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婴幼儿总是胀气 喂奶姿势不对
为什么婴幼儿总是胀气 喂奶姿势不对
有些妈妈喂奶时姿势不对,她们没有让宝宝含住大部分乳晕,或者没有把奶嘴完全塞进宝宝的嘴里,这也会使宝宝吞进很多空气而造成胀气。
喂奶姿势不对有哪些危害
容易患中耳炎
中耳炎是婴幼儿常见的耳病,最近有专家认为,母亲为宝宝喂奶姿势不当也会引发孩子中耳炎。
由于婴幼儿耳的发育尚不完善,咽鼓管较短,加上咽鼓管肌肉收缩力较弱,鼻咽部的液体容易流入中耳,所以,孩子患中耳炎的机会远比成人多。
正是由于婴幼儿耳的这种解剖特点,倘若喂奶姿势不当,例如横抱着孩子喂奶,让孩子平躺着吃奶,奶瓶口开得过大、竖得过直等等,均易使乳汁沿着咽鼓管流入孩子的中耳,从而诱发中耳炎。
影响孩子牙齿发育
如果妈妈的喂养姿势不对,婴儿吮吸运动会对牙骨的生长发育起到不正常的引导作用。例如,在喂养时,婴儿下巴过度向前伸,很可能会让婴儿的下巴向前过度发育,发展成“地包天”。
如果是人工喂养,首先奶瓶放置位置要正确,防止婴幼儿吃奶时下巴前伸不足造成“小下巴”畸形或者是下巴前伸过度导致“地包天”的发生。要选用仿真奶瓶,橡皮奶头大小要合适。仿真奶瓶既可满足婴儿对哺乳的心理要求,吮吸时口周围肌肉参与运动,可促进上下牙颌骨的正常发育。如橡皮奶头过大,吮吸运动时宝宝牙颌骨周围的肌肉运动量减少,很可能会造成下牙骨的发育不足;要避免长时间喂养,切勿让宝宝长时间含着奶瓶或含着奶瓶睡觉,以避免奶瓶压迫牙颌骨的发育。
婴儿胀气或是消化系统不成熟所致
婴儿胀气的原因
宝宝消化系统不成熟
宝宝肚子里的这些“气”,是怎么引起的呢?这主要是跟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在婴幼儿期,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还未成熟,再加上整天躺着,食物很容易聚积在宝宝小小的胃里,从而容易导致胀气。
喂养方式出问题
其次,要考虑喂养方式是否正确。有些妈妈因为还没有经验,总是要等到宝宝饿到哭得很厉害时,才给宝宝喂奶。宝宝因为太饿,就会吃得很急很用力,这样很容易就把空气也给吸进去了,这时宝宝可能会因嗝气而引起腹胀,而腹胀又进而导致身体的不舒服,所以宝宝更加哭闹不停。
有些妈妈采用人工喂养,选奶嘴时没有根据宝宝的月龄选择合适大小孔的奶嘴。如果奶嘴孔太大,宝宝很容易把空气和奶一起吸进去,导致胀气;如果奶嘴孔太小,宝宝会因嘬不到奶而使劲嘬,在这个过程中也容易把空气吸进去,造成胀气。
还有些妈妈喂奶时,因为喂奶的姿势不对,导致乳头和乳晕没有被宝宝的小嘴巴完全含住,或者是用奶瓶喂养时奶嘴没有完全塞进宝宝的嘴里,也容易导致宝宝吞进很多空气而造成胀气。
那么,想要预防婴儿胀气应该怎么做呢?
