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预防呼吸异常

如何预防呼吸异常

1、小心观察为上策

呼吸是维持生命基本的能力,家长不需要像惊弓之鸟,但是把握小心观察的原则是绝对必要的。尤其是新生儿,了解异常状况并能发觉异常,做出及时的反应,这是许多父母必须学习的。

2、怀孕期就开始预防

在怀孕期间,注意过敏性食物要适当摄取,以减少宝宝发生气喘的几率。此外,不要随便使用药物,一定要戒烟。

3、生产方式的考量

选择到有能力处理新生儿急救的医院生产,在第一时间就给宝宝最好的保护。宝宝瓜熟蒂落是最好的自然过程,择日剖宫产反而可能弄巧成拙。在婴儿出生以后,妈妈要尽可能地哺喂母乳,给宝宝提供自然的抗体来源,以增加身体抵抗力,并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TIPS:呼吸异常和婴儿猝死症

婴儿猝死症是婴幼儿的一大杀手,一直是婴幼儿死亡(尤其是1岁以内)的3大原因之一。目前医学界仍然无法解释婴儿猝死症的具体发生原因,也无从得知为什么会莫名地呼吸暂停,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早产儿、低体重儿、趴睡、父母抽烟、感染等。

什么是呼吸异常

呼吸的频率

妈妈可以观察宝宝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正常宝宝在出生后1个月内的呼吸频率约为35-45次/分钟,在初生2周内呼吸往往有波动,会有短暂的呼吸频率增快甚至超过80次/分,这是新生儿的正常现象。随着宝宝的成长,呼吸频率会慢慢下降,婴幼儿期呼吸频率降为20-30次/分。如果宝宝的呼吸频率超过以下次数,则为呼吸增快。

2个月以内的宝宝,呼吸频率≥60次/分钟;2-12个月的宝宝,呼吸频率≥50次/分钟;1-5岁的宝宝,呼吸频率≥40次/分钟。

当然,如果宝宝出现呼吸过慢,甚至呼吸暂停,这也属于呼吸异常。

呼吸的节律和深度

宝宝在安静的状态下,呼吸平顺而有规则,并且有一定的深度。如果看到宝宝呼吸不规则,呼吸费力,鼻翼扇动,喘息式呼吸,甚至看到宝宝的胸壁下部在吸气时出现凹陷,即为呼吸异常。

呼吸的声音

宝宝在正常情况下呼吸没有声音,宝宝出现呼吸异常时,呼吸的声音会变得很大、嘈杂,甚至可以听到喘鸣声、哮鸣声等。

哪些情况显示宝宝呼吸异常

呼吸的节律和深度

宝宝在安静的状态下,呼吸平顺而有规则,并且有一定的深度。如果看到宝宝呼吸不规则,呼吸费力,鼻翼扇动,喘息式呼吸,甚至看到宝宝的胸壁下部在吸气时出现凹陷,即为呼吸异常。

呼吸的声音

宝宝在正常情况下呼吸没有声音,宝宝出现呼吸异常时,呼吸的声音会变得很大、嘈杂,甚至可以听到喘鸣声、哮鸣声等。

宝宝呼吸异常不同于打鼾

1、宝宝仰睡时易打鼾,这是因面部朝上而使舌头根部因重力关系向后倒,半阻塞了咽喉处的呼吸通道。

2、宝宝的呼吸通道,如鼻孔、鼻腔、口咽部比较狭窄,稍有分泌物或黏膜肿胀就易阻塞。所以半岁内的宝宝常有鼻音、鼻塞或喉咙有杂痰音。

宝宝呼吸异常需要细心观察

什么是呼吸异常?

