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膻中禁忌
针刺膻中禁忌
因膻中穴深部为胸骨,故不能直刺;对患有肺,心脏疾病的人群,忌粗针重刺,是由于针刺本穴时有的患者压重感较明显,影响呼吸,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的患者,针刺时针感不可过强,针具不能太粗,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膻中的针刺方法 针刺膻中功能主治
膻中为任脉经气所发,穴居两乳之间,为宗气之海,又善治气病,故称气之会穴,又是心包络之募穴,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与人脉之交会穴,以宣降为要,本穴具有调气降逆,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宽胸利膈,理气散瘀之功,主要用于治疗气短,哮喘,咳嗽,肺痈,唾脓,咯血,心胸疼痛,心中烦闷,噎膈,妇人乳汁少,心悸等症。
天突的针刺方法 天突常用配伍疗法
1.配内关,上脘,膻中,行间,针刺平补平泻法,宽胸理气,治疗胸中气逆,咳逆上气。
2.配膻中,足三里,内关,上脘,胃俞,脾俞,膈俞,针刺平补平泻法,行气化痰,宽胸利膈,治疗痰气互结之噎膈。
3.配太冲,章门,丰隆,膻中,鱼际,廉泉,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解郁,化痰散结,治疗痰气郁结之梅核气。
4.配气舍,阿是穴(瘿瘤上),血海,太冲,间使,针刺平补平泻,疏肝解郁,消瘿散结,治疗痰气互结之瘿气,颈项肿大者。
5.配定喘,膻中,丰隆,针刺泻法,宣肺降气化痰,治疗痰浊内阻之胸痹。
6.配内关,中脘,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降逆和胃,治疗胃气上逆之呃逆。
7.配尺泽,肺俞,曲池,大椎,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治疗风热咳嗽。
8.配行间,尺泽,针刺泻法,抑木清金,治疗肝火犯肺之咳嗽。
8.配列缺,丰隆,针刺泻法,祛痰理气,止咳平喘,治疗痰浊阻肺之咳嗽,气喘。
10.配肺俞,膻中,尺泽,列缺,风门,阴陵泉,针刺泻法,降气化痰,止哮平喘,治疗风寒袭肺,寒痰渍肺之喘证,哮证。
鸠尾针刺深度是多少 鸠尾常用配伍疗法
1.配天突,膻中,丰隆,脾俞,肺俞,太渊,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化痰止咳,治疗痰浊咳嗽,气喘,胸中满痛等。
2.配灵道,郄门,肺俞,尺泽,丰隆,针刺泻法,清热化痰,清心除烦,治疗痰火心悸,心烦。
3.配神门,大陵,丰隆,三阴交,印堂,膻中,针刺泻法,化痰降浊,醒脑开窍,治疗痰浊蒙心之癫证。
4.配身柱,本神,丰隆,太冲,申脉,照海,针刺泻法,化痰醒脑,安神定痫,治疗风痰痫证。
5.配巨阙,膈俞,心俞,膻中,阴郄,针刺平补平泻法,宽胸理气,治疗心脉瘀阻滞心痛,心悸。
6.本穴理气和胃,降逆止呕,行气止痛。配中脘,足三里,内关,行间,梁丘,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肝郁气滞之胃痛;配章门,公孙,中脘,丰隆,针刺泻法,治疗痰饮呕吐;配中脘,内关,足三里,期门,太冲,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肝气犯胃之呃逆。
针刺膻中怎么操作
膻中的针刺方法
取穴:仰卧位,胸正中线与两乳头间连线交点,女子可在第5胸肋关节之间,正中线上取穴。
进针方向:从下向上斜刺与水平成15°。
深度:针0.3-0.5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痛向周围。
功能主治
膻中为任脉经气所发,穴居两乳之间,为宗气之海,又善治气病,故称气之会穴,又是心包络之募穴,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与人脉之交会穴,以宣降为要,本穴具有调气降逆,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宽胸利膈,理气散瘀之功,主要用于治疗气短,哮喘,咳嗽,肺痈,唾脓,咯血,心胸疼痛,心中烦闷,噎膈,妇人乳汁少,心悸等症。
