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该怎么诊断
肺癌该怎么诊断
因为可以在大多数原发性肺癌病人的痰液中可找到脱落的癌细胞,并可判定癌细胞的组织学类型,所以痰细胞学检查是肺癌诊断方法中最简便有效的手段。
我们还可以通过纵隔镜检查,主要用来判明中央型肺癌侵犯纵隔的范围。肺部肿块经多种方法检查和短期试探性治疗仍未能明确病变的性质,又不能排除肺癌的可能性的话,通常在患者全身情况良好许可下,可通过剖胸探查术来进行诊断。但如果病人的身体状况又不适宜作剖胸探查术的病例,可采用经皮穿刺肺组织活检来进行肺癌诊断。
我们还可能通过支气管镜检查进行诊断,它可以观察肿瘤的部位和范围,取到组织作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肺癌的有效手段。
肺癌的鉴别诊断
1.肺结核
①结核球易与周围型肺癌混淆。结核球多见于青年,一般病程较长,发展缓慢。病变常位于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x线片上块影密度不均匀,可见到稀疏透光区和钙化点,肺内常有散在性结核灶。
②粟粒性肺结核易与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混淆。粟粒性结核常见于青年,全身毒性症状明显,抗结核药物治疗可改善症状,病灶逐渐吸收。
③肺门淋巴结核在x线片上可能误诊为中心型肺癌。肺门淋巴结结核多见于青幼年,常有结核感染症状,很少咯血。应当注意,肺癌可以与肺结核合并存在。应结合临床症状,x线片、痰细胞学及支气管镜检,早期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2.肺部炎症
①支气管肺炎:早期肺癌引起的阻塞性肺炎易被误诊为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发病较急,感染症状比较重,全身感染症状明显。x线片上表现为边界模糊的片状或斑点状阴影,密度不均匀,且不局限于一个肺段或肺叶。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迅速消失,肺部病变吸收也较快。
②肺脓肿:肺癌中央部分坏死液化形成空洞时x线片上表现易与肺脓肿混淆。肺脓肿在急性期有明显感染症状,痰量较多、呈脓性,x线片上空洞壁较薄,内壁光滑,常有液平面,脓肿周围的肺组织常有浸润,胸膜有炎性变。
3.肺部其他肿瘤
①肺部良性肿瘤:如错构瘤、纤维瘤、软骨瘤等有时需与周围型肺癌鉴别。一般肺部良性肿瘤病程较长,生长缓慢,临床大多没有症状。x线片上呈现为类园形块影,密度均匀,可有钙化点。轮廓整齐,多无分叶。②支气管腺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发病年龄比肺癌轻,女性多见。临床表现与肺癌相似,有刺激性咳嗽、反复咯血,x线表现可有阻塞性肺炎或有段或叶的局限性肺不张,断层片可见管腔内软组织影,纤维支气管镜可发现表面光滑的肿瘤。
4.纵隔淋巴肉瘤:
可与中心型肺癌混淆。纵隔淋巴肉瘤生长迅速,临床常有发热和其他部位的表浅淋巴结肿大,x线片上表现为两侧气管旁和肺门淋巴结影增大。对放射治疗敏感,小剂量照射后即可见到块影缩小。
得肺癌该怎么吃呢
得肺癌该怎么吃呢?肺癌吃什么好?肺癌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癌症,属于消耗性疾病,病人营养不均衡非常常见,早中期的肺癌病人,其消化系统功能是健全的,在临床诊断后,应抓紧时间给机体补充营养,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防止或延缓恶液质的出现。那么得肺癌该怎么吃呢?肺癌吃什么好呢?
