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阴性者预防服药存在哪些问题
HIV阴性者预防服药存在哪些问题
尽管科学家对抗病毒药物对艾滋病的预防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但还应考虑 到一些潜在的客观限制因素:如药物毒性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药物耐药、依从 性不能保证、药物费用高等。特鲁瓦达的一般副作用是临床可预见的,但长期服 用是否有其他副作用就不得而知,对各种人群服用药物的副作用是否不同也没有 确定的临床说法。如果服药者已经感染HIV而没有及时检测出来,仅服特鲁瓦 达可能会导致耐药。而且健康人群是否能够坚持长期服药,药效会不会逐渐降低, 这些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给出答案,所以服药预防不是绝对的预防,还是要配 合其他干预措施。另外,预防用药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没有条件和 意愿的服药者,我们还是主张采用避免高危感染行为、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等方 式进行预防。
怀孕多久做HIV抗体检测
怀孕多久做HIV抗体检测
一般怀孕12周以后做HIV抗体检测。HIV检查一般安排在第一次产检的时候检查,而孕妇第一次产检一般是在孕12周。如果第一次检查结果为阴性,检查一次即可。但如果孕期有和艾滋病人接触过或怀疑自己有被感染的情况,可以再作检查。
HIV抗体检测方法
艾滋病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那么常见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方法有:
1、金标法,即艾滋病检测试纸,准确度在99%左右。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简称酶标法,或酶联法。采用酶免疫测定的技术,准确度在99%左右。
3、免疫印迹法和条带免疫印迹法:为最常用的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认证试验方法,尤其是免疫印迹最常用。
HIV抗体检测结果有两种可能,HIV阳性或HIV阴性:HIV阴性说明从人体内检测不到HIV抗体,阴性符号以(-)表示。不能说没有感染HIV,要看是什么时候检测的,在窗口期内,感染者的体内还没有产生HIV抗体,或还没有产生足量的HIV抗体,这时HIV检测是阴性结果,如果在窗口期之后检测的,可以排除感染HIV的可能。HIV阳性说明从人体内检测到了HIV抗体,阳性符号以(+)表示。
春天如何预防感冒 药物预防
感冒的流行季节,可以在医师指导下预防用药,预防服药一般可使感冒的发病率大大降低,尤其是在时行感冒的流行季节。
艾滋病潜伏期会传染吗
首先一点我们要了解,在潜伏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中是检测不到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的,结果呈阴性。过了艾滋病潜伏期检测,感染者结果呈阳性。那么就艾滋病潜伏期内有传染性这个问题来讲。
首先,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个体有差别,一般认为HIV的潜伏期为2-6周,只有极个别人的艾滋病潜伏期长达3-6个月(但这种现出现的可能性很小)。在感染的过程中,初步产生的是病毒RNA,这是能够用PCR的方法检测出来,此后发生的是IgM抗体,启动双抗原夹心法即能够检测出来,在潜伏期内虽检测不到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但体内已有艾滋病病毒(HIV),因此潜伏期内同样拥有传染性。
事实上,艾滋病潜伏期对于高危者来说是一个很模糊的说法,在没有检测出来之前,谁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感染上。而有了高危行为,理论上就有了感染的风险,这风险有多大谁都无法预估,也因此艾滋病潜伏期成了高危者一个非常难熬过程。
以上就是对存在于潜伏期的艾滋病会有传染性吗的回答。总之,艾滋病虽不可治,但却可预防,在艾滋病潜伏期期间最好不应有性生活,若实在避免不了,应最大程度上做好预防措施。避孕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艾滋病,但不能完全预防。
鸡尾酒疗法治疗艾滋病有什么弊端
即使男女双方在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也是有可能感染上艾滋病的,有问必答网专家解释说,特别是当安全套的质量有问题,导致精液流出的时候,这种感染的概率更加大,而最著名的治疗艾滋病的疗法,就是鸡尾酒疗法,这种方法也是有它的弊端的。
