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血糖不稳定是什么原因 监测血糖不规范

血糖不稳定是什么原因 监测血糖不规范

测血糖前必须洗手,否则有可能虚惊一场。特别是在摸过食物后,因为现在的血糖仪非常敏感,皮肤上沾的糖分会污染血液样本。荷兰学者发现,剥香蕉皮或切苹果之后,88%的参与者其血糖读数比洗完手后测血糖高出了至少10%,乳液和护肤霜也会造成读数不准。

自已如何监测血糖

血糖自我监测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每一个糖尿病人都必须掌握。血糖监测最重要的是要正确使用便携式血糖仪。

目前市场所售血糖仪品牌很多,但工作原理大同小异,基本上可以满足病人自我血糖监测的要求,病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选择合适的血糖仪后,应在专业人员的培训下,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了解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以及试纸的保存方法。注意每次检测前应检查试纸型号是否与仪器相配,试纸是否过期或变质,定期对仪器进行校正,检查血糖仪的准确性。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岳仁宋

监测血糖,多长时间进行一次合适呢?

使用口服药的患者,在开始调整剂量的前两周,每周应连续测3天空腹、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以便了解不同时间内血糖的控制情况,确定适宜的药物剂量。血糖稳定后,可以每周测1天空腹、睡前和餐后2小时血糖。

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应在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时间测定血糖。如使用中效胰岛素者,应每天测两次血糖,可以交替一天测早餐前和晚餐前血糖,一天测午餐前和睡前血糖。使用短效或速效胰岛素者,应每天测3~4次血糖,选择餐前或餐后2小时测定。对于严格控制血糖的病人,应每天测定4~7次血糖,包括睡前和凌晨3点。

如果有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测定血糖;血糖波动大或合并有其它疾病如发烧、感染、手术时,应增加血糖测定次数;血糖比较稳定时,可酌情减少测定次数。

注意事项:

1.记录血糖检测结果和药物及胰岛素使用情况;

2.记录导致低血糖和血糖升高的各种原因;

3.了解自己血糖控制的目标,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计划;

4.当血糖高于治疗目标、出现无法解释的低血糖或血糖大于13.3mmol/L时,应及时找医生;

5.每次就诊时应携带血糖记录本和药物及胰岛素记录;

6.保证血糖仪工作正常,试纸符合要求,测定结果可靠。

7.了解血糖仪测定的末梢血糖结果与静脉血糖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

8.每次测血糖时应让消毒液自然掠干,取血针深浅适度,血自然流出方为准确,切忽通过挤压指尖取血。

9.运动后不宜立即检测血糖。

高血糖的自我监测诊断方法

关于血糖监测,相信大家是既熟悉又迷茫。“熟悉”是因为血糖监测伴随着糖友的病程,而“迷茫”是因为大多数人没有掌握血糖监测的诀窍。血糖监测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五大原则之一,由于受年龄、病情、顺从性等因素的影响,糖尿病病人往往很难坚持定期到医院进行血糖监测,可以在家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这样做能够准确地反映身体内的实际血糖水平,更好地了解病情,及时调整治疗。

血糖仪可以让我们随时监测血糖,把握自身的微小变化,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生活的节奏、饮食的种类,了解各种治疗的效果,以摆脱糖尿病的困扰,强化控制血糖达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何科学地监测血糖,成为糖尿病患者必须关注的热点。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血糖仪的准确性也是您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检测血糖仪的准确性可以采取用血糖仪测量您的毛细血管血糖(指尖血),同时抽取静脉血用生化仪测定静脉血糖,两种方法的血糖结果应该接近,误差应小于15%。血糖试条是影响血糖仪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有的血糖试条采用瓶装,试条瓶打开后试条必须在3~4个月内使用完,有的血糖试条采用单片铝箔包装,不易受潮,有效期长达一年。

所有的血糖仪均需要适当的保养,有的血糖仪需要更多的清洁和维护,需要更换专用电池,这也是购买仪器时需要考虑的内容。购买血糖仪,贵的并一定是最好的;最适合您使用的,才是最好的血糖仪。拥有适合您的血糖仪,就为科学监测血糖奠定了基础。

2、选对“时辰”准确测血糖

好的血糖控制应该是把全天的血糖值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血糖监测的时间应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随机血糖,必要时加测凌晨1~3点时的血糖等。

同时,对于不同病情的糖尿病患者,所选择的时间点也有所侧重,例如新诊断的患者往往需要规律监测一段时间的血糖,从而指导治疗,一般每天应坚持测4-7次。血糖控制相对稳定时,每月监测2~4次;血糖控制未达标者,每周不同时间监测空腹、餐后血糖至少4次。尝试一种新的饮食方法,运动前后,旅行时,调整胰岛素剂量或次数,有低血糖症状时,怀孕或打算怀孕时要增加监测次数。

