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健康这样的睡姿才有保证
宝宝健康这样的睡姿才有保证
对于1岁以下的小宝宝,睡觉时的睡姿为侧卧是最安全健康的。因为侧卧不会压到宝宝的身体器官,也可以让宝宝的肌肉放松,假如宝宝有溢奶的情况,还能因为侧卧而不会使奶液流入气管。
睡姿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于一岁以下的宝宝来说,侧卧是最安全最健康的。因为这种侧卧的睡眠姿势对宝宝各重要器官不会有过分压迫。所以,家长可以将小宝宝用枕头固定住,加上两脚夹个小抱枕,这样宝宝也较能睡得安稳、踏实了。
但是,有些家长觉得宝宝侧卧会导致头型歪偏,不好看,影响孩子以后的发育,所以不喜欢让自己的宝宝侧卧。其实,如果让宝宝仰卧的话,更容易形成扁头,而且1岁以下的小宝宝不会自己翻身,仰卧时很容易让宝宝发生呕吐。所以,爸爸妈妈可以帮助自己的宝宝来进行翻身,最好是能够在他(她)动的时候,轻轻地翻至另一侧继续睡,最好每3到4小时翻身一次。这样既利于健康也不至于会让宝宝的头形偏歪。
除此之外,美国的一位儿科专家之前就曾经强调过,宝宝就应该从婴儿期起就应坚持仰卧。因为在婴儿时期,宝宝的形体容貌都未定型,可塑性很大。一般来说仰卧是有助于五官端正、脸庞倩丽。但侧卧可以使全身肌肉放松,而且对宝宝的心、肺、胃肠和膀胱等全身各脏腑器官最不易造成压迫,但它也有阻塞呼吸道的疑虑。
还有一些小宝宝喜欢趴着睡觉。这种睡姿其实会对心、肺、胃肠及膀胱等脏腑器官的压迫较重,对宝宝来说是不好的。另外,如果长时间趴着睡觉,很可能好、会导致胸腹不易散热,引起体温偏高。
从健康的角度出发,其实宝宝睡觉时的睡姿为向右侧卧,双腿稍微弯曲的姿势是最合适的。
女性正确的睡姿是怎样的
仰卧:和子宫后位无关
这种睡姿比较多,大约占人群50%~60%。这样睡不会压迫到身体任何脏腑器官,应该是比较健康的睡姿。有人说,仰卧位会使子宫后位,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子宫的位置,前位或后位,是由子宫周边的四对韧带决定的,四对韧带合力的结果,使得子宫保持一个前位、中位或后位的位置,与睡姿应关系不大。
但仰卧位的缺点是:有人习惯把手放在胸部,会做噩梦,影响睡眠;有人习惯枕高枕头,不利于颈椎健康;胖的人,软组织较松弛,仰卧时,舌根后缀,易打呼噜,甚至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
左侧卧:孕后期最佳体位
左侧卧占人群20%~30%,大家知道,心脏处于整个胸廓的左侧,如果左侧睡,心脏的位置低,要想保证全身的血液循环,心脏的做功就会大,加重心脏负担。对一些老年人、有心脏病的人,尤其不建议采用左侧睡眠。
但对于孕中后期女性来说,如果仰卧,增大的子宫会压迫下腔静脉,导致回心血量减少,会导致仰卧位性低血压,这会使胎盘血供减少,严重的会造成胎儿宫内缺氧。也不建议右侧卧位。因为怀孕中晚期,增大的子宫呈右旋状态,会压迫右侧输尿管,导致输尿管扩张,甚至肾积水,所以孕中晚期的孕妇建议左侧卧位。
右侧卧:日常健康睡姿
这种睡姿是大多数人比较认可的一种健康睡姿,主要是因为它不会压迫到心脏;胃通向十二指肠以及小肠通向大肠的口都是向右侧开,有利于胃肠道的正常运行,有利于消化;肝脏位于右上腹,右侧卧位时它的位置低,有利于肝脏的血液灌注,有利于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因此保持右侧卧位,对身体健康更有好处。且对于早孕期女性来说,子宫小,右侧卧位为好。
睡觉哪种姿势最健康 右侧卧
健康睡姿
这种睡姿是大多数人认可的一种健康睡姿,主要是因为它不会压迫到心脏。
胃通向十二指肠、小肠通向大肠的口都是向右侧开。因此,右侧卧能保证胃肠道的正常运行,有利于消化;肝脏位于右上腹,右侧卧位时它的位置低,有利于肝脏的血液灌注,有利于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
选对枕头保证睡姿健康
