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洗牙会导致牙齿松动吗

洗牙会导致牙齿松动吗

洗牙会不会导致牙齿松动

洗牙的患者多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洗牙会不会使牙受到磨损?会不会使牙缝变宽,牙齿变得松动?只要了解洗牙的原理和作用,这样的心理压力自然就能得以消除。洗牙的医学术语是“龈上洁治”,是使牙石软垢从牙面和牙齿充填物或修复体表面清除下来的操作过程。

洗牙会导致牙齿磨损吗

牙石是引起龋病和牙周病的重要因素,因此龈上洁治是预防龋病牙周病的重要措施,是治疗牙周病的基础。临床上常采用超声波洁牙,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振动效能和水雾冲洗配合,大大提高清除牙石的效率。超声波洁牙机头工作端制作得光滑,无切削磨钻功能,因而在洁牙的过程中它没有切削割磨的作用,所以自然不存在牙齿受磨损的问题。

洗牙会让牙缝变宽吗

在牙石的“伪装”下,患者不知道在牙石的毒害下,牙龈已严重退缩,牙根已严重暴露,牙齿已变得松动,牙与牙之间的间隙已变宽。洁牙完毕后,有的患者却不敢去面对,反而误以为是超声波造成的。洁牙机产生的超声波只会使牙石脱离牙面,而不具备牙石那样“静悄悄”地破坏牙齿和牙周组织的本领,产生误解的患者太低估牙石的危害了。

洗牙对有牙结石的人来说是有好处的,但也不宜常用,常用会破坏口腔的环境。洗牙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在口腔医院里医务人员采用手动器械洗牙,需三个小时左右,就是采用超声波洁牙机洗牙,也需一个小时左右。而据患者反映,在某些牙科诊所或美容院里洗牙,只需10来分钟。实践证明,在不正规的地方洗牙,有很大危害。

整牙会导致牙齿松动的吗

牙齿是暴露在外的骨头,通过牙根深埋于牙床中来获得固定。牙床是抱牢牙根的骨骼(又称牙槽骨),所以牙齿的牢固程度是由牙床来决定的。牙齿内有牙髓与骨髓相连,牙床有丰富的血管,向自身及牙齿提供营养。

牙龈(牙齿与牙床的接合部)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蚀,并逐渐蔓延到牙根、牙床处,形成慢性牙周炎。细菌进入牙槽骨中,会破坏毛细血管,阻断营养供给,降低成骨细胞活性,这些“破坏因子”最终会导致牙槽骨萎缩、骨质流失。结果便是牙床降低、牙根暴露、牙齿松动脱落。

牙周病细菌种类繁多,生命力顽强,产生各种毒素及“破坏因子”,仅靠抗菌消炎难以将其消灭,这也是牙周病长期反复发作越来越严重的原因。

牙齿松动能重新牢固吗?

研究发现,人体内部有对抗疾病的潜能———自愈力。当人体受到严重伤害如创伤、感染时,在一定诱导因素作用下,人体内部的备用细胞(干细胞)能被激活,用于修复受损伤的组织和器官。

牙槽骨是人体骨代谢很活跃的部分。当出现牙周病警报时,通过药物诱导,干细胞被唤醒,分化成骨细胞和免疫细胞、肌肉细胞等,在牙槽骨内重新生成骨质和血管,并消除细菌感染,建立起新的牙床结构,使牙根长牢。

牙齿松动吃什么钙片呢

牙齿松动,一般和存在有牙龈萎缩、牙周炎及牙龈炎、根尖周炎等有关。单纯服用药物效果不明显,首先应该根据病因予以治疗。

牙结石刺激压迫牙龈会导致牙龈萎缩和松动,需要及时予以超声波洁牙去除,同时对松动牙齿可以考虑进行牙周夹板固定。适当可以服用牙周宁片、六味地黄丸及补肾固齿丸等予以改善。根尖周炎引起的则需要进行根管治疗。

牙齿松动中医认为是由于肾虚所导致,建议运用中医办法进行补肾,如吃黑色食物,黑枣,黑豆等。经常叩齿。可以吃钙片进行补钙,建议及时采取中草药进行整体治疗,对症治疗避免耽搁病情

应定期看牙并清洗牙齿,因为牙石可致牙龈退缩,使牙根暴露,牙齿活动,平时可吃些含钙高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钙片等,应认真刷牙,每天3次,即三餐后,每次3分钟,只能保持牙不再继续活动

