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乳腺癌术后不妨试试上肢功能锻炼

乳腺癌术后不妨试试上肢功能锻炼

乳腺癌可以说是女性乳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可能与性激素的改变和紊乱有关,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之间。手术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保乳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两种类型。

尽管目前乳腺癌的手术方式正在朝着缩小切除范围的方向发展,但乳腺癌患者的术后恢复工作仍不容忽视。上肢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患者的术后恢复有促进作用,其具体操作如下。

1、术后24小时内,患者可活动手指及腕部,可作伸指、握拳、屈腕等动作。

2、术后1~3天,患者可进行屈肘、伸臂等锻炼,逐渐过渡到肩关节的小范围前屈、后伸运动,前屈小于30度,后伸小于15度。

3、术后4~7日,鼓励患者用患侧手洗脸、刷牙、进食等,并适当进行患侧手触摸对侧肩部及同侧耳朵的锻炼。

4、术后1~2周,患者可适当进行肩部活动,待伤口愈合后可循序渐进地增加肩部功能锻炼,如手指爬墙运动、患侧梳头或经头到对侧耳廓等动作,以尽量恢复上肢功能。

患者在进行上肢功能锻炼时,应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以每日3~4次,每次20~30分钟为宜。

乳腺癌患者淋巴水肿的护理方法

1.皮肤护理。出现淋巴水肿之后,患者的皮肤是比较脆弱的,要做好皮肤保护措施,主要目的是防止感染,因为淋巴水肿后其组织间隙富含蛋白质,微小皮肤破损即可引发细菌感染。因此,应避免外伤、患肢抽血、注射、量血压或静脉注射;避免患肢手提重物和长时间下垂;避免昆虫叮咬,预防皮肤损伤,一旦出现皮肤损伤应立即处理。

2.患侧上肢功能锻炼。通过一定的功能锻炼也有利于水肿的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措施。适度的活动和锻炼有助于改善淋巴循环。如伸懒腰、腹式呼吸能改变胸廓内压力,促进淋巴回流。上肢抬举运动可使肌肉收缩刺激淋巴液流动。然而,过强的运动或静力性的活动(如搬运重物等)可造成淋巴管负荷过重,加重上肢水肿。切记不能过度锻炼,应循序渐进。以下运动可以帮助您恢复上肢功能,减少水肿的发生率。运动时,应坚持由患肢远端到近端活动(从腕关节到肘关节再到肩关节)、按照合理的方法锻炼。

因此,如果乳腺癌患者在术后出现了淋巴水肿等并发症的话,不要惊慌和着急,只要有相应的处理方法,相信患者的水肿是会很快消失的。乳腺癌的治疗应该正规和科学,在治疗前要进行充分的论证。

乳腺癌术后患者如何进行康复锻炼

从临床上来讲,乳腺癌术后做适当的恢复对于后期康复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临床上多通过患侧肢体功能锻炼和心理指导来促进康复,使患者能够尽快的摆脱因疾病带来的困扰,并尽快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乳腺癌术后的康复锻炼在早期可进行简单易行的上肢功能锻炼,主要措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肩部运动:以肩部为中心,上肢做前后左右运动,活动程度以局部不产生疼痛为度,可逐步增加运动量。

(2)局部按摩:用手掌轻压手术疤痕的周边,轻轻的做下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3)外展运动:两臂向上向下向外做伸展运动,重复多次,然后两手手指交叉,置于脑后,两肘努力向后振动,使胸壁皮肤受牵拉,一张一弛,松弛上肢皮肤。

乳腺癌患者需要身心上的共同治疗

近十几年来,乳腺癌发病率以年均4%的速度上升。随着发病率上升和治愈率提高,患者数量还要增加。大量患者要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进行自我保护十分重要。天津市肿瘤医院乳腺科副主任医师石松魁提出,自我保护要做到六要六不要。

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悲观失望。患癌之初,多数患者都有恐惧心理,若长期的精神紧张、悲伤和忧虑,可能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而降低对癌的抵抗力,有可能促使癌的复发。因此迅速地从痛苦和紧张的心情中解脱出来,培养一种乐观的思想情绪,对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战胜病魔很有好处。其实乳腺癌是预后较好的一种恶性肿瘤,多数患者能够长期生存,甚至治愈。乳腺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

