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的养生作用
香蕉的养生作用
可能对于大部分的朋友们来说香蕉的养生功效,主要就是可以缓解便秘,其实并不仅仅只是这样的,香蕉还有其他很多的养生功效,所以大家不能再将香蕉看成是普通简单的水果了,香蕉也是有强大的养生保健功效的,而且香蕉中一些特有的物质对于朋友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益的,所以朋友们在闲暇的时候可以多食用一些香蕉!
首先就是香蕉还可以帮助朋友们预防胃溃疡以及胃病的发生,香蕉中含有的物质是可以帮助朋友们保护胃的,尤其是对于帮助朋友们保护胃壁是非常有效地
香蕉中含有的物质被人们吸收之后可以起到坚固朋友们胃壁的作用,从而就可以帮助朋友们有效的预防各种肠道疾病,从而朋友们可以多使用一些香蕉来保护胃!
香蕉里面含有一种可以预防胃溃疡的东西,这种东西通过自己的作用对于人类的黏膜细胞进行不断修复,同时也能够促进胃部细胞的生长,让胃部产生更多的物质来保护自己,就像是包裹着一层坚硬外壳的胃,这样的胃经历任何的疾病都不会出现问题,常吃香蕉就可以达到这种效果,生活节奏比较快
经常坐在电脑面前的白领,因为长期的不规则饮食会造成胃部的各种疾病,所以经常吃香蕉可以有助于解决他们的这种疾病,同时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精神。
接下来就是香蕉还可以帮助朋友们缓解皮肤瘙痒的症状,当朋友们在家里的时候被各种小蚊虫叮咬之后,朋友们将香蕉皮擦在瘙痒的部分是可以达到止痒的效果的,而且见效还会非常的快
艾灸有什么养生作用
1、调和气血:气是生命之源,血为物质基础,气血充足、气机条达则人的生命活动正常;反之则发病。艾灸可补气养血、疏理气机,且可提升中气以达养生保健的目的。
2、温通经络: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及营养物质的输布,若病邪侵及经络导致其闭阻不通则会引发疾病。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达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之效。
3、调节阴阳: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就会发病,艾灸能使失衡的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4、扶正祛邪: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可以培扶人体正气,增强机体防病抗病能力。
上班族胃不好能吃香蕉吗
上班族胃不好能吃香蕉吗?
香蕉含有能预防胃溃疡的化学物质5-羟色胺,因此能缓解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是胃病患者理想的食疗佳果。
香蕉是调理肠胃失调的食方,因为香蕉有着柔软的纤维而且柔滑。对于长期患者来说,香蕉是唯一可以进食的未煮熟食物,而不会有不良反应。香蕉还可以中和胃酸和减少疼痛。
香蕉中含有丰富的5-羟色胺,这种物质具有保护胃黏膜、减少胃酸分泌的作用。香蕉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能促进胃黏膜的生长,增强胃黏膜细胞的抗酸能力,从而起到保护和修复胃黏膜的作用。
香蕉中的某些化合物有助于减少导致胃溃疡的细菌的数量,从而保护肠胃。
患胃肠道溃疡的患者常服用保泰松,往往会胃溃疡出血。如果在服用保泰松之后吃些香蕉就可以完全保护胃不发生溃疡,因为香蕉中含有一种能预防胃溃疡的化学物质,它能刺激胃黏膜细胞的生长繁殖,产生更多的黏膜来保护胃。
香蕉还有什么养生作用?
香蕉富含降低血压、保护动脉内壁的钾元素,并含有大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化合物,有控制血压的作用。
香蕉含有一种能帮助人脑产生羟色胺的物质,能使人的心情变得愉悦、减轻疼痛和忧郁,故有“快乐食品”之称。
香蕉还有滑肠和止泻作用。
香蕉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使肿瘤缩小,且香蕉越成熟,表皮黑斑越多免疫活性越高。
上班族吃香蕉要注意什么?
