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长短能决定寿命
手指长短能决定寿命
食指VS无名指:激素大战
激素对人类的影响中,除了寿命,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无非是手指的长短。事实上,食指与无名指的“战争”,始于英国利物浦大学的一项研究,研究者们认为,无名指越长,心脏的抗病能力也就越强;食指越长,患前列腺癌的几率则比较低。
由于手指的长短比率在胎儿时就已经由基因决定了,因此,从一个婴儿的手指来预测其青壮年时是否会患上疾病是很有可能的。加拿大艾伯塔大学的研究 也表明,手指长短的确能够暗示一个人的健康、生育能力、婚姻前景甚至于患心脏疾病、乳腺癌等的几率,此外,人的运动能力、攻击性、孤独症等也与食指和无名 指的长短有联系。
既然食指和无名指暗藏着许多端倪,它们的长短又跟什么相关?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一 项针对小鼠的新研究显示,两者的长短不同与激素有关。研 究人员使用基因工具改变了胚胎发育期小鼠的睾酮和雌激素含量,结果表明,在子宫中就缺乏睾酮的公鼠,食指比无名指长;缺乏雌激素的公鼠,无名指更长。这点 从生活中也可以得到验证:人类女性的无名指往往比食指短或一样长,而男性的无名指一般比食指长。
对此,暨南大学医学院的宋彬教授认为,手指长度确实可以作为人们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时激素 是否平衡的指标。“手指是在怀孕期最后3个月内成形的, 这个时段也正好是婴儿大脑、性器官、心脏的形成时期。我们的手指长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但‘手指比率’却永远跟我们出生时保持一致。”
六大指标决定寿命
指标一:血压。
血压变化直接反映心血管系统的运行情况。世界卫生组织将140/90毫米汞柱定为高血压的界限。正常人在运动、情绪波动、过度劳累等应激状态下,血压偶尔超标,但干扰因素消失后血压能自行回落至正常值,则无需过于担心;但如果血压升高维持一段时间,无论在家里、诊室或是动态血压监测,测出的血压值都超过140/90毫米汞柱,就是高血压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防控中心常务副主任王临虹表示,高血压本身是一种疾病,也是诸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她建议,日常生活中要积极改变生活方式,比如限盐、减重、戒烟、运动等,以预防高血压;35岁以上的人要定期测量血压,一旦超过140/90毫米汞柱,就要去正规医院就医,尤其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更应注意;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坚持治疗和监测血压,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切忌盲目自行停药或减量。
指标二:体温。
体温反映新陈代谢的强弱。正常人腋下温度为36℃~37℃,一天中略有波动,早晨略低,下午略高,一般相差不超过1℃。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高芳堃说,体温还与年龄有关,一般儿童体温较高,新生儿和老年人较低。运动、进食后,女性月经前或妊娠期体温稍高,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等对体温也有影响。
机体产热、散热受中枢神经调节,很多疾病都可能让体温的正常调节机能发生障碍。一般来说,体温高于41℃或低于25℃时,将严重影响各系统功能(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活动),甚至危害生命。高芳堃建议,每个家庭都要有一个体温表,及时监测体温,一旦出现发热要及时就医。老年人对体温变化的敏感性大不如前,很多时候感觉不到自己发烧了。因此,当精神不济、没有食欲、反应能力变差时,最好先量量体温;如果体温达到37℃左右,说明体内可能已经发生感染,需要及时就医。
指标三:呼吸速率。
相对来说,呼吸越快、越短促,说明心肺功能越差;呼吸越慢、越深长,则心肺功能越好。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医学中心主任、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安德鲁?威尔研究发现,一个人每天大约呼吸1.7万次,每分钟进入肺部的空气约为0.946升,但真正进入肺部的空气远低于这个数字。研究表明,现代人呼吸速度比古人快,每次只用3.3秒。浅快的呼吸导致换气量变小,让大脑缺氧,还与焦虑、抑郁、心脑血管疾病,甚至癌症密切相关。