选择正确的枕头不仅取决于头部和颈部的位置,而且与睡眠姿势息息相关。枕头应能够承托头部,保持颈部在正常的位置,同时颈部舒适,肌肉放松。枕头不能太高,否则后背部、颈部和肩膀肌肉将受到牵拉。枕头选择的标准是有适宜的硬度,保持颈部与胸部、后背部直线排列。枕头太硬、太高容易导致颈部软组织劳损、形成慢性颈肩部疼痛或习惯性落枕。枕头太软、太低,则对颈部的支撑不够,日久则颈椎向下变形造成疲劳。枕头弹性过强,则增加人体卧位时的反弹力,使皮下神经和血管长期处于受压状态。
错误的枕头会让人睡“累”了
枕头太硬、太高:日久会导致头部软组织劳损,形成慢性肩头痛。
枕头太软、太低:承托不足,颈椎向下造成变形,使颈肌容易疲。
枕头弹性过强:增加人体躺睡时的反冲力,使皮下神经及血管或习惯性落枕。
理想的枕头让人得到放松
理想的枕头需要在人体卧位时保持颈椎一定前凸的生理弯曲,无论是仰卧还是侧卧时都能贴合人体颈部的生理弯曲,使颈肩部肌肉、韧带处于放松状态,为颈椎提供有效承托。
宝宝睡姿透晰健康
姿势一:撩衣蹬被爱喝水
当你发现你家宝宝最近在入睡后撩衣蹬被,并伴有两颧骨部位及口唇发红、喜欢喝大量的水,并且足心发热。
处理:这多半是阴虚体热造成的,这是呼吸系统发出的疾病信号。比如感冒、肺炎、肺结核等。妈妈爸爸应该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进行防治。
姿势二:屁股抬高面朝下
如果你发现宝宝在入睡后将面贴着床,他们不是在害羞,是在告诉大人他们不舒服。这种情况通常还伴随着小屁股高抬、口腔或者舌头的溃疡、哭闹不停等症状。
处理:这个情况应该就是中医上说的“心经热”了,俗称心火大。原因通常是孩子患了急性热病后余热未尽,这提示了孩子的病尚未痊愈,需要坚持治疗,以免引起其他症状。
姿势三:翻来覆去便便干
宝宝如果口唇发红、舌苔黄厚、肚子胀起肚子胀起大便干燥,并且进入梦乡后翻来翻去,这就可能是胃有宿食。
处理:中医认为,这是胃有宿食的缘故。遇到这种情况妈妈爸爸要帮助宝宝消食导滞,留心调整宝宝的饮食结构,多吃蔬菜和水果,预防宝宝患上胃炎等肠道疾病,必要是带宝宝去看小儿科。
姿势四:摇头抓耳闹不停
宝宝在睡眠时哭哭闹闹是在撒娇,还伴随摇头、抓耳,有时还发烧。
处理:这是在告诉妈妈爸爸孩子患上了外耳道炎、湿疹,或是患了中耳炎。
姿势五:梦中坐起面惨白
如果宝宝因为在睡眠中突然坐起来,双眼发直、惶恐不安地喘大气,并啼哭不止,这时候可能意识不清,一般要20分左右才能有所缓解,这就是夜惊症。如果宝宝因为做了可怕的梦而惊醒,面色苍白、心跳加快,这大多是梦魇的表现。
处理:梦魇或夜惊症对宝宝而言,并不能算是疾病表现,这是因为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所致。晚饭不要让宝宝吃得过饱,睡眠时室内要通风,不要老是训斥和责骂宝宝。值得妈妈注意的是,如果宝宝频繁出现梦魇或夜惊,最好还是去医院检查,以排除脑部病变。
宝宝胎记印证宝宝健康
虽说大多数宝宝出生时都会带有胎记,其实,是可以预防宝宝胎记的,当然,这就得靠准妈妈们预防宝宝胎记,那么如何预防宝宝胎记呢?下面为您介绍有关内容。
有些刚出生的宝宝身上会有特别的记号--俗称“胎记”的皮肤色素异常斑,只要不影响容貌,爸爸妈妈可能就不太在意,但是有些胎记却是令人担忧的疾病迹象。
“观色”胎记宝宝
和宝宝胎记有关联的疾病有40余种,妈妈们可以通过观察胎记颜色来发现宝宝的疾病征兆,常见的是以下几种:
棕色胎记
胎记的颜色像咖啡里掺了牛奶,倘若在宝宝身上有5块以上,并且最大处直径超过1.5厘米,则要考虑将来有可能出现神经纤维瘤病,一旦皮肤或皮下纤维瘤压迫神经,就需要做切除手术。
需要特别注意:
咖啡牛奶斑
这种胎记颜色呈淡褐色,有点像咖啡再加上牛奶后所调出来的颜色。直径一般在0.5~5cm,呈椭圆形,斑与斑之间界线分明。除手掌及足底不受侵犯外,这种胎记可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大部分发生在五岁以前的婴幼儿,发生的几率约为1%左右。