1、胀气时要少吃甜食多吃香蕉。因为钾具有调节体液平衡和预防腹胀的作用。含钾的食物有香蕉、哈密瓜、芒果、西红柿等。
2、胃寒体弱和胃虚的人不适宜吃香蕉,香蕉性寒,胃寒或是脾胃虚弱的人若吃香蕉的话,对胃部不好且易致腹泻。香蕉性冷,有些胃冷的人可以把香蕉蒸着吃,早餐吃不错。
3、胃酸过多不宜食用过多香蕉,否则会引起肠胃功能紊乱。
4、有溃疡病的人胃酸分泌较多,腹泻的人肠胃收缩能力差,吃了香蕉会加重肠胃病和溃疡病的病情。
5、空腹吃香蕉不利于健康,因为空腹时,胃肠内没有可供消化的食物,此时若是吃香蕉,将会加快肠胃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脏负荷,易导致心肌梗塞。
6、生香蕉的涩味来自于香蕉中含有的大量的鞣酸。鞣酸具有非常强的收敛作用,可以将粪便结成干硬的粪便,从而造成便秘。最典型的是老人、孩子吃过生香蕉之后,非但不能帮助通便,反而可发生明显的便秘。
7、香蕉含淀粉和糖分比较丰富,因此,糖尿病患者也要注意摄入量,以免血糖异常引发疾病。
8、胃不好的人吃香蕉要注意适量。
香蕉养胃食谱推荐
1、奶味香蕉蛋羹
香蕉1根,牛奶100ml,鸡蛋1个。
香蕉去皮,然后用勺子压成泥。鸡蛋敲入碗中打散,搅拌均匀。往蛋液中加入香蕉泥和牛奶,一起搅拌。蒸锅加水烧开,将调好的香蕉蛋奶液入锅中火蒸熟即可。
2、香蕉酸奶煎饼
2根香蕉(压烂)、200g面粉、3颗蛋、280ml原味酸奶、30ml蜜糖、10g苏打粉。
除了香蕉泥,将其他材料全部混合均匀。然后才加入香蕉泥,混匀。不粘锅抹上一点牛油,倒入面糊煎至金黄即可。吃的时候觉得不够甜可以淋上蜜糖一起吃。
冰糖葫芦的养生作用
冰糖葫芦是很多人喜欢的小吃,也是中国传统美食的代表,现在所用的原料越来越多,如山楂、山药、山药豆、黑枣、葡萄、草莓、圣女果等,这其中最常见的还要数山楂和山药了。制作时,把果子用竹签穿成串儿,蘸上用冰糖熬好的糖稀,糖稀遇冷凝固,包裹于果子之外,就如严冬时节的冰碴、冰挂一般,在阳光之下晶莹剔透,勾人食欲。
冰糖葫芦酸甜可口,咬一口嘎嘣脆,嚼起来咯吱响,从外到里有种凉、脆、甜、酸、软的口感。不仅如此,冰糖葫芦还有很好的食疗养生作用,说到这还要从冰糖葫芦的来历说起。
冰糖葫芦的来历
话说南宋光宗绍熙年间,皇帝宠爱的黄贵妃面黄肌瘦,不思饮食,日渐憔悴,而御医又束手无策,皇上只好张榜求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用冰糖与山楂煎熬,让贵妃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即告痊愈。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老百姓又把它穿成串儿来卖,就成了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能治病,这其实不稀奇,因为山楂和冰糖本身就是很好的药材。
山楂,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山楂的成熟果实,性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有消食化积、破气散瘀、止泻痢等功效,自古为消食积之要药,尤善消腥膻油腻、肉食积滞。李时珍引《物类相感志》言:“煮老鸡硬肉,入山楂数颗即易烂,则其消肉积之功,盖可推矣。”那黄贵妃成天山珍海味,得了食积,而山楂正是对症下药。而冰糖,为白沙糖煎炼而成的冰块状结晶,味甘,性平,入脾、肺二经,有健脾和胃、养阴生津、润肺止咳之功,可治疗脾胃气虚、肺燥咳嗽、痰中带血等病证。因此,正好用冰糖以健脾和胃、养阴生津、调补体质。
从这个故事不难看出:黄贵妃内有积滞,外有虚像,是为“大实有羸状”之证。而山楂加冰糖,药只两味,但配伍精妙,一消一补,消不伤正,补不壅滞,缓缓图之,效果明显,实为既有效又稳妥之法。
山楂冰糖葫芦
由此引申开来,这山楂糖葫芦实为养生保健之佳品,尤其是在严冬时节,人们常多食酒肉,免不了食积内生。而常吃山楂冰糖葫芦可以消食化积、行气导滞;并且,冬季气候干燥,酒肉辛辣易耗伤阴液,山楂合冰糖酸甘化阴,正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训;山楂有破气散瘀之功,故气滞血瘀之痛经、产后恶露不尽、疝气等病,亦可常吃山楂糖葫芦;不仅如此,现代研究证明,山楂还有很好的降血压、降血脂作用,故长期食用有预防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功效。
