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10大哭声暗示他生病了
宝宝的10大哭声暗示他生病了
1、双腿屈曲剧烈哭闹:妈妈我肚子疼!
阵发性剧哭就是一阵阵发作的剧烈哭闹,发作的间隔时间长短不一,每次发作时持续的时间也长短不一。常伴有躁动不安,双腿屈曲,2~3分钟后又一切正常,但精神不振,间歇10~15分钟后会再次啼哭。由于间歇时宝宝嬉笑如常,有的父母就认为宝宝是在发脾气闹人,而忽视了疾病的可能。
如果孩子阵发性剧哭时满床打滚,额部出汗,面色发白,哭声凄凉,拒绝任何人触摸腹部。若强行上前触摸时,孩子非常惊恐,很有可能是胆道蛔虫或肠套叠。若哭闹不剧烈,忽缓忽急,时发时止,无节奏感,又喜欢让别人揉肚子,则可能是肠道蛔虫症或消化不良。
2、突然尖叫啼哭:头好痛
突发尖叫啼哭就是哭声直,音调高,单调而无回声,哭声来得急,消失得快,即哭声突来突止,很易被认为是受惊吓或做“噩梦”。突发尖叫啼哭可能是头痛的表达,是一种危险信号。
3、哼哼呻吟:没力气哭出来
呻吟和啼哭有所不同,它不带有情绪和要求,似哭又似微弱的“哼哼”声,表现为无助的低声哭泣,是疾病严重的自然表露。宝宝的大哭大闹很容易引起父母的重视,但呻吟低哭却往往被父母忽视,有的时候这是疾病加重的表现,请尽快就医。
4、短促连续的急哭:喘不过气
连续短促的急哭特点是哭声低、短、急,连续则带急迫感,好像透不过气来,同时伴有痛苦挣扎的表情,这是缺氧的信号。出现此种啼哭时,父母应解开小儿的衣领、裤带及各种束带,垫高肩部,使头略向后仰,颈部伸直,切莫紧紧抱着孩子。
5、小鸭子哭声:我的嗓子难受
小鸭叫样啼哭顾名思义是指哭声似小鸭叫,若同时出现颈部强直,则应考虑是否有咽后壁脓肿,应把这种哭声与一般的声音嘶哑相鉴别。声音嘶哑是感冒引起的咽喉炎,而咽后壁脓肿较危险,若脓肿溃破,脓汁可堵塞呼吸道危及生命。若出现小鸭叫样啼哭应及时就医。
6、抓耳挠腮哭闹不安:耳朵!耳朵!
宝宝多表现为哭闹不安,夜间尤甚,同时伴抓耳挠腮,或头部来回摇摆,不敢大声哭,多是急性中耳炎。也可见于外耳道疖肿或外耳道异物,若有脓性分泌物自耳中流出则更易判断。
7、边哭边流口水:嘴巴不舒服
本来很干净的孩子,突然变得流涎,下颌总是湿辘辘的,每当喂食时总是引起宝宝的哭闹。此时家长应该检查宝宝的口腔是否有溃疡、疱疹、糜烂、齿龈肿胀等。
8、闹哭时某一肢体不动:动不了的地方疼啊!
宝宝哭闹时多是四肢舞动,小手乱抓,小腿乱蹬,若哭闹时伴有某一肢体不动,或父母触动某一肢体时引起孩子哭闹,则可能有关节、骨骼或肌肉病变,如关节脱位、骨髓炎、关节炎、软组织感染等。
9、便便时啼哭:屁屁好疼
宝宝排大便时啼哭,多由于肛门疾病引起的,如肛周脓肿、肛裂、痔疮等,排尿时啼哭多由于尿道口炎症所致,男婴还可由于包皮过长所致。
10、长期半夜惊醒哭闹:可能补钙太多了
宝宝出现夜惊,诊断为缺钙,就开始补充鱼肝油。摄入过多的维生素A时可引起中毒,表现哭闹不安、多汗,类似于缺钙。
宝宝“哭语言”你懂几个?
