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症医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如何对症医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退热治疗体温在38.5度以下不需药物退热,体温超过38.5度1时给予阿司匹林10mg/kg,4-6小时1次,也可用酒精擦浴、冰袋等物理降温。对于以往有高热惊厥史者可加用适当的苯巴比妥,每次lmg/kg,与阿司匹林同服。对于小于3个月的婴儿,原则上不给解热药。其他退热药还包括醋氨酚(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百服宁,剂量为每次10-15mg/kg,每4-6小时用1次,1天可用2-3次。幼儿最大剂量1次不超过250mg。WHO规划把醋氨酚作为首选解热药。鼻塞可用0.5%麻黄素于喂奶前滴鼻。咽痛疱疹性咽峡炎时可用冰硼散、锡类散、金霉素鱼肝油或碘甘油等局部涂抹。年长儿也可用碘喉片,如华素片、草珊瑚含片等。病因治疗抗病毒治疗,可用1%病毒唑滴鼻,口服金刚烷胺、吗啉双胍和三氮唑核苷。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禁忌
患者要注意不能吃辛辣、生冷、油腻刺激的食物。多喝开水,吃一些不刺激喉咙的食物。可以吃水果和蔬菜。建议吃大白梨,不过也不要多吃,梨的产地不同,其实很多时候品种也存在差异,分不清很多人吃梨容易"火上浇油",让未退尽的内火再上升,所以不宜多吃,也可以只嚼,吞咽水份,吐出纤维;也建议你吃水果熬制的汤水,熟热即可,不要熬到粘稠而过甜,也可用西瓜白皮为料煮水,加入少许冰糖饮用.
忌虾、蟹、贝壳类食物。
忌油腻、甘甜食物,如糖类制品、糯米、奶酪、肥肉、油炸食品、烤鸡等,这些食品能刺激支气管粘膜,促进粘液分泌,痰液增多,加重咳嗽、气喘的症状。
忌滋补性食物以防闭门留寇,外邪反不易驱出。如:鹅、鸭、水鱼、龟、羊肉、狗肉、人参、鹿茸、阿胶等。
忌酒、浓茶、烟、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忌过咸食物,否则因水钠潴留促使炎症加症。
另外,以往有忌腥的说法,但鱼类可以吃,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易于消化,临床亦未见因吃鱼而加重病情的。
通过以上介绍的一些关于上呼吸道感染的饮食上的禁忌是不是明白怎么做了呢?即使再想吃再喜欢吃的东西生病的时候如果不允许的话也只能望而却步了,所以要遵循以上的要求不能吃的话尽可能不吃,为了自己的健康要忍一下哦!祝您身体早日康复!
春季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鼻咽炎”(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鼻咽感染常可出现并发症,涉及邻近器官如喉、气管、肺、口腔、鼻窦、中耳、眼以及颈淋巴结等。有时鼻咽部原发病的症状已好转或消失,而其并发症可迁延或加重,故必须对上呼吸道感染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作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疗效,切不可认为是日常小病而轻率对待。感冒大多数是由病毒引起。宝宝断奶后,从母体继承的免疫功能开始减退,而本身的免疫功能未完全建立起来,呼吸道分泌IGA的量很少,不能保护呼吸道粘膜免受细菌、病毒的侵袭,易患伤风感冒。
南方,梅雨季节长、湿度大,而“回南天”又是小儿感冒频发的温床,所以妈妈们春季都要积极做好防潮,预防小儿感冒。那怎样做好防潮工作而预防小儿感冒呢?儿科杨辅直主任建议:
1. 积极锻炼:利用自然因素锻炼体格十分重要,如经常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等都是积极的方法。
2. 讲卫生,勤洗手,注意家具消毒防霉,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避免交叉感染。
3. 避免发病诱因:穿衣适当不要过多过少,防着凉,避免食辛辣刺激食物,避免被动吸烟,平时注意保持营养均衡,注意休息等。
4. 按时接种疫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什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和咽部粘膜的急性炎症。大人小孩均可发病,但小孩发病率最高。在成年人若出现鼻塞、喷嚏、咽痛、声嘶等,就认为是患了这种病。其全身症状轻微,只畏寒、头痛、全身酸痛、咳嗽、发热等。
一般热度不高,但若小儿患上呼吸道感染时,全身症状特别明显,尤其是发热,体温可达40℃,持续1~2天或十数天不等,多伴有头痛、畏寒、精神不振、烦躁不安、饮食下降和疲乏无力。有时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有的小孩因为体温过高而发生抽搐,即发生惊厥。
什么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什么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指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而且在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小儿因为免疫力低,更容易出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左右由病毒引起,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预后良好,一般5—7天就可痊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孩子如果得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有以下症状:
1、急性起病。
2、早期有咽部不适、乾燥或咽痛,继之出现喷嚏、流涕、鼻塞、咳嗽。
3、可伴有头痛、发热、声音嘶哑、乏力、肢体酸痛、食欲减退。
4、鼻、咽、喉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饮食宜忌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在饮食上初期宜采用稀释、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以每日5~6餐为宜。有发热症状者可选择有清热作用的食物,忌用冰镇食物或冷饮。症状减轻后可进普食。忌食过冷、过热、过咸、过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2、宜多饮开水,饮食宜清淡、稀软、少油腻,以清淡、爽口为宜。高热、食欲不好者,适宜流食、半流食,如米汤、蛋花汤、豆腐脑、豆浆等。流感高热、口渴咽干者,可进食清凉多汁的食物,如莲藕、百合、荸荠等。
3、饮食宜少量多餐:如退烧后食欲较好,可改为半流质饮食,如面片汤、清鸡汤、龙须面、小馄饨、肉松粥、肝泥粥、蛋花粥。
4、多食蔬菜、水果等食物:补充由于发热所造成的营养素损失,增强抗病能力。蔬菜、水果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同时可补充大量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
5、忌饮食不节:饮食不节不仅对感冒不利,还会使感冒迁延难治。风寒感冒忌食生冷瓜果及冷饮。风热感冒发热期,应忌用油腻荤腥及甘甜食品;风热感冒恢复期,也不宜食辣椒、狗肉、羊肉等辛热的食物;暑湿感冒,除忌肥腻外,还忌过咸食物如咸菜、咸带鱼等。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什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广义的上感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狭义的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每年6~8次。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较多。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因
一、病原体 以病毒为主,可占原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支原体和细菌较少见。病毒感染后,上呼吸道黏膜失去抵抗力,细菌可乘虚而入,并发混合感染。
常见病毒:
1、鼻病毒(rhinovirus):有100余种不同血清型,冠状病毒(coronavirus)分离需特殊方法。两者皆为常见的病原。其感染症状局限于上呼吸道,多在鼻部。
2、柯萨基病毒(parvovirus)及埃可(ECHO)病毒:此类病毒均微小,属于微小病毒(Picomavims)常引起鼻咽部炎症。
3、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分甲、乙、丙三种血清型。甲型可因其抗原结构发生较剧烈的变异而导致大流行,估计每隔10~15年一次。乙型流行规模较小且局限。丙型一般只造成散发流行,病情较轻。以上三型在小儿呼吸道疾病中主要引起上感,也可以引起喉、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4、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分4种血清型。1型称“红细胞吸附病毒2型”(HA2);2型称“哮吼类病毒”1型(HA1),往往引起细支气管炎或肺炎,也常出现哮吼;3型为地方性流行,全年均可发生,传染性强,能引起婴儿气管炎和肺炎,多数1岁内可感染;4型又称M-25,较少见,可在儿童及成人中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5、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仅有一型,对婴幼儿呼吸道有强致病力,可引起小流行。1岁以内婴儿约75%左右发生毛细支气管炎,30%左右致喉、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等。2岁以后毛细支气管炎发病减少。5岁以后,仅表现为轻型上感,下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以上所述后三种病毒均属于黏液病毒。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以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冠状病毒较为多见。
