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不稳定是什么原因 监测血糖不规范
血糖不稳定是什么原因 监测血糖不规范
测血糖前必须洗手,否则有可能虚惊一场。特别是在摸过食物后,因为现在的血糖仪非常敏感,皮肤上沾的糖分会污染血液样本。荷兰学者发现,剥香蕉皮或切苹果之后,88%的参与者其血糖读数比洗完手后测血糖高出了至少10%,乳液和护肤霜也会造成读数不准。
自已如何监测血糖
血糖自我监测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每一个糖尿病人都必须掌握。血糖监测最重要的是要正确使用便携式血糖仪。
目前市场所售血糖仪品牌很多,但工作原理大同小异,基本上可以满足病人自我血糖监测的要求,病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选择合适的血糖仪后,应在专业人员的培训下,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了解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以及试纸的保存方法。注意每次检测前应检查试纸型号是否与仪器相配,试纸是否过期或变质,定期对仪器进行校正,检查血糖仪的准确性。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岳仁宋
监测血糖,多长时间进行一次合适呢?
使用口服药的患者,在开始调整剂量的前两周,每周应连续测3天空腹、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以便了解不同时间内血糖的控制情况,确定适宜的药物剂量。血糖稳定后,可以每周测1天空腹、睡前和餐后2小时血糖。
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应在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时间测定血糖。如使用中效胰岛素者,应每天测两次血糖,可以交替一天测早餐前和晚餐前血糖,一天测午餐前和睡前血糖。使用短效或速效胰岛素者,应每天测3~4次血糖,选择餐前或餐后2小时测定。对于严格控制血糖的病人,应每天测定4~7次血糖,包括睡前和凌晨3点。
如果有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测定血糖;血糖波动大或合并有其它疾病如发烧、感染、手术时,应增加血糖测定次数;血糖比较稳定时,可酌情减少测定次数。
注意事项:
1.记录血糖检测结果和药物及胰岛素使用情况;
2.记录导致低血糖和血糖升高的各种原因;
3.了解自己血糖控制的目标,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计划;
4.当血糖高于治疗目标、出现无法解释的低血糖或血糖大于13.3mmol/L时,应及时找医生;
5.每次就诊时应携带血糖记录本和药物及胰岛素记录;
6.保证血糖仪工作正常,试纸符合要求,测定结果可靠。
7.了解血糖仪测定的末梢血糖结果与静脉血糖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
8.每次测血糖时应让消毒液自然掠干,取血针深浅适度,血自然流出方为准确,切忽通过挤压指尖取血。
9.运动后不宜立即检测血糖。
高血糖的自我监测诊断方法
关于血糖监测,相信大家是既熟悉又迷茫。“熟悉”是因为血糖监测伴随着糖友的病程,而“迷茫”是因为大多数人没有掌握血糖监测的诀窍。血糖监测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五大原则之一,由于受年龄、病情、顺从性等因素的影响,糖尿病病人往往很难坚持定期到医院进行血糖监测,可以在家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这样做能够准确地反映身体内的实际血糖水平,更好地了解病情,及时调整治疗。
血糖仪可以让我们随时监测血糖,把握自身的微小变化,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生活的节奏、饮食的种类,了解各种治疗的效果,以摆脱糖尿病的困扰,强化控制血糖达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何科学地监测血糖,成为糖尿病患者必须关注的热点。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血糖仪的准确性也是您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检测血糖仪的准确性可以采取用血糖仪测量您的毛细血管血糖(指尖血),同时抽取静脉血用生化仪测定静脉血糖,两种方法的血糖结果应该接近,误差应小于15%。血糖试条是影响血糖仪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有的血糖试条采用瓶装,试条瓶打开后试条必须在3~4个月内使用完,有的血糖试条采用单片铝箔包装,不易受潮,有效期长达一年。
所有的血糖仪均需要适当的保养,有的血糖仪需要更多的清洁和维护,需要更换专用电池,这也是购买仪器时需要考虑的内容。购买血糖仪,贵的并一定是最好的;最适合您使用的,才是最好的血糖仪。拥有适合您的血糖仪,就为科学监测血糖奠定了基础。
2、选对“时辰”准确测血糖
好的血糖控制应该是把全天的血糖值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血糖监测的时间应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随机血糖,必要时加测凌晨1~3点时的血糖等。
