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回忆梦境可健脑
老年人回忆梦境可健脑
我们每个人都会做梦,只是有些人在醒后忘记了而已;而有些人则喜欢慢慢回忆梦境。其实从健脑的角度看,老年人回顾梦境,可锻炼大脑的记忆功能,有助于防止患上老年痴呆。
老年人如经常让自己的思想处于呆滞状态,很容易加速大脑的退化。而睡醒后,回忆自己的梦中的情节,可帮助大脑回忆、锻炼大脑的活力及思考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健脑的功效。
特别是梦到一些有意思的好梦,如喜欢的事,或幸福甜的事,醒后多加回忆体味,对老年朋友来讲,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
但有时,我们会对于梦的记忆非常地模糊,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此时不应强行回忆,否则会起到不好的效果,还可能会影响情绪,如梦到一些不好的事情,同样也不能做梦境回忆,以免,给自己带来负面的情绪。
此外,老年人朋友在空闲的时候,拿出照片或纪念物,回忆一下往事的苦乐酸甜,也有助于帮助大脑保持较好的活力。
梦游可怕吗
梦游,是睡眠中自行下床行动,而后再回床继续睡眠的怪异现象。在神经学上是一种睡眠障碍,症状一般为在半醒状态下在居所内走动,但有些患者会离开居所或作出一些危险的举动。
由于梦游可能出现一定的危险,并可能引起别人的不安,影响到当事人的心身健康,必须进行预防和治疗。
1、儿童易出现梦游不必过于惊恐,绝大部分随着年龄的增大,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会自愈。如果一周出现3次以上,病情会进一步延续到成年。
2、家庭要给予他们一个温暖安全的生活环境,避免不良心理刺激。家中要做必要的安全防范,如门窗加锁、房内不生火、不放危险物品。在梦游期间,一般不主张唤醒他,以免出现过分的反应。
3、安定类药物对该病有效,同时配合神经营养剂。
梦游者在睡后会突然起床穿衣,外出走一圈,又回来睡下,甚至有比这更为复杂的行动。事后不能回忆,就是当时唤醒他,也不能回忆自己为什么如此做。梦游,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多于成人,多在15岁以前发生。这可能与儿童大脑尚未发育成熟,大脑皮层抑制功能不足有关。梦游多在心理上受强烈刺激后发生,有家族倾向,有一半到成年后自然消失。
梦游是一种与睡眠有关的脑功能障碍。在正常情况下,在眼球快速运动阶段的睡眠中,大脑会传递行动指令给肌肉运动系统,如梦见火灾,大脑就命令双脚拼命地快跑。但人还有一种阻断机制,能在睡眠时不让信号传递到肌肉运动系统而使人能安稳地睡在床上。但若这种机制失调,人就会有行动,出现梦游现象。我们所见的梦游大多发生在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阶段,在脑电图上属无梦睡眠。梦游者的躯体方面是睡着的,而感官方面却是部分睡着;大脑皮层广泛处于抑制状态,但还有孤立的兴奋灶。
当然,也有少数儿童由于脑部感染、外伤或罹患癫痫、癔症时,也可能发生梦游现象,这要请医生加以鉴别。成年人发生梦游,多与患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有关。梦游只要不是脑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不需治疗。如果频繁发生,可请医生用些镇静剂。恐惧、焦虑易使梦游症加重,这就要设法消除恐惧、焦虑心理。
经常做梦是什么原因 做梦就是没有休息好吗
这种观念是不对的。
做梦并能回忆梦境并非睡眠不深的指标,也不能说做了梦就表示没有睡好。实际上,做梦是一种生理现象,不管你有没有梦的回忆,你每天晚上毕定要做4~5回梦。因此说整夜做梦或没有做梦都不现实,也谈不上梦多梦少。有研究表明,梦感与失眠的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有无梦感和梦感的程度均不能作为失眠与否及失眠程度的客观指征。
睡觉做梦好不好
做梦有哪些积极作用?