牙齿松动是比较严重的牙龈萎缩,您的年龄不算大,很可能是由于牙周炎导致牙龈病理性萎缩,进而造成的牙齿松动,医生开的消炎药只针对消炎,对于由于炎症已经造成的牙齿松动,当然是没有效果的。

其实牙齿松动就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牙龈萎缩的现象,如果自己的年纪不是那么大的话就可以吃一些钙片来调理的,但是在调理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格的钙片,有一些钙片吃了以后会导致自己的身体出现营养过剩的情况,所以还是可以吃一些黑色的食物,比如说黑枣,还有黑豆的。

洗牙会不会损害到牙齿

洗牙后出现牙齿松动的情况在牙结石比较多的患者中容易出现。其实松动现象并非洗牙本身所致。这些患者本来牙周病就较重,牙槽骨已吸收,牙齿已经松动。由于牙石的“夹板效应”而得到暂时的“支撑”,平时感觉不到牙齿松动。牙石被“洗掉”后,牙齿变得“孤立”,于是又重新出现了松动,实际上,洗牙正是把导致牙齿松动的因素去掉,对松动的牙齿还应该采取进一步的牙周治疗。

洗牙是靠超声波的高频振动来击碎牙石,超声洗牙机头本身对牙齿没有切割功能,正确规范操作是不会损伤牙齿的。洗牙之后一般都要进行抛光,可以弥补一些细微的粗糙面,否则很容易色素沉着或牙石沉积。

一般人只知道牙齿不知道牙周,牙疼了去医院看牙,而出现牙龈红肿、出血、牙齿松动、咀嚼无力等情况少有人去看牙周,因此树立牙周保健的观念至关重要。建议每年定期进行两次口腔检查,每半年洗一次牙。

洗牙好不好

为什么要洗牙

牙龈与牙根面存在一条O.5—2毫米深的浅沟,称龈沟。龈沟内易积存食物碎屑,附着菌斑,不易清洁,会导致牙龈炎症及牙周疾病。而牙齿邻接点下方也是难以彻底清洁的区域,仅靠刷牙不能完全清除异物,容易成为引发牙龈疾病的隐患。

牙齿在彻底清刷后的半小时内即会有新的菌斑形成,在30天内可达到最大量,久而久之即成为牙结石,可引起牙龈炎、牙周炎、出血、口臭,最终引起牙齿松动,甚至脱落。因此,最好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

10分钟洗牙不靠谱

洗牙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在口腔医院里采用超声波洁牙机洗牙需一个小时左右。而某些牙科诊所或美容院里洗牙,只需10来分钟。正规的口腔医疗机构不是这样的。

在不正规的地方洗牙,有很大危害。只清除看得见的牙垢,而留下了致病作用最强的深层的牙垢,达不到防治牙周病的目的。损坏牙龈,尤其是对清除牙垢之后暴露出牙根时不能及时进行进一步的专业治疗,不仅导致患者疼痛难忍,还加重牙周病的病情。

洗牙会导致过敏和牙齿松动吗

为什么有的人洗完后牙齿会有异样或过敏的感觉?牙齿刚刚脱去牙石,牙齿暴露出来,多少会产生异样的感觉。健康的牙齿在一段时间以后,异样感会消失。

有人担心洗牙后,牙缝宽了,牙齿会不会松动?如果牙缝大了,说明本身就有牙周病,而且牙龈萎缩了,去除牙石后给人牙缝增宽的错觉,这不是洗牙造成的,而是牙周病本身的原因。如不及时除去牙石,牙龈会进一步萎缩,反而会导致牙周病的发生,最终牙齿脱落。

总的来讲洗牙对有牙结石的人来说好处是很明显的,但常用会破坏口腔的环境,但每半年到一年的一次洗牙还是很有必要的,而有明显牙周病倾向的人建议每3~6月洗一次牙比较好。

洗牙能洗白牙齿吗

这是个误区哦,洗牙不能洗白牙齿,洗牙是清除牙齿表面的牙渍、牙垢、牙结石,但洗牙不会改变牙体本来的颜色,如果是牙齿色素沉积、四环素牙等问题就需要通过牙齿漂白或牙齿修复来解决。

洗牙八大误区

1、“我每天都认真刷牙,没有牙周病,不需要洗牙。”