呼吸的频率 妈妈可以观察宝宝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正常宝宝在出生后1个月内的呼吸频率约为35乣45次/分钟,在初生2周内呼吸往往有波动,会有短暂的呼吸频率增快甚 至超过80次/分,这是新生儿的正常现象。随着宝宝的成长,呼吸频率会慢慢下降,婴幼儿期呼吸频率降为20乣30次/分。如果宝宝的呼吸频率超过以下次 数,则为呼吸增快。

2个月以内的宝宝,呼吸频率≥60次/分钟;2乣12个月的宝宝,呼吸频率≥50次/分钟;1乣5岁的宝宝,呼吸频率≥40次/分钟。

当然,如果宝宝出现呼吸过慢,甚至呼吸暂停,这也属于呼吸异常。

呼吸的节律和深度 宝宝在安静的状态下,呼吸平顺而有规则,并且有一定的深度。如果看到宝宝呼吸不规则,呼吸费力,鼻翼扇动,喘息式呼吸,甚至看到宝宝的胸壁下部在吸气时出现凹陷,即为呼吸异常。

呼吸的声音 宝宝在正常情况下呼吸没有声音,宝宝出现呼吸异常时,呼吸的声音会变得很大、嘈杂,甚至可以听到喘鸣声、哮鸣声等。

TIPS:宝宝呼吸异常不同于打鼾

1. 宝宝仰睡(面向上)时易打鼾,因面部朝上而使舌头根部因重力关系向后倒,半阻塞了咽喉处的呼吸通道。

2. 宝宝的呼吸通道,如鼻孔、鼻腔、口咽部比较狭窄,稍有分泌物或黏膜肿胀就易阻塞。故半岁内的宝宝常有鼻音、鼻塞或喉咙有杂痰音。

3. 当宝宝感冒造成喉咙部位肿胀、扁桃腺发炎、分泌物增多时,更易造成气流不顺而鼾声加重。

如何观察宝宝呼吸异常

数1分钟呼吸次数

妈妈可以数出宝宝1分钟呼吸次数,来决定宝宝是否有呼吸增快或缓慢。可以在宝宝安静或睡眠状态时数宝宝的呼吸次数,因为如果宝宝害怕、咳嗽、哭闹或恼怒,都会影响他的呼吸,则无法正确地数出宝宝的呼吸次数。数呼吸的方法有:

观察宝宝的腹部或胸部的起伏情况 宝宝的腹部或胸部的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一般情况下,即使宝宝穿着衣服,也可以看清他的腹部或胸部的起伏,如果看不清,家长可以掀起宝宝的衣服后再观察,还可以将一只手轻轻放在宝宝的腹部或胸部来感觉宝宝的起伏运动。

观察棉花纤维的来回运动情况 用一根棉签,将棉签上的棉花抻出细细的棉纤维,将棉签放在宝宝的鼻孔处,计数棉纤维的来回运动,一个来回为一次呼吸。

除以上两种方法外,如果家中有听诊器,妈妈也可以将听诊器直接放在宝宝胸部听呼吸音,计数呼吸次数。

观察胸凹陷

观察宝宝的胸壁的下部(靠下边的肋骨),如果宝宝在吸气时胸壁下部凹陷下去,表明宝宝有胸凹陷。宝宝如果有胸凹陷,会一直存在,如果仅在宝宝哭闹或进食时见到胸凹陷,不能认为宝宝有胸凹陷。在观察胸凹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掀起宝宝的衣服后再观察。

● 宝宝的身体必须伸直,如果宝宝没有伸直身体,很难看清胸壁下部的运动。

听喉喘鸣

当宝宝喉部、气管或会厌部出现水肿时,就会出现喉喘鸣。安静时就能听到喉喘鸣的宝宝病情严重应立即送宝宝到医院;如果宝宝只是在哭闹时才听到喉喘鸣声,表明宝宝的病情不是非常严重。听宝宝的喉喘鸣时,妈妈要注意以下几点:

● 在吸气时听。在宝宝呼气时听到的喘鸣音不是喉喘鸣。

● 耳朵要贴近宝宝的口腔部位听,因为听喉喘鸣比较困难。

● 当宝宝鼻腔堵塞时,要清理鼻腔后再听,因为宝宝鼻腔堵塞时,会听到通气不畅的声音,可能掩盖喉喘鸣。

妈妈在观察宝宝的呼吸时,还要注意观察宝宝呼吸节律是否规律,呼吸深度是否一致,胸廓两侧的呼吸活动度是否对称,呼吸时有无异常气味,有无烦躁不安、鼻翼扇动、口唇发青等。

