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父母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父母也是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孩子教育也是要有正确的方法的,下面介绍下正确教育孩子的十个方法。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
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生命的第二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2、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应先改变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
3、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
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如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时保持一致,这样孩子可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即使对爸爸的管束有异议,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场时,再与他进行讨论。这样做,也可以树立起父母双方的权威性。不要惩罚得太多: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对他好的表现进行奖励。
5、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不可以让孩子去做我们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让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们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价值观的人具有三个“能力”:我有能力;我能与周围的人交往;我能随时随地为他人的幸福作出贡献。相信自己有学习和成长的潜能,发展出勇气、信仰、自信、信赖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质。反之,低自我价值观是一种对自我的消极认识,自责、羞辱、愤怒、憎恨等毁灭性感觉始终伴随一生。
6、设立明确家规,定期召开家庭会议
孩子需要知道界限在哪里,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没有规则孩子反而没有安全感。家规不超过5条到6条,应适合于家里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须用肯定句来陈述,将家规贴出来。如果违反家规应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一旦建立,就应坚决执行,每隔一段时间,应对家规作调整和修补。定期召开家庭会议,使全家一起分享生命发展的过程,发展民主,相互尊重,享受爱的氛围。
教育孩子的方法
爱要有方,严要有度。 不要替代孩子选择。 对多元智力的认识。 错误与成功同样重要。 学会夸奖孩子。教孩子欣赏别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独生子女常常是别人围着他转,他们很少考虑他人,更不懂欣赏别人,自然也就谈不上合作,给人际关系带来麻烦,对未来的事业不利。家长应当教育孩子学会欣赏别人,这样才会正确看待自己,才能与别人合作好。可经常请其他小朋友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活动,引导孩子欣赏别人。如果能教育孩子从小每遇到一个人,都能向他们学习一个优点,那么我们的孩子一定会非常优秀。
对于独生子女:帮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把握教育孩子的契机。 培养孩子超越自我、自我发展的能力。 教育孩子需要一个过程,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少家长缺少耐心,不明白“过程”的必要和重要,对待孩子学习、犯错误等问题,表现得急躁,没耐心。忽视过程的教育,是一种虚荣和功利的表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回避这种心理!
怎样正确的教育孩子
1.常说类似"爸爸、妈妈很爱你,你是个好孩子"的话
孩子不能缺少爱,特别是来自家长的爱。常说这句话,可以让孩子时刻感觉到来自家长的爱,家长就象一座大山一样给他们力量,使孩子有一种安全感和幸福感。
2.常说类似"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的话
可以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打上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的烙印,让孩子建立起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的认知,促使孩子自觉的去寻找到学习的快乐,学中乐,乐中学。
3.常说类似"我相信你一定能独立完成"的话
鼓励、坚定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独立学习、做事的能力和责任心。
4.常说类似"你做的很好,你行,继续保持,我相信你"的话
鼓励、强化正面认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上进心。
5.常说类似"你很聪明,我为你高兴"的话
正确教育孩子不再挑衅你
很多孩子喜欢对大人发出挑衅,比如和父母、老师和其他成年人顶嘴,或者总是和你对着干,尤其是孩子的蹒跚学步期和青少年时期。那么为什么孩子总原因发出挑衅?又该如何缓解这种情况呢?
1.找出孩子行为的根源
找出孩子挑衅大人的原因因,看看有没有固定的原因,是因为他不想要某一个东西或者不想做某件事?此外同还要确保你给的任务不能超越他的承受范围。比如叫一个5-6岁的孩子打扫整个房间会不会任务太重了?可不可以分成几个小任务?比如收拾他的玩具等等。一旦你查明了原因的时候,你就可以采取措施调整这种情况。
2.给孩子做好榜样
尽量减少宝宝挑衅你的机会,避免他可能挑衅你的情景的出现。比如当孩子有很多的家庭作业的时候,尽量不要给他安排太多的事情。如果他很讨厌从这件事突然跳到那件事,那么你可以再孩子做完一件事儿的时候给他一点自由时间。
3.对孩子尊重一些
与成人一样,彬彬有礼的孩子也会突然变得犯错,因为他也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想要一点放纵的时间。忘记他必须要做的事,用一种爱和理解的方式去和他谈谈。当你用一种以爱和尊重的方式向孩子表达观点的时候,你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好榜样,相信你的孩子也一定会学习到的。
4.利用孩子的语言能力
不少学龄儿童的父母认为,他们比年幼孩子的父母有一个明显的优势,那么就是在孩子挑衅的时候,他们可以直接指出来。但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和孩子讨论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再尽量的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
5.建立绝对的规则
你要确保孩子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例如,要孩子明白用不尊重的口气和家长说话是不正确的,让其了解这种做法会带来哪些不良的后果。
6.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有的时候,孩子之所以出现挑衅的行为,可能是因为他想要一些其它选择和自由的空间。比如让孩子收拾玩具或者做作业的时候,可以这么说:在睡觉前把玩具收拾好/吃完零食或者看一小时电视后要把作业写完。
教育孩子妈妈是当虎还是当猫
当一个好妈妈,真的不容易,如果你对孩子的教育太过于严厉,人家会说你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甚至是在虐待孩子,如果你对孩子的教育太过于宽松,人家肯定又会说慈母多败儿了,所以,教育从来就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那么,该如何把握好教育的力度呢?怎么做才能真真正正地帮助到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呢?
