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劳累时更容易发胖
脑力劳累时更容易发胖
很多女生都因为身体发胖而烦恼。一方面,她们觉得脑力劳累时特别容易感觉饥饿,不吃不行;另一方面,她们觉得肚子上特别容易长肥肉。这是为什么呢?
其中当然是有道理的。秘密就在于大脑的特殊胃口。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都有自己的“甜口味”,它们极度偏爱葡萄糖,依靠它来供应能量;而不喜欢使用脂肪来作为能源。一旦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降低到一定水平以下,大脑就会工作效率低下,比如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钝,昏昏欲睡,就像早上不吃饭的学生到了上午第四节课的感觉那样。葡萄糖供应严重不足时,大脑就要闹罢工,感觉就是眼前发黑,意识模糊,甚至发生低血糖昏迷。
相比而言,肌肉就不那么挑食。虽然也优先使用葡萄糖,但是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的时候,它们很愿意切换能源,靠脂肪酸来供能。跑短跑的时候是消耗血糖的,但因为血糖总量非常有限,糖原储备也不多,需要节约留给大脑使用,不能放开了用。肌肉组织相当懂得顾全大局,所以跑长跑的时候,肌肉组织总是以消耗脂肪为主。——所以,只要坚持长距离跑步,减肥的效果是相当好。
但是,如果我们是复习考试,或者一天到晚做其他高强度的脑力活动呢?大脑要求供应葡萄糖,血糖就必须供应得上。而血糖被大脑使用而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人的反应就是饥饿来袭,食欲上升。所以,用脑强度大的时候,人们会更容易饿,更想多吃淀粉类的食物或甜食。
可能你会问,既然大脑都把葡萄糖用掉了,怎么还会胖呢?
问题是,三餐食物中还含有脂肪啊!因为复习考试期间身体的肌肉基本上没有运动,所能消耗的脂肪非常非常少。大脑又不用这些脂肪。所以,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固然能够消耗,脂肪却很容易“富余”下来,变成身上的肥肉。
最糟糕的一种情况是,吃的食物是高血糖反应的食物,也就是精白细软的淀粉类食物,以及各种甜食甜点心之类。它们飞快地升高血糖,过高的血糖又迫使大批胰岛素出动,胰岛素本来应当把很大一部分血糖赶进肌肉细胞里,存成肌糖原,或通过运动消耗掉。但是,很多脑力劳动者肌肉本来不发达,运动量又实在太少,肌肉接纳葡萄糖的能力太有限,于是一部分血糖就只能被用来合成脂肪。——胰岛素的功能之一,就是抑制脂肪的分解,促进脂肪的合成。所以,血糖控制有问题的人,会比别人易胖难瘦,也与此大有关系。
很多本来很纤弱的女学生,经过考研之后,往往会胖上几斤;那些整天忙着开会、忙着写项目报告的博士教授们,肚子越来越膨胀……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道理就是如此。
也有人会问:看那些历史人物的图画,文人墨客都是仙风道骨的样子;看看上个世纪那些学问大家,似乎也都是偏瘦的体型。他们怎么就没有胖呢?我们现在的学者教授为何很多人都大腹便便呢?
说来说去,我们和古人的主要区别,就是食物的充足性和方便性。古人没有加工食品,没有开袋即食,没有煤气灶和微波炉,没有电饭锅和烤箱。他们要做一餐饭相当困难,从点火到做熟恐怕需要两个小时,两餐之间没有饼干蛋糕,没有薯片也没有甜饮料……所以,如果不是京城里奴仆成群的豪宅生活,被贬到山高水远处之后,每天吃饱三餐就很不容易,即便是动脑子之后更容易觉得饥饿,两餐之间也没有什么零食可吃,只能硬扛了。过这样的生活,身体自然很难发胖。
既然已经知道了其中的道理,要想远离这种因为动脑多动腿少的肥胖,其实也并不太难。
一方面,要破解运动少的错误生活习惯,每天保证至少半小时的运动。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运动之后,全身血液循环畅通,大脑供血供氧充足,餐后困倦、一动脑子就想睡的问题一扫而光,学习效率反而更高,工作效果也自然更好。
另一方面,要避免餐后血糖的快速上升,让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当中,无需劳烦胰岛素大部队出动应急。方案之一就是吃消化速度慢、血糖反应低的食物,用全谷豆类来替代精米白面,配合数量充足的蔬菜和少量肉蛋奶。方案之二就是一日多餐,三餐时减少主食,在餐后两个小时再加一点水果或酸奶,让血糖波动变得更加平缓。
哪些人更容易发胖