鸡尾酒疗法治疗艾滋病有什么弊端
鸡尾酒疗法有副作用
这种疗法主要是降低艾滋病带原者发病和死亡率,但无法彻底将病毒从病人身上根除,而且有严重、可能致命的副作用。
艾滋病病毒HIV虽然能迅速突变避开药物的作用,但是,同时采用三种或更多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进行的鸡尾酒疗法,可以成功地控制许多患者血内的HIV浓度,从而进一步减少或防止许多机会性感染。
一些疾病如肺炎、皮肤癌和结核,是最终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鸡尾酒疗法的出现,使大约80%的艾滋病患者能够至少存活10年或更久。在这之前,只有大约55%的患者能够存活10年或更久。
停服药物,HIV病毒迅速反弹
不过,这种成功已经付出不小的代价。一些科学家指出,鸡尾酒疗法会导致许多副作用,包括脂质营养不良、背腹部脂肪异常堆积、血脂浓度异常升高,其中最严重的是肝衰竭和糖尿病。
此外,科学家也发现,HIV病毒在药物控制下,会隐藏在某些器官中。一旦药物停止作用,HIV病毒就会迅速反弹。
研究显示,即使药物已经将患者血液中的病毒控制在几乎无法探测到的水平时,HIV病毒仍然在某些器官如淋巴结和生殖道进行缓慢的复制。
虽然鸡尾酒疗法有它的弊端,但作为一种经典的治疗方法,它还是给无数的患者,带来了治愈的曙光,而且,配合其他的药物作用,要控制艾滋病的病情,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当我们患上了艾滋病以后,也不需要失去生存的信心。
矽肺如何预防
1.控制或减少矽肺发病,关键在于防尘。工矿企业应抓改革生产工艺、湿式作业、密闭尘源、通风除尘、设备维护检修等综合性防尘措施。
2.加强个人防护,遵守防尘操作规程。对生产环境定期监测空气中粉尘浓度,并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就业前体格检查,包括X线胸片。
3.凡有活动性肺内外结核,以及各种呼吸道疾病患者,都不宜参加矽尘工作。加强矽尘工人的定期体检,包括X线胸片,检查间隔时间根据接触二氧化硅含量和空气粉尘浓度而定。
4.加强工矿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对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应接种卡介苗;阳性者预防性抗结核化疗,以降低矽肺合并结核的发病。
5.对矽肺患者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脱离粉尘作业,另行安排适当工作,加强营养和妥善的康复锻炼,以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和合并症状的发生。
舌吻口交会不会感染艾滋病
研究HIV性传播的确切概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研究者们需要招募一群正常人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跟踪随访他们进行性行为的方式、次数、安全套使用情况以及他们性伴侣的HIV感染情况等。可想而知,无论是因为时间太久记不清还是故意隐瞒,这样的研究结果并不准确,而且不同研究得到的结果可以差别很大。除此之外,普通人很难清楚其性伴侣到底是不是HIV感染者,特别是性伴数比较多的情况。要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需要招募一批有固定阴性伴侣的HIV感染者,一段时间后检查阴性性伴的感染情况,并通过统计学手段把各个研究结果进行合并,以此来估计出性传播HIV的大致概率。
如果把性传播HIV的风险根据无保护性行为方式进行排序,大致结果是这样的:1肛交(被插入方,“受”),2肛交(插入方,“攻”),3 阴道交(被插入方),4阴道交(插入方),5 其他性行为方式(口交、手淫等)。但即使是感染风险最高的 “小受”,其单次传播概率也仅为1.4%左右(每71次暴露行为1次传播),男、女结果相近[1]。而阴道交的插入者感染概率只有0.04%。
你可能会奇怪了,不是有很多病例“一次就中标”么?如果HIV的传播风险真的那么低的话,那为什么现在感染HIV的人越来越多了呢?
在评估某种行为是否会传播HIV的时候,除了一般的概率,还有很多其他因素需要一起进行考量。传播风险是对群体而言的,对个人来说那就是1或0的关系。确实有人一次不小心就感染了,同时也有人“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的。概率就像是上帝在掷骰子,丢到你头上了,也是无奈的事情。另外,还有很多因素并没有包括在这些“平均”数字里头,比如患有其他性传播疾病,感染者体内病毒含量很高,男方没有割包皮,女方处在月经期,性交过度激烈,性交时间过长,肛交之前灌肠,口交前后刷牙或者口腔有溃疡破损等,都会明显增加HIV传播的风险。比如细菌性阴道炎会导致女性感染HIV的风险提高8倍,而感染者体内病毒含量每高10倍,传播风险会增加2~3倍。
