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卑的原因
孩子自卑的原因
1、经常数落孩子是形成孩子自卑的温床
在赏识教育普及的今天,仍有不少父母喜欢批评孩子,或者说批评多于表扬,或说批评与年龄成正比。处于幼儿期的孩子,由于心智发育不成熟,还没有自我评价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对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往往来源于成人的判断。负面的语言是一种暗示,说多了在孩子的心里刻下了“我不行,我没有能力”的印痕。
2、家长过高的期望导致孩子追求完美
家长由于自己本身性格要强等原因,对孩子的期望也会比较高。这样的家庭,即使父母很少批评孩子,也会从言谈举止中向孩子传递着高期望的信息。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学会在无意中追求完美,苛求自己,形成给自己定高标准的习惯。但是,孩子一旦达不到父母或自己的要求,则把失败归咎于自己,认为自己努力不够,能力不行,产生了处处不如人的自卑感。
3、把孩子放入横向或纵向比较中
家长最爱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进行横向比较。看到孩子的成绩,便说:“你看,隔壁的某某这次考了92分,你怎么才81分”?尤其是在亲友前面和大众场合下,“比较”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拿别人的优势对比孩子的弱点,除了让孩子自惭形秽,抬不起头外,也极大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当这样的比较多了,孩子听麻木了,自尊也没了,自然不会求上进了。另一种是纵向比较,家长往往只看成绩,不去分析原因。家长要找原因多分析,多关注孩子的心灵,解开孩子身上的“死结”,而不是一味地比较和批评。
4、从小家长包办代替过多
在孩子出生的头几年,都有喜欢尝试、敢于探索、好奇求知的愿望。孩子毕竟要融于社会,适应集体。所以,家长的过度保护和事必躬亲,让孩子对大人产生依赖心理,这样的孩子从小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理,怪自己笨手笨脚,因为不会,所以继续仰仗大人的帮助,变成生活的低能儿。
小孩子自卑怎么办 洗刷阴影
大大小小的失败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小孩子要适时的遇到一些小挫折和小失败,但是失败过后父母要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父母在孩子失败后要对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对孩子总结经验,下次再同样的事情一定会成功的,家长要帮助孩子忘掉不愉快的,抬头向前看。
孩子自卑怎么办
帮助孩子消除自卑心理的9种策略:
1.全面地、辩证地看待自己,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
不仅要如实地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要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切不可因自己的某些不如人之处而看不到自己的过人之处。
2.学会正确地归因。
不能因一次失败,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行。殊不知这次失败的原因很可能是多方面的,不一定是能力不足造成的。
3.提高自信心。
当你在干一件事之前,首先应有勇气,坚信自己能干好。但在具体施行时,应考虑可能遇到的困难。这样即使你失败了,也会由于事先在心理上做了准备而不致造成心理上的大起大落,导致心理失调。
4.体验成功。
经常回忆因自己努力而成功了的事,或合理想象将要取得的成功,以此激发自信心。
5.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
当遇到某些情况感到信心不足时,不妨运用语言暗示:“别人行,我也能行。”“别人能成功,我也能成功。”从而增强自己改变现状的信心。
6.建立新的兴奋点。
当你处于劣势或面对自己的弱项时,可以通过有意转移话题或改做别的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可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也是最能体现自己才能的活动中去,以淡化和缩小弱项在心理上造成的自卑阴影,缓解压力和紧张。
7.正确地补偿自己。
为了克服自卑心理,我们可以进行两方面的补偿:一是以勤补拙。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有缺陷,不背思想包袱,以最大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去克服这些缺陷。二是扬长避短。例如苏格拉底其貌不扬,于是在思想上痛下功夫,最后在哲学领域大放异彩。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自我调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扬长避短,克服自卑。
8.注意自我激励。
自卑的人一般都比较敏感脆弱,经不起挫折的打击。因此应当注意,要善于自我满足,知足常乐。在学习上,目标不要定得太高。适宜的目标,可以使你获得成功,这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最好的激励,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之后,可以适当调整目标,争取第二次、第三次成功。在不断成功的激励中,不断增强自信心。
9.选准参照系。
在与别人比较时,为了避免自卑心理的产生,我们应该选择与自己各方面相类似的人、事比较,否则与自己悬殊太大;或者拿自己的弱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总免不了自卑感。与人比较时要讲究“可比性”——选择适当的参照系,否则只有“人比人,气死人”。
孩子自卑怎么办
第一, 父母要引导和教育孩子对自己进行积极、正确、客观的评价,并且认识到任何人都具有自己的长处,也都会有短处或不足。要相信并发扬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第二, 要教育孩子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期望。告诉孩子,有时社会评价一个人不一定是正确的,但需要个人正确地对待。比如,牛顿、爱迪生和爱因斯坦小时候都曾被人们称为“笨”孩子,可是他们后来都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