运动员及演员由于某种原因而停止运动,练功或运动量明显减少,他们的体重就会很快增加,有的甚至变成肥胖之人。有些人由于患了某些病如结核、肾炎、肝炎等,活动量减少甚至卧床导致体重增加而变成肥胖。特别是在临床上患了精神异常的病人,由于服了抗精神失常药物,出现嗜睡、多食、懒动、因而常有体重增加而出现肥胖。
我们还发现喜爱吃甜食和油腻食物的人以及餐间爱吃零食的人,肥胖症的发生率较高,这是因为甜食。油腻食,零食中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较多,可提供较多热量的缘故。经常酗酒的人容易肥胖。因为,1克酒精可产生7千卡热量,少量饮酒对身体无害,如果大量饮酒,产生的热量较多,多余的热量转化为脂肪贮存起来使人体发胖。
妊娠期及产后容易肥胖,女性怀孕以后,由于内分泌激素的影响,加之摄取大量营养丰富的食品,活动量减少,特别是妊娠后期,身体笨重,活动不方便而活动量显著减少,使体重大增。分娩之后而发胖,现在更是普遍现象,中国传统的“坐月子”,大量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以补偿分娩中的体力消耗和失血,又不活动。所以营养过剩,使热量蓄积,蓄积的热量以脂肪的形式沉积在体内,而形成肥胖。
人到中年,生命力最旺盛,卵巢功能或睾丸功能仍然旺盛,性激素分泌水平仍保持相当高的水平,它直接关系到人体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食欲旺盛、饮食量大,而这时活动量又比年轻时明显减少,就会导致“收支”不平衡,体内多余的热量变成脂肪贮存起来,久之则形成肥胖。
白酒和啤酒哪个更容易发胖
啤酒更容易发胖,因为啤酒的热量更容易转化为脂肪,被身体储存导致发胖。
啤酒对与白酒来讲的话,大量饮用更易发胖。如果加上运动量减少,当摄入总量超过2000千卡时,则会把多余的热量转化成三,则会把多余的热量转化成脂肪贮存起来,从而使人发胖。为了防止身体过胖,饮用啤酒时要有节制。
男人怎样补肾 避免劳累
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不应该让自己的身体超负荷劳累,长时间处于过度劳累状态很容易伤精。补肾养肾首先要让自己身体处于轻松的状态。当然,可不能纵欲哦。
啤酒和白酒那个更容易发胖
白酒更容易胖一些。
每100毫升的白酒含有200-300大卡的热量,而每100毫升的啤酒大概含43大卡的热量,从热量上来看,喝同样剂量时,白酒摄取的热量比啤酒更高一些,会比啤酒更容易发胖。
并且因为白酒的酒精浓度更高,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热量,身体会先利用酒精产生的热量,将摄取的其他食物的热量剩下来,转化成脂肪,加上酒精代谢后会产生乙酸,能加速脂肪合成,使人体发胖。
驼背更容易发胖
减肥新观念:塑骨
专家说,无论是站、坐,只要姿势不正确、用力不匀,就会导致身体局部的脂肪堆积。比如,身体重心只放在一条腿上,时间长了成为习惯,这条腿就会变粗。
长时间的姿势不良可能会导致骨盆后倾、驼背、胸部下垂,这些都会让你的体态变得不再优雅。而且因为身体不正,关节的活动变慢,代谢变慢,热量消耗变小,脂肪也就堆积起来了。长此以往可能会形成弯腰驼背、胸部下垂、臀部变大、手臂和小腿变粗等。
塑骨原则
1.矫正了驼背,胸围会变大
背部肌肉力的减退,直接导致脊柱生理弯曲度变异。当全身肌肉的均衡遭到破坏,胸部和臀部会下垂。肌力减弱也会使耗能降低,新陈代谢变慢,所以驼背的人容易发胖。
建议:让身体做反方向运动,通过伸拉等方法,使支撑稳定脊柱的肌群力量恢复,这时与之相连的骨盆也会随之稳定。
2.腰腹肌训练很重要
保持骨盆的稳定,对体姿影响很大,其中腰腹肌和臀部、大腿的肌肉尤其重要。如果腰腹肌肉萎缩,就会导致驼背,从而积蓄脂肪。如果锻炼腰腹肌,就有利于燃烧脂肪。
3.缓解关节僵硬,消除脂肪
如果关节不灵活,运动量自然减少,脂肪就会堆积,如果定期伸压关节,增加其灵活性,增加运动量,能耗增加,就可以对抗肥胖,尤其是对于那些想减去臀部和腿部赘肉的人,经常训练和保持关节的灵活性,以利于进行更多的运动,是不可缺少的。
为什么现代人更容易发胖
研究者们检测了36400位出生于1971-2008年间的美国居民的饮食数据以及14419位出生于1988-2006年间的美国居民的运动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按照饮食量、运动量、年龄和BMI值的条目进行统计归类。
整合后的数据带给研究者们一个惊人的发现:在摄入同样分量的热量、蛋白质与脂肪,并且进行相同强度体育锻炼的情况下,一个生活在2006年的人比他生活在1988年的同龄人拥有更高的BMI值,差值高达2.3。也就是说,就算我们和生活在八十年代的人们保持完全一致的饮食和运动习惯,我们的体重也要比他们高上整整10%。
