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的宝宝竖着抱影响发育
两个月的宝宝竖着抱影响发育
两个月的宝宝能竖着抱吗?宝宝现在两个月,就喜欢大人竖着抱。请问宝宝那么小就竖抱会对发育有不良影响吗?
两个月大的宝宝已经可以把头抬起45度左右,并坚持一会儿;如果你拉住孩子的双手将他拉起,孩子已经可以持头部与身体呈一条直线。在孩子三个月大,且能够支撑起头部以后,你就会很明显地发现,孩子喜欢你做类似这样的抱法:把他面朝自己,举到面前,并把他的小脚放在膝上。因为在上举孩子的时候,他已经能意识到他的脚会接触到你,并感受到你把他撑起。有些月龄尚小的孩子,尽管还撑不起头,也会喜欢这种抱法。
横抱、竖抱对身体发育并无影响,只是这个年纪的宝宝还不能竖头,更不会挺直腰背。因此,竖抱时妈妈须用手托住宝宝的头和腰背部;或将宝宝的胸部靠在妈妈的肩上,用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头。
抱宝宝睡觉会出大问题 抱宝宝睡觉影响脊柱发育
有些大人特别疼爱宝宝,而且宝宝也精灵可爱,他们就有一种长时间与宝宝亲密接触的倾向,抱着宝宝逛街、吃饭、睡觉等等,不过细心观察,这时宝宝的脊柱是弯着的。
如果长时间“抱不离手”,让宝宝的脊柱长时间这样弯着,就会让脊柱弯曲,而由于这不是自然的发展过程,会导致大人抱着的姿势怎么样,宝宝的脊柱就怎么样弯曲。
宝宝还小,各方面发育都不完善,因此可塑性也特别大。
此时的宝宝骨骼发育还没有成熟、没定型,如果宝宝的脊柱长期处于弯曲的状态,那么脊柱的发育就可能出现畸形、不正常弯曲等情况,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如果得不到正确的纠正,长大后就可能有脊柱侧弯、背驼等的现象。
长期抱着宝宝睡觉还会造成宝宝的一种对家长的依赖感,从而形成过分依赖。抱着宝宝睡觉,不仅会使宝宝睡得不深,身体不能舒展,影响睡眠质量,也不利于宝宝呼吸换气,脊柱长期处于弯曲的状态,会影响其正常发育。
所以最好是能够让宝宝在吃饱了奶之后,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自然入睡。
温馨提示:宝宝不可睡软床,如果宝宝睡在过于松软的床上,也会容易造成脊柱弯曲,爸爸妈妈们也要注意才行。
怎么样抱新生儿
育婴专家:过早竖抱宝宝,影响脊椎发育
一、横
1-2个月宝宝
常见错误姿势
没托住头没托住腰
“前两天一直躺着,喂宝宝也是横卧,这两天准备出院,偶尔抱宝宝时总觉得没有月姨抱得好,宝宝在手上也不安分。”新手妈妈小李有些小苦恼。
具有8年月姨经验的月嫂观察后提醒,小李抱宝宝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有效地托住宝宝的头部和腰部,也没有让宝宝紧贴妈妈的身体,“刚出生的宝宝颈椎比较软,头大、头重,身体比较软,所以重点是保护头部和腰部。”
【正确示范】
月嫂介绍,常见的抱新生儿的方法是,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臂弯里,肘部护着宝宝的头,左腕和左手护背和腰部,右小臂从宝宝身上伸过护着宝宝的腿部,右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这时候妈妈的臂弯就是一个小枕头,护住背部的脊椎,双手交握时正好在小屁股上形成一个重要的支撑点。
二、斜
3-4个月宝宝
常见错误姿势
横着抱爱哭就竖着抱
“我们家宝宝就喜欢竖着抱,横着抱就哭闹。”王阿姨家的小孙子3个月大,身体养得很壮实,“但是现在还小呢,怎么办才好呢?”