要坚持术后治疗,不要中断或拒绝。乳腺癌患者就诊之初,不少已发生血行转移,以微转移灶形式潜于体内,但目前尚无有效检测手段而难以查知。手术和放疗仅是局部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生物治疗等是杀灭周身微转移灶的有效方法。一般Ⅲ期和腋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化疗6个月~1年,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需要内分泌治疗2~5年。

要坚持定期复查,不要间断或终止。患者术后有什么不适或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复查。无症状者术后3年内应1~3个月复查一次,3~5年时应半年复查一次,5年以后每年复查一次。乳腺癌残留于体内的癌细胞生长缓慢,可以潜伏许多年,某些病变如局部复发,通过手术或放疗仍有治愈的机会。

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不要好吃懒做。术后患者重新参加工作,不仅为社会做出贡献,增加经济收入,而且能使思想放松,利于康复。

要坚持功能锻炼,不要半途而度。术后侧上肢功能一般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功能锻炼可以恢复。 上肢功能的恢复标准是双臂上举水平一致,患侧上肢通过头部触到对侧的耳廓。若出院后上肢功能没有恢复或恢复后不坚持锻炼,上肢活动可能受限,影响生活质量。此外,户外活动如打太极拳、做气功等也是值得提倡的。

要保持和谐的夫妻生活,不要怀孕。育龄期患者术后有适度而和谐的性生活,可以增加夫妻感情,对身体有益,但应避免怀孕,因为妊娠可能会促使肿瘤的复发。已婚未育、想要小孩的患者,在术后2~5年病情稳定时,在医生指导下可生育一胎。

乳腺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护理分析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乳腺癌根治术对病人患侧上肢的组织结构破坏严重,常常导致患肢功能活动受限,肩部僵硬,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早期规范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肢体血液淋巴回流,减少肢体肿胀,促进肢体恢复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笔者自2007年6月起对乳腺癌手术后病人进行系统规范的功能锻炼,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7年6月-2009年5月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的病人共218例,均为女性,年龄30~74岁,平均50.6岁;左侧乳腺癌123例,右侧乳腺癌95例;手术方式:乳腺癌根治术13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81例。

1.2 方法

1.2.1 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当被确诊为乳腺癌后,病人对形体改变常表现出焦虑、忧虑、沮丧等不良情绪,担心切除一侧乳房会影响工作和操持家务,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病情及情绪,以文明、普通、大众化的语言,丰富的知识与病人交流。加强心理疏导,解除思想顾虑,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去配合医务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以促进肢体血液淋巴回流,减少肢体肿胀,使之早日恢复正常功能。

1.2.2 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方法术后病人取平卧位6 h,将患侧上肢屈臂过肩内收位,腋下垫纱垫,胸带加压包扎。将枕头置于患侧肩下、胸壁及上臂下,起支持作用。6 h后病人可取半卧位或半坐位,保持肩关节处于内收位制动3d,避免外展上臂。一般在术后第1、2天即可开始做前臂、肘关节屈伸运动及掌握的动作,如伸屈手指、翻转手掌、握拳、屈腕和屈肘等动作,每天约5—6次。术后第3、4天患侧上肢前臂做前后、左右、上下摆动,但不宜长时间下垂,每天约3—5次。术后第5天,解除胸带包扎后,可用健侧手托起患侧肘部慢慢向前上方抬举,使之超过头部,尽可能伸直,每天2-4次。术后第6天可用患肢的手指顺着墙渐渐向上滑行,逐渐提高,俗称爬墙或爬杆,每天3—4次。术后第7~10天,使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做梳头动作,先同侧,再逐渐至对侧,以摸到对侧耳廓为止,每天3—4次。手术第10天左右拆线,可根据体力、伤口愈合情况,以肩关节为轴心用患肢逐渐做上肢抬举、旋转、外展等各种运动。注意幅度不宜过大,需循序渐进。每天3~4次。术后第13—14天练习患侧手掌至颈后,开始时低头位,逐渐达到抬头挺胸,即患肢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向前抬高伸展,逐渐上举等活动。术后第15—30天行吊环运动,经上肢抬高上举,肘关节伸直并以肩关节为中心做前后旋转运动。出院后根据病情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可选择游泳、慢跑、骑自行车、爬山、打太极拳、跳交谊舞等,可进行负重训练,逐渐加量,以锻炼患侧上肢肌肉。功能锻炼的同时可配合患侧上肢轻柔的向心性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局部皮肤愈合,预防病人肌肉神经萎缩,帮助消除肢体肿胀、淤血,减少瘢痕增生。