咖啡牛奶斑若仅出现少数几个,一般无何不良影响;但若出现六个以上,且每个斑直径均大于1.5cm时,则并发神经纤维瘤病的几率显著增加。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同时侵犯皮肤与神经系统的遗传性疾病,并可能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单纯的咖啡牛奶斑可不必治疗,若影响美观,可采用激光治疗。
哪种睡觉姿势最健康 右侧卧
日常健康睡姿
这种睡姿是大多数人比较认可的一种健康睡姿,主要是因为它不会压迫到心脏;胃通向十二指肠以及小肠通向大肠的口都是向右侧开,有利于胃肠道的正常运行,有利于消化;肝脏位于右上腹,右侧卧位时它的位置低,有利于肝脏的血液灌注,有利于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
因此保持右侧卧位,对身体健康更有好处。且对于早孕期女性来说,子宫小,右侧卧位为好
宝宝胎记印证宝宝健康
有些刚出生的宝宝身上会有特别的记号--俗称“胎记”的皮肤色素异常斑,只要不影响容貌,爸爸妈妈可能就不太在意,但是有些胎记却是令人担忧的疾病迹象。
“观色”胎记宝宝
和宝宝胎记有关联的疾病有40余种,妈妈们可以通过观察胎记颜色来发现宝宝的疾病征兆,常见的是以下几种:
棕色胎记
胎记的颜色像咖啡里掺了牛奶,倘若在宝宝身上有5块以上,并且最大处直径超过1.5厘米,则要考虑将来有可能出现神经纤维瘤病,一旦皮肤或皮下纤维瘤压迫神经,就需要做切除手术。
需要特别注意:
咖啡牛奶斑
这种胎记颜色呈淡褐色,有点像咖啡再加上牛奶后所调出来的颜色。直径一般在0.5~5cm,呈椭圆形,斑与斑之间界线分明。除手掌及足底不受侵犯外,这种胎记可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大部分发生在五岁以前的婴幼儿,发生的几率约为1%左右。
咖啡牛奶斑若仅出现少数几个,一般无何不良影响;但若出现六个以上,且每个斑直径均大于1.5cm时,则并发神经纤维瘤病的几率显著增加。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同时侵犯皮肤与神经系统的遗传性疾病,并可能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单纯的咖啡牛奶斑可不必治疗,若影响美观,可采用激光治疗。
疣状痣
疣状痣是因表皮发育异常所致的皮肤良性肿瘤。通常在婴幼宝宝期发病,随年龄增大而增长,表现为密集的淡褐色丘疹,排列成线状,影响美观,而且常并发中枢系统疾病,如癫痫、精神发育迟缓等。可采用冷冻、激光或手术切除。
白色胎记
在新生的宝宝身上,有时会发现有白色胎记,要注意宝宝可能发生的抽风、癫痫症,以及智力发展障碍。
需要特别注意:
皮脂腺痣
皮脂腺痣是由皮脂腺构成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较为常见,为淡黄色隆起状,多见于出生不久宝宝的头皮,影响美观,可采用手术彻底切除,也可做电灼、激光等治疗,一般最好在青春期前进行治疗。
红色胎记
红色胎记常常可以在新生宝宝的前额部分或者颈背部看到,有的会凸起在皮肤之外,一般它没有什么危险,但是有一种称为面部血管痣的红色胎记却可以导致脑膜血管瘤。有这种病变的宝宝也往往会产生智力障碍,大约25%有这种现象的宝宝会得青光眼。
需要特别注意:
海绵状血管瘤
常见于头面部皮肤,可累及口腔粘膜或骨、肝等。皮肤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皮下质软肿块,按压时如海绵一般,一般持续存在并有不断增大的倾向,须尽早手术治疗。
葡萄酒斑
葡萄酒斑是宝宝在胚胎期,由于部分血管畸形发育所造成的,新生宝宝的发生率约千分之三。多见于脸部,常常出现在半边脸,通常在出生时就已存在,不会突出皮肤表面,只在皮肤呈现出淡淡的粉红色,有时颜色很淡以至于不易察觉,有时候只有在宝宝哭的时候才看得到。病变范围随宝宝生长而扩大,不会自行消退。有些宝宝会并发全身性异常如青光眼等。
葡萄酒斑虽然在宝宝期影响不大,但随着年龄增大会愈来愈难看,且不会自己消退,建议还是早作治疗,可采用激光治疗。
黑色胎记
