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为什么感觉胸肌没发力 集中意志力

为什么感觉胸肌没发力 集中意志力

做俯卧撑时要意志力集中,把关注点放在胸部发力上,感受胸部肌肉的收缩和伸展。不要只想着把俯卧撑任务完成。


胸大肌下缘锻炼方法

1、下斜杠铃卧推

双手全握一对哑铃,躺在下斜长凳上,头部和后背靠紧长凳,头部要低于上身,将双脚或双腿用长凳一端的卡腿固定。持铃于胸大肌下部外侧,屈肘,哑铃铃头相对。

收缩胸部肌肉,将哑铃向上向内推举,当推举动作结束时虎口一侧两个铃头几乎相触。稍稍停顿,缓缓下铃至起始位置。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完成一组练习。

2、下斜哑铃飞鸟

哑铃如何练胸大肌呢?双手全握一对哑铃,仰卧在调整好的下斜哑铃凳上。头部和后背靠紧长凳,头部要低于上身,背部保持挺直,将双脚或双腿用长凳一端的卡腿固定。持铃于胸大肌下部外侧,屈肘,哑铃铃头相对。

注意力集中在胸肌上,保持胸肌发力。 把哑铃推举起来,作短暂停留,进行顶峰收缩,然后哑铃下慢慢放到最下面的肋骨两侧,下落的时间超过1秒到2秒。下降到相对于向下乳房乳头位置。充分伸展胸部肌肉,胸部保持持续紧张。

哑铃飞鸟练哪里 练哑铃飞鸟注意事项

1、动作中,意念集中关注胸部的发力过程。

2、整个动作过程要平稳,保持对哑铃的控制。

3、练习时负重不宜过大。

4、哑铃的重量是重要的,一定要保证动作的协调统一。不要让一边标准,一边很变形,这样会影响两侧胸肌的不对称发展。


胸肌中缝怎么练最有效

想要有效的练胸肌中缝,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个动作,效果很好。

蝴蝶机夹胸动作主要就是用来锻炼和刻画胸大肌中沟深度,让胸肌看起来更饱满。

动作要领:

1、调整座位高度,使把手与你的肩在同一高度,双臂保持微弯状态。

2、注意双臂不要打开过度(打开到背平面就可以了),以免伤到肩关节,重量不要太重,内收时停顿3秒,充分挤压胸大肌。

3、每做一次自然呼吸一次。

锻炼次数:12-15次/组,4-6组。

注意:

1、一定要挺直身体,不借助外力,内夹时要用胸大肌发力,放松还原时要和缓。

2、在动作过程中肘关节要保持向后和外侧,不要向下,坐凳高度要合适,否则手把位置过高,锻炼的是肩三角肌。

这个动作对于练胸肌中缝有不错的效果,在动作过程中能对胸肌中缝起到挤压作用。

动作要领:

1、立于拉力器架中央,调节好拉索长度,手执马蹄凳做夹胸动作。

2、身体略前倾,打开时注意控制动作,合拢时尽力挤压胸肌,略做停顿进行顶峰收缩

锻炼次数:每组8~15次,3~5组。

注意:

1、虽然一般要求双手相触即分开,但如果练胸沟建议采用双手交叉动作,比双手相触的幅度大得多,对胸缝的挤压效果更好,刺激更大。

2、这个动作因拉索长度关系,显得很“活”,不太容易控制,所以不要做过低次数的大重量拉伸,以免肩部受伤。一般也是做3~5组,每组8~15次。

这个是常见的用于练胸肌中缝的动作,练出来的胸肌中缝会很清晰。

动作要领:

1、仰卧在平的卧推凳上,两手各持哑铃,掌心相对,推起至两臂伸直,支撑在胸部上方。

2、两手持哑铃平行地向两侧落下,手肘稍微弯屈,哑铃落下至感到胸部两侧肌肉有充分的拉伸感,并使上臂落下至低于肩部水平线。当哑铃落下时,要深深吸气。持铃循原路举起回原位时呼气。

锻炼次数:以8~15次/组为宜,一共做5组。

注意:

1、下放哑铃时注意力集中在胸缝处,靠胸肌的张力控制住哑铃缓慢下放,同时充分吸气、挺胸,幅度要完全到位,这样对胸肌中间的沟锻炼效果更好。

2、上举时要靠胸肌的收缩带动双臂向上环抱,直至哑铃相触,这样可避免肩背过分参与用力。

俯卧撑是锻炼胸肌最简单的动作,其中窄距俯卧撑对于练胸肌中缝效果不错。

动作要领:

