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胆红素脑病后遗症的七大诱因

胆红素脑病后遗症的七大诱因

1、代谢产物排出障碍

患有尿毒症时,患者的尿素、肌酐、二甲胺、氮、胍类、酚酸、β-羟丁酸、胆胺等体内代谢产物排出障碍,导致上述代谢产物在患者体内蓄积,引起相关的不良反应,最终导致神经系统病变。

2、细胞供能不足

尿毒症病人血中含芳香不饱和酚酸增多,抑制细胞呼吸和糖的酵解;细胞无法产生足够的能量来维持正常功能。

3、神经病变

尿毒症时血脑屏障的机能受损,某些有机酸可进入脑组织,阻断神经递质的转换致神经病变。

4、血液中毒素积聚

尿毒症患者血中毒素积聚,脑血液循环出现障碍,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脑内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神经细胞与胶质细胞膜特异性改变,改变Na+-K+泵和Ca2+泵的功能,影响神经突触部位传递和处理神经信息,最终导致脑功能紊乱。

5、脑组织损伤

尿毒症患者呼吸受到抑制时,不能得到足够的氧气,血液中氧浓度下降,脑组织得为到足够的氧气,功能受损,受损后的脑组织耗氧能力降低,使功能进一步损伤,如此发生恶性循环。

6、甲状旁腺素水平增高

患有尿毒症时,患者血液中的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增高,因其可促使细胞Ca2+内流,改变细胞内外Ca2+比例,使脑及外周神经组织中 Ca2+含量增高,从而影响这些组织的正常功能。同时,PTH还通过直接抑制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影响组织的能量代谢,导致神经系统损害,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7、神经无兴奋性增高

尿毒症时细胞内Na+流出减少,而K+排除增加,神经元膜内外极性改变,神经元兴奋性增高,患者会兴奋、瞻望等症状。

什么是核黄疸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一般生理性黄疸比较普遍,也比较轻,无需治疗自然会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则比较严重,严重时可能引发核黄疸,核黄疸会有严重后果,影响新生儿的智力。黄疸是指胆红素代谢异常,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所致的皮肤、粘膜黄染。据统计,生后第一周足月新生儿黄疸发生率约为60 %,未成熟儿的发生率约为90 %。故新生儿期黄疸颇为常见,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由疾病引起。黄疸越重,对患儿的危害越大。核黄疸,又称胆红素脑病,系由间接胆红素在脑细胞中大量沉着所致。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差,当血中游离胆红素浓度过高时,可通过血脑屏障,与脑细胞结合,造成脑细胞损害,引起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核黄疸的临床表现是在重度黄疸的基础上,出现神经症状,早期可有凝视,瞬目,嗜睡,呼吸节律不整,吸吮反射消失,肌张力低,惊厥。重者也可出现角弓反张,发热,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多留有后遗症,脑性瘫痪即为其后遗症之一。

新生儿黄疸不治疗可以吗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现象,特别是早期新生儿,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干预治疗的,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是病理性黄疸,那肯定要积极治疗,因为黄疸是新生儿宝宝的一个疾病表现,如果没有及时的干预,黄疸持续的上升,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超过二十以上了,血里面黄疸明显升高,有可能会进到脑子里面去,比较严重的后遗症就是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如果形成了核黄疸,是有后遗症的,有可能会形成脑瘫,重者甚至危及到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如果是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有可能是肝胆的问题,没有及时干预治疗,可能会出现肝硬化,甚至会出现肝坏死,当黄疸进展比较快,程度比较重,就属于病理性黄疸了,还是建议及时的干预治疗,避免出现比较严重的后遗症。

新生儿黄疸高峰期是什么时候 新生儿黄疸有什么危害

1.生理性黄疸多数不要紧,由于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一般不超过12.9mg/dl的正常水平,所以多数没有影响。

2.胆红素脑病:如果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宝宝血液中的总胆红素就可能异常增高,远远超过正常范围,当浓度超过340μmol/L时,就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

