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游泳耳朵进水了怎么办
宝宝游泳耳朵进水了怎么办
宝宝游泳耳朵进水了,应立即将宝宝头部向入水的一侧倾斜,用消毒棉球轻轻将水吸出,但不要太深,前提是一定要固定好宝宝的头部不能动,且动作要小心轻柔,以免捅伤鼓膜。但若是宝宝内耳有积水,需立即去医院进行专门的处理。
宝宝游泳耳朵会进水吗 宝宝游泳耳朵进水会有什么影响吗
宝宝游泳耳朵进水,若液体长时间的积聚在中耳,会很容易诱发中耳炎,若是一些细菌感染了这些积聚的液体,会很容易引起宝宝耳朵内侧疼痛、耳垂发红、肿胀、触摸时有痛感等症状,导致宝宝身体不适。
宝宝耳朵进水会有什么危害
如果宝宝在洗澡或游泳时,导致耳朵进了水,使液体常在中耳积聚,就有可能导致急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以婴儿及幼童在冬季多发,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失聪。中耳的感染性炎症有三种类型:急性、慢性分泌性和慢性化脓性。急性中耳炎的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侵入途径有三条,经咽鼓管、外耳道或中耳。少数病例可能导致鼓膜穿孔。有一部分可能转为分泌物更多的慢性中耳炎,并导致失聪及耳痛。
我们通常熟知的“耳道进水会引起中耳炎”的说法,实质上说的是不干净的水进入外耳道,使得耳内的耳屎软化、膨胀,引发耳道堵塞、流水,发生外耳道炎;或者是脏水中的细菌留存在耳道内,增加耳朵发生感染的几率。因此,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耳朵只要进水就会发炎。耳部健全、正常的人,在洗澡的时候进入一点水是没有关系的。
宝宝游泳时耳朵进水怎么办?
当水流入宝宝耳朵,应立即将宝宝头部向入水一侧倾斜,用消毒棉球(棍)轻轻将水吸出,并擦干净,一般棉签只能擦到耳朵外周,做这些动作时要小心轻柔,以免捅伤鼓膜;如果洗澡过程中耳朵进水,大多数情况下会自行排出;一旦内耳有积水,应立即去医院进行专门处理。
可以使用软棉棒,在头部把棉花撑呈蓬松状,轻轻插入耳朵旋转,但不要太深,前提是一定要固定好宝宝的头部不能动;如果几次擦干后仍有臭味,就要到医院给耳朵点药水。如果宝宝不能配合,请不要轻易给宝宝掏耳,否则会有鼓膜穿孔的危险。
学游泳耳朵进水怎么办
学游泳耳朵进水是常有的事,如果耳朵进水,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处理:
1.单脚跳跃法:假如左耳进水,那么头朝着左边偏,左脚单脚跳跃,利于重力和惯性,使水从耳道中流出。并可以用手盖住耳朵,将水吸出来。
2.将头部向左右两边来回用力甩几次,利用离心力甩出耳中水分。
3.活动外耳道法:连续用手掌压迫耳屏;或用手拉动耳廓;或反复做张口动作,活动颞颌关节。这些做法可使耳道皮肤不断活动,从而变水屏障稳定性和压力的平稳,使水从耳道中流出。
4.外耳道清理法:将干净的棉签轻轻探入外耳道,直到接触到水屏障,此时水会被棉签吸出。
清洁手部并擦干,一指堵住耳孔,
侧卧法:以上方法均不成功,那么可以在睡觉时采用侧卧睡姿,使进水的耳朵处于下方,但耳朵不能紧贴枕头等,以免堵住耳朵,影响水的流出。
游泳后尽量用用棉签汲收、拭干耳中剩余水分。如果在冬天,还可以用电吹风小档热风将耳朵烘一下。
游泳进水易引发“游泳耳” 怎么办
“游泳耳”是一种因中耳感染而导致的疾病。耳咽管将将空气从鼻子和嘴巴送入中耳的通道,但是炎症会使细菌和病毒进入中耳,在耳鼓后产生脓液,从而引起压迫感以及疼痛症状。
