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注射胰岛素的5个步骤和6个要点 胰岛素注射6要点

注射胰岛素的5个步骤和6个要点 胰岛素注射6要点

1.您的胰岛素注射笔和笔芯只能您自己用,一定不要和其他患者分享。使用的时候可千万别大方,或不好意思,不然搞不好害人又害己。

2.同一品牌的胰岛素只能和特定的注射笔搭配使用。比如您要注射诺和锐,就只能使用诺和笔;您要是注射甘精胰岛素,那就要用得时笔,这个是不能混用的。

3.每次注射前及更换笔芯后,为了保证药液通畅并排除残留在管腔的空气,您要先排气。推按注射笔按钮,确保至少一滴药液挂在针头上。

4.注射结束后,针头要在皮下停留10秒,不然拔出针头时会把药液带出。您要是注射胰岛素的剂量比较大,那您还要多停留一段时间。

5.为了防止空气和其他杂质进入笔芯,注射结束后应将针帽扣回针头上,并将针头拔下丢弃。您可千万别为了省点小钱不舍得扔针头,不然针头钝化不仅注射疼痛、容易感染,还容易产生皮下结节,影响治疗效果。

北京煤炭总医院内分泌科的刘国荣教授点评:患者病情不同,使用的胰岛素种类也不同,多人共用一个胰岛素注射笔不仅不利于病情的控制,还容易出现交叉感染,感染如乙肝、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我国是乙肝大国,主要就是共用注射器引起的。

几种会让胰岛素失效的因素

1、注射量。医生往往会根据糖友病情对胰岛素剂量做微调。年龄、体重、饮食模式、运动及总体健康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胰岛素注射量。胰岛素过量会增加低血糖症危险,胰岛素过少又会导致血糖水平偏高。可以依据即时测得的血糖水平,正确把握胰岛素剂量。

2、注射部位。腹部注射(肚脐眼正上方)效果最快。其次是上臂注射,腿部注射更慢,臀部注射药效最慢。为了使胰岛素发挥最佳药效,最好在餐前于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比如,早餐前在腹部注射,晚餐前在大腿部注射等。注射点不要过于集中,否则形成疤痕会影响胰岛素吸收。

3、注射时间。通常餐前注射胰岛素起效更快。餐前或者餐前20—30分钟注射胰岛素最好。

4、运动。运动会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运动可适当降低胰岛素剂量。但是高强度运动之后血糖水平更高,反而会需要更多的胰岛素。

5、生病。感觉生病的时候,血糖水平高于平常水平。生病时候不想吃东西或吃得很少,因此一些人觉得没必要注射胰岛素。事实上生病时往往需要更多的胰岛素,切勿擅自停药。

6、压力。心理压力会直接导致血糖升高,使体内胰岛素分泌量降低,胰岛素利用不充分。这时可能需要更大剂量的胰岛素。

7、体温。洗完热水澡或者肌肉酸痛部位热敷之后,注射的胰岛素会更快进入血液系统。一些专家建议,必要时可先冷敷注射部位,再注射胰岛素,可降低胰岛素的吸收速度。

8、饮水量。饮水量不足,体内缺水时,血流不容易流到皮肤部位,胰岛素就不会被快速吸收。脱水还会导致血糖水平升高以及暂时性胰岛素抵抗。

9、 饮食。进食不会改变胰岛素进入血液的速度,但是的确会影响到总体血糖水平。多脂食物吸收速度慢,胰岛素可能在食物消化之前就开始耗尽。白米饭和白面包之类的高升糖指数食物消化吸收速度更快,更快影响到血糖水平。糖友除了一日三餐必须正常进食之外,还应该在两餐之间适当增加零食。

胰岛素的副作用

胰岛素注射不得不知的副作用

疼痛

胰岛素注射引起的疼痛是很轻微的。注射产生的疼痛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疼痛与注射部位相关,其中腹部注射疼痛最轻,注射方便,不用宽衣脱裤,最适合冬季和外出工作时注射;②如果在某次注射时,疼痛明显,有可能是针头碰到了皮下神经,应注意注射部位的选择;③进针速度过慢、针头久用变钝、精神紧张等因素也可加重疼痛。

