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如何治愈
糖尿病如何治愈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一般有控制饮食和遵医嘱服用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积极预防并发症。
易于使血糖升高的食物: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甜饮料、果酱、冰淇淋、甜饼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
糖尿病不宜饮酒。因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营养素只供热能,每克酒精产热约7千卡294焦,长期饮用对肝脏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
糖尿病应少吃或不吃水果。因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并且主要是葡萄糖、蔗糖、淀粉。食后消化吸收的速度快,可迅速导致血糖升高,对糖尿病病人不利。所以糖尿病一般不宜多吃水果。
糖尿病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主要是危害患者以下几个方面:
1、让患者精神和肉体受折磨
患者由于身体不适,必须控制饮食、打针吃药,由于糖尿病治愈困难,是个慢性病,需要长期调护,所以这种绵延无期的吃药、打针、控制饮食,会对患者造成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2、引发并发症,比如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经并发症,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易疲乏、无力、消瘦的症状。
3、给患者的家庭带来沉重的家庭经济负担。
4、幼儿患上糖尿病可能还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
糖尿病史可以通过饮食和生活习惯控制的,只要平常多注意,不干太重的体力活,可以跟正常人一样活到七八十岁。
糖尿病能根治吗 糖尿病目前无法治愈
依据目前的医学水平,还么有办法可以治愈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因此并没有什么特效药物能够治愈糖尿病。因此一些彻底治愈糖尿病的宣传都是骗人的,不可轻信,不要影响正常的治疗。
糖尿病如何治愈
敲揉阴包穴,点揉太冲穴
阴包穴 位于屈膝,大腿内侧膝关节上4寸处。正坐位双脚着地,同侧小指掌指关节轻敲大腿内侧亦可。
太冲穴的简单取法:在脚面最高点,大脚趾与二脚趾分叉处的凹陷中。自我操作时用食指向脚踝方向勾住此处然后点揉。
点揉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
大钟穴:位于足内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下0.5寸,骨头上缘。拇指或食指顺着跟腱内侧向下轻推至骨头处停住不动即可找到。
水泉穴:位于足内踝尖与足跟尖连线的中点,水泉穴为肾经的郄穴,为肾之气血所深集之处。肾为水脏,主水,穴似深处之水源,故名水泉。用对侧手的拇指点揉。
照海穴:位于足内踝尖与足根尖连线上,足内踝下缘凹陷中,点揉时拇指置于穴位处向斜上方微微发力。「照海穴」是八脉交会穴。
敲揉地机穴,点揉公孙穴,太白穴
地机穴:位于胫骨内侧缘,膝关节内侧下3寸(4指宽)。地机穴是脾经的郄穴,「地机」,顾名思义:「大地的机关」。脾属土,只要脾的功能有一点儿变化,地机穴会最先有反应。
太白穴:位于足大趾后,内侧核骨下,赤白肉际陷中,太白穴有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
公孙穴:位于太白穴后一寸。公孙穴可以双向调节肠道功能(便秘、腹泻均可在此处寻找痛点)。
敲揉脾关穴,足三里穴,内庭穴
髀关穴:位于腿根中点下2寸(3指宽),偏外侧。胃有隐患时,此处的反应十分强烈。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四指宽),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按照五输穴的五行关系,胃经属土,「足三里」是土经的土穴,是培补后天之本(脾胃)、强壮身体的要穴。
内庭穴:在足背,当第二、三脚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此穴是胃经的荥穴,荥主身热,故“内庭穴”清胃火的效果很好。
敲揉四渎穴,消泺穴,翳风穴
四渎穴:位于前臂背面正中线,肘横纹下2寸(3指宽)。前臂微曲,掌心向下,另一只手的小指掌指关节沿前臂背面正中线从肘至腕轻轻敲打,在肘关节下2寸的四渎穴有强烈痛点。多数人左侧痛于右侧,三焦经像一个情绪感应器。
消泺穴:位于上臂外侧中点处。,敲揉疏理后常常有红肿出痧的现象。
翳风穴:位于耳垂后下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中。为阻止风邪的一道屏障,所以感受寒邪,这个穴位马上有异常反应。
敲揉风市穴,阳陵泉穴,悬钟穴
风市穴:位于直立双手并拢在大腿外侧,中指尖下。胆经既容易存郁气,也容易受寒,所以疏理此穴能理气、排寒。
悬钟穴:位于外踝尖上3寸(4指宽),两骨头之间。有高血压、坐骨神经痛、寒气凝结之人,此穴反应会强烈。
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此穴是胆经的重要穴位。
老年人糖尿病治疗
糖尿病最佳治疗?糖尿病能否治愈?
