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失眠
中医如何治疗失眠
中医治疗失眠一般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实证型:肝郁化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味;痰热内扰,用温胆汤加味。
虚证型:阴虚火旺,用黄连阿胶汤合朱砂安神丸加减,心脾两虚者用归脾汤;心胆气虚者,用安神定志丸;心肾不交、虚阳上扰者用交泰丸。
顽固性不寐从瘀论,乃气血凝滞,用血府逐瘀汤。
二、养血育阴安神镇静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适当予以安神镇静的药物来治疗失眠。
临床上常用养血安神、清心安神、育阴安神、益气安神、镇肝安神及安神定志等方法,随证选用。
三、精神调治舒畅情志
随证采用精神调治的方法,以消除患者的顾虑及紧张情绪,保持精神舒畅。对因情志不抒或紧张而造成的失眠,精神治疗更有其特殊的功效。
四、针灸疗法宁心安神
中医治疗失眠所选穴位包括:内关、神门、四神聪、三阴交、安眠、足三里、后溪等。
四神聪镇静安神,不寐病位在心,取心经原穴神门宁心安神;三阴交健脾益气,柔肝益阴,可使脾气和,开气疏泄,心肾交通,心气安而不寐除;心脾亏损配心俞、脾俞;心肾不交配心俞、肾俞、太溪;脾胃不和配足三里;痰热内扰配内关、丰隆。
中医以辨证论治为原则,针对患者的失眠类型及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治疗。建议及时到正规专业的医院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失眠多梦的治疗方法还是中医好
中医治疗失眠多梦的治疗方法1.心气不足
症状:多梦易惊,失眠,神疲困倦,短气,或喜悲善哭,精神恍惚,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养血益气,宁心安神。
选方:参香散加减。
药物:人参9g,黄芪、茯苓、白术、山药,莲肉、砂仁、沉香、檀香、甘草。
中医治疗失眠多梦的治疗方法2.心血不足
症状:心悸怔忡,心烦失眠,多梦易惊,健忘头昏,面色不华,舌淡,脉细。
治法:养血安神。
选方:四物汤合茸砂丹加减。
药物:熟地、当归、白芍、川芎,鹿茸、朱砂,炒枣仁。
中医治疗失眠多梦的治疗方法3.心阴不足
症状:心悸怔忡,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咽干舌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补心安神。
选方:益气安神汤加减。
药物:当归、茯神、麦冬、生地,黄连、远志、竹叶、人参、黄芪、胆星、莲子心,酸枣仁,朱砂。
中医治疗失眠多梦的治疗方法4.心肾不交
症状:心烦,失眠,多梦,遗精,腰酸腿软,潮热盗汗,舌红无苔,脉细数。
治法:交通心肾。
选方:黄连阿胶汤加减。
药物:黄连、黄芩、白芍、阿胶,鸡子黄1枚,龙骨。
中医治疗失眠多梦的治疗方法5.心胆气虚
症状:惊悸不宁,胆怯善恐,夜寐多梦,胸闷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无力。
治法:养心益气,壮胆镇惊。
选方:平补镇心丹。
药物:酸枣仁、龙齿,车前子、茯苓、麦冬、茯神、天冬、熟地、山药,五味子,远志、人参,肉桂、朱砂、甘草。
中医治疗失眠多梦的治疗方法6.心脾两虚
症状:心悸健忘,少寐多梦,气短神疲,面色萎黄,食少倦怠,腹胀便溏,舌质淡嫩,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心脾。
选方:归脾汤。
药物:人参、远志、木香,黄芪、白术、当归、茯神、酸枣仁、龙眼肉,炙甘草。
中医治疗失眠多梦的治疗方法7.痰火内扰
症状:梦扰纷纭,头晕心悸,急躁易怒,痰多胸闷,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
选方:黄连温胆肠加减。
药物:黄连,半夏、陈皮、茯神、竹茹、枳实,甘草、生姜各,大枣,珍珠母。
中医治疗失眠方法
