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黑痣斑点是皮肤肿瘤常用症状之一

黑痣斑点是皮肤肿瘤常用症状之一

皮肤肿瘤常见症状表现为黑痣斑点,对身体上的疙瘩、斑点不能仅以美不美观来衡量,还要提防可能存在的肿瘤隐患。如果出现下列五种情况,最好不要擅自做激光处理,建议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筛查皮肤肿瘤。

脸上、背上、胸前、手背出现红色或褐色的斑点或丘疹,表面有点粗糙,或有鳞屑,和一般所见的老年斑、老年疣类似。有的在皮肤表面,有的稍高于皮肤。

指甲、手掌脚掌、手指脚趾、会阴和胡须处出现的色素沉积,有的是一个斑点,有的是一条线。

色素斑概述

色素斑(stain),是皮肤黑色素颗粒分布不均匀,导致局部出现比正常肤色深的斑点、斑片。日晒过度、内分泌失调、慢性肝肠胃疾病、化妆品使用不当等,都可能是引起色素斑的诱因。可以使用非手术法和手术方法等来治疗。皮肤表面受损而引起的黑斑。在皮肤上呈红褐色或深红褐色云雾状,黑斑内套白斑或脱色斑。多因长期换肤,表皮保护层反复受损,破坏皮肤平衡所致。

色素痣也简称色痣,斑痣或黑痣,是由正常含有色素的痣细胞所构成的最常见于的皮肤良性肿瘤,偶见于粘膜表面。临床表现有多种类型。颜色多呈深褐或墨黑色,还有没有颜色的无色痣。如皮内痣,交界痣、混合痣等,还有巨痣、蓝痣、幼年黑瘤等。有些类型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恶变,值得重视。色素痣多发生在面、颈、背等部,可见于任何正常人体。可在出生时即已存在,或在生后早年逐渐显现。多数增长缓慢,或持续多年并无变化,但很少发生自发退变。

得了皮肤癌能治好吗

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的症状很相似,恶性黑色瘤则有特殊的症兆。所有皮肤癌共有的症状就是变化,这是每个人必须注意的。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起初可能只是一些表面粗糙的小斑,比周围皮肤略红或略白;也可能是微小的肿块或一个很易出血、愈合缓慢或不能愈合的小溃疡。癌肿起始可能非常微小,像针尖般大小,如果不加治疗,癌细胞会扩散至周围组织;一旦癌细胞已扩散,治疗就比较困难,而且容易留下瘢痕。

被阳光晒伤的皮肤偶尔会出现带鳞屑的扁平微红斑块,称为光化性角化病,此病并非癌症,但是可能变成癌。恶性黑色瘤是最危险的一种皮肤癌,症状通常是出现皮肤色斑、痣的颜色改变、出现新的痣,病变累及产生褐色色素和黑色色素的细胞。

应该特别注意皮肤深色的斑、点或痣的变化,警觉新痣的形成、痣出血、新旧深色斑点形状和颜色的变化,如果发现上述症状中的任何一种,应立即就医,不要耽搁。及早治疗,恶性黑色瘤往往可以治愈;置之不理,则癌细胞会扩散至身体的其他部位,可能侵袭各重要器官。

胎记的分类

“胎记”大致可有二类皮肤表面的病症,一类是皮肤上的色素痣,也称斑痣或黑痣;另一类则是一种血管瘤或血管畸形。

色素痣

由含黑色素的痣细胞所构成的,常见于皮肤表面,形状大小各有不同的良性肿瘤。大多数是点状小痣,有的则大片出现于身体各个部位,可达到吓人的形态。它大部好发于面、颈、背等部位,有的在婴儿期就出现,有的则在孩子长大时才被发觉。大多数色素痣生长缓慢,或持续多年不发生任何变化,但一旦存在,很少会自动消失。

血管瘤

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粘膜、如舌、唇、口底等组织,少数发生于颌骨内或深部组织。血管瘤按其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特征一般可分为毛细血管型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及蔓状血管瘤,其中以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较常见。