目前,医学上无法治愈糖尿病,也无法永远杜绝并发症。所以,血糖控制就是唯一最佳治疗标准。如果能实现血糖长期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就能大幅度的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些糖尿病病人的病情很轻,经过一段正规治疗,特别是适宜的饮食控制,血糖可以降至正常,甚至不用药也可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被治愈,如果放松治疗,糖尿病的症状就会卷土重来。
糖尿病如何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需终生胰岛素治疗,约占糖尿病总人数5%。2型糖尿病患者在改善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胰岛素是一种用于长期控制血糖的,强有力的降糖药,注射不会有成瘾和依赖性。肥胖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减肥,长期坚持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
糖尿病患者可以不用胰岛素吗?
有部分新检查出来的患者对使用胰岛素很抵抗,比较难接受。但是,糖尿病的病人是不论发病早晚的,只要是血糖比较高的病人 ,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包括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都主张尽早用胰岛素把血糖控制下来。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用胰岛素吗?
也有部分患者,医生建议改善生活方式和服用其他药物即可,但是自己不放心,硬要用胰岛素,也是不对的。胰岛素有其副作用,主要是低血糖反应,过敏反应、胰岛素性水肿、注射部位红肿及感染、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等。切忌听从医生嘱咐,不要自己随便减药或加药。
儿童糖尿病治疗
小儿糖尿病和普通糖尿病一样,是一种长期性疾病,只能通过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正确的饮食习惯对病情加以控制。
小儿糖尿病治疗目的是消除糖尿病症状,避免或减少酮症酸中毒及低血糖产生,维持儿童正常生长和性发育,解除患儿心理障碍和防止中晚期并发症出现。在药物应用上,小儿糖尿病以注射胰岛素为主。注射时间放在进食前15-30分钟,注射量按照医生嘱咐调整。
一般来说,医生要根据患儿前一些日子注射的胰岛素剂量、每天的饮食、尿糖情况,制定出这几天的胰岛素注射剂量和饮食要求。所以,家长一定要帮助记好患儿每天的饮食情况、每次的胰岛素注射量和注射前患儿的尿糖情况,定期到医院复查,将这些记录提供给医生,以便进一步指导治疗。
由于小儿糖尿病是一种终生伴随的疾病,它的治疗是长期的,所以应有计划地在胳膊、大腿、臀部、腹部等处交替注射胰岛素。若固定一处注射,时间久了会出现皮下硬结、凹陷,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影响治疗效果。
病情控制后,糖尿患儿和健康儿童一样,可以上学、参加体育活动(如跑步、打球等)。运动对糖尿患儿有益处,但在运动前应适当加食,避免发生低血糖。一旦出现心慌、头晕、出冷汗或颤抖等低血糖情况,要立即进食或饮淡糖水。
糖尿病肾病治疗
糖尿病肾病治疗依不同病期而异。临床上主要针对以下几方面:
1.控制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应尽量控制在7.0%以下。严格控制血糖可部分改善异常的肾血流动力学;至少在1型糖尿病可以延缓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减少已有微量白蛋白尿者转变为明显临床蛋白尿。
2.控制血压糖尿病肾病中高血压不仅常见,同时是导致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重要因素。降压药物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该类药物具有改善肾内血流动力学、减少尿蛋白排出,抑制系膜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活性,改善滤过膜通透性等药理作用。即使全身血压正常的情况下也可产生肾脏保护功能,且不依赖于降压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善。ACEI的副作用主要有高钾血症、肾功能减退和干咳等。降压的靶目标在伴有蛋白尿者血压为130/80mmHg。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因其潜在的糖脂代谢紊乱作用不主张纳入一线用药,除非合并心动过速或明显水肿。钙通道阻滞剂(CCB)在糖尿病肾病病人中的肾脏保护功能尚不明确,但地尔硫卓类的作用似乎优于双氢吡啶类,后者不推荐单独用于糖尿病肾病病人。
3.饮食疗法高蛋白饮食加重肾小球高灌注、高滤过,因此主张以优质蛋白为原则。蛋白质摄入应以高生物效价的动物蛋白为主,早期即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至0.8g/(kg·d),对已有大量蛋白尿和肾衰竭的病人可降低至0.6g/(kg·d)。中晚期肾功能损伤病人,宜补充α-酮酸。另外,有人建议以鱼、鸡肉等部分代替红肉类(如牛肉、羊肉、猪肉),并加用多不饱和脂肪酸。此外也不必过分限制植物蛋白如大豆蛋白的摄入。
