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长期低热应该怎么处理
宝宝长期低热应该怎么处理
首先,家长要认真观察患儿的体温并做好记录,看一看孩子上午和下午的体温有什么变化,白天与夜里有什么变化。其次,要注意孩子发热时伴有哪些症状。这些都能为诊断提供依据。另外,要及时到医院请医生诊治,通过各种理化检查,除外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同时做好低热患儿的护理。
对低热患儿一定要注意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并要多饮水,饮食也要给清淡、易消化之品。
因为虽然发热不高,但此时人体组织器官消耗的水分已开始增多,这是肉眼看不到的,所以要补充消耗的水分,多饮水又可促进体内毒素排出,以淡糖水、糖盐水为宜。注意休息有利于体力恢复。保持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流通,不干燥,多饮水,饮食清淡,以营养较好的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易于消化、不油腻之物为好。另外,低热时,一般不用退热药,如长期低热超过1~2周以上者,应就医查明低热原因。
肝不好有什么症状 长期低热
肝癌患者的低热,一般在38℃以下,而且没有身体发冷的感觉,这是因为肿瘤坏死,释放热量导致的。
宝宝多少度算低烧
低烧是指体温在37.3℃—38℃。长期低烧是指持续发烧两周以上,不包括间断发烧。
一般所谓正常体温37℃再减0.8℃,在这个范围内就算正常。小儿的肛温摄氏36.2℃—38℃,而口温在35.8℃—38.4℃的范围内,都是正常体温,超过这个范围,我们就把他当成发烧病儿了,而多少度算低烧就限于37.3℃—38℃左右了。
宝宝长期低烧原因
1、自身体质原因:宝宝自身代谢快,体温波动在1℃以内都算正常。
2、天气原因:和夏季高热天气相关,宝宝的水分补充不足、出汗少,导致体温升高。等天气转凉后,宝宝的体温就会恢复正常。
3、饮食因素:宝宝有不消化、积食的现象。他很可能会有低热、不爱吃饭、呕吐等症状。这个时候,可能需要做饮食调整或用帮助消化的药物来治疗。
4、感染性低热:宝宝患病后因治疗疗程不足,会出现病情反复,同时,还会有间断性的低热现象。
5、感染后低热:宝宝患麻疹、白喉、百日咳、菌痢、乙型脑炎等传染病后,调节体温的机能没有完全恢复,导致低热不退。
儿童睡觉出汗多是什么原因 结核病出汗
患有结合病的宝宝可表现为白天活动时易出汗称为虚汗,夜间易盗汗。并且可伴有长期低热、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如果怀疑宝宝感染了结核病,应当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宝宝长期低烧原因
1、自身体质原因:宝宝自身代谢快,体温波动在1℃以内都算正常。
2、天气原因:和夏季高热天气相关,宝宝的水分补充不足、出汗少,导致体温升高。等天气转凉后,宝宝的体温就会恢复正常。
3、饮食因素:宝宝有不消化、积食的现象。他很可能会有低热、不爱吃饭、呕吐等症状。这个时候,可能需要做饮食调整或用帮助消化的药物来治疗。
4、感染性低热:宝宝患病后因治疗疗程不足,会出现病情反复,同时,还会有间断性的低热现象。
5、感染后低热:宝宝患麻疹、白喉、百日咳、菌痢、乙型脑炎等传染病后,调节体温的机能没有完全恢复,导致低热不退。
6、慢性感染性低热:如结核、慢性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泌尿系感染等,导致宝宝出现连续性的低热。
7、非感染性低热:如果宝宝有血液疾病、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疾病,可能会出现低热。
如果宝宝的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建议给宝宝吃退烧药,因为小孩子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是很完善,在低于38℃用退烧药后容易出现低体温(低于36℃)现象。