很多老年人年纪大了以后最担心最害怕的一件事情,那么就是失眠了,其实现在很多的疾病都变得越来越年轻化,不过是老年人会出现失眠,年轻人工作族都会出现失眠的现象,生活的压力过大,加班,精神的压力,还要长期的熬夜做文档和做稿子,久而久之,觉得越来越不抵不从心,那么中医怎么治疗失眠的来一起了解一下。
中医称“失眠”为“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征。轻者有入寐困难,寐而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亦存在时寐时醒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人寐。
中药调理之一: 虚证
(1)心脾两虚:治法为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方药用归脾汤:党参、黄连、白芍、在神、桂圆、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木香。
(2)阴虚火旺:治法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方药用交秦丸;黄连和肉桂;或用黄连阿胶汤:黄连、黄羊、白芍、阿胶、鸡子黄。
(3)心虚胆怯;治法为益气镇惊、安神定志。方药用安神定志丸:人参、快车、在神、远志、石昌蒲、龙齿。
中药调理之二: 实证
(1)肝郁化火;治法为疏肝泄热、佐以安神。方药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岑振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
(2)痰热内扰;治法为清热化痰、和中安神。方药用温胆汤:半夏、橡皮、在革、竹茹、积实。甘草、生姜、大枣。 用中医治疗失眠,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改善失眠的症状。
中医治疗失眠症
疗法一:方药 中医把失眠分为7型,不同的类型,用不同的方药治疗。
疗法二:针灸 治疗失眠,所针的穴位包括:内关、神门、安眠、足三里、后溪。
疗法三:耳针 医师将按照失眠者的症状,用王不留行籽贴在耳穴的心、肾、神门、皮质下或脑的穴位。 失眠情况不严重者,可以在家自行用绿豆或凤仙花籽,以胶布贴在耳后的安眠穴,有助于安眠。
疗法四:食疗
◆ 参味汤材料:太子参20克、五味子30克。 做法:煎后加糖浆,每次服15毫升,一日两次。 功效:治失眠、心慌乏力
◆ 生百合汤材料:生百合100克 做法:生百合加水500毫升,文火煎煮后加适量白糖,分两三次服用。 功效:适用于病后余热未清,心阴不足的虚烦失眠。
失眠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好
一:失眠的原因
通常缺少明确病因,或在排除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后仍遗留失眠症状,主要包括心理生理性失眠、特发性失眠和主观性失眠3种类型。原发性失眠的诊断缺乏特异性指标,主要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当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被排除或治愈以后,仍遗留失眠症状时即可考虑为原发性失眠。
二:西医如何治疗失眠
具有催眠作用的药物种类繁多,但其中大多数药物的主要用途并不是治疗失眠。目前临床治疗失眠的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benzodiazepinereceptoragonists,BZRAs)、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具有催眠效果的抗抑郁药物。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褪黑素以及缬草提取物虽然具有催眠作用,但是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有限,不宜作为失眠常规用药。
