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足太阴脾经主治 足太阴脾经循行分支

足太阴脾经主治 足太阴脾经循行分支

胃部支脉:从胃部分出,向上经过膈肌,流注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胃疼时捏捏小腿肚有奇效

小腿肚内侧系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循行之处,按捏这一部位,对穴位均有一定刺激作用。足太阴脾经与脾胃相联,所以能治疗胃部疾患。

具体方法:先找到小腿肚内侧1/3处的肌肉部分(腓肠肌内侧缘),然后用手捏住上述部分肌肉,拇指与四指相对,稍用力按捏,以自觉有较强的酸痛为度。自上而下按捏,再自下而上按捏。一般以各15至30次为宜。根据疼痛情况,酌情加减。每日可进行1至3次。注意在按捏过程中,应有揉的动作,酸痛感强,止痛效果好,不可因怕有酸痛感而不用力。

此法对急性发作的胃痛效果较好。慢性胃病发作时,也同样有效。如果胃溃疡病穿孔等急性剧烈的腹部疼痛,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三阴交的功效与作用 三阴交在哪条经上

足太阴脾经。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三阴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穴。

日常保护肠胃的方法

捏脊疗:

捏脊疗是通过刺激身体某些经络和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尤其适合患有脾胃失和、消化不良、厌食积滞等病症的孩子。主要是捏背部脊柱及两旁,脊柱在背部的正中,是经络中的督脉所在,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刺激其穴位,可以起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及调整脏腑的作用。

饭后揉肚:

饭后先散会步,然后或卧或坐,用手轻轻按揉腹部,先将双手搓热,分别以左、右手,按顺或逆时针方向,按揉上腹部,各做30次左右,此法可增强胃肠机能,对治疗肠胃病有一定效果。

捏腿肚:

小腿肚内侧有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和足少阴肾经,按捏这一部位,对上述经络所在的穴位均有一定刺激作用,足太阴脾经与脾胃相联故而捏按此处可治疗胃之疾患。当然这只适用一般胃病,能缓解轻微的胃痛,严重胃病者,应去医院诊治。

足太阴脾经循行路线图 足太阴脾经的作用

中医认为,脾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的所有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脾胃摄入的营养物质。脾的功能旺盛,机体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化生精,气,血,津液,为机体提供足够原料,使脏腑,经络,四指百骸及筋肉,皮毛等组织等到充分营养,刺激脾经能有效调补益脾经气血,调节脾的运化功能,使脾气血充盈,运化有源。

足太阴脾经主治 足太阴脾经主治病症

主治脾,胃等消化系统病症及经脉循行路线上的其他病症。如胃痛,恶心,呕吐,打嗝,腹胀,黄疸,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盆腔炎,前列腺炎,身体沉重无力,舌根强痛及膝关节,大腿内侧肿胀,冷痛等。

刮痧按摩DIY三步走

刮痧DIY:在以下三个穴位进行刮痧,并用砭石刮痧板棱角点按。

第一步:血海。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肌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属足太阴脾经。刺激血海可补血行滞,可治疗皮肤干燥和月经不调、痛经。

第二步:阴陵泉。在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刺激阴陵泉有促进脾、肾、膀胱的功能,可保持皮肤湿滑。

第三步:三阴交。在内踝骨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处,属足太阴脾经。具有运转气机、补益气血、健脾利湿、舒肝补肾的作用,对面色无华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足太阴脾经主治 足太阴脾经最佳养生时间

巳时(上午9点-11点),气血流注于脾经。这个时候是脾经经气气血最旺盛的时间,调理脾经也最容易收到效果。

孩子吃完饭后感觉胃痛怎么办

1、端正饮食、生活习惯。如果果真是胃病,在治疗的同时更要注意端庄自己的饮食、生活习惯,尽量不要吸烟饮酒、吃酸辣食物,最好做到少吃多餐,饭前饭后半小时不饮水等。

2、食物以软、松为主,一些比较韧性、爽口的东西不宜多吃,因为这些东西最难消化。汤最好饭前喝,饭后喝也会增加消化困难。入睡前两三个小时都最好不要吃东西,否则容易影响入睡,如果觉得肚子空可以多喝水。

3、从中医角度看来,小腿肚内侧系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和足少阴肾经循行之处,故按捏这一部位,对上述经络所在的穴位均有一定刺激作用;对膝以下的远端穴位除此有局部治疗作用外,尚可治疗经络所系之脏器的病痛。足太阴脾经与脾胃相联,故而捏按此处可能治疗胃之疾患。

足太阴脾经循行路线图 足太阴脾经的保健穴位

主要有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共21穴,左右合42穴。

脚上六条连接五脏六腑的经络在哪

脚上有三条阴经和三条阳经,分别是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从循行部位起于足小趾下面,斜行于足心(涌泉穴)出行于舟状骨粗隆之下,沿内踝后缘,分出进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内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穴),穿过脊柱,属肾,络膀胱。

足厥阴肝经循行路线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沿足背向上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

足太阴脾经循行部位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 8 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

足少阳胆经本经脉又一分支从足背(临泣穴)分出,前行出足大趾外侧端,折回穿过爪甲,分布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交于足厥阴肝经。

足阳明胃经本经脉另一分支从膝下3寸处(足三里穴)分出,下行入中趾外侧端。又一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