最近的一个网络meme是用上世纪一位半工半读的男士Old Economy Steve。这位Steve先生每天吃麦当劳,但他竟然也不算胖。
来自多伦多约克大学(York University)的人体运动与健康学教授詹妮弗·库克(Jennifer Kuk)指出:“我们的研究成果显示,如果你今年刚好25岁,又不想发胖的话,那么你就不得不比你的长辈们少吃多动一些了。
哪种性格的人更容易发胖
1.猫头鹰人格。晚睡的人通常会令“瘦体素”下降,于是会增进食欲,尤其是爱吃高卡路里及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品。专家认为这一类人应当下午开始便不喝咖啡,而且晚上过了9时一定不可进食。
2.完美主义者。这种人最大的问题是对自己的体重经常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所以反而常常不能够保持体重达标;精神科医生更发现,饮食失调症很多时候都跟病人不断要求完美有关。应付这种性格的方法是不要制定“目标”而制定对自己的“每周要求”,如:不要求自己减十五磅,改而要求自己每星期做四次有氧运动。
3.乐善好施者。研究发现,有强烈同理心及热心助人的人,往往由于容易感受到别人的不快,故亦很容易通过进食抒怀。解决方法是当不开心的时候,尝试写下自己的感受,以避免吃零食。
女人为何比男人更容易发胖
一直以来,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使众多女性同胞感到困惑:即使自己摄入的热量比男性少,还是更容易长胖。尽管人们一直认为,这个奇怪的现象可能与性激素相关,但一直没能找到确凿证据。近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发现了雌激素与女性怀孕期间脂肪储存间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女性体内的脂肪都要比男性多出6%~10%。研究表明,雌激素会降低女性的能量消耗量,让更多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科学家在论文中指出,这很可能是一种自然规律:让女性储存更多脂肪,为将来繁衍后代做准备。
科学家安东尼·奥沙利文(anthony o'sullivan)说:“在女性青春期和怀孕早期,雌激素水平会明显升高,这可以从她们的脂肪储备效率看出来。因为在胎儿发育、分娩和哺乳阶段,母亲得消耗大量的能量。” 奥沙利文和同事的论文发表在国际肥胖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出版的权威学术杂志《肥胖评论》(obesity reviews)上。其他科学家认为,奥沙利文等人的发现有助于调整孕期妇女的饮食结构和运动指南。
奥沙利文说:“从能量平衡的角度来看,很难解释女性为什么比男性容易发胖,特别是在男性常摄入更多热量的情况下。实际上,在运动过程中,女性会消耗更多的热量,但他们身体上的脂肪却不会因此减少,这表明在其他时间,女性的身体在以更高的效率储存脂肪。问题是,这个矛盾为什么会存在?” 奥利沙文认为,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储存更多的脂肪会让女性在进化中受益。不过,要真正解开这一矛盾,还需要科学家深入研究雌激素在调控脂肪储存中的作用。
奥利沙文还强调,尽管雌激素对脂肪氧化的影响可以部分解释脂肪储存的机理,但他们的发现并不能说清女性为什么容易发胖,“导致肥胖的因素很多很复杂,其中既包括遗传因素也有环境的影响。”
更年期容易发胖
饮食不节、营养过剩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饮食不够节制,食量摄入过多,尤其是食用高脂肪类食物过多,也是肥胖的原因之一。
遗传性肥胖
如果父母是肥胖体质,随基因不同而呈显性和隐性遗传,也容易发生肥胖。
新陈代谢障碍,热量需要减少
进入更年期后的妇女,人体组织细胞逐渐减少,但脂肪组织逐渐增加,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体力下降的原因,活动量也相对减少,热量需要的少了,础代谢也降低,体内储存的蛋白质、脂肪相对增多而引起肥胖。
更年期的保养
注意饮食营养