得肺癌该怎么吃呢?肺癌吃什么好?针对肺癌病人咳嗽、咳血等症状,中国医学有许多养阴润肺和止咳止血、收敛的药方和食方,例如有养阴润肺功有和食物有杏仁海蜇、百合、荸荠等,而藕节、莲子、柿子、鸭梨、山药、百合、白木耳等都有止咳、收敛止血的作用。根据民间的验方,肺癌病人还可以吃蛤蚧、龟板膏、龟肉、糯米等滋阴补养的食品。
如果肺癌严重到咳血的话……要吃的东西, 可能会比较多哦。首先就是蛋白质。 其次就是 维生素B族、 维生素C 钙、 还有铁。
建议使用: 纽崔莱的 、蛋白质粉 、维生素B族 、维生素C 钙镁片 、以及铁质叶酸片。
解释一下为什么
蛋白质是身体每个器官组成的基本单位,所以必不可少。维生素B族, 能有效的是蛋白质充分的发挥作用。钙镁片,是最好的导剂 而维生素C能很好的帮住肺部的抗氧化。铁质叶酸片, 则能很好的补血。
如何诊断肺癌
肺癌做为一种恶性肿瘤给患者以及家属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但是,在初期由于大家对该病了解的少,所以,在初期不容易发现该病。那么,在早期发现一些异常的身体状况,被怀疑为肺癌,该如何做肺癌诊断呢?
在患有肺癌之后,首先会出现以下体征
患者早期多无明显体征,部分病人可有低烧,患侧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小水泡音。发展到中期,可发现思侧.呼吸音减弱,叩诊可有实音,部分病人可有思侧肺不张体征。晚期病人可伴有消瘦、贫血,少数病人可出现胸腔积液,气管移位,患侧全肺肺不张。锁骨上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坚硬,不易活动。如果转移,可见到相应器官及组织受累的体征。针对这些体征可做以下几种检查以确诊是否为肺癌:
1、X线检查。
2、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3、CT或MRI检查。
4、痰脱落细胞检查。
5、活体组织学检查.
怎样诊断肺癌
确诊1、特异性肿瘤抗原检测,抽取患者的外周血液进行培养,确诊患者体内癌细胞的数量、肿瘤的负荷、免疫的缺陷程度。是目前最为先进的诊断肺癌的方法。
确诊2、痰液细胞学检查痰液(从你肺里咳出的痰)样品看是否有肺癌细胞。
确诊3、支气管镜有光源的,可弯曲的管子称为支气管镜通过嘴巴进入支气管。这个检查能够帮助发现肿瘤并且对组织或者液体进行取样看看是否存在癌细胞。诊断肺癌后,支气管镜被用来彻底地检查肺的其它气道的内层。如果发现其它癌症不靠近原来的那个,可能就无法切除所有的癌组织。
确诊4、纵隔镜肺癌患者在全麻下(深睡下),空心的、有光源的管子从胸骨下经颈部底端作一小切口插入。特殊的仪器经过这个管子能够从纵隔淋巴结(沿着气管和主要支气管区域)取样。
确诊5、胸腔穿刺术这个方法用于判断肺周围的液体是不是由癌症扩散到胸膜(包裹着肺的细膜)引起或者为癌症无关的因素如心衰或者感染所致。从肋间放置穿刺针引流液体,在显微镜下寻找癌细胞。如果液体汇集在肺的周围,它们阻碍肺的充气,因此,胸腔穿刺术能够帮助肺癌患者改善呼吸。
肺癌脑转移诊断
在所有的脑转移癌中,以来自肺癌的为最常见。至少40%的肺癌会在整个病程中的某一时段发生脑转移。本文着重讨论肺癌脑转移的症状、治疗和预后。
一、肺癌脑转移的的定义
肺癌脑转移不同于脑瘤,后者是肿瘤就发生于脑组织。多数脑内的肿瘤并非来自脑组织本身。癌细胞从肺癌组织脱落,通过血流或淋巴系统进入脑内并开始生长。
小细胞肺癌发生脑转移较早,常发生在肺部肿瘤被发现之前。小细胞肺癌一旦出现脑转移,就被列入广泛期。非小细胞肺癌也常扩散到脑部,多在疾病后期才出现,一旦扩散到大脑,就属于IV期。
二、肺癌脑转移的症状
肺癌一旦扩散到脑部,会破坏脑组织、引起炎症和肿胀,从而压迫脑组织而引起相应的症状。其症状依转移的部位、转移灶的多少及全身状况而不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脑转移患者在被发现时没有任何症状。当出现以下症状时,常提示肺癌发生了脑转移:
A. 头痛
B. 抽搐
C. 失去平衡
D. 恶心和呕吐
E. 行走困难
F. 动作不协调
G. 说话构音异常
H. 视觉变化,如视力丧失或双视力
I. 一侧身体无力
J. 记忆丧失
K. 性格改变
L. 疲劳
三、肺癌脑转移的诊断