皮肤感染

严重感染少见,但注射部位起“红点”较常见,与皮肤不洁、注射时无菌操作不严有关。

皮下淤血

由注射时损伤皮下毛细血管引起,淤血未吸收前不要在此注射。一般在一周后可自行吸收,不用专门处理。

脂肪垫

由于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可刺激皮下脂肪增生肥大,形成脂肪垫或结节,如在脂肪垫部位注射胰岛素,将影响其吸收。

体重增加

注射胰岛素后常引起腹部肥胖,老年糖尿病患者多见。Ⅱ型糖尿病患者用人胰岛素加服二甲双胍降糖药,可减轻肥胖。

胰岛素抗药性

常见于肥胖、胰岛素用量偏大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无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下,每日胰岛素用量大于200单位、持续48小时以上者可以确诊为胰岛素抗药性。

胰岛素外溢

当胰岛素注射完毕拔针时,针眼会有少量胰岛素流出,导致胰岛素用量不准。使用诺和笔注射时,此种情况较常见。正确方法是:注射时捏起皮肤,以45度角进针,若用量较大,可分次注射,量小可一次注入。注射完毕等待1分钟后再拨针,就不会出现胰岛素外溢的现象。

胰岛素笔的安装

糖尿病病人的经常性治疗方法、口服降糖药物外,还常采纳注射胰岛素的方法。然而,天天几次在家中给病人注射胰岛素,既要正确地把握剂量,又要做好注射用具的消毒,这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近年来,胰岛素笔为病人解决了上述困难,并减轻了病人注射时的疼痛。

胰岛素笔又称诺和灵笔,使用时装上诺和灵笔芯(为可溶性胰岛素和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混悬液)和诺和针头即可注射。

胰岛素笔的安装步骤是:

(1)旋开笔帽,拧开笔芯架。

(2)检察笔芯是否有破损,并将其上下颠倒摆动数次,使笔芯中的胰岛素分布均匀,呈白色混悬液。

(3)将笔芯装入笔芯架,拧紧。

(4)装上诺和针头,备用。

注射方法是:在病人餐前半小时,将“剂量选择环”挑唆到2u(两个单位),将笔树立树起,右手大拇指推“注射推键”见有一滴胰岛素出现在针头端,表示排气成功。然后将“剂量选择环”挑唆到你所需注射的单位剂量(遵医嘱)。用络合碘消毒注射部位(手臂三角肌、腹部、大腿均可)后,垂直或呈45度角进针,皮下注射,均匀推入。注射后,针头应停留在皮下6秒钟以上再拔针,拔针后用棉签按压数秒。注射后要按时进餐,以防发生低血糖。万一出现饥饿感、乏力、头痛、心悸、手足震颤、恶心等低血糖反应,可立即进食糖水或糖类食品。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胰岛素笔应储存于2摄氏度-8摄氏度的冰箱内(不要太接近冰格),幸免阳光直射或骤冷骤热。

注射器、胰岛素高压注射器、胰岛素泵、胰岛素笔是胰岛素注射装置发展史上的“四部曲”。其中,注射器是传统的胰岛素注射装置,至今仍在一些地方普遍使用。价格便宜是它的优势,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如要求较高的注射技巧,出门在外携带不方便,注射时疼痛感较强等。胰岛素高压注射器虽无需针头,但高压气流会给皮肤带来损伤,而且价格昂贵。胰岛素泵是一种由电脑控制的、连续提供胰岛素,类似于传唿机大小的装置,特别适合1型糖尿病患儿,但缺点是价格昂贵,给药管道容易堵塞,注射部位存在潜在感染和炎症的风险。

注射胰岛素的副作用 胰岛素水肿

大剂量的胰岛素注射偶尔可以一起拿周围组织水肿,特别是在代谢控制较差的患者迅速得到纠正之时。胰岛素浮肿多见于面部,亦可发生与四肢,严重时可出现腹水。一般可以自行缓解,必要时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糖尿病患者如何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患者如何注射胰岛素