三:中医如何治疗失眠
中医治疗的本质是改变患者的信念系统,发挥其自我效能,进而改善失眠症状。要完成这一目标,常常需要专业医师的参与。中医治疗对于成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具有良好效果,通常包括睡眠卫生教育、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认知治疗和松弛疗法。这些方法或独立、或组合用于成人原发性或继发性失眠的治疗。
好了,看完了上文的介绍,我们就可以知道,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失眠还是应该看中医的,这是因为中医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中医的副作用几乎为零,但是如果失眠以及严重的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就可以通过西医治疗的方法暂时的缓解,然后在进行治疗了。
中医治疗失眠偏方
丹皮栀子饮:
组成:丹皮、栀子、当归、炒白术、大枣、青皮各15克,柴胡、薄荷各10克,白芍30克,龙骨、牡蛎各60克,酒大黄5克(另包后下)
用法:用量每天一剂,水煎,早晚分服。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滋阴清热。主要治疗失眠症。
静坐治失眠:睡前静坐半小时。全身放松、意念安静,可参考静功、气功资料。
睡前按揉揪搓双耳:中医偏方治失眠,睡前操作约10分钟即可。耳是全身的缩影,此举也是健身的好方法。
炒枣仁粉治失眠:炒枣仁粉5至10克临睡前冲服,也可小剂量(15至20粒)嚼服。枸杞子治失眠:每天晨起服枸杞子30粒或早晚各服20粒(感冒期间勿服)。
中医治疗失眠偏方
中医治疗失眠偏方
空气干燥、冷暖不均,很容易导致失眠多梦。我们知道,偏方治失眠的方法主要有中医按摩、食疗治失眠、中药治疗失眠多梦等。为了及早克服失眠的困扰,介绍几则中医偏方治失眠的方法。失眠的人常常难以诱导师自己进入睡眠而苦恼。其实早期的轻度失眠,经过自我调理的办法就常可得益。
工具/原料
丹皮栀子饮:
组成:丹皮、栀子、当归、炒白术、大枣、青皮各15克,柴胡、薄荷各10克,白芍30克,龙骨、牡蛎各60克,酒大黄5克(另包后下)
用法:用量每天一剂,水煎,早晚分服。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滋阴清热。主要治疗失眠症。
方法/步骤
1静坐治失眠:睡前静坐半小时。全身放松、意念安静,可参考静功、气功资料。
2睡前按揉揪搓双耳:中医偏方治失眠,睡前操作约10分钟即可。耳是全身的缩影,此举也是健身的好方法。
3炒枣仁粉治失眠:炒枣仁粉5至10克临睡前冲服,也可小剂量(15至20粒)嚼服。枸杞子治失眠:每天晨起服枸杞子30粒或早晚各服20粒(感冒期间勿服)。
这些中成药可以治疗失眠
对失眠来讲,是一件很让人困扰的事,那如何治疗失眠呢,也都是有着一些不错的方法,中医治疗失眠是不错之选,对改善这样的问题,也都是有着很好的方法,尤其是对上班族们来讲,由于工作的压力,使得自己经常有失眠的现象,因此选择这样的治疗方法对改善失眠情况有着很好的效果,而且这样的方法,也都是可以长期使用。
那对中医治疗失眠都有哪些方法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我们对治疗失眠的这些治疗方法,也都是有着很好的了解,知道该如何治疗失眠最佳。同时对身体健康,也都是没有任何的危害,我们都可以放心的选择。
失眠,给很多人造成了严重的困扰。一般人针对失眠都吃西药,久而久之就产生了精神依赖。其实,失眠患者也可以试试中成药。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
失眠新思路
调理五脏
有学者认为失眠症主要表现于肝,波及五脏,统顾五脏实体病证。提倡“五脏皆有不寐”的整体观,从肝论治、兼顾他脏、辨证加减的证治体系,并由此制定了失眠症证治方案。
调节情志
精神情志与不寐关系密切,由此将不寐分成烦恼型、多疑型、紧张型、抑郁型,分别选用清热泻火、疏肝降逆法,滋阴清热、理气解郁法、清心宁神、调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调理肝脾