当医生怀疑肺癌脑转移时,就会申请MRI平扫加增强以明确诊断。MRI在诊断脑内病变方面较CT有明显的优势。但当身体内有心脏起搏器、心脏支架或其他受磁场影响的金属物体时,就只能做脑部CT检查。
当不易区分癌与瘢痕组织时,PET-CT有助于诊断。当临床上难以区分转移癌或原发脑肿瘤时,就有必要开颅活检以明确诊断。
四、治疗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主要依脑转移灶的多少和范围、一般状况以及脑外的肿瘤的控制情况。由于一旦出现脑转移,肺癌就已不可能被治愈,提高生活质量就自然成为治疗的主要目标。专家应与患者及其家属认真讨论治疗的利弊得失,还要考虑患者个人的具体情况和患方的偏好和要求。
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控制脑转移,防止发生任何并发症。类固醇激素(如地塞米松),可用来控制大脑水肿。如果抽搐发作可应使用抗惊厥药物,也可能用止痛药来减轻头痛。
常用的治疗方法:
1. 全脑放射:适合于脑转移灶在图像上显示不清,或有三个以上的转移灶。全脑放射还可用来预防脑转移,如手术后或化放疗后做全脑预防性照射。全脑照射可使50 %以上的患者的症状减轻。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语言记忆),皮疹和疲劳。
2.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立体放射手术):这并非真正的外科手术,而是把较高剂量的射线投照到脑内的特定病灶,副作用可能会比与全脑放疗要轻。人们所熟悉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有伽玛刀、X刀或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通常用于脑转移灶少于3个的患者,这种情况下,生存期要长于单纯的全脑放射。
3. 手术:偶尔会对脑内孤立的转移灶进行手术切除,前提是转移灶所在的部位容易被切除。有时会为了减除症状而切除大部分脑部肿瘤(减瘤手术)。脑转移灶切除术后常常要再做全脑照射以提高疗效。由于小细胞肺癌以化疗和放疗较为敏感,手术治疗多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引起的脑转移。
4. 化疗:由于大脑小血管与脑组织间形成了紧密排列的细胞层以防止有毒物质进入脑组织,这就是所指的“血 - 脑屏障”。由于化疗药物进入脑组织有困难,一般认为化疗对脑转移灶的疗效常不好。但近来研究发现,部分颅内转移灶对全身化疗有一定的敏感性。
5. 分子靶向治疗:如果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检测到EGFR基因的活化突变,当出现脑转移时,口服易瑞沙、特罗凯等EGFR-TKI类药物时,脑内病灶常会明显退缩,其疗效不差于脑外病灶。通过动态检测血中CEA等肿瘤标志物,常有助于及时而准确地评价治疗的效果。
6. 舒适护理:即使抗肿瘤疗效不确切,仍有很多事情可做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如用止痛药帮助控制头痛,躯体的或职业的锻炼以加强功能恢复和提高独立性。还可能通过按摩、针灸等以减轻焦虑和其他脑转移的相关症状。
五、预后
遗憾的是,肺癌脑转移的中位生存期只有4个月。少部分患者的生存期相对较长,特别是经易瑞沙或其他EGFR-TKI类药物有效的患者。
诊断肺癌要点简介
根据有关所研究的相关数据显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朋友由于空气质量状况的不断下降而患上了肺部恶性肿瘤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损伤。下面看一下有关给出的一系列检查方法的相关介绍吧。
1、支气管镜检查
该检查可以直接的观察到患者具体的病变情况,同时也可以取活性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取支气管分泌物涂片进行检查等,以便更好地掌握患者的病情。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肺癌要点中必经的一步,对于确诊该病有着极大的意义。