“哇哇”一声巨响,响彻了整个楼道,吓坏了爸爸妈妈,小宝宝又在做运动了——哭!这个时候,爸妈表现也是各异,经验善浅的爸妈慌了手脚,比宝宝还要紧张;一些爸妈置之不理,反正也就那样了,哭累就消停了;一些爸妈摸摸尿裤,没湿,于是就用微笑武器哄着小娃娃。其实,宝宝哭声中含义还是很丰富的,但是许多爸爸妈妈并不一定听得懂,今天小编就给列个单,看看宝宝哭到底是为了啥。
※宝宝因为饥饿啼哭的信号
暗语一:我又饿又渴
啼哭解读:当宝宝的哭声带有乞求感,声音由小到大,很有节奏,这个时候如果用手触及宝宝面颊或嘴边,他会马上扭转头,张开小嘴一副找东西吃的样子,并有吸吮动作;如果妈妈把手拿开,没有给喂奶,宝宝会哭得更厉害。当宝宝因口渴而啼哭时,他们会嘴唇发干,时不时地小舌头舔嘴唇,而且显得很烦躁。
提醒:如果是因为宝宝饿了,这个时候妈妈应赶紧给宝宝喂奶。只要一给奶吃,哭声立即停止。如果是因为渴了,妈妈要马上给宝宝喂水,喂了水后立刻就不哭了。
暗语二:我好撑啊,吃得太多了
啼哭解读:宝宝如果被喂得太饱,他们也会哭。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喂奶后,宝宝哭声尖,同时乱蹬两条小腿,如果妈妈贴着他的小肚子抱起,宝宝会哭得更厉害,嘴里往外吐奶或溢奶,甚至出现呕吐。
提醒:妈妈这时不必哄宝宝,哭可促进宝宝消化。
※宝宝因为身体不适啼哭的信号
暗语三:我尿裤子了,好湿啊
啼哭解读:哭声不太大,且哭时没有眼泪,两条小腿一个劲地蹬被,大多发生在睡醒或吃奶后。
提醒:妈妈可以摸摸小宝宝的屁股看看湿了没有,如果湿了,就换上干净的尿布宝宝就不哭了。
暗语四:热了or 好冷
啼哭解读:如果宝宝觉得好热,他们的哭声很大,神情不安,小胳膊和小腿直舞动,脖子上有很多汗。如果宝宝觉得冷了,他们的哭声不太响,较低沉但有节奏,宝宝哭时不怎么动身体,小手小脚摸上去有些凉嘴唇有些发痒。
提醒:热的时候,妈妈给宝宝适量减掉衣或被,安放在凉爽之处,宝宝马上就会安静下来。宝宝的手脚凉凉的,妈妈就要给宝宝加被子、衣物,或是把他放在暖和的地方时,这样宝宝就不再哭泣了。
暗语五:妈妈抱,我要妈妈抱
啼哭解读:宝宝是想妈妈了吧。这时候宝宝哭声平和,带有颤音,很有节奏感,宝宝的头不停地转动,一幅“左顾右盼”样子。妈妈走到跟前,宝宝会对妈妈流露出企盼的神色,虽然哭声变小,但仍然哼哼唧唧地叫个不停。
提醒:妈妈懂得啦,赶快给宝宝一个温暖的拥抱吧。
暗语六:谁刺我啊,很痛的好不好
啼哭解读:本来好好的宝宝,突然发生尖利的哭声。这个之后很有可能是因为被异物刺痛或者蚊虫叮咬,还是有硬物压着。
提醒:妈妈应仔细检查宝宝的被褥和衣物有无异物,皮肤上有无虫咬伤。
※宝宝因疾病啼哭的信号
暗语七:我睡不好啊
啼哭解读:有些宝宝会有夜间惊哭的情况。宝宝在夜间总醒,哭一会儿,睡一会儿,很不安宁,如同受了惊吓。哭时常呈睡状,闭着眼睛哭,同时肢体抖动。
提醒:宝宝可能缺钙,妈妈需要给宝宝补钙。
暗语八:我的小肚子好痛啊
啼哭解读:宝宝如果发生阵发性啼哭,则变现为宝宝突然剧烈地哭闹。这种哭闹非同寻常,一阵一阵的,怎么也哄不住,哭闹时面色苍白,表情痛苦,呈屈腿卧位。过一会儿宝宝可玩耍或安静入睡,但间隔一段时间又再次剧烈哭闹。
提醒:宝宝可能患上肠套叠,妈妈应赶快带宝宝就医。
暗语九:头好疼啊
啼哭解读:宝宝发出尖叫般的哭声,脸阵阵青紫、四肢肌肉抖动。多有出生时窒息史或产伤。