1.如果你使用的是瓶装胰岛素,注射前将胰岛素在室温下回温半小时是必要的。

2.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不要重复使用。

3.对自己狠一点,因为如果打针时过于缓慢进针和拔针会增加疼痛感。

4.拔针时不要改变方向。

5.打针前用酒精消毒后稍微等一下,待酒精挥发了再进针。

6.注射部位要注意轮换,老在同一个地方注射会形成硬结。

7.注射时捏起皮肤,不单单是准确注射到皮下,还能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8.过于紧张和恐惧会将疼痛放大,勇敢地接受现实,你反而会发现打针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痛苦。

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项

1、注射剂量。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使用最合适的胰岛素剂量。年龄、体重、饮食、锻炼情况及总体健康都会影响胰岛素注射剂量。胰岛素过量会导致低血糖,胰岛素过少则血糖偏高。

2、注射部位。肚脐周围注射胰岛素起效最快,其次是上臂、腿部和臀部。注射点太集中易形成疤痕,影响胰岛素吸收。

3、注射时间。当食物中的葡萄糖开始进入血液的时候,胰岛素作用最佳,因此餐前注射胰岛素起效更快。

4、过量运动。运动可使身体对胰岛素更敏感,运动之后往往要适当减少胰岛素剂量。但高强度运动又会导致血糖水平升高,需要更多胰岛素。另外,在锻炼后的肢体部位注射胰岛素,胰岛素的吸收率也会受到影响。糖友最好多次检测血糖,以了解运动对胰岛素使用量的影响。

5、身体有病。生病时,血糖会比平常高。很多人生病时没胃口或不想吃东西,糖友会认为,不吃东西或少吃东西,就不用注射胰岛素。事实上,生病时糖友可能需要更多的胰岛素,因此不能擅自停药。

6、压力过大。压力增加时体内某些激素会升高血糖,阻止身体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正常使用胰岛素,这时糖友往往需要打更多的胰岛素。

7、体温过高。洗完热水澡或者对肢体进行热敷之后打胰岛素,药物入血的速度会加快。要想降低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必要时可冷敷一下,再打胰岛素。

8、喝水不够。身体一旦缺水,胰岛素吸收就会变慢。脱水还会引起血糖升高,导致暂时性胰岛素抵抗。

9、某些食物。多脂食物吃下肚后吸收慢,胰岛素可能在食物消化之前就耗尽。白米饭、白面包等食物升糖指数高,消化吸收更快,也会更快影响到血糖。糖尿病患者每天应三餐准时,两餐之间适当吃些零食。

为什么打了胰岛素会出现低血糖

一、胰岛素致低血糖的诱因:

1、胰岛素使用不当

首先是胰岛素使用不当,剂量或混合胰岛素的比例不当。一般来讲,注射胰岛素剂量越大越容易出现低血糖。早上空腹血糖偏低,是晚餐前的胰岛素的剂量过大影响到夜间和清晨空腹血糖,所以,应该把晚餐前的胰岛素使用量减少,餐前低血糖最常见的诱因是进食不足或运动量过大;餐后低血糖主要是因进食延迟、餐后呕吐、饮酒或未进主食所致;夜间睡眠时的低血糖常出现在治疗方案调整过程中,或服用β受体阻滞剂、停用激素类药物等情况。

通常初始剂量比实际需要量小,以免低血糖的发生。以后可根据血糖情况进行调整,一般观察3~4天调整一次剂量,每次调整量一天不超过8个单位。如果血糖偏低,尿糖阴性,应及时减少用量。

2、胰岛素注射方式不正确

其次是注射方式不正确;由于胰岛素是一种生长因子,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可能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而产生硬结,并导致该部位胰岛素的吸收率下降,吸收时间过长,进而血糖控制不稳定。

然而,调查显示,41%的糖尿病患者因在同一部位过于频繁注射,导致皮下脂肪增生硬结。30.6%的患者在腹部注射时未捏皮, 如果使用的是8mm的针头,这可能造成肌肉注射的危险。还有近14.5%的患者选择在自己疼痛感较轻的部位注射,而不是按照药物起效的时间、特性来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3、注射后不调整饮食、运动