一:教育孩子,当虎还是当猫好
A:教育孩子,家长当虎
1、 教育孩子,家长对孩子比较严厉,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起到约束,对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有好处。
2、 教育孩子采取严厉的态度,家长可以建立威严,孩子在家长的监督上,一般都能做到自觉学习。
3、 但是,严厉对待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有可能对孩子造成压力,严重的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
B:教育孩子,家长当猫
1、教育孩子,家长采取宽松以待,孩子的学习压力会比较小。
2、教育孩子,家长比较宽松,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会更加亲密。
3、但是,太过于宽松地对待孩子学习,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学习态度比较松散,而且还有可能出现缺乏时间观念的现象。
二:教育孩子,不该怎么教
1、 教育孩子,不可以溺爱孩子,更不可以太过于严厉,应该收放自如,让孩子知道劳逸结合。
2、 教育孩子,家长不要带有命令的口气,更不可以嘲笑和讽刺孩子,这样让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厌恶心理。
3、 教育孩子,家长也不可以一手包办,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多加思考,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遇到孩子不懂的情况,家长可以正确地给孩子引导指导,而不是直接把结果或者答案告诉孩子。
4、 教育孩子,不可以在外人面前批评孩子,或者在孩子面前总拿其他人来作对比。
三:教育孩子,应该怎么做
1、 教育孩子的同时,应该多陪伴孩子的成长,家长是孩子的指路明灯,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的强心针,所以,当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难免会有迷茫的时候,家长的陪伴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 教育孩子,应该把握好教育的度,而且不可以让孩子一味地玩,更不可以让孩子无时无刻地学习,如果可以做到寓学于乐,那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教育孩子的方法
爱要有方,严要有度。 不要替代孩子选择。 对多元智力的认识。 错误与成功同样重要。 学会夸奖孩子。教孩子欣赏别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独生子女常常是别人围着他转,他们很少考虑他人,更不懂欣赏别人,自然也就谈不上合作,给人际关系带来麻烦,对未来的事业不利。
家长应当教育孩子学会欣赏别人,这样才会正确看待自己,才能与别人合作好。可经常请其他小朋友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活动,引导孩子欣赏别人。如果能教育孩子从小每遇到一个人,都能向他们学习一个优点,那么我们的孩子一定会非常优秀。
对于独生子女:帮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把握教育孩子的契机。 培养孩子超越自我、自我发展的能力。 教育孩子需要一个过程,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少家长缺少耐心,不明白“过程”的必要和重要,对待孩子学习、犯错误等问题,表现得急躁,没耐心。忽视过程的教育,是一种虚荣和功利的表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回避这种心理!
教育孩子时家长要“直来直去”
一、教育不具体的体现
1.孩子不懂
教育不具体,家长总会感觉教育孩子的难度大,其实这不能完全责备孩子难教,只是因为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恰当,导致实际上孩子是不懂。孩子不懂得为什么家长总骂自己,不懂得为什么家长说自己错了,不懂得为什么每次做某件事家长总是会打骂,不懂得家长为什么整天在同一件事情上啰嗦唠叨自己……
2.孩子不知
教育不具体,家长教育孩子的难度较大,可是有时候只是孩子并不知实情,并不知该如何去做,不知道该如何避免犯错,不知道家长和自己对话的言下之意。
二、教育如何落实到具体
1.不要拐弯抹角
有些家长和孩子说话,总喜欢拐弯抹角的,但是正确教育孩子就是落实到具体细节上去,就要对孩子直白说明,道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这可以让孩子更明白事理。
2.不要含含糊糊
家长和孩子说话含含糊糊的,一个表达不当,一个理解不到位,这就很容易出现教育问题。其实只要家长把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道理等等都鲜明陈述清楚,那么有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家长的话语。
3.不要有头无尾
部分家长和孩子说话,喜欢说了一部分又留下一个悬念,让孩子慢慢去领略,其实这样并不好。孩子可能因为理解不恰当,导致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教育不当,这就容易在家长和孩子之间产生误解。
4.不要缺乏沟通
家长不要和孩子缺乏沟通,否则孩子根本不理解家长的用心,家长也不懂孩子的想法。
5.不要不理不睬
家长和孩子之间,最忌的是不理不睬,这种尴尬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更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孩子才有了心里支柱,才不怕吃苦受累,经得起挫折。
教育孩子要正确认识自己,有自知之明。既不自卑,也不自负,仅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孩子才能正确为人,有效处事。
孩子知识比较贫乏,经验不足,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还不能够全面看待问题,往往爱钻牛角尖,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增长知识,教会孩子正确认识事物,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够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教育孩子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能够冷静、理智的处理问题。
家长要指导孩子科学用脑,劳逸结合,学习一节课就要休息一下,打打球、玩玩玩具等等,这样可以减轻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增进身心健康。
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会与人交往,孩子在参加集体活动中,孩子可以多交朋友,在集体中认识自己,学会与人相处,有时可以把自己的不快给朋友讲一讲,消除自己不健康的心理。
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自己首先要心理健康,如果家长心理存在不健康的因素,往往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所以,家长要努力塑造自己良好的性格,保持心理健康,在孩子的心目中要树立起正面的、可爱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