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教授苟波说,人的寿命与心肺功能关系密切。深呼吸时吸入氧气更多,器官利用率更高,甚至能让人多活几年。要想减缓呼吸速率,一方面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肺活量;另一方面可以练习深呼吸。可采取“吸-停(屏气10~20秒钟)-呼”的方式,吸气时尽量用鼻子均匀缓慢地深吸,呼气时要用力往外吐,最大限度排出废气。每次深呼吸练习3~10分钟,每天2~3次。
指标四:心率。
一般来说,正常人的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多项研究发现,心率越快预期寿命越短,心率每分钟小于90次的人不易得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率越快,出现心血管事件的几率越大,死亡风险也越高,把心率控制在每分钟60~74次,生命最安全。
无论冠心病患者还是正常人群,静息心率加快都是潜在危险因素。将心率降下来是预防心血管病的重要手段。高芳堃提醒大家,生活中应加强运动,改掉抽烟、酗酒、熬夜等坏习惯,同时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好心态、避免发怒,有助于稳定心率。运动对心脏的益处是长期且效果最好的,坚持运动能让心率慢慢降下来。冠心病患者更要将心率减慢,除了适当运动,还可借助药物控制。需要注意的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老年人,心率容易因活动量的增加而变快,最好选择中等强度的缓和运动。
指标五:疼痛感。
疼痛是身体不适时发出的最直接信号,是一种自我保护机能。在医学界,疼痛被认为是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很多人对疼痛见怪不怪,主要应对手段以“忍”为主,殊不知疼痛不仅是一些疾病表现出的症状,本身也是一种病。严重慢性疼痛会导致各系统功能失调,甚至危及生命。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医院门诊病人中,约有2/3的人正在或曾经遭受疼痛的困扰,大约85%的疼痛患者并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高芳堃建议,一旦出现疼痛要立即去医院诊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不要乱吃止痛药,以免掩盖原有疾病症状。
指标六:走路速度。
美国杜克大学护理学院、杜克全球健康研究所副教授珍妮特?贝特格认为,走路速度是提示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算得上检测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情况的一盏“指示灯”,在预测平均寿命方面也比年龄和性别更精准。此前,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者综合9项研究得出结论:走路速度快慢可以预测寿命长短,尤其在75岁以上人群中更准确。普通人的走路速度是0.9米/秒,低于0.6米/秒的人死亡风险增加,超过1米/秒的人寿命较长。走路快慢还可以提示一些复杂的健康状况,比如认知功能和精神状况。贝特格说:“一个人的步行速度比正常人慢,说明他的某个系统或者精神健康出了问题。”
寿命长短取决于什么 颈围
颈围不达标可能引发心脏病、睡眠呼吸暂停等问题。
多项研究发现,颈围是测量人体上半身脂肪的“天然方法”之一,而上半身脂肪与心脏疾病密切相关。
脖子变粗意味着血脂异常的可能性更大,患心脏病的风险更高,双下巴、脖子短粗都可能是心脏不健康的信号。
颈围还与睡眠呼吸暂停有一定关系。患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人群中,肥胖者居多,而脖子粗的人往往全身整体肥胖,如果还存在气道狭窄,那么患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几率相对更大。
男性<38厘米,女性<35厘米,一般颈围与小腿肚围相等。