1、双手撑地,双手手掌尽量靠近。

2、身体挺直,屈臂收肘靠近身体两侧,使身体平直下降至肩与肘处于同一水平面,然后将身体平直撑起,恢复至开始姿势为完成1次。每组都做到力竭为止。

锻炼次数:5-10个/组,3-5组。

注意:

1、整个过程都要维持收腹挺胸的动作,一定不能拱背塌腰,以免对腰椎错位或者是肌肉劳损。

2、这个窄距俯卧撑又分为手高脚低窄距俯卧撑、平地窄距俯卧撑、手低脚高窄距俯卧撑这三种。这三种窄距俯卧撑分别锻炼胸肌中缝的上、中、下。

这个动作主要能练到上胸缝部位。

动作要领:

1、仰卧在上斜凳(宽20~25厘米)上,双手持铃,掌心相对。上背部紧贴凳子,脊椎保持生理弯曲,核心收紧!

2、下放时将注意力集中在上胸缝位置,依靠胸肌纤维拉伸的张力控制哑铃下放,主动吸气、挺胸。

3、上举时要靠胸肌的收缩带动双臂向上环抱,注意集中在胸部肌肉,感觉胸肌被拉扯和收缩,为了使动作更加准确,可想像去抱一课大柱子,做此动作时不断在心里念着“抱住它!抱住它!”

锻炼次数:以8~15次/组为宜。第一组应为15次左右,然后做3组10~12次,最后一组可降至8次,一共完成5组左右。

注意:

1、不要强求重量,否则肩部过分用力紧张,使整个动作变形。

2、在哑铃下放时,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胸缝位置。


俯卧撑如何用胸肌发力 为什么感觉胸肌没发力

其实很多人做俯卧撑感觉胸肌没发力,并不是真正的没锻炼胸肌,而是因为胸肌虽有发力,却被手臂的酸痛感掩盖了。这是手臂力量太小,做俯卧撑手臂太吃力导致了。遇到俯卧撑感觉胸肌没发力其实不用太在意,只要进行正确的训练,坚持下去胸肌就会锻炼出来了。


卧推肩膀疼怎么恢复 肩膀疼的其他原因

卧推中会动用胸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共同发力,但是一般情况下三角肌发力很小,酸痛现象不明显。但可能也有人会对三角肌的酸痛感觉敏锐,不过这种酸痛和胸部、手臂酸痛感觉一样,并且经过3-5自然好转,不会对身体有影响。


治疗失眠的瑜伽动作 一点凝视法-提高睡眠质量

功效:采用跟这个方法练习能集中意志力,让心灵恢复宁静,非常适合在睡前做,能有效提高睡眠质量,经常练习还能使双眼更有神采。

练习方法:练习者盘坐于瑜伽垫上,全身放松,在身体前方摆放一支燃烧的蜡烛,蜡烛的火焰与眼睛同高,闭上双眼保持平缓的呼吸,睁开眼睛,双眼凝视在蜡烛的火焰中心,保持不要眨眼,直到眼睛酸痛快要流出眼泪时边上双眼,反复练习,尽可能增加凝视的时间。


做卧推胸肌没感觉 感觉不到胸肌发力的原因

卧推是一个复合动作,训练时会有很多肌肉群和关节参与,如果动作没有做对,很容易向其他部位借力,造成胸肌发力过小,因此感觉不到胸肌发力。

卧推是主要是胸肌、三头肌和三角肌共同发力将重物推起的。如果三头肌和三角肌力量太弱,那么在做卧推时,胸肌还没能够得到充足的刺激,三头肌和三角肌就已经疲劳酸痛无法继续训练,这样导致了训练者感觉不到胸肌发力。其实此时胸肌参与了发力,但其感觉却被三头肌和三角肌的酸痛感所掩盖了。


做卧推胸肌没感觉是为什么

错误借力

卧推是一个复合动作,训练时会有很多肌肉群和关节参与,如果动作没有做对,很容易向其他部位借力,造成胸肌发力过小,因此感觉不到胸肌发力。

三头肌和三角肌太弱

卧推是主要是胸肌、三头肌和三角肌共同发力将重物推起的。如果三头肌和三角肌力量太弱,那么在做卧推时,胸肌还没能够得到充足的刺激,三头肌和三角肌就已经疲劳酸痛无法继续训练,这样导致了训练者感觉不到胸肌发力。其实此时胸肌参与了发力,但其感觉却被三头肌和三角肌的酸痛感所掩盖了。

