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素的作用
黄连素的作用
黄连素,学名“盐酸小檗碱”,是从黄连、黄檗中提练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对多种细菌,特别对痢疾杆菌作用最强,通常用于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疾病。
黄连素的作用:
1、黄连素是众多治疗腹泻药物中最为大家熟知、价格便宜、服用简单、携带方便的药物之一。
2、黄连素具有显著的抗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降低胆固醇、抗制血管平滑肌增殖、改善胰岛素抵抗、抗血小板、抗炎等作用。
3、黄连素能对抗病原微生物,对多种细菌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及白喉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作用最强,常用来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
黄连素的药理作用
本品含盐酸小檗碱(C20H18ClNO4.2H2O)应为标示量的93.0%~107.0 %。本品对细菌只有微弱的抑菌作用,但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有效。[3] 本品为毛莨科植物黄连根茎中所含的一种主要生物碱,可由黄连、黄柏或三棵针中提取,也可人工合成。
药理毒理
1. 含鞣质的中药与黄连素合用后,由于鞣质是生物碱沉淀剂,二者结合,生成难溶性鞣酸盐沉淀,降低疗效。
2. 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类别】同盐酸小檗碱。
【规格】(1) 0.025g (2) 0.05g (3) 0.1g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黄色。
【作用类别】本品为止泻药类非处方药药品
【不良反应】口服不良反应较少,偶有恶心、呕吐、皮疹和药热,停药后消失。
【作用类别】本品为止泻药类非处方药药品。
【适应症】用于肠道感染,如胃肠炎。
【性状】本品为黄色片或糖衣片。
黄连有什么功效
清热去火
黄连在中医里配以其他辅助药物既适用于湿热证,也适用于火热证,黄连苦寒,泻火解毒功效很强,凡是湿热阻滞证,温病高热,烦躁不安等都可使用,治疗湿热常配以半夏,瓜萎,等,治疗火热常配以朱砂、地黄等。
治疗消化道炎症
胃炎,胃溃疡,肠胃炎,肠炎等消化道疾病一直都是属于很难治疗的疾病,很多药物对胃肠道都有刺激作用,在食用之后对炎症虽有治疗效果,但同时也有刺激促进作用,对药物的量的把控很难做到准确,黄连不一样,黄连在食用之后其主要成分黄连素是不会通过胃肠道黏膜进入血液的,其主要是在胃肠道中停留,由于苦涩作用会使黄连素在胃肠道中停留的时间增长,对消化道炎症的治疗效果明显。
治疗疟疾
在我国中医里黄连一直都是用来治疗疟疾等严重的腹泻,黄连中含有黄连素,在现在医学中黄连素也是一种非处方的腹泻药物,主要是黄连素具有抑菌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以及白喉杆菌等都具有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的作用最强,是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的特效药。
黄连素的作用是什么
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葡菌等引起的肠道感染(包括菌痢)、眼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等有效。本品对幽门螺旋杆菌也有作用,而能使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减轻。近来还发现本品有阻断α-受体、抗心律失常作用。简介:黄连素是众多治疗腹泻药物中最为大家熟知、价格便宜、服用简单、携带方便的药物之一。所以,几乎家家户户备有此药,无论出差还是旅游,黄连素更是人们的必备药物之一。许多人在腹泻时第一时间就会想起它。应当说,它是一种物美价廉的好药。不过,要用好它,还是有许多诀窍的。 在两年多前,国家药监局曾公布了一批停用的药品,其中包括复方黄连素片和复方黄连素注射液,有媒体误报黄连素已停用,引起了很大的误会。所谓的“复方黄连素”,是按照地方标准生产的药物,此次停用是因为“质量不可控”,该药与我们常说的黄连素是完全不同的药物。黄连素仍收录于国家基本药品目录,使用非常安全。
可保护胃黏膜治胃病
黄连自古即为治痢要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胃、肝、大肠经。功能为清热、泻火、解毒、燥湿、杀虫。本品有强大的清热泻火解毒之功,燥湿作用亦甚强,善泻心火、胃火。
本品炮制方法较多,酒连善清上焦之火,取“酒制升提”之意。姜制黄连有清胃止呕之功,善治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在许多治胃病的处方中均选用黄连,但惟恐黄连过于苦寒,常配生姜或干姜或吴茱萸等温中散寒之品,吴茱萸入肝经,用其制黄连,名“吴萸连”或称“萸连”,有清肝和胃的功能,善治肝胃不和、呕吐吞酸,慢性胃炎常选用。
黄连主含黄连素(小檗碱),含量高达5%-8%。另含多种类似生物碱,如小檗胺、巴马亭、药根碱等。此外,尚含黄连碱、甲基黄连碱、阿魏酸、氯原酸等。
黄连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对HP有抑杀作用的药物不很多,黄连被认为是抑杀HP的良药,这有待进一步研究。黄连有效成分黄连素,于低浓度时呈抑菌作用,高浓度时则为杀菌,但单用黄连或黄连素,易于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其前途在于复方的应用,如黄连解毒汤、泻心汤等。