2、注意区别与肺癌易于混淆的疾病
在诊断肺癌的过程中,如果不加以注意,很可能就会导致误诊误断情况的发生。因此,诊断肺癌要点中,也需要注意区别与肺癌易于混淆的疾病。比如肺结核,这种疾病也有痰血、咳嗽、潮热、胸痛等症状,而在痰结核菌检查时呈阳性,进行抗结核治疗对于控制病情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肺炎的发病通常情况下也是较为迅速的,而且全身症状较为明显,经过抗菌治疗后,病变的吸收和症状的消失也较快。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与肺炎性假瘤、肺脓肿、支气管液囊肿、肺动静脉瘤和纵隔肿瘤等进行区别。
对于肺部疾病患者来说,及早的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在病情进一步恶化之前应予以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的治疗。诊断室治疗的基础,只有选择正确的诊断方法,才能够让我们的治疗有最基本的保障,祝所有患者尽早康复。
肺癌诊断标准
对于肺癌患者而言,疾病诊断最终要依靠支气管镜或者手术切除以后,获取的标本进行病理检测来判断。病理诊断是诊断肿瘤的“金标准”,其它检查都只是有助于医生发现、判断病情,或在治疗过程中跟踪治疗效果。也就是说,其他任何检查,如CT、MRI等,即使在影像上发现有肿块、病灶,都不能最终判断病变的性质、类型,确诊还要依靠病理诊断。这是肿瘤治疗过程中,最关键的依据。
一般来说,病理诊断中的大标本是指手术切除后获取的标本,小标本则是指通过支气管镜、胸腔镜或穿刺获取的活检标本。此外,在人体的体表进行活检取材获取的标本也称为小标本。
一个完整的病理诊断包括四个方面的信息:
第一,病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以及病理号。其中,病理号是每个病人在检查的医院里拥有的唯一号码,十分重要。此外,每家医院根据情况不同,基本信息中还有病人的病案号或者ID号等;
第二,报告的内容,即送检标本来源的方式和部位。也就是说,需要标明标本来源于哪个器官,通过哪种方式获取的,如穿刺、腔镜或者手术切除等;
第三,病理报告的内容。病理报告内容是整个病理诊断中最重要的部分,包含通过检测后发现的病变类型、性质。手术切除获取的标本还包含肿瘤侵犯的范围、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以及有无脉管瘤栓等。此外,如果肿瘤病变不典型,在病理报告内容中还需增添鉴别诊断的内容,而肿瘤的鉴别诊断常常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来实现;
第四,分子分型。对于肺癌来说,分子分型也是病理诊断报告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分子分型报告的具体内容,有可能是后续单独发报告,也有可能就在病理报告中附上,形成第四部分。
肺癌诊断鉴别
诊断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依据包括:症状,体征,x线表现以及痰癌细胞检查(痰检),诊断工作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步骤。
一、X线阴性,痰检阴性
1、凡无症状但具有三大高危因素(男性,年龄≥45岁和吸烟>400支/年)者应半年进行70~100mm荧光缩影x线摄片或胸部透视和痰液细胞检查。
2、凡有咯血或和干性呛咳,伴有三大高危因素者应反复进行痰细胞学检查,同时给以规则抗炎治疗;可以考虑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纤支镜检)和电视透视,如反复痰检或镜检仍阴性,应每两个月复查一次,坚持一年。
二、X线阴性,痰检阳性
1、排除上呼吸道和食管癌肿。
2、进行纤支镜检,争取窥及亚亚段,遇可疑的局部粘膜增厚,粗糙或有血迹,须在该处作刷检,冲洗或穿刺支气管壁粘膜寻找癌细胞,如发现局部有高低不平或粗糙明显,应考虑作咬取活检。