针刺膻中禁忌
因膻中穴深部为胸骨,故不能直刺;对患有肺,心脏疾病的人群,忌粗针重刺,是由于针刺本穴时有的患者压重感较明显,影响呼吸,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的患者,针刺时针感不可过强,针具不能太粗,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云门的作用与好处 云门穴常用配伍治疗
1.配风门,尺泽,针刺泻法,以疏风清热, 止咳平喘,治疗风热犯表,肺失宣畅之风热咳嗽。
2.配复溜,针刺平补平泻法,生津润肺,止咳平喘,治疗燥热伤肺之干咳。
3.配合谷,大椎,丰隆,膻中,孔最,针刺泻法,清宣肺气,降逆化痰,止咳平喘,治疗痰热遏肺之咳嗽,气喘。
4.配肺俞,经渠,太冲,针刺泻法,清肝泻肺,治疗肝火灼肺之咳逆,喘不得息。
5.配膻中,巨阙,膈俞,阴郄,心俞,行间,针刺平补平泻法,宽胸理气,通阳止痛,治疗气滞血瘀之胸痛。
6.配膻中,内关,丰隆,太渊,针刺泻法,化痰降气,治疗痰浊胸痛。
7.配曲池,合谷,外关,肩髃,列缺,针刺平补平泻法,通经活络止痛,治疗风湿痹痛之肩臂痛等。
针刺内关的作用 内关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心俞,膈俞,巨阙,通里,阴郄,针刺泻法,活血化瘀,通痹止痛,治疗心脉痹阻之胸痹,心痹。
2.配心俞,厥阴俞,关元,神门,合谷,针刺补法,灸关元, 温阳救逆,益气复脉,治疗心阳虚之心痛,胸闷,心悸等。
3.配心俞,复溜,太冲,针刺补泻兼施,育阴潜阳,活血通络,治疗阴虚阳亢之心悸,心痛等。
4.配百会,水沟,丰隆,三阴交,太冲,针刺泻法,熄风化痰,醒脑开窍,治疗风痰阻络之中风闭证,晕厥。
5.配水沟,大椎,劳宫,丰隆,太冲,针刺泻法,泄热涤痰,清心安神,治疗痰火扰心之癫狂。
6.配膻中,神门,大陵,丰隆,三阴交,针刺泻法,豁痰宁心,治疗痰浊蒙窍之癫痫。
7.配神门,中脘,丰隆,厉兑,针刺泻法,和胃安神,治疗胃腑不和之失眠。
8.配中脘,阴陵泉,丰隆,公孙,针刺补泻兼施,健脾化痰,治疗痰浊中阻之眩晕,呕吐等。
9.配中脘,足三里,行间,公孙,针刺泻法,和胃降逆,理气止痛,治疗胃失降和之胃痛,嗳气,呕吐等。
10.配膻中,膈俞,合谷,足三里,针刺泻法,宽胸利膈,治疗胃气上逆之呃逆。
11.配肝俞,期门,膻中,太冲,针刺泻法,疏肝理气止痛,治疗肝气郁结之胸胁疼痛。
12.配膻中,乳根,少泽,太冲,针刺泻法,疏肝通乳,治疗肝郁气滞之乳少。
水沟的针刺方法 水沟针刺禁忌
水沟穴是人体针感较强烈的腧穴,治疗时要求以轻刺激为主,当局部出现酸,麻,胀,痛感的时候,一般应停止再继续施针(急救时除外),留针20分钟左右出针。出针时宜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并轻轻按摩局部,以减轻其强烈的痛感。
中极针刺方法和禁忌 中极针刺方法
取穴:仰卧,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连线上4/5与下1/5交界处,相当髂前下棘水平。
进针方向:从前下向后上与腹壁成50°。
深度:进针0.5-1.0寸,留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生殖器。
禁忌:在膀胱充盈时,中极穴不能深刺;孕妇不宜刺灸该穴位。
小叶增生中医治疗方法
1、针刺治疗
取穴:以膻中、屋翳、合谷,足三里为主穴。肝郁气结者配太冲;肝肾阴虚者配太溪;伴有月经不调者配三阴交,伴胸闷困痛者配外关。
操作:以华陀牌28号1~1.5寸毫针在膻中穴向患者乳根部斜刺,屋翳穴亦斜刺向乳根部;余穴以直刺为主。捻转得气后膻中与屋翳两穴可接 G6805-Ⅰ 型电针仪,采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余穴10分钟行针1次,随证补泻,每次留针20分钟,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月经期治疗暂停,治疗期间其他治疗药物全部停服。
2、中成药:
乳络内通散