温馨提示:“糖友”在测血糖的时候不能光测“手指血糖”,还要测“糖化血红蛋白”,这样才能反映最近三个月来的平均血糖水平,这更有利于医生判断病情。“手指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就好比一个班级的两个成绩,“手指血糖”反映了一次考试的成绩,而“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3个月来这个班级的平均成绩。

大多糖友血糖没测对

受访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邹大进

自我监测血糖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美国《糖尿病技术与治疗学》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1.9万名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20%从不监测血糖,大多数患者没有掌握自测方法。

“研究证明,自测血糖可减少近五成糖尿病死亡。但目前,很多糖友自我监测能力较差,以为一个月去医院测一两次血糖就行了,或者是感觉不舒服时才测。”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军军医大学肥胖与糖尿病专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邹大进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影响血糖自测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第一,疼痛感。血糖的监测离不开采血环节,每天多次扎手指带来的疼痛感,会降低患者的依从性。发表在《临床合理用药》杂志上的研究发现,怕痛、工作较忙、应酬多是多数糖友血糖自测不规范的原因。

第二,经济负担。邹大进说,一张试纸的价格约三四块,一天成本达十几块,这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是笔不小的开销。

第三,不了解监测频率。调查显示,76.5%的糖友未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推荐的频率自测。

第四,操作方法不准确。这导致测量数值误差大,令糖友失去信心。

“要做到血糖自我监测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反复采血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糖友的生活质量。”邹大进认为,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要视自身情况而定。如果糖友只是口服药物治疗,且血糖稳定时,建议以糖化血红蛋白监测为主,每3个月一次。当血糖波动较大时,为了减少扎针次数,可每天监测一次血糖水平,选在不同时间,如周一测空腹、周二测中饭前、周三测晚饭前、周四测睡前,以此类推,直至血糖平稳。一旦改变生活作息与饮食,出现生病、手术等情况,应增加监测频率。

建议糖友准备个血糖监测记录本,内容包括测定的日期、时间、血糖值、用药量,以及胰岛素的剂量与注射时间等。把记录本放在家里显眼的位置,每次测量后及时记录,家人要常督促。注意几个细节:1.每次测时,注意检查试纸的有效期,并查看试纸表面是否受潮或有其他污染,切忌用手触摸试纸条表面。开启试纸后,立即盖上拧紧,并注明打开日期,开启后的有效期不超过3个月。2.采血可刺无名指尖两侧,该部位神经纤维少,疼痛稍轻。取血部位经酒精消毒后,须等酒精挥发后再采血,以免血糖检测值不准确。取血时要让血液自然通畅流出,不可挤压。3.每次使用血糖仪后,及时关闭电源,定期清洁血糖仪、更换电池。

血糖的检测方法

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家用血糖仪,按照现行的国际行业规范,血糖仪测量的血糖值与化验室测量的结果在+/-20%范围之内,都属于正常范围。

血糖控制比较稳定

①血糖监测的间隔可拉长一些,可以1周测定一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

②每隔2~3周安排一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谱:即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必要时还可加测凌晨3点的血糖。

近期血糖波动较大

①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不稳定的I型糖尿病或在改变治疗方案时最好每日检测三餐前和睡前血糖,必要时测凌晨3时和餐后2小时血糖。

②当近期经常出现低血糖时,最好检测餐前血糖和夜间血糖,因为低血糖更常发生于餐前和夜间。

有特殊情况随机血糖监测

①运动前后和饮酒之后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这个时候检测血糖很有必要。

②驾车外出前也应检测血糖,因为低血糖状态下驾车是非常危险的。

③在感冒发烧,情绪波动,自我感觉不适时也需要加测血糖。

如何保持血糖稳定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控制血糖有重要的作用。快乐也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我们不能坦然地对待病情呢。积极地面对病情,努力地治疗。

现在的人都有不运动、贪吃、抽烟、酗酒、熬夜等等的坏毛病,这也正是导致血糖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告别坏毛病、坏习惯是必须的。多进行一些户外运动,例如跑步、打太极等等。

人们都是病从口入,这句话是有道理的,血糖不稳定也是吃出来的。想要血糖稳定,就必须管住自己的嘴。多吃一些粗粮和蔬菜,多吃一些可以稳定血压的瓜果蔬菜,例如苦瓜、柚子皮(作菜)、番石榴、雪莲果等。总量控制,弹性分配。可以每顿饭少吃一点,多吃几次。

为自己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每天要几点起,做些什么,并严格遵循。通过练气功、打太极等多项体育锻炼。

