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黄体期出血怎么办

黄体期出血怎么办

黄体期出血是不少女性遇到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的表现是月经周期的改变、月经不调等。

原因可能是因为黄体功能不足引起出血。黄体不足,雌激素水平暂时下降,子宫内膜失去了激素的支持就会出现部分子宫内膜脱落引起规律性的阴道出血。一般遇到这些情况直接去医院看诊之后根据医生意见补充黄体酮就可以了。但是这些只是少量出血的时候可以这样,如果出血太多的话,就会可能增加黄体内的压力,从而导致黄体的自发性破裂。这是黄体破裂的其中一个原因,血管黄体化的时期功能不足就会容易黄体内毛细血管出血,导致黄体破裂。这个时候就要去医院做手术治疗。

为了避免黄体期出血,大家平时在排卵期的时候要注意卫生、预防感染,不要吃生冷酸辣的刺激食物,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

月经周期短的原因

1.卵巢功能减退和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症均是月经周期短的原因。

2、黄体功能不全者由于相对固定的黄体期变短,使月经周期变短。

3、有的子宫肌瘤患者月经频发,其月经周期因月经频发而变短。

4、部分排卵期出血较多的妇女也可表现为月经频发,这要同样是月经周期短的原因之一

黄体功能不全发病因素与诊断

黄体功能不全的定义。黄体功能不全也就是黄体功能不足,是指卵巢中的黄体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不足,子宫内膜的分泌性变化不充分。黄体功能不全常常导致黄体期出血、受精卵着床障碍、不孕、习惯流产。在正常情况下,黄体功能的维持有赖于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性腺轴功能的完善,不仅黄体期,卵泡期出现异常也可致黄体功能障碍。

黄体功能不全的主要因素。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卵泡期促卵泡激素分泌不足,卵泡液中促卵泡激素和雌二醇低值;排卵期黄体生成素峰不够充分;黄体期黄体生成素分泌不足或其脉冲式分泌不够充分;子宫内膜细胞甾体激素受体异常,对黄体分泌的激素反应性低下,可使黄体功能正常,内膜发育不良。

黄体功能不全的主要诊断指标评价。以往,主要是基础体温测量,黄体期血孕酮检测及子宫内膜活检,但由于基础体温由患者自测,激素波动范围又较大,往往不易掌握,其结果有时不能反映真实的黄体情况;子宫内膜做为反映激素情况的靶器官,在诊断中受到特别重视,但是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易受诊断者主观因素影响,有学者在此基础上对黄体前半期子宫内膜做了更详细的形态描述,并提出半定量指标以便更准确的反映内膜分泌状况。根据这种情况,国内的一些学者认为,临床不明原因的不孕症及反复流产的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分泌延迟是导致其不孕的重要原因。在检查方面,“采取黄体中期黄体生成素+7天前后子宫内膜活检及血孕酮测定,对检测子宫内膜的实际发育状况及诊断卵巢的黄体功能”,有一定的可靠性。

女性功血有哪些症状

一、无排卵型功血依年龄分为两组。

1、青春期功血:见于初潮后少女,由于HPOU轴不成熟,不能建立规律排卵所致。临床表现初潮后月经稀发,短时停经后害发不规则性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淋漓不止,而致严重贫血。

2、更年期(围绝经期)功血:即≥40岁妇女至绝经前后之妇女功血,其间无排卵功血发生率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为:月经频发,周期不规则,经量过多,经期延长。10~15%患者呈严重不规则月经过多、崩漏和严重贫血。内膜活检多呈现不同程度的内膜增生过长,故诊刮是必要的,尤应注意排除妇科肿瘤所致非功血性子宫出血。

二、排卵型功血 最多见于育龄妇女,部分见于青春期少女和更年期妇女。临床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排卵型月经失调

1、排卵型月经稀发:见于青春期少女。初潮后卵泡期延长,黄体期正常,周期≥40天,月经稀发并月经过少,常为多囊卵巢之先兆,少见于更年期近绝经期妇女,常进展为自然绝经。