山药冰糖葫芦
再说,山药冰糖葫芦也有很好的食疗养生作用。
山药,古称薯蓣、薯药,为薯蓣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薯蓣的干燥块根,以河南博爱、沁阳等地(属古怀庆府)所产最为地道,习称怀山药。其性甘、平,归脾、肺、肾经,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涩精止带之功效,主治脾虚泄泻、食少体倦、肺虚咳喘、肾虚遗精、带下尿频、内热消渴等。
山药有很好的补益作用,而且是兼顾肺脾肾三脏,既可以养肺肾之阴,又可以益脾肺之气,故古书有“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之说。无论是对因脾胃虚弱而造成的腹泻、消化不良、妇女白带量多、精神倦怠等;还是因肾虚封藏不固而造成的遗精、尿频等;还是因肺虚或是肺肾两虚而导致的久喘久咳等,都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而山药加上冰糖做成糖葫芦更增添其疗效,其中尤以止咳和止泻最为明显。具体来讲,秋冬时节气候干燥,可见燥热刑金、肺阴亏虚、肺失宣降,常有干咳无痰等症,而且往往迁延日久,反复不愈,常食山药加上冰糖,正好可以润肺养阴、培土生金而止咳;再有脾气虚弱之人,常易腹泻,尤其是情绪紧张、肝气犯脾之时,更易发作。而每天吃一根山药糖葫芦,正好可以起到扶土抑木、健脾止泻的目的。
但是也应该指出,糖葫芦虽好,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长期食用的。首先因其含冰糖,故糖尿病患者要慎用。另外《本草备要》载:“(山楂)多食令人嘈烦易饥,反伐脾胃生发之气。”故脾胃虚弱、泛酸烧心之人,不宜过多食用山楂糖葫芦。而山药养阴能助涩,故湿盛或中满及有积滞者不宜长期食用。当然如果能把山药和山楂搭配起来,一个消食,一个健脾,副作用可能就会大大减少。
熟地的养生作用
熟地的养生作用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归肝;肾经
【功效】补血滋润;益精填髓
【功效分类】补益药
【主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育不孕;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
【处方用名】熟地、大熟地(蒸制用)。熟地炭(熟地炒焦后应用,主要用于止血)。砂仁拌熟地(用砂仁拌用,主要减少其滋腻碍胃之性)。
中药材-制熟地黄
⑴酒熟地黄:取净生地黄,用黄酒拌匀,置炖药罐内,密闭,隔水加热炖透,或置适宜容器内蒸透至表面黑润,至黄酒完全被吸尽,取出,晒至外皮稍干时,切厚片,干燥。生地黄每100kg,用黄酒30~50kg。酒熟地黄用于滋阴补血。
⑵蒸熟地黄:取净生地黄,置木甄、笼屉或其他适当容器内,加热蒸至内外黑润为度,取出,晒至八成干,切厚片,干燥。蒸熟地黄用于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⑶砂仁制熟地黄:取净生地黄,加入黄酒,砂仁粉拌匀,装铜罐或其他适当容器内,密闭,以武火加热,隔水炖约48h,至内外漆黑,发空为度,取出,晾至八成干,切厚片,干燥。每生地黄100kg,用黄酒30~50kg,砂仁粉1kg。
⑷熟地黄炭:取熟地黄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发泡鼓起,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喷淋清水少许,再炒至水气逸尽,置适宜容器内,密盖,灭尽火星,取出,晾干凉透。用于养血止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克;或入丸散;或熬膏,或浸酒。