刷牙再好,难免会留有死角,时间长了就会形成牙石,特别是一些牙齿不齐、长期吸烟和喝茶的人群。牙石一旦形成,就容易聚积致病细菌,进而引起牙周炎症,时间久了,还会因牙周炎症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最好一年洗一次牙,容易长牙石的牙周炎患者最好半年甚至3个月就洗一次。

2、“洗牙会让牙齿松动。”

这种情况在本来牙石就比较多的患者中容易出现。其实松动现象并非洗牙本身所致。这些患者本来牙周病就较重,牙槽骨已吸收,牙周的纤维被破坏,牙齿已经松动。由于牙石的“夹板效应”而得到暂时的“支撑”,平时感觉不到牙齿松动。牙石被“洗掉”后,牙齿变得“孤立”,于是又重新出现了松动,实际上洗牙正是把导致牙齿松动的因素去掉,接下来对松动的牙齿还应该采取进一步的牙周治疗。

3、“洗完牙后,牙齿会疼痛。”

一般情况下会有两种疼痛:一种是洗牙过程中的酸痛。牙石常聚集于牙龈缘、牙颈部,而牙颈部比较薄弱,离牙神经距离近,所以在洗牙时会感到酸痛。另外一种就是洗完牙一段时间内有些人会感到冷热刺激敏感。牙石去除前阻挡了外界的刺激,去除后这些敏感因素通过牙齿结构上的一些通道直接刺激牙神经,就会出现敏感症状,但这种症状是暂时的,几天或一两周后就会逐渐消失。

4、“洗牙会损伤牙齿。”

超声洗牙机头本身对牙齿没有切削功能,正确规范操作是不会损伤牙齿的。但如果操作不当,比如加压或在牙齿一个部位停留时间过长,就会出现轻微划痕。洗牙之后一般都要进行抛光,可以弥补一些细微的粗糙面,否则很容易色素沉着或沉积牙石。

5、“洗牙会出很多血。”

其实出血的多少往往是炎症程度的反映,这种情况类似刷牙出血,不能因为出血就不去刷牙或洗牙,相反,只有认真刷牙、洗牙才能消除炎症,炎症控制或消除后出血会减轻或消失。另外,在洗牙时混有洁牙机头喷出的水及唾液,也会造成出血很多的假象。

6、“洗牙后牙缝变大了,牙齿变长了。”

牙石的堆积、牙龈的炎症会导致牙龈的局部肿胀填塞牙缝,洗牙后去除了牙石,牙龈肿胀逐渐消退,牙缝就变得明显了,舌头舔起来牙齿的轮廓也更明显,感觉牙齿变长了。

7、“洗牙过程容易传染疾病。”

这个话题最常被人提起,其实只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选择专业的医生,器械消毒严格,就能避免传染疾病。

8.“洗牙就是给牙齿美容。”

实际上,洗牙是通俗的说法,专业术语称“洁治”,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美容行为,而是严格的医疗行为,是牙周病治疗的基础,只有选择专业的人士操作,才能规范治疗,同时也能减少过程中的不适,避免交叉感染。

补牙后还可以洗牙吗

1、补牙后可以洗牙?洗牙会不会把补牙处洗掉?

首先要说明的是洗牙是去除牙周结石和菌斑的,因为牙结石和菌斑会对牙周造成刺激,导致牙龈炎症,严重的可以导致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所以洗牙是很有必要的,一般建议每年清洁一次牙齿。这个和补牙没有任何的关系。

洗牙主要是通过振动去除结石和菌斑,根本不会影响到修补的牙齿,更不会导致充填物脱落。其实最好保护牙齿的方法就是刷牙,刷牙是最简单最有效的保健方法,但是很多人刷牙不认真这样就会导致牙结石的沉积,这样就需要洁牙来去除。洁牙的目的就是保护牙周健康。

2、先补牙还是先洗牙

我的牙很黑,有一颗牙烂掉了四分之一,既想修好牙又想洗牙。不知应该先哪样?听说洗牙后牙会酸痛,是不是应该先洗牙?