黄连、黄连素均有抗胃溃疡形成效果,其复方作用更强,如黄连解毒汤、泻心汤、小陷胸汤等。黄连素抗溃疡作用与其抑制胃液分泌、耗竭组胺作用有关。黄连尚有利胆作用。
有报道称,黄连泻心汤、四黄汤,对急性出血性胃炎、胃溃疡等上消化道出血有显著效果,对中医辨证为热盛者疗效更好。以往认为黄连素副作用甚小,几无毒性。近年来发现,肠外给药(如黄连注射液或黄连素注射液)可引起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过敏性休克、药疹等。黄连素致死原因,多由于呼吸麻痹,对心脏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大剂量),但肠道给药仍属比较安全。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津液亏损患者应慎用。
黄连素的副作用
黄连素的学名叫做“盐酸小檗碱”,是从黄连、黄檗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生物碱。黄连素是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的常用药。黄连素的副作用比较小,但不等于说黄连素没有副作用,医学专家指出,近年来的医学研究及临床实践发现,黄连素主要有如下几种副作用:
黄连素的主要副作用是味苦。剂量过大时对胃有一定刺激,可使胃酸过多,即中医所说“苦败胃”。
黄连素对心率的影响与剂量及给药方式有关,每日口服2克以下,对心率无影响;如静脉点滴,可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引起心率减慢。所以,临床上为了避免副作用的发生,对于溃疡病者,可饭后服药,或将每次剂量适当减少至0.3克;一般不静脉给药,口服剂量不要随意加大,最好不要超过2克。
黄连素的降血糖作用明显,且呈量效关系。但专家指出,服用黄连素降血糖副作用较大,有一定风险,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其主要副作用可能就是横纹肌溶解症及乳酸中毒症。
黄连素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便秘,大量应用后偶有恶心、呕吐、皮疹及发热,停药后即可消失。
需要指出的是,腹泻后如果口服两三粒黄连素即可见效,大多属于非感染性腹泻或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对于这些与细菌无关的腹泻,黄连素毫无作用。虽然服药后常常症状缓解,但一般与用药无关。虽然黄连素很安全,但有不少人一腹泻就吃黄连素,确实很不必要。
哪些中药能降血糖 黄连
黄连所含有效成黄连素是降血糖的主要成分,这种降血糖作用与胰岛素的分泌与释放、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没有明显关系,黄连素在降低血糖的同时伴随乳酸的升高,也抑制了丙氨酸为底物的糖原异生。因此,黄连素降低血糖的机理可能是抑制糖原异生与促进糖酵解有关。
黄连素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降血脂
黄连素具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黄连素能作用于3'UTR区域稳定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mRNA(信使核糖核酸)来降低血脂的,与使用的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作用机理完全不同。这在理论上为寻找新型降血脂药物提供了新的分子靶点。
临床研究表明,口服黄连素(三个月每日1克)可以使高血脂病人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下降20%~35%。
黄连素的介绍
黄连素在临床中一直作为非处方药用于治疗腹泻,但是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连素具有显著的抗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降低胆固醇、抗制血管平滑肌增殖、改善胰岛素抵抗、抗血小板、抗炎等作用,因而在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将可能有广泛、重要的应用前景,日益受到重视。
用中医学解释,此类药物性凉,能清除邪热或虚热,清除有害毒物,自古以来就是中医手中的一味清热解毒良药。通常每次口服0.1~0.5克,每日三次。
黄连素救急不救缓常用危害大
天气渐冷的时候,肠胃最容易受细菌侵袭,进而突发急性痢疾。黄连素对痢疾杆菌的作用最强,常用于治疗细菌性肠胃炎、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因此成为家庭常备药。但实际上,黄连素治腹泻只救急不救缓,即只适用于急性腹泻。
腹泻的原因很多,总体上分为感染性腹泻(急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慢性腹泻)两种。而非感染性腹泻一般包括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内分泌疾病等,它们都可以导致慢性腹泻。对于非感染性腹泻、腹痛,服用黄连素毫无作用。
举个例子,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吃2~3 片黄连素后,虽然腹痛、腹泻会消失,但并非黄连素的作用,原因是肠易激综合征可自行缓解,只是病情会反复发作,其腹痛症状缓解与吃黄连素无关。
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为了避免腹泻,外出吃饭、旅行时,常常提前吃几片黄连素预防,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更严重的是,提前吃黄连素可以说是对细菌的一种“挑逗”行为,会让细菌产生耐药性。而且预防性用药的剂量通常不大,与药物的抵抗会使细菌的抵抗性由弱变强,可谓有害无益。