此种中医理论认为导致失眠症产生的诸多病因病机均与肝脾失调有关,治疗失眠的理法方药的选择,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调理肝脾。
遵循昼夜节律
人体的睡眠是一种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失眠则是这种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结果。遵循这一规律,中医学者提出了因时制宜的治疗失眠方案。
引火归根、心肾相交
这一中医理论认为失眠是火不归根引起的,治疗方案最终需要回到“引火归根、心肾相交”的问题上来,并将失眠分为五型:肝气郁结型、肾精不足型、心火旺盛型、经脉瘀阻型、痰湿阻滞型,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失眠的原理
当下社会中,造成失眠的第一条原因就是心肾不交。如果人的心火上炎,肾水下行,就形成了一个心肾分离的象,心肾分离就会造成人到晚上想睡睡不着,白天又特别疲倦,两腿发沉。心肾不交造成的失眠较难治疗。过去,几剂酸枣仁汤,再或温胆汤就能治好,但现在还用这些药已经没有明显效果。因为现在人的生活比古代复杂得多,很多人的失眠都与长期熬夜有关。每天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胆经该睡的时候,而人老不在此时间睡觉,就会慢慢地出现心肾不交的状况,导致失眠。
第二条是血不足。血不足也会造成失眠。中医里有一种说法,叫做中焦受气,中焦就是我们的脾胃。人的血从何而来?实际上血是从胃来的,人体是通过胃消化食物,把食物的精华转变成血。血是一种能量,代表着一种动能,输布四方,供人体所需。
我们老百姓常提到补血的问题,懂得中医医理的话,就知道了血是从胃而来,所以乱吃很多所谓补血的补品未必有多大的用处,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吃饭。胃主血,所以胃虚就会造成血不足,要想补血就要养护好我们的胃经。
血不足,不能有效的上输于脑的话,脑部就会因缺血而导致失眠。
第三条,胃不和则卧不安。假如晚上吃得太多,也会造成失眠。人活一口气,气是用来睡觉的,也是用来消化食物的。如果晚上吃得过多,气就会受到中焦阻隔,阳气不能上输于脑,造成失眠。
中国古代养生讲究过午不食,就是一天只吃两顿饭,上午九、十点钟一顿,下午四、五点钟一顿,晚上就不再吃东西了。而生活规则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那时的人很少失眠。
我们吃晚饭也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七八分饱就可以了。而且最好在晚饭后出门散散步,或者做一些其他的运动锻炼,对增强夜里的睡眠质量非常有好处。
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这里只是根据现代人的实际生活情况讲解一些最常见导致失眠的原因,个案还要区别分析。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
失眠是一件非常难受的事情,特别是经过白天辛苦工作想要在晚上好好的休息休息一下,但却怎么也睡不着。想要治疗失眠,那么首先就需要身体中气血平衡、阴阳平衡,然后在使用一些药物来起到养阴安神的效果,最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失眠的情况才能够获得治疗。
具体的治疗失眠方法如下:
第一:调和体内气血平衡以及阴阳平衡
一般情况下,失眠我们都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实证型失眠二是虚症型失眠。实证型失眠是由于体内肝郁化火以及痰热内扰所引起的,这个时候可以使用龙胆泻肝汤以及温胆汤来调养身体健康。如果是属于虚症型失眠情况,那么就是阴虚火旺或者是心胆气虚等所导致的,这个时候可以使用交泰丸或者是朱砂安神丸来缓解。如果是顽固性的失眠情况,那么是体内则是出现了气虚凝滞的症状了。