测量方法:将皮尺水平置于颈部最细的部位进行测量,即颈后第七颈椎上缘(低头时摸到的颈后最突起处),至前面的喉结下方。
正确做法:即使体重正常,也要时刻关注自己的颈围,如果感觉项链变短,或衬衫领子变紧了,就应该注意。
除了保证健康的饮食,还要适度运动,减少体内脂肪。
早餐决定寿命
近日,某网站发起的早餐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国人普遍存在不吃早餐、早餐吃太快、早餐不营养、早餐不卫生等几大问题。这关键的第一餐如果不吃或吃不好,就好像在一天开始时没有给身体这台“机器”加满足够的“燃料”,造成其疲劳运转。英国著名临床心理学家罗斯·泰勒指出,早餐的质量不仅影响人一天的决策和思维能力,还会造成胃炎、肥胖、胆结石等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德国埃朗根大学研究表明,不注重吃早餐的人寿命甚至平均缩短2.5岁。
不吃早餐,惹来“三高”
调查显示,38.54%的人不能坚持每天吃早餐,4.16%的人甚至从来不吃。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研究发现,不吃早餐,大脑会释放出需要高热量的信号,导致午餐和晚餐摄取“垃圾食品”的几率大增。长期如此,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都会找上门来。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还证实,这种做法会使患心脏病危险增加27%。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强调,每天吃早餐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没时间、没胃口、控制体重等都不是合理的借口。应专门留出一个固定的早餐时间,培养吃早餐的习惯,家长的言传身教、家庭成员的相互影响都至关重要。
早餐吃太快,患癌风险高
调查中有60.42%的人在10分钟内吃完早餐,5分钟内吃完的占9.38%。对此,马冠生指出,狼吞虎咽最直接的影响是消化不良。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研究指出,咀嚼不细,胃肠负担加重,患上胃食管反流的几率大大增加。日本神经内科医学博士米山公启说,吃饭太快无法激发脑神经活动,人会变笨。日本大阪大学还研究发现,吃饭速度太快会导致肥胖几率翻倍。而且,多数人不顾食物太烫就匆忙吃完,长期高温饮食可能会诱发癌症。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饮食过热和食道癌等多种消化道疾病息息相关。
早餐不营养,反应跟不上
早餐不仅要吃,更要吃好,但调查发现,国人普遍不够重视早餐的营养搭配,吃的内容较单一。马冠生说,早餐质量差,造成血糖水平相对较低,不能及时为大脑提供充足能量,易出现心慌、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大大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詹姆斯·鲍尔奇博士指出,吃得单一会导致机体缺乏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等,甚至严重阻碍血液循环。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研究显示,早餐吃得越丰盛,血糖、血脂控制得越好,减肥效果也越显著。
“早餐摄入的能量应占到全天总能量的25%~30%。”范志红建议,高质量的早餐营养搭配应该做到“四有两不要”,即有淀粉类主食;有富含蛋白质的奶类、蛋类、豆类;有蔬果;有一勺坚果;不要油炸食品;不要烧烤或熏制品。
女人一个部位决定寿命长短
女性的腰
肾虚是女性最多见的腰痛原因。其痛感为悉数腰部连绵作痛、隐痛,酸软无力,劳累或房往后加剧。女性每月失血过多,一同担负孕育、出产大任,这些都会损害肾气。生过孩子以及重复人流的女性较易呈现此类腰痛。
寒湿性腰痛,首要为腰部受风寒侵袭致使,痛感为有些(腰部偏上)苦楚,表现为遇冷及阴雨天痛感加剧。
女性的腰是女性身体最软弱的部位
血淤性腰痛也多见,为腰肌劳损或扭伤致使有些淤血、气血作业不畅致使的腰痛,其痛感表现为有些刺痛和针扎痛。遇到这种状况,首要要清扫器质性疾病,如腰椎间盘出色、肾结石、肾炎。器质性疾病致使的腰痛通常持续时刻较长,前期与血淤性腰痛欠好区别,应就医查看。
盆腔炎、宫颈炎等致使的腰痛,是育龄期女性较多见的腰痛,痛感为腰骶部酸困苦楚,伴有小腹坠疼、白带增多。
女性的腰是女性身体最软弱的部位,即即是老公也不能简略触碰哦!