3、进行电视透视,变动体位,重点注意隐蔽部位小结节灶。
4、如经以上检查均未能发现病灶,仍应每两个月复查痰液,电透和纤支镜检,也可作CT检查,在可疑处作细分层,定期复查持续不少于一年。
三、X线阳性,痰检阴性
1、有段,叶性肺炎或阻塞性肺炎,怀疑为中央型肺癌者应作纤支镜检,包括经纤支镜活检(TBB),或选择性支气管造影;并反复加强痰检。
2、肿块或结节病变应作局部断层片,有条件者可作经纤支镜肺活检(TBLB),或经皮肺活检,或抽吸作细胞学诊断。
3、连续痰检至少十二次以上。
4、反复痰检仍为阴性,而x线高度怀疑肺癌时,应作剖胸探查与冷冻切片活检。
四、X线阳性,痰检阳性
1、积极作手术前准备。
2、疑有区域淋巴结肿大时,可摄正侧位倾斜分层片,必要时可作CT,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在大医院则应常规采用CT和正侧倾斜分层片,肝脏B超,骨同位素扫描和骨髓穿刺成活检涂片检查,以利制订治疗方案。
鉴别诊断
1、肺结核
特别是肺结核瘤(球)有时很难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肺结核瘤(球)较多见于40岁以下青年病人,病程较长,少见痰带血,血沉变化少,有16%~28%病人痰中发现结核菌,胸片多呈圆形,见于上叶尖或后段,体积较小,一般不超过5cm直径,边界光滑,密度不匀可见钙化,16%~32%病例可见引流支气管影指向肺门,较少出现胸膜皱缩,增长慢,如中心液化出现空洞,多居中薄壁且内缘光滑,结核瘤(球)的周围常有散在的结核病灶称为卫星灶,周围型肺癌多见于40岁以上病人,痰带血较多见,痰中癌细胞阳性者达40%~50%,X线胸片肿瘤常呈分叶状,边缘不整齐,有小毛刺影及胸膜皱缩,生长较快,在一些慢性肺结核病例,可在肺结核基础上发生肺癌,因此在慢性肺结核的成年病人,如果肺部出现异常团块阴影,肺门阴影增多或经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后,病变不见吸收好转反而增大时,都应怀疑肺癌的可能性,必须进一步做痰液细胞学和支气管镜检查,必要时施行剖胸探查术。
2、肺部炎症
老年病人支气管肺炎,有时难与肺癌阻塞支气管引起的阻塞性肺炎相鉴别,阻塞性肺炎常按支气管分支做扇形分布,而一般支气管肺炎则呈不规则片状阴影,但如肺炎多次发作在同一部位,则应提高警惕,应高度怀疑有肿瘤堵塞所致,应取病人痰液做细胞学检查和进行纤维光导文气管统检查,在有些病例,肺部炎症部分吸收,剩余炎症被纤维组织包裹形成结节或炎性假瘤时,很难与周围型肺癌鉴别,在可疑病例,应施行肺叶切除术,以免延误治疗。
3、肺部良性肿瘤及支气管腺瘤
肺部良性肿瘤如结构瘤,软骨瘤,纤维瘤等都较少见,但都须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一般良性肿瘤病程较长,增长缓慢,临床上大多没有症状,X线摄片上常呈圆形块影,边缘整齐,没有毛刺,也不呈分叶状,支气管腺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常发生在年龄较轻的女性病人,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黏膜,因此临床上常有支气管阻塞引致的肺部感染和咯血等症状,经纤维文气管镜检查常能作出诊断。
4、纵隔恶性淋巴瘤(淋巴肉瘤及霍奇金病)
临床上常有咳嗽,发热等症状,X线片显示纵隔影增宽,且呈分叶状,有时难以与中央型肺癌相鉴别,如果有锁骨上或腋窝下淋巴结肿大,采取活组织做病理切片常能明确诊断,淋巴肉瘤对放射治疗特别敏感,对可疑病例,可试用小剂量放射治疗,达到5~7Gy时,常可使肿块明显缩小.这种试验性治疗也有助于淋巴肉瘤的诊断。
如何诊断肺癌
影像学检查
这些检查使用X线、磁共振或者放射性物质生成体内图像来发现癌症扩散的程度。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或者称CT扫描,是使用X线来产生详细的身体横截面。和普通的胸部X线不同的是,CT扫描在围绕你旋转时产生许多图像。计算机结合这些图片拼成你身体薄片的图像。机器将拍摄你身体的多个切面用于研究。
