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产针有副作用吗 使用催产针前必须检查
催产针有副作用吗 使用催产针前必须检查
是否需要使用催产针并非由产妇或家属来随意要求,它必须经产科医生进行细致的评估,并对产妇和胎儿进行检查才可以决定,如B超测定胎盘的成熟度、胎儿的大小、羊水的状况、胎位等,对产妇宫颈条件的检查、胎儿入盆情况、骨盆大小等等,只要正确合理的使用催产素,正常用药剂量及速度的情况下,对胎儿及产妇均无影响。
催产针有副作用吗 什么是催产针
催产针就是通常所说催产素,它可以选择性地兴奋子宫平滑肌,引起子宫收缩,是一种很强的子宫收缩剂,主要被用于催产、引产和防止产后出血。在分娩时如能恰当地使用,可以加强子宫收缩,也就是俗称的催生作用,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
孕妇打催产针有什么危害
催产针是催产素的民间称谓,作用是加快产程,提前分娩,很多产妇都是逼不得已或处于很被动的情况下接受催产针的。一般来说催产素价格是几百元,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消费水平,不同的用量,价格都是不一样的。
孕妇打催产针有什么危害?
只要正确合理的使用催产素,正常用药剂量及速度的情况下,对胎儿及产妇均无影响。
1、催产素的危害主要和用量错误有关,催产素过多会导致子宫收缩过强或不协调,使胎宝贝在子宫内缺氧窒息。由于宫缩不协调,不但不能使分娩加快,反而使分娩停顿。
催产与引产的区别
催产和引产完全是两个概念。引产可以是人工流产的手段,就是说孕妈咪不想或者不能要胎宝贝了,引产后胎宝贝大部分会死亡;而我们说的引产,是指在妊娠晚期(妊娠满28周以后),由于妊娠延期,或母体有不适宜继续妊娠的合并症或并发症时,比如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糖尿病等,应用药物的方法,诱发宫缩达到引产的作用,让胎儿尽快脱离母体不良环境,保证母婴安全。而催产是在产程中,因为宫缩乏力,产程进展出现异常时,应用催产素加强宫缩,催促产程的进展,防止产程的延长。严格地说,引产和催产概念是不同的。
催产针的副作用:
催产针或催产素药物对一般的健康孕妈咪通常不会有任何副作用,但如若有下列情况就应该禁用,以防子宫破裂:
(1)明显头盆不称;
(2)胎位不正,如横位;
(3)有剖宫产史及做过肌瘤剔除术的孕妈咪。
催产素对孕妈咪脏器的影响作用,在一般剂量下都特别的微小,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催产素如果大剂量使用,就可能引起血压升高、脉搏加速及出现水潴留等现象,所以一定要由医生经过全面检查,来确定孕妈咪是否能够使用催产药物。
催产针是怎么打的 注意事项
使用催产针一定要在正规的医院由专职医生执行,并且需要医生全程监督,避免由于催产不当而引起的子宫缺氧、加重胎儿窘迫程度,影响准妈妈及胎儿生命健康等情况的发生。
打催产针有什么副作用 注意事项
应用催产针,必须严格掌握它的用药方法,包括用药途径、用药速度和浓度,有无用药禁忌症等。而且使用催产素应该适量,切忌为了小宝宝的早点降生,急不可待地使用催产素,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顺产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打催产针
对于顺产是各位准妈妈们都不陌生的,但是你知道催产针如何使用吗?在那种情况下需要使用催产针呢?
顺产,什么情况下需要打催产针?一般说来,妊娠期超过42周就属于过期妊娠,对孕妈咪和胎宝贝的健康都不利,增加难产和胎儿宫内缺氧的风险.因此,到预产期还没生,仍应该定期产前检查,医生会根据胎动、胎心监护、B超羊水量决定引产时机,原则上尽量不超过42周.
对于顺产,什么情况下需要打催产针相信您已经有所了解了.但是应该注意,只要不生,自己一定要监测好胎动,40周后3-7天复查一次胎心监测,甚至B超了解羊水量,究竟何时应该采取药物催产的方法,医生将结合胎宝贝在宫内的状况而定.原则上,41周即可开始进行住院催产了.
一旦发现一旦羊水少了(羊水深度<3cm或羊水指数少于8cm)、胎动不好了(每小时少于3次,12小时小于20次)医生会安排你入院引产.