糖尿病多久测一次血糖 糖尿病一天测几次血糖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较差或者病情较为严重,每天应监测血糖4~7次,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有的还要加测午夜 12 点、凌晨 3 点的血糖等,直到血糖稳定、控制良好。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较好,病情稳定、饮食规律时,可每周监测 1~2 天,每天 5 次。

运动后测血糖怎么回事

及时掌握运动前后的血糖,能让运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刚开始运动和调整运动计划的患者要密切监测血糖。而血糖稳定、运动量相对固定的糖尿病患者,则无需每次都测。但如果出现心慌、大量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

运动前监测防低血糖。如果运动前血糖在4.4-5.5毫摩尔/升之间 ,应进食甜食或甜饮料等碳水化合物后再运动,否则极易发生低血糖。若是运动持续时间较长,每隔30分钟应监测一次血糖,以便及时发现低血糖。

运动后监测评估效果。做完整理运动后即可监测血糖,测前饮水不会影响血糖结果。如果运动后血糖几乎没有变化,说明应加大运动量;若出现低血糖反应则说明运动过量。

高血糖最佳治疗方法

1 、血糖监测。血糖监测是高血高治疗中的不可或缺的,对于及时纠正治疗方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茶饮降糖。芝元tang塔罗藏 降 茶,茶中的茶多糖有显着的降血糖效果,使肝糖原大量增加,促进人体糖代谢并使之平衡,从而达到降血糖,让血糖含量逐渐趋于正常的效果。

3 、运动治疗。运动治疗在高血糖治疗中起辅助作用,通过运动不仅可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而且还可使血糖保持稳定,是降血糖最安全的方法之一。

4 、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高血糖治疗基础,通过低糖饮食可帮助保持血糖稳定,从而避免长期高血糖所带来的影响及其危害。

5 、学习教育。通过了解高血糖及其发病因素有助于避免引发高血糖的出现,而且还可很好的进行护理,从而避免长期高血糖所带来的严重的影响及危害。

6 、药物治疗。高血糖的危害十分严重,而且仅仅通过饮食与运动效果较缓,所以建议早期用药帮助降糖。

孕妇糖尿病对胎儿有什么影响 糖尿病孕妇注意事项

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且有助于血糖值控制之稳定。不过,怀孕时不宜太剧烈的运动其型态建议以走路为主,不要快走。

早晚都要监测血糖值,初期需每天监测血糖7次包括早餐饭前血糖、早餐饭后2小时血糖、中餐饭前血糖、中餐饭后2小时血糖、晚餐饭前血糖、晚餐饭后2小时血糖与睡前血糖值。

得了糖尿病要住院吗

“这得了糖尿病,要经常住院吗?孩子要上学的,哪能经常住院呢?”这也 是家长一方面的顾虑,答案是不需要,只要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药物治疗,定 期监测血糖即可,如果病情稳定,血糖稳定,不需要住院治疗。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应该每天测几次

血糖不稳定:每天测7次检测血糖的次数和血糖控制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近期血糖波动较大,或者血糖一直控制不理想,那么应该严格按照每天测7个时间点血糖的频率进行检测,即三餐前+三餐后+睡前,如果早晨出现异常血糖波动,必要时还需加测凌晨2点或3点血糖。血糖稳定:每周至少测3次如果血糖控制已经比较稳定了,也不要以为血糖监测不需要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也应该至少每个星期监测3个时间点,比如每周一三五监测餐后血糖,或者二四六监测餐前血糖。总之就是抽检,如果发现血糖异常,应该及时就医。什么时候测血糖才精准理想的血糖控制应该是全天候的,包括:空腹(餐前)、餐后、体力活动和工作中、睡眠等时段。因为单一的血糖检测只能反映检测瞬间的血糖水平,不能代表其他时间的血糖水平。血糖是经常波动的,但又不可能每天随时随地测血糖,建议隔半个月左右进行一次较全面的血糖检测,作为指导治疗和判断治疗效果的依据。

相关推荐

糖尿病的日常监控

1.教育 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2.自我监测血糖 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

孩子出生后严重低血糖怎么办

1、输注葡萄糖液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静脉注入25%葡萄糖液2~4ml/kg(早产儿可用10%葡萄糖液2ml/kg),速度为1ml/min。随后继续滴入10%葡萄糖液,速度为3~5ml/(kg·h);葡萄糖液滴入速度为5~8mg/(kg·min),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如为糖原贮备不足引起的低血糖(如SGA儿),或血糖不能维持正常水平时,可将继续滴入的葡萄糖液改为12.5%~15%葡萄糖液,以8~10ml/(kg·min)的速度输注。在血糖>2.2mmol/L达1~2天后,可改为5%葡萄糖液滴注后渐停。在

