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秋节习俗有哪些 祭月

中秋节习俗有哪些 祭月

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中秋节是几月几日

中秋节在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日到来。

中秋节最早可以考据的年代在唐朝,在宋朝开始兴盛,明清时期就已经成为了和春节齐名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在汉文化圈流行,中秋节时,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的风俗

1、祭月

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祭月习俗,现在不少地区依然保留着在中秋节祭月的传统,不过,现在传承这项习俗的并不多,在古代,祭月是 一件大事,《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而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人们设大香案,摆上 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2、赏月、拜月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在中秋节赏月的传统习俗,并且古人在赏月的时候还会拜月,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拜月的已经很少了,但是,对着月亮吃着月饼,已经成了中国大部分家庭在中秋节时会做的事情,在某些地区还会在桂花树下赏月,别具一番意蕴。

3、观潮

中 秋节时,浙江地区还有一项盛事,那就是观潮,每年的中秋节在钱塘江都会聚集一批本地和外地赶来看涨潮的人群,中秋节观潮的由来已久,最早在汉代枚乘的《七 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4、放花灯

中秋节的花灯规模比元宵节时小,玩灯也是以家庭为单位,主体为儿童,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5、喝桂花酒

中秋节时有喝桂花酒的饮食传统,这是因为,中秋节前,正是桂花盛放的时候,此时将新鲜桂花浸泡在新酿的白酒中,过几日后揭盖舀出,酒香里面会带着若有若无的桂花香味,非常之好闻,桂花酒也是中秋节时的一大特色了。

中秋节的风俗 祭月

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祭月习俗,现在不少地区依然保留着在中秋节祭月的传统,不过,现在传承这项习俗的并不多,在古代,祭月是一件大事,《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而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人们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月饼节是哪天

农历的八月十五日。

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定,每年的农历的八月十五日都是我国传统佳节——中秋节,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活动

中秋节的活动主要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而且,在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中秋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吃月饼含有什么意思 中秋节介绍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吃石榴的寓意是什么 中秋节吃月饼的寓意是什么

寓意团圆。

月饼的外形饱满,像一轮满月,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中秋节的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随着时代的发展,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保留到了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相关推荐

中秋节的传统活动哪些

来源于,在《礼记》里就已经“秋暮夕”的记载,意思为拜神。在唐代中秋赏的风俗更是盛行,在那个时间也出现了很多咏的诗句,直到现在,赏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 中秋的夜晚会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身上谜语的灯笼,人们聚在一起猜灯上的谜语,很多的年轻男女喜欢这种活动,并在活动上传出许多爱情佳话。 饼在最初是古代中秋神的供品,后来人们逐渐把吃饼作为团圆的象征,饼形状是圆圆的,象征着团圆,在现在,吃饼已经是全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饼以示“团圆”。

饼的饮食文化

中国农历八十五中秋节饮食习俗。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诗句“小饼如嚼,中酥与饴”赞美饼,从中可知宋时的饼已内酥油和糖作馅了。到了元代,相传人们曾利用馈赠饼的机会,在饼中夹带字条,约定八十五夜,同时行动,杀死赶走蒙古“鞑子”。到了明代,中秋节饼的习俗更加普遍。明·沈榜《宛署杂记》载:“士庶家俱以是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饼。” 《酌中志》说:“八,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饼、瓜果。如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北方的中秋节习俗

1、北京 兔爷是北京老传统玩具,它最早出现在明末,用来的,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每到农历八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兔儿爷,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 古人素将圆视为美满、团圆的象征,因此八十五敬习俗源远流长。北京的“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修造的。每当中秋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 2、天津 天津独具特色的中秋习俗。每到中秋节,妈妈

中秋节的来历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主要三种:起源于古代对亮的崇拜,由此延生的活动、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习俗中秋节在我国由来已久,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说法,虽然关于起源的说法各持一言,但是中秋节的内蕴都是一样的,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饼最初的兴起是为了

中秋节饼是古代习俗演变而来的。 我国古代的历法,蒋每个季节分为三个,分别是:孟、仲、季,农历八,位于秋季的第二个,所以称为“仲秋”,而八十五时,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称之为“中秋”,起初,中秋节是古代帝王的节日,后面慢慢的演变成为了“中秋节”,人们将饼比喻成亮,引开天狗食,保护亮。

中秋拜起源 秋天

中秋节是由古代帝王的秋天礼制演变而来的,在上古时期,古代帝王会在秋分节气的时候,随着时代的变迁,后代的帝王,将的日期移到了离秋分最近的满日——中秋,平民效仿之,就逐渐演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中秋节了。

中秋节吃什么

饼中含油酸、亚油酸、矿物质、锌元素、铁元素、钾元素、维生素E等成分,食用后可以软化血管、补充能量。 过中秋节必吃的食物就是饼了,中秋节一个别称就是饼节,饼的形状和亮的形状是一样的,中秋节的历史渊源中嫦娥奔、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故事,在古代的时候饼、的习惯,现代只、吃饼的习俗

中秋节习俗哪些 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 从每年农历八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

中秋节南方的食物 北方的中秋节习俗

兔爷是北京老传统玩具,它最早出现在明末,用来的,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每到农历八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兔儿爷,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 古人素将圆视为美满、团圆的象征,因此八十五敬习俗源远流长。北京的“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修造的。每当中秋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 天津独具特色的中秋习俗。每到中秋节,妈妈都会让孩子穿兔鞋,戴

中秋节多少天

中秋节的具体日期是每年农历的八十五日,以今天的农历日期推算农历的八十五日就得到了中秋节距今的实际天数了。 小贴士:中秋节,又称节、光诞、夕、秋节、仲秋节、拜节、娘节、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我国自古以来就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演变至今,中秋节已经成为了法定节假日,每到中秋节这一天都会放假,民间和官方都会很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