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恐惧症该怎么处理
儿童恐惧症该怎么处理
1、注意观察幼儿的异常恐惧。
在对幼儿的恐惧进行分类和诊断时,必须考虑他们所处的发育阶段和行为的严重性。某些恐惧在特定的年龄或发育阶段被认为是正常的,但同样的恐惧出现在一个不同的年龄段,就可能被认定为不正常。比如,分离性焦虑出现在幼儿身上是预期之中的,但若出现在学龄儿童身上就是不正常现象。因此,父母需要密切观察幼儿,如果预期中的恐惧过于严重,以至影响幼儿的适应或发育,则这种恐惧是异常的
害怕或恐惧是有限度的,当对外在,无危险的物体或环境产生极端,持久及适应不良的恐惧时,就成为了恐惧症。幼儿一般在有极端不愉快的经历或创伤之后,才会产生对特定物体或环境的恐惧,如在医院打针的疼痛经验、被狗追咬及意外事故等。除非创伤极为严重或不断被强化,否则这些恐惧会自行消失,不会变为恐怖症。
2、当幼儿害怕和恐惧时,父母应正确处理。
面对幼儿的恐惧心理,父母的正确应对极为重要,否则,恐惧将会影响幼儿的成长和心理发育。当幼儿太小不会表达时,父母对他们的抚摸和搂抱则是最好的肢体语言。除此,轻声安慰的话语也可以降低幼儿的不良反应;当幼儿学会表达后,父母除了对身体安抚外,还要认真倾听幼儿对恐惧的表述,并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心情,不要一味解释恐惧是不必要的。另外,父母还应该学会听幼儿说话的弦外之音,以便了解幼儿到底怕什么。如果幼儿的恐惧以属于正常发育范围,父母不必过于担心。不然,父母对幼儿的恐惧表现出过分的焦虑,很可能使他们的恐惧感被强化,日后不易消失。如果幼儿的恐惧属于异常,父母的各种安抚都不能缓解,那么最好及早找专家进行诊治。
儿童恐惧症诊断鉴别
诊断
CCMD-3关于恐惧症的诊断标准如下: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符合以下各条:①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②发作时有焦虑和植物神经症状。③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④知道恐惧过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3、对恐惧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的症状。
4、排除焦虑症、疑病症和精神分裂症。
鉴别诊断
1、正常人的恐惧
正常人对某些事物或场合也会有恐惧心理,毒蛇、猛兽、黑暗而静寂的环境等。关键看这种恐惧的合理性、发生的频率、恐惧的程度、是否伴有植物神经症状、是否明显影响社会功能,是否有回避行为等来综合考虑。
2、与其他类型神经症的鉴别
恐惧症和焦虑症都以焦虑为核心症状,但恐惧症的焦虑由特定的对象或处境引起,呈境遇性和发作性,而焦虑症常没有明显的对象,常持续存在。强迫症的强迫性恐惧源于自己内心的某些思想或观念,怕的是失去自我控制,并非对外界事物恐惧。疑病症患者由于对自身状况的过分关注而可能表现出对疾病的恐惧,但这类患者有以下特点可与恐惧症鉴别:认为他们的怀疑和担忧是合理的;所恐惧的只是自身的身体状况而不非外界客体或情境;恐惧情绪通常较轻。
3、颞叶癫痫
可表现为阵发性恐惧,但其恐惧并无具体对象,发作时的意识障碍、脑电图改变及神经系统体征可资鉴别。
儿童恐惧心理起到的积极作用
很多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是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在发现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家长就需要及时的进行解决,这样对孩子各方面成长,才不会有损害,那儿童恐惧心理起到的积极作用是怎么回事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家长都不是很了解,而且也都不知道该如何做。
儿童恐惧心理起到的积极作用具体该怎么做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对这样的问题,也都是有着很好的了解,在出现的时候,也都是知道该如何解决最佳。
儿童恐惧心理起到的积极作用:
恰当地运用儿童的恐惧心理,可以实施对儿童的教育和激励。例如,运用儿童对做错事的恐惧心理,引导儿童行为规范化;老师利用学生对坏成绩、不及格的恐惧心理,引导、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做好学生;利用孩子对爬高或其它危险情境的恐惧心理,指导孩子选择安全、健康的游戏或玩耍方式。
儿童恐惧心理的定义:
儿童恐惧心理指的是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对某些事物感到恐惧,如怕动物,怕水,怕火,怕黑暗,怕陌生人,甚至对代表某些事物的词语也会发生恐惧。