第三, 要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因为成功的经验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强。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往往认识不足,有时可能会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导致失败,由此产生自卑心理。父母要引导孩子量力而行,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应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
第四, 既要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失败和挫折变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又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要让孩子具备别人能做到,自己也能做到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当然,最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避免因望子成龙,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或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去和别的孩子的长处相比,以免造成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怎样应对宝宝的自卑心理
一、查明原因,对症下药。
一般,孩子的自卑感不是天生的,是大人教育不得法造成的。
心理学家说,中小学生自我意识较差,常以成年人对自己的看法评价自己,即使有独立见解,往往也比较简单、片面。
因此,在这个时期,如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能力估计不恰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
还有的家长,“恨铁不成钢”,对孩子的行为横挑鼻子竖挑眼,并且唠叨起来没完,这种不公正的评价也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感。
还有的因学习成绩不好或身休不好,都会产生白卑感,假如你的孩子有自卑感,一定要首先分析清是哪种原因造成的。
二、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宜,评价要合理。
家长在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时,要根据孩子能力和水平,提出恰当的要求,给予合理的评价,如有的孩子考试门门都不及格。
那么,第一步,家长可要求孩子争取几门及格,如孩子达到了要求,家长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再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要怕孩子有反复,不要操之过急,要肯定孩子的努力精神,耐心分析孩子反复的原因,鼓励孩子赶上去。
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经过努力取得的成绩,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
三、要帮助孩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孩子有自卑感还与他们知识贫乏、见识短浅有关。
年龄相仿的孩子聚在一起,有的谈天说地,讲得绘声绘色,有的却一无所知,听得目瞪口呆一无知识的孩子和别人一比,很自然地感到自卑。所以,家长要有意识地丰富孩子的知识,扩大其眼界,提高孩子的各种能力。为此。
家长可指导孩子阅读,带孩子参观游览等,使孩子感到自己有知识,有能力,不比别人差,这样,孩子就会逐渐消除自卑感。
四、要讲究方法,给予鼓励。
家长帮孩子克服自卑感,最重要的是,尊重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比如,孩子没考好,只要有了认识,不是满不在乎,家长就应体谅孩子的心情,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而不能感情用事,一味讽刺、挖苦、指责、埋怨,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小学四年级的教学过程中,从来投给学生打过不及格的分数。
学生不会时,他让学生学会了再打分。
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进取心,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当家长的,都应采取类似的科学方法。
有自卑感的孩子往往有“破罐破摔”的思想,批评对他们往往效果不大,表扬、鼓励倒常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因此,孩子有了进步,家长要及时表扬、鼓励。
孩子出了问题,家长也要对其中的积极因素给予肯定、这样,不仅可使他振奋精神。
克服困难,而且,可加深家长同孩子的感情,当然,家长在表扬的同时,也要指出孩子的不足,提出努力方向。
五、要坚持不懈,不能操之过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自卑感不是一天形成的,克服它,也要有个过程,当家长的不能操之过急,要允许孩子有反复,要有信心、有恒心、有耐心。
坚持不懈地教育和帮助孩子,孩子的自卑感就一定能克服。
父母怎样教育心理自卑的孩子
第一,查明原因,对症下药。一般说来,孩子的自卑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大人们教育不得法造成的,心理学家说,中小学生自我意识较差,常常以成年人对自己的看法评价自己,即使有了独立的见解,往往也比较简单、片面。因此,在这个时期,如果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能力估计不恰当,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还有的家长,’很铁不成钢”,对孩子的行为横挑鼻子竖挑眼,并且唠叨起来没完,这种不公正的评价也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感。还有的因学习成绩不好或身休不好。都会产生白卑感,假如你的孩子有自卑感,一定要首先分析清是嘟种原因造成的。
