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如何治疗呢
病毒性心肌炎如何治疗呢
随着现代生活的越来越紧张,学习工作压力的越来越大,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柯萨奇病毒、脊髓灰质炎、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其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此病的治疗尤为重要。下面我为大家详细的介绍此病的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
休息和饮食
应尽早卧床休息,急性期卧床不应少于3个月,至恢复期(即6~9个月)可过渡到下午半日卧床休息。有心脏增大者,卧床休息应延长至心胸比率接近正常后,再开始有计划地活动。心力衰竭者应完全卧床。进易消化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抗感染治疗
(1)抗病毒治疗:主要用于疾病的早期。
①三氮唑核苷(利巴韦林,Ribavirin):10~15mg/kg/d,分2次肌内注射或静脉点滴。
②干扰素:1.5~2.5万U肌内注射,1次/d,5~10天为1个疗程,隔2~3天后可重复1疗程。
③抗柯注射液:系从低毒而明显抗柯萨奇B病毒的苦参中提取,现已制成纯度为99.43%的抗柯注射液,能明显改善症状及体征。
(2)抗菌治疗:一般常规应用青霉素1~2周。慢性心肌炎时,应注意治疗或清除细菌感染灶,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中耳炎等。
(3)中药:黄茋注射液40g静滴,1次/d,共2周。牛磺酸2g/次,口服,3次/d,疗程1~10个月。中草药板兰根、连翘、大青叶、虎仗、苦参等可能对病毒感染有效。
营养心肌 急性心肌炎时应用自由基清除剂,包括静脉或口服维生素C、服辅酶Q10、VitBco、ATP、肌苷、环化腺苷酸、细胞色素C、丹参等。
提高免疫功能
(1)胸腺肽:10mg或0.1mg/kg,肌内注射1次/d,15~30次为1个疗程。注射前先以10倍稀释作皮肤试验。完成疗程后,作用可维持1~2年。
(2)卡介苗:于前臂滴药液处皮肤上划痕1~1.5cm,两划,隔日1次;4周后改为每周2次,共30次。可维持作用1年左右。
(3)丙种球蛋白:1次肌注2~5ml,维持疗效3~4周。 (4)转移因子:1~3U/次皮下注射于上臂或大腿内侧,每周1~2次,一月后改为每2周1次,共2个月。
糖皮质激素 用于常规重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疗程不少于6个月,以10~12个月为好。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继发性感染。
对症治疗
(1)心源性休克:24小时分4~6次静脉注射大剂量VitC,总量可达30g/日。补液、纠正酸中毒。血压仍不升高或升高不满意者,应使用升压药维持血压。使用洋地黄类改善泵功能,给予糖皮质激素,如吸氧,使用镇静剂等。
(2)心力衰竭:基本药物为洋地黄及利尿剂,具体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参见“心功能不全”。但病人对洋地黄的敏感性增高,易发生洋地黄中毒(常表现为心律失常),故心肌炎病人只用常规剂量的2/3。使用利尿剂时,应注意补钾;必要时联合使用排钾和保钾性利尿剂。
(3)缓慢性心律失常:严重窦缓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应及时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或654-2、大剂量VitC,试用氨茶碱(0.25~0.5g)、烟酰胺 (600~1400mg)、心先安(60~90mg)静脉点滴。多数患者在4周内恢复窦性心律和正常传导。必要时安装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4)快速性心律失常:β阻滞剂和胺碘酮是首选的治疗药物。控制房颤心室率可选用β阻滞剂、洋地黄、地尔硫䓬或维拉帕米;若治疗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可使用胺碘酮;必要时行电复律治疗。严重危及生命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可给于糖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置入ICD。
ACEI、AngⅡ受体拮抗剂 早期应用可阻断病毒心肌炎患者的心肌自身修复过程,加重病情发展。故急性期不能作为干预心肌纤维化的合适时机,干预最佳时期为慢性期。
综上所述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较为难治的疾病,由于其致病因素有很多,所以其治疗方法有很多。根据我多年的从医经验,其治疗方法主要有1.三氮唑核苷、干扰素、抗柯注射液进行抗病毒治疗 2.使用青霉素1~2周进行抗菌治疗3.中药治疗。只要做到这几点就可以有效的治疗此病。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方案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至少应卧床休息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至少应卧床休息至热退3-4周,有心功能不全或心脏扩大者,更应强调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及减少心肌耗氧量。
抗生素的应用
细菌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条件因子之一,为防止细菌感染,急性期可加用抗生素,青霉素1-2周。
维生素C治疗
大剂量高浓度维生素C缓慢静脉推注,能促进心肌病变恢复。用10%-12.5%溶液,每次100-200mg/kg, 静脉注射,在急性期用于重症病例,每日1次,疗程1/2-1个月;抢救心源性休克时,第一日可用3-4次。
心肌代谢酶活性剂
多年来常用的如极化液、能量合剂及ATP等均因难进入心肌细胞内,故疗效差,近年来多推荐下列药物。
(一)辅酶Q10 :存在于人细胞线粒体内,参与能量转换的多个酶系统,但需特殊的脱辅基酶的存在才能发挥作用,而其生物合成需2-3个月时间。剂量:1mg/kg/d,口服。
(二)1,6一二磷酸果糖(FDP):是一种有效的心肌代谢酶活性剂,有明显的保护心肌的作用,减轻心肌所致的组织损伤。剂量为0.7-1.6ml/kg静脉注射,最大量不超过 2.5ml/kg(75mg/ml), 静注速度10ml/min. 每日1次,每10-15日为一疗程。