熟地的功效
1、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
2、功能主治: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3、生地黄加黄酒拌蒸至内外色黑、油润,或直接蒸至黑润而成。
4、本品能够保护心脑血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抑制血栓。
5、常用量:每日12~30克。水煎服。
熟地的食用方法
1、地黄饮:熟地黄15克,水煎30~60分钟,取汁,一日内分2~3次温服。主治腰膝酸软、遗精崩漏、目眩耳鸣之症。
2、八珍汤:熟地黄15克,当归、白术各10克,茯苓、白芍药各8克,川芎、炙甘草各5克,人参3克,生姜6克,大枣3克,将以上药物一同放入砂锅,水煎30分钟,取汁即可。每日1剂,分2次温服。此汤具有补益气血的作用,主治面色苍白、头晕目眩、食欲减退、心悸怔忡等症。
3、首乌地黄粥:熟地黄15克,制何首乌(炮制后的何首乌)10 克,粳米100克,白糖15克,先将熟地黄、何首乌放入砂锅中,水煎取汁,然后用药汁熬煮粳米,出锅前调入白糖即可。每日早晚食用。
4、三才炖鸡汤:熟地黄30克,人参10克,天门冬20克,大枣10克,生姜2克,母鸡500克,食盐、味精各2克,葱段、姜片各5 克,将上述药物洗净后一同放入鸡腹中,加水炖煮,直至肉烂即可。佐餐食用。
5、熟地茶:熟地黄、麦冬各10克,酸枣仁15克,远志5克,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粗末包入纱布中,把布包置于保温杯内,以适量沸水冲泡,加盖闷20分钟,即可饮用。
6、熟地酒:熟地黄100克,胡麻仁50克,薏苡仁20克,低度白酒800毫升,将上述三味药物研磨后包入纱布中,然后把纱布包置于玻璃瓶内,密封浸泡15日后即可。每日早晚各饮用一小杯(约10 毫升)。
注意事项 脾胃虚弱、气滞痰多、泄泻者忌服。
五谷杂粮的养生作用
1 五谷杂粮的营养结构
1.1谷类
谷类食物包括粳米、糯米、小米、大麦、小麦、燕麦、玉米等,是提供人体热能的最主要来源,目前我国人们的膳食中,约有80%的热能和50%的蛋白质是由谷物食物供给的,谷类中还含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所必需的b族维生素和无机盐等。由于谷类食物的种类、品种和加工方法及种植地区和生长条件不同,其营养素含量也有很大的差别[3]。
1.1. 1蛋白质
谷类中蛋白质含量一般为7.5%~15%,主要是醇溶蛋白和谷蛋白。谷粒外层的蛋白质含量较里层高,因此,精致的大米和面粉因过多地去除了外皮,使得蛋白质的含量较粗制的米面低一些。
1.1. 2脂肪
谷类脂肪含量一般很低,约占2%,主要存在与糊粉层和胚芽中,而谷类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在玉米和小麦胚芽油中80%为不饱
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有60%具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1.1. 3碳水化合物
谷类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占70%~80%,主要成分为淀粉,有少数的纤维素等。淀粉主要集中在胚乳内,淀粉经烹调后容易消化吸收,是人类最理想、最经济的能量来源。
1.1. 4矿物质及维生素
谷类的矿物质主要是磷、钙、镁、铁,大部分存在与谷皮和糊粉层中,但谷类中的矿物质多以植酸盐形式存在,因此消化吸收率低。米面蒸煮、焙烤或发酵可将植酸盐部分水解,从而提高矿物质的吸收率。
谷类中所含的维生素主要是b族维生素,其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尼克酸较多,主要分布在糊粉层和胚芽层。谷类加工的精度越高,保留的胚芽和糊粉层越少,维生素流失就越多。谷类胚芽中含有多量维生素e,是防癌、抗癌、延年益寿的食品原料
马齿苋的养生作用