对此,月嫂提醒,1个月的婴儿只能稍稍抬头片刻,3个月时头才能初步直立。由于颈部和背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1—3个月的婴儿不能较长时间支撑头的重量。因此,抱1—3个月的婴儿的姿势是很有讲究的,关键是要托住婴儿的头部。
【正确示范】
3个月大的婴儿主要采取斜抱或直立抱,斜抱时小儿向上倾斜的角度可稍大些,但建议不要过早竖抱宝宝,防止影响脊椎发育。这些损伤当时不易发现,但可能影响孩子将来的生长发育。
喂奶时斜抱为45度角,给宝宝拍饱嗝也应采取斜抱。
三、竖
5-6个月宝宝
常见错误姿势
面对面抱其实out了
“我家宝宝6个月了,喜欢东张西望跟人互动,竖着抱时,她会左右扭动,我都觉得抱不动她了。”石女士是个娇小的妈妈,面对活泼的宝宝,有点吃不消。
“宝宝六七个月大时,竖着抱不是问题,但是与家长面对面的抱法有点老土,不仅让宝宝的视线受到影响,还被束缚了手脚。”育婴师提醒。
【正确示范】
育婴师介绍,小儿采取直立抱时,有两种姿势可供选择:一种是婴儿背朝成人,坐在成人的一只前臂上,成人的另一只手拦住婴儿的胸部,让婴儿的头和背贴靠在成人的前胸;另一种是让婴儿面朝成人坐在成人一只前臂上,另一只手托住婴儿的头颈、背部,让婴儿的胸部紧贴在成人的前胸和肩部,最后一种方法适合6个月以上的宝宝。
不同月龄新生儿正确抱姿是什么样的?通过以上的这些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于这一问题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了,我们除了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外,我们最应该了解的就是新生儿的护理方法,以免疾病伤害到孩子的身体。最后也提醒一下我们的家长们,如果孩子有疾病出现的话,一定要去医院进行疾病的诊治。
长时间抱宝宝的四危害
问题1:影响骨骼和肌肉发育
周岁内的宝宝处在人生第一次飞跃期,骨骼生长较快,如果长期抱在怀中,会导致运动量不足,使宝宝失去大量在运动中学习的机会。
怀抱之外必不可少的运动,2~4个月时,给宝宝做被动体操,活动四肢肌肉,增加肌肉张力。4~6个月时,帮助宝宝开始练习翻身运动。半岁后, 让宝宝开始练习爬行运动。8~10个月时,开始独自站立的准备运动。让宝宝俯卧,将他的两脚提起,再慢慢地放下,重复多次,以锻炼宝宝的上身及腕部的力量。10~12个月时,开始步行的准备运动。让宝宝蹲着或跪着,拉住他的双手,使他立起来,这样重复多次,以锻炼宝宝的下肢肌肉。
英国政府要求托儿所的初学走路儿童每天至少步行15分钟。可以说,尽早进行有氧运动,将促进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期的婴幼儿身体各器官和四肢发育。
问题2:影响大脑发育
宝宝越动越聪明。刚出生的宝宝大脑中有数十亿个神经元,它们之间并没有联系,只有通过各种运动才能加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这是因为,运动是重要的生理刺激之一,当婴儿动起来,他就已经接受了数百次触碰和位置感的刺激,这些都将告诉大脑关于身体在空间中的位置以及四肢所处的地方;能促进脑细胞生长,为大脑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能量,从而促使智力发育。如果宝宝早期缺乏运动,大脑就不能得到良好发育,对外界反应也会变得迟钝。
问题3:使宝宝有依赖心理
周岁内婴儿的生理需要完全依赖成人及时的给予满足。出生后,婴儿需要适应外界与妈妈肚子里完全不同的环境,故消极情绪较多,需要妈妈温暖的怀抱。满百天后,积极情绪逐渐增加,尤其在温暖环境中、吃饱后更为突出。半岁时,宝宝能区别生人与熟悉的人,由此产生对妈妈依赖的情绪,清醒时常常要求妈妈抱着。而这个阶段,宝宝经常在妈妈怀抱里就会错过匍匐期的学习训练,容易使宝宝感觉统合失调,日后很可能出现多动、任性、脾气暴躁、不易与人沟通、注意力不集中、阅读跳行等问题。
问题4:影响睡眠质量
有不少小婴儿需要妈妈抱在手中摇摇晃晃才能慢慢睡着,抱着睡时睡得很好、很久,一放到床上就醒来,很久也睡不着,让妈妈不得不再次抱着哄他入睡。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大人不抱就睡不着,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而且影响身心的健康发育。
宝宝“睡不安”的原因与入睡的依赖性有关。宝宝睡觉哭醒,假如妈妈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往往会加重宝宝的恐惧心理,从而影响睡眠;相反,宝宝睡觉一有动静即予以反应,很容易导致依赖性的形成。
宝宝一天可以抱多久
抱出来的问题
软软小小的宝宝时常让妈妈抱在怀中舍不得放下,但是,你知道吗,长时间地抱着宝宝,尤其是一岁以内骨骼正在发育中的婴儿,会有不良影响哦!