低烧诊断详述
体温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命特征之一,它会随24小时昼夜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非恒定不变。测量体温的方法通常包括口腔温度、腋窝温度和肛门温度三种,其中测量腋窝和口腔温度较为常用。正常人的体温一般为:口温36.7℃~37.7℃,腋温36.6℃~37.4℃,肛温36.9℃~37.9℃。如果有人每日口温在37.5℃~38.3℃、腋温在37.4℃~38.3℃之间波动,且持续3周以上不退,即可叫做“长期低热”。而长期低热往往预示着身体可能发生了某种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并需要及时去看医生。
一般急性发热,来势较凶,体温较高,但只要诊断明确,治疗及时,热退亦快。 而长期低热,大多是慢性疾病所致,故治疗过程亦较长,如肿瘤引起的发热,只有根治肿瘤才能退热。
低热的产生与人体的抗病能力有很大关系。体质虚弱,身体患病,是产生低热的基础,而疾病的发生又是体质虚弱、身体抗病能力减退的结果。因此,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饮食营养,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抗病能力,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健康水平,减少低热的发生。
宝宝长期低热发烧怎么办
小儿长期低热发烧的病因:
1、在小儿长期器质性低热中,以慢性感染最为常见。如小儿结核病、慢性鼻窦炎、某些寄生虫病等。这些都是由于感染因素而导致的低热,治疗应针对引起感染的病原体。还有一些非感染因素也可导致小儿长期低热。如小儿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及类风湿病等。对这些非感染原因而发生的低热,首先应详细检查,明确诊断,治疗引起低热的原发病。
2、小儿长期功能性低热的原因,可能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这类低热的特点是早晨及上午体温高于午后及晚上,常常伴有多汗、乏力、食欲不振、烦躁等,但检查无异常体征,理化检查无异常。对小儿长期功能性低热的治疗可采取中医治疗,主要着眼于整体的调整,使体温恢复正常。
孩子长期低热怎么办
1、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低热症状,要每天给孩子测试多次体温,做好记录,找出发热规律,同时应注意观察除低热以外的伴随症状,如饮食、精神状态、是否出现过皮疹或紫斑等,并尽量及早就医。
2、医生对长期低热的孩子要认真体检,尤其注意扁桃体有无肿大,心脏听诊有无异常,肝脾是否肿大,浅表淋巴结是否肿大等。根据家长主诉的症状及体检结果,进行针对性理化检查,以便及早进行正确诊治。
宝宝持续低烧怎么办
所谓知其因才得其果。要想解决宝宝长期低烧的问题,首先要了解宝宝长期低烧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长期低烧是指小儿体温在37℃~37.4℃之间持续两周以上。导致长期低烧的疾病很多,主要可分为器质性疾病和功能失调所致两种。
器质性低烧主要由慢性感染疾病引起的。如小儿结核病、慢性鼻窦炎、某些寄生虫病等。这些都是由于感染因素而导致的低热,治疗应针对引起感染的病原体。还有一些非感染因素也可导致小儿长期低烧,如小儿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湿热及类风湿病等。对于器质性低烧不建议家长自行处理,要及时从宝宝去医院检查治疗。
功能性低烧则是因为宝宝体温调节能力失调所致。这类低烧的特点是早晨及上午体温高于午后及晚上,常常伴有多汗、乏力、食欲不振、烦躁等。功能性低烧家长可以先自行帮宝宝降温。
如何给宝宝退烧?
如何才能做到既能给宝宝退烧,又对宝宝身体无伤害呢?