引起呼吸异常的常见原因

(1)上呼吸道阻塞。鼻及鼻咽部病变:鼻后孔闭锁、鼻腔水肿。口腔:巨舌畸形、小颌畸形。颈部:先天性甲状腺肿、先天性颈部水囊肿。喉部:喉蹼、声门下狭窄、血管瘤、声带麻痹、喉软化。气管:气管软化、气管食管瘘、气管狭窄、支气管狭窄。

(2)肺部疾病。大量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肺透明膜病、肺不张、气漏、湿肺、感染性肺炎、肺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3)先天性疾病。肺发育不良、膈疝、胸腔内囊肿或肿瘤、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乳糜胸、食管闭锁。

(4)非肺部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代谢性疾病如酸中毒、低血糖等。

呼吸异常给宝宝带来的危险

当宝宝出现呼吸异常的现象时,最可怕的是造成呼吸衰竭或是无法换气,进而缺氧,导致器官组织的伤害甚至死亡。这类危险可能会随病情恶化而发展成呼吸衰竭,也可能突发为呼吸道阻塞(例如痰阻塞),或是呼吸暂停而无法换气。如果在缺氧的过程中造成脑部伤害,将来的神经发展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确定病因时应除外吸入综合征、肺透明膜病变、湿肺、宫内肺炎、气漏、膈疝、食管闭锁及肺出血等病。

发生呼吸异常时首先应明确病因,确定呼吸困难是因上呼吸道阻塞引起,还是由肺部疾病所致;其次应注意有无先天性心脏病;然后应检查是否伴有低血糖、酸中毒、低温、高热惊厥等导致呼吸困难的因素。处理原则是尽早除去病因,如除去上呼吸道梗阻、治疗肺部病变、纠正各种代谢紊乱等。保持正常的通气、换气功能,防止呼吸困难进一步恶化而出现呼吸衰竭。

宝宝呼吸有杂音正常or异常

案例

宸宸是刚出生8天的宝宝,刚出生的前两天无任何异常,只是到了第3天开始出现呼吸变重的现象,而且每次吃完奶后尤为严重,可听到明显的痰音,过半个小时后稍减。

通过对宸宸不同时间段的监测,得到的结果是:正常睡眠时呼吸是44次/分钟,吃奶后20分钟是60次/分钟,啼哭后有一次测到了72次/分钟。宸宸无发烧感冒现象,也无咳嗽现象。

专家分析

新生儿因为呼吸道尚未成熟,喉头软骨比较软,协调能力不足,而且鼻道小、容易鼻塞,所以偶尔会在喉头处出现呼噜呼噜的,像小猪般的呼吸声。时而明显,时而听不到,这不算是生病,父母不需要担心。

为何婴儿在呼吸时会有杂音出现?

主要是因为呼吸时气流经过狭窄呼吸道产生气流所致,从鼻腔、鼻咽、喉部、气管到细支气管都有可能,所以会造成呼吸有杂音的原因相当多,只要是从鼻孔到小气管有阻塞,就可以产生异常的声音。面对宝宝出现这种状况,要对宝宝进行细致观察,找出原因。

如何判断呼吸异常

要观察宝宝是否有呼吸异常的状况,可以简单地从如下3个方向入手:

1 呼吸的速度

刚出生的新生儿呼吸速度为每分钟30~45下,随着他的成长,呼吸速度会慢慢下降,婴幼儿20~30下。呼吸速度有异常可能是太快造成呼吸急促,或是太慢造成呼吸暂停、呼吸迟缓等。

2 呼吸的深度或形态

在休息的情况下,宝宝的呼吸平顺、有规则,并且有一定的深度。一旦发生呼吸异常,宝宝就会有呼吸很费力的表现,我们可以观察到宝宝有胸凹情形,也就是肋骨下缘与腹部交接处会有凹陷的现象、中央的胸骨凹陷或胸骨上方与颈部交接处凹陷,这是因为呼吸肌肉费力的缘故。