2、排卵型月经频发:青春期少女卵巢对促性腺激素敏感性增强而使卵泡发育加速,卵泡期缩短,月经频发,但排卵和黄体期仍为正常。如患者为更年期妇女则呈现卵泡期和黄体期均缩短和早绝经。

二)黄体功能障碍

1、黄体不健:即黄体过早退化,黄体期缩短≤10天。临床表现为月经频发,周期缩短,经前出血和月经过多,合并不孕和早期流产。内膜病理为不规则成熟或分泌化不完全。

2、黄体萎缩不全:亦称黄体功能延长,即黄体不能在3~5天内完全退化,或退化时间延长,或在月经期仍持续分泌一定数量之孕酮而致子宫内膜不规则性脱卸。经期延长,淋漓不止,合并黄体过早退化时,则表现月经频发、月经过多。多见于人工流产、引产后,合并子宫肌瘤、内膜息肉和子宫腺肌病者。

三、月经中期出血 亦称排卵期出血。常伴排卵痛系排卵刺激和雌素波动引起少量出血(1~3天)和腹痛。个别出血较多并持续到月经期而形成假性月经频发。

子宫出血的 临床表现

1、排卵期出血:排卵前由于雌激素水平的低落,在排卵期可见少量阴道出血。

2、月经前出血:月经来潮前几天有少量阴道流血,接着出现正常月经。这种类型的出血是由于黄体功能不全,雌、孕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3、经后出血:月经开始阶段正常,但是到后期少量出血持续时间延长。这种类型的出血是子宫内膜剥脱不全、组织学特点是剥脱不全的分泌期内膜与初期的增殖内膜混合存在。这主要是由于黄体退行缓慢、孕激素持续分泌造成的。

4、子宫内膜增殖症所引起的出血:是一种典型的无排卵型出血。由于卵泡持续存在并分泌一定量的雌激素致使子宫内膜异常增殖,子宫内膜多呈腺囊性增生过长。

5、子宫内膜成熟不全所致的出血:是一种常见于黄体期的不正常出血。子宫内膜增殖期和黄体期改变可同时存在。是由于雌、孕激素分泌失衡所引起的。[4]

黄体素不足什么症状

1黄体期缩短,正常黄体寿命为14天左右,如黄体过早退化、黄体期≤10天,则引发月经频发、周期缩短、经期出血、经期延长、月经过多、不孕、习惯性流产。子宫内膜呈现不规则性成熟和分泌化不全变化。

2黄体萎缩不全,生育期妇女正常黄体化完全退化时间为3~5天,如退化时间≥7天,可引起子宫内膜不规则形脱落。临床表现为经前期出血、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淋漓不止和贫血。黄体期缩短和萎缩不全,可单才独发生或同时出现。

3排卵期出血,也称为月经中期出血,常伴有排卵痛。排卵期出血是因月经中期雌二醇高峰突然下降引起子宫内膜突破性出血所致。排卵期出血较少,持续1~2天,伴有轻度下腹痛。个别病人出血较多,呈淋漓状持续到月经来潮,形成假性频发月经。

中药育宫 培麟丸适用于由于黄体功能不全而导致的不孕、月经不调、子宫发育不良及各类不孕症。

功血的分型

一、无排卵型功血 依年龄分为两组。

(一)青春期功血:见于初潮后少女,由于HPOU轴不成熟,不能建立规律排卵所致。临床表现初潮后月经稀发,短时停经后害发不规则性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淋漓不止,而致严重贫血。

(二)更年期(围绝经期)功血:即≥40岁妇女至绝经前后之妇女功血,其间无排卵功血发生率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为:月经频发,周期不规则,经量过多,经期延长。10~15%患者呈严重不规则月经过多、崩漏和严重贫血。内膜活检多呈现不同程度的内膜增生过长,故诊刮是必要的,尤应注意排除妇科肿瘤(子宫肌瘤、内膜癌、卵巢癌、子宫颈癌)所致非功血性子宫出血。

二、排卵型功血 最多见于育龄妇女,部分见于青春期少女和更年期妇女。临床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排卵型月经失调