肾上腺皮质激素
应用激素可抑制体内干扰素的合成,促使病毒增殖及病变加剧,故对早期一般病例不主张应用。仅限于抢救危重病例及其他治疗无效的病例可试用,一般起病10天内尽可能不用。口服泼尼松每日1-1.5mg/kg,用3-4周,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停药。对反复发作或病情迁延者,依据近年来对本病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可考虑较长期的激素治疗,疗程不少于半年,对于急重抢救病例可采用大剂量,如地塞米松每日0.3-0.6mg/kg, 或氢化可的松每日15-20mg/kg, 静脉滴注。 环孢霉素A,环磷酰胺目前尚无肯定疗效。
抗病毒治疗
动物试验中联合应用三氮唑核苷和干扰素可提高生存率,目前欧洲正在进行干扰素治疗心肌炎的临床试验,其疗效尚待确定。
控制心力衰竭
心肌炎患者对洋地黄耐受性差,易出现中毒而发生心律失常,故应选用快速作用的洋地黄制剂。病重者用地高辛静脉滴注,一般病例用地高辛口服,饱和量用常规的2/3量,心衰不重,发展不快者,可用每日口服维持量法。
如何有效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与病毒感染有关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心肌疾病,是最常见的感染性心肌炎。感冒后病毒直接侵入心脏,损害心肌,影响心肌的血液供给或是病毒在局部产生的毒素,累及中枢神经后,使心肌发生继发性损害。这种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多数病人为散在发生很少造成流行。近几年才被人们重视的一种心脏病。患者绝大多数是青少年。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柯萨奇病毒是这种病的重要病源。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肠道病毒以及脊髓灰质炎病毒等都可以造成心肌炎的发生。而且这种病还和吸烟、饮酒、营养不良、疲惫、外伤以及接触有毒物质有关。病毒性心肌炎在发病前大多都有感冒的症状。因此常被误认为是患感冒而耽误了心肌炎的诊治。病毒性心肌炎除了发病前几天有感冒的症状外,还有持续心慌、气短、血压低、易出汗、疲乏无力、胸闷以及心前区压迫感。重者可有呼吸困难以及心脏衰竭表现。检查时可发现患者第一心音减弱和出现第四心音。心电图上可有心跳过缓或过速,T波低平、变尖或倒置。也可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等。
目前,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没有非凡办法,主要是强调早休息和对症治疗,急性期可采用抗毒药物治疗,如金刚烷胺、阿糖胞苷和干扰素等。选用维生素C、肌苷、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丙等,能促进心肌细胞的代谢。除引之外,中药板蓝根、甘草、桂枝、丹参等对病毒性心肌炎都有治疗作用。
1、注意营养搭配:
预防病毒性心肌炎,要注意营养搭配,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日常饮食以粗粮、新鲜蔬菜和瘦肉为主,也可适当多吃些水果。
2、注意劳逸结合:
病毒性心肌炎该怎么预防?专家指出,预防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朋友还要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分配学习用脑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比例,提倡早锻炼。
3、注意预防流感:
预防病毒性心肌炎,还要注意预防感冒,特别是流感。专家表示,注射流感疫苗,获得对流感的免疫力,可以有效地防止在气候多变的春秋季节染上病毒性感冒。一般宜在初秋时节进行疫苗注射,可在12个月内有效防止罹患流感。
为了预防病毒性心肌炎,应当首先预防感冒、肠道病毒性感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住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在感冒发生季节,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场所,注重防止各种病毒感染。一旦发现病毒感染后要注重休息,避免过度疲惫,更不宜吸烟,酗酒。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时间
1.一般治疗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尽早卧床休息,可以减轻心脏负荷:①有严重心律失常、心衰的患者,卧床休息l个月,半年内不参加体力活动;②无心脏形态功能改变者,休息半月,3个月内不参加重体力活动。
2.抗病毒治疗
①α一干扰素能够阻断病毒复制和调节细胞免疫功能。用法:α一干扰素100万~300万U,每日一次肌内注射,2周为l疗程;②黄芪可能有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对干扰素系统有激活作用。用法:黄芪注射液20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l次,疗程2周,然后改为口服黄芪治疗。细菌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条件因子,在治疗初期应常规应用青霉素400万-800万u/d或克林霉素1.2g/d静脉滴注l周。
3.保护心肌疗法
心肌炎时,自由基产生增多,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自由基加重心肌细胞损伤。①维生素C具有保护心肌不受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用法:重症心肌炎患者,维生素C5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l次,疗程1~2周;②辅酶Q10参与氧化磷酸化及能量的生成过程,并有抗氧自由基及膜稳定作用。用法:辅酶Q10片10mg口服,每日3次,疗程l个月;③曲美他嗪通过抑制游离脂肪酸β氧化,促进葡萄糖氧化,利用有限的氧,产生更多ATP,增加心脏收缩功能。用法:曲美他嗪20mg口服,每日3次,疗程l个月。
4.免疫抑制剂治疗