3 呼吸的声音

呼吸有杂音,多是因为呼吸道的分泌物增加或呼吸道狭窄而产生的异常呼吸音,有可能出现鼻翼扇动、喘息式呼吸等。有的宝宝出现呼吸异常时,呼吸声会变得很大、嘈杂,甚至可以听到喘鸣声、哮鸣声和水泡状的声音等。虽然这些异常的呼吸音有时需要借助听诊器才能听得出来,但是如果声音明显,不用听诊器也能辨别出来。

认识“喉头软化症”

“喉头软化症”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呼吸道发育不成熟,是新生婴幼儿呼吸有声音的最常见情形,主要原因是喉咙声带上方的支持软骨因硬度较弱,所以在吸气的时候,会因负压而向内塌陷,因而发生呼吸喘鸣或呼噜呼噜的声音。

确实原因目前不是很清楚,这种情形即使在气管没有痰的时候也会有声音,而且和鼻子过敏或呼吸道过敏不同,大部分约在出生1~2个月出现症状。

大部分的“喉头软化症”均属轻微,约6个月后可改善,但仍有部分影响呼吸,造成呼吸急促或费力,甚至会合并严重的胃食道逆流,宝宝因而生长发育不良,有这些情形就需作手术处理。而且喉头软化症也有可能并发其他呼吸道阻塞,例如气管软化,所以诊断时仍需十分小心。

呼吸异常的危险

当宝宝出现呼吸异常的现象时,最可怕的是造成呼吸衰竭或是无法换气,进而缺氧,导致器官组织的伤害甚至死亡。这类危险可能会随病情恶化而发展成呼吸衰竭,也可能突发为呼吸道阻塞(例如痰阻塞),或是呼吸暂停而无法换气。如果在缺氧的过程中造成脑部伤害,将来的神经发展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何预防呼吸异常

小心观察为上策

呼吸是维持生命基本的能力,家长不需要像惊弓之鸟,但是把握小心观察的原则是绝对必要的。尤其是新生儿,了解异常状况并能发觉异常,做出及时的反应,这是许多父母必须学习的。

怀孕期就开始预防

在怀孕期间,注意过敏性食物要适当摄取,以减少宝宝发生气喘的几率。此外,不要随便使用药物,一定要戒烟。

生产方式的考量

选择到有能力处理新生儿急救的医院生产,在第一时间就给宝宝最好的保护。宝宝瓜熟蒂落是最好的自然过程,择日剖宫产反而可能弄巧成拙。在婴儿出生以后,妈妈要尽可能地哺喂母乳,给宝宝提供自然的抗体来源,以增加身体抵抗力,并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TIPS:呼吸异常和婴儿猝死症

婴儿猝死症是婴幼儿的一大杀手,一直是婴幼儿死亡(尤其是1岁以内)的3大原因之一。目前医学界仍然无法解释婴儿猝死症的具体发生原因,也无从得知为什么会莫名地呼吸暂停,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早产儿、低体重儿、趴睡、父母抽烟、感染等。

因此,请高度注意和呼吸有关的两个主要临床表现,即睡眠动作异常和睡觉打鼾。如果婴儿睡眠时的呼吸时断时续,而且手脚乱动,就要及时保持警惕。另外,睡眠时不要让婴儿吸吮乳头,要保持正确的睡姿,头略微侧偏。

新生儿睡眠呼吸次数是多少

妈妈可以观察宝宝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正常宝宝在出生后1个月内的呼吸频率约为35—45次/分钟,在初生2周内呼吸往往有波动,会有短暂的呼吸频率增快甚至超过80次/分,这是新生儿 的正常现象。随着宝宝的成长,呼吸频率会慢慢下降,婴幼儿期呼吸频率降为20—30次/分。如果宝宝的呼吸频率超过以下次数,则为呼吸增快。

2个月以内的宝宝,呼吸频率≥60次/分钟;2—12个月的宝宝,呼吸频率≥50次/分钟;1—5岁的宝宝,呼吸频率≥40次/分钟。

哪些情况显示宝宝呼吸异常

呼吸的节律和深度

宝宝在安静的状态下,呼吸平顺而有规则,并且有一定的深度。如果看到宝宝呼吸不规则,呼吸费力,鼻翼扇动,喘息式呼吸,甚至看到宝宝的胸壁下部在吸气时出现凹陷,即为呼吸异常。