提醒:可能有脑出血或缺血性脑病,赶快去医院。
暗语十:耳朵痛了
啼哭解读:宝宝啼哭伴抓耳挠腮。宝宝哭声大而高,在夜间更严重,哭时总晃动着头,或抓耳挠腮。
提醒:宝宝可能患上了急性中耳炎,外耳道疖肿,如果耳道里脓性分泌物留出更证实患有此病,需要马上找医生治疗。
※宝宝因疝气复发啼哭的信号
暗语十一:我的疝气又犯了
啼哭解读:宝宝以往有疝气,突然哭闹起来。
提醒:需及时到外科就医。
暗语十二:好难受,喘不过气啦
啼哭解读:当宝宝啼哭伴咳喘,出现连续短促的急哭,并口唇发紫,出气很费劲,有时还伴有发烧,这个时候,宝宝很有可能是患上了肺炎。
提醒:马上飞奔医院治疗。
看了这12种含义,是不是觉得婴儿的哭声大有学问?宝宝哭的时候妈妈们可要竖起耳朵留心啦,辨别他们到底是“有理哭叫”还是“无故哭叫”从中知道宝宝的需求和表达的感情。只要宝宝不是因为身体有异常情况,适度地哭一哭有益无害。因为适度地哭叫也是一种深呼吸,有利于宝宝的胸廓和肺的扩张及发育,而且哭时四肢舞动也是一种运动。只要身体无异常,过一会儿宝宝的哭叫会自动停止的
婴儿呛奶怎么办
1、轻微状态:轻微的溢奶、吐奶,宝宝自己会调适呼吸及吞咽动作,不会吸入气管,只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状况及肤色即可。
如果大量吐奶,首先,应迅速将宝宝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然后,把手帕缠在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咽喉,将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来,以保持呼吸道顺畅,然后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2、严重状态:如果宝宝憋气不呼吸或脸色变暗时,表示吐出物可能已进入气管了,使其俯卧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如果仍无效,马上夹或捏刺激脚底板,使宝宝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此时最重要的是让他吸氧入肺,而不是在浪费时间想如何把异物取出。
在以上过程中,宝宝应同时送往医院检查。如果呛奶后宝宝呼吸很顺畅,最好还是想办法让他再用力哭一下,以观察哭时的吸氧及吐气动作,看有无任何异常,如声音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严重凹胸等,如有应即送医院。如果宝宝哭声洪亮,中气十足、脸色红润,则表示无大碍。
必知宝宝啼哭的意思有几种
暗语一:我又饿又渴
啼哭解读:当宝宝的哭声带有乞求感,声音由小到大,很有节奏,这个时候如果用手触及宝宝面颊或嘴边,他会马上扭转头,张开小嘴一副找东西吃的样子,并有吸吮动作;如果妈妈把手拿开,没有给喂奶,宝宝会哭得更厉害。当宝宝因口渴而啼哭时,他们会嘴唇发干,时不时地小舌头舔嘴唇,而且显得很烦躁。
提醒:如果是因为宝宝饿了,这个时候妈妈应赶紧给宝宝喂奶。只要一给奶吃,哭声立即停止。如果是因为渴了,妈妈要马上给宝宝喂水,喂了水后立刻就不哭了。
暗语二:我好撑啊,吃得太多了