第二,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宜,评价要合理。家长在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时,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和水平,提出恰当的要求,给予合理的评价,比如,有的孩子考试门门都不及格,那么。第一步,家长可以要求孩子争取几门及格,如果孩子达到了要求,家长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再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要怕孩子有反复,不要操之过急,要肯定孩子的努力精神,耐心分析孩子反复的原因,鼓励孩子赶上去。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经过努力取得的成绩,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
第三,要帮助孩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孩子有自卑感还与他们知识贫乏、见识短浅有关年龄相仿的孩子聚在一起,有的谈天说地,讲得绘声绘色,有的却一无所知,听得目瞪口呆一无知识的孩子和别人一比,很自然地感到自卑。所以,家长要有意识地丰富孩子的知识,扩大其眼界,提高孩子的各种能力。为此。家长可以指导孩子阅读,带孩子参观游览等,使孩子感到自己有知识,有能力,不比别人差,这样,孩子就会逐渐消除自卑感。
第四,要讲究方法,给予鼓励:家长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最重要的是,尊重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比如,孩子没考好,只要有了认识,不是满不在乎,家长就应体谅孩子的心情,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而不能感情用事,一味讽刺、挖苦、指责、埋怨,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小学四年级的教学过程中,从来投给学生打过不及格的分数。学生不会时,他让学生学会了再打分。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进取心,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当家长的,都应采取类似的科学方法。
有自卑感的孩子往往有“破罐破摔”的思想,批评对他们往往效果不大,表扬、鼓励倒常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孩子有了进步,家长要及时表扬、鼓励;孩子出了问题,
家长也要对其中的积极因素给予肯定、这样,不仅可以使他振奋精神。克服困难,而且可以加深家长同孩子的感情,当然,家长在表扬的同时,也要指出孩子的不足,提出努力方向。
第五,要坚持不懈,不能操之过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自卑感不是一天形成的,克服它,也要有个过程,当家长的不能操之过急,要允许孩子有反复,要有信心、有恒心、有耐心。坚持不懈地教育和帮助孩子,孩子的自卑感就一定能克服。
儿童自卑的原因
孩子越大,父母越挑剔,早就忘记了孩子学走路时的赏识心态。处于幼儿期的孩子,由于心智发育不成熟,还没有自我评价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对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往往来源于成人的判断。每当尝试什么事情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是:“是的,我可能不行,还是不去做了吧。”
可谓高起点的家庭希望孩子也有高起点,获取高成就。这样的家庭,即使父母很少批评孩子,也会从言谈举止中向孩子传递着高期望的信息。然而孩子并不是父母的翻版,他有自己的智力特点,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
子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孩子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因各种原因达不到你所期望的目标。拿别人的优势对比孩子的弱点,除了让孩子自惭形秽,抬不起头外,也极大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当这样的比较多了,孩子听麻木了,自尊也没了,自然不会求上进了。
小孩子自卑怎么办 降低追求
引导和教育孩子对自己进行积极、正确、客观的评价,并且认识到任何人都具有自己的长处,也都会有短处或不足。要相信并发扬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孩子自卑有哪些表现
1.做事没主见,不敢自己实践
分析与对策: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可能跟家长包办一切事物,或者是动不动就批评孩子有关。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在家里时,家长要试着放手让孩子去解决自己的事情,为孩子制造更多的锻炼机会,帮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完成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当然,鼓励也是非常重要的,即便孩子只是取得一个小小的进步,也不要忘记鼓励,更不要常常批评孩子。
2.回避竞赛、竞争,不敢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
分析与对策: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家长的爱比较有关。家长最爱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进行横向或是纵向的比较中,成绩、才艺、行为等等,孩子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纳入家长的比较范围之内,家长以为,这样的比较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殊不知,却是对孩子心理的极大伤害。
3.拒绝交朋结友,不敢与人交流
分析与对策:如果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应常带孩子出外进行户外活动,耐心引导孩子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同时,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家长还可以邀请有相近年龄的小孩的家庭一同进行。这样户外锻炼,既可以让孩子开阔心胸,逐渐敢于与他人交流,也可以增进亲子感情,让爱唤起孩子心中的自信。
专家解析孩子自卑的表现
孩子的身心健康是都很关注的,现在很多孩子也是会出现自卑的心理的,这也是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孩子自卑也是很让父母担心的,那么孩子为何出现自卑心理?孩子自卑的征兆是什么?