专家教你在家如何自测血糖

在家如何自测血糖 一、检查前停用降糖药 有些患者认为停药后的血糖真实情况。实际上,检查血糖的目的检查药物对糖尿病的控制情况,如果停药后再测血糖,这样得出的检测结果既不能准确反映病情,还会造成血糖波动及加重病情。 另外,有的患者为了得到理想结果而在检查前一天过分节食,此时所测的血糖结果可能偏低一些,但却不能代表平常血糖控制的真实情况。为保证检查结果的真实可信,检查前一天用药和进餐应和平常一样,并保证夜间睡眠良好。 二、随便找时间检查 检查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时间不随意而定的,也有要求的。检查空腹血

血糖不稳定什么原因 时间因素

早上醒来后高血糖可能“黎明现象”,即人体在凌晨三四点会释放出生长激素和其他激素以唤醒身体。这些激素会让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弱,从而导致清晨时的高血糖。 如果头天晚上使用了过多的胰岛素或控糖药物,或晚上摄取的食物不足量,第二天早上则有可能出现低血糖

诊断患有糖尿病的方法什么

很多人如今都在定期监测血糖,这其中不仅包括糖尿病患者,还包括很多不糖尿病的人,因为他们很害怕会得糖尿病,所以他们也要定期监测血糖,他们认为监测血糖就能确诊糖尿病。 据过去相关资料显示,空腹血糖值偏高者有9%的人会在5年内患上糖尿病,如果血糖值偏高且糖化血红蛋白值偏高者则患上糖尿病几率为38%,所以这为何将糖化血红蛋白测试列入糖尿病预测方法中的原因。 糖尿病预测新方法包括血糖测试和糖化血红蛋白测试,其中血糖测试值:空腹血糖值在3.9~6.1mmol/L范围内,餐后血糖小于7.8mmol/L;糖化血

血糖不稳定什么原因 情绪因素

情绪因素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对中老年人更为明显。暴怒、焦虑、恐惧、悲伤等情志变化均可导致精神紧张和剧烈的心理冲突,其中尤以暴怒对糖尿病患者影响最大。这因为暴怒会使人的交感神经高度紧张和兴奋,机体为应付外来的刺激,必须迅速作出反应。 一方面,在大脑的调控下,儿茶酚胺释放量增多,肾上腺分泌出比正常情况下更多的肾上腺素。当激素分泌过多时,肝中的糖元即转变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以提高血中葡萄糖浓度;另一方面,为保证机体在应急时对能量的需要,机体还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这无疑会使血糖进一步上升。

糖友在自测血糖的注意事项

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度,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设定。当近期血糖常常偏高时,应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它们能较准确地反映出血糖升高的水平。而当近期经常出现低血糖时,最好注意监测餐前血糖和夜间血糖。可以尝试间隔一段时间,在某日的不同时间测4~6次血糖,了解一天24小时中血糖的变化规律。对于血糖控制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间隔可以较长。但对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人,及使用胰岛素治疗,新被确诊糖尿病,近期血糖控制不稳定,近期有低血糖发生,换药或调整剂量,妊娠,出现生病、手术、运动、外出、饮酒等各种生活应激情况的患者,应增

血糖高能吃绿豆汤吗 血糖不稳定什么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糖尿病患者在手术、创伤、激烈运动、遇到危险等应激状态下,体内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会引起血糖升高,当应激状态结束后会因为消耗较多出现血糖偏低。 2、饮食不规律而消耗量较大时,容易出现血糖波动。 3、对于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不合理或者患者没有按时服药、按时吃饭时,也会出现血糖的波动。 4、糖尿病患者经常熬夜、生活压力较大、情绪波动较大时,体内分泌的激素会出现波动,也会引起血糖的变化。

监测血糖的6个小妙招

1、随时监测,随时记录 由于血糖仪本身的原因,目前部分血糖仪没有记忆功能,不能自动储存血糖值,所以常需要患者自己记录每次测量的血糖值,以便日后对比分析。但现实生活中,许多患者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未能及时记录,时间一长,便常常不能回忆,无法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当然,这些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可以得到解决。比如目前有些血糖仪不仅可以保存所测的数值,还可通过电脑利用特制软件进行分析,通过曲线图、饼图等更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 2、规律监测,贵在坚持 许多患者刚买血糖仪的时候,往往还能够坚持监测血糖,但时间长了,

检查血糖的意义

1、控制糖尿病病情发展 合理的血糖监测良好的糖尿病控制基础,如果不测血糖,第一不知道血糖多少,第二不测血糖也意味着没有重视这个结果什么,这样的话并发症很快就会出现。在一般情况下,血糖控制不好或不测血糖的人,往往并发症的发生要提前5-10年。 2、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血糖监测能够直接了解机体实际的血糖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反映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效果,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3、不同时点血糖监测的意义 血糖直接反映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功能受损情况及治疗效果极为敏感的指标。检测空腹及餐前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