1.2.3 注意事项锻炼时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体力、切口愈合等实际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锻炼中既要防止动作过大、过猛影响伤口愈合,又要注意动作不能过小,以免影响训练效果。最好帮助病人设计一个锻炼计划表,记录每天锻炼情况,逐步增加锻炼动作及活动量。增加动作时不增加量,加量时不加动作,循序渐进,争取患侧上肢功能尽快恢复,最终达到功能锻炼的要求,即患侧上肢能绕过头顶摸对侧耳廓。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意识的多使用患侧,可以参加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等活动,并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应避免用患肢搬动或提接重物,不宜在患肢测血压及行静脉穿刺。

2 结果

通过规范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179例病人患侧上肢功能完全恢复,32例可以生活自理,总有效率为96.8%。

3 讨论

乳腺癌术后由于创伤较大,加上胸部包扎时间较长,刀口疼痛,多数病人不愿进行自主患肢功能锻炼。而手术后及早对患侧上肢进行系统规范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肢体血液淋巴回流,促进肢体恢复功能。这就要求责任护士向病人讲清早期患肢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在及时观察病情的情况下,指导病人及早进行规范的患肢功能锻炼,为恢复肢体功能赢得时机。

肢体按摩有利于局部皮肤愈合,并能预防病人肌肉神经萎缩,促进胸部神经支配的肌肉群功能恢复,按摩对皮肤刺激可使组织胺样物质释放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除肢体肿胀、淤血,利于皮肤愈合,减少瘢痕增生。

早期患侧上肢功能锻炼配合肢体按摩可以促进患肢血液、淋巴液的回流,松解软化瘢痕组织,有效地减少患侧上肢水肿、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

如何预防乳腺癌

一、避免不必要的胸部x线照射,避免高龄婚育,尽量哺乳喂养,更年期忌用雌激素。如发现胸部、乳房、腋窝或锁骨上下的包块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二、生活饮食宜忌配合。治疗要灵活。乳腺癌的病人在手术前后努力进餐、增补营养。在放疗期间,病人的饮食应力求清淡适口,不宜多进厚味腻胃之品。合理安排巧烹调。乳腺癌病人在完成治疗计划之后,适当选食对防治乳癌有益的食品,对治疗乳腺癌是十分必要的。

1、忌生气恼怒,注意心理保健。

2、青春期前节制脂肪及动物蛋白等高能量饮食的摄人,控制体重,忌烟酒,可常食白菜、海鱼、新鲜蔬菜、水果、菌类及豆类食品。

3、乳癌病人术后及放、化疗期的饮食调理同前。

三、气功体育锻炼:术后早练气功,可用练功十八法、十二段锦、太极拳等功法,加强上肢功能锻炼。

乳腺癌术后锻炼很关键

乳腺癌患者在术后的48小时内肩关节多应处于内收位,这一段时间要尽量避免上臂外展,可行伸指、握拳动作。乳腺癌患者在下床活动时应用吊带托扶患肢,以免造成腋窝皮瓣滑动而影响伤口愈合。进行功能锻炼是乳腺癌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但是锻炼中要注意一些事情,在锻炼中既要防止因动作过大、过猛影响伤口愈合,也要注意动作不能过小,以免影响锻炼的效果。

锻炼要持之以恒的进行,活动量可根据自身的具体病情以及身体情况逐步的增加。乳腺癌患者在出院后要注意以后不要使用患侧肢体测血压、抽血、静脉注射或用患侧肢体提重物等,以免影响患侧肢体的功能恢复。乳腺癌患者在术后要积极的进行功能锻炼,这样才能增强乳腺癌的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机体器官的功能恢复以及预防患侧肢体畸形。