乳络内通散验方于清(乾隆)年间,是百年留传治疗乳腺疾病的有效方剂。
系中草药精细研磨制成,有大治乳腺增生、乳腺肿块、急性乳腺炎之功效。
【功能与主治】乳腺增生、乳腺肿块、急性乳腺炎、乳腺肿瘤。
【疗效统计】 此方近十年略统计治疗乳腺增生、乳房肿块、急性乳腺炎2000余例,总有效率100%,痊愈率95%以上。
【用法与用量】 早晚空腹口服,一日二次。
【性状】中药粉末散剂。
【禁忌】孕妇忌用。
【贮藏】干燥、避光储存。
日前,国内外对乳腺增生的治疗多采用手术,扎针、中药等,但大多难以治愈,病程短,发展快,因此大部分患者手术后仍然会再复发。所以还是建议用中药来治疗,现代中医推出“五联整合”疗法,针对症处直接作用,他在于能迅速包容分解萎缩肿块,同时配以行气活血,疏肝理气,疏经活络,彻底清楚内分泌紊乱,肝气不疏所致的痰、瘀、邪、毒并逐出体外。
针刺膻中禁忌 膻中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4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皮支分布。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分支和胸廓内动,静脉前穿支,胸廓内动脉是锁骨下动脉的分支,前穿支是胸廓内动脉自上位第5-6肋间隙穿出,共5-6支,在女子至乳腺内侧部,特称为乳房支。胸廓内静脉注入头臂静脉。
3.胸大肌:位于胸廓的前上部皮下,为扇形扁肌。由胸前内,外侧神经(第5至第8颈神经及第1胸神经前支纤维组成)支配。针刺膻中穴时,针尖经过左,右胸大肌之间。
4.胸骨体:针的深面为胸骨体。
心绞痛发作该如何急救
1.心绞痛患者立即停止活动,取自然位置卧床或坐位休息.最好抬高上身。
2.硝酸甘油为首选药物,心绞痛患者可用0.3~0.6毫克舌下含化,l~2分钟内生效,能维持20~30分钟。
3.穴位治疗:按压至阳穴。至阳穴位于第七、八胸椎脊突之间,操作者左手扶患者肩部,右手持5分硬币大小的东西,其边缘横放于至阳穴处,逐渐用力按压,以能耐受为度,可使心绞痛完全缓解,起效时间10~30秒。至阳穴皮下埋藏微型助压器。用穿刺针将1.5厘米助压器植入至阳穴皮下,当心绞痛发作时,背靠硬物顶压,心绞痛即可缓解,每日3~4次,每次3~5分钟可预防心绞痛发作。
4.针刺膻中、心俞、团俞、内关、足三里。耳针取心、皮质下、神门、肾及肾上腺等穴。
5.心绞痛患者可用麝香酮气雾剂或延通心气雾吸入。
6.亚硝酸异戊酯,一玻管含药0.2毫升,压碎放于心绞痛患者鼻孔前吸人,约lo~15秒生效,能维持数分钟。常可引起面红、脉速、眩晕及头痛。
7.脉心导敏舌下含化或嚼啐后口含,2~4分钟内生效,持续6~7小时。心绞痛患者晚上睡前喊一片,即可防止夜间或早晨心绞痛发作。
8.丹参注射液2~4毫升加于25%葡萄糖液20~24毫升静注。
老人心绞痛的应急措施
1.立即停止活动,取自然位置卧床或坐位休息.最好抬高上身。
2.穴位治疗:按压至阳穴。至阳穴位于第七、八胸椎脊突之间,操作者左手扶患者肩部,右手持5分硬币大小的东西,其边缘横放于至阳穴处,逐渐用力按压,以能耐受为度,可使心绞痛完全缓解,起效时间10~30秒。至阳穴皮下埋藏微型助压器。用穿刺针将1.5厘米助压器植入至阳穴皮下,当心绞痛发作时,背靠硬物顶压,心绞痛即可缓解,每日3~4次,每次3~5分钟可预防心绞痛发作。
3.硝酸甘油为首选药物,可用0.3~0.6毫克舌下含化,l~2分钟内生效,能维持20~30分钟。
4.亚硝酸异戊酯,一玻管含药0.2毫升,压碎放于鼻孔前吸人,约lO~15秒生效,能维持数分钟。常可引起面红、脉速、眩晕及头痛。
5.麝香酮气雾剂或延通心气雾吸入。
6.针刺膻中、心俞、团俞、内关、足三里。耳针取心、皮质下、神门、肾及肾上腺等穴。
7.丹参注射液2~4毫升加于25%葡萄糖液20~24毫升静注。
8.脉心导敏舌下含化或嚼啐后口含,2~4分钟内生效,持续6~7小时。晚上睡前喊一片,即可防止夜间或早晨心绞痛发作。
中极针刺方法和禁忌 针刺中极功能主治
功能:益肾培元,调经止带。
主治:肾气不足,肾阳亏虚之遗尿,疝气,月经不调,阴挺,癃闭,遗精,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湿热下注之小便频数,带下,阴痒诸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