再次是注射胰岛素后进食不足、未按时进餐或活动量增加。注射胰岛素后一定要进餐,并且要有一定的主食量,不进餐,就不注射胰岛素。在胰岛素相对过多,运动使肌肉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增加,血糖降低,可诱发低血糖反应。

因此患者应避免早晨空腹运动。一般在餐后半小时或1小时开始运动。较大活动量应在运动前加餐或减少胰岛素用量(包括口服降糖药物)。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运动量不要过大,避免在胰岛素作用高峰时运动。

打胰岛素如何避免渗液

很多糖友在注射胰岛素时,并没有科学选取注射皮肤位置。皮下纤维组织增生会导致胰岛素药液吸收不利,使一 部分药液从皮肤针孔处渗出,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和利用。胰岛素注射应选取皮肤较松的部位,这些部位下面都有一层可吸收胰岛素的皮下脂肪组织,而且神经分布较 少,注射时不适感也相对较少。此外需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防止局部反应。

胰岛素应保证皮下注射,避免进入肌肉层,否则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应用胰岛素笔时,应垂直进针,每次注射都需要更换一次性无菌针头,注射完毕后停留10秒钟 左右再拔针。注意每次注射结束后必须卸下针头,否则,当温度变化时就会有药液从针头漏出。注意不要按摩注射部位皮肤,以避免胰岛素渗液。

注射胰岛素时渗液也可能是由于注射深度不够。使用胰岛素笔注射,由于其注射压力较小、注射力度不好掌握,注射深度较浅时,也会出现针孔处有药液残留的情况。因此建议,为避免渗液,注射时可以适当增加深度,一般情况下,针头刺入3~5毫米左右即可

相关推荐

使用胰岛素的几个常见误区

1、“胰岛素要到糖尿病最后阶段才用”:这是另外一个极端错误的传言!一些病人要等到所有药物失效、并发症发展到最晚期才用,其实已经为时已晚,因为此时并发症都已不可逆转,生活质量很差,同时胰岛功能很差,胰岛素治疗效果亦不佳。 2、“打胰岛素太复杂、太麻烦了”:其实不是这样。现在注射胰岛素使用专门设计的胰岛素笔进行操作,非常简单,护士会几分钟内教会你,80岁的老太太也能轻松自己注射,同时携带方便,几秒钟完成注射,和吃药比并不麻烦。 3、用胰岛素说明病情变得更严重了,无可救药了:糖尿病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可以

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胰岛素注射

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的常用降糖药物,由于胰岛素是一种激素,在胃酸的作用下会变性而被灭活,因此不能通过口服吸收,只能采用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方式应用。静脉注射胰岛素起效迅速,但会被机体快速代谢,作用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应用于急症情况下。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采用在家中自己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 注射胰岛素可采用胰岛素专用注射器或胰岛素笔两种注射器,这两种工具都具有操作简单、计量准确、针头尖细等优点,方便糖尿病患者独立操作,并减少了患者的疼痛感。无论是专用注射器还是胰岛素笔的针头,均为一次性用品,这就意味着在注射一次后就应

糖尿病人快速降血糖的方法

快速降血糖的方法一、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是公认的降血糖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使用得当会把血糖控制得很平稳,但如果使用不当会导致血糖剧烈波动。为了使酮症酸中毒患者血糖迅速降下来,可以静脉推注胰岛素,频繁监变化,下降到一定值后改为静脉点滴,这些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皮下胰岛素注射可以自己操作。 快速降血糖的方法二、增加热量的消耗 通过运动增加体内糖原的消耗,如慢跑、骑自行车或跳绳,如果您做轮椅,可以甩动上臂至少10分钟。如果尿中出现酮体,建议不要运动。

长期打胰岛素也有危害

长期打胰岛素也有危害 危害一:长期注射胰岛素易造成胰岛素过敏 胰岛素过敏往往是因为注射了非纯化胰岛素或动物胰岛素导致的。胰岛素过敏分为局部过敏与全身过敏。局部过敏表现为注射部位及其周围出现斑丘疹瘙痒。全身过敏可能会出现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甚至部分患者会出现休克的现象。 危害二:长期注射胰岛素会引起腹部肥胖 长期打胰岛素容易使人的体重增加,尤其是腹部肥胖,二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多见。如果在注射胰岛素后出现肥胖的现象,往往是高胰岛素血症的表现,建议患者可以的改用纯化胰岛素或者加服降糖,达到降低胰岛素使用量的效果,