问题1:影响骨骼和肌肉发育
周岁内的宝宝处在人生第一次飞跃期,骨骼生长较快,如果长期抱在怀中,会导致运动量不足,使宝宝失去大量在运动中学习的机会。
怀抱之外必不可少的运动
2~4个月时,给宝宝做被动体操,活动四肢肌肉,增加肌肉张力。
4~6个月时,帮助宝宝开始练习翻身运动。
妈妈抱姿不对宝宝易驼背
夏小姐家宝宝夏夏已经5个月了,很粘人,一定要抱着才肯睡。
夏小姐一家只好轮番抱着他哄着他,等孩子睡熟了再放上床。这次来给夏夏做体检,夏小姐将这件烦心事讲给医生听,得到的是儿保医生的当场反对,并告知她这对孩子脊柱发育产生不好的影响。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许多妈妈会来反映抱着宝宝入睡是非不得已,因为一把宝宝放上床,他就哭闹不休。也有些长辈特别疼爱孩子,他们有一种希望长时间与宝宝亲密接触的意愿,抱着宝宝逛街、吃饭、睡觉等等,不过细心观察,这时宝宝的脊柱是弯曲着的。像这样,如果长时间“抱不离手”,并保持一个不正确姿势去抱宝宝,很有可能导致脊柱非正常弯曲。
在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柱会逐渐出现三个生理弯曲:2-3个月左右宝宝能够抬头,出现第一个生理弯曲—颈部脊柱前凸;6个月左右会独坐,出现第二个生理弯曲—胸部脊柱后凸;8-9个月时会爬,10-11个月能站立,这时会出现第三个生理弯曲—腰部脊柱前凸,12-16个月时能走路。就是这些生理弯曲的形成,能使身体保持平衡并直立行走。
虽然宝宝在1岁以内就会出现这3个弯曲,但一直要到六七岁时,宝宝的脊柱弯曲才会彻底固定下来。
由此可见,婴幼儿期的骨骼发育还未成熟和定型,如果脊柱长期处于弯曲的状态,那么脊柱的发育就可能出现畸形、不正常弯曲等情况,这将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如果得不到纠正,长大后就可能有脊柱侧弯、驼背等现象。
很多宝宝都希望时刻躺在大人的怀中,因为这会让宝宝感到温暖、安定,这是宝宝的正常心理需求,但是,如果大人特别是老人,总是“爱不释手”,只要宝宝一哭,就抱在怀里哄,时间长了,宝宝就有了过分依赖的心理,最后变成了只有抱着才肯睡觉的习惯。
其实,抱着宝宝睡觉,不仅会使宝宝睡得不深,身体不能舒展,影响睡眠质量,也不利于宝宝呼吸换气,脊柱长期处于弯曲的状态,会影响其正常发育。所以最好是能够让宝宝在吃饱了奶之后,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自然入睡。
长时间抱一岁以内宝宝的四大危害
问题1:影响骨骼和肌肉发育
周岁内的宝宝处在人生第一次飞跃期,骨骼生长较快,如果长期抱在怀中,会导致运动量不足,使宝宝失去大量在运动中学习的机会。
怀抱之外必不可少的运动
2~4个月时,给宝宝做被动操,活动四肢肌肉,增加肌肉张力。
4~6个月时,帮助宝宝开始练习翻身。
6个月后, 让宝宝开始练习爬。
8~10个月时,开始独自站立。
让宝宝俯卧,将他的两脚提起,再慢慢地放下,重复多次,以锻炼宝宝的上身及腕部的力量。 10~12个月时,开始步行的准备
英国政府要求托儿所的初学走路儿童每天至少步行15分钟。可以说,尽早进行有氧运动,将促进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期的婴幼儿身体各器官和四肢发育。
问题2:影响大脑发育