同时,对于不同病情的糖尿病患者,所选择的时间点也有所侧重,例如新诊断的患者往往需要规律监测一段时间的血糖,从而指导治疗,一般每天应坚持测4-7次。血糖控制相对稳定时,每月监测2~4次;血糖控制未达标者,每周不同时间监测空腹、餐后血糖至少4次。尝试一种新的饮食方法,运动前后,旅行时,调整胰岛素剂量或次数,有低血糖症状时,怀孕或打算怀孕时要增加监测次数。
温馨提示:“糖友”在测血糖的时候不能光测“手指血糖”,还要测“糖化血红蛋白”,这样才能反映最近三个月来的平均血糖水平,这更有利于医生判断病情。“手指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就好比一个班级的两个成绩,“手指血糖”反映了一次考试的成绩,而“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3个月来这个班级的平均成绩。
大多糖友血糖没测对
受访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邹大进
自我监测血糖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美国《糖尿病技术与治疗学》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1.9万名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20%从不监测血糖,大多数患者没有掌握自测方法。
“研究证明,自测血糖可减少近五成糖尿病死亡。但目前,很多糖友自我监测能力较差,以为一个月去医院测一两次血糖就行了,或者是感觉不舒服时才测。”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军军医大学肥胖与糖尿病专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邹大进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影响血糖自测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第一,疼痛感。血糖的监测离不开采血环节,每天多次扎手指带来的疼痛感,会降低患者的依从性。发表在《临床合理用药》杂志上的研究发现,怕痛、工作较忙、应酬多是多数糖友血糖自测不规范的原因。
第二,经济负担。邹大进说,一张试纸的价格约三四块,一天成本达十几块,这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是笔不小的开销。
第三,不了解监测频率。调查显示,76.5%的糖友未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推荐的频率自测。
第四,操作方法不准确。这导致测量数值误差大,令糖友失去信心。
“要做到血糖自我监测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反复采血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糖友的生活质量。”邹大进认为,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要视自身情况而定。如果糖友只是口服药物治疗,且血糖稳定时,建议以糖化血红蛋白监测为主,每3个月一次。当血糖波动较大时,为了减少扎针次数,可每天监测一次血糖水平,选在不同时间,如周一测空腹、周二测中饭前、周三测晚饭前、周四测睡前,以此类推,直至血糖平稳。一旦改变生活作息与饮食,出现生病、手术等情况,应增加监测频率。
建议糖友准备个血糖监测记录本,内容包括测定的日期、时间、血糖值、用药量,以及胰岛素的剂量与注射时间等。把记录本放在家里显眼的位置,每次测量后及时记录,家人要常督促。注意几个细节:1.每次测时,注意检查试纸的有效期,并查看试纸表面是否受潮或有其他污染,切忌用手触摸试纸条表面。开启试纸后,立即盖上拧紧,并注明打开日期,开启后的有效期不超过3个月。2.采血可刺无名指尖两侧,该部位神经纤维少,疼痛稍轻。取血部位经酒精消毒后,须等酒精挥发后再采血,以免血糖检测值不准确。取血时要让血液自然通畅流出,不可挤压。3.每次使用血糖仪后,及时关闭电源,定期清洁血糖仪、更换电池。
血糖的检测方法
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家用血糖仪,按照现行的国际行业规范,血糖仪测量的血糖值与化验室测量的结果在+/-20%范围之内,都属于正常范围。
血糖控制比较稳定
①血糖监测的间隔可拉长一些,可以1周测定一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
②每隔2~3周安排一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谱:即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必要时还可加测凌晨3点的血糖。
近期血糖波动较大
①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不稳定的I型糖尿病或在改变治疗方案时最好每日检测三餐前和睡前血糖,必要时测凌晨3时和餐后2小时血糖。
②当近期经常出现低血糖时,最好检测餐前血糖和夜间血糖,因为低血糖更常发生于餐前和夜间。
有特殊情况随机血糖监测
①运动前后和饮酒之后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这个时候检测血糖很有必要。
②驾车外出前也应检测血糖,因为低血糖状态下驾车是非常危险的。
③在感冒发烧,情绪波动,自我感觉不适时也需要加测血糖。