虽然单次性行为传播风险看起来不高,但多次暴露无疑会使传播风险上升。换句话说,你和HIV走得越近,接触越频繁,HIV黏上你的概率自然也就越大。如果一个女性和HIV感染者进行了100次无保护阴道交,其累积感染概率可高达10%,这还不考虑其他“加分”因素。
有“加分”因素,自然也有“减分”因素:治疗其他性传播疾病,通过服用抗病毒药物来降低体内病毒载量,包皮环切,充分润滑,进行有效的暴露前预防和暴露后预防(具体参看其他资料)等,这些措施都被证明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在实际情景下讨论艾滋的感染风险,需要综合以上因素进行考量。对艾滋而言,造成传播必须有一定的病毒量进入体内,虽然科学家们可以在唾液、泪液等体液中检测到HIV病毒,但含量是很少的,接触这些体液并不会导致感染。如果接吻要传播艾滋,除非你满嘴溃疡,还吃了别人一杯左右的口水估计才有可能。再不然就是两个人亲的太猛以致鲜血淋漓。这也是为什么说唾液是“安全体液”的原因。至于“安全套破了怎么办”,其实这是关于安全套为什么不能百分百阻挡艾滋的问题。套套质量不可靠,不正确佩戴套套,错误使用油性润滑剂,带两个(或者多个)安全套,性交过程中安全套则更可能破损、滑脱,这样就有可能感染HIV。
总结一下:
1、 要明确性行为传播HIV的确切概率并不容易,研究给出的平均结果显示单次暴露感染风险并不高,最高的行为方式是肛交(接受方);
2、 一次暴露也有可能感染,多次暴露风险增加,还有包括其他性病等因素会加大传播风险;
3、 没有一种方式能够保证把HIV性传播风险降到0,所以如果你不了解那个即将和你“亲密接触”的朋友,请把他(她)当做潜在的感染者,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比如正确使用安全套,明确对方感染状态等)来降低传播风险;
4、 艾滋传播需要一定的病毒量进入人体,唾液含病毒量极小,是安全体液,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艾滋。
最后提醒一句,如果怀疑自己可能感染,唯一的确认办法是到当地医院或疾控中心进行检查,不要根据任何症状瞎猜瞎想。艾滋病只是万千疾病当中的一种,可防可治,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请记住,只有“小心”爱,才能“放心”爱。
如何有效的预防丙肝呢?
大部分人都知道乙肝这种疾病,但却有很多人不知道丙肝的存在,其实丙肝的危害相比乙肝,用“有过之而无不及”来说也不为过。因此,我们应该提高警惕,一定做好预防丙肝的重要措施。那么,如何有效的预防丙肝呢?
加强对献血员和器官移植供者的抗-HCV筛查,所有献血员和器官供者必须经过抗-HCV筛查阴性才可以献血或捐献器官;所有用来制造血液制品的血浆,血液必须保证无HCV污染。
在医疗机构大力推行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的介入检查和治疗用品在用后必须销毁;对非一次性的介入性检查治疗器械、腔镜应彻底清洗、严格消毒;对于静脉药瘾者,可以提供安全清洁的注射器,同时对药瘾者积极治疗,解除其对药品的依赖。美国在控制HIV感染时,针对静脉吸毒者采取美沙酮治疗、用过的针头和注射器以旧换新、医生处方和药店出售注射器等措施使HIV传播得到较好的控制,控制HCV的传播也可借鉴该方法,使药瘾者能获得清洁的注射器。
加强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使大家能够充分了解HCV传播的方式以及易感染人群;要教育静脉吸毒者,使其了解不洁注射的危害,避免与他人任何方式的血液接触;对护理人员、养老院工作人员进行宣传教育,提高防止HCV传播的意识;对可能与HCV传播相关的各行业工作人员,包括卫生事业管理人员、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医生等进行宣传教育,发动大家共同关注、处理与HCV传播有关的社会问题、医学问题。
尽可能降低母婴传播的危险性,分娩时减少胎露的监测,缩短破膜后分娩时间有助于降低母婴传播的危险性。HCV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应在出生后2~6月间检查两次HCV RNA或/及15月时检查抗-HCV。在出生后15个月内检测抗-HCV阳性都有可能是来自于母体。妊娠期不宜给予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哺乳不传播 HCV。
艾滋病原因
根据研究统计数据显示:艾滋病主要病源是来自人们的性生活不干净,部分病源是通过血液传播而引发。因此,导致艾滋病的产生及病变。那么,这种疾病是通过什么,而产生的呢?现在就由国内外知名的专家们详细介绍一下吧!
