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并不是血脂越低越好
为什么并不是血脂越低越好
因为血脂过高不好,血脂过低同样也不好。大家已经知道,所谓血脂就是血液中所含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这两种脂质,在人体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甘油三酯就是平时所称呼的脂肪,是机体储存能量的主要仓库,当人的食物来源被切断之后,机体可以靠燃烧体内的甘油三酯来提供能量、维持生命。胆固醇同样不能小视,因为它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物质,所有的人体细胞的生物膜,都是由它与蛋白质结合成为脂蛋白之后,所构筑而成的。
此外,胆固醇还是合成维生素D的原料。维生素D可以调节人体钙、磷的代谢,是人体生长发育所不可缺的物质元素。还有,胆固醇还能参与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胆固醇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因此,血脂过低也会影响一些严重的疾病,首先血脂过低往往是营养不良的集中表现,会引发慢性消耗性疾病和肿病恶液质的出现,对人的身体威胁也很大。所以人的血脂最好维持在既能维持人的正常代谢,又不致于危及人的健康的状态下,这是最理想的了。
老年人降压是越低越好吗
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逐步降压以致达标。对于一般人 140/90 毫米汞柱则是平时控制血压的上限。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 150mmHg 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伴有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冠心病等,可以将血压降至 130/80mmHg 以下,脑卒中后的高血压患者一般血压目标为<140/90mmHg。处于急性期的冠心病或脑卒中患者,应按照相关指南进行血压管理。除此之外,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还应该注意个体化问题。
老年人高血压大多是大血管硬化引起的收缩期高血压,而舒张压比较低,降压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舒张压不要太低,在一定的收缩压情况下,舒张压越低,心脑血管病危险越大。比如一个血压 180/60 毫米汞柱的老年人比血压 180/90 毫米汞柱的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高,尤其是对冠心病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因此主张舒张压不宜低于 70 毫米汞柱。
而脑梗死的急性期的患者,就诊时血压很高,特别是 200/110 毫米汞柱以上的患者,医生不会急于把血压降至正常范围的,因为血压下降的过快,会影响心脑肾重要脏器的供血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老年人的高血压控制不是越低越好,要在医生指导下安全用药。
高密度脂蛋白偏高是什么意思
步骤方法
第一:血脂主要是指血浆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胆固醇是一种像脂肪的复合体,我们的身体需要有一定份量的胆固醇来维持正常机能,但过多则有害。胆固醇的脂蛋白有2种: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
第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酿成血管血栓栓塞的罪魁祸首,被认为是“有害”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清除血管内的胆固醇,所以被称为是“有益”的胆固醇。高血脂,又称高脂血症。
第三:不是把“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得越低越好。对血脂轻度增高的人,建议先采取非药物治疗,从严格控制饮食、减肥、增加运动、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酒着手,若无效,再考虑药物治疗。
注意事项:通过学习了解,虽然高密度蛋白偏高有一定的好处,但是超过指标就不是好事了,建议定期做身体检查,针对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血脂低的危害是什么
很多慢性疾病的血脂是低的.代表这种病人的营养状况非常不好.这种情况下,要增加营养,要提高它的热量和其他一些营养成分.那如果过分的节食,造成血脂过低,这种情况下也是不健康的意见建议:这种情况下,要增加营养,要 高它的热量和其他一些营养成分.适量增加脂肪类及胆固醇类饮食就行.如:鸡蛋,牛肉,猪蹄,动物肝脏等.要多运动,调节饮食,均衡饮食,多喝水.
减肥注意事项 禁吃冰品消暑
市面上的棒冰,也是含糖量多,热量自然也很惊人,如果非吃不可,要选择不要太甜、热量太高,例如巧克力、花生等;可选低脂的,或可以看到天然果粒、谷粒,购买时记得看包装上的热量标示,越低越好。
降血压不是越低越好
一、高血压伴冠心病
对于合并冠心病和心绞痛的高血压患者,这类病人血压应控制在一个区间范围内,不能过高或者过低,130/80毫米汞柱左右是比较合适的。如果舒张压在60-70毫米汞柱,死亡率会大大上升。所以,有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舒张压维持在80毫米汞柱左右比较好。
二、患过中风
发生过中风的患者血压不宜低于120/70毫米汞柱,而且这类患者最好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因为有研究发现,一部分发生中风的病人,虽然白天血压很高,但到了晚上,血压急降,这个时候如果仍然服用降压药,容易诱发中风,所以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很重要。这类人比较合适的是日间平均血压高于135/85毫米汞柱,睡眠状态血压平均100/60毫米汞柱。
三、高血压伴肾功能损害
在60岁以上的高龄病人,即使有蛋白尿,血压也不能低于110/70毫米汞柱。而年龄较轻、有肾小球肾炎的高血压患者,如果平时血压不太高,可以降得低一些,如110/65毫米汞柱,即使90/60毫米汞柱也是可以的。高血压伴有大量蛋白尿的人,则降到125/75毫米汞柱以下较好。
四、年龄大于65岁
目前已肯定,老年人往往单纯收缩压较高,舒张压常常不高,甚至偏低。升高的收缩压是老年人的主要危险因素,所以需要积极降压治疗。但是,由于老年人全身动脉硬化,血压过低尤其舒张压过低,可能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因此血压又不能降得太低。目前对没有冠心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舒张压的最低安全限度还没有确定。最好让专业医生及时调整药量,确保控 制好血压。
五、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130-135毫米汞柱的收缩压目标值较为合适。血压控制太低不仅不会让心血管进一步获益,反而可能增加心脏病风险。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血压高,就要积极治疗,不然容易损害到肾功能。
血脂低会头晕吗
一般低血糖会出现头晕情况,低血糖和低血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建议血常规也可以化验一下,如果有贫血的话,也会出现头晕情况。
低血压病情轻微症状可有: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色苍白,消化不良, 还可能出现心前区憋闷等;严重症状包括:直立性眩晕,四肢冷,心悸,呼吸困难,共济失调
建议您可以试试服用生脉饮口服液缓解低血压症状,平时生活上多食用些红糖、大枣、西红柿、蘸白糖、花生和瘦肉等缓解症状.