低血糖吃什么食物效果比较好

增加进食量,增加进食次数,一天大约6--8餐。要交替食物种类,多食含糖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如糙米、酪梨、魔芋、种子、核果、谷类、瘦肉、鱼、酸乳、生乳酪。减少活动量,注射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物的要准备好饭再注射,按时间要求,准时进食,千万不能推迟时间进食。 心理上既要重视该症状但也不能害怕,低血糖是可以治愈的,只要进食运动合理,运用药物合理,低血糖是可以预防的,当出现早期症状时如头晕、腿软时及时进食含糖食物、平时出去运动时要随身带点糖果、饼干之类的,出现症状及时进食。 糖尿病人胰岛素治疗是引起低血糖主要因素

哪些人需要注射胰岛素

1、首先是I型糖尿病要用胰岛素治疗,因为I型糖尿病它的发病是因为它的胰岛分泌功能已经没有了,几乎没有胰岛细胞,自己分泌不出胰岛素了,所以必须替代治疗。 2、II型糖尿病的病人,在用口服降糖药剂失效的情况下,应当使用胰岛素了,我们所说口服降糖药剂失效一般指的是胰岛素的促泌剂,比方说黄脲类药物,现在还有一种列脲类药物。以前我们认为黄脲类药物,比方说优降糖,达美康,美吡达,糖适平,使用到6片如果不管用了,应该打胰岛素了,也就是说我们胰岛功能太衰竭了。我们把这种黄脲类药物促泌剂好比是马鞭子,马跑慢了,我们打了6鞭

哪些人容易低血糖

1、注射胰岛素的人群 胰岛素注射过量,或注射胰岛素后摄食量过少、活动量相对过度,均可产生典型的急性低血糖反应。在诊断时要注意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相区别。 2、服用磺脲类药物人群 这些药物引起低血糖的程度与药物半衰期、代谢速度等有关。特别是氯磺丙脲,如迅速加量,则较易诱发低血糖,大多数病人在服用一周内出现。服优降糖的患者可在剂量不变、几周甚至几个月后出现低血糖。当患者有饮食减量、肝肾病变、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时,均应警惕出现低血糖的可能。

糖尿病病人运动时注意事项 科学运动有讲究

病情稳定的1型/2型糖尿病、超重的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稳定期都应该接受运动治疗。安全有效的运动方案非常重要:运动量过小起不到锻炼身体的效果;盲目剧烈运动使体内升糖激素水平升高,血糖升高,同时脂肪分解产生酮体,增加酮症风险。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运动前最好将胰岛素注射在非运动区,以免肢体活动使胰岛素吸收加快、作用加强,易发生低血糖。

哪些药物可以致低血糖

1、胰岛素 胰岛素注射过量,或注射胰岛素后摄食量过少、活动量相对过度,均可产生典型的急性低血糖反应。在诊断时要注意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相区别。 2、磺脲类药物 如果您经常吃磺脲类药物的话,这类药物里面含有的成分会跟人的血糖发生冲突,长期吃的话,会让人的血糖降低,并且还影响人的新陈代谢,导致代谢功能下降。

注射胰岛素的几个副作用

跟所有的注射一样,针头进入人体会后,会刺伤人体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破裂后,就会有血液出来,堆积在皮肤层下,就会出现皮肤淤青的现象。 因为能注射的地方比较少,如果很长时间都在一个地方折射的话,人体就会产生自我保护,长出一个脂肪包,当脂肪包形成后,如果还是在同一个部位注射,药物的吸收就会受到影响。 因为胰岛素的注射,很多人会出现腹部的肥肉逐渐增多的现象,所以,医生一般会配合一些药物进行治疗。 一些长期用药的肥胖患者,会因为在短时间内注射大剂量胰岛素,而产生胰岛素耐药的情况。 因为针头注射时,会留下针眼,如果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