1.排卵型月经稀发:见于青春期少女。初潮后卵泡期延长,黄体期正常,周期≥40天,月经稀发并月经过少,常为多囊卵巢之先兆,少见于更年期近绝经期妇女,常进展为自然绝经。

2.排卵型月经频发:青春期少女卵巢对促性腺激素敏感性增强而使卵泡发育加速,卵泡期缩短,月经频发,但排卵和黄体期仍为正常。如患者为更年期妇女则呈现卵泡期和黄体期均缩短和早绝经。

(二)黄体功能障碍

1.黄体不健:即黄体过早退化,黄体期缩短≤10天。临床表现为月经频发,周期缩短,经前出血和月经过多,合并不孕和早期流产。内膜病理为不规则成熟(irregular ripening)或分泌化不完全(imcomplete secretion)。

2.黄体萎缩不全:亦称黄体功能延长,即黄体不能在3~5天内完全退化,或退化时间延长,或在月经期仍持续分泌一定数量之孕酮而致子宫内膜不规则性脱卸(irregular shedding)。经期延长,淋漓不止,合并黄体过早退化时,则表现月经频发、月经过多。多见于人工流产、引产后,合并子宫肌瘤、内膜息肉和子宫腺肌病者。

三、月经中期出血 亦称排卵期出血。常伴排卵痛(intermenstrual pain or mittelschmerz)系排卵刺激和雌素波动引起少量出血(1~3天)和腹痛。个别出血较多并持续到月经期而形成假性月经频发(pseadopolymenorrhea)。

女性功血早期症状有哪些

一、青春期功血。见于初潮后少女,由于HPOU轴不成熟,不能建立规律排卵所致。临床表现初潮后月经稀发,短时停经后害发不规则性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淋漓不止,而致严重贫血。

二、更年期功血。即大于40岁妇女至绝经前后之妇女功血,其间无排卵功血发生率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为:月经频发,周期不规则,经量过多,经期延长。10~15%患者呈严重不规则月经过多、崩漏和严重贫血。内膜活检多呈现不同程度的内膜增生过长,故诊刮是必要的,尤应注意排除妇科肿瘤所致非功血性子宫出血。

三、排卵型月经稀发。见于青春期少女。初潮后卵泡期延长,黄体期正常,周期≥40天,月经稀发并月经过少,常为多囊卵巢之先兆,少见于更年期近绝经期妇女,常进展为自然绝经。

四、排卵型月经频发。青春期少女卵巢对促性腺激素敏感性增强而使卵泡发育加速,卵泡期缩短,月经频发,但排卵和黄体期仍为正常。如患者为更年期妇女则呈现卵泡期和黄体期均缩短和早绝经。

五、黄体不健。即黄体过早退化,黄体期缩短≤10天。临床表现为月经频发,周期缩短,经前出血和月经过多,合并不孕和早期流产。

六、黄体萎缩不全。亦称黄体功能延长,即黄体不能在3~5天内完全退化,或退化时间延长,。经期延长,淋漓不止,合并黄体过早退化时,则表现月经频发、月经过多。多见于人工流产、引产后,合并子宫肌瘤、内膜息肉和子宫腺肌病者。

七、排卵期出血。常伴排卵痛,排卵刺激和雌素波动引起少量出血和腹痛。个别出血较多并持续到月经期而形成假性月经频发。

月经前有血丝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非经期的出血,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供参考。

排卵期出血:量少,持续1到3天,病因不明,是否因为排卵前血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过多或子宫内膜对雌激素波动过度敏感造成尚不清楚。出血时有时无,一般对症止血治疗。

经前出血(黄体期出血):持续天数不等。可能是由于黄体功能不足或过早退化,出血前可补充黄体酮等,也可在卵泡期用药改善黄体功能。

月经期长(卵泡期出血):长达7天以上仍不停止,可能因为新的卵泡分泌雌激素不足,内膜修复不良,或黄体退化异常,引起内膜脱落不全。可在月经周期5至7天起给予小剂量雌激素,促使内膜修复,或在经前周期的黄体期用孕激素促进内膜规则脱落。

如非经期出血还要注意发现器质性疾患,如宫颈炎、盆腔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或息肉等。