1.艾滋病的病因
1.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HIV。目前,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
2.病原学
1.HIV 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分为1型和2型。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流行HIV-1。HIV-1为直径约100~120nm球形颗粒,由核心和包膜两部分组成。核心包括两条单股RNA链、核心结构蛋白和病毒复制所必须的酶类,含有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HIV-1是一种变异性很强的病毒,不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是导致病毒耐药的重要原因。HIV-2主要存在于西非,目前在美国、欧洲、南非、印度等地均有发现。HIV-2的超微结构及细胞嗜性与 HIV-1相似,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HIV-1相比明显不同。
2.HIV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弱,对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抵抗力较低。对热敏感,56℃处理30分钟、 100℃20分钟可将HIV完全灭活。巴氏消毒及多数化学消毒剂的常用浓度均可灭活HIV。如75%的酒精、0.2%次氯酸钠、1%戊二醛、20%的乙醛及丙酮、乙醚及漂白粉等均可灭活HIV。但紫外线或γ射线不能灭活HIV。1
3.流行病学
1. 流行概况:2010年全世界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共3400万,新感染270万,全年死亡180万人。每天有超过7000人新发感染,全世界各地区均有流行,但97%以上在中、低收入国家,尤以非洲为重。专家估计,全球流行重灾区可能会从非洲移向亚洲。中国CDC估计,截止至2011年底,我国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全年新发感染者4.8万人,死亡2.8万人。疫情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我国面临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且已由吸毒、暗娼等高危人群开始向一般人群扩散。
2.传染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3. 传播途径: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①性行为: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 ②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③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 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④血液及血制品包括人工受精、皮肤移植和器官移植。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高危人群包括:男性同性恋者、静脉吸毒者、与HIV携带者经常有性接触者、经常输血及血制品者和HI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
小编深信患者们对这篇文章详细的阅读之后,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想与收获,从另一方面来说,亦可预防这种疾病,更能使广大群众远离艾滋病病毒,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艾滋病的发生与传播。
... ...
艾滋病可以生孩子吗?
如果有孕妇不幸患上艾滋病之后,觉得对孩子不公平,那艾滋病患者能生孩子吗,那会不会把艾滋病传染给孩子呢,那孩子的成活率是多少呢?很多人都会很关注这样的问题,那些艾滋病患者也希望像正常人一样有自己的孩子,那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从医学上讲,如果不用抗hiv的药物,感染的孕妇有1/3的机会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从个人来说,虽然是否怀孕生孩子是个人的权利,但是,如果孩子被感染,一般来说五岁以前就会死亡,这对孩子来说非常不公平。如果孩子侥幸未被感染,他不久将会失去妈妈;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妻子是通过性接触被丈夫感染的,孩子将会失去父母成为孤儿,他的一生将会很悲惨。从社会的角度来说,要承担治疗被感染的新生儿或是抚养孤儿到18岁的负担。从以上三个方面考虑,hiv感染的女性生孩子,于私于公都是弊大于利。所以,建议已被hiv感染的妇女最好不要怀孕生孩子;如已怀孕,建议做人工流产。
如hiv感染者坚持要怀孕,则应加强围产期与分娩时的监护。要到医疗条件好的医院分娩。分娩时要做好严格的消毒隔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服药,推荐剖腹产和人工喂养。
感染hiv的孕产妇不能完全避免感染胎儿或婴儿。但是,在怀孕的后期服用抗病毒药物能将感染率从30%左右下降到10%以下。
国外最新研究报告表明,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奈韦拉平),在孕妇分娩时服用200mg,新生儿服用2mg/kg,可以使母婴传播率从25.5%下降至8%,若进一步结合剖腹产、人工喂养等措施,可使传播率降至2%。但抗病毒药物要在临床医师的严格指导下服用。
艾滋病的母婴阻断
孕妇在怀孕早期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可自愿选择是否继续怀孕。如果选择继续妊娠,应到当地承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任务的医院或妇幼保健机构,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服用抗病毒药物、住院分娩以及产后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传播的措施,可大大减少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的机会。
具体措施:
对所生婴儿实行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并在婴儿第12和第18个月进行免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国内外研究显示,发展中国家的艾滋病感染孕妇如果不做有效的干预,其母婴传播率可达30%—40%。 接受全程干预的艾滋病孕妇,包括妊娠早期的检查和咨询,孕期的服药和化验,分娩期的产妇和新生儿处理,产后的母子用药和人工喂养等,将有可能将母婴传播率降低到2%—3%。
以上就是关于艾滋病患者生孩子的问题,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知道,其实艾滋病患者并不是不能生孩子,而且有三分之一的几率会把病毒传染给孩子,如果幸运的话,孩子也是很健康的,所以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还是尽量的不要怀孕为好,对孩子对家庭都有好处。
硬皮病患者日常护理存在问题
相关因素: 1 胃肠道蠕动减弱。 2 疾病累及胃肠道,以致消化道发生狭窄。
主要表现: 食欲不振,恶心,食后饱胀,腹痛、腹胀,便秘与腹泻交替。
护理目标: 1 病人能维持基本营养需要。 2 病人体重不减轻。
护理措施: 1 吞咽困骓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鼻饲。 2 指导病人少食多餐,吃饭时细嚼慢咽。 3 用餐时及餐后抬高床头30度,预防食物返流。 4 有胃酸过多时应遵医嘱用抑制胃酸药物。 5 观察病人有无腹胀、腹痛现象及观察有无腹泻,便秘的发生。 6 每周测体重1次。
重点评价: 1 病人体重有无减轻。 2 病人消化道功能是否恢复或接近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