宝宝越动越聪明。刚出生的宝宝大脑中有数十亿个神经元,它们之间并没有联系,只有通过各种运动才能加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这是因为,运动是重要的生理刺激之一,当婴儿动起来,他就已经接受了数百次触碰和位置感的刺激,这些都将告诉大脑关于身体在空间中的位置以及四肢所处的地方;能促进脑细胞生长,为大脑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能量,从而促使智力发育。
问题3:使宝宝有依赖心理
周岁内婴儿的生理需要完全依赖成人及时的给予满足。出生后,婴儿需要适应外界与妈妈肚子里完全不同的环境,需要妈妈温暖的怀抱。满百天后,积极情绪增加,在温暖环境中、吃饱后更为突出。
半岁时,宝宝能区别生人与熟悉的人,由此产生对妈妈依赖的情绪,清醒时常常要妈妈抱着。而这个阶段,如果妈妈经常抱宝宝,就会错过匍匐期的学习训练,容易使宝宝平衡失调。
正确做法:妈妈要和宝宝经常在一起,但不是总抱着他,应让宝宝及早循序渐进地运动,既锻炼各器官的生理功能,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促进肌张力、身体灵活性及平衡能力的发展,又能增加宝宝的愉快心理。在玩中发展运动技能是再好不过的方式。
问题4:影响睡眠质量
有不少小婴儿需要妈妈抱在手中摇摇晃晃才能慢慢睡着,抱着睡时睡得很好、很久,一放到床上就醒来,很久也睡不着,让妈妈不得不再次抱着哄他入睡。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大人不抱就睡不着,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而且影响身心的健康发育。
宝宝“睡不安”的原因与入睡的依赖性有关。宝宝睡觉哭醒,假如妈妈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往往会加重宝宝的恐惧心理,从而影响睡眠;相反,宝宝睡觉一有动静即予以反应,很容易导致依赖性的形成。
正确做法:当百天内的婴儿想睡觉时,妈妈最好先抱着、哄着;4个月后的宝宝入睡时,妈妈应陪伴在他的身边,哄着入睡。要注意为宝宝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对宝宝进入睡眠状态和睡眠深度、睡眠质量影响都很大。
有效防范睡眠障碍的措施
1.从小养成良好的入睡习惯。如睡前不让宝宝含乳头;妈妈不要拍着抱着或摇着宝宝入睡,然后再把他放到床上。
2.睡觉时卧室的光线应稍暗,保持空气新鲜,环境清洁安静,被盖合适;或者让宝宝朝着背光的方向睡,让他慢慢适应环境。
3.及时治疗影响睡眠的某些疾病,如感冒发烧鼻塞、佝偻病等。
养育建议婴儿啼哭多是由于身体不舒服引起的,有时也是一种正常的运动,并不是因为没被抱而哭闹。
·当宝宝因饥饿等生理需要哭闹时,竖着抱是最有效的安慰方法,即将宝宝的头和颈部托稳,腹部贴着大人的胸部,头靠在大人的肩膀上竖着抱,轻拍宝宝的后背。
长时间抱宝宝的危害 长时间抱宝宝引发的问题
长时间抱着孩子会违背其自然的生长发育规律。有些孩子习惯在妈妈的怀抱中入睡,长久下去会形成环境依赖,不抱就睡不着。一般新生儿每天需要20小时睡眠(大多是断断续续的),6个月左右每天需16小时睡眠,少于这个时间就可能影响发育。婴儿到了2个月时,每天累计应抱2个小时左右。此外,婴儿的骨骼生长较快,如果长期抱在怀中,对其骨骼的正常成长极为不利。
软软小小的宝宝时常让妈妈抱在怀中舍不得放下,但是,你知道吗,长时间抱着宝宝,尤其是一岁以内骨骼正在发育中的婴儿,会有不良影响哦!