睡眠长短决定寿命
现在这个时代年轻人熬夜上网已经成了常态。然而美国研究表明,睡眠时间跟寿命有这直接关系。每晚平均睡眠少于4小时者,有80%是短寿的。此外,不同年龄段的最佳睡眠时间也不同。
人一天必须要睡足8小时?美国抗癌协会的调查表明,每晚平均睡7~8小时的人,寿命最长;每晚平均睡4小时以下的人,有80%是短寿者。但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呼吸疾病诊疗中心主任郭兮恒同时指出,不同年龄段的最佳睡眠时间是不同的,应按照自己的年龄科学睡眠。
60岁以上老年人:每天睡5.5~7小时
老人应在每晚12点前睡觉,晚上睡觉的时间有7小时,甚至5.5小时就够了。阿尔茨海默氏症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每晚睡眠限制在7小时以内的老人,大脑衰老可推迟2年。而长期睡眠超过7小时或睡眠不足都会导致注意力变差,甚至出现老年痴呆,增加早亡风险。
建议:老人最常见的睡眠问题是多梦和失眠。多梦是由于老人脑功能退化;失眠多因体内褪黑素分泌减少所致,褪黑素是体内决定睡眠的重要因素之一。郭兮恒建议,晚间睡眠质量不好的老人,最好养成午休习惯,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否则,大脑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促使脑中血流量相对减少,体内代谢减慢,易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甚至更困倦。
30~60岁成年人:每天睡7小时左右
成年男子需要6.49小时睡眠时间,妇女需要7.5小时左右,并应保证晚上10点到早晨5点的“优质睡眠时间”。因为人在此时易达到深睡眠状态,有助于缓解疲劳。芬兰一项针对2.1万名成年人进行的22年跟踪研究发现,睡眠不到7小时的男性,比睡7~8小时的男性死亡可能性高出26%,女性高出21%;睡眠超过8小时的男性,比睡7~8小时的男性死亡可能性高出24%,女性高出17%。
建议:这个年龄段的人若缺乏睡眠,多与脑力减退,或压力导致的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有关。郭兮恒提醒,除尽可能缓解压力外,还可以在就寝环境上下点工夫,如减小噪音、通风换气、适当遮光等,并选择10~15厘米高、软硬适中的枕头。仍然睡不够的人,也可以通过午休1小时的方式补觉。
13~29岁青年人:每天睡8小时左右
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通常需要每天睡8小时,且要遵循早睡早起的原则,保证夜里3点左右进入深睡眠。平常应保证最晚24点上床、早6点起床,周末也尽量不睡懒觉。因为睡觉时间过长,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导致精神不振,影响记忆力,并且会错过早餐,造成饮食紊乱等。
建议:年轻人多习惯熬夜,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第二天的精神状态,且易使皮肤受损,出现暗疮、粉刺、黄褐斑等问题。长期熬夜还会影响内分泌,导致免疫力下降,感冒、胃肠感染、过敏等都会找上门,更会出现健忘、易怒、焦虑不安等精神症状。因此,年轻人最重要是规范自己的生活,入睡前1小时不要吃东西,中午小睡半小时,对身体更有益。
4~12岁儿童:每天睡10~12小时
4~10岁的儿童每天睡12个小时是必要的,每晚8点左右上床,中午尽可能小睡一会儿。年龄再大一些的儿童睡10小时,甚至8小时就足够了。首都儿科研究所儿保科副主任医师李海鹰告诉记者,孩子如果睡眠不足,不仅会精神不振、免疫力低下,还会影响生长发育。但她提醒,睡觉时间也不能过长,若超过12小时,可能会导致肥胖。
建议:儿童基本没有睡眠障碍,只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就行。睡前不要吃东西,卧室不要有过亮的灯或较刺激的音乐;最好与孩子一起定个时间表,督促他们按时睡;睡前让孩子做些准备工作,如刷牙、洗脸、整理床铺等,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却是在对孩子暗示“该睡觉了”。
睡眠长短可决定寿命
人一天必须要睡足8小时?美国抗癌协会的调查表明,每晚平均睡7~8小时的人,寿命最长;每晚平均睡4小时以下的人,有80%是短寿者。但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呼吸疾病诊疗中心主任郭兮恒同时指出,不同年龄段的最佳睡眠时间是不同的,应按照自己的年龄科学睡眠。
60岁以上老年人:每天睡5.5~7小时
老人应在每晚12点前睡觉,晚上睡觉的时间有7小时,甚至5.5小时就够了。阿尔茨海默氏症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每晚睡眠限制在7小时以内的老人,大脑衰老可推迟2年。而长期睡眠超过7小时或睡眠不足都会导致注意力变差,甚至出现老年痴呆,增加早亡风险。