乳腺癌手术后注意事项

1、抗感染治疗

乳腺癌手术也是创伤较大的手术,尤其是乳腺癌扩大根治术手术范围更大,抗感染治疗可避免切口感染和腋窝积液。

2、内分泌治疗

正常来讲,乳腺癌术后五年后都要继续进行内分泌治疗,可起到预防乳腺癌复发的目的。

3、康复治疗

现在乳腺癌术后的康复治疗也很受重视,做好康复治疗可决定患者术后的活动能力。进行简单易行的上肢功能锻炼可逐渐恢复上肢活动能力,还能预防上肢水肿的出现,避免日后上肢无力的情况出现。

4、定期复查

乳腺癌病人在术后五年内复发的几率很大,如能尽早发现复发可进行有效治疗,如发现较晚,治疗效果就比较差,由此产生的生存期差异也很大,建议定期查PET-CT,该检查的高精确性可保证在最早时间发现复发和转移。

乳腺癌手术后忌口不能吃什么

患者尽量避免吃高脂肪、高热量的东西,常说的有少食肥肉、奶油等。不要吃生葱蒜、南瓜、醇酒厚味等助火生痰有碍脾运的食物;宜食海带、海藻、紫菜、牡蛎、芦笋、鲜猕猴桃等具有化痰软坚散结功能的食物。高脂类食品可增加乳腺癌的复发率,故应少食。辛辣食品影响切口愈合宜少食。

乳腺癌的患者做了手术之后要能够好好的休养,同时要能够保证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个人的身体状况,避免出现了复发的可能。乳腺癌早期发现了它的存在之后能积极治疗是可以康复,大家对于乳腺癌不需要特别的害怕,及时治疗才是关键。

相关推荐

中医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

上肢水肿作为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可以说是乳腺癌治疗过程中最疑难及让人恐惧的并发症,相关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 20%~30%。该并发症一旦发生,常常使病人终生忍受该病带来的外观异常、疲劳乏力、反复感染,以及肩关节活动受限等上肢功能障碍、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严重的影响着病人形体美观及日常生活。 当前,治疗该并发症的方法主要有:1.物理方法,包括手法按摩、功能锻炼、肢体气压治疗仪、微波治疗,但这些方法起效慢,耗时长,易反复发作,远期疗效差,收效甚微;2.药物治疗,目前尚无针对该水肿的有效治疗药物;3.外科

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有哪些 上肢旋转法

将健康侧上肢放在椅子的靠背上,患侧上肢自然下垂,前、后、左、右摆动或画圈的半径,直到上肢松弛下来。

乳腺癌手术后吃什么好 乳腺癌术后护理

1.卧位 待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以利于引流和改善呼吸功能。 2.术后患侧肩部应垫一软枕 抬高患肢,伤口用腹带加压包扎,但应注意观察患肢远端的血供情况,出现皮肤紫绀、皮温低、脉搏不清,提示有血管受压,应及时调整绷带的松紧度,但不能过松,防止皮下积液、皮瓣滑动影响伤口愈合。 3.引流管的护理 为了防止手术创腔积液,皮瓣坏死引起感染,术后常放置胸壁负压吸引,应妥善固定,保持持续有效的负压,每日更换引流瓶并观察引流液的形状、颜色、量。一般术后1~2天每日引流血性液体50~100ML,以后逐渐减少,术后4~5天创腔无

专家介绍乳腺癌的治疗方法

专家介绍说,乳腺癌的手术一般有几下几种方式: 1、保乳手术。是一种局部切除手术,一般在手术以后,还需要进行放疗、化疗或者内分泌方法辅助治疗。 2、改良手术。接近于根治手术,但手术后患者的上肢功能和形体还能保存的比较好,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主导手术。 3、根治手术。是通过手术方法将乳腺癌的转移路径切除,防止癌肿发生转移,这里转移,主要是指同侧下的淋巴转移和内乳淋巴链。 通过专家的以上讲述,大家对乳腺癌的手术方式已经了解清楚了吧,目前手术是非常受女性朋友欢迎的一种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如果您患了乳腺癌,一定要及时到