通常在一系列图像拍摄后,将给你静脉注射对比试剂,或者显色剂,以更好的帮助勾勒出你的身体结构。然后再拍摄另外一套图像。有些人会因此得荨麻疹,罕见更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发生呼吸困难或者低血压。如果你以前有过X线对比试剂(造影剂)过敏史,请一定告诉医生。
CT扫描将帮助提供精确的有关肿瘤大小、形状和位置的信息,并且能够发现肿大的可能有癌转移的淋巴结。CT扫描比常规的胸部X线在发现早期肺癌上更加敏感。
磁共振成像(MRI):MRI扫描使用无线电波和强磁场而不使用X线。无线电波的能量被组织及特定疾病以特定方式吸收后然后释放。计算机翻译组织发射的无线电波的形式成为详细的身体横断面图像。也可以使用和CT扫描时的对比材料静脉注射。这些图像通常用于探测肺癌有没有扩散到脑或者脊髓。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这个方法将帮助明确癌症是否扩散到骨头。患者静脉注射一种叫做二磷酸锝的放射性材料。其使用的放射总能量非常低,不会造成长期的影响。放射活性物质被全身骨骼中有病的骨细胞吸收。骨扫描图像中能够看到有病的骨头,显示为高密度,灰色到黑色的区域,被称为“热点”。这些区域可能提示癌症已经转移,但是关节炎、感染或者其它骨病可能也会导致类似的表现。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扫描:这是另外一种类型的核医学研究。小剂量的放射活性荧光脱氧葡萄糖(FDG)通过手臂的静脉注入。这种物质像糖一样被机体利用。因为癌细胞比一般的细胞消耗更多的糖,因此,更多的FDG被癌细胞吸收并导致发射更多的放射能量,结果在扫描时获得较亮的图像。这能帮助鉴别癌组织和非癌组织。但是,其它一些情况,比如炎症也可以在扫描时显示为较亮的图像。
诊断和明确肺癌扩散的方法和标本
依靠影像学检查的结果,下列一个或者多个方法可以用于取样,以明确是否含有癌细胞。病理学家是专门做实验室检查研究来诊断癌症等疾病的医生,他们使用显微镜来检查样品。如果你有和病理结果或者诊断试验有关的问题,请毫不犹豫的询问你的医生。你可以将你的组织标本送到NCCN中心或者你的医生建议的其它实验室的会诊病理专家那里,你就可以获得第二个关于你的病理报告的观点,叫作病理复查,
痰液细胞学:检查痰液(从你肺里咳出的痰)样品看是否有癌细胞。
细针活检:使用荧光镜透视(荧光镜透视类似于X线,只是图像是通过屏幕观察而不是在胶片上)观察双肺,使用细针通过肋间隙导向肿块。CT扫描也能用于针的定位。一旦医生断定针尖在肿瘤里,样品取出后送往实验室。细针也能够通过支气管镜使用,穿透气管壁对附近的淋巴结取样。这种方法称为经气管细针吸引,通常用于对隆突下淋巴结(在气管分叉为左右支气管处的周围)和纵隔淋巴结(沿着气管和主要运气管区域)取样。
支气管镜:有光源的,可弯曲的管子称为支气管镜通过嘴巴进入支气管。这个检查能够帮助发现肿瘤并且对组织或者液体进行取样看看是否存在癌细胞。诊断肺癌后,支气管镜被用来彻底地检查肺的其它气道的内层。如果发现其它癌症不靠近原来的那个,可能就无法切除所有的癌组织。
纵隔镜:患者在全麻下(深睡下),空心的、有光源的管子从胸骨下经颈部底端作一小切口插入。特殊的仪器经过这个管子能够从纵隔淋巴结(沿着气管和主要支气管区域)取样。
胸腔穿刺术:这个方法用于判断肺周围的液体是不是由癌症扩散到胸膜(包裹着肺的细膜)引起或者为癌症无关的因素如心衰或者感染所致。从肋间放置穿刺针引流液体,在显微镜下寻找癌细胞。如果液体汇集在肺的周围,它们阻碍肺的充气,因此,胸腔穿刺术能够帮助患者改善呼吸。
胸腔镜:这项技术使用连在电视摄相机和监视器上的有光源的细管来观察肺和胸壁之间的空隙。这使医生能够看到肺表面的肿瘤,也能够对任何有怀疑的地方取活检。
骨髓活检:针通常用来取一小片骨质和骨髓样本,约1英寸长,直径1/16英寸,通常取髋部后面的骨头。样本用于确定肺癌组织是否已经转移到骨髓。这仅适用于某些小细胞肺癌患者。
血液检查:特定的血液学检查通常用于判断肺癌是否转移到肝脏或者骨头。这些检查包括完全血液计数(CBC)和血液生化。CBC判断患者的血液是否含有正常的不同种类的血液细胞。医生会给化疗的患者定期做这个检查,因为这些药物会短期内影响骨髓里的血液生成细胞。癌症转移到肝脏和骨头时可能产生某个血液生化指标的异常。医生进行血液生化检查用于发现这些异常。
肺癌患者如何制定就诊决策
怀疑肺癌,拍胸片能够确诊吗?