婴儿胀气的预防方法
按时喂奶:不要等宝宝哭很久才喂奶,只要他有饥饿的表情就喂奶,否则会因久哭而吸进很多空气造成胀气。而且因为太饿,当一吃到奶时会很急、很用力,也会吸进过多空气。
喂食后轻拍背部:在喂食后,轻轻拍打其背部以促进打嗝和排气。
注意奶瓶大小:要注意奶嘴孔不要过大、瓶身的倾斜度不要太大,以免造成空气进入奶嘴,随宝宝喝牛奶时进入体内。
避免宝宝哭闹太久:父母应安抚宝宝的情绪,避免其因哭闹而产生胀气。
少吃不好消化的食物:已经开始吃辅食的婴幼儿要少吃不容易消化、容易胀气的食物,例如地瓜、豆类等。
喂奶姿势不对会导致婴儿喷奶吗
喂奶姿势不对会影响吐奶,但是您的这种我认为和喂奶姿势的关系不大,主要是没有把胃内的空气排出。
建议您给宝宝喂奶后,把宝宝竖起来,胸部相贴,头靠在您肩上,然后用手上下拍宝宝吧的后背,促使胃中的空气排出,宝宝一般会打嗝,这样就不会吐奶了。
宝宝需要怎么护理才好
1、掌握正确的喂奶时间
频繁的给宝宝喂奶,也会导致初生婴儿吐奶。当上一次吃的乳汁还残留在胃里没有消化,又给宝宝喂奶后,这样会容易导致宝宝胃部饱胀,就会出现吐奶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宝宝胃排空需要3-4小时,每隔因此隔3-4小时喂一次奶比是最好的。
2、注意喂奶的姿势
喂奶的姿势和宝宝吐奶有密切关系。喂奶的时候,妈咪最好采用坐姿,躺着喂奶或者母婴面对面侧卧喂奶都会增加初生婴儿吐奶的几率。
3、喂奶后的姿势
喂奶后的姿势不当也会导致初生婴儿吐奶。宝宝吃完奶之后,可以让宝宝趴在妈妈的肩头上,用手轻轻帮宝宝拍打背部,排出吸奶时吸入的空气,让胃的气体排空,这样就可以减少宝宝吐奶的次数。千万别让宝宝吃完奶后就仰躺,如果一定要躺下,先让宝宝右侧卧,如果没有吐奶的现象再仰卧。
看完上文的介绍之后,相信大家对初生婴儿吐奶这一症状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初生婴儿吐奶是正常现象,一般刚出生几个月的宝宝都会有吐奶现象,因此妈咪们不用太担心。平日里,多留意宝宝的精神状态很身体情况,如果吐奶后出现情绪不安、发烧、状态不佳就有可能是生病了,需要及时就医。
芡实哺乳期能吃吗 哺乳期吃芡实宝宝会胀气吗
一般不会。
虽然说芡实的质地较硬,其中含有较多的淀粉和蛋白质,食用过多时容易导致人体出现腹痛、腹胀、便秘等消化不良的症状,但这些成分通过乳汁分泌是比较少的,一般并不会对宝宝造成较大的影响,可以不需要太过于担心。
如果宝宝出现了胀气的症状,那么很有可能是因为喂奶姿势不当导致宝宝吃下了太多空气所造成的,建议及时调整喂奶姿势即可,平时也可以给宝宝腹部适当地按按摩。
如何给宝宝拍嗝
1.横卧式
爸爸(妈妈)可以将双腿并拢,然后轻轻的抱起宝宝,让宝宝侧趴在自己的双腿上,然后轻力地拍拍宝宝的后背就可以了。这个方法非常适合婴儿初期的小宝宝。
2.对坐式
首先爸爸(妈妈)先坐在椅子上,然后让宝宝对着自己坐在大腿上,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可以用一手托着宝宝的头部,另一只手就可以轻力的拍拍宝宝的后背了。
3.竖抱式
爸爸(妈妈)可以将宝宝竖抱,让宝宝的头部可以搭在你的肩膀上,然后另一只手同样轻力的拍拍宝宝的后背即可。
宝宝打嗝是常见现象,主要原因是喂奶姿势不对或者吃完奶后没给宝宝拍嗝造成的。爸爸(妈妈)可以将宝宝竖抱,让宝宝的头部可以搭在你的肩膀上,然后另一只手同样轻力的拍拍宝宝的后背即可。
新生宝宝在吃完奶后总会打嗝,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是喂奶姿势不对或者吃完奶后没给宝宝拍嗝造成的。
吃红菜苔的好处和坏处 哺乳期吃红菜苔宝宝会胀气吗
一般是不会的。
红菜苔并不属于会产气的食物,适当地食用的话一般是不会导致人体胀气的,而且宝宝是否胀气与产妇所进食的食物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最主要还是因为喂奶姿势不当导致宝宝吞食了较多空气所引起的。
所以此时最重要的还是需要调整好喂奶姿势,并且喂完奶之后需要给宝宝适当地顺顺气,如果胀气情况比较严重的话,那么建议最好是及时去医院就诊。
婴儿总是吐奶是什么原因
1、婴幼婴幼儿胃肠道的生理特点所致
婴幼儿食管肌肉的张力较低,容易引起扩张,同时蠕动比较慢,故而食物容易淤积。贲门比较松弛,关闭不紧,易被食物冲开。