6、腺病毒(adenovirus):有41种不同血清型,可致轻重不同的上呼吸道感染,如鼻咽炎、咽炎、咽-结合膜炎、滤泡性结膜炎,也可引起肺炎流行。3、7型腺病毒可持续存在于上呼吸道腺体中,可引起致死性肺炎。第8型腺病毒容易在学龄儿童中引起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第3、7、11型可致咽、结膜炎。1979~1983年夏季曾由于游泳在北京引起3、7型腺病毒咽结膜热流行。
二、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又名肺炎原浆菌或胸膜肺炎样微生物(简称PPLO),不但引起肺炎,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多见于5~14岁小儿。
三、常见细菌:仅为原发性上呼吸道感染的10%左右。侵入上呼吸道的继发性细菌感染大多属于β溶血性链球菌A组、肺炎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及葡萄球菌,其中链球菌往往引起原发性咽炎。卡他奈瑟球菌,是鼻咽部常见菌群之一,有时在呼吸道可发展为致病菌感染,且有增多趋势,但次于肺炎链球菌和流感杆菌感染。 2.诱发因素 营养不良、缺乏锻炼或过度疲劳,以及有过敏体质的小儿,因身体防御能力降低,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特别在消化不良、佝偻病以及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或后天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并发这类感染时,往往出现严重症状。在气候改变较多的冬春季节,更易造成流行。必须指出,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发展不但取决于侵入的病原体种类、毒性和数量,且与宿主防御功能和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如居住拥挤、大气污染、被动吸烟、间接吸入烟雾,均可降低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促使病原体生长繁殖。故加强锻炼,改善营养状况与环境卫生对预防上感十分重要。
如何防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发生在鼻腔、咽或喉部的呼吸道黏膜的机型炎症,简称“上感”。象普通感冒,流感型、咽炎型、咽-扁桃体炎型都属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那我们如何处理和预防这种“上感”呢?
1、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记乱用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数由病毒引起,单纯病毒感染,一般不必应用抗生素,更不必输液,发烧期间不宜进食营养或补品;
2、患病期间好好休息、充足睡眠、忌劳累、忌锻炼身体,以保持体力,有利于康复;
3、多喝白开水,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患病期间忌吸烟、喝酒,以免刺激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加重症状;
4、饮食宜清淡,可进易消化的米粥、面条、鸡蛋羹等半流质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忌食油腻、煎炸的食物。普通型感冒患者宜食生姜、葱白、大蒜、香菜等;
5、在家里尽量做到床边隔离,避免再传染给他人,患者餐具、用物要与健康人分开,并做好消毒处理;
6、未愈前不宜洗澡,以免再次受凉加重症状,但要及时擦去汗水;
7、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平时加强体质锻炼、增强抗病能力。根据时令增减衣服,特别注意初春减去衣服不要过早,秋末增加衣服不要过快,使机体有个适应的过程,俗语“春捂秋冻”就是这个道理。
什么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普通感冒
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多由鼻病毒引起,其次为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
发病较急,潜伏期为1~3天,与病毒不同,肠病毒、腺病毒、呼吸道病毒等时间越短。主要用于鼻塞症状,如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咳嗽,喉咙,咽喉痒或烧灼感,甚至后鼻滴。
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2~3天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并发咽鼓管炎时可有听力减退等症状。脓性痰或严重的下呼吸道症状提示合并鼻病毒以外的病毒感染或继发细菌性感染。如无并发症,5~7天可痊愈。
2.急性病毒性咽炎或喉炎
(1)急性病毒性咽炎
多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或灼热感,咳嗽少见,咽痛不明显。
当吞咽疼痛时,常引起链球菌感染。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可有发热和疲劳。与眼睛发炎有关的腺病毒可以与。咽部充血、水肿明显,检查下颌下淋巴结肿大和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