严格上说两者没有先后,但我认为先洗牙为好,现在大家对洗牙的概念还是模糊的,洗牙即对牙齿是保护更对牙龈的保护更重要。牙结石堆积在牙龈边缘对牙龈起到压迫的作用,会造成牙龈萎缩,导致牙龈炎,最后导致牙周病,最后当然会致使牙齿松动,

3、洗牙和补牙能同时进行吗

洗牙和补牙能同时进行吗?有很多龋齿患者想把洗牙和补牙一起进行,觉得这样方便快捷。不过很多人也有顾虑,害怕这样做伤害牙齿。口腔医院的专家告诉我们,洗牙和补牙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洗牙之后更方便进行补牙,而且对牙齿没有任何伤害。

牙齿老爱出血,可以洗牙么

正常的牙周保健是每年1-2次,洗牙不会导致牙齿松动,牙龈出血的原因很多,建议就诊口腔科做详细检查。

洗牙会造成牙齿松动吗

洗牙是一种常规的口腔保健方法,通过洗牙可以去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牙石等,恢复口腔健康,所以说洗牙是对口腔有利的,不会出现所谓的牙齿松动。

洗牙会导致牙齿松动,这种情况在本来牙石就比较多的患者中容易出现。其实松动现象并非洗牙本身所致,而是由于这些患者本来牙周病就较重,牙槽骨已吸收,牙周的纤维被破坏,牙齿已经松动。因为牙石的“夹板效应”而得到暂时的“支撑”,平时感觉不到牙齿松动。牙石被“洗掉”后,牙齿变得“孤立”,于是又重新出现了松动,实际上洗牙正是把导致牙齿松动的因素去掉,接下来对松动的牙齿还应该采取进一步的牙周治疗。

除了这一观点之外,还有一些人认为洗牙会损伤牙齿、使得牙齿缝变大等等,其实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观点,导致这些产生的病不是洗牙,而是口腔本身的牙周疾病已经存在。

关于洗牙的一些问题

谣言1:洗牙会破坏牙釉质

真相:洗牙不会破坏牙齿表面的珐琅质,进而损伤牙齿。

牙齿的珐琅质就是牙釉质,包被在牙齿最外面,起到保护牙本质和牙髓的作用。这是一层很坚固的硬组织,比骨头还要坚硬。正确操作的洗牙过程,只是去除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牙石、菌斑,不会对牙齿造成损伤。

谣言2:洗牙会把牙缝“洗”大

真相:牙缝变大的真凶不是洗牙而是牙石。

牙石,是口腔里的恶魔,其上吸附的致病菌就会直接或间接地破坏牙周组织,导致牙龈退缩,牙缝变大。牙石经过长年累月的堆积,占据牙缝的位置,洗牙清除了牙石,牙缝就露出来了。洗牙后自觉牙缝变大的另一个原因是牙龈炎症消退。牙龈面对细菌感染及牙石刺激的对抗方式是“敌进我进”,肿胀增生;在去除病因消肿后,原本的牙缝就暴露出来。

谣言3:洗牙会使牙齿松动

真相:有些人认为洗牙会把牙洗松动了,这是个误区。

其实,牙齿可能早已松动,只不过被厚厚的牙石所掩盖。牙根被牙槽骨包围支持牙齿,牙齿松动是因为牙根周围牙槽骨吸收破坏。那么,为什么洗牙前没感觉牙齿松动,洗牙后感觉牙松动了呢?厚厚成片的牙石就像水泥一样,将已经松动的牙齿捆绑成一个整体,这样牙齿的松动就被掩盖了。

菌斑牙石是导致牙槽骨吸收破坏的根源,为了去除病因,阻止牙槽骨继续吸收破坏,就必须通过洗牙彻底清除牙石。牙石形成的夹板被去除后,牙齿松动就表现出来了,但通过牙周治疗,消除炎症使牙槽骨修复再生,牙齿松动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在控制炎症后也可以通过别的措施固定松动的牙齿。

谣言4:洗牙会使牙齿敏感

真相:有些人洗牙后吃酸甜食物、喝冷热水会比以前敏感,出现这种情况的人,一般已经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炎。

牙周健康的人,敏感的牙根被牙周组织(牙槽骨、牙周膜、牙龈、牙骨质)保护起来免受各种刺激。受牙石长期“迫害”的牙龈肿胀增生,覆盖牙槽骨吸收破坏后已暴露的牙根表面。通过洗牙将罪魁祸首清除后,消肿后牙根就暴露在口腔中。温度、机械或化学刺激,通过根面上暴露的牙本质小管传入牙髓,而产生牙本质敏感症状。因此,牙齿敏感的真正根源是牙周炎。