3.神经系统后遗症:当新生儿黄疸出现胆红素脑病时,间接胆红素会破坏脑细胞,即使宝宝生命保住了,也会出现智力低下、永久性听力损伤、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4.危及生命:新生儿黄疸发生胆红素脑病后,会开始出现嗜睡、肌张力减退、吸奶无力、呛奶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很可能就会死于呼吸衰竭。

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表现

发病早期

胆红素脑病的发病早期,感觉孩子没精神,吃奶时吸吮无力,各方面反射减弱,肌张力低下,可能会出现呕吐和尖叫,此时家长需要警惕,孩子的胆红素已经高度增加并且已经出现了损伤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会维持12—24小时。

症状明显期

在胆红素脑病发病的症状明显齐,孩子会出现明显的抽搐和角弓反张,严重的会全身肌张力增高,上肢伸直内旋,更有甚者会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持续时间约为12—48小时。

胆红素脑病恢复期

在这一时期孩子的角弓反张逐渐消失,吃奶的吸吮反应也会慢慢好转,肌肉力量也慢慢恢复,总之在两周以内孩子的一切情况都往好的方向发展。慢性胆红素脑病和急性胆红素脑病相比较多了一个后遗症的表现,发生胆红素的孩子在经过了前面三个急性期表现后,会出现第四期,一般称之为后遗症期。

胆红素脑病后遗症必须正规治疗

胆红素脑病后遗症以常见的一种颅内肿瘤为例,垂体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左右。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发现早晚。早期的垂体微腺瘤多以内分泌症状为主,女性表现月经失调、不孕、泌乳;男性表现为阳痿等性功能障碍。垂体腺瘤长大后可压迫神经结构,出现视力、视野受损、头痛等症状。

由于肿瘤的直径可以是最初的数毫米到最大数厘米不等;肿瘤与正常垂体组织、视交叉、视神经的位置关系又有不同;肿瘤组织有的可以分泌生长激素、泌乳素、促性腺激素,有的肿瘤不分泌激素仅有肿瘤的占位作用。因此对于垂体腺瘤的治疗,必须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病情选择恰当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例如有的肿瘤可采用药物治疗,有的肿瘤可采用立体定向外科治疗,即伽玛刀治疗,有的肿瘤则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分为经颅手术和经蝶窦手术。因此要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既能控制病情,消除肿瘤对人体的不利影响,又能保留正常的垂体功能,因此,去专科医院治疗是脑病患者的明确选择。

另外其它的脑病,比如:对于癫痫患者,如果未能找到病因、病因不易治疗或不能完全治愈,应使用抗痫药物以预防进一步发作,如果确定某些脑部病损为癫痫的病因,且范围较小,外科切除病灶后可以不再发作。对于脑中风的病人,迅速处理有时可减轻疾病并防止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最初几小时内。

胆红素脑病后遗症怎么办

一、供氧

根据病情选用各种供氧方法,保持血氧PaO2在6.6~5.9.31kPa(50~70mmHg)以上,PaCO2在5.32kPa(40mmHg)以下,但敢防止PaCO2过低,以免脑血流过少。

二、维持正常血压,避免血压过大波动,以保持脑血流灌注的稳定

血压低时可用多巴胺(3~μg/kg/min连续静滴)和多巴酚丁胺(3~10μg/kg/min连续静滴),并监测血压。

三、纠正代谢紊乱

轻型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在改善通气后可得到纠正,只有在中、重度代谢性酸中毒时才用碳酸氢钠,剂量不宜过大,维持血pH在7.3~7.4。低血压糖时静点滴10%葡萄糖,首剂2ml/kg,以后5ml/kg·h,维持血糖在2.80~5.04mmol/L(50~90ml/dl)。由于窒息后脑啡呔增加,有人试用纳洛酮(naloxone)静脉点滴5~10μg/kg·h,至总量0.1mg/kg·d,以拮抗脑啡呔。

四、控制惊厥

可用苯巴比妥负荷量15~20mg/kg静滴,12小时后用维持量3~5mg/kg·d。

新生儿黄疸不治疗会怎么样 神经系统后遗症

当新生儿黄疸出现胆红素脑病时,间接胆红素会破坏脑细胞,如果不治疗,即使宝宝生命保住了,也会出现智力低下、永久性听力损伤、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新生儿黄疸降到多少算正常 新生儿黄疸值过高会有什么危害