在月经到来的时候,女性朋友们要十分注意在饮食方面的调理,尽量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的进食,同时还要注意对腹部的保暖。合理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去休息,这样才能够保证有一个更健康的身体。

月经周期乱怎么进行治疗

[临床表现]

月经提前7天以上来潮,并非偶然1次,需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

[诊断]

1、有典型症状,月经周期短于21天,有规律。

2、基础体温双相,卵泡期短,仅7-8天;或黄体期短于10天,或体温上升不足0.5℃。

3、子宫内膜活检分泌反应差,或仍停留在早期分泌阶段。

4、鉴别诊断:排卵期出血:发生于两次月经中间,少于月经量,或白带中挟血,基础体温测定,出血发生于体温由低向高转化时期。

经期过短怎么办 小编教你治

[治疗]

1、西医药治

(1)欲生育者可与克罗米酚、三苯氧胺等,以促进排卵并改善黄体功能休克罗米酚于月经第5天开始,50---100mg/每晚,连用5天;三苯氧胺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10-20mg/次,每日2次,连用5天。

(2)己烯雌酚0.25-0.5mg/日,连用20天,以促进卵泡正常发育和改善黄体功能。

(3)肌注黄体酮或口服安宫黄体酮,10mg/日,连用5天,时间选择黄体期的中、后期,改善黄体功能。

相关推荐

孕酮低出血怎么

孕妇孕酮低有的会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常比月经量少,血呈鲜红色,早孕仍存在,有时伴有轻微下腹痛、腰痛及下坠感的现象。医学上,黄体功能不全是指女性卵巢黄体分泌的雌孕激素不足。女性若黄体功能不全,可导致黄体期出血、孕卵着床障碍、女性不孕或流产的产生。 对于孕酮低的孕妇一般医生都会给孕妇开补充黄体酮的药物,或者给孕妇打补充黄体酮的针。打针的话,多数人在打针10多天就可以治愈。吃药(一般都是孕酮片)的话,则根据孕妇本身的恢复情况决定,医生会给你做长期的观察和建议的。 如果孕酮值低于25,并且没有胎心的话,那么基本上就

黄体功能不足的表现及诊断

黄体不足的诊断 检查黄体功能不足的方法,最简便有效的是基础体温测定,从黄体期的长短,体温上升的幅度以及下降的时间可以推测黄体功能。黄体期的计算从排卵期体温下降后第1天上升开始算起,正常黄体期的天数为12-16天,如果黄体期不足12天为黄体不足的表现之一。另外,若黄体期体温虽有上升,但上升的幅度足0.3摄氏度或体温上升较慢,下降较早或黄体期体温波动较大都是黄体功能不足的表现。 诊断黄体功能不足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在月经来潮的12小时内取了宫肌膜检查,若病理检查表现为分泌不良,亦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正确认识黄体功

月经周期短的原因

月经周期短 正常女性的月经周期一般为28—30天,周期长短有个体差异性,但月经周期短于21天时应视为月经周期短的异常情况。 成年女性月经周期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几个方面: 1、卵巢功能减退和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症均是月经周期短的原因。 2、黄体功能不全者由于相对固定的黄体期变短,使月经周期变短。 3、有的子宫肌瘤患者月经频发,其月经周期因月经频发而变短。 4、部分排卵期出血较多的妇女也可表现为月经频发,这要同样是月经周期短的原因之一 。

功能性子宫出血有什么表现

一、临床表现: 1、无排卵型功血 依年龄分为两组。 (1)青春期功血: 见于初潮后少女,由于HPOU轴不成熟,不能建立规律排卵所致。 其临床表现初潮后月经稀发,短时停经后发不规则性月经过多,经量过多,经期延长,而致严重贫血。 (2)更年期(围绝经期)功血: 即≥40岁妇女至绝经前后之妇女功血,其间无排卵功血发生率逐年增加。 临床表现为:月经频发(月经频发(polymenorrhea) 周期≤21天的不规则性子宫出血,常伴月经过多。),周期不规则,经量过多,经期延长。10~15%患者呈严重不规则月经过多、崩