有的宝宝身上会有大量的黑斑花纹,可能会发生抽风、智力障碍、癫痫,而且女宝宝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宝宝。
需要特别注意:
会长毛的先天性色痣
毛痣是宝宝出生时即已存在的黑痣,大小不一,大则可侵犯整个背部、颈部或整个肢体。小的直径通常在0.6~2cm范围,大多呈深暗色且会有黑色粗毛。这类痣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而增大,且有一定的恶变倾向。若痣的数目不多、面积不大,可以采用分期切除以达良好的美容效果。但若数目过多或痣的范围较大造成不能手术切除时,需定期去医院检查。
太田痣
太田痣是一种真皮层黑色素增多的疾病,多为蓝色、褐色、黑色或混合色,分布在面部的单侧,偶有双侧发生的,可能会波及到眼结膜、巩膜,部分宝宝的太田痣有缓慢增大的倾向。太田痣无遗传倾向,一般不恶变,但一旦发生,终生不退,严重影响宝宝美观。治疗可在太田痣皮疹稳定后采用Q开关激光治疗,该方法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破坏黑色素细胞,治疗结果较理想,成功率较高,副作用也相对较小。
色素痣
色素痣是由含黑色素的痣细胞所构成的皮肤良性肿瘤。好发于面、颈等部位,多数在婴幼宝宝期就出现。大多数色素痣生长缓慢,或持续多年没有变化,但一旦存在,就很少会自然消退。大多为点状小痣,很少成片出现。色素痣多为良性,爸爸妈妈不比过分担心。但极少数却可以恶变为恶性黑色素瘤,对于位于宝宝生殖器部位的色素痣或可疑恶变时,应及早作手术切除治疗。
青蓝色胎记
蓝色胎记比较常见,大多分布在宝宝的背、腰、臀部,这些蓝色胎记有时面积较大,有时数量较多,但是爸爸妈妈都不用担心,因为这样的胎记和神经疾病无关,而且它们往往会随着宝宝年龄的增加逐渐消退。
新生儿抱着睡觉的危害
3 个月以内的宝宝最好多让他她平躺着睡。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骨骼尚未发育完成,颈椎和脊椎都很柔软,经常抱着,脊椎总是呈弯曲形状,时间久了对孩子的骨骼生长不利。
同时,3 个月以内的宝宝头部相对较大,颈椎与脊椎不足以去支撑整个头部的重量,抱太多或者长时间竖抱都是不利于孩子生长的。
因此,当宝宝处于睡眠状态时,家长应放下宝宝,让宝宝平躺在床上,这样既可以使他她的身体放平,也能减轻其颈部的负担。更利于宝宝健康成长!此时可用毛巾叠一下当枕头枕着。当宝宝流汗的时候,就不会沾湿床单。
不要说小宝宝了,咱们大人睡觉也喜欢找一个让自己舒服的姿势吧~所以说,躺着睡,是最舒服的!
当然,小宝宝一天到晚都基本在睡觉,躺在床上,又不会翻身,一个姿势睡得久自然不舒服。因此,家长可以在不影响宝宝睡眠的情况下帮宝宝调整姿势。这样既保证了小宝宝骨骼的发育,又能保证宝宝的睡眠质量。
六种睡姿有害宝宝健康
一.摇睡
当宝宝哭闹或睡眠不安时,一些年轻妈妈便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哭得越凶,妈妈也就摇晃得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
健康危害:摇晃动作会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征”,发生脑震荡、颅内出血。
专家提醒: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尤其不适合10个月以内的小宝宝。
二.陪睡
从宝宝一出生,就应积极鼓励他独自入睡,并养成习惯。即使是新生儿,也不应与妈妈同睡一个被窝。
健康危害:因为妈妈熟睡后稍不注意就可能压在小宝宝身上,造成窒息死亡。美国一项调查资料证实了这一点,即让婴儿独自睡觉可降低60%的突然死亡率。
专家提醒:妈妈长期陪睡,宝宝会出现一种“恋母”心理,到了幼儿园甚至上小学的年龄,与妈妈分离就会很困难。由此还会在日后患学校恐惧症、考试紧张症,对宝宝的身心发展不利。
三.俯睡
专家发现婴儿猝死综合症与睡眠姿势有关,特别是颜面朝下的俯睡最具危险性。