胸肌中缝怎么锻炼

平卧哑铃飞鸟:仰卧窄凳(宽20~25厘米)上,双手持铃,小臂与大臂呈135度左右的夹角,动作过程中不要为了助力而勾起颈部使头离开凳面。

下放哑铃时注意力集中在胸缝处,靠胸肌的张力控制住哑铃缓慢下放,同时充分吸气、挺胸,幅度要完全到位。上举时要靠胸肌的收缩带动双臂向上环抱,直至哑铃相触,这样可避免肩背过分参与用力。该动作除了小臂与大臂之间保持135度的夹角外,整个臂形应撑圆,手腕略内收,形若环抱。

注意胸部的用力感觉。保持对哑铃的控制,动作保持平稳。练习时负重不要过大。

蝶机夹胸:调整座位高度,使把手与你的肩在同一高度,双臂保持微弯状态,注意双臂不要打开过度(打开到背平面就可以了),以免伤到肩关节,重量不要太重,内收时停顿3秒,充分挤压胸大肌。呼吸:每做1次自然呼吸1次。

一定要挺直身体,不借助外力,内夹时要用胸大肌发力,放松还原时要和缓。动作过程中肘关节保持向后和外侧,而不是向下。

上斜哑铃飞鸟:仰卧在上斜凳上,双手持铃,掌心相对。上背部紧贴凳子,脊椎保持生理弯曲,核心收紧!

下放时:将注意力集中在上胸缝位置,依靠胸肌纤维拉伸的张力控制哑铃下放,主动吸气、挺胸。上举时要靠胸肌的收缩带动双臂向上环抱,注意集中在胸部肌肉,感觉胸肌被拉扯和收缩。

锻炼胸肌注意事项

很多人在练胸的时候都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不是在练胸,而是在练肩。因为在向上推的时候肩膀是向上顶的,然后还原的时候肩膀下沉。这样做卧推肩膀会承受很大一部分的力,再加上三头肌发力,所以胸肌受力就被大大的减少,这样的卧推动作对于胸肌的刺激是很小的,但是做几组之后胸肌依然会充血,并且会感觉到泵感。很多人就可能以为胸肌训练到位了,其实完全错误。

胸肌的作用是将肱骨内收和旋内。如果练胸的时候不是肘部上抬、下沉、弯曲,而是肩膀的上升、下沉,那么必定会造成胸大肌的训练没有完全达成,并且由肩膀带动胸肌运动,从而失去了训练的意义。

很多人胸肌练出来了也会出现各种状况,比如说外侧厚内侧薄。这除了基因问题之外,训练问题也是很大一部分的因素。

怎么用哑铃锻炼胸部肌肉 平卧飞鸟

锻炼胸肌外侧,对胸大肌的厚度和线条有着非常显著的锻炼效果。

1.准备动作:仰卧窄凳(宽20~25厘米)上,双手持铃,掌心相对。上背部紧贴凳子,脊椎保持生理弯曲,核心收紧!

2.下放:下放哑铃时注意力集中在胸缝处,靠胸肌的张力控制住哑铃缓慢下放,同时充分吸气、挺胸,幅度要完全到位。

3.收缩:上举时要靠胸肌的收缩带动双臂向上环抱,直至哑铃相触,这样可避免肩背 过分参与用力。

注意集中在胸部肌肉,感觉胸肌被拉扯和收缩,为了使动作更加准确,可想像去抱一课大柱子,做此动作时不断在心里念着“抱住它!抱住它!”


哑铃卧推怎么用胸肌发力 胸肌发力原则

哑铃卧推是一个复合动作,主要是依靠胸大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共同发力将哑铃推起的。如果想要在卧推中更好的适应胸肌发力,那么就要避免肱三头肌和三角肌甚至其他部位的借力,尽量多动用胸部肌肉。


哑铃卧推怎么用胸肌发力 集中注意力

哑铃卧推时,要将意念集中在胸部,时刻注意我们的胸肌,尽量用来感受胸部肌肉的每一次收缩和伸展,注意到它的发力感,不要被其他事情分心。


相关推荐

如何锻炼意志力

1.10分钟冥想训练自己的冥想能力,是提高人的意志力最为有效,也是最快的方法,冥想是很容易做到的,可是试试看。通过冥想,你可以训练大脑的专注度和抵制神游的冲动。研究表明,10分钟的练习冥想只要做2-3天,你的注意力就能更加集中,获得更多的能量,同时也缓解压力。2.调整姿势也就是当一个人的意志力被测试的时候,就是要让研究的人员看参见一组参与者持续调整姿势两周。然后看看结果如何?每当他们懒懒散散要趴下

