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推荐几种消食除胀、健脾养胃的饮食妙招
节后推荐几种消食除胀、健脾养胃的饮食妙招
外治法
饮食停滞、胸膈胀满,或大便不通,或大便泄泻,属年老体虚、不耐攻积者,可用60克紫苏煎水后,将毛巾在紫苏煎液内浸泡,拧干趁热敷在腹部,用手顺时针推摩,冷则随换。
内治法
1、鱼肉伤食:紫苏10克,加适量水煎浓汁服。
2、狗肉伤食:山楂肉、杏仁(去皮尖)各24粒,加水煎浓汤饮。
3、鸭肉积滞:淘糯米水煮热,饮即安。
4、鸡蛋伤食:白醋1汤匙,加米汤喝,或将豆豉泡水喝。
5、食面不消:生姜3片,加入适量米酒,加热服,或用萝卜汁燉热服。
养生方
1、陈皮生姜消食饮:取陈皮5克,生姜2片,加适量红糖,用沸水冲泡,代茶饮,可治消化不良,胃腹胀满,饮食不思。
2、山药山楂消食粥:小米100克,山药50克,山楂10克,煮粥早晚服用,能健脾消食,养胃益气。
健脾养胃粥
1、山楂莱菔子粥
用料:山楂10g、莱菔子10g、粳米50g。
做法:将药材及粳米一同放进煲内,加清水1000ml,煲至粳米开,粥变黏稠,调味即成。
功效:山楂有消积化滞之功,尤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即“肉滞”)之要药;莱菔子能消食除胀、降气化痰,常用于食积“气滞证”;粳米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
适用人群:大鱼大肉导致消化不良、上腹饱胀、食欲不振者。
2、淮山莲子粥
用料:淮山10g、莲子10g,粳米适量。
做法:将洗净的药材及粳米一同放进煲内,加清水1000ml,煲至粳米开,粥变黏稠,调味即成。
功效:淮山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的功效,常用治脾胃虚弱之食少便溏;莲子有补脾止泻的功效;粳米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共用有健脾、行气、消食的作用。
适用人群:脾虚食滞导致腹胀纳差、大便溏泻者。
3、苹果粥
做法:将苹果去皮,洗净,切块;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沸后,纳入苹果,煮至粥熟时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或将苹果洗净,榨汁,待粥熟时调入药粥中服食,每日1剂。
功效:生津润肺,开胃消食。
4、胡萝卜粥
用料:胡萝卜35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将胡萝卜1~2根,洗净切成细丝,沸水稍微煮过后,与植物油、葱花、姜末等佐料炒后待用。用100克粳米加水煮粥,快熟时,加入炒好的胡萝卜同煮。
怡口香莲茶的主要成分
薄荷:清新怡神,改善口腔异味。
中医认为薄荷性凉味辛,有宣散风热、淸头目、透疹之功。薄荷具有兴奋大脑、促进血液循环、发汗解表,清利咽喉,消炎镇痛、止痒解毒和疏散风热的作用。其淸凉香气,还可平缓紧张愤怒的情绪,提振精神、使身心欢愉。
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等。
莱菔子入脾、胃、肺经,能消食除胀,其作用显著,有“冲墙倒壁”之称。可用于治疗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等。
山楂: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
主要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的作用。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汗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等。主温中下气,开胃健脾,催生下胎,化宿食,除胀满,止吐逆,破徵,消痰痞。
白萝卜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1、 不宜与人参、西洋参同食:两者性相克,同食会导致不适;
2、 不宜与柑橘同食:白萝卜阻碍甲状腺对碘的摄取,柑橘加强硫氰酸对甲状腺的抑制;
3、 不宜与胡萝卜同食:胡萝卜的抗坏血酸酶破坏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使两者的营养价值降低;
4、 不宜与蛇肉同食;
5、 一般来说,吃地黄、首乌之时忌吃白萝卜。
相宜的食物:
1、 宜与豆腐同食,可健脾养胃、消食除胀;
2、 宜与烤鱼、烤肉同食,可以分解毒酶;
3.、 白萝卜宜生食,但要注意吃后半小时内不能进食,以防其有效成分被稀释。
四招对症治肠胃不适
治食欲不振的妙招:
乌梅陈皮茶
材料:乌梅3克,陈皮及砂仁各5克。
功效:乌梅可解热生津,镇呕及促进食欲;陈皮理气健脾,助消化;砂仁化湿行气,温脾开胃及止泻。
足三里穴