问题1:影响骨骼和肌肉发育
周岁内的宝宝处在人生第一次飞跃期,骨骼生长较快,如果长期抱在怀中,会导致运动量不足,使宝宝失去大量在运动中学习的机会。
怀抱之外必不可少的运动
2~4个月时,给宝宝做被动体操,活动四肢肌肉,增加肌肉张力。
4~6个月时,帮助宝宝开始练习翻身运动。
半岁后,让宝宝开始练习爬行运动
8~10个月时,开始独自站立的准备运动。让宝宝俯卧,将他的两脚提起,再慢慢地放下,重复多次,以锻炼宝宝的上身及腕部的力量。
爬行比练习走路更重要,提前托着宝宝练习走路并不是最恰当的。从爬行开始锻炼肌肉才是引导向步行的最佳方案。
英国政府要求托儿所的初学走路儿童每天至少步行15分钟。可以说,尽早进行有氧运动,将促进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期的婴幼儿身体各器官和四肢发育。
问题2:影响大脑发育
宝宝越动越聪明。刚出生的宝宝大脑中有数十亿个神经元,它们之间并没有联系,只有通过各种运动才能加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这是因为,运动是重要的生理刺激之一,当婴儿动起来,他就已经接受了数百次触碰和位置感的刺激,这些都将告诉大脑关于身体在空间中的位置以及四肢所处的地方;能促进脑细胞生长,为大脑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能量,从而促使智力发育。如果宝宝早期 缺乏运动,大脑就不能得到良好发育,对外界反应也会变得迟钝。
问题3:使宝宝有依赖心理
周岁内婴儿的生理需要完全依赖成人及时的给予满足。出生后,婴儿需要适应外界与妈妈肚子里完全不同的环境,故消极情绪较多,需要妈妈温暖的怀抱。满百天后,积极情绪逐渐增加,尤其在温暖环境中、吃饱后更为突出。半岁时,宝宝能区别生人与熟悉的人,由此产生对妈妈依赖的情绪,清醒时常常要求妈妈抱着。而这个阶段,宝宝经常在妈妈怀抱里就会错过匍匐期的学习训练,容易使宝宝感觉统合失调,日后很可能出现多动、任性、脾气暴躁、不易与人沟通、注意力不集中、阅读跳行等问题。
正确做法:
妈妈要和宝宝经常在一起,但不是总抱着他,应让宝宝及早循序渐进地运动,既锻炼各部器官的生理功能,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促进肌张力、身体灵活性及平衡能力的发展,又能增加宝宝的愉快心理。在玩耍中发展运动技能是再好不过的方式。
问题4:影响睡眠质量
有不少小婴儿需要妈妈抱在手中摇摇晃晃才能慢慢睡着,抱着睡时睡得很好、很久,一放到床上就醒来,很久也睡不着,让妈妈不得不再次抱着哄他入睡。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大人不抱就睡不着,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而且影响身心的健康发育。
宝宝“睡不安”的原因与入睡的依赖性有关。宝宝睡觉哭醒,假如妈妈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往往会加重宝宝的恐惧心理,从而影响睡眠;相反,宝宝睡觉一有动静即予以反应,很容易导致依赖性的形成。
正确做法:
当百天内的婴儿想睡觉时,妈妈最好先抱着、哄着;4个月后的宝宝入睡时,妈妈应陪伴在他身边,哄着入睡。要注意为宝宝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对宝宝进入睡眠状态和睡眠深度、睡眠质量影响都很大。
有效防范睡眠障碍的措施
1.从小养成良好的入睡习惯。如睡前不让宝宝含乳头;妈妈不要拍着抱着或摇着宝宝入睡,然后再把他放到床上。
2.睡觉时卧室的光线应稍暗,保持空气新鲜,环境清洁安静,被盖合适;或者让宝宝朝着背光的方向睡,让他慢慢适应环境。