因为害怕牙齿敏感就不洗牙,牙周炎会越来越重,最后可能导致牙齿松动脱落;何况牙齿敏感是可逆可控的。新鲜暴露的牙根,表面有很多小管道将外界刺激传人牙神经,引起敏感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外界沟通的小管被封闭上,敏感症状就会消失。

谣言5:洗牙=美白牙齿

真相:洗牙不能等同于美白牙齿。

洗牙和美白牙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牙齿的色素沉着分两种,内源性的和外源性的色素沉积。外源性的是指附着在牙面上的色素,通过洗牙可以清除,使牙齿变白(其实是露出本色)。内源性是指沉积于牙体内部深层的色素,洗牙无法清除,可以通过牙齿美白治疗。

谣言6:认真刷牙就不用洗牙

真相:在保证每日认真刷牙,辅助用牙线、牙缝刷等维持良好口腔卫生的基础上,也需要定期进行专业的洗牙。

即使您刷牙方法正确,辅助使用牙线等,自己也只能清除60%~70%的牙菌斑,牙面转角、牙缝等边角位置往往清洁效率低下遗留牙菌斑,日积月累形成牙结石,所以需要定期洗牙。其次,开始阶段黏附的牙菌斑及软垢是可以通过刷牙清除的,一旦形成牙石,只能由医生借助专业工具为牙齿进行彻底的大扫除。

谣言7:洗牙越勤越好

真相:洗牙频率因人而异。

牙周健康的人且能维持良好口腔卫生的基础,可以每隔半年到一年洗牙一次。洗牙既是牙周健康者的预防措施,也是牙周病患者的治疗手段。对于牙周病患者,要根据病情及患者的口腔卫生情况来具体确定。牙周炎症较重且口腔卫生维护较差的患者需要2个月~3个月进行一次洗牙,病情较轻且口腔卫生维护较好的患者可以每隔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洗牙。

谣言8:洗牙弊大于利

真相:定期洗牙不仅利于口腔健康,还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全身系统性疾病。一个正常人口腔中的细菌总类达上千种,总数几十亿;如果已患牙周病,牙周袋内还有更多有害的细菌。菌斑牙石引起炎症反应,牙龈红肿出血,存在口腔中的细菌便可乘虚而入,进入血液循环影响全身健康。因此,通过洗牙清除菌斑牙石,预防和治疗牙周病,有利于预防和治疗某些全身疾病。

洗牙除了是口腔预防保健的重要部分,也是牙周病治疗程序中重要的一环。牙周炎早期的自觉症状不像牙疼那样“疼起来要命”,所以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以至于很多人都是在牙周炎晚期,出现了牙齿松动移位,影响进食才来就诊,贻误了治疗时机,导致一些重度牙周炎患牙不得不被拔除,故牙周炎也被称为牙齿的隐形杀手。

如何预防牙齿松动

1、平时的饮食尽量少吃过硬的东西,因为经常吃过硬的食物会导致牙齿表面的珐琅质因过度磨损而受到破坏,甚至使深层的牙本质暴露在外,使牙髓神经失去保护。

2、多吃蔬菜水果,牙齿和身体一样,需要营养才能长的更健康,如果牙齿缺失维生素或者钙,容易导致牙齿应钙不足而出现松动甚至撕裂。

3、注意口腔清洁卫生:每次吃完饭以后,千万要注意用清水漱口,以减少食物残渣的沉积,避免牙周病,进而避免牙齿松动的情况。

4、在刷牙的时候,切记不要猛力刷牙,这样会破坏珐琅质,经过一段时间后,软组织退缩,在牙齿和牙龈间产生像袋子一般的缝隙,就会导致牙齿松动。

5、洗牙:我们都知道,牙齿上的牙石和菌斑容易刺激牙齿,引发牙周炎、牙龈炎等口腔疾病,进而造成牙齿松动。而洗牙则可以清除菌斑、预防牙周炎。

6、及时镶牙:牙齿缺失后如果不镶牙,会引起邻牙移位,造成松动。如果有缺失的现象,应及时到医院镶牙。

专家细说洗牙八大误区

1、“我每天都认真刷牙,没有牙周病,不需要洗牙。”