梦在人们的睡眠中占据了大约五分之一的时间,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每个人一生当中如果把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睡眠,假若享年为70岁的话,用在睡眠上的时间大约是27年,这27年的睡眠当中用于做梦的时间至少要有五六年之久。
这么长的做梦时间,看似是一个时间上的浪费,事实上做梦是健康人体的生理需要,能起到不少的积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助脑功能的恢复和加强
几乎所有的人在熟睡时都会有梦境出现。做梦能使脑的内部产生极为活跃的化学反应,使脑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和更新达到高峰,而迅速流过的血液则带来氧气和养料,并把废物运走,为来日投入新的活动打下基础。可见,梦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和加强。
(2)能给人带来愉快的回忆
脑中的一部分细胞在醒时不起作用,但当入睡时,这些细胞反而活跃,于是形成了梦。梦能给人带来愉快的回忆,锻炼脑的功能。
做甜蜜的美梦,常给人带来愉快、舒适、轻松等美好的感受,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活动增强,这有助于消化和身心健康,对稳定人们情绪、促进和提高人的智慧活动能力,萌发灵感和创造性思维都有所裨益。所以不同地区的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将“祝您做一个美梦”作为睡前问安的一句口头禅。
(3)能给人传递疾病的早期信号
有些疾病在没有发生之前,常常预先以做梦的形式表现出来。尤其是做噩梦,噩梦虽然能使人不愉快,还会干扰睡眠,但这往往是癌症和其他一些疾病的早期信号,尤其是经常反复地做一些内容大致相同的噩梦,则可能是明显的疾病迹象,并可揭示将要发生的病变部位、性质和轻重程度。
梦境的奥妙
梦境有回放功能,如果你刚玩过滑雪游戏,在随后的NREM期可能会梦见滑雪。大脑扫描研究也显示,清醒时大脑神经元的活动模式在随后的NREM期会重现。REM期梦境也会反映先前所学,只是表现得有点变形--滑过雪后可能不会梦见雪,而只是从山上冲下来。
除了回放,更重要的是梦对记忆的巩固、整合和分类。回放当天的5-7天后,相关梦境可能又会出现。人们猜测这是由于海马区整合短期记忆以将之变为长期记忆在大脑皮层储存下来的过程中,整理时的记忆碎片会在梦里呈现,织出一个个荒诞离奇的故事。
碎片出现的顺序或许反映了大脑如何将记忆分解成片段再整合存储的。大脑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甚至会翻旧账,找出新的经历与故人故事的关联。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会梦见多年不见的朋友或地方。
老年人多走路可健脑
有氧运动能预防脑血管障碍、脑梗塞等生活习惯病。游泳、跑步等都是有氧运动,但对中老年人来说,最方便、有效的还是走路。
在复杂的空间里徘徊,走路则更有利于神经细胞的生长。人一边浏览风景,一边旅行、散步,这样会更有利于保持大脑的年轻。
那么,怎样走路能更有效锻炼大脑呢?专家建议,最好采用2分钟慢走,3分钟急行的“间歇走”。使呼吸加快,稍许出汗。每周三次,每次40分钟为宜。最重要的是坚持。
老年人的记忆力为何会差一些
那么,为什么老年人记忆力会有减退的现象呢?
首先,人到年高之后,对记忆减退十分敏感,并且存有恐惧心理,以致加剧了记忆力的改变。、例如,一位中年妇女常夜梦自己记忆力完全丧失,连东南西北的方向都搞不清,到70岁时,她竞陷人了严重记亿障碍的状态,子女的名字都记不起,识别不了方向,唯独记得中年做过的梦,说自己记忆力变坏是实现了梦的预言。这位老妇人活到84岁,临终前竟能写出一封非常完整的信,记述了家庭生活的琐事,一切都十分准确。这说明她的记忆并非那么坏。而是常年存在着恐惧心理使她陷入了严重的记忆障碍之中。
其次是老年人自感记忆减退的主观估计和客观结果不一致,以致夸大了记忆力减退的严重程度。其实,其减退是轻微的,常常对一些无关重要的事情容易遗忘,而对于一些重大事件,却无记亿减退的表现。
如何弥补老年期出现的记忆减退现象呢?
首先,要对记忆减退现象有个正确的认识,从心理上消除“衰老到来”的沉重负担。在回忆事件时,一时记不起,不要焦急。要相信这种现象会延时解除,随时会在头脑中回忆起来。必要时备一个小本子,对一些重要事情一旦在头脑中出现,就立即记录下来。
此外,不要孤立地铭记,还应尽可能把前因后果和某些可供回忆线索的情节一道记人脑内。这样集中注意力,排除脑内的无关联想,是减轻记忆衰退现象的重要途径。对于更年期出现的记忆减退现象,如果伴有不良的心理反应,可连续2—3个月口服适量的谷维素。但这些措施只是一种辅助办法,重要的是要在心理上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训练。
防止记忆力减退,需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善于学习,有规律、不问断地用脑,不能放弃。还要保证足够的睡眠,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用脑时,应安排短暂休息和户外活动。
第二要尽量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和激动。防止不良情绪对肋细胞造成强烈刺激。同时要加强思想修养,提高心理素质,妥善处理各种关系,以和睦、宽松、愉快的心情对待周边的人和事,才有利于预防智力和记忆力的衰退。
第三要增加脑的营养。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从B.B.C族的食物以及富含矿物质、胆碱的食物,如杏、香蕉、葡萄、橙、海藻、鱼和蛋黄、卷心菜等。
延缓心理衰退 刻不容缓
老人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年龄只是影响心理变化诸多因素之一。通过进行心理锻炼可以延缓、预防心理衰退。
1.感知锻炼
老人的感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会减弱。老人可以尝试听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也可以闭上眼睛触摸不同的材质,或者用手捂住眼睛,直到眼前漆黑,然后拿开手,让眼前变得明亮。
2.记忆锻炼
和其他心理活动一样,记忆的个体差异也非常大。记忆是否减退、减退的快慢,并不单独受年龄的控制。老人常回忆梦境,或者闲暇时回忆一下往事的酸甜苦辣,都有助于大脑保持记忆活力。
另外,老人多接触新鲜的环境,比如外出旅游等,也有助于增进记忆力。
3.思维锻炼
心理学认为,经过充分的思维锻炼,思维能力开始下降的年龄会晚得多。老人应多尝试做一些益智类游戏,比如数独、脑筋急转弯、下棋等。下围棋需要计算能力、记忆力、判断能力,也能提高人的控制能力。
4.情绪锻炼
有些老人随着年龄增长,情绪反应小,情感波动弱,对外界事物缺乏敏感;有些老人则相反,他们情绪反应大,情绪波动强,有的甚至会出现情绪上的负反应,悲哀的事他反觉痛快,高兴的事愁眉不展,这些情绪都无益于心理健康。
老人的情绪锻炼应从点滴小事做起,加强与别人的交往沟通,特别是遇到烦心事时,要多向家人、朋友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