在心肌炎早期患者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脏扩大伴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此时存在免疫介导心肌损害,可以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在病程后期证实心肌病变是由免疫反应引起时可以试用糖皮质激素。
5.对症治疗
出现心力衰竭者,按常规心力衰竭治疗,但洋地黄用量偏小,贝那普利5~10mg或培哚普利2-4mg或咪达普利5-10mg口服,每天l次。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使用临时体外起搏器,可短程应用地塞米松10mg静滴,每日1次,3~7天,不能恢复者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根据心律失常情况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心肌炎有什么治疗方法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免疫治疗
1、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临床实验证明如出现心脑综合征、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力衰竭等严重病情的患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利于缓解病情;出现反复发作或病情迁延者,是与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关,亦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利用丙种球蛋白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是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常规用药。
二、药物治疗
1、发生病毒性心肌炎时,心肌对洋地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差,易发生中毒,宜选用收效迅速及排泄快的制剂如西地兰或地高辛。在急性心衰控制后数日即可停药。
2、对慢性心功能不全者,多主张长期应用偏小量的洋地黄维持量,直到心功能恢复正常为止。
3、抗生素虽对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无直接作用,但是细菌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条件因子,故在开始治疗时适当使用抗生素有助于清除链球菌和其它敏感细菌。
4、大大剂量高浓度维生素C缓慢静脉推注,能促进心肌病变恢复。因为维生素C具有增加冠状血管血流量、心肌糖原、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清除自由基,修复心肌损伤的作用。
5、维生素E是机体重要的脂溶性抗氧化剂,主要分布于线粒体膜、内质网及浆膜上,在清除细胞内外自由基,抑制膜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细胞膜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1、顾名思义,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因此病毒性心肌炎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最为常见。
2、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其病变的广泛程度和部位。病情较轻的患者早期几乎没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严重的话患者会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病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早期的症状为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倦怠、恶心呕吐、腹泻等。病情加重发展患者就会出现心悸、胸闷、胸痛或心前区隐痛、头晕、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极少数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3、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值得说明的是,该病的预后较好,极少有患者因病毒性心肌炎而死亡,患者可不必担心。但是目前还没有根治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病毒性心肌炎在临床上可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炎,如果是扩张型心肌炎,要采用扩张型心肌炎的治疗方案而非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措施。
中毒性心肌炎治疗
1.卧床休息早期、合理的休息极为重要,可使发生炎性病变的心肌尽快修复,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一般的心肌炎患者需卧床休息至体温下降后3~4周,有心力衰竭或心脏扩大者应休息0.5~1年,或至心脏大小恢复正常,血沉正常之后。
2.防治诱因心肌炎最常见的诱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因而要预防感冒,防止病毒侵犯机体。因病毒感染往往与细菌感染同时存在或相继发生,且细菌感染常可使病毒活跃,机体抵抗力降低,心脏损害加重,故而适当应用抗生素及时控制细菌感染十分必要。对于一些易感染的患者如扁桃体反复发炎者,必要时可进行扁桃体摘除术以去除诱因/或注射转移因子、丙种球蛋白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复发。
3.促进心肌修复心肌炎患者可吸人氧气及应用一些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以促进心肌的修复,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常用的此类药物有:
①大剂量维生素C。心肌炎患者可口服维生素C200~500毫克,每日3次,此外还可以静点每日5~10克,分次应用,连续10~14天为一疗程。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可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促进心肌代谢,增加心肌对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心肌修复。
②能量极化液。能量极化液的成分包括三磷酸腺昔(ATP(、辅酶A、氯化钾、胰岛素及葡萄糖,可为心肌提供能量,并促进心肌代谢,从而加速修复过程。一般10~14天为一疗程,可反复静脉点滴。
③辅酶Q10、肌苷等。这些药物的作用均为改善心肌代谢,对心肌的修复十分有利,临床上常给心肌炎患者口服,以配合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如何诊断鉴别
病毒性心肌炎容易和风湿性心肌炎发生混淆,病毒性心肌炎主要表现为心肌酶的异常,患者会出现免疫球蛋白异常,而风湿性心肌炎主要表现为患者不过有过链球菌感染史,甚至有扁桃体炎的,风湿性心肌炎引起猝死的情况比较少,而病毒性心肌炎能够造成患者猝死。
另外病毒性心肌炎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也有不同,也容易发生混淆,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主要表现为患者的心内膜弹力纤维变厚,严重的会发生变性或坏死,而病毒性心肌炎多为表现为正常,表现的是心肌收缩无力,少数会有出现心包液的情况。
另外病毒性心肌炎和原发性心肌炎也是不同的,原发性心肌炎主要出现因遗传的原因造成,她多是以扩张型的心肌病为主,而部分的病毒性心肌炎,也可能造成临床的扩张型心肌病,这容易,比较相似的,另外有些原发性心肌病在晚期也有一定的病毒性的心肌炎的表现,这也造成两者难以鉴别。
另外还有川崎病,非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造成一定的混淆,从而给治疗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病毒性心肌炎和其他的一些类似的心肌炎有一定的区别,在治疗上也有所不同,一旦发生误诊的话,对于患者来说会带来很大的危险,所以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明天病因以后才能进行良好的治疗,避免与其他的类似疾病造成混淆,给治疗带来麻烦。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方法有哪些
病毒性心肌炎一旦确诊那么多,需要卧床休息,经常吃容易消化的食物,还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休息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得心脏的负担,如果心脏已经扩大,那么就需要严格控制卧床休息的时间,如果不重视休息的时间,你的心脏出现扩大,从而使得患者带来后遗症,过度劳累就会使得心脏负荷有所增加,还可能诱发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卧床休息需要等到病毒性心肌炎症状消失,一般需要休息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心肌炎治疗主要是针对病毒感染和心肌炎症,需要使用改善心肌细胞营养的药物,比如说维生素c或者维生素b,每天都需要注射胰岛素量一次。该药要首先需要进行皮试,如果没有过敏才能够注射,一般情况下,上述药物会按照病情的情况适当的进行搭配,一般十天为一个疗程,可以明显的改善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
对于急性病毒感染的患者,需要禁止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会使得干扰素的合成受到抑制,病毒会因此大量繁殖,但是临床上也有使用技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现象。如果病情并非很严重的话,不主张使用激素治疗,但短期内如果心脏出现,剧烈震荡或者高热不退的现象,那么就需要进行静脉注射。
抗生素虽然没有杀灭病毒的效果,但是使用抗生素可以预防细菌感染的发生,细菌感染的发生也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条件,比如说流行性感冒或者是腮腺炎病毒的感染。
病毒药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并不是很满意,这类药物对一是否能够杀灭心肌细胞病毒还存在疑问,一般而言如果属于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导致的心肌炎者,可以尝试金刚烷胺,牛磺酸对已知病毒的复制有很大的作用,对于心肌炎的患者具有保护的作用。
差头司机太拼命 感冒感出心肌炎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因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逐渐减少,风湿性心肌炎发病明显减少,而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却日益增多。重度的病毒性心肌炎会导致严重心律失常,发生反复晕厥,甚至猝死。
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后仍处于持续紧张状态、过度劳累、从事重体力劳动与剧烈运动,易诱发病毒性心肌炎。此外,基础病得不到合理治疗也是诱因。发生病毒性心肌炎后,应及时就诊,并卧床休息,重者可住院治疗,以免发生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患病毒性心肌炎后,一般应休息3个月,1年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与过量运动。
此外,要注意合理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平衡。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与休息,避免感冒,有了咽喉部炎症要积极治疗,反复发作可转变为慢性心肌炎而危害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