哑铃飞鸟和哑铃卧推的区别 两者哪个更锻炼胸肌

卧推更锻炼胸肌。有的人会认为飞鸟主要只用胸肌发力,所以更能锻炼胸肌。其实是错的。在增肌训练中,我们要求要大重量,低次数,多组数。卧推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让胸肌得到足够的刺激,而哑铃飞鸟承受的重量比起卧推要小得多,增肌效果更小。卧推垂直上推的距离比飞鸟要远,所用力量也就越多。

哑铃卧推和飞鸟怎么选 两者哪个更锻炼胸肌

卧推更锻炼胸肌。有的人会认为飞鸟主要只用胸肌发力,所以更能锻炼胸肌。其实是错的。1.在增肌训练中,我们要求要大重量,低次数,多组数。卧推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让胸肌得到足够的刺激,而哑铃飞鸟承受的重量比起卧推要小得多,增肌效果更小。2.卧推垂直上推的距离比飞鸟要远,所用力量也就越多。

卧推感觉不到胸肌发力 向后上方推举

杠铃下落最低点在胸口乳头稍下,最高点在肩部正上方。因此杠铃的推起也不是垂直的,而是向后上方的推起。绝大多数人卧推手臂几乎是“直上直下”,肘关节的运动轨迹几乎是直线,这样的动作对肘关节和三头肌的压力很大,但是对胸肌却没起到有效的刺激。

卧推感觉不到胸肌发力 去认识胸肌,认识卧推

胸肌的运动解刨,胸肌的形状,起止点,胸肌的功能,负责的关节运动。简介:胸肌是一块很大的扇形肌肉:上部起于锁骨内1/2下缘,中部连接到胸骨体、1-6肋软骨,下面与腹直肌腱鞘前层相连接;止点:肱骨大结节嵴。胸大肌起于上部的肌纤维止于下部,起于下部的肌纤维止到了上部,所以在止点的位置是打了一个结。胸肌主要负责我们肩部运动:肩屈、肩内旋,肩内收,肩水平内收卧推(宽握)中胸肌主要扮演的是肩水平内收的角色。

抽动症患者该如何放松

1、“全身松弛”的行为疗法。即让患者练习如何按照自己的意志,按部就班地放松全身随意肌紧张情况。做活动前先以舒适的姿势靠在沙发或躺椅上,闭目;然后将注意力集中到头部,咬紧牙关,使两边面颊感到很紧,然后再将牙关松开,咬牙的肌肉就会产生松弛感。逐次一一将头部各肌肉都放松下来;接着把注意力转移到颈部,先尽量使脖子的肌肉弄得很紧张,感到酸、痛、紧,然后把脖子的肌肉全部放松,觉得轻松为度;将注意力集中到两手上

为什么感觉胸肌发力 宽距俯卧撑

宽距俯卧撑对胸肌的锻炼比标准俯卧撑更多,但同时对肱三头肌的锻炼也更少。宽距俯卧撑双手距离稍宽于肩,但不大于1.5倍肩宽。

女性练胸肌推荐三式动作

一,家庭俯卧撑1、准备瑜伽垫,膝盖跪地支撑在垫子上,两手手掌尽量靠近,腰背绷紧。2、保持核心腹部收紧,屈肘下沉身体至肩与肘部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停顿2-3秒。3、胸肌发力撑起,恢复起始动作,重复三组。组间休息30秒。二,健身房器械夹胸1、坐在器械座位上,挺胸抬头,大臂与地面平行,小臂和肘部紧贴器械软垫。2、胸部发力向内夹起,直至左右两边的软垫接近,停顿2-3秒。3、控制胸肌发力,缓慢归位,重复。三,

引体向上可以练胸肌

引体向上可以练胸肌。引体向上属于复合训练动作,人体在做引体向上这项运动时,需要胸肌发力胸肌长期处于紧绷的状态可以让肌肉纤维变粗,肌肉纤维变粗也就等于提升了肌肉的力量和体积,因此引体向上可以练出胸肌

如何帮助抽动症患儿放松

1、“自我暗示”松弛训练法。即利用指导性的短语,自我暗示、自我命令,来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增强意志力量,保持镇定平衡的心理状态。例如患者心中存在这种暗示想法:“这种感觉虽然不好,但不用害怕,我可以改变它的”;“这些不舒服是暂时的,我会自己克服的”。指导性短语由患者和家长协商设计制定,要易懂好记,不要千篇一律生搬硬套。同时,这些暗示语句要短小精悍,流畅顺口,具有鼓励和自我命令、自我镇静的作用。通过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