1: 温水擦浴法温水擦浴法是指用温水给宝宝擦洗身子帮助宝宝降温的方法。温水通常在37℃左右,主要擦洗宝宝的四肢和前胸后背,使皮肤的高温(约39℃)逐渐降低,让宝宝觉得比较舒服。这时还可以再用稍凉的毛巾(约25℃)擦拭额头脸部。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这些降温处理时,如果孩子有手脚发凉、全身发抖、口唇发紫等所谓寒冷反应,要立即停止。为什么呢?当病源侵入人体后,体温都要升到一个相应的温度,这就是设定温度。降低设定温度是给孩子退烧的关键。因为设定温度若不改变,散热的同时,身体仍然会发动产热作用来达到目标体温。这时用冷水给孩子擦澡,企图通过散热来退烧,不但无效,反而让孩子发抖寒战,非常痛苦,所以必须先用退烧药物,降低设定温度,这时再辅助物理散热,体温才会真正降下来
2:谨慎使用酒精擦浴法很多爸爸妈妈可能都听说过用酒精给宝宝擦身子能使宝宝迅速降温。但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谨慎。这是因为用酒精擦拭宝宝身体的时候,会造成宝宝皮肤快速舒张及收缩,对宝宝刺激非常大,还很有可能造成宝宝酒精中毒。
3:热水泡脚冰袋敷额用热水给宝宝泡脚可以促进宝宝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宝宝的不适症状。另外,用冰袋敷在宝宝的额头上,也有利于宝宝降温。
4:多喝开水,少食油腻之物宝宝持续低烧时,消化能力会减弱,食欲也会因此变差。此时要给宝宝吃些流质食物。要少吃或不吃油腻食物。另外还要让宝宝多喝水,也可加少量的食盐,促其发汗,有利于体温下降和毒素排泄,防止脱水。
低烧出虚汗的危害
出现持续低热,可有以下原因:
1、感染后低热:见于急性传染病痊愈后,少数患者仍有低热持续数周,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恢复有关。
2、链球菌感染后状态: 在患呼吸道感染后,可出现持续性低热,验血时,抗“O”滴度增高,血沉加快,用青霉素、水杨酸和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症状迅速缓解,这种现象的低热称为链球菌感染后状态。
3、器质性低热: 如结核性低热、有慢性病灶感染存在(如鼻窦、扁桃腺、肝胆、泌尿系等)。其他如甲亢、结缔组织等疾病、肿瘤、白血病等。长期低热一般是指体温持续在37.4℃一38.4℃达一个月以上者。长期低热见于下例情况:
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慢性胆系感染、慢性或迁延型病毒性肝炎长期低烧最常见的为结核感染。结核病在小儿还是比较多见的,除低烧外,小儿尚有性格的改变。原来好动的孩子变得发懒不爱动,原来好静的孩子性情急躁、爱发脾气、食欲减退、消瘦、动则汗出或夜间多汗、疲乏无力、面色苍白、颈部等浅表淋巴结肿大等。为此,应作结核菌素试验(简称OT)或三联皮拭(PPD—PHA)如为阳性结果,可作为参考,因孩子接种过卡介苗后也可见阳性反应。另外,过去得过结核病,也可以出现阳性反应。
进一步还得检查血沉,一般在结核病活动时,血沉均可增快。最后还得用X线检查肺部,是否有结核病灶。假如以上各种检查均为阴性,则可以排除结核病长期低烧还见于病毒感染,主要见于婴幼儿,多见于咽喉部感染,无全身表现。——般检查均无明显异常,也无呼吸道症状,多为某次病毒感染高烧后,低烧较长时间不退。年长儿咽部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也可表现为长期低烧,可作咽分泌培养,如能找到细菌,即可确诊。如为链球菌感染,还可取血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简称抗“O”),如滴定度高,说明有过链球菌感染。
如抗“O”增高明显,还应想到风湿热的可能,应注意有无关节痛或肿胀,皮肤有无环形红斑,心脏有无改变,这些都是诊断风湿热的依据。女孩长期低烧应注意泌尿系感染,可以检查尿得到确定。长期低烧也可能与感染无关,而是由其他病或其他原因所致。在血液病方面,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可见长期低烧。如果孩子还有贫血、出血、黄疸等表现,检查一下耳血,即可找出是否与其有关。
宝宝持续低烧的原因 其他疾病因素
小儿长期低热也可能与感染无关,而是由其他因素所致。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可见长期低烧,慢性肝炎可以长期低烧,有时肝功能可以正常。
此外,小儿在服用抗生素的过程中,药物在体内可产生药物热也可以导致小儿在服药期间出现持续低热。婴幼儿在服用鱼肝油过量或维生素D中毒是,也可由低烧。
宝宝为何会长期低烧
器质性低烧主要由慢性感染疾病引起的。如小儿结核病、慢性鼻窦炎、某些寄生虫病等。这些都是由于感染因素而导致的低热,治疗应针对引起感染的病原体。
还有一些非感染因素也可导致小儿长期低烧,如小儿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湿热及类风湿病等。对于器质性低烧不建议家长自行处理,要及时从宝宝去医院检查治疗。
功能性低烧则是因为宝宝体温调节能力失调所致。这类低烧的特点是早晨及上午体温高于午后及晚上,常常伴有多汗、乏力、食欲不振、烦躁等。功能性低烧家长可以先自行帮宝宝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