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能艾灸治疗吗 气虚的人是多运动还是少运动
气虚能艾灸治疗吗 气虚的人是多运动还是少运动
宜适当运动。
气虚的人易出现肌肉松软、倦怠乏力、抵抗力弱等现象,因此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对体质进行调理,不过这类人群运动锻炼宜采用低强度、多次数方式,不宜激烈、长时间的运动,以免耗伤正气,最好是柔和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平时可按摩或艾灸足三里穴来增强自身体质。
艾灸治疗气虚的方法
气虚体质:气力不足,容易外感
阳虚体质的经络养生以任脉、督脉、背部膀胱经为主。任脉、督脉分别位于躯干的前后正中线。
任脉肚脐以下的神阙、气海、关元、中极这四个穴位有很好的温阳作用,可以在三伏天或者三九天,尤其在阴历月末的晦日(晦日是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就是最热或最冷的时候,选择1~2个穴位用艾条温灸,每次灸到皮肤发红热烫,但是又能忍受为度。使用热敷或者神灯、频谱仪照射也可以。如果有胃寒,可以用肚脐以上的中脘(属任脉),方法如上。
神阙穴用下述方法更好:备生姜一片,大小厚薄如一元硬币,少许盐和清艾绒(注意:要柔和纯净如棉,不可有杂质,否则烟大又易烫伤)。用盐把肚脐填满,上放生姜片(布满针孔)。将做好的圆锥形艾炷轻轻放在姜片上,点燃艾绒慢慢燃烧,烧完一炷再放一炷,一直到肚脐里的盐又黄又湿,感到犹如热水缓缓在腹中漫流,同时配合热水泡脚(泡至膝关节下)直至皮肤发红。这样做几次,可能晚上被窝也能暖热了,痛经减轻了,瘀血块少了,夜尿少了,脚也不怎么肿了,人会感到非常舒服,睡觉也会沉一些。还有一种做法:肚脐里不放盐,就在上面放一片姜,用艾条灸,灸好以后,把姜片拿开,肚脐里会有黄黄的一兜姜汁。
督脉常用艾灸百会、命门。百会主要用于阳虚体质的头痛眩晕,遇寒吹风则加重,精神萎靡不振;命门主要用于腰腿疼痛、性功能下降、夜尿多。
在三伏天可以做“天灸”。天灸重在调节体质,尤其是气虚、阳虚体质。比如哮喘、支气管炎、慢性鼻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胃炎、痛经等这些发生在阳虚、气虚体质基础上的慢性病、内科病、妇科病,都可以选择天灸改善身体,一般是连续做三年。有的人灸后很有效,慢性病发作越来越轻、越来越少。
通过上文就是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艾灸治疗气虚,艾灸最好的时期就是在三伏天的时候进行治疗的,这样的话效果会更好的,有些人们在艾灸以后疾病发作就会慢慢的减轻,最好直接变得根本就没有再次复发的,整个人是神清气爽。
老人养生要知道艾灸疗法
艾灸养生的作用1、温经散寒,行气通络:
气血的运行,遇寒则凝,得温则散。中医认为,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故一切气血凝涩的疾病,均可用温灸来治疗。艾灸疗法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除痹的作用,以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艾灸养生的作用2、扶阳固脱,升阳举陷:
阳气虚弱不固,轻者下陷,重者虚脱。艾叶性属纯阳,火本属阳,两阳相合,可益气温阳,升阳举陷,扶阳固脱。《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伤寒论》也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故临床上阳气虚脱、气虚下陷等病症均可用艾灸疗法来治疗。
艾灸养生的作用3、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艾灸除了治疗作用外,还具有预防疾病,保健延年的功效。《黄帝内经》中提出“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针灸大成》中也认为艾灸能预防中风,现代研究也证明是有效的。《扁鹊心书》中提出,人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等穴,能延年益寿,民间亦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之说;现代研究也表明,艾灸确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从而达到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的功效。
阳虚艾灸哪里效果最好
阳虚艾灸关元穴、足三里等穴位会比较合适。
阳虚主证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阳虚的人群,日常可以从饮食调理、加强运动、起居得宜等方面进行调理,若有时间的话,还可以经常去做艾灸,艾灸简称灸疗或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阳虚的人群,进行艾灸有助于身体补充阳气,有助于身体健康。
气虚应该多运动还是少运动 气虚要怎么调理
除了上述提到的运动调理外,饮食调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中医认为,肺主一身之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补气主要是补脾肺之气,而尤以培补中气为重。
