晕,到医院急诊,发现为左耳突发性耳聋。经住院治疗一周后,左耳听力恢复正常,耳鸣和眩晕也基本消失。
专家剖析: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发性的感音神经性耳聋,目前认为是血管病变、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内耳损伤所致,通常于过度疲劳或睡眠不足后出现。突发性耳聋以药物治疗为主,需尽早治疗,病程超过一个月者,效果往往欠佳。预防方面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及精神紧张。
3、听神经瘤
病例:吴阿姨今年57岁,6年前开始出现右耳轻度听力下降和耳鸣,并无其他不适,便一直未到医院检查。3个月前吴阿姨开始出现右侧面瘫,并逐渐加重。吴阿姨赶紧到医院就诊,发现右侧桥小脑角处有一个较大的肿瘤,遂进行了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听神经瘤。吴阿姨经手术治疗后,虽然去除了可能致命的“定时炸弹”,但由于延误了病情,面神经受损严重,面瘫恢复不理想,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专家剖析:
听神经瘤是起源于听神经的良性肿瘤,可引起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面瘫。听神经瘤由于生长隐蔽,易漏诊,如出现单侧的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和耳鸣,需到医院进行听力学和影像学的检查,可及时发现听神经瘤,并根据其大小和损害程度来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
4、耳硬化症
病例:何女士今年49岁,20年前开始出现双耳听力缓慢下降,曾到基层医院检查,未发现“异常”。近两年来,何女士感到听力下降明显,经常听不清,而且还伴有耳鸣。到上级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耳硬化症,经手术治疗后,何女士双耳听力明显改善,耳鸣也减轻了。
专家剖析:
耳硬化症是由于中耳听骨链固定导致的双耳进行性听力下降,耳部体检常无异常,以手术治疗为主,可有效恢复听力。由于耳硬化症起病隐蔽,进展缓慢,容易被误诊和漏诊。中年人如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双侧进行性听力下降,建议到医院进行听力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耳硬化症。
5、中耳癌
病例:49岁的杨先生自幼患有右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年前右耳听力明显下降,并伴有耳痛,曾到当地医院按“中耳炎”治疗,症状无好转。3个月前,杨先生右耳疼痛加重,并出现右耳流血和右侧面瘫,到上级医院检查后诊断为右侧中耳癌,由于肿瘤侵犯范围较大,已经错失手术治疗的时机,只能进行姑息性放疗和化疗,并不能彻底根治肿瘤。
专家剖析:
中耳癌是恶性肿瘤,约80%的患者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早期可表现为耳流血、耳痛、听力下降等,晚期可累及邻近的血管和神经,甚至危及生命。由于中耳癌容易侵犯邻近的重要神经、大血管及颅内结构,需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出现单耳听力下降,伴有耳痛、耳流血等症状,需警惕中耳癌,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应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