到了预产期还不生可以打催生针吗
可以。
催产针的主要药物成分就是缩宫素、催产素,催生作用很好。产妇到了预产期,如果骨盆测量正常,胎头已经入盆,各项检查都正常,是可以用催生针试产的,但必须住院在医生监护下执行。
打催产针多久有反应
催产针是一种辅助生产的手段,一般用于超过预产期还没有临盆反应的准妈妈,如果不到预产期的话,是不能用催产针的。用药后一般在几个小时内即可出现临盆反应,不过受个人的耐受力以及自身内分泌指标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也有打针后第二天才出现宫缩症状的。
催产针是怎么打的 什么情况下打催产针
1.在母亲有妊娠合并症,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羊膜炎、妊娠合并糖尿病、肾病等时,需要及时终止妊娠,可运用催产针。
2.如果胎儿在宫内继续生存有危险时,如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过期、新生儿可能发生溶血、胎盘功能不良等时,运用催产针。
3.在产程中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宫缩不协调等,要使用催产素。
4.在分娩结束时使用催产素,促进宫缩减少出血。
没到预产期可以打催生针吗
1.预产期没到如果没引产指征不可以打催产针
预产期是预计孕妇分娩的日期,虽然有在预产期前分娩的,但是也有很多孕妈妈是在预产期后分娩的。这是根据孕妈妈以及胎儿自身的因素决定的,如果贸然在预产期前打催产针,很有可能使胎儿出生过早。在孕38~42周内分娩的宝宝都算足月儿,而不足37周的即为早产儿,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不够健全,出生孕周越小,体重越轻,其预后越差。但是如果是因为有妊娠病理性因素,有确切的引产指征。那么,就可以在医生的监控下使用催产针。所以说,预产期没到如果没引产指征不可以打催产针。
2.预产期没到不可以打催生针-早产
医学上将整个孕期分为40周,孕妇而在预产期前后2周内分娩都算正常。但若是超过预产期2周还未生产即是早产儿。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者。此时娩出的新生儿称早产儿,体重1000~2499g。国内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5%。约15%的早产儿死于新生儿期。近年来由于早产儿治疗和监护手段的进步,其生存率明显提高,伤残率下降。国外学者建议将早产定义时间上限提前到妊娠20周。
3.注意
如果孕妇没有一定要引产催生的指征的话不建议私自使用催产针,催产素的使用是一个非常专业和灵活的过程,应该由专职医生来执行。如果需要进行催产,那么作为准妈妈及家人最好对催产素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在看到医生对准妈妈进行注射时,又担心又不敢问。
准妈妈需要了解催产针的常识
在使用催产针之前我们应该首先正确认识它的用途以及副作用。使用催产素并不像有的人想像的那样,好像是缩短了产程、减轻了疼痛,使正常的分娩变得更轻松和顺利。除非是过期妊娠或者其他必要的情况下,才应该遵从医生安排使用催产针。
“让医生打催产针,可以生得快点儿,减少宫缩时候的痛苦。”一位等待临盆的准妈妈这样说。
很多准妈妈都认为,请接生员打催产针可以让孩子快点生下来。虽然“催产针”能增强子宫收缩,如应用恰当,确有催生作用,但使用不恰当时,对产妇和胎儿都不利,严重时可威胁生命。因此,“催产针”不可以随便注射的。
催产针,也就是指产科医生常用的催产素,它的作用主要是加强子宫收缩,以使婴儿娩出。是否使用催产针并非由产妇或家属来随意要求,它必需经产科医生进行细致地评估,并对产妇和胎儿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检测才可以决定。如B超测定胎盘的成熟度、胎儿的大小、羊水的状况等的检查,对产妇宫颈条件的检查,以及胎儿的入盆情况的检查等等。催产素使用得正确,可以起到催生的作用,若使用不得当,对孕妇和胎儿都不利,情况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
催产针的副作用
1、催产素可引起子宫破裂,当胎位不正或骨盆狭窄时,用了催产素后,即使子宫收缩很强,但由于骨盆小,胎位不正,胎儿还是无法通过产道,而最后导致子宫破裂。
2、催产素可使子宫收缩过强或不协调,使胎儿在子宫内缺氧室息。由于宫缩不协调,不但不能使分娩加快,反而使分娩停顿。
所以,用催生针之前,一定要检查清楚骨盆大小、胎位情况。如均属正常,只是单纯子宫收缩无力而决定用催生针时,用很少一点加于葡萄糖内稀释(一般为2.5单位十葡萄糖500毫升),从静脉缓慢滴注,在滴注过程中,医务人员一定要守护病人,注意子宫收缩、胎心及用药后分娩进展的情况。
另外,即便使用了催产素,也并不意味着宫缩及分娩就会立即开始,往往使用了催产素数小时后,临产才开始,而有的时候催产素根本没有起作用也是可能的。如果没有其他危险状况,使用了催产素仍不能自然分娩的,就只能通过剖宫产来解决了。
预产期临近 这些误区快破除
一、常见的分娩误区
1.破水后孩子马上变出生
不少准妈妈以为,一旦发生破水孩子很快将出生,如果没有分娩的迹象,应该通过剖腹产马上产出孩子,否则可能会导致胎儿缺氧,对母婴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破水之后不一定马上会有分娩的迹象出现,一般会在24小时内分娩。如果超出这个时间还没有分娩的迹象,那么才需要考虑通过剖腹产来确保母婴平安。
2.打催产针可缩短产程
有人认为,催产针有催产的功效,也可以缩短了分娩产程的时间,这样孕产妇就不用受到太多的煎熬,可以有较好的体力去生出孩子。但是,打催产针并不是缩短分娩产程时间的方法。催产针的作用是加强孕产妇的子宫收缩,从而促进孩子分娩。但每个人对于催产针的反应程度不一样,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对母婴都造成危险。
3.胎儿臀位必须剖腹产
头位的情况下,一般都可以顺产分娩,而横位则一定要通过剖腹产分娩,但有些人误以为,臀位也一定要剖腹产才能生出孩子来。其实不一定,关键要看胎儿的大小如何,先露出的是哪个部位,以及产妇自身的盆骨大小。如果各方面条件都允许顺产分娩,那么就没必要通过剖腹产来娩出孩子。
二、孕妇分娩注意事项
孕妇分娩要注意相信科学,听从专业医生的意见。在孕期时,建议准妈妈利用空闲时间多多了解关于怀孕、分娩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有利于从容应对各种分娩问题,而且有助于释放压力、放松心情,可以更顺利地产出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