新生儿的喉头的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们含乳头的方式比较笨拙,从而导致吃奶时空气容易与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当孩子打嗝或身体晃动时,吃进去的奶也就比较容易被吐出来了。
2、喂奶姿势不正确引起
宝宝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样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胃的容量小,存放食物少,胃收缩功能又没有完全发育健全,所以才很容易发生吐奶。不了解宝宝肠胃特点的爸爸妈妈,可能会喂奶中,无意中增加了宝宝吐奶的可能性。
3、全身性或胃肠道疾病时症状引起
宝宝感冒时,尤其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时,会引发咳嗽等症状。咳嗽会使得腹压升高,也常常合并呕吐的症状。这个时候如果给宝宝喂奶,就非常容易出现吐奶现象。
妈妈喂奶姿势不会使孩子患上中耳炎吗
喂奶姿势也会致宝宝中耳炎
由于年幼不能表达,患病的孩子往往不肯吃奶,家长要引起注意。中耳炎是孩子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小儿常会感觉到耳深部搏动时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就会加剧,所以中耳炎患儿往往不肯吃奶。大一点的儿童会说耳朵痛,但婴幼儿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常表现为烦躁、哭闹、摇头或用手揉耳等。
喂奶姿势不当为何会引起中耳炎呢?先得从耳朵的解剖结构说起。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其中中耳为一相对密封的气腔,在前壁有一小管通向鼻咽部。平时此管在鼻咽部的出口受周围组织挤压而呈密闭状态,外界气体不能进入。当吞咽、咀嚼、打喷嚏或哭闹时,咽鼓管便作瞬间开放,以维持中耳内外气压平衡。由于婴儿耳的发育尚未完善,咽鼓管较短,且位置低而平直,其生理峡部又未形成,故管腔相对宽大。加上咽鼓管肌肉收缩力较弱,在鼻咽部开口较低,所以鼻咽部的液体容易流入中耳。
正是由于这种解剖特点,倘若喂奶姿势不当,例如横抱着喂奶,让孩子平躺着吃奶,奶瓶口开得过大,竖得过直等等,均易使乳汁沿着咽鼓管流入中耳内而诱发中耳炎。另外,喂奶时间间隔太长,孩子的饥饿感增加,吮吸强烈,吸入的空气过多,容易出现溢奶现象,也容易使乳汗流入中耳而发生中耳炎。
宝宝肚子胀气是怎么回事 宝宝为什么容易胀气
(1)胃肠功能不成熟有关
在婴幼儿期,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还未成熟,再加上整天躺着,食物很容易聚积在宝宝小小的胃里,从而容易导致胀气。
(2)喂养方式不正确
有些妈妈因为还没有经验,总是要等到宝宝饿到哭得很厉害时,才给宝宝喂奶。宝宝因为太饿,就会吃得很急很用力,这样很容易就把空气吸胃里引起腹胀。
(3)选用的奶嘴不合适
奶嘴以及奶嘴孔的大小要根据宝宝的月龄来选择。如果奶嘴孔太大,宝宝很容易把空气和奶一起吸进去;若奶嘴孔太小,宝宝会因嘬不到奶而使劲嘬,在这个过程中也容易把空气吸进去,这都会导致胀气。
(4)喂奶姿势不对
有些妈妈喂奶时姿势不对,她们没有让宝宝含住大部分乳晕,或者没有把奶嘴完全塞进宝宝的嘴里,这也会使宝宝吞进很多空气而造成胀气。
(5)吃了胀气的食物
对于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要检查一下自己的饮食,看看有没有谷物粗粮(如红薯、芋头、谷类等)、蔬菜(如豆类、土豆、洋葱、甘蓝菜等)、水果(如苹果、桃子等)等产气食物。如果是,那就得注意自己的饮食了。
如果宝宝已经添加了辅食,那父母要检查下宝宝的饮食是否有上述产气的食物。
孩子耳朵疼怎么回事 中耳炎所致
中耳炎是耳痛最常见原因,可因感冒或鼻腔疾病引起咽鼓管粘膜肿胀,使其狭窄或阻塞,造成中耳腔积液、发炎。另外,喂奶姿势不对,引起乳液呛入中耳引起感染,诱发中耳炎。症状是除耳痛以外还感到耳内发胀、发闷、发堵、听力下降,同时也伴有鼻堵、流涕等感冒现象。
吃奶吃出中耳炎
