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脏有个洞应该怎么办
孩子心脏有个洞应该怎么办
先心病只能通过手术治疗。方式有外科手术和介入手术。外科损伤大,但治疗更彻底,费用也较低。介入损伤小,但不是每种先心病都能用,而且费用较高。
可以在1岁左右检查看是否能自行愈合,愈合机率要看这个“洞”有多大,一般小于5mm的话,自行愈合机率相对更大。1-3岁都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好时机。
动脉导管未闭为胎儿时期血液经肺动脉至主动脉的通道(即动脉导管,本应出生后闭合),因某种原因未能闭合的疾患。先天动脉导管未闭为常见的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疾病的15%,女性比男性多见,先天动脉导管未闭可能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发生。先天动脉导管未闭病因不详,但有些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出生一年后可以自行闭合。
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是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时,心脏那部分没有发育完全,俗话说就是还没有长好,有些先天性心脏病,例如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等,是可以在孩子出生后自己长好的,但是一般到5-6岁一般都得长好。当然了,有些种类的无法自己长好,那也可以通过药物和手术治疗达到目的,如果医生检查说不严重,你就应该相信医生,先天性心脏病还是比较多见,如果真是特别严重的类型,他们会告知你的。所以你千万不要慌乱。
孩子心脏有个洞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去医院检查,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然后根据医生的建议治疗,越早治疗越好,有的孩子也会自己长好,所以,做家长的也不要太担心,还需要注意的是,量不要让孩子总是哭闹,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也会有好处,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新生儿心脏上有个洞该怎么办
新生儿心脏有洞,很有可能就是室间隔缺损或者房间隔缺损,但是室间隔缺损比较常见。室间隔缺损是由于胚胎期心脏发育不全造成两个心室之间的异常交通,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根据缺损的部位可分为膜周部缺损、漏斗部缺损和肌部缺损,膜周部缺损最常见,漏斗部缺损次之,肌部缺损最少见。
1.症状小缺损可无症状。较大缺损由于分流量大,婴幼儿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还可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如气促,肝脏增大等,喂养困难,发育不良、等。
2.体征较典型的体征是胸骨左缘3~4肋间听到Ⅲ~Ⅳ级粗糙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并可扪及震颤,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和分裂。肺动脉高压致左向右分流减少时,杂音可减轻,而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则明显亢进分裂。心脏超声是首选检查。能够全面评估室间隔缺损部位、大小、分流方向、心室大小及心功能等,还可发现并存的心内畸形。
预防儿童长虫牙的方法
3周岁以后的孩子,乳牙已经出齐,甜食又吃得比较多,因此虫牙的发病率也迅速增加。
作为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虫牙最大的特征是发展快,一个牙生了虫牙,一两周就会出现一个大洞,很快还会一个接一个蔓延开,因此年轻妈妈们一定要经常让孩子张开嘴,看看他们的牙是否有虫牙,如果有,又还不厉害,一定要早治疗。等到孩子整天喊牙疼了再治,麻烦就会比较多那么如果有虫牙,我们该怎么办?
1、要刷牙
如同婴儿期尿布脏了马上要换一样,孩子吃过饭或吃过点心以后,嘴里脏了,就得刷牙,哪怕只沾点水刷刷也好。
2、在牙齿上涂一层氟
这样可使牙齿的珐琅质结实,降低发病概率,但不能完全防止。
3、不要让孩子过多吃甜食
年轻妈妈们应注意多给孩子牛奶、饼干、水果等,少给孩子吃甜食。
新生儿心脏2级杂音怎么治疗
有些小儿可以听到心脏杂音,但是并没有心脏的疾病,这种杂音称为“功能性杂音”或“无关性杂音”,产生的原因还不太清楚。有人认为是小儿肺动脉的血流使正常的振动加强,所以出现杂音。这种杂音容易变化,有时很轻,有时较明显,有时甚至消失。一般在孩子发烧、哭闹、剧烈运动或平躺后较明显,而在热退之后,安静时或坐起后就减弱。所以孩子心脏有杂音并不一定就是心脏病,更不一定就是先天性心脏病了。
杂音一般分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心脏杂音在婴儿时期也是一个常见的症状,有的随年龄的增长杂音会慢慢消失,得接受进一步检查后确诊。 医治:小型室缺因有自然闭合的好像可定期随访观察,对于大型室缺或有肺动脉高压者应及早进行手术,通常患儿可在4-5岁做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缺损修补。如果小孩太小,存在杂音并不一定是什么病,那是可以存在的,随着孩子的长大会慢慢消失。但如果那杂音长期存在那要注意了,那是心脏的问题,很有可能是心脏病,建议去医院检查下,如果是心脏病那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绝不可大意。