足太阳膀胱经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

三阴交是什么经络 三阴焦是什么经络

足太阴脾经。

三阴交是人体重要的一个穴位,它是有自己的经络体系的,三阴交其实就是足太阴脾经,是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对于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太白的准确位置图 太白穴别名解析

太白也称大白穴,此穴也是脾经腧穴,足太阴原穴,作为脾经腧穴,它是脾经经气的重要输出之穴,作为足太阴原穴,是因为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此穴的蒸升之气同合于足太阴脾经的气血特性,能够较好的补充脾经经气的不足,是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

相关推荐

按哪个部位可以治便秘 太白

太白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属足太阴脾经。 太白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呃逆,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脚气,痔漏等。

艾灸哪里治疗痛经

主穴取任脉,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穴,配穴取中极,血海,地机,次髎,合谷穴施灸治疗。痛经剧烈而致虚脱者,先取内关,足三里穴施灸以回阳救逆。 主穴取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以及背俞穴,配穴取关元,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穴施灸治疗;命门火衰者下元虚冷,四肢不温,加命门穴补真阳。

治疗前列腺炎的穴位有哪些

1、阴陵泉 【标准定位】足太阴脾经穴。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足太阴脾经的合穴。 【主治疾病】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肾炎,遗精,阳痿;2、消化系统疾病:腹膜炎,消化不良,腹水,肠炎,痢疾;3、妇产科系统疾病:阴道炎,月经不调; 2、三阴交 【标准定位】足太阴脾经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疾病】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 闭,不孕,难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足痿,瘾疹,失眠,神经衰弱,荨麻疹,

按摩公孙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公孙穴属足太阴脾经,上午9点到11点,气血流注于脾经,此时是按摩公孙穴的最佳时间。 公孙为足太阴脾经络穴,八脉交汇穴之一,通于冲脉,具有健脾化湿,和胃理中,通调经脉,除痰除烦之功,所以它既能调脾经又能调冲脉,本穴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故可调养脾胃二经上的疾患。多用于治疗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痛,腹泻,痢疾等症;同时,本穴还通于冲脉,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公孙常和内关配伍通调气血,治疗心,胸,胃,腹等疾患,改善胸痛,腹痛,胃痛,心痛等症状。

肝血虚按摩什么地方好 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统血、止血。鼻子出血、月经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是女性补血的大穴。

如何预防胃痛

一、饮食有节,防止暴饮暴食,宜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忌生冷、粗硬、酸辣刺激性食物。 尽量避免烦恼、忧虑,保持乐观情绪。 二、从中医角度看来,小腿肚内侧系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和足少阴肾经循行之处,故按捏这一部位,对上述经络所在的穴位均有一定刺激作用;对膝以下的远端穴位除此有局部治疗作用外,尚可治疗经络所系之脏器的病痛。足太阴脾经与脾胃相联,故而捏按此处可能治疗胃之疾患。 三、胃痛的时候,尽量把皮带松开,这样可以让腹部舒服一点。平常尽量穿舒适宽松的衣服,以避免腹部受压。 经常胃病者,如果因有其他疾病而需长期服用药

按摩哪个部位对胃好 按摩足阳明胃经

按摩足阳明胃经对脾胃有双向的调节作用,既能防止脾胃功能低下导致痰湿堆积体内,又能防止脾胃功能亢盛而摄取过量食物。 足阳明胃经循行部位:属胃,络脾,其直行主干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夹脐两旁旁开2寸,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穴,沿大腿前侧,下行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外侧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另一分支从足背上冲阳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经气于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按摩方法:沿着胃经的循行部位用恰当的力度按摩,并对胃经上的穴位轻轻按揉,每次10遍,再加重力度,点按四白,人迎,足三里,每穴5-10

如何预防胃痛

工作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不少人出现胃痛、胃胀等不适。而众多的胃药广告在向人们传递这样的信息:胃部不适快吃药。但要吃多了即花钱又对身体不好,那还不如预防胃病的发生。介绍下该如何预防胃痛? 一、饮食有节,防止暴饮暴食,宜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忌生冷、粗硬、酸辣刺激性食物。 尽量避免烦恼、忧虑,保持乐观情绪。 二、从中医角度看来,小腿肚内侧系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和足少阴肾经循行之处,故按捏这一部位,对上述经络所在的穴位均有一定刺激作用;对膝以下的远端穴位除此有局部治疗作用外,尚可治疗经络所系之脏器的病痛。

拉肚子艾灸的方法有哪些 下脘

下脘穴属任脉,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之会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脐中上两寸,主治脘痛、腹胀、呕吐、泄泻、肠鸣等疾病,有较好的健脾和胃、降逆止呕的功效。

胃痛预防保健

1、饮食有节,防止暴饮暴食,宜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忌生冷、粗硬、酸辣刺激性食物。 尽量避免烦恼、忧虑,保持乐观情绪。 许多胃病患者之所以久治不愈是因为同时伴有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只要治疗好了胃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它胃病就会自然康复,胃病患者如果感觉不仅胃部不舒服,而且睡眠、精神状态等也不好,那十有八九可以判断患有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需要说明的是胃植物神经紊乱(即胃神经官能症)是功能性疾病,仪器检查不出,容易被很多医生和患者忽视,有的患者想不通,有的医生也想不通,所以很多医生不知道从这方面用药,而耽误了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