如何矫正儿童恐惧心理:
儿童恐惧心理的矫正方法很多,其中最简便而有效的是"示范脱敏法",即让儿童有保护地逐步接触恐惧对象,逐渐消除恐惧心理。例如,儿童对黑暗处,要以先抱着或拉着他的手走过黑暗处(暗室或野地),同时告诉孩子黑暗并不可怕。经过一两次,待孩子适应后,可改为陪着他通过黑暗。再后可和孩子一先一后,保持一段距离分别通过黑暗。最后让孩子单独通过黑暗。经过这样的锻炼,孩子也就不再惧怕黑暗了。儿童恐惧心理的矫正实际上是对儿童勇敢精神的训练。
儿童恐惧症如何预防
一、不溺爱孩子。儿童心理学家认为溺爱对儿童心理发展是最有害的。对孩子溺爱的父母往往对孩子过度保护,看见孩子有一点恐惧表现就立即带孩子避开恐惧对象,使孩子失去了许多锻炼勇敢精神的机会。长此下去,对孩子坚强个性的塑造是绝无好处的。被溺爱的孩子大多胆怯,依赖性强,自信心不足,这样,其恐惧的发生率会更高。
二、对孩子不宜反复无常。有些家长一会儿说孩子应该这样,一会儿又要求孩子那样,孩子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做对做错都挨批评,就会形成行为恐惧的心理。因此,成人对孩子的教育要规范,前后要求要一致,父母双方对孩子的要求也要一致。
密集恐惧症的危害
身体危害
患上密集恐惧症不但使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受到摧残还会使患者的身体遭受各种不适症状的困扰如头晕、头痛、心慌、颤抖、出汗、恶心、头昏、四肢无力、尿急、尿频等。
心灵危害
密集恐惧症患者明明知道这种密集恐惧症状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可患者就是无法抑制自己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想不去害怕越是这种心理矛盾患者也就越是无法摆脱这样的心境状态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消除对患者的心灵健康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影响正常生活
患上密集恐惧症患者对某些密集事物会感到非常的恐惧、担忧这样的畏惧心理常常使患者的精神心理受到极大的冲击这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是非常大的甚至还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无法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可能导致自闭症
武汉精神卫生中心精神障碍治疗中心为您阐述恐惧症危害?导致孩子自闭症的原因很多,但是儿童恐惧症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其它的因素。
影响孩子的性格
武汉精神卫生中心精神障碍治疗中心为您阐述恐惧症危害?孩儿时代的心理阴影可能会造成孩子一生的性格缺陷。比如如果一个孩子首次登台表演不怎么成功而且结束后遭到同伴的 嘲笑,这就可能成为他一生的“烂草莓”,可能因此再也不敢在公开场合大声说话。
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有的儿童恐惧症患者长大后会仇视社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可能导致自闭症
导致孩子自闭症的原因很多,但是儿童恐惧症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其它的因素。
儿童恐惧症如何预防
儿童时期,很多东西都能令这时期的孩子感到害怕。这样的害怕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但当这种情绪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发展成儿童恐惧症时,就需引起重视,必要时要让孩子接受治疗。
儿童恐惧症是指儿童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定的异常恐惧情绪。该症表现为对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情境产生过分的恐惧情绪,出现回避、退缩行为。患儿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并且持续至少1个月。
孩子患上儿童恐惧症,家长该如何做呢?可以分预防和治疗来两步走。
家长可采取的预防儿童恐惧症措施有:
一、家长要采用讲科学、讲事实、讲道理的教育方法,决不可用关电灯、讲鬼怪故事来吓唬孩子,儿童亦不应看恐怖的电视电视,尤其对胆小、敏感的孩子,更是如此。