婴儿心脏二级杂音怎么回事
所谓心脏杂音,是指在心音与额外心音以外,心脏在收缩或舒张时,血液在心脏或血管内产生湍流,以致心室壁、瓣膜或血管壁振动而在相应部位产生的声音。
根据心动周期中的时期,杂音可分收缩期杂音、舒张期杂音和连续期杂音。根据响度,心脏杂音可分为 级, 级声音最轻, 级声音最响一般来说宝宝如果心脏杂音明显,要谨防先天性心脏问题,如果亲不放心的话,可以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再检查一下,毕竟卫生院条件有限。
心脏杂音分级不同,严重程度也不一样:
1级,是最轻的,杂音很弱,且所占时间很短,须在安静环境下仔细听诊才能听到。
2级,是轻度杂音,杂音弱,但较易听到。
3级,是中度,杂音较响亮,容易听到。
4级,杂音响亮。
5级,杂音更响亮,且向四周甚至背部传导,但听诊器离开胸壁则听不到。
6级,杂音最响,极响震耳,甚至听诊器距胸壁一定距离也可听到。
婴儿心脏二级杂音怎么回事儿?希望上述资料对你有所帮助,可见孩子有心脏杂音属于常见的现象,但是不同的等级有不同的症状表现,还是要学会区分,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心脏有杂音的话,应该带孩子到医院接受科学的治疗,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后果。
发现孩子有心脏杂音怎么办
小儿心脏杂音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之分,后者绝大多数由先天性心脏病引起。
按照胚胎学的阐述,胎儿心脏大血管的发育是在母体内胎龄42天内完成的,因此在此期间,若孕妇遭受感染或服用某些药物,就可能会影响胎儿心血管的正常发育,导致心脏某一部分结构发育不全或缺陷。临床医生听到的心脏杂音其实就是心脏、大血管内狭窄或缺陷而使血流通过异常所致的。
先天性心脏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非紫绀的左向右分流型的心脏病,这类患儿因为肺充血,常好发呼吸道感染,同时因为体循环血量的减少,而出现发育滞后,婴儿常有吮奶困难、体重不增等现象,久而久之,因为持续的肺充血而导致肺高压,一旦肺血管梗阻病变形成,就可能导致右心肥大,直至衰竭,从而失去手术机会;另一类是紫绀型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这种患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青紫、气促,时有昏厥发作,随着年龄增长,症状逐渐加重,由于长期缺氧常使红血球增多,血粘度增高,而使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发生慢性损害,若不及时治疗,常因并发咯血、拴塞、感染、心力衰竭等死亡。
因此,心脏杂音患儿的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明确杂音原因以及心脏畸形的性质、程度,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宜的时间手术,这将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倘若延误诊治,就会耽误病情,失去手术机会。至于症状不明显或暂时不需手术的先心患者,也应定期复查,一旦有手术指针,就应在心肺功能不全尚未形成之前早做手术,这不仅能减少手术的危险性,而且能提高手术效果。目前,国内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技术已达到国际水平,常见心脏畸形的手术成功率在95%以上,存活儿童术后远期随访情况良好,大部分患儿都具有正常的生活质量。
孩子心脏不好的症状
1、心衰:新生儿心衰被视为一种急症,通常大多数是由于患儿有较严重的心脏缺损。其临床表现是由于肺循环、体循环充血,心输出量减少所致。患儿面色苍白,憋气,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心率每分钟可达160次-190次,血压常偏低。可听到奔马律。肝大,但外周水肿较少见。
2、紫绀:其产生是由于右向左分流而使动静脉血混合。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最明显。
3、蹲踞:患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特别是法乐氏四联症的患儿,常在活动后出现蹲踞体征,这样可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从而减少心隔缺损产生的右向左分流,同时也增加静脉血回流到右心,从而改善肺血流。
4、肺动脉高压:当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人出现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和紫绀等综合征时,被称为艾森曼格氏综合症。临床表现为紫绀,红细胞增多症,杵状指(趾),右心衰竭征象,如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周围组织水肿,这时病人已丧失了手术的机会,唯一等待的是心肺移植。患者大多数在40岁以前死亡。
5、杵状指(趾):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几乎都伴杵状指(趾)和红细胞增多症。杵状指(趾)的机理:肢体末端慢性缺氧、代谢障碍、中毒性损伤。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