4.终末期肾脏病的替代治疗进入终末期肾衰竭者可行肾脏替代治疗,但其预后较非糖尿病者为差。糖尿病肾病病人本身的糖尿病并发症多见,尿毒症症状出现较早,应适当放宽肾脏替代治疗的指征。一般内生肌酐清除率降至10~15ml/min或伴有明显胃肠道症状、高血压和心力衰竭不易控制者即可进入维持性透析。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长期生存率相近,前者利于血糖控制、透析充分性较好,但动静脉内瘘难建立,透析过程中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后者常选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其优点在于短期内利于保护残存肾功能,因不必应用抗凝剂故在已有心脑血管意外的病人也可施行,但以葡萄糖作为渗透溶质使病人的血糖水平难以控制。
5.器官移植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病人,肾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美国约占肾移植病人的20%。近年来尸体肾移植的5年存活率为79%,活体肾移植为91%,而接受透析者其5年存活率仅43%。活体肾特别是亲属供肾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尸体肾移植。但糖尿病肾病病人移植肾存活率仍比非糖尿病病人低10%。单纯肾移植并不能防止糖尿病肾病再发生,也不能改善其他的糖尿病合并症。
2型糖尿病能治愈吗
如果是初期轻型的,可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将血糖控制在合理或相对合理的范围内。如果经严格的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也不能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就应该使用药物疗法了。药物疗法首选胰岛素,副作用小,效果好,不伤肝肾。
不论是否使用药物,都应当严格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这是一个糖尿病人终生的任务。至于能否治愈,目前在世界范围能还不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如果谁说能根治,那他就是骗子,千万不要相信。糖尿病早期还有一种疗法,即胰岛素强化治疗。需住院经医生实施。
很多病情较轻的经治疗后可恢复正常。但需饮食控制及运动才能维持,稍有放纵立刻加重。胰岛受损一般是不能再恢复的,所以糖尿病就不可能治愈,只能用药物控制。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过高代谢障碍,一般药物很难根治,服用西药降糖、或注射胰岛素也只能暂时控制,长期大量的服用有一定的副作用,还会损害肝肾功能,西医目前对糖尿病没有特别好的治疗办法,称之为不治之症,所以一定要及早正确的治疗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2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部分病人需要像1型糖尿病那样进行胰岛素治疗。
儿童糖尿病能治愈吗
一般儿童糖尿病需终生进行治疗,不能治愈。因此它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儿童糖尿病的病程有一定的发展规律,大概要经过四个时期:急性代谢紊乱期,缓解期,糖尿病强化期和永久性糖尿病期。
一般情况下,从糖尿病患儿出现临床症状到医生明确作出诊断多在3个月以内,这段时期内,病人可表现多种糖尿病的症状如三多一少、乏力等,称为急性代谢紊乱期。这个时期的病人全部需要用胰岛素治疗,经过治疗后病人的糖尿病临床症状消失,血糖下降,尿糖减少, 可由阳性变为阴性,此时病人即进入缓解期。
这一时期病人胰岛素用量减少,经历的时间因人而异,可以是几周到一年多。病人经过缓解期以后,会逐渐进入糖尿病强化期,这个时期病人对胰岛素用量会逐渐或突然增大,几个月以后,胰岛素的用量才变得比较稳定,从而进入永久性糖尿病期。
青春期患儿性激素分泌增加,由于性激素对胰岛素有拮抗作用(也就是性激素可以减弱胰岛素降血糖的作用),胰岛素的用量又可以再次增加,病人的病情也会变得不太稳定,待青春期过去,病人的胰岛素用量逐渐减少,恢复至青春期前的水平,病人的病情就会变得比较稳定。
糖尿病能彻底治愈吗
作为糖尿病人,渴望自己的病情能有办法根治,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糖尿病还没有根治的办法。也就是说人一旦得了糖尿病,暂时就没有可能治愈了。一切中西药物、保健品、食品和其它糖尿病治疗手段,有些糖尿病病人的病情很轻,经过一段正规治疗,特别是适宜的饮食控制,血糖可以降至正常,甚至不用药也可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被治愈,如果放松治疗,糖尿病的表现就会卷土重来。所以,糖尿病病人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长期坚持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糖尿病监测,必要时采用药物治疗,使血糖始终控制在满意水平,这样就可以使病人享有与非糖尿病者一样的高质量生活和基本等同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