3.及时治疗影响睡眠的某些疾病,如感冒发烧鼻塞、佝偻病、蛲虫病等。
抱了娃这么久,居然才发现抱姿一直是错的! 斜
3~4个月宝宝
常见错误:横着抱爱哭就竖着抱,一个月的婴儿只能稍稍抬头片刻,3个月时头才能初步直立,由于颈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1-3个月的婴儿不能较长时间支撑头的重量。因此,抱1-3个月的婴儿的姿势是很有讲究的,关键是要托住婴儿的头部。
3个月大的婴儿主要采取斜抱或直立抱,斜抱时小儿向上倾斜的角度可稍大些,但建议不要过早竖抱宝宝,防止影响脊椎发育。喂奶时斜抱为45度角,给宝宝拍饱嗝也应采取斜抱。
宝宝几个月可以竖着抱
按照婴儿生长发育规律来说,宝宝两个月自己可以抬头,但只能保持片刻,且摇晃,至3个月时,头才能初步直立;由于颈部和背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1~3个月的婴儿不能较长时间支撑头的重量,此期最好不要竖抱,以免影响宝宝脊椎发育。3个月以后,可以适当竖抱,但时间不宜过长,竖抱时一定要用手托住头颈部,防止损伤颈椎。
不同月龄宝宝的正确抱姿
横
1-2个月宝宝
常见错误姿势
没托住头没托住腰
“前两天一直躺着,喂宝宝也是横卧,这两天准备出院,偶尔抱宝宝时总觉得没有月姨抱得好,宝宝在手上也不安分。”新手妈妈小李有些小苦恼。
具有8年月姨经验的月嫂观察后提醒,小李抱宝宝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有效地托住宝宝的头部和腰部,也没有让宝宝紧贴妈妈的身体,“刚出生的宝宝颈椎比较软,头大、头重,身体比较软,所以重点是保护头部和腰部。”
【正确示范】
月嫂介绍,常见的抱新生儿的方法是,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臂弯里,肘部护着宝宝的头,左腕和左手护背和腰部,右小臂从宝宝身上伸过护着宝宝的腿部,右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这时候妈妈的臂弯就是一个小枕头,护住背部的脊椎,双手交握时正好在小屁股上形成一个重要的支撑点。
斜
3-4个月宝宝
常见错误姿势
横着抱爱哭就竖着抱
“我们家宝宝就喜欢竖着抱,横着抱就哭闹。”王阿姨家的小孙子3个月大,身体养得很壮实,“但是现在还小呢,怎么办才好呢?”
对此,月嫂提醒,1个月的婴儿只能稍稍抬头片刻,3个月时头才能初步直立。由于颈部和背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1—3个月的婴儿不能较长时间支撑头的重量。因此,抱1—3个月的婴儿的姿势是很有讲究的,关键是要托住婴儿的头部。
【正确示范】
3个月大的婴儿主要采取斜抱或直立抱,斜抱时小儿向上倾斜的角度可稍大些,但建议不要过早竖抱宝宝,防止影响脊椎发育。这些损伤当时不易发现,但可能影响孩子将来的生长发育。
喂奶时斜抱为45度角,给宝宝拍饱嗝也应采取斜抱。
两个月宝宝怎么抱呢
1.因为宝宝的脖子还很软,竖得太早怕他闪了。但大多数宝宝竖过一次后就再也不愿横着抱了。儿保医生教我们可以这样竖抱,就是把宝宝转一面,背靠着妈妈的胸膛,而不是通常的宝宝正面对着妈妈,妈妈一手搂着宝宝的身子,一手托着宝宝的屁股,这样一来最主要是宝宝的脖子 以及脊柱有了依靠和保护,二来也可以让宝宝更多的看到外面的世界。而宝宝睡觉的时候还是要横着抱。
2.首先不能竖着抱,这是肯定的;其次,一只胳膊蜷于胸前成半圆形,让宝宝的头稳妥的放在上面,另一只胳膊托着宝宝下半身,注意一定要用手托着宝宝的屁股,最好能托到孩子的背部。倾斜度不能超过30度。把宝宝环绕在胸前。
其实,具体描述说不太准确,找些有经验的奶奶和妈妈,看她们怎么抱就好了。
这么小的孩子,还是要宝宝多躺,这样比较好,孩子自己躺着会更舒服些。