新生儿黄疸值过高意味着血液内总胆红素过高,当宝宝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0μmol/L时,就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

当新生儿黄疸出现胆红素脑病时,间接胆红素会破坏脑细胞,即使宝宝生命保住了,也会出现智力低下、永久性听力损伤、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新生儿黄疸发生胆红素脑病后,会开始出现嗜睡、肌张力减退、吸奶无力、呛奶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宝宝就有可能会失去生命。

胆红素脑病后遗症的症状有哪些

(一)多为足月适于胎龄儿、具有明显宫内窘迫史或产时窒息史(apgar评分1分钟<3,5分钟<6,经抢救10分钟后始有自主呼吸,或需用气管内插管正压呼吸2分钟以上者)。

(二)意识障碍是本症的重要表现。生后即出现异常神经症状并持续24小时以上。轻型仅有激惹或嗜睡;重型意识减退、昏迷或木僵。

(三)脑水肿征候是围产儿hie的特征,前囟饱满、骨缝分离、头围增大。

(四)惊厥:多见于中、重型病例,惊厥可为不典型局灶或多灶性,阵挛型和强直性肌阵挛型。发作次数不等,多在生后24小时发作,24小时以内发作者后遗症发病率明显增加。

(五)肌张力增加、减弱或松软。可出现癫痫。

(六)原始反射异常:如拥抱反射过分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

重症病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有呼吸节律不齐、呼吸暂停、以及眼球震颤、瞳孔改变等脑干损伤表现。

核黄疸的简介

胆红素脑病是由于血中胆红素增高,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后者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在大脑基底节、视丘下核、苍白球等部位引起病变,血清胆红素〉342umol/L(20mg/dl)就有发生核黄疸的危险。主要表现为重度黄疸肌张力过低或过高,嗜睡、拒奶、强直、角弓反张、惊厥等。本病多由于新生儿溶血病所致(母婴血型不合最多,G-6PD缺陷次之),黄疸、贫血程度严重者易并发胆红素脑病,如已出现胆红素脑病,则治疗效果欠佳,后果严重,容易遗留智力低下、手足徐动、听觉障碍、抽搐等后遗症。因此本病预防是关键。发现新生儿黄疸,应及早到医院诊治可预防本病发生。

新生儿黄疸退了还会复发吗 新生儿黄疸复发有哪些危害

新生儿黄疸复发是由于宝宝血液中胆红素过高,当浓度超过340μmol/L时,就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即使挽回生命,也会出现智力低下、永久性听力损伤、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宝宝发生胆红素脑病后,会开始出现嗜睡、肌张力减退、吸奶无力、呛奶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如果发生治疗不及时等原因,很可能就会死于呼吸衰竭。

相关推荐

胆红素脑病临床上有什么表现

胆红素脑病主要的表现症状为对大脑造成严重的损害,即核黄疽外,更多的是表现为短暂的胆红素神经毒性作用所致的轻度脑损害。这种胆红索神经毒性并不象核黄疸那样临床症状明显且后果严重,而是短暂、可逆和相对“无害”的,可以无临床症状,仅是呈现脑干诱发电位、核磁共振成像异常的亚临床状态,一些即使有临床表现,也仅为哭声特征的改变和行为上的异常。在不同程度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即使在较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时,也可呈现短暂的胆红素神经毒性。 胆红素导致脑损害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的警告水平出生体重(g) 无并发症 有并发症1250以下

胆红素脑病有哪些后遗症 如何护理胆红素脑病

1.密切观察婴儿的全身情况,防止核黄疸的发生。 2.注意保持婴儿的皮肤的清洁,尤其是口腔、会阴部。 3.防止呕吐物吸人致吸人性肺炎的发生。 4.患儿病愈后,应避免与氧化剂或蚕豆接触。以免再次发生溶血。 5.患儿应卧床休息,哺乳母亲多食用果汁类食品,如西瓜、番茄等。 6.患儿有条件情况下应住单人病室,尽量减少与其他人接触。室内、外空气保持流通,阳光充足,保持安静。