建议:老人最常见的睡眠问题是多梦和失眠。多梦是由于老人脑功能退化;失眠多因体内褪黑素分泌减少所致,褪黑素是体内决定睡眠的重要因素之一。郭兮恒建议,晚间睡眠质量不好的老人,最好养成午休习惯,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否则,大脑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促使脑中血流量相对减少,体内代谢减慢,易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甚至更困倦。
30~60岁成年人:每天睡7小时左右
成年男子需要6.49小时睡眠时间,妇女需要7.5小时左右,并应保证晚上10点到早晨5点的“优质睡眠时间”。因为人在此时易达到深睡眠状态,有助于缓解疲劳。芬兰一项针对2.1万名成年人进行的22年跟踪研究发现,睡眠不到7小时的男性,比睡7~8小时的男性死亡可能性高出26%,女性高出21%;睡眠超过8小时的男性,比睡7~8小时的男性死亡可能性高出24%,女性高出17%。
建议:这个年龄段的人若缺乏睡眠,多与脑力减退,或压力导致的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有关。郭兮恒提醒,除尽可能缓解压力外,还可以在就寝环境上下点工夫,如减小噪音、通风换气、适当遮光等,并选择10~15厘米高、软硬适中的枕头。仍然睡不够的人,也可以通过午休1小时的方式补觉。
原标题:每晚睡眠别超7小时!睡眠长短可决定寿命
13~29岁青年人:每天睡8小时左右
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通常需要每天睡8小时,且要遵循早睡早起的原则,保证夜里3点左右进入深睡眠。平常应保证最晚24点上床、早6点起床,周末也尽量不睡懒觉。因为睡觉时间过长,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导致精神不振,影响记忆力,并且会错过早餐,造成饮食紊乱等。
建议:年轻人多习惯熬夜,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第二天的精神状态,且易使皮肤受损,出现暗疮、粉刺、黄褐斑等问题。长期熬夜还会影响内分泌,导致免疫力下降,感冒、胃肠感染、过敏等都会找上门,更会出现健忘、易怒、焦虑不安等精神症状。因此,年轻人最重要是规范自己的生活,入睡前1小时不要吃东西,中午小睡半小时,对身体更有益。
心跳决定寿命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在60~100次/分之间。国外一项研究对年龄在35~84岁的人群进行了26年跟踪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心跳次数加快,死亡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男性人群尤为明显,当然心率过慢也不利健康。人的寿命呈现一个U型曲线,即心率长期低于50次/分或长期超过80次/分都会使死亡率增高。国内的大规模样本调查也发现,心率过快的人寿命比一般人要短。相比之下,心跳60次/分的人寿命高于70次/分的人,而心跳70次/分的人寿命又高于80次/分的人。
长期心率过慢,由于心脏“泵”出的血不够,导致人体缺氧缺血,出现代偿性心室加快运动来供血,心室运动过速,反而造成回血不足,严重者可能导致猝死,甚至死于睡梦中。因此,如果心率及脉搏少于50次,应去医院做详细检查,查找原因,如果是病理性的,严重者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来加快心率。
心率过快同样会缩短寿命。因为心跳太快,等于迅速消耗人体一生的“心跳总额”。长期心动过速会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有冠心病史的会直接诱发冠心病发作,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心率最好不要超过80次/分。一旦心率超过100次/分,应及时到医院就医,查明原因并治疗。
如果要减慢心率,应注意减轻工作压力及精神负担,肥胖者要减重,多运动,低盐饮食,戒烟忌酒等。导致心率过快的病理性原因如感染、发热、贫血、甲亢、心功能不全等,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治疗。需要提醒的是,三高人群一定要适度运动,如果运动结束后5分钟还不能恢复至100次/分以下,就属于强度过大。
胃决定寿命长短老人如何养胃
1、控制情绪
现代人的生活琐事不断增加,工作压力也不断增大,致使人们的情绪不断变化,情绪的变化不但易使人体健康受到影响,而且对胃的影响也是较大的。中医药典《黄帝内经》上说“思虑过度,脾气郁结,久则伤正,运化失常”,说明紧张、焦虑等会影响脾胃功能。
所以,不论自身处于什么环境之中,一定要学会控制情绪,因为情绪的变化会影响胃的健康。对于那些边吃饭边思考问题,把工作带到饭桌上的做法不可取。另外,细嚼慢咽是养胃的重要原则。
2、多做健胃运动