乳腺癌术后护理5大注意

与癌同生,讲乳腺癌变为慢性病逐渐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方向,这样一来,乳腺癌患者的家庭护理的位置变得更为重要。乳腺癌术后护理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呢? 1、乳腺癌术后护理之饮食篇 乳腺癌病人除了在治疗期间服用药物或因病情变化需要注意按医嘱忌食外,一般在饮食上和正常人并无特殊之处。下面这些饮食建议可供病人和家属参考。 ①饮食要配合治疗:乳腺癌病人在手术前后应当努力进餐,补充营养,丰富的营养可促进机体顺利地经历手术关,促进切口愈合,早日恢复健康。在放疗、化疗期间,由于治疗带来的不良影响,病人的味觉和食欲有所下降,可产

乳腺炎不试试物理治疗

乳腺炎不试试物理治疗 乳腺炎手术治疗,很多女性从心底里排斥。药物治疗的话,很多患者又正在为孩子,担心药物影响孩子。这样的话,乳腺炎很多人就会放弃治疗,或者是耽搁治疗。其实,乳腺炎的治疗我们也可以试试物理疗法的。那么,乳腺炎治疗有哪些物理疗法呢? 第一,穴位注射法郄上穴,坐位伸肘仰掌,在腕横纹与肘横纹连线上中交界处两筋之间。按之有酸痛者),常规消毒后,将注射器垂直刺入约2cm,强刺激,有针感后,注入丹参注射液2~4ml,隔日1次。这个方法不适合自己在家操作,可以去正规诊所请医生来操作。 第二,乳腺炎也可尝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治疗

治疗乳腺癌上肢水肿的主要方法:(注意:某些特殊方式,系我科专科特色治疗,故没有详细写出) 1、按摩:是目前治疗淋巴水肿的最重要手段,通过按摩加速患侧上肢的淋巴液回流。不过按摩要由有经验的专业按摩师进行。 2、皮肤保护及理疗:做好皮肤保护措施,主要目的是防止感染,因为淋巴水肿其组织间隙富含蛋白质,微小皮肤破损即可引发细菌感染。因此,应避免外伤、在患肢抽血、注射、量血压或静脉注射;避免患肢手提重物和长时间下垂;避免昆虫叮咬,预防皮肤损伤,一旦出现皮肤损伤应立即处理。可以使用HYJ炎症理疗仪每天2次,每次15-

乳腺癌的护理方法

1.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做好病人思想工作并使其理解手术可能造成胸部外形改变及上肢功能受限。合并妊娠者,应劝其中止妊娠,哺乳期者应立即断乳。 2.术前作好常规准备,包括内脏功能检查及皮肤准备。 3.全麻病人注意清醒前护理。根治术尤其扩大根治术后病人要注意血压、脉搏、呼吸的监测,并注意有否胸膜损伤并发气泡。包扎是否紧,患侧上肢血运是否良好,并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 4.术后引流管保持负压吸引,注意观察创面渗血及有否皮瓣坏死。 5.鼓励、指导上肢功能锻炼,防治术后患侧上淋巴回流障碍,继发感染等并发症。

乳腺癌术后胳膊肿是怎么回事

乳腺癌根治术后手臂水肿较为常见,约为20-30%,水肿后常常引起肩关节活动受限、肢体乏力等上肢功能障碍,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这种手臂水肿其实是一种淋巴水肿,是由于腋窝手术和/或放射治疗后淋巴组织的正常结构遭受破坏,使淋巴液回流障碍而积聚于皮下组织中。早期水肿部位较为柔软,呈可凹陷性,此后逐渐恶化。富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纤维化过程中皮肤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褐色变,继而出现硬化、过度角化和增厚。严重者出现肩关节活动受限、肢体乏力等上肢功能障碍,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以及肢体畸形导致

乳腺癌术后饮食调理

时下,治疗乳腺癌的方法越来越多。但是合理的饮食调理才是健康而有效的。同样地对乳腺癌患者来说,术后营养饮食对身体的恢复是至关重要的,女性朋友们要特殊调理自身身体,进行合理的饮食搭配,谨记禁忌点。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饮食搭配: 乳腺癌术后饮食调理一:饮食多样化,营养均衡 平衡膳食是癌症患者术后保持正常体重的最好办法。饮食要平衡、多样化、不偏食、不忌食、荤素搭配、粗细搭配。烹调时多用蒸、煮、炖,尽量少吃油炸食物。 乳腺癌术后饮食调理二:合理忌口 乳腺癌患者术后的饮食要做到忌口,乳腺癌术后患者忌食生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