新生儿溶血症的日常护理

1、执行新生儿常规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针对病因的护理,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1)采用保守疗法时应严格按医嘱给予液体及药物,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师。 (2).随时做好换血疗法的准备,并协助进行。 (3)严格观察体温、脉搏、呼吸、黄疸、水肿、嗜睡、拒乳等情况,有心衰、呼吸衰竭或惊厥时,分别按有关护理常规护理。 3、合理喂养: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应耐心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4、病情观察:注意皮肤粘膜、巩膜的色泽,监测胆红素;注意神经

宝宝黄疸怎么办最有效 住院治疗

如果黄疸很重,就要住院进行光疗,能迅速降低黄疸,避免发生胆红素脑病(也叫核黄疸),因为核黄疸可引起智力低下的后遗症。所以每位母亲要注意自己的宝宝的皮肤颜色,如有异常到当地医院咨询,以便让医生告诉你的小儿是否需要治疗。

病理性黄疸症状包括哪些

(1)黄疸出现时间较早或太晚:生后24小时或36小时内即出现黄疸,或于生后1周或数周出现,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复出现黄疸。 (2)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3~4周。 (3)黄疸程度较重:血清胆红素(血清胆红素【译】:血清胆红素是体内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而产生的,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通过血液运至肝脏,通过肝细胞的作用,生成直接胆红素。)峰值足月儿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超过257μmol/L(15mg/dl)。结合胆红素超过 34μmo

黄疸有什么危害

新生儿黄疽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尤其多见于早产儿。它是指新生儿出现黏膜、巩膜、皮肤黄染的临床症状,黄疸严重的患儿可影响其智力发育水平。 新生儿常常出现的黄疸,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类。对于生理性黄疸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临床只需观察即可。有相当一部分黄疸表现为持续时间长、血清胆红素含量高等特点,属于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多数表现为间接胆红素升高,若治疗不及时胆红素可沉积于大脑引起胆红素脑病,此外还可能影响新生儿的肝功能等,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甚至可能导致新生儿死亡,急性期死亡率可达50%~70%;

重视护理让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更快康复

病情观察:注意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皮肤粘膜、巩膜的色泽,监测胆红素;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出现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粪便及胆红素排出。 合理喂养:黄疸期间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应耐心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健康教育:使家长了解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病情,取得家长配合;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 病因护

细说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表现

一、黄疸的程度: 胆红素脑病患儿黄疸多较严重,全身皮肤粘膜呈重度黄染,若四肢及手、足心均黄,早产儿在胆红素水平较低时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和胎龄呈正相关。 二、最易发病的时间: 胆红素脑病多见于出生后1周内,最早可于出生后l~2天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溶血性黄疸出现较早,多发生于出生后3~5天。早产儿或其他原因所致者大多见于出生后6~10天。发生胆红素脑病的血清胆红素阈值依生后日龄而异。也就是说发生越早,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阈值越低。 三、致病的高危因素 当存在早产、窒息、呼吸困难或缺氧,严重感染、低白蛋白血症、

母乳性黄疸会引发什么疾病

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未结合胆红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潜在毒性,处理不当可以引起智力、听力、神经系统损害而造成永久后遗症。 黄疸明显时需暂停母乳。阴黄,若阳气渐复,黄疸渐退,则预后较好;若阴黄久治不愈,化热伤阴动血,黄疸加深,转变为鼓胀重症则预后不良;急黄病死率高,若出现肝肾阳气衰竭之候,预后极差。 此外,还可引起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脑病

(一)血脑屏障的完整性血脑屏障正常时,可限制胆红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当新生儿窒息、缺氧、感染、酸中毒、饥饿、低血糖、早产及应用某些药物时,可使血脑屏障开放或通透性增加,非结合胆红素得以进入脑组织而发生胆红素脑病。(二)血中游离胆红素的浓度游离胆红素是指尚未与白蛋白联结的、呈游离状态的非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浓度越高,游离胆红素越多,超过一定限量(307.8~342.0μmol/L被视为“临界浓度”,早产儿更低),即可退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另方面,当血浆白蛋白含量过低、酸中毒时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