啼哭解读:宝宝如果被喂得太饱,他们也会哭。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喂奶后,宝宝哭声尖,同时乱蹬两条小腿,如果妈妈贴着他的小肚子抱起,宝宝会哭得更厉害,嘴里往外吐奶或溢奶,甚至出现呕吐。》》宝宝爱摇头是什么原因
提醒:妈妈这时不必哄宝宝,哭可促进宝宝消化。
暗语三:我尿裤子了,好湿啊
啼哭解读:哭声不太大,且哭时没有眼泪,两条小腿一个劲地蹬被,大多发生在睡醒或吃奶后。
提醒:妈妈可以摸摸小宝宝的屁股看看湿了没有,如果湿了,就换上干净的尿布宝宝就不哭了。
宝宝哭闹抱与不抱有讲究
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一旦哭将起来,大家就紧张万分,忙个不停,最常用的安抚方式就是把孩子抱起来又拍又诓,来回踱步。这办法虽然能让宝宝停止哭闹,但却带来了一个后遗症:孩子动不动就哭,有的甚至要一天到晚都要抱着,连睡觉也放不下,一挨着床就醒了,就哭,把各大人累的!婴儿保健专家指出:宝宝一哭,大人就抱,家长正中了宝宝的"圈套",在孩子没病没"情况"时,对付没有由头的哭闹,大人最好别抱。
儿保专家观察发现,不满半岁的宝宝,会经常无休止地哭喊,有的时候会哭得脸色发紫,这是新生儿的一个特有阶段。加拿大医学家经研究发现,很多不满5个月的新生儿都有爱哭的阶段,其表现主要为:没有预见性,哭和不哭都找不到原因,哭闹时间长,拒绝安抚,常常出现在晚上或傍晚。
此时,首先要咨询医生有无病理原因,如果没有,那就抱抱孩子吧。但是,如果你发现宝宝一抱在怀里就安静,一放下就哭声震天,此时就要小心了,因为宝宝认为哭是让你抱的有效办法,这样他就会开始用哭来达到目的,不仅父母受累,孩子也会养成不好的习惯。在确保宝宝安全的前提下,即便哭声再大,也不要满足他,暗示他哭已经不是一个有效的办法,经过几次,哭闹就会停止了。
对待令人心疼又心烦的哭声,父母首先要调整好心态,宝宝的哭并不意味着情感上的不悦,或是好不好。所以宝宝哭时,先得判断他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先检查一下尿布、衣服,看看是不是因为拉了造成不舒服;观察宝宝是否包好,让四肢挨着身体,以免因不舒服影响睡眠;还可寻找一下外因,看是不是物品太杂乱,噪音太大,或者光线太强烈等;如果周围总是太安静,一成不变,可以为宝宝放些舒缓的音乐;如果是玩具太单一,就给他增加些花样儿;试着让孩子学会一些暗示语,用不同的姿势或声音来表达吃饭、喝水、便便等。
如果宝宝在家中经常能听到其乐融融的笑声,看到爸爸妈妈温馨的笑脸,以及令人愉悦的颜色和美好的事物,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帮助他了解到,微笑是一种更好的语言。
除了摇晃怎样正确安抚婴儿
揭秘:宝宝哭泣的真实原因
1、撒娇哭的声音偏高,且哭了很久连一滴眼泪也没掉,这是撒娇的哭声,也是想要妈妈抱抱。2、尿布湿了若是听起来较为刺耳的哭声,哭音尖锐并夹杂低音,就是宝宝尿布湿了,希望妈妈快帮忙换尿布。3、饥饿仔细听宝宝的哭音,可发现哭音中有“M”的音节,这是宝宝肚子饿了。4、想睡觉哭声听起来比较低沉,则代表宝宝想睡觉了。5、生病如果哭声持续且反复发作,可能代表宝宝生病了。如果哭声尖锐异常或声音由强变弱,就需要爸妈提高警觉喽!