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这种情况容易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此外,高血脂也可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危害较大。
建议服用降低血脂类药物(如辛伐他汀类药物)有医生开处方,要配合控制血压的药物合理搭配使用.
高血脂是指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磷脂和未脂化的脂酸等血脂成分增高的一种疾症。一定要注意饮食的均衡,不要吃过多的淀粉类的东西。其次不要吃过多的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特别多的东西,比如肥肉、内脏这些食品、含胆固醇比较高的食品,要尽量减一些。
经过上面的介绍之后,想必大家已经了解血脂低到底是怎么回事.一般出现低血脂的情况,是不会引起头晕症状,当然出现了头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去医院进行检查,听取医生的治疗意见,看看是不是颈椎病引起的头晕目眩,在平时的饮食上也需要注意的,多吃些红枣进行补血。
血脂是否越低越好
家住佳木斯市的张阿姨为了控制高血脂,不但吃尽各种广告中的保健品,还自行加大降脂药的量。近期到医院一化验,胆固醇水平已经降到了4.0毫摩尔 /升。张阿姨高兴地把化验单拿给医生看,本以为会得到表扬,却被医生给予了严重的警告。她的血脂已经严重偏低,如果再降下去,随时会有脑出血的危险。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高血脂的坏处,都知道降低血脂,可以减少患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危险。但血脂不是越低越好。血脂水平过低的危害比血脂稍高更大。
血脂是人体内的中性脂肪,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生理物质。研究显示,年龄超过70岁的老年人,胆固醇水平低于4.16 毫摩尔/升时,其危险性与胆固醇水平高于6.24毫摩尔/升相当。尽管脑出血发病率随血清胆固醇水平下降而降低,但血清胆固醇低于3.64毫摩尔/升时,脑出血发生率反而更高。
对于没有冠心病和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又不存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有家族史的人来说,总胆固醇最佳范围在5.2— 5.6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要小于3.6毫摩尔/升。如果只是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血清总胆固醇就要低于5.2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要低于 3.12毫摩尔/升。已患冠心病的人总胆固醇应低于4.68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应低于2.6毫摩尔/升。
由于血脂升高或降低时,人们往往没有任何感觉。因此,建议正常人每年应至少检查一次;而已知血脂异常的人,应3—6个月查一次。在用药物降脂过程中,不要盲目追求低胆固醇。尤其高龄老人降脂治疗要小心,降到适宜的水平即可。
预防高血脂的3个常见误区
预防高血脂误区一、血脂在正常范围就可以了
采空腹血做血脂检查时,会检查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四项内容,如果前三项超过正常值,就可以确定是高血脂患者了,但并不是血脂在正常范围就一定不需要降脂。
“化验单上的血脂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为什么还要继续降脂呢?”很多做过支架手术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其实,血脂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并不代表治疗达标,还要依据病情进行具体分析。
降脂治疗的最主要目的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期发布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中,便将未确诊冠心病,但总胆固醇 ≥8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6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8mmol/L的人群列为心血管危险极高的人群,应进入一级预防状态。
“有冠心病和心梗的患者,更应强化降脂治疗,以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孟教授强调。血浆胆固醇降低1%,冠心病事件发生的危险性降低2%。降脂治疗应根据是否患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症以及有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结合血脂水平进行全面评价。
预防高血脂误区二、胆固醇越低越好
胆固醇被很多中老年人视为洪水猛兽,总是希望它越低越好。事实却并非如此。
胆固醇就像一把双刃剑,过高确实会增加患心脑疾病的危险,但过低也会出现种种问题。因为,胆固醇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用以支撑体内所有细胞的结构形状。胆固醇还是细胞膜的组成部分以及合成激素和胆汁的关键成分。胆固醇不足,人的情绪便会出现极不稳定的现象。
正确的做法是,40岁以下的人5年做一次血脂检查,45岁以上的人1年做一次血脂检查,而有冠心病易患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等)的人,应半年查一次血脂。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胆固醇不高不低地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预防高血脂误区三、血脂高与瘦人无关
很多人都认为高血脂与瘦人无关,只是胖人的事。其实,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是高血脂的两个决定因素。胖人不一定血脂高,瘦人的血脂也不一定就正常。
有高血脂危险的人可以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法,将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强烈建议所有吸烟者戒烟,并停用其他烟草类产品;减少酒精的摄入量;饮食上减少总脂肪及饱和脂肪的摄入量;每日减少1/3的盐摄入量(每天尽可能在5g以内);总胆固醇≥8mmol/L的人,应该采取低脂饮食,并使用他汀类药物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每天至少做30分钟左右身体能够承受的中强度运动,快走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