因此气虚的人在饮食方面宜多吃补气益气、易消化、性平味甘的食物,常见的如大枣、山药、莲子、人参、西洋参、黄芪、党参、白扁豆、粳米等都是不错的食物,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空心菜、生萝卜等,忌食生冷性凉、油腻厚味等耗伤脾胃的食物如西瓜、香瓜、梨、香蕉、黄瓜、苦瓜、筊白、蚌类等。
三九天可以艾灸吗 三九天艾灸有什么好处
对于一些虚寒性疾病有着明显的治疗作用,部分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此治疗时间性强,疗效好,儿童成人均可以接受。
艾灸能调和气血。气是人的生命动力,血为人的基本营养物质,气血充足,运行通畅,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补气养血,又可以疏理气机,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艾灸适合哪些病症
艾灸热刺激是一种非特异性刺激,通过激发体内固有的调节系统功能,使失调、紊乱的生理生化过程恢复正常。因此,艾灸作用并不是艾灸刺激直接产生,而是通过体内介导的固有调节系统所产生,这就决定了艾灸作用实际是调节作用。
艾灸疗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经气所过,主治所及”,艾灸对寒证、热证、表证、里证、虚证、实证均有效。尤其对以下病症有良好的疗效: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原发性痛经、慢性盆腔炎症、阳痿、面瘫、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膝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等。
感受寒湿,灸优于针。寒邪收引,湿性凝滞,寒湿入侵,经络闭阻,而艾灸疗法具有温经通络、祛湿散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寒凝湿滞、经络闭阻引起的各种病症。在治疗由于寒湿引起的病症中应以艾灸疗法为主,取其“以阳制阴”之意,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阳虚病症,灸贵于针。艾叶为纯阳之品,性温,善补阳气;艾火温热,可温通经络,补虚阳起萎陷。因此,对于阳虚为主的病症,用艾灸治疗能温补阳气、升阳举陷,使火气助元阳,以达助阳治病之功。
瘀血阻络,灸之所宜。寒邪凝涩,血运不畅而成瘀,或气滞血瘀、血虚成瘀,阻滞经络。艾灸能温经通阳,温运气血,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散,故治疗瘀血阻络,艾灸能化瘀通络,取其温通效应。
气阴不足,亦可用灸法。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认为热证用灸法,乃“从治”之意,之所以用于阴虚的治疗,是因为灸有补阳之功效,而“阳生则阴长”也,气虚、阴虚者,用灸法以热补气,使脾胃之气盛,运化正常,则气阴得补,此为“以阳化阴”之意,故气阴亏虚之症亦可用灸法,正如张景岳所说:“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
上述所介绍的是关于艾灸适合的一些病症介绍,只要我们注重认识这些常识,这样才能够正确地利用艾灸帮助我们治疗以及解决身体存在的一些疾病,也希望平时生活当中,每个人都能够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保健,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避免以及解决,疾病对我们健康造成的危害。
总出虚汗能艾灸什么穴位
1、艾灸肾俞穴
无论肾阳虚还是肾阴虚,只要是肾脏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此穴来调理。艾灸它能能振奋肾脏元气,起到培元固本、益肾助阳的功效。
2、艾灸命门穴
它对于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殖功能都有重要影响,对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激发和推动的作用,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运输以及水液代谢都有促进作用。
3、艾灸气海穴
是人体阳气的海洋,关元穴是元气出入的“关卡”,是任脉和身体的足三条阴经交会的穴位,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两穴合用,可以大补脏腑的虚损。
4、艾灸阴郄穴
病因:多因阴阳失调,阳虚,气血两虚,特别是生完小孩坐月子期间受凉又加上寒邪入侵,气不足不能固涩导致自汗,寒凝气滞导致不通则痛。针对“自汗”,取主穴:阴郄穴。方法:用艾条熏灸器灸,灸至5分钟后,灸至感觉自阴郄穴沿手少阴心经上传至心前区;20分钟后,阴郄穴处无感觉,而心前区则感热如火灼,约40分钟,此感觉消失后停灸。
总出虚汗这是现在很多人都有的现象。以上提到的四个穴位,如果我们根据医师的提供的方法或去一些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话,相信你的虚汗症状一定可以“药到病除”。
出虚汗我们可以通过艾灸来治疗根治。出虚汗的原因又是由什么造成的呢?下面养生之道网为你一一例出出虚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