6、发育障碍: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往往发育不正常,表现为瘦弱、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
7、其它:胸痛、晕厥、猝死。部分患儿则有体循环方面的症状,例如排汗量异常
发现孩子心脏有杂音该怎么办
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对诊断明确者应早日手术,5岁左右为理想时间;有肺动脉高压仍以左向右分流者应争取手术;但重度肺动脉高压、出现右向左分流者,应视为手术禁忌症。手术预后一般良好。
2.一部分较小的第2孔型心房间隔缺损病例,可能在出生后1年内自行闭合,出生后2年则自行闭合的可能性极小。单纯型第2孔型心房间隔缺损或第2孔型心房间隔缺损伴有部分右肺静脉异位回流,肺循环血流量与体循环血流量之比超过1.5∶1者均应考虑手术治疗。最适当的手术年龄为4~5岁,早期手术治疗可防止肺循环阻力升高和出现右心衰竭。婴幼儿期呈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内科手术未能控制心衰者,则需尽早施行手术。 肺循环阻力明显增高,静息时达6个Wood单位以上,运动后未下降或进一步升高。临床上出现紫绀、心房水平呈现逆向分流,运动后动脉血氧饱和度进一步降低的病例禁忌手术治疗。
3.本病为先天性疾病,无有效预防措施,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室间隔缺损不大者预后良好,其自然寿命甚至可达70岁以上;缺损小的甚至有可能在10岁以前自行关闭。缺损大者1~2岁时即可发生心力衰竭,有肺动脉高压者预后差。及时地进行手术治疗一般可以达到和正常人无异的效果。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如何治疗小孩心脏有杂音的情况,当我们的婴儿在出现小孩心脏有杂音的情况,我们就可以更快更好的对我们的孩子进行治疗,可以更快的使孩子恢复健康,也可以使我们的家长们免去不必要的担忧,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孩心脏有杂音是什么原因 注意事项
发现孩子心脏有杂音,父母不要过分紧张,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先天性的心脏杂音中,与心室腔结构密切相关的有卵圆孔未闭、室间隔缺损、法鲁氏综合征、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者狭窄、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或者狭窄等等;后天性的心脏杂音原因:一般与感冒发热、病毒感染有关,比如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经过医生听诊后,会很快作出明确判断,对一些不易明确的,还可进一步作些辅助检查,如拍胸片、做心电图、B型超声心脏扇扫等。
怎样让身体排毒 心脏排毒
1.舌头溃疡:中药认为舌头和心脏关系最密切,溃疡长在舌头通常认为是心脏有内火,或是火毒。
2.额头长痘痘:额头是心脏管辖的一个部位,心火旺盛成为火毒时,这个部位是最容易爆痘痘的。
3.心悸失眠:心脏处于不同的工作中,当火毒停留在心脏无法排除时,睡眠质量会受到影响。
1.吃苦排毒:以莲子心为例,莲子心味苦,可以发散心火,虽然性寒,但不会伤阳气,用莲子心泡茶,再加些竹叶和甘草,更能增强排毒作用。
2.按压少府穴排毒:少府穴位置在手掌心第四,五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和无名指指端之间,用力按压这个穴位,双手交替,能起到很好的排毒效果。
3.经常熬点绿豆汤喝,对于利尿清热,排出心脏的毒素也是能起到一定效果的。
每天中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是心脏排毒的最佳时期,这段时间可以吃些清热排毒,护心的食物,如莲子,绿豆,黑芝麻,茯苓,黄豆等。
刚出生婴儿心脏为什么有杂音
1、有些孩子在体检的时候,会被医生听到心脏有杂音。许多父母认为孩子心脏有问题,于是带着孩子盲目地四处求医。其实杂音的产生是肺动脉的血流振动加强,这种振动产生的杂音音调高而柔和,但一般不超过Ⅱ级,不传导。
2、心脏杂音一般在孩子发热、哭闹、剧烈运动时较明显,安静时就减弱,这种心脏杂音不是心脏病、我们称其为“功能性杂音”或“无害性杂音”,对小孩的生长发育不会有影响。小儿生理性杂音一般最早出现在乳儿期,2~3岁的儿童增多,3~7岁最多。
3、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孩,其生长发育是和普通孩子不一样的,有的稍一活动,就心跳气喘,有的缺氧发绀。发现孩子心脏有杂音,父母不要过分紧张,否则会造成孩子一些精神上、心理上的负担,应该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
孩子不听话家长怎么办 父母培养同理心能降低亲子冲突
父母可以同理心了解孩子内心、稳定情绪。目前已有医院、机构等开办亲职团体,让照顾者思考与练习,遇到状况时便能自然而快速的评价并作响应,降低亲子互动的冲突,加强情感连接,培养小孩的同理心、洞察力和道德感,养成良好行为。
宝宝先天性心长病
一、引起先天性心脏病的原因?
胎儿在胚胎发育期间由于孕妈妈体内存在病毒性感染、药物损害、电磁辐射、营养缺乏以及早产或某些遗传因素使胎儿心血管发育停顿或发育异常引发的先天性疾病。
二、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有哪些呢?