招数:如何辨别宝宝哭声含义
1、父母应试着辨别新生儿哭声代表的意义。2、先确认是否尿布湿、肚子饿。3、检查身上有无起疹子、蚊子咬,或是因温度太热,导致不舒服。4、观察宝宝的表情、肢体动作,以及量体温,判断有无异常。5、若安抚超过15分钟仍哭闹不休,且食欲不好,可能是肠胃炎或其他疾病,应尽速就医。
方法:如何正确安抚宝宝
1、掌控宝宝情绪。面对宝宝哭闹不休,的确会让许多父母深感头痛,尤其是新手父母因照顾经验不足更容易手足无措。医生提醒,虽然宝宝的哭声会令家长心烦意乱,但是必须了解到,“哭”是婴儿对外沟通的语言,他们只能用不同的哭声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情感和要求。父母若能常与宝宝玩游戏,观察、了解他的喜怒哀乐,并适时给予回应,就能与宝宝建立亲密的互动关系。充分掌握宝宝的情绪状况后,家长才能“见招拆招”,也不致于发生宝宝哭个不停,父母却不知如何是好的窘境。
2、帮宝宝按摩。究竟该如何安抚哭泣的宝宝,除了耐心以对外,父母可帮宝宝按摩,还可以通过身体的亲密接触以缓解宝宝的情绪,避免抱着摇晃且疏忽力道的拿捏而不慎伤害宝宝。父母可拿玩具或外出散步吸引宝宝以转移注意力,让宝宝停止哭泣。如果自觉快要失去耐心了,也不要勉强,应该请家中其他有经验的成员帮忙哄宝宝,给自己松口气的时间,避免因自身情绪失控做出令人遗憾的事情。
3、及时送医治疗。如果安抚了很久还无法让宝宝停止哭泣,这时最好考虑送医,因为在2~3个月大时,有婴儿性肠绞痛的问题,5~9个月大则是肠套叠的好发年纪,需要专业的儿科医师检查,做综合性的评估,才能真正解决宝宝的问题。
分清宝宝的三种哭声
每当新生的宝宝哭闹不止时,许多年轻的父母会不知所措,使出尽浑身解数地哄、抱。尿布也换了、奶也喝了,还是哭,于是就恨不得再把宝宝塞回肚子里去。其实,这时候,父母不要着急,一定要冷静下来,查清宝宝哭的原因。因为哭是宝宝的第一语言,这是原始的生理反应,也是他们表达和沟通最重要的工具。据有关专家讲,宝宝哭泣所代表的信息是多层面的,大约可分为生理需求、心理反应、病理状况三种。这三种类型的哭法是不同的,应该注意区分。
生理需求的哭。生理需求的哭往往是以下原因造成的,尿布脏了或湿了、喝奶时间要到了,渴了、太热(会流汗)了或太冷(会手脚冰冷)了、太吵了、光线太亮了或是太暗了。宝宝这些基本生理需求的哭泣,是比较好解决的,只要满足宝宝的要求就可以了。
心理需求的哭。那些所谓“磨娘精”、难带的宝宝,往往是心理需求的哭。有关专家指出,有些宝宝黏人、易受惊吓,是性格上比较敏感或坚持度高、适应性差。心理需求的哭声比较小,甚至会盯着大人或伸出双手,就表示他只是想要抱抱,想要有人陪他玩。这时你只要逗着、哄着他玩就万事大吉了。宝宝3到6个月会开始熟悉亲近的人,高兴就笑,不高兴就哭。6个月以后四肢控制更纯熟,表情也更丰富,许多生理需求不必借哭来表示了,因此表达情绪的哭泣比重增加,不满、失望、害怕、生气、挫折感都是哭泣的原因。当大人拥抱时,能让宝宝感到满足与愉悦,所以父母应该在宝宝两岁前多抱抱他,让孩子感受到关爱,这对日后的情绪发展有良好的启发。