月经提前半个月是正常吗

是很多女性担心的问题,女性正常的月经周期为21-36天,每次持续3-5天,每个月的月经量都是有一定规律的,偶尔也会出现经期提前或者缩短的现象,而有些女性会出现一个月两次月经的症状。女性朋友出现一个月两次月经可能是因为月经排卵期出血,它是指在月经中期,即排卵期,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持而出现部分子宫内膜脱落引起有规律性的阴道出血,称为排卵期出血出血量少,有的仅为咖啡色分泌物,一般2-3天可自行停止,最长7天。 月经提前半个月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黄体功能不全:由于相对固定的黄体期

女性月经周期短的原因

月经周期短的原因 正常女性的月经周期一般为28—30天,周期长短有个体差异性,但月经周期短于21天时应视为月经周期短的异常情况。 成年女性月经周期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几个方面: 1、卵巢功能减退和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症均是月经周期短的原因。 2、黄体功能不全者由于相对固定的黄体期变短,使月经周期变短。 3、有的子宫肌瘤患者月经频发,其月经周期因月经频发而变短。 4、部分排卵期出血较多的妇女也可表现为月经频发,这要同样是月经周期短的原因之一 。

哪些因素导致月经前出血

月经前3-5天甚至7天,子宫先少量的血滴。色彩鲜艳的或深或浅红色,连续两个月以上,被称为“经前淋漓”或“经前期出血。由于疾病和漏,月经提前,如疾病是非常相似的,所以中医上的医生,大多是分散在这些条件。 经前淋漓在临床比较多见,属于西医所谓“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表现形式之一。发病与黄体功能不足有密切关系,因而称这为”黄体期出血”。一般说来,当卵巢里的卵泡长到足够大时,卵泡壁即行破裂,成熟的卵子破壁而出,流人腹腔,这就是“排卵”。 卵子排出后,留在卵巢里的卵泡壳便形成—个黄色团块,直径约lcm大小,叫做“黄体”

姨妈提前是什么原因 月经提前10天半个月正常吗

如果月经提前10天只是偶尔才发生的,一般不要紧,但如果每次月经都提前10天,那可能就不是正常现象了,需要去医院好好检查一下。 而如果月经提前半个月,可能是黄体功能不全导致的。由于相对固定的黄体期变短,使月经周期变短,该疾病多发生在生育年龄。也有可能是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症,是因为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功能未完全发育成熟之故。或者,月经提前半个月,可能是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症,由于卵巢功能减退所致。 如果你年龄在35岁以上,月经提前了半个月,很可能是卵巢储备功能不良的原因导致的;部分排卵期出血较多的妇女

女性不孕和黄体酮缺乏有关吗

在临床上,由于内分泌导致的女性不孕症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黄体功能不全,黄体功能不全在医学上是指女性卵巢黄体所分泌的雌孕激素不全,黄体酮功能不全,会导致黄体期出血、受精卵着床发生障碍、甚至流产等症状,那么女性不孕和黄体酮不足有关吗? 女性不孕和黄体酮不足有关吗?那么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什么是黄体酮? 黄体酮是由卵巢黄体分泌的一种天然孕激素,在体内对雌激素激发过的子宫内膜有显着形态等影响,为维持妊娠所必需。临床常用于先兆性流产、习惯性流产、子宫内膜移位症、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卵巢功能低下所致的闭经或闭经原因的反应

这些症状说明你月经不调

症状一:经血颜色 正常的血是暗红色的,血中混有脱落的子宫内膜小碎片、宫颈粘液、阴道上皮细胞,无血块。如果经血稀薄如水,仅有点粉红色或发黑发紫,则是不正常的。如果经血完全是凝血块,也不正常,可能另有出血的部位,应及早就医,保证身体健康。 症状二:经期提前 月经提前指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属于排卵型功血基础,月经失调温双相。卵泡期短,仅7~8天,或黄体期短于10天,或体温上升不足0.5℃。 症状三:月经中期出血(又称经间期出血、排卵性出血) 指两次规律正常的月经周期中间出现的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