养生的方法有很多,其中的饮食及运动是关键的两点,其中的运动对胃的保健也是相当不错。适当运动有养胃健脾之功效,最简单的养胃运动发生在我们的嘴巴里,也就是每天早晨用舌头搅动出津液并吞下去,有生津和胃的功效。脚被称为“人体第二个心脏”,因为脚上遍布各个穴位,影响身体各器官,其中的一个器官就是胃。所以,适当的活动脚趾可以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
3、经常喝粥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自身的饮食却没有较大的改善,每天依然处于暴饮暴食的状态之中,如果长期下去,对胃的健康是不利的。所以,想要达到养胃的作用,每天早上或者晚上可以多喝粥,因为稀软温热的粥属于养胃佳品。每天喝一次粥是最实惠简单的养胃妙招。针对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体质,可以在白粥中加入一些药材。早餐吃牛奶燕麦粥,可以养胃和脾。晚餐吃小米粥,暖胃安神。
心跳决定寿命吗
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梦想。但你是否知道,心跳正常与否、快还是慢,会直接与寿命长短相关。人一生中心脏大约要跳25亿至30亿次,控制心跳正常,使其既不过快也不过慢,有助于延长寿命。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在60~100次/分之间。国外一项研究对年龄在35~84岁的人群进行了26年跟踪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心跳次数加快,死亡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男性人群尤为明显,当然心率过慢也不利健康。人的寿命呈现一个U型曲线,即心率长期低于50次/分或长期超过80次/分都会使死亡率增高。国内的大规模样本调查也发现,心率过快的人寿命比一般人要短。相比之下,心跳60次/分的人寿命高于70次/分的人,而心跳70次/分的人寿命又高于80次/分的人。
长期心率过慢,由于心脏“泵”出的血不够,导致人体缺氧缺血,出现代偿性心室加快运动来供血,心室运动过速,反而造成回血不足,严重者可能导致猝死,甚至死于睡梦中。因此,如果心率及脉搏少于50次,应去医院做详细检查,查找原因,如果是病理性的,严重者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来加快心率。
心率过快同样会缩短寿命。因为心跳太快,等于迅速消耗人体一生的“心跳总额”。长期心动过速会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有冠心病史的会直接诱发冠心病发作,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心率最好不要超过80次/分。一旦心率超过100次/分,应及时到医院就医,查明原因并治疗。
如果要减慢心率,应注意减轻工作压力及精神负担,肥胖者要减重,多运动,低盐饮食,戒烟忌酒等。导致心率过快的病理性原因如感染、发热、贫血、甲亢、心功能不全等,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治疗。需要提醒的是,三高人群一定要适度运动,如果运动结束后5分钟还不能恢复至100次/分以下,就属于强度过大。
枕头高度决定寿命
床柔软舒适,一觉醒来,却感觉腰酸背痛;另一半没有健康问题,却总时不时打鼾,让人难以入睡……有时,这不是人们身体出了问题,而是缺少一个好枕头。 枕头是我们睡觉时最亲密的伙伴了,一旦使用不当,就会影响我们的健康。为此,专家提出,要想拥有健康睡眠,最好先要检查一下你的枕头合不合适。
高枕容易引起颈椎病:古人云,高枕无忧。然而,医学临床上有很多落枕病人就是因为睡了太高枕头的缘故。高枕是引起落枕、颈椎病的常见原因之一。
低枕使供血不均衡:专家认为枕头过低或不用枕头同样不利于健康。有的人患了颈椎病后认为不用枕头就能利于康复,其实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不垫枕头,人仰卧时过分后仰,易张口呼吸,进而产生口干、舌燥、咽喉疼痛和打呼噜现象。如果侧卧不垫枕头,一边的颈部肌肉也会由于过分伸拉、疲劳而导致痉挛、疼痛,出现落枕。
枕头过低还会使得供血不太均衡,容易造成鼻黏膜充血肿胀,而鼻黏膜很敏感,一肿胀便会影响呼吸。如果颈部与肩部在一觉醒来后出现酸痛的现象,那也可能是枕头太低或不用枕头造成的。
现在很多人长期坐在电脑前,保持一个姿势,很容易形成颈部问题,如颈椎骨质增生等,建议这类人睡觉时尤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枕头,头放置枕头中央,选择较硬的床铺。应选择透气性好,能随时调节枕头高低,以生理位为佳,一般高度以8cm—15cm为宜。枕头最好的填充物莫过于荞麦皮,荞麦皮枕头不仅对头部有极好的。
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标准高度,其实很简单。那么,枕头究竟该多高才合适呢?枕头的高度,以仰卧时头与躯干保持水平为宜,即仰卧时枕高一拳,侧卧时枕高一拳半。一般来说枕高以10—15厘米较为合适,具体尺寸还要因每个人的生理弧度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