病理状况的哭。假如宝宝哭声比平常尖锐而凄厉,或握拳、蹬腿、烦躁不安,不论如何抱也无法搞定,就可能是生病了!当身体不适引起疼痛的感觉时,不会说话的婴儿一定用肢体语言和哭声来表达。此时他会握拳、蹬腿、烦躁不安,哭声特别尖锐或凄厉,这时就应该警觉是病理状况引起的哭泣。肠胃道系统、呼吸道、皮肤方面、脑部问题、泌尿生殖系统、重金属和药物中毒、大人吸烟或吸毒等,都会引起宝宝的异常哭泣。
宝宝晚上睡觉哭闹 宝宝哭闹是他在提要求
哭是宝宝向外界寻求帮助的总要的手段,所以妈妈们一定要注意。
宝宝哭声解读
我饿了
宝宝肠胃小而且嫩,饮食需要多次,所以会经常出现饿了的情况。
专家介绍,饿哭的典型“声音效果”是,低音调,有节奏,而且重复着一定的模式:先短促哭一声,然后有个停顿,再短哭一声,再停顿,就像在说“饿—饿—”一样,直到被妈妈抱起来喂奶,哭声才停止。
我累了
宝宝累了、困了的时候,他的哭声急躁且不连贯,有时大哭几声,有时好像要哭又哭不出来。
宝宝困了的时候,会有揉眼睛或者打哈欠的习惯,有时候还会有很不耐烦的样子。
专家提示,由于疲劳而发出的哭声很难让人联想他只是想睡觉,这种哭声一般很强烈, 而且像花腔一样还带着颤抖和跳跃,此时明智的做法是赶紧让周围安静下来。
有东西弄疼我了
这种突然爆发的,刺耳的急促的哭叫,常常伴随着张大的嘴巴、紧握的双拳、蜷缩的双脚等动作。如果你听到宝宝突然尖声哭闹,就要马上检查是什么让他不舒服或受伤了。
我的身体好不舒服
专家介绍,生病后,婴儿的哭声通常是虚弱的呜咽,而且表现得无精打睬、食欲不振,同时还可能伴有呕吐、腹泻、发烧等症状,这就需要抓紧时间去看医生了。
我身体某个部位很疼
如果他突然在白天连续哭闹2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你所有曾经有效的安抚又都不起作用,这时候就要考虑带他去医院了,这可能是宝宝身体某一个部位非常不舒服,而不是普通感冒发烧的那一种无精打采的哭闹。
我热了
这时宝宝的哭声连贯,手心很热,额头上潮乎乎的,还不断地蹬腿。“太冷(热)了,我很不舒服!”用正常体温的手去摸摸宝贝的耳朵、脖子和鼻子等露在外面的部位,可以帮助判断宝贝的衣被是否合适。
专家提示,如果他的脖子和耳朵后面有汗,那是太热了,如果这些地方很凉,他很可能不够温暖,需要添衣物。
我就是要抱
难道宝宝哼唧只是想让你抱着他?太有可能了,这是那些比较“作人”的宝宝的惯用手段。
专家指出,正哭得热闹的宝宝刚被抱起来就停止了哭泣,像音响开关一样有效,那就说明他或许需要肌肤与肌肤的接触
持续不断地哭
如果宝宝的哭声里带着烦躁不安的情绪持续地哭,你该看看是不是周围环境里的刺激太强了,比如强烈的灯光、嘈杂的声音、突然的移动或者只是你在抱他时摇动的幅度太大了。
只有声音没有泪光的哭
专家介绍,两个月内的宝宝泪腺还没有发育完全,哭是不会流泪的。如果两周内哭时流泪,可能是先天性鼻管堵塞,95%的新生儿会在6个月恢复如果不能自愈,可按鼻梁两侧帮助疏通。
新生儿养育知识