健康危害:小婴儿一般不会自己翻身,并且不能主动避开口鼻前的障碍物,因而呼吸道在受阻时,只能吸收到很少的空气而缺氧;加上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当胃蠕动、胃内压增高时,食物就会反流,阻塞本已十分狭窄的呼吸道,造成婴儿猝死。
专家建议:专家调查,宝宝最安全的睡姿是仰睡。此种睡姿可使其呼吸道畅通无阻,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婴儿猝死。
据统计,在美国自从推广了仰睡法后,曾居高不下的婴儿猝死综合症的发生率随之大幅度下降,从每年约死亡5000人下降到不足3000人,值得妈妈们借鉴。
四.搂睡
不少妈妈担心宝宝在睡眠中发生意外,常常搂着睡觉。其实,这样做恰恰增加了发生意外的机会。
这种做法有四大危害:
1.搂睡使宝宝难以呼吸到新鲜空气,而吸入的多是被子里的污秽空气。
2.容易使宝宝养成醒来就吃奶的坏习惯,从而妨碍宝宝的食欲与消化功能。
3.限制了宝宝睡眠时的自由活动,难以舒展身体,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
4.如果妈妈睡得过熟,不小心奶头堵塞了宝宝的鼻孔,甚至可能造成窒息等严重后果。
五.开灯睡
一些年轻妈妈为了方便夜间喂奶、换尿布,往往将宝宝卧室里的灯通宵开着,这对宝宝有不利影响。
健康危害:医学研究表明,婴儿在通宵开灯的环境中睡眠,可导致睡眠不良,睡眠时间缩短,进而减慢发育速度。因为婴儿的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适应环境变化的调节机能差,卧室内通夜亮着灯,势必改变了人体适应的昼明夜暗的自然规律,从而影响宝宝正常的新陈代谢,危害生长发育。
专家提醒:据英国学者报告,睡觉时居室内开着小灯的孩子有30%成了近视眼,而房间灯火通明的孩子近视眼的发生率则高达55%。
六.裸睡
夏天气温高,一些妈妈便让宝宝光着身子躺在床上,以求凉爽。
健康危害:宝宝体温调节功能差,容易受凉,特别是腹部一旦受凉,可使肠蠕动增强,导致腹泻发生。
专家提醒:即使炎夏也不可让宝宝裸睡,最好在宝宝胸腹盖一层薄薄的衣被,或戴上小肚兜睡。
适时添加辅食保证宝宝健康
第2-3个月龄:可以给宝宝新鲜的果汁或菜水。每天两次,每次从一匙开始逐渐到十余匙。这样可以补充维生素C和其他营养成分。
第4-5个月龄:对于母乳不足的宝宝,每天可以适量增加牛奶或米糊。4个月以上的宝宝,体内铁质已逐渐消耗完,应该添加富含铁的食物,如蛋黄;每次可从1/4个开始,逐渐增加到一个。还可以给宝宝少量的苹果泥、菜泥或鱼泥等。第5个月龄:可以给宝宝一些烂稀粥、饼干。在吃奶前少吃一些.
第6个月龄:此时宝宝已经开始萌牙,可以给他们一些稍硬条状饼干、馒头片;适量的蛋羹、烂面片、肉松等。
第7-9个月龄:添加肝泥、豆腐、肉末、碎菜,每天2-3顿;还可以给他们适量的面包、蛋糕等。
第10-12个月龄:可以给宝宝烂饭或面片,里面加些瘦肉末、蔬菜;煮烂的鸡、鱼、肝;每天两三顿。随着辅食量的增加,奶量就可以随之减少。
另外,在添加辅食的时候也应注意:宝宝消化道嫩弱,若不根据宝宝的月龄大小以及实际需要,添加过量的辅食,或在宝宝患病时仍照常饮食,都会造成宝宝消化不良和吐泻等现象。因此,在添加辅食时要十分小心,不宜任意从事。根据宝宝消化力及营养需要,添加辅食应逐渐增加品种。
先试一种,待3-4日或一星期宝宝感觉适应后,再添加另一种。量由少到多,由淡到浓。遇到天气太热时,宝宝易患消化不良,可以暂缓添加新食品,待天气稍凉再逐渐添加。每次添加新食品后,应密切注意其消化情况,如发现宝宝有胃呆、呕吐、大便反常或其他情况,要暂停喂此种辅食。
当肠胃功能恢复正常后,再从开始量或更小量喂起。如遇宝宝患病,应停止各种辅食(果汁例外),等到病愈后再恢复。爸爸妈妈们如果能懂得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注意合理喂养宝宝和及时添加辅食,相信您的宝宝一定能够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