马齿苋味道鲜美,可制作多种佳肴,如凉拌马齿笕、马齿笕西红柿汤、马齿苋鲫鱼汤、马齿苋炒肉片等。除供食用外,马齿苋入药亦堪称上品。《本革纲目》言其“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滇南本草》言其“益气,清暑热。宽中下气,润肠,消积滞,杀虫,疗疮,红肿疼痛”,《生草药性备要》言其“治红痢症,清热毒”。
中医认为,马齿苋性昧酸寒,入大肠、肝、脾经,有清热解毒,消痈利尿之功,适用于湿热或热毒痢疾,疔疮痈肿,泌尿系感染等。马齿笕性寒滑利,最善解血分及大肠热毒,为中医临床治痢常用品。
药理研究表明,马齿苋有抗菌作用,对志贺氏、宋内氏、斯氏及费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对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与中医治痢不谋而和,因而有“痢疾克星”之称。 马齿苋对糖尿病也有明显疗效。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马齿苋中含有高浓度的去甲肾上腺素和二羟基苯乙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动物实验证实,其能够延长糖尿病鼠、兔的寿命。
艾灸有四大养生作用
1.调和气血:气是生命之源,血为物质基础,气血充足、气机条达则人的生命活动正常;反之则发病。艾灸可补气养血、疏理气机,且可提升中气以达养生保健的目的。
2.温通经络: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及营养物质的输布,若病邪侵及经络导致其闭阻不通则会引发疾病。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达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之效。
3.调节阴阳: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就会发病,艾灸能使失衡的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4.扶正祛邪: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可以培扶人体正气,增强机体防病抗病能力。
艾灸后出现这些症状正常吗?
1.出现皮疹,发痒
如体内湿气较重,灸治过程中面部或身体上会出现小皮疹,并且发痒,这是体内湿气外排的表现。此种情况可继续施灸以观察,如皮疹自行消退则罢,不退或加重则可加灸曲池、合谷。妇科问题严重的患者,施灸时就会在肚脐周围,腹股沟处出现这些症状。
2.有麻感、穴位冒寒气
灸后膝盖处有向外冒风感或发麻感;还有艾灸命门穴或肚脐是涌泉穴发凉,属风邪外排或寒湿气外排现象。
3.红白相间斑点
如果灸后皮肤潮红不均匀,潮红中间夹杂大小不一的浅白色斑点,有的甚至白色多红色少!这是由于局部经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提示要继续进行艾灸治疗,直到灸处温热感增强,灸后皮肤白色斑点消失,出现均匀的潮红、汗出为一个疗程的充足剂量。
4.皮肤成片潮红、有水汽
在艾灸过程中,穴位周围皮肤还会出现成片的潮红,甚至有水汽,手摸起来有潮润的感觉(一般在用灸盒或灸罐施灸的情况下出现这种现象,艾灸悬灸较少出现这种反应),这种反应多是表明一次的灸量已经相对足够,可以停止本次施灸。
5.穴位深处出现响动
有时在施灸过程中,特别是在施灸一定疗程之后,灸友会感觉在穴位深处有响动,这是达到一定灸量之后,长久积滞的经络得以疏通的表现。久病和难治性疾病多在出现穴下深处有响动之后明显好转。
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4.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5.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6.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