不一定。以前的观点是进行肺癌筛查时以胸片为主,然而对于较小的病灶,胸片无法反映出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很多单位进行普查时采用CT进行扫描,尤其是低剂量螺旋CT。通过低剂量螺旋CT可以发现很多的早期肺癌患者,包括表现为磨玻璃样病灶(ground-glass opacity,GGO)的早期肺癌。
哪些人群必须进一步明确诊断?
对于存在肺部阴影,高度怀疑肺癌的患者,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这时可以做气管镜穿刺检查,当气管镜检查无法明确病理诊断时,建议做微创的胸腔镜活检来明确病理诊断。
治疗前为什么一定要做分期检查?病灶小就是早期肺癌吗?
不一定。虽然大部分的小病灶属于早期肺癌,但还有一部分小病灶肺癌称为“小病灶大转移”。即有些肺癌较容易发生转移,比如小细胞肺癌、腺细胞肺癌等,癌细胞易转移到脑部、肝脏、骨头等多个部位,病灶虽然很小,却发生大量转移,这时肺癌已经属于中晚期,非常危险。因此,治疗前需要对肺癌进行分期,以便制定治疗方案。
发现了肺癌该怎么办,需要立刻手术吗?
对于已经确诊为肺癌的患者而言,并不是都能进行手术治疗的。首选,需要查看肺癌有无远处转移,当确定没有远处转移时,医生还需要评估患者是否能够耐受手术。当患者心功能或肺功能较差时,可能不能耐受手术,这部分患者就不能进行手术治疗。当患者心肺功能比较好,能够耐受手术,才考虑手术治疗。
首次治疗为什么对患者很重要?
当癌症诊断后,如何治疗是非常复杂的。患者及其家属首先需要与自己的首诊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听一听他的建议,下一步如何处理。此外,如果发现时是早期肺癌,患者不重视,可能会耽误治疗,等到肺癌出现转移时再重视,可能就比较迟了。
肺癌的诊断
肺癌的诊断
1、支气管肺炎
早期肺癌产生的阻塞性肺炎易被误诊为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一般起病较急,发热、寒战等感染症状比较明显,经抗菌药物治疗后症状迅速消失,肺部病变也较快吸收。如炎症吸收缓慢或反复出现,应进一步深入检查。
2、肺脓肿
肺癌中央部分坏死液化形成癌性空洞时,X线征象易与肺脓肿混淆。肺脓肿病例常有吸入性肺炎病史。急性期有明显的感染症状,痰量多,呈脓性,有臭味。X线片上空洞壁较薄,内壁光滑,有液平面,脓肿周围的肺组织或胸膜常有炎性病变。支气管造影时造影剂多可进入空洞,并常伴有支气管扩张。
肺癌诊断标准
诊断检查:
(一)病史采集要点
虽然大部分的肺癌只有在已经扩散的时候才产生症状,一些最常见的症状是因为癌症在肺里生长并且侵犯附近的组织。应警惕下列症状:长期干咳或有粘液痰,尤其是痰中带血时应予警惕,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青年人并不排除患肺癌的可能性。慢性咳嗽的患者,当咳嗽性质发生变化,或某一肺叶、肺段反复发生炎症时。应考虑肺癌的可能性。长期吸烟、慢性咳嗽和家族肿瘤病史、以及某些职业如接触放射性物质、石棉尘、制造重铬酸盐等的工作人员应列为重点普查人群,最好每半年检查1次。“肺结核”患者,正规抗结核治疗无效,或X线检查发现肿块影进行性增大,有节段性肺炎或不张,肺门阴影增大,不规则偏心厚壁空洞者,应重视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肺癌扩散到其它器官可导致下列症状:骨痛;手或者脚无力或者麻木,头昏;皮肤或者眼睛变黄色(黄疸);体表肿块,由癌症扩散到皮肤、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所致;副癌综合征等。
(二)检查
1.体格检查要点