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室间隔缺损、法洛氏四联症、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大血管错位、主动脉缩窄和三尖瓣闭锁等。
三、孩子心脏病会有哪些表现?
轻度症状不明显,但较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在婴幼儿期就会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
1、青紫:平时并无青紫,只是在活动、哭闹、屏气或患肺炎时在口唇、指(趾)甲床、鼻尖出现青紫,晚期发生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时可出现持续青紫。
2、心脏杂音:正常儿童可有生理性杂音,但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心脏杂音比较响亮,粗糙,严重者可伴有胸前区震颤。
3、体力差:孩子小,出生后由于心功能差、供血不足和缺氧的可能,孩子会在喂养期间出现喂养困难、吸吮数口就停歇、气促、易呕吐和大量出汗、喜竖抱但有心脏疾病的孩子容易活动后疲劳、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缺氧、哭闹或大便时突然昏厥、易出现心衰。
4、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疾病:多数先天性心脏病由于肺血增多,平时易反复患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又进一步导致心功能衰竭。
5、心衰:孩子发生面色苍白、憋气、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血压偏低、听诊可以听到孩子心脏有奔马律音、肝大。
6、发育障碍: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发育迟缓,表现为瘦弱、营养不良。 四、如何检查呢? 典型先心病孩子可以通过症状、体征、心电图,X-线和超声心动图即可作出诊断,估计血液动力学的改变,结合心导管或心血管造影检查,作出明确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五、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如何护理呢?
1、如果做过手术的孩子用防止胸骨畸形,形成“鸡胸”,睡觉尽量要仰卧,少侧卧。 2、术后需要服用一段时间的强心药物地戈辛片、螺内酯片、枸橼酸钾口服液,观察孩子的脉搏、血压变化,如果心率低于每分钟70次时就要停用地戈辛片。 3、手术后三个月内如遇到感冒、腹泻、牙龈炎、扁桃体炎等,以及不明原因的发烧时,需及时治疗,适当应用敏感抗生素加以控制。 4、出院后早期活动要适量,不要劳累过度,要逐渐增加活动量和强度,尤其是在出院后1~3个月内要限制活动,出院六个月后复查胸片、心电图等。
心功能不全的孩子往往出汗较多,需保持皮肤清洁,夏天勤洗澡,冬天应注意保暖,用热毛巾擦身,勤换衣裤。
心脏杂音不全是心脏病
很多父母在给孩子做体检的时候害怕孩子得病,尤其是一些先天性的,心脏病检查中父母可能会被告知孩子“心脏有杂音”,家长不必过于紧张,心脏杂音不都是“先心病”。
不少幼儿园都有体检,当部分父母看到孩子的体验报告中说“心脏有杂音”后,十分紧张,以为孩子患了先天性心脏病。其实,“无害的”心脏杂音很多。耳朵灵的医生在安静的屋里听诊,可发现30%的孩子有杂音,也有的因患感冒使杂音变强而被医生听到。
心脏有杂音并不是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并不是简单的“心脏有杂音”就能判断的。先天性心脏病并不是遗传病,致病原因非常复杂,且缺乏有效的预防方法。专家表示,此病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般而言,患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在刚出生或是出生后1周就出现症状,而在3个月后才出症状的,可认为不是重症心脏病。
因为若患上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不久,皮肤便不像新生儿那样呈粉红色,而是呈紫绀色,这种青紫现象也不是始终可见的,只有在孩子哭时才出现。
在婴儿3个月后确诊
因此,是否患复杂、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凭症状一看便知。重点是父母如何早期判断孩子患非复杂型的先天性心脏病。
若父母在婴儿3个月前,听说其心脏有杂音,或是无意中发现有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症状,不要太早判断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而慌乱地四处求医。专家说,具体能确诊婴幼儿患上此病在其3个月后。于主任说,由于满3个月前的婴儿心脏发育还不完善,出现上述症状并不罕见。如婴儿3个月后仍然不能吃很多奶,且很快会将奶头吐出;尽管身体没有发紫,但经常呼吸急促,呼吸次数增多,总体来说呈现出比一般孩子发育落后,有这样的症状时,父母就应立即带婴儿前往医院检查。
链接:造成先天性心脏病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准妈妈在怀孕期间,特别是头三个月,可能服用了对胎儿有害的药物,或是由于周围环境污染带来有害物质,导致胎儿心内结构发育出现停顿、混乱或出生后应该退化的组织未能退化,即可形成心脏内缺损、各部分连接异常、发育不良、闭锁或出现异常通道。
慎重对待孩子的体检结果,一定要到专业医院确诊,不可盲目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