呼吸的声音

宝宝在正常情况下呼吸没有声音,宝宝出现呼吸异常时,呼吸的声音会变得很大、嘈杂,甚至可以听到喘鸣声、哮鸣声等。

宝宝呼吸异常不同于打鼾

1、宝宝仰睡时易打鼾,这是因面部朝上而使舌头根部因重力关系向后倒,半阻塞了咽喉处的呼吸通道。

2、宝宝的呼吸通道,如鼻孔、鼻腔、口咽部比较狭窄,稍有分泌物或黏膜肿胀就易阻塞。所以半岁内的宝宝常有鼻音、鼻塞或喉咙有杂痰音。

3、当宝宝感冒造成喉咙部位肿胀、扁桃腺发炎、分泌物增多时,更易造成气流不顺而鼾声加重。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正常情况下新生儿一分钟的呼吸次数,我们建议新生儿的家长朋友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呼吸次数,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新生儿睡眠呼吸次数是多少。

预防呼吸衰竭

1.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合并细菌等感染时应使用敏感抗生素,去除诱发因素。2.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通气量,可给于解除支气管痉挛和祛痰药物,如沙丁胺醇(舒喘灵)、硫酸特布他林(博利康尼)解痉,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氨溴索(沐舒坦)等药物祛痰。必要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滴注。3.纠正低氧血症,可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严重缺氧和伴有二氧化碳潴留,有严重意识障碍,出现肺性脑病时应使用机械通气以改善低氧血症。4.纠正酸碱失衡、心律紊乱、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预防1.减少能量消耗解除支气管痉挛,消除支气管黏膜水肿,减少支气管分泌物,降低气道阻力,减少能量消耗。2.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增强营养提高糖、蛋白及各种维生素的摄入量,必要时可静脉滴注复合氨基鼓、血浆、白蛋白。3.坚持锻炼每天作呼吸体操,增强呼吸肌的活动功能。

相关推荐

硬皮病怎么护理

首先,硬皮病患者应当按医嘱使用血管活化剂,结缔组织形成抑制剂,吸烟能使血管痉挛,应戒烟。硬皮病患者洗澡温度要适宜,水温过低易引起血管痉挛,过高组织充血水肿加 重,而影响血液循环。硬皮病的护理禁止用热水烫洗。对皮肤干燥、瘙痒的患者,洗浴后用滋润皮肤、温和润滑剂止痒,如3%水杨酸软膏、维生素B6软膏等避免搔抓、擦破皮肤,保护好受损皮肤的完整性。防止皮损长期受压。避免强阳光暴晒及冷热刺激,如溃烂、感染及时治疗。 另外,如果肺部受累是导致硬 皮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大多数患者有肺纹理增多、增粗现象,有肺弥漫性间质

新生儿呼吸正常值以及如何观察异常呼吸呢

一、新生儿呼吸正常值 正常新生儿的呼吸不规则常常有一阵快速的呼吸阶段继而有一阵缓慢的呼吸有时有短暂的呼吸暂停正常新生儿呼吸次数为40-45次/分钟 二、怎样正确的观察新生儿的呼吸 小孩在正常状态下,呼吸均匀平静,正常频率每分钟40次到45次。在清醒时,吃奶、喝水一般不会引起呛咳。入睡时,双唇红润闭合,面色粉白、细腻润泽,呼吸均匀。 三、异常呼吸: 1、呼吸频率快。先天性心脏病,发高烧,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哭闹,都可加快呼吸,可快到每分钟60—80次。严重感染时每分钟呼吸100次。体温升高一度,心跳加快四次,