作用:调理脾胃机能,促食欲,助消化。
位置:膝盖外侧凹陷处往下约四指宽处。
按法:用指腹以画圆方式按压,带酸胀感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治消化不良的妙招:
藿香白术茶
材料:藿香,白术,柴胡各5克。
功效:藿香缓肠胃痉挛不适;白术补脾胃,益气利湿;柴胡助疏肝理气。
中脘穴
作用:和胃行气,止痛,改善消化不良,胃痛,腹部闷胀感。
位置:肚脐上方4指宽处。
按法:用指腹以画圆方式按压,带酸胀感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治胀气恶心的妙招:
厚朴半夏饮
材料:厚朴,半夏,茯苓各5克。
功效:厚朴能整肠健胃,袪湿;半夏可除体内湿气;茯苓利水健脾。
丰隆穴
作用:健脾化湿,促代谢,纾解肠胃胀气,打嗝。
位置:膝盖外侧与脚踝连线正中间点。
按法:用指腹以画圆方式按压,带酸胀感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治排便不顺的妙招:
枳实杏仁
材料:枳实,枳壳,杏仁粉各5克。
功效:枳实入脾,胃,大肠经,能清热通便;枳壳增进肠胃蠕动,行气除胀,杏仁润肠,用于改善肠燥便秘。
水分穴
作用:行气消胀,促代谢,改善便秘。
位置:肚脐正上方约一指宽处。
按法:用指腹以画圆方式按压,带酸胀感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上班族的4款健脾养胃粥
1、山楂莱菔子粥
用料:山楂10g、莱菔子10g、粳米50g。
制作要点:将药材及粳米一同放进煲内,加清水1000ml,煲至粳米开,粥变黏稠,调味即成。
汤方分析:山楂有消积化滞之功,尤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即“肉滞”)之要药;莱菔子能消食除胀、降气化痰,常用于食积“气滞证”;粳米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
适用人群:大鱼大肉导致消化不良、上腹饱胀、食欲不振者。
上班族的健脾养胃粥
健脾养胃粥
2、淮山莲子粥
用料:淮山10g、莲子10g,粳米适量。
制作要点:将洗净的药材及粳米一同放进煲内,加清水1000ml,煲至粳米开,粥变黏稠,调味即成。
汤方分析:淮山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的功效,常用治脾胃虚弱之食少便溏;莲子有补脾止泻的功效;粳米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共用有健脾、行气、消食的作用。
适用人群:脾虚食滞导致腹胀纳差、大便溏泻者。
3、党参粥
用料:党参10克,茯苓10克,麦冬6克,粳米50克。
制作要点:清水煎煮党参、茯苓、麦冬、取汁去渣,再用药汁煮米成粥,晨起做早餐食之。
汤方分析:补中益气、滋养胃阴。
适用人群:凡因脾胃气阴不足而引起的饮食不下、呕恶或消化不良,可辅食此粥。
4、炙黄芪粥
用料:炙黄芪30克,粳米50克。
制作要点:先用清水煎煮炙黄芪,取汁去渣,再用药汁煮米成粥,晨起空腹食之。
汤方分析:益气摄血。
适用人群:脾虚不能统血,以致经常出现大便溏薄而出血者,可食此粥。
4种食物滋补肝肾又养胃
1.枸杞
枸杞可滋补肾气,还含有大量抗氧化物。每天可吃30—50颗,若服用后出现眼屎多等症状,可能是火大,应减少用量,或可同时服用菊花茶泻火。
2.山药
新鲜的山药平补养胃,有助于调整消化和内分泌系统。山药煮粥最好,可消除腹胀、健脾养胃。
3.茯苓
这是一种长在松树下的真菌,可以健脾胃、镇静安神、滋补肝肾和增强免疫力。茯苓可熬汤或加入粥中食用,食用茯苓制品也有同样效果。
4.粥
粥容易消化,是自古公认的养胃食物。粥可消除胀气和疲劳,也容易消化,不会增加肠胃负担。一般人平时可吃些山药枸杞粥,滋补肝肾,又能增强免疫力。
老中医提醒,肠胃不好的人要少吃甜点零食,可以避免消化不良。
喝什么茶刮油脂最好 涨气者——大麦芽茶
体内排气不畅,也能造成腹胀和胃胀,推荐饮用大麦芽茶。
原料:炒麦芽5钱、山楂5分
做法:加冰糖水冲饮。
功效:开胃健脾、和中下气、消食除胀。
萝卜有什么营养成分 萝卜怎么做好吃
材料:
萝卜400克,豆腐200克。
做法:
萝卜切丝在沸水中略焯,捞出后在冷水中浸凉即可;豆腐切成粗条;炒锅加油烧热,放葱末爆香后添汤,放萝卜丝、豆腐条,用旺火烧沸。待萝卜熟透,加入精盐、味精,小火炖至入味,出锅撒上胡椒粉、香菜末即成。
功效:
具有健脾养胃、消食除胀的功效,食之易消化,老幼皆宜,为理想的补益食疗保健汤品。
材料:
生萝卜汁500毫升,蜂蜜50毫升。
做法:
新鲜萝卜洗净切丝,榨汁后加入蜂蜜(一般按10:1比例组成),搅匀即可,频频饮用。
功效:
具有平肝降逆的功效,常饮可缓慢降低血压和血脂,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病人的良好辅食疗品。如在萝卜蜂蜜汁中加入数滴生姜汁,还有治疗呕吐、呃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