根据美国疾病防控中心(CDC)的一项研究发现,在2007年里,到访医院的人当中有240万的人是因为游泳导致耳炎,他们共花去了5亿美元的医疗保险。
游泳性中耳炎最容易“找”上游泳爱好者,因为他们通常会在水里待较长时间,并且将头潜入水底的时间也比较长。游泳的环境原本就温热潮湿,再加上有些人习惯在游泳后掏耳朵,此时细菌就极容易进入中耳,造成感染。有些人则是因为夏季热伤风未好,游泳时鼻腔的细菌进入中耳通道,引发“游泳耳”。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防治“游泳耳”呢?从小细节保养耳朵是非常重要的。
1.游泳前清理外耳
有些人因为外耳道分泌物较多,当它们遇水膨胀之后,就会诱发“游泳耳”。游泳前清理一下外耳“耳屎”,可以有效避免“耳屎”被浸泡后引起疼痛发炎。
2.游泳后倾斜头部
游泳上岸后可以将头偏向一边,用手拉耳垂,并单腿跳跃,以便水能从耳朵里面流出来。
3.用电吹风将耳朵吹干
游泳耳塞有助于防止耳朵进水,但也难免有渗漏。“游泳后,将电吹风置于离耳朵十几英寸的地方,向耳朵内吹暖风,”洛杉矶家庭耳科医院的耳鼻喉科医生斯莱特里博士建议说,“但温度应当适宜,不能太热。”
4.别用东西掏耳朵
许多人觉得游泳后耳朵好像塞住了,就自己用“工具”,如铅笔、钥匙尖端、手指甲来掏耳朵。这样做极容易造成耳朵损伤,从而导致炎症。
宝宝游泳耳朵进水如何处理 宝宝游泳耳朵进水不宜用夹子、小钥匙、火柴棒掏耳朵
宝宝游泳耳朵进水后,妈妈不宜使用不干净的夹子、火柴棒、小钥匙等掏宝宝的耳朵,这有可能会损伤宝宝的耳道,甚至损伤鼓膜,要尽量用棉球代替软棉签来擦拭外耳,防止造成伤害。
警惕耳朵进水错误的处理方法
使用消毒棉签
游泳后耳朵进水,人们总会误以为棉签既可以止痒,还可以吸出水分。其实,耳朵进水时,棉签是掏耳朵的最坏工具,因为经过水的浸泡,很多人耳朵里的干燥耳屎变湿,棉签进入,反而很容易把耳道壁上的耳屎顶到深处,压迫到像纸一样薄的耳膜,影响耳膜的振动,引起发闷、疼痛,甚至发炎。
另外,进水的耳道,皮肤变得柔软易破,用棉签掏,一旦力道过大,就会损伤外耳道,非常疼,棉签头还容易掉进去。
游泳耳朵进水的原因
由于水又有一定的张力,进入狭窄的外耳道后形成屏障而把外耳道分成两段,又由于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屏障与鼓膜之间产生副压,维持着水屏障两边压力的平衡,使水不易自动流出。
有时外耳道内有较大的耵聍阻塞,则水进入耳道后更易包裹于耵聍周围而不易流出。耳内进水后会出现耳内闭闷,听力下降,头昏,十分不舒服,因此人们往往非常迫切想把水排出来。有人甚至用不干净的夹子、火柴棒、小钥匙等掏耳,这样虽然可侥幸将水屏障掏破,使水流出,但也易损伤外耳道甚至鼓膜,而导致耳部疾病。
宝宝游泳耳朵进水如何处理 宝宝游泳耳朵进水会有什么危害
宝宝游泳耳朵进水,若液体长时间的积聚在中耳,会很容易诱发中耳炎,若是一些细菌感染了这些积聚的液体,会很容易引起宝宝耳朵疼痛、发热等症状,容易出现急性中耳炎,导致宝宝身体不适。
学游泳耳朵进水怎么办 游泳耳朵进水严重吗
在鼓膜正常的人中,游泳进水不会直接造成危害,数小时后而调离的水分会自然挥发干燥。因此不会有什么危害。
但是由于游泳池或河水不干净,污水入耳后引起外耳道皮肤及鼓膜感染,或耳内进水后处理不当,如不洁挖耳等,常可引起以下几种耳病: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耵聍阻塞,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如果耳内进水后出现以上症状,应暂时停止游泳,并去医院检查,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