牙齿难免有死角

专家解读:刷牙再好,难免会留有死角,时间长了就会形成牙石,特别是一些牙齿不齐、长期吸烟和喝茶的人群。牙石一旦形成,就容易聚积致病细菌,进而引起牙周炎症,时间久了,还会因牙周炎症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最好一年洗一次牙,容易长牙石的牙周炎患者最好半年甚至3个月就洗一次。

2、“洗牙会让牙齿松动。”

松动现象并非洗牙所致

专家解读:这种情况在本来牙石就比较多的患者中容易出现。其实松动现象并非洗牙本身所致。这些患者本来牙周病就较重,牙槽骨已吸收,牙周的纤维被破坏,牙齿已经松动。由于牙石的“夹板效应”而得到暂时的“支撑”,平时感觉不到牙齿松动。牙石被“洗掉”后,牙齿变得“孤立”,于是又重新出现了松动,实际上洗牙正是把导致牙齿松动的因素去掉,接下来对松动的牙齿还应该采取进一步的牙周治疗。

3、“洗完牙后,牙齿会疼痛。”

洗牙过程中的酸痛

专家解读:一般情况下会有两种疼痛:一种是洗牙过程中的酸痛。牙石常聚集于牙龈缘、牙颈部,而牙颈部比较薄弱,离牙神经距离近,所以在洗牙时会感到酸痛。另外一种就是洗完牙一段时间内有些人会感到冷热刺激敏感。牙石去除前阻挡了外界的刺激,去除后这些敏感因素通过牙齿结构上的一些通道直接刺激牙神经,就会出现敏感症状,但这种症状是暂时的,几天或一两周后就会逐渐消失。

4、“洗牙会损伤牙齿。”

正确操作不会损伤牙齿

专家解读:超声洗牙机头本身对牙齿没有切削功能,正确规范操作是不会损伤牙齿的。但如果操作不当,比如加压或在牙齿一个部位停留时间过长,就会出现轻微划痕。洗牙之后一般都要进行抛光,可以弥补一些细微的粗糙面,否则很容易色素沉着或沉积牙石。

相关推荐

先天性缺牙的危害有哪些

咀嚼效率降低:因为两侧牙齿向中间倒,对合牙齿伸长,局部的咬合功能会受到影响,不良的咬合还会导致该部位的牙齿出现牙周损害,最终导致牙齿松动,咀嚼效率降低。 缺牙造成一侧牙的废用,使牙周病、龋齿的发生几率明显增加。 影响美观和发音:牙齿缺失一颗张口就能看见,露着个黑洞洞,说话的时候进风漏气,你说有多难受的。 导致临牙、对合牙会受损:长期缺牙不镶,缺牙空间两侧的牙齿会向中间倒,这两颗牙会和更远的两颗牙之间形成缝隙,容易导致食物嵌塞,长期食物嵌塞会导致嵌塞部位的牙齿龋坏生虫牙。

啃玉米会导致牙齿松动

1.大口啃苹果。 美国口腔正畸学医师协会会长约翰·布扎托博士称,尽量避免直接用牙啃苹果和胡萝卜等硬脆果蔬,它们是引起牙隐裂最大的祸首。可以将这些食物切成小块食用。类似的还有嚼冰块,也会导致牙齿断裂。 2.啃玉米。 布扎托博士表示,啃玉米容易导致牙齿松动或脱落,还会引起假牙移位。建议将玉米粒剥下后再吃。 3.吃完面不漱口。 面包等精制面食会使口腔酸性猛增,腐蚀牙釉质,还容易残留在牙缝中。因此吃面后要仔细漱口。 4.用牙撕包装。 有人图方便,用牙撕包装、开瓶盖等,很容易使牙齿断裂或移位,包装上的病菌还会悄无声

牙齿松动的危害

牙齿松动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影响,牙齿松动的危害有以下几点: 1、牙齿松动会引发牙周炎:牙龈萎缩后不能再像从前一样紧紧包裹牙根,结果导致牙周组织也被暴露出来,口腔中的各种细菌及牙结石直接侵袭牙周组织引发牙周炎。 2、牙齿松动会导致牙龈萎缩:牙齿松动会出现牙龈萎缩的现象,牙龈萎缩还导致牙根外露,牙根的表面没有牙釉质,一旦没有了牙龈的保护,不仅容易在刷牙时受到磨损,同时对冷、热、酸的刺激非常敏感,长期不治疗,就会形成"牙本本质过敏"。 3、牙齿松动危害口腔功能:严重的牙齿松动可以影响