如何保持血糖稳定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控制血糖有重要的作用。快乐也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我们不能坦然地对待病情呢。积极地面对病情,努力地治疗。
现在的人都有不运动、贪吃、抽烟、酗酒、熬夜等等的坏毛病,这也正是导致血糖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告别坏毛病、坏习惯是必须的。多进行一些户外运动,例如跑步、打太极等等。
人们都是病从口入,这句话是有道理的,血糖不稳定也是吃出来的。想要血糖稳定,就必须管住自己的嘴。多吃一些粗粮和蔬菜,多吃一些可以稳定血压的瓜果蔬菜,例如苦瓜、柚子皮(作菜)、番石榴、雪莲果等。总量控制,弹性分配。可以每顿饭少吃一点,多吃几次。
为自己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每天要几点起,做些什么,并严格遵循。通过练气功、打太极等多项体育锻炼。
糖尿病多久测一次血糖 糖尿病一天测几次血糖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较差或者病情较为严重,每天应监测血糖4~7次,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有的还要加测午夜 12 点、凌晨 3 点的血糖等,直到血糖稳定、控制良好。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较好,病情稳定、饮食规律时,可每周监测 1~2 天,每天 5 次。
运动后测血糖怎么回事
及时掌握运动前后的血糖,能让运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刚开始运动和调整运动计划的患者要密切监测血糖。而血糖稳定、运动量相对固定的糖尿病患者,则无需每次都测。但如果出现心慌、大量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
运动前监测防低血糖。如果运动前血糖在4.4-5.5毫摩尔/升之间 ,应进食甜食或甜饮料等碳水化合物后再运动,否则极易发生低血糖。若是运动持续时间较长,每隔30分钟应监测一次血糖,以便及时发现低血糖。
运动后监测评估效果。做完整理运动后即可监测血糖,测前饮水不会影响血糖结果。如果运动后血糖几乎没有变化,说明应加大运动量;若出现低血糖反应则说明运动过量。
高血糖最佳治疗方法
1 、血糖监测。血糖监测是高血高治疗中的不可或缺的,对于及时纠正治疗方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茶饮降糖。芝元tang塔罗藏 降 茶,茶中的茶多糖有显着的降血糖效果,使肝糖原大量增加,促进人体糖代谢并使之平衡,从而达到降血糖,让血糖含量逐渐趋于正常的效果。
3 、运动治疗。运动治疗在高血糖治疗中起辅助作用,通过运动不仅可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而且还可使血糖保持稳定,是降血糖最安全的方法之一。
4 、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高血糖治疗基础,通过低糖饮食可帮助保持血糖稳定,从而避免长期高血糖所带来的影响及其危害。
5 、学习教育。通过了解高血糖及其发病因素有助于避免引发高血糖的出现,而且还可很好的进行护理,从而避免长期高血糖所带来的严重的影响及危害。
6 、药物治疗。高血糖的危害十分严重,而且仅仅通过饮食与运动效果较缓,所以建议早期用药帮助降糖。
孕妇糖尿病对胎儿有什么影响 糖尿病孕妇注意事项
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且有助于血糖值控制之稳定。不过,怀孕时不宜太剧烈的运动其型态建议以走路为主,不要快走。
早晚都要监测血糖值,初期需每天监测血糖7次包括早餐饭前血糖、早餐饭后2小时血糖、中餐饭前血糖、中餐饭后2小时血糖、晚餐饭前血糖、晚餐饭后2小时血糖与睡前血糖值。
得了糖尿病要住院吗
“这得了糖尿病,要经常住院吗?孩子要上学的,哪能经常住院呢?”这也 是家长一方面的顾虑,答案是不需要,只要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药物治疗,定 期监测血糖即可,如果病情稳定,血糖稳定,不需要住院治疗。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应该每天测几次
血糖不稳定:每天测7次检测血糖的次数和血糖控制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近期血糖波动较大,或者血糖一直控制不理想,那么应该严格按照每天测7个时间点血糖的频率进行检测,即三餐前+三餐后+睡前,如果早晨出现异常血糖波动,必要时还需加测凌晨2点或3点血糖。血糖稳定:每周至少测3次如果血糖控制已经比较稳定了,也不要以为血糖监测不需要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也应该至少每个星期监测3个时间点,比如每周一三五监测餐后血糖,或者二四六监测餐前血糖。总之就是抽检,如果发现血糖异常,应该及时就医。什么时候测血糖才精准理想的血糖控制应该是全天候的,包括:空腹(餐前)、餐后、体力活动和工作中、睡眠等时段。因为单一的血糖检测只能反映检测瞬间的血糖水平,不能代表其他时间的血糖水平。血糖是经常波动的,但又不可能每天随时随地测血糖,建议隔半个月左右进行一次较全面的血糖检测,作为指导治疗和判断治疗效果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