第二:养血、养阴安神、镇静
想要通过中医治疗失眠,那么一定要进行辨证,这样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安神镇静的药物来治疗失眠。一定要弄清楚失眠的原因,然后选择益气安神、清心安神、养血安神还有镇肝安神等方法来治疗。
第二:精神调养失眠
除了通过药物的选择来治疗失眠的情况之外,也需要调节好自己的精神状况。平时生活中应该精神缓和不要过多的顾虑,同时也不要有紧张的心情,保持一个顺畅的心情。由于一些紧张或者是心情没有舒畅所导致的失眠情况,使用精神治疗方法来治疗效果非常的不错。
第四:针灸疗法
想要通过中医针灸的方法来治疗失眠,那么一定要了解神门穴、三阴交、内关穴、安眠穴、足三里以及后溪穴等,因为这些位置都具有调节心情促进睡眠的作用。
四神聪这个穴位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如果是心经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睡眠质量不好,那么就应该通过这个穴位进行针灸促进身体健康。而三阴交针灸之后的主要作用就是健脾益气,对于肝脾方面有着很不错的保健效果,如果是由于这些部位所导致的失眠情况,也可以针灸三阴交。如果是心脾亏损导致的失眠情况,那么就应该针灸脾俞穴还有心腧穴。
中药治疗失眠
上面我们和大家说了一些具体的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除了使用一些方法手段之外,我们也可以科学的服用一些中药材,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中医治疗失眠多梦
处方:花生叶(干品)50克
用法:日1剂,水煎沸10分钟,取浓液200毫升,睡前温服。
疗效:服药3~5天,有效率89%
处方:桑白皮、陈皮、赤芍、桃仁搁12克,柴胡、通木、半夏、苏子各10克,香附、大腹皮、甘草各15克,青皮14克。
用法:水煎,日1剂服2次。
疗效:用药6剂,有效率达100%
辨证论治
多梦是指从睡眠中醒来,自觉乱梦纷纭,常伴有头昏神疲的一种表现。
心气不足
症状:多梦易惊,失眠,神疲困倦,短气,或喜悲善哭,精神恍惚,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养血益气,宁心安神。
选方:参香散加减。
药物:人参9g,黄芪、茯苓、白术、山药各12g,莲肉、砂仁、沉香、檀香、甘草各6g。
心血不足
症状:心悸怔忡,心烦失眠,多梦易惊,健忘头昏,面色不华,舌淡,脉细。
治法:养血安神。
选方:四物汤合茸砂丹加减。
药物: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各12g,鹿茸、朱砂各6g,炒枣仁18g。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
头痛欲裂和失眠,三焦支沟为首选经络系统是人体治疗疾病很好的入手途径,经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有的时候由于生气动了肝胆之气,肝火在通过胆经排毒不畅的情况下,就会沿着胆经的同名经三焦经逆势而上,而三焦经也是所主头面部的经络,遇到冲击必然会引起头痛、耳鸣等症状,此时它的“支沟穴”就会发挥作用了。“支者,分叉也。沟者,渠道也。”此穴为三焦经阳气的经过之处。可以治疗肝火引起的耳鸣、耳聋、肋间岔气等症状,配合推揉腹部还能治疗便秘。心肾不交难入睡,心经之穴少海点失眠首先要调理心肾,避免身体受到持续的损伤。“心肾不交”是指心与肾生理协调失常的病理现象。心居上焦,肾居下焦。正常情况下,心与肾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如肾阴不足或心火扰动,两者失去协调关系,称为心肾不交。大多是由于肾阴亏损,因而心火偏亢,失于下降所致。主要症状表现为失眠、多梦、虚烦等症。常见于神经官能症及慢病的虚弱病心烦气躁揉少府。脾经公孙助消化,顺气推腹法当然身体很多健康问题都和睡眠有很强的联系。中医上说“胃不和则寝不安”就是指如果肠胃不好的人,睡眠肯定不会很好。