支气管肺癌在早期没有特殊的体征。癌肿长大引起支气管阻塞后可呈现相应的征象。对肺癌病人进行体格检查时要全面细致,特别应注意颈部有无肿大淋巴结,肝是否肿大等常见的转移病灶。另外需检查:
(1)局限性喘鸣音:为局限性哮呜音,多在吸气阶段出现,咳嗽后并不消失。
(2)声音嘶哑:淋巴结转移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时出现。
(3)上腔静脉综合征:肿瘤压迫或侵犯上腔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颈、上肢水肿,上胸部静脉曲张并水肿,伴头晕、胸闷、气急等症状。
(4)Horner综合征:肺尖痛压迫或侵犯颈交感神经节时,出现患侧眼球凹陷,上睑下垂、瞳孔缩小、眼裂狭窄、患侧上半胸部皮肤温度升高、无汗等。
(5)肩臂疼痛:肺尖癌压迫或侵犯臂丛神经时,出现该侧肩部上肢放射状疼痛。
(6)膈神经麻痹:膈神经受侵时出现气急胸闷,X线透视示膈肌矛盾运动。
(7)吞咽困难:纵隔淋巴节结肿大压迫食管所致,压迫气管可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8)心包受侵:心包受侵时出现心包积液、气急、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临床表现。
(9)胸膜转移:可见胸痛,癌性胸水等。
(10)肺癌转移:肺癌的血行转移常见部位依次是骨、肝、脑、肾、肾上腺、皮下组织等,另外肺癌内转移也较常见。临床随转移部位不同而有相应的症状、体征。
(11)肺外体征:常见有四肢关节疼痛或杵状指,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库欣病、男性乳房增生肥大、高钙血症或低钙血症、精神异常等。88.9%~100%。
2.X线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肺癌最常用的重要手段。通过X线检查可以了解肺癌的部位和大小。早期肺癌病例X线检查虽尚未能显现肿块,但可能看到由于支气管阻塞引起的局部肺气肿、肺不张或病灶邻近部位的浸润性病变或肺部炎变。
肺癌的诊断检查
5诊断回目录1.X线检查
通过X线检查可以了解肺癌的部位和大小,可能看到由于支气管阻塞引起的局部肺气肿、肺不张或病灶邻近部位的浸润性病变或肺部炎变。
2.支气管镜检查
通过支气管镜可直接窥察支气管内膜及管腔的病变情况。可采取肿瘤组织供病理检查,或吸取支气管分泌物作细胞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判定组织学类型。
3.细胞学检查
痰细胞学检查是肺癌普查和诊断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原发性肺癌病人多数在痰液中可找到脱落的癌细胞。中央型肺癌痰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可达70%~90%,周围型肺癌痰检的阳性率则仅约50%。
4.剖胸探查术
肺部肿块经多种检查和短期诊断性治疗仍未能明确病变性质,肺癌的可能性又不能除外者,应作剖胸探查术。这样可避免延误病情致使肺癌患者失去早期治疗的机会。
5.ECT检查
ECT骨显像可以较早地发现骨转移灶。X线片与骨显像都有阳性发现,如病灶部成骨反应静止,代谢不活跃,则骨显像为阴性,X线片为阳性,二者互补,可以提高诊断率。需要注意的是ECT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假阳性率可达20%~30%,因此ECT骨显像阳性者需要作阳性区域骨的MRI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