中耳炎是婴幼儿常见的耳病,最近有专家认为,母亲为宝宝喂奶姿势不当也会引发孩子中耳炎。
人的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其中中耳为一相对密闭的气腔,只有前壁有一称作咽鼓管的小管通向咽部。平时,此管在鼻咽部的出口受周围组织挤压而呈密闭的状态,外界气体不能进入。当吞咽、咀嚼、打喷嚏或哭闹时,咽鼓管便作瞬间开放,以维持中耳内外气压平衡。由于婴幼儿耳的发育尚不完善,咽鼓管较短,加上咽鼓管肌肉收缩力较弱,鼻咽部的液体容易流入中耳,所以,孩子患中耳炎的机会远比成人多。
分析:正是由于婴幼儿耳的这种解剖特点,现在许多年轻妈妈由于育儿经验不足,倘若喂奶姿势不当,例如横抱着孩子喂奶,让孩子平躺着吃奶,奶瓶口开得过大、竖得过直等等,均易使乳汁沿着咽鼓管流入孩子的中耳,因为婴幼儿的咽鼓管短、宽而平直,若哺乳位置不当,特别是哭闹时,如平卧吮奶,乳汁或呕吐物就会经咽鼓管流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为预防中耳炎,正确的喂奶姿势很重要。若坐着喂奶,妈妈应将孩子抱起放在自己的腿上,喂奶侧的一条腿用小凳子垫高些,把孩子斜抱在怀中,取头高足低位;如取卧位喂能,应将婴儿置于身体一侧,并用手臂或枕头将孩子的上身稍稍支起。不管采用哪种姿势,喂完奶之后,都要将孩子竖直抱起,让其头靠在母亲肩上,用手轻拍其后背2—3分钟,让孩子将吃奶时吸进的空气通过打嗝排出,以免吐奶而使乳汁流入耳中。此外,家长还应特别注意,孩子感冒时的鼻涕也比较容易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造成中耳炎,所以感冒时应避免大力擤鼻,预防中耳炎发生。若孩子不慎感染后,应及早用足量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控制感染,直至症状消退5-7日后才停药,务求彻底治愈,不可症状消退后即停药,以免变成慢性中耳炎。
怎样判断孩子是不是得了中耳炎呢?医生指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辨。
一是患耳附近头部剧痛,不肯吃东西、哭闹,不愿入睡。罗仁忠说,耳朵的构造很特殊,里面是骨头,外面包着一层皮肤,两者间没有其他可起到缓冲作用的肌肉组织等。所以,中耳炎一旦发病,会剧痛难忍。婴儿虽然说不出来,可是只要动动嘴,不管是吸吮和吞咽动作,都会压迫感染部位感到疼痛。因此,宝宝可能会在吃东西时烦躁、哭闹,也可能不愿入睡。
二是发烧,中耳炎往往伴随着突然发烧,体温可升至37.8℃至40℃。
三是看有无化脓,如果耳朵中流出黄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迹的液体,那么你的宝宝肯定是患上了中耳炎。流出的脓液说明原本留存于中耳的液体已经冲破了耳鼓。虽然这种症状对身体的危害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可怕,但仍然需要到医院请医生做专业处理。
四是是否出现听力障碍,分泌性中耳炎不会流脓,可是有液体大量存留于中耳部位,可能给宝宝造成暂时性的听力障碍。具体的表现为,他可能会把电视机的音量放得比平时更大,或者经常会要求你重复刚刚讲过的话。
奶瓶喂奶的正确姿势 不正确的姿势的危害
由于婴幼儿耳的这种解剖特点,倘若喂奶姿势不当,例如横抱着孩子喂奶,让孩子平躺着吃奶,奶瓶口开得过大、竖得过直等等,均易使乳汁沿着咽鼓管流入孩子的中耳,诱发中耳炎。
宝宝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样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胃的容量小,存放食物少,胃收缩功能又没有完全发育健全。没有掌握正确的喂奶姿势的的爸爸妈妈,可能会喂奶中,造成宝宝呛奶,吐奶的可能性。
如果用奶瓶喂奶时将奶瓶压着婴儿的下颌骨,或让婴儿去够奶瓶,而使下颌拼命往前伸,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婴儿下颌骨的发育,而形成“地包天”的现象。婴儿经常吸吮空奶嘴会使口腔上颚变得拱起,使以后萌出的牙齿向前突出,这些牙齿和颌骨的畸形不但会影响孩子的容貌,还影响其咀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