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按摩“公孙”穴(在脚内侧,也就是大脚趾关节后边有一个突出的骨头,就在这个骨头后的凹陷处),它是人体的八脉交会穴之一的“冲脉之会” 冲脉为经脉之海,其特点是“主渗灌溪谷”。同时也是脾经的“络穴”,是十分重要的穴位。“公孙者,辈分也。”脾经属土,其父为火,其公为木,其子为金,其孙为水。意思是指本穴为脾经与冲脉的气血相会后化成了水湿风气,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此穴能调动脾经的运化能力,不仅能抑制胃酸和促进小肠蠕动,还能治疗妇科病,有通气和活血化瘀之效,如配合推腹法效果更好。足底反射区内寻,失眠之点要瞧见脚底也是治疗失眠的好位置。常按摩足底反射区内的失眠点对治疗“失眠症”有很好的效果,在工作体能透支,睡眠不足的情况下,足底“失眠点”就会有所反应,“失眠点”有颗粒和疼痛的感觉。抹上按摩膏用手指骨节或拇指指肚按摩这个点,当按摩疼痛减轻时,晚上你就会有一个质量很好的睡眠。另外,临睡前敲敲带脉,对改善肠胃功能会起到促进作用,那时您就能“吃得饱,睡得香”了。
中医治疗失眠小窍门
1、牙齿变白:刷牙时在牙膏上加上一点小苏达,刷三次后牙齿洁白如玉,牙锈自然脱落。
2、怎么戒烟:槟榔一只,钻个小孔,再往小孔里灌入一点烟代油用水泡两天取出凉干,想吸烟时,闻一下就不吸了,谁闻都可以戒烟。
3、怎么醒酒:醋、白糖、茶叶水各100克,醉酒以后,立即喝下,可达迅速醒酒,多喝醒多更快。
4、怎么戒酒:取生杏仁二两少量味精化成水,然后浸泡二在放在酒里两滴,一同少喝,可以戒酒。
5、怎样除去口臭:每天放几片茶叶在口中嚼三遍,这样可使你口中保持清香,三天后除去口臭。
6、嗓子哑了怎么办:醋精50克,白糖50克,用凉水250克搅拌均匀后,慢慢饮用,一天即可,严重患者晚上增加两次。
7、大便干燥怎么办:将小手指粗大葱一节,蘸少许香油后,插入肛门,上下抽动,常年干燥用醋精。
8、牛皮癣:半斤米醋浸泡一两去皮的松树籽,泡二天后,一日擦三次,效果更佳。也可用一匙桔皮粉加半匙香油调勺涂抹。
9、牙痛绝招:用桃仁放在火上烧热以后放在痛牙上咬,如此几次永不牙痛。
10、鼻子流血怎么办:当鼻子大量流血时,患者放平躺下,将鼻眼相反的手高举,穴位自动封死,血立即可止。
11、鱼刺卡喉:用陈醋漱喉部,然后慢慢咽下,反复几次即可治愈。
12、脚气小窍门:米醋一斤,将醋倒入盆内,浸泡或浸洗,每日两次,每次约一小时,消炎杀菌,可治脚气,又简单,见效又快,轻者四天根治。
13、病后耳聋、耳鸣:大蒜味猫鼻猫自尿。猫尿滴耳三次一次两滴可根治病后耳聋。耳鸣可将蛇皮焙成灰,吹入耳中,连吹三次可治耳鸣。
14、控制糖尿病新方法:新鲜玉米粒一斤。加水适量煎煮,至玉米开花后分四次,每天喝一碗,此方不能去根,只能控制病情。可以降低血糖。有浮肿尿量增多的患者服用,效果特别好。
15、睡觉打呼咬牙睡觉时口含桔皮一块,含十五分钟后吐出3-5次可根治的呼咬。
16、脚臭、脚出汗:白矾研成细末,擦脚掌心10分钟3-4次脚以后不再出汗不臭。可保持七八个月。
17、癫痫(羊角疯):蚯蚓一条,白矾半两放入大碗中用开白水冲开。一次一碗晨起空腹,连喝十天。
18、口腔炎症:每天早晚吃梨一个,慢慢咽下,保持3-4天,立即好转。病情严重的也可以用本方治疗。
19、冠心病:黄豆50克,煮熟加食盐适量多吃连吃3-4天,此方对控制冠心病不发展,特别理想,犯病以后再用此方。
20、治偏头痛窍门:用白色的萝卜皮贴在两面的太阳穴上,每晚贴20分钟,可达速效,头不痛就不用再贴了,此方主治头晕脑涨。
21、治痔疮偏方:尿素三两放盆中开水冲开后将毛巾放入沾湿后拧干放凳上腾。一次十分钟一天三次,边腾七天。可治内外痔,便血脱肛。
22、急速催奶:芝麻炒熟,加入盐少许,最好是产前10天就开始吃,进餐时作副食,可快速增乳汁,吃得越多奶来的越快。
23、治失眠小窍门:将大葱白切碎放在小盘内,临睡前把小盘摆在枕头边便可安然入睡,连续几天可根治,常年睡不着觉者,边疆治疗5天便可去根。
24、心脏病:每天早晚各吃菠萝50克,5-7天效果最佳,2年左右不会犯病,犯病以后,再接着吃一次,病重者每天吃二次,可以稳固病情。
25、视力减弱怎么办:杏皮晒干撕碎作个小枕头可醒目养神。对视力减弱。见风流泪近视远视等都有一定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