啼哭是宝宝表达情绪的唯一方式,也是他们唯一的语言。妈妈要学会读懂宝宝的哭声,给予及时的安抚,以增强宝宝的信赖感和安全感。
对于新生宝宝来说,哭有时是一种健康的信号,有助于增强肺活量,妈妈要学会读懂这种哭声。通常健康性啼哭不刺耳、有节奏,且声音响亮、没有眼泪。这种情况下,妈妈只要给予及时的安慰,比如搂抱、轻拍,宝宝就会慢慢停止啼哭。但只有月子里的宝宝才会有这种健康性啼哭。当宝宝日渐长大后,就不会用这种方式来告诉妈妈“我很健康”了。
除了健康性啼哭外,大部分时候,宝宝啼哭都是有具体原因的:饿了、困了、尿了等等。如果哭声短而有力,中间有暂停的间歇,并渐渐急促起来,那很有可能是饿了;如果啼哭时,不停地蹬着两条小腿,那有可能是尿了或者拉了;如果哭声中带有一阵一阵不耐烦的嚎叫,那可能是困了闹睡的表现;如果宝宝哭声尖锐,且拒绝进食,那很有可能是病了,需及时就医。
针对宝宝不同的哭声,妈妈要做出及时的应对:喂奶、换尿片等。如果宝宝大哭不止,而妈妈一时还无法判断原因的话,可以先把宝宝抱起来,让他靠在自己的左胸上,倾听自己的心跳声——这对于1月龄内的宝宝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安抚方法,能让宝宝回忆起子宫内的环境。
抚触有助于增强妈妈和宝宝之间的亲密度,增强他的信赖感,从而促进宝宝更快地适应环境。更重要的是,每天为宝宝做抚触,接触他的身体,能使妈妈越来越懂得宝宝的身体语言,更敏锐地感觉到他给予的暗示,更快地了解他哭闹的原因,从而及时回应他的需求,增强安全感。父母对孩子的哭叫置之不理将破坏孩子和父母间的信赖关系,而这种信赖是教养孩子不可或缺的。
新生儿常见的症状
一、哭
哭是宝宝寻求帮助的唯一方式。新生儿哭时一般不流泪,父母亲常无法根据他的哭声来识别他需要什么。正常新生儿的哭,常是因为饿、口渴或尿布湿、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引起的。
哭又可以是新生儿有病的一种征兆:当宝宝两眼发呆,哭声是突然的、短促而不婉转的尖声高音调时,常是脑部有病的迹象。当触及宝宝某一部位哭声加剧时,应仔细检查该部位有无异常。例如,新生儿皮下坏疽主要累及背部和骶尾部,抱起和换尿布时,哭声往往加剧。宝宝哭声无力或哭不出声,则提示病情严重。
哭还是宝宝的一种语言,正常新生儿每天总会哭几阵的。假如他很安静,不哭不闹,显得太“乖”了,反而要引起注意,要判断一下他的大脑发育是否正常。
二、呻吟
如果新生儿因呼吸道或心脏疾患,导致肺功能明显紊乱,或因脑部有疾患,呼气时有哼哼呻吟声,这是病情严重的表现。持续呻吟要比间断呻吟病情更重,应毫不迟疑地送医院诊治。
三、呕吐
呕吐是指乳汁自胃经口吐出时,有较大的冲力,常伴有腹部肌肉的强烈收缩。漾奶(吐奶)是指乳汁自食管或胃经口溢出,一般冲力不大,并不伴有腹部肌肉的强烈收缩。不论呕吐或漾奶,既可能是喂养方法不当,或食物摄入量过多引起,也可能是胃肠道功能紊乱,或先天性肠闭锁、食管闭锁等疾病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