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驱虫配方 雷丸消积杀虫
中药驱虫配方 雷丸消积杀虫
性味归经:微苦,寒,有小毒,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消积杀虫,用于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15-21g,不宜入煎剂,一般研粉入丸,散服,一次5-7g,饭后用温开水调服,一日3次,连服3天。
注意事项:不宜入煎剂,因本品含蛋白酶,加热60°c左右即易于破坏而失效,有虫积而脾胃虚寒者慎服。
小孩肚子有蛔虫怎么办 大蒜驱虫
大蒜味辛辣,有刺激性气味,可行气消积,杀虫解毒,对小孩蛔虫病有治疗作用。
具体做法是:大蒜适量,菜油少许。将蒜去外皮捣烂,加菜油少许拦匀,临睡前涂拭肛门周围,连用7天。有驱虫功效。
治疗晕船晕车的药茶方
一、晕船晕车酱油茶
配方:绿茶3克。
用法:用热开水冲泡后,去渣取汁,趁热加入酱油2匙饮服。
功效:治晕船车。
二、虫积三棱雷丸茶
配方:茶叶15克,青盐3克,白糖9克,三棱9克,雷丸9克。
用法:上药为末,将盐、糖煎好入药调匀,每服9克。
功效:消积杀虫。
驱虫的中药有哪些 使君子杀虫消积
性味归经:甘,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杀虫消积,用于蛔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使君子9-12g,捣碎入煎剂;使君子仁6-9g,多入丸散或单用,作1-2次分服;小儿每岁1-1.5粒,炒香嚼服,1日总量不超过20粒,空腹服用,每日1次,连用3天。
注意事项: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晕,呕吐,腹泻等反应;若与热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腹泻,故服用时当忌饮浓茶。
雷丸的功效与作用 杀虫
雷丸有杀虫的作用,古书《证治准绳》记载,由雷丸、槟榔、牵牛子、木香制成追虫丸,可治一切虫积。
可以驱虫的中药有哪些
1、鹤草芽
鹤草芽,双子叶植物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鹤草芽含鹤草酚,仙鹤草醇,芹黄素,儿茶酚,鞣质等。鹤草酚为间苯三酚类衍生物,现已能人工合成,是灭绦虫的有效成分。
2、榧子
榧子,中药名。为红豆杉科植物榧的干燥成熟种子,杀虫消积,润肠通便。用于钩虫、蛔虫、绦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大便秘结。
治十二指肠虫、蛔虫、蛲虫等:榧子(切碎)一两,使君子仁(切细)一两,大蒜瓣(切细)一两。水煎去滓,一日三回,食前空腹时服。
3、芜荑
芜荑,中药名,榆科榆属植物大果榆的种子经加工后的成品。消积杀虫。用于小儿疳积,蛔虫病,蛲虫病。
脾胃有虫:食即作痛,面黄无色:以石州芜荑仁二两,和面炒黄色为末。非时米饮服二钱匕。
制杀诸虫:生芜荑、生槟榔各四两,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汤下。
4、鹤虱
鹤虱,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天名精的干燥成熟果实。杀虫消积。用于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治蛔虫腹痛:单用本品十两,捣筛为蜜丸,梧桐子大,以蜜汤空腹吞四十丸,日增至五十丸。
5、雷丸
雷丸为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的菌核。有消积,杀虫的功效。主要用于治虫积腹痛,疳疾,风痫。临床研究表明其对驱绦虫、蛔虫有效。还可以抗阴道毛滴虫。雷丸对水蛭和蚯蚓有较显着的杀虫作用。
6、南瓜子
南瓜子,生吃、熟吃都可以。它有很好的杀灭人体内寄生虫(如蛲虫、钩虫等)的作用,对血吸虫也具有很好的杀灭作用,是血吸虫病的首选食疗之品。
血吸虫病:南瓜子,炒黄、碾细末。每日服60g,分二次,加白糖,开水冲服。以十五日为一疗程。
7、槟榔
槟榔,中药名,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用于绦虫病、蛔虫病、姜片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
8、苦楝皮
苦楝皮,中药名,为楝科植物川楝或楝的干燥树皮和根皮。杀虫,疗癣。用于蛔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外治疥癣瘙痒。
治蛔虫病:可单用水煎、煎膏或制成片剂、糖浆服用;亦可与使君子、槟榔、大黄等同用,如化虫丸。
治蛲虫病:与百部、乌梅同煎,取浓液于晚间作保留灌肠,连用2~4天。与石榴皮同煎服之,可治钩虫病,如楝榴二皮饮。
9、使君子
使君子,种子为中药中最有效的驱蛔药之一,对小儿寄生蛔虫症疗效尤着。使君子在体外试验中对蚯蚓、水蛭、猪蛔等均有较强的抑制效果。
10、贯众
贯众,中药名,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根茎及叶柄残基。杀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风热感冒;温热癍疹;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血痢;带下及钩、蛔、绦虫等肠寄生虫病。阴虚内热及脾胃虚寒者不宜,孕妇慎用。
煎煮中药的注意事项 驱虫类
雷丸是驱虫药,其驱虫的主要成分是雷丸素,当加热至70℃时,雷丸素便会失去活性,因此,用雷丸驱虫时必须冲服。
土荆芥的功效与作用 杀虫止痒
土荆芥味苦辛烈,苦可杀虫,有杀虫之功。用于钩虫病、蛔虫病、蛲虫病、头虱。除此之外土荆芥还有止痒的功效,用于皮肤湿疹、疥癣,煎水即可治皮肤疥癞。配芜荑共奏杀虫消积之功。适用于皮肤湿疹,蛔虫,绦虫及疳积等证。配浮萍,共奏祛风止痒之效,临床用三飘疹,皮肤瘙痒等症。《广西中药志》:“驱除蛔虫、绦虫。”
中药驱虫配方 苦楝皮杀虫疗癣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肝,脾,胃经。
功能主治:杀虫,疗癣,用于蛔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外治疥癣瘙痒。
用法用量:煎服,3-6g,鲜品15-30g,外用适量,用猪脂调敷患处。
注意事项: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久服,有效成分难溶于水,需文火久煎,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中药驱虫别过量
1.使君子 是常用的中药驱虫药,所含的使君子酸钾对蛔虫有麻痹作用。由于味甜,小儿易接受。一般可炒香后嚼服,每天每岁1粒半,总量不超过20粒。要注意不能过量服,否则会引起呃逆、呕吐、眩晕等反应。
2.苦楝根皮 可麻痹蛔虫,效力比使君子更强,可单用煎汤服,也可制成糖浆服。小儿用量为6~12克。少数患者可引起头晕、恶心、腹痛、呕吐,甚至肝功能异常,所以有肝脏疾病的患儿不宜应用。
3.槟榔 能杀灭多种肠道寄生虫,并有轻泻作用,使虫体易排出。与南瓜籽一起应用,驱绦虫效果好。常用量每次6~12克。服用后可能会腹泻、多汗。
4.贯众 对蛔虫、蛲虫有驱除作用,常与其他杀虫类中药配合应用。除了驱虫外,贯众还有清热解毒作用,可以治疗风热感冒和便血。常用量每次10~12克。
5.雷丸 主要用于蛔虫和绦虫。所含有的雷丸素是驱虫的主要成分。因雷丸素不耐热,只能做成丸剂或散剂服用。每次3~6克,研粉吞服。
6.乌梅丸 以乌梅为主的多种中药组成,对阵阵腹痛伴有呕吐的胆道蛔虫症有效。每次10克,一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