另外,对于救急型的止泻药,常用会有耐药性,还会加剧腹泻、腹痛等不适,甚至还可能导致便秘,因此一定要适可而止。
黄连素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对细菌性痢疾有特效
本文中提到的黄连素是从黄连、黄柏等中药材中提炼出来的一种具有生物碱成分的中成药,真正的药名为“盐酸小檗碱”,已被收入国家基本药品目录,与国家公布的停用化学药品中的复方黄连素片和复方黄连素注射液,是完全不同的。中医药学认为,黄连味极苦,性寒凉,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连素对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阿米巴原虫等均有抑制作用,以刑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消化道炎症性疾病有特效。
也许正鉴刁:此,黄连自古以来就是中医手叫—,的一味治疗热病泻痢的良药。也不知从何的起,许多人一有腹泻,马—亡就会服用黄连素,黄连素几乎成了人们心日中医治腹泻的万灵药。
二、不是治腹泻的万灵药
由于黄连素口服吸收极差,即口服黄连素以后,其成分几乎均停留在胃肠道,刁;易透过胃肠道进入血液(严格地说,不易进入身体内),故对一些有全身性疾病嫌疑的患者是无效的,对非感染性的腹泻、腹痛,如胃肠功能紊乱、肠激惹症、过敏性肠炎和心因性腹泻等,黄连素是毫无作用的。
临床上,口服2粒、3粒黄连素即见效的病例,可以说有许多人是非感染性的腹泻、腹痛。这些病症就是不用盐酸小檗碱,病因消除,腹泻、腹痛也会烟消云散。
“是药三分毒”,像其他中西药一样,黄连素也有其刁;尽如人意的地方,如部分患者口服后会产生恶心、呕吐、皮疹和药物热,经常服用易产生耐药性。将其作为腹泻、腹痛的“万灵药”,不问青红皂白,不明确病因,有时不仅不能消除腹泻、腹痛,甚至还会加剧腹泻、腹痛以及其他一些不良反应。
三、用于外治还有新用途
溃疡性结肠炎 将黄连素研为细末,用蒸馏水制成0.2%的水溶液,每取100毫升加锡类散0.6克,加温至38~C,保留灌肠2小时以上,14日为1个疗程,连用 1-2个疗程。
复发性口腔溃疡每次漱口后,将无味黄连素药膜敷在溃疡面上,每日3~4次,疗程不超过4日;或取黄连素3克,冰片1克,共研细末,与猪胆汁调匀外搽患处,早、晚各1次。
化脓性中耳炎 将黄连素研为细末,用蒸馏水制成过饱和水溶液,加0.2毫升消痔灵注射液混匀滴耳,每日5~6次,连用5~7天。
脓疱疮 取黄连素10片,溶于200ml水中,较大脓疱可用注射器抽液,并去掉表皮,再用黄连素溶液洗患处,每日2次。小脓疱可在患处用黄连素溶液湿敷,每日2N3次,连用2~3天。
痱子 取黄连素1克,溶入300毫升温水中洗浴,每日早晚各1次,连用3~5天。
小儿感染性腹泻 取本晶2粒,研细,加清水适量调为糊状,外敷脐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2次,连用1—2天。
黄连素片的功效与作用 治疗痢疾
黄连素本身对于痢疾柑橘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其次,黄连素中含有大量的小檗碱成分,而小檗碱对于痢疾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所以黄连素片具有一定的治疗痢疾的作用。
浅谈黄连素的副作用有哪些
黄连素的有许多功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黄连素也有副作用。那么,黄连素的副作用有哪些?来看看下面的内容:
长期大量服用黄连素的副作用
首先是导致肠道PH值(酸碱度)的改变,影响肠道消化酶的活性。
其次渗透压高,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将刺激肠道蠕动速度加快,食物靡团和肠道接触的有效时间减少,减短了吸收营养物质的时间。
第三是药物对肠道益生菌(正常菌群)的活性,有抑制作用,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会破坏人对维生素族及脂肪酸的吸收,而导致各种系统出现疾病。
黄连素的其他主要副作用
味苦。剂量过大时对胃有一定刺激,可使胃酸过多,即中医所说“苦败胃”。
黄连素对心率的影响与剂量及给药方式有关,每日口服2克以下,对心率无影响;如静脉点滴,可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引起心率减慢。所以,临床上为了避免副作用的发生,对于溃疡病者,可饭后服药,或将每次剂量适当减少至0.3克;一般不静脉给药,口服剂量不要随意加大,最好不要超过2克。
黄连素的降血糖作用明显,且呈量效关系。但专家指出,服用黄连素降血糖副作用较大,有一定风险,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其主要副作用可能就是横纹肌溶解症及乳酸中毒症。
黄连素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便秘,大量应用后偶有恶心、呕吐、皮疹及发热,停药后即可消失。
黄连有什么功效 治疗疟疾
在我国中医里黄连一直都是用来治疗疟疾等严重的腹泻,黄连中含有黄连素,在现在医学中黄连素也是一种非处方的腹泻药物,主要是黄连素具有抑菌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以及白喉杆菌等都具有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的作用最强,是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的特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