以上介绍的两个月宝宝怎么抱的方法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建议大家都可以采用以上的方法来抱宝宝,可以有效的避免给我们宝宝们的身体带来一系列的伤害,同时对于宝宝们的饮食以及生活习惯都要引起特别的关注。
不同月龄宝宝的正确抱姿
育婴专家:过早竖抱宝宝,影响脊椎发育
横
1-2个月宝宝
常见错误姿势
没托住头没托住腰
“前两天一直躺着,喂宝宝也是横卧,这两天准备出院,偶尔抱宝宝时总觉得没有月姨抱得好,宝宝在手上也不安分。”新手妈妈小李有些小苦恼。
具有8年月姨经验的月嫂观察后提醒,小李抱宝宝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有效地托住宝宝的头部和腰部,也没有让宝宝紧贴妈妈的身体,“刚出生的宝宝颈椎比较软,头大、头重,身体比较软,所以重点是保护头部和腰部。”
【正确示范】
月嫂介绍,常见的抱新生儿的方法是,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臂弯里,肘部护着宝宝的头,左腕和左手护背和腰部,右小臂从宝宝身上伸过护着宝宝的腿部,右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这时候妈妈的臂弯就是一个小枕头,护住背部的脊椎,双手交握时正好在小屁股上形成一个重要的支撑点。
斜
3-4个月宝宝
常见错误姿势
横着抱爱哭就竖着抱
“我们家宝宝就喜欢竖着抱,横着抱就哭闹。”王阿姨家的小孙子3个月大,身体养得很壮实,“但是现在还小呢,怎么办才好呢?”
对此,月嫂提醒,1个月的婴儿只能稍稍抬头片刻,3个月时头才能初步直立。由于颈部和背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1—3个月的婴儿不能较长时间支撑头的重量。因此,抱1—3个月的婴儿的姿势是很有讲究的,关键是要托住婴儿的头部。
【正确示范】
3个月大的婴儿主要采取斜抱或直立抱,斜抱时小儿向上倾斜的角度可稍大些,但建议不要过早竖抱宝宝,防止影响脊椎发育。这些损伤当时不易发现,但可能影响孩子将来的生长发育。
喂奶时斜抱为45度角,给宝宝拍饱嗝也应采取斜抱。
竖
5-6个月宝宝
常见错误姿势
面对面抱其实out了
“我家宝宝6个月了,喜欢东张西望跟人互动,竖着抱时,她会左右扭动,我都觉得抱不动她了。”石女士是个娇小的妈妈,面对活泼的宝宝,有点吃不消。
“宝宝六七个月大时,竖着抱不是问题,但是与家长面对面的抱法有点老土,不仅让宝宝的视线受到影响,还被束缚了手脚。”育婴师提醒。
【正确示范】
育婴师介绍,小儿采取直立抱时,有两种姿势可供选择:一种是婴儿背朝成人,坐在成人的一只前臂上,成人的另一只手拦住婴儿的胸部,让婴儿的头和背贴靠在成人的前胸;另一种是让婴儿面朝成人坐在成人一只前臂上,另一只手托住婴儿的头颈、背部,让婴儿的胸部紧贴在成人的前胸和肩部,最后一种方法适合6个月以上的宝宝。
■专家提醒
不同抱法要循序渐进
姚高燕还提醒,新生儿不宜长期竖抱。新生儿的头占全身长的1/4,竖抱宝宝时,宝宝头的重量全部压在颈椎上,会对宝宝脊椎造成损伤。
人们对新生宝宝总是爱不够,出生几天就抱来抱去。这种做法对孩子是有害无利的。
婴儿的骨骼生长较快,如果长期抱在怀中,对孩子骨骼的正常成长极为不利。平常抱出去晒晒太阳,增强抵抗力是必要的,但时间也不宜过久。
宝宝哭闹、睡觉或醒来的时候,妈妈都会习惯性地抱着宝宝摇摇,但你很难掌握摇晃的力度,如果力度过大,很可能给宝宝头部、眼球等部位带来伤害,而且你也会感到手臂酸疼。
宝宝成长中伴随的应该是横抱、慢慢增加角度的斜抱、背贴胸口竖抱,最后才是竖抱。竖抱的关键转折点在六七个月。抱宝宝时,家长不要与宝宝靠得太紧密,因为你身上及口腔的病菌很容易对宝宝的娇嫩皮肤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