怎样预防呼吸道感染

1、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理想的天然食品,含有各种营养成分。母乳中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免疫细胞、溶菌酶、乳铁蛋白等,有助于增进婴儿抗感染能力。尤其是分娩后初分泌的初乳,含有丰富的抗体及微量元素,特别是SIGA有助于预防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因此,母乳喂养的小儿一般较少发生伤风感冒。 2、体格锻炼 体格锻炼有利于增强小儿体质,提高对疾病的防御能力。体育活动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进行锻炼;如开窗睡眠,使小儿吸入较冷而新鲜的空气,上呼吸道粘膜,增加呼吸道的抵抗力。待小儿习惯开窗睡眠后,可进一步实行户

脑膜炎症状有哪些 颅内压增高

多数病人会出现头痛、呕吐、眼底视乳头水肿等症状,呕吐多为喷射性。这是由于脑血管局部充血,使蛛网膜下腔渗出物蓄积,蛛网膜颗粒因脓性渗出物阻塞,使脑脊液的吸收受到影响所导致的。病情严重时可以伴随有呼吸节律不整以及呼吸异常等中暑性呼吸衰竭。常常累及颅神经而引起失眠、面瘫、耳聋等。

怎样防止呼吸道异物

1、将食品切成小块,细嚼慢咽。特别是年糕等食物,注意不要粘住喉咙。 2、吃饭时不要说笑。 3、饭前和吃饭过程中不要过量饮酒。 4、小儿嘴里塞满食物时不要走动、玩耍。 5、婴幼儿身边不要放置小件物品。

水灾过后预防呼吸道感染

1、预防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的传染病,常见有霍乱、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伤寒、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症状,主要有腹泻或呕吐、发热、无力等。 预防:病从口入是主要发病原因,因此预防应把好“病从口入”关,注意饮水卫生、食品卫生,饭前便后要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2、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以咳嗽产生的飞沫所带的微生物最多,极易引发如流感、肺结核等疾病。 预防: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外出必要时可戴口罩。饭前便后以及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都要用清水和肥皂洗手,打喷嚏和咳嗽

要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

1、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哪些 常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 2、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有哪些 主要包括细菌,病毒,支和衣原体等。比如流感病毒,脑膜炎球菌等。 3、什么情况下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受各种病原体侵袭的机会较多,由此而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天气骤变的情况下也易发病。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精神高度紧张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4、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宝宝吐奶怎么办 刺激婴儿呼吸

咳出异物后,应刺激婴儿呼吸,以免缺氧。可以拍打宝宝的脚底,让宝宝大声哭;哭的动作就是大量吸气及吐气,以测试呼吸道是否通畅,并可观察婴儿是否存在呼吸异常,如哭声微弱、呼气困难,胸部严重凹陷等,如有即可送医。

新生儿睡觉呼吸急促的症状

1、呼吸的速度太快。刚出生的新生儿呼吸速度为每分钟40~60下,随着他的成长,呼吸速度会慢慢下降,婴幼儿20~30下,到了成人大约是15下。呼吸速度有异常可能是太快造成呼吸急促,或是太慢造成呼吸暂停、呼吸迟缓等。 2、呼吸的深度明显。在休息的情况下,宝宝的呼吸平顺、有规则,并且有一定的深度。一旦发生呼吸异常,宝宝就会有呼吸很费力的表现,我们可以观察到宝宝有胸凹情形,也就是肋骨下缘与腹部交接处会有凹陷的现象、中央的胸骨凹陷或胸骨上方与颈部交接处凹陷,这是因为呼吸肌肉费力的缘故。 新生儿的呼吸次数本身就要比成

婴儿可爱的呼吸隐藏健康信号

>>呼吸的频率 妈妈可以观察宝宝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正常宝宝在出生后1个月内的呼吸频率约为35—45次/分钟,在初生2周内呼吸往往有波动,会有短暂的呼吸频率增快甚至超过80次/分,这是新生儿的正常现象。随着宝宝的成长,呼吸频率会慢慢下降,婴幼儿期呼吸频率降为20—30次/分。如果宝宝的呼吸频率超过以下次数,则为呼吸增快。 2个月以内的宝宝,呼吸频率≥60次/分钟;2—12个月的宝宝,呼吸频率≥50次/分钟;1—5岁的宝宝,呼吸频率≥40次/分钟。 当然,如果宝宝出现呼吸过慢,甚至呼吸暂停,这也属于呼吸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