一、语言表达较差。据专家所作的统计,高占8成以上的自卑儿童的语言表达较差。他们或表现为口吃,或表述不连贯,或表达时缺乏情感,或词汇贫乏等等。专家们认为,这是因为强烈的自卑感极有可能阻碍了大脑中负责语言学习系统的正常工作之故。
二、对挫折或疾病难以承受。自卑儿童大多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承受挫折、疾病等消极因素带来的压力,每每即便遇到小小失败或小小疾病便“痛不欲生”,有时甚至对诸如搬迁、亲人过世、父母患病等意外都感到难以适从。
三、常年情绪低落。如果孩子常常无缘无故地郁郁寡欢,那很可能就是自卑心理使然。
四、过度怕羞。儿童,特别是女童略有怕羞纯属正常,但如怕羞过度(包括从来不敢面对小朋友唱歌,从来不愿抛头露面,从来不敢接触生人等等),则可能内心深处隐含有强烈的自卑情绪。
五、经常疑神疑鬼。自卑儿童对家长、教师、小伙伴对自己的评论往往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别人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甚至耿耿于怀。长此下去,他们还可能发展到“疑神疑鬼”的地步,总无中生有地怀疑他人不喜欢或者怪自己。
六、过分追求表扬。自卑儿童尽管自感“低人一等”,但往往又会反常地比正常孩子更追求家长和教师的表扬,而且可能采用不诚实、不适当的方式,如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等。
七、拒绝交朋结友。一般来说,正常儿童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绝大多数对交朋结友或兴趣索然,或视为“洪水猛兽”。
八、难以集中注意力。自卑感强的儿童在学习或做游戏时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这是因为“挥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九、贬低、妒嫉他人。自卑儿童的另一变态反应是:常常贬低、妒嫉他人,如可能为邻桌受到老师表扬而咬牙切齿甚至夜不能寐。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他们为减轻自家因自卑而产生心理压力设计的宣泄情绪的渠道,尽管这往往并不奏效。
十、自暴自弃。占大比例的自卑儿童往往会表现为自暴自弃、不求上进,认为反正自己不行,努力也是白搭。更有甚者,还可能表现出自虐行为,如故意在大街上乱窜,深夜独自外出、生病拒绝求医服药等,似乎刻意让自己处在险境或困境之中。要是遭到家长指责,便以“反正我低人一等”作辩解。
十一、回避竞争、竞赛。虽然有的自卑儿童十分渴望在诸如考试、体育比赛或文娱竞赛中出人头地,但又无一例外地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因而断定自己绝不可能获胜。由此,绝大多数自卑儿童都是尽量回避参与任何竞赛,有的虽然在他人的鼓励下勉强报名参赛,但往往在正式参赛时又会临阵逃脱,甘当“逃兵”。
孩子自卑心理调节方式
化不利为有利:自卑感既会使人羞怯退缩,也能使人奋发进取。某种意义上,自卑感是走向成功的踏板。发现它,承认它的存在,并设法弥补它,从而达到人生的目标。
系列摆脱法:若是自己不能胜任的事,不要立即强制去做,而是先从较容易人手、获得自信后,再做较为复杂的事,以便一步一步地实现目标。
共鸣性理解:对怀有自卑感的人,应摆脱孤立无援、独自苦恼的状态,将自己的困惑向周围人诉说,帮助分忧解愁,体谅、理解其苦恼心情,争取周围人及家属的“共鸣性理解”,对消除自卑感具有良好作用。
行为矫正法:要针对自己的弱点制订一个逐步训练的计划,并坚持不懈地执行。如争取在集会上发言,主动接触陌生人;可以预先拟就话题,演练对话,提高语言技巧及社交手段。
集体心理治疗:对于自卑感的克服,一般心理治疗中的说理开导、分析评价、讲授对策、鼓励劝慰等,都是用得上的。心理治疗时还把有同样经历的人组织成集体小组,相互慰藉,共同探讨,鼓励进取,消除自卑。
孩子自卑怎么办
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 父母要引导和教育孩子对自己进行积极、正确、客观的评价,并且认识到任何人都具有自己的长处,也都会有短处或不足。要相信并发扬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第二, 要教育孩子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期望。告诉孩子,有时社会评价一个人不一定是正确的,但需要个人正确地对待。比如,牛顿、爱迪生和爱因斯坦小时候都曾被人们称为“笨”孩子,可是他们后来都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
第三, 要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因为成功的经验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强。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往往认识不足,有时可能会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导致失败,由此产生自卑心理。父母要引导孩子量力而行,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应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
第四, 既要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失败和挫折变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又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要让孩子具备别人能做到,自己也能做到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当然,最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避免因望子成龙,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或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去和别的孩子的长处相比,以免造成孩子产生自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