洗牙可以把牙齿洗白吗 牙齿松动了可以洗牙

1.牙齿松动首要考虑的是是否是因为自然方面的原因,如果是因为不可抗力的因素出现这样的状况的话,那么其实对于洗牙是没有任何的影响的,不需要过度的担心。 2.如果是因为牙龈或者牙周出现了异常的状况,牵连到了牙神经,从而导致牙齿出现松动的情况的话,最好不要盲目地进行洗牙的工作,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及时地进行治疗的话,很有可能引发一些突发的状况,这对于口腔环境的稳定是没有任何的好处的。

牙龈炎该咋办

牙龈炎刚刚发作的时候症状非常不明显,不会疼痛,也不会出血。有一部分演员患者在早期的时候,仅仅是刷牙或者吃饭的时候轻微出血,这个时候病情不严重,但是容易忽略掉。牙龈炎发病之后容易导致牙龈红肿疼,影响咀嚼食物。治疗牙龈炎可以选择一般的药物,当然严重之后还需要考虑通过手术治疗。 牙龈炎是口腔常见疾病,95%的人一生中都会患病一次。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刷牙进食出血。牙龈炎的病因主要是由牙结石刺激牙龈引起,而牙结石是口腔内长期堆积的软垢、细菌等矿化形成的。所以要治疗牙龈炎引起的牙龈出血,最有效的办法是给口腔做个大扫

牙齿松动疼痛咋办

牙齿松动表现为:一种是由受外力机械撞击引起的松动,咀嚼硬物造成的牙齿松动也归入此类;另一种是由于牙周病,造成牙龈萎缩,并引起牙槽骨吸收退化,最后导致牙齿松动牙齿松动的严重后果,会导致牙齿脱落。前一种是属于外力碰撞引起松动,后一种情况都属于口腔和牙龈的健康出现问题,在医学角度来说,是属于牙龈的营养性障碍或牙周病严重引起的生理性或病理性萎缩,但最终都归根为因口腔牙龈本身出现营养供给功能障碍而造成的萎缩,最终引致牙齿松动。 怎样治疗牙齿松动?预防是关键,要避免牙齿松动,避免松动恶化导致掉齿,就要有效防止牙龈继

男人牙齿松动是什么原因

牙齿是我们经常用到的,在吃饭的时候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保护牙齿,注意牙齿的健康。其实现在很多男人都是有牙齿的一些问题的,其中牙齿松动就是比较常见的, 那么牙齿松动是什么原因?今天就给大家详细的分析一下。 对于牙齿松动这种现象是不可忽视的,这是一种牙科疾病,一定要引起注意,那么牙齿松动是什么原因呢? 对于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出现牙齿松动的现象,可能是由于外力的撞击造成的。 2、你知道牙齿松动是什么原因吗?其实牙周病也会导致牙齿松动的,这是因为存在牙周病的时候,则就会有很

上火会引起牙齿松动

上火不会导致牙齿松动 只是上火是不会造成牙齿松动的,怀疑你有炎症,可能是牙周炎,建议你去检查一下,如果是牙周炎的话就先治疗牙周炎,如果牙齿还是松动的话就做固定,比如:伍淑兰专利松动牙固定技术就很有效果。

牙齿松动是什么原因 牙龈上火

对于青少年而言,牙齿松动多半是蛀牙以及上火所致,一旦上火就会导致牙龈浮肿,从而导致牙齿松动的情况出现。

牙齿痛疼会导致牙齿松动

作为人体重要的器官——牙齿,不仅能咀嚼食物、帮助发音,而且对面容的美有很大影响。由于牙齿和牙槽骨的支持,牙弓形态和咬合关系的正常,才会使人的面部和唇颊部显得丰满。而当人们讲话和微笑时,整齐而洁白的牙齿,更能显现人的健康和美丽。然而也正是由于牙齿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及复杂性,很多人受到了牙齿松动疼痛的困扰,牙齿松动疼痛怎么办,牙齿松动的原因有哪些呢。 专家指出:牙齿松动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由两大方面的原因,一是牙根周围组织的改变,二是牙根本身的吸收变短。那么牙齿松动疼痛怎么办呢,专家指出:牙齿松动应查明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