对于更年期有头昏、失眠、情绪不稳定等症状的人,要选择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粗粮(小米、麦片)、豆类和瘦肉、牛奶。牛奶中含有的色氨酸,有镇静安眠功效;绿叶菜、水果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这些食品对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消化都有一定的作用。此外,要少吃盐(以普通盐量减半为宜),避免吃刺激性食品,如酒、咖啡、浓茶、胡椒等。
要加强身体锻炼
在这里向您推荐几种活动项目。一是提倡跳绳,人在跳动绳时,全身都进行活动,大脑也须充分不停地运动,手握绳头不断地旋转会刺激拇指的穴位对大脑发生作用,进而更增加脑细胞的活力,以提高思维和想象能力。二是提倡长跑,长跑能产生大量的儿茶酚胺物质,儿茶酚胺能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提高人对刺激的敏感性,使人精神愉快,自我感觉良好,食欲增加。因为患精神抑郁的更年期妇女的儿茶酚胺的分泌量很低,所以建议这部分人用长跑来直接治疗精神抑郁。在控制神经衰弱方面,跑步比药物更为优越。
不吃早餐更容易发胖吗
不吃早饭是有发胖风险的。
因为当我们早上的时候不吃早餐,就会导致在早上的时候没有吸收到足够的营养,让我们的人体出现急需食物的情况。而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中午再吃的话,就会导致我们人体因为害怕饥饿而摄取过多的食物,然后出现热量累积过多的情况,让这些热量慢慢的成为了身体上面的脂肪,最后就形成了肥胖。
女人气虚是什么引起的
1、有一部分患者气虚的原因来自于父母。如果父母或者有一方是属于气虚体质,或者母亲在怀孕时妊娠反应比较剧烈经常呕吐,可能会引起胎儿营养不良以及早产,宝宝出生后,如果喂养不这些因素都会使一个人成为气虚体质。
2、经常劳累过度、曾经得过大病或者疾病久治不愈的人也容易发生气虚这种现象。
3、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过度疲劳而没有得到及时的调整,都会慢慢形成气虚体质。脑力工作者,长期用脑过度,思虑伤脾,劳伤心思;体力劳动者,体力水消耗过大,休息不足,营养跟不上而造成气虚。
4、这是很多年轻女性气虚的主要原因,为了苗条的身材长时间节食,进而令机体得到不足够的营养,慢慢削弱脏腑功能,造成气虚体质。另外,大量吃寒凉、肥甘厚腻的食物,会影响脾胃的运化,也容易导致气虚。
米饭和肉那个更容易发胖
肉更易发胖。
最新研究表明有种碳水化合物不仅不会让你发胖,还能帮你保持身材。而米饭、未熟透的香蕉、全谷类食物甚至意大利面都含有一种广泛存在于碳水化合物中的,名为抗性淀粉的淀粉物质。
抗性淀粉消化时间长,在胃里会转化为脂肪酸,然后马上被消耗掉。而米饭富含抗性淀粉,不会让人发胖,抗性淀粉令人有饱腹感,自然也就控制了食量,减少发胖的可能性。
小米和大米哪个更容易发胖
小米更容易发胖。
100克小米热量约为358大卡,其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碳水化合物约占72.0%-79.5%,蛋白质约为4.88%-15.58%,总脂质含量约为5.2%。
而大米分籼米、粳米、糯米三种,前两种日常食用较多,100克籼米的热量约为351大卡,100克粳米的热量约为348大卡,成分中碳水化合物约占75%左右,蛋白质7%-8%,脂肪1.3%-1.8%,综合数据比较,小米会更容易发胖一些。
为什么在冬天更容易发胖
首先我们要明确,要想减掉1磅的脂肪(0.45公斤),人体需要消耗3500卡路里热量。如果减肥目标是1周时间减掉1磅脂肪,那么平均每天需要消耗 500卡路里热量。采用运动加控制饮食的方法,人体连续运动1小时,从中等强度运动到高强度运动,消耗的热量从300到500卡路里。没有训练基础者,很难完成高强度1小时训练。以采用中等强度训练为例,每天连续训练1小时,消耗约300卡路里,剩余的200卡路里热量从饮食中减少。坚持1周,能减掉1磅的脂肪。可见,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减肥并不容易。
冬天,虽然人们具有高代谢率,使热量支出大于夏天。但是气温的变化会刺激人的食欲。从入秋天气变凉开始,人们开始更容易饥饿,进食量更大,更喜欢热乎乎的食物,对甜食和淀粉类食物更加热爱。北方人一到秋天有“贴秋膘”的习惯,就是多吃肉多吃淀粉类食物增加脂肪含量以抵御冬天的寒冷,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抵御冬天的高代谢率和热量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