二、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注意丰富儿童的知识,还可以利用游戏方法,让他们逐渐去接近他们害怕的动作,以培养其勇敢精神。家长并应指导儿童有效地适应各种紧张情境和事件,有意识地增强儿童的应变能力。
家长可采取的治疗儿童恐惧症措施有:
一、对于已出现儿童恐惧症的孩子,家长要了解其发病原因,消除诱发此症的不良因素;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困难,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二、对患有儿童恐惧症的孩子,家长可在心理医生帮助下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矫治,疗效甚佳。
三、儿童恐惧症一般不需用药物治疗,但对于伴有焦虑情绪的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抗焦虑药物,如佳静安定、舒乐安定等进行治疗。
儿童空间恐惧症该如何克服
幽闭恐惧症属于恐惧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恐惧症是一组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患者对所处客体或处境感到莫名的害怕,并主动采取回避方式来解除其恐惧与焦虑,而这种害怕的程度与实际危险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并无危险。
幽闭恐惧症患者明知自己的恐惧与焦虑是过分的、没有必要的、不合理的,但却无法控制,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内心有痛苦感。恐惧发作时往往伴随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
幽闭恐惧症的根源:人类是群居动物
人类是害怕黑暗的群居动物,在早期的子宫生活中,婴儿在羊水中体验的是隐隐绰绰的感觉,有通过皮肤传进去的白色光线,有血管透光的暗红色,还合着心跳和血管的声音。
如果在一个完全黑暗的场景下,人们可能连婴儿的情景都不如,很容易产生完全无助的感觉。假设一群人在一个狭促的电梯里遭遇停电,四周一片漆黑寂静,只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虽然四周全是人,也好像到了世界末日一样。
儿童应该如何克服幽闭恐惧症
由于恐惧症的起因与童年期心理发育有关,虽然树立正确的回避风险的意识自然十分必要,而培养正确对待困难,设法解决困难的心理素质更加必要。在挫折面前,不应不加分析地对其进行批评、指责,甚至恐吓,而应该积极支持和鼓励孩子们接受挑战。
从婴儿到儿童,再到成人,他们最需要克服的不仅仅是黑暗,而是黑暗所带来的放大很多倍的恐惧感、无助感。他们需要看到人,听到声音,特别是看到和听到父母。
儿童恐惧症跟教养方式有关
a、教养方式 虽然新近的研究着眼于社交恐惧症,但无论那一类恐惧症皆与心理成长过程中的教养方式有关。如:过分严厉和教条化的教育,会使人的心理成长过程单一,使其社会理解和适应能力相对较,难于对客观事物做出正确判断;过分粗暴或压抑的环境,也会使人的正常心理发育受到扭曲,对外界事物出现错判或误判。
b、遗传及性格因素 此症与人的性格特征有关。比如,3岁以前表现胆小、羞怯者,成年以后往往较容易发生社会交往恐惧症。遗传因素在恐惧症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c、生物学因素 有人推论,恐惧症患者可能存在突触后5-HT能受体超敏感的可能。
儿童患恐惧症的危害
1、影响孩子的性格。孩提时代的心理阴影可能会造成孩子一生的性格缺陷。比如如果一个孩子首次登台表演不怎么成功而且结束后遭到同伴的嘲笑,这就可能成为他一生的“烂草莓”,可能因此再也不敢在公开场合大声说话。
2、可能导致自闭症。导致孩子自闭症的原因很多,但是儿童恐惧症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其它的因素。
3、孩子的成长会很艰难。性格缺陷也好,自闭症也好,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孩子会永远长不大。
4、其它的严重后果。有的儿童恐惧症患者长大后会仇视社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5、焦虑症,焦虑可无特殊的对象或对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某种意外的担心,但无明显的恐惧和回避行为,广场恐怖症可与惊恐发作同时存在;如果继发于对惊恐发作的担心,而不敢外出,则应诊断为惊恐发作伴发广场恐怖症,
6、强迫症,强迫症状源于患者内心的某些思想或观念,并非对外界事物的恐惧,常有强迫动作,而少有回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