常见的胎记

黑色胎记:黑色素细胞痣、先天毛发性黑色素母斑、兽皮样黑痣、斑痣

青色胎记:蒙古斑、太田母斑、伊藤母斑、青色母斑

褐色胎记:咖啡牛奶斑、贝克氏母斑

红色胎记:葡萄酒色斑、焰色痣、草莓样血管瘤、鲜红斑痣、海绵状血管瘤

紫色胎记:皮肤静脉瘤、海绵样血管瘤

肤色胎记:表皮母斑、 皮脂母斑、结缔组织痣

黑色素瘤主要医生提示

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有相当部分由色素瘤恶变而来。尤其是病理分类为:交界痣和混合痣,其恶变率相当高。因此,临床上特别注意,位于体表易摩擦部位的色素痣(又称黑痣),如果痣色素加深,范围扩大,脱毛,痒痛或周围出现卫星状结节,恶变可能性极大,应尽早切除并作病理检查。

黑色素瘤,又称恶性黑色素瘤,是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一类恶性肿瘤,常见于皮肤,亦见于黏膜、眼脉络膜等部位。黑色素瘤是皮肤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瘤种,容易出现远处转移。早期诊断和治疗因而显得尤为重要。

宝宝有胎记怎么办

具体还是要咨询一下医生,孩子还比较小,早点咨询比较好。下面是一些胎记的辨别,参考一下

1.可自然消失的胎记——蒙古斑

蒙古斑是新生儿最常见的胎记,属先天性,黄种人尤为多见。常出现在宝宝的腰部、臀部及背部,表现为淡灰青色或暗青色斑片,大多单片发生,呈圆形或或椭圆形,境界不清。蒙古斑是胚胎发育过程中一些黑素细胞停留在真皮,延迟消失所致,虽然其发生的机率相当较高,但几乎这种胎记都会随着宝宝长大而自然消退,因此爸爸妈妈不必担心。

2.永不消失的胎记——咖啡牛奶斑

咖啡牛奶斑,顾名思义,是因为这种胎记颜色呈淡褐色,有点像咖啡再加上牛奶后所调出来的颜色。直径一般在0.5~5cm,呈椭圆形,斑与斑之间界线分明。除手掌及足底不受侵犯外,这种胎记可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大部分发生在五岁以前的婴幼儿,发生的机率约为1%左右。

咖啡牛奶斑若仅出现少数几个,一般无何不良影响;但若出现六个以上,且每个斑直径均大于1.5cm时,则并发神经纤维瘤病的几率显著增加。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同时侵犯皮肤与神经系统的遗传性疾病,并可能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不可不慎!单纯的咖啡牛奶斑可不必治疗,若影响美观,可采用激光治疗这种胎记。

3.严重影响美观的胎记——太田痣

太田痣也是一种真皮层黑色素增多的疾病,表现为蓝色、褐色、黑色或混合色的斑片,皮疹分布在面部的单侧,偶有双侧发生的,可波及于眼结膜、巩膜,部分患者的病灶有缓慢增大的倾向。太田痣无遗传倾向,一般不恶变,但一旦发生,终生不退,严重影响美观。治疗可在太田痣皮疹稳定后采用Q开关激光治疗这种胎记,该方法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破坏黑色素细胞,治疗结果较理想,成功率较高,副作用也相对较小。

4.最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色素痣

色素痣是由含黑色素的痣细胞所构成的皮肤良性肿瘤。好发于面、颈等部位,多数在婴儿期就出现。大多数色素痣生长缓慢,或持续多年没有变化,但一旦存在,就很少会自然消退。可有棕褐色或黑色等不同色素,大多为点状小痣,较少大片出现。色素痣多为良性,不必过虑。但极少数却可以恶变为恶性黑色素瘤,对于位于掌跖和生殖器部位的色素痣或可疑恶变时,应及早作手术切除治疗。

5.会长毛的先天性色痣

毛痣是宝宝出生时即已存在的黑痣,大小不一,大则可侵犯整个背部、颈部或整个肢体。小的直径通常在0.6~2cm范围,大多呈深暗色且会有黑色粗毛。这类痣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而增大,且有一定的恶变倾向。若痣的数目不多、面积不大,可以采用分期切除以达良好的美容效果;但若数目过多或痣的范围较大造成不能手术切除时,就需定期随访。

6.皮脂腺痣和疣状痣

皮脂腺痣是由皮脂腺构成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较为常见,多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病,好发于头皮,表现为隆起的淡黄色小结节,至青春期损害增厚扩大,影响美观,可采用手术彻底切除,也可做电灼、激光等治疗,一般最好在青春期前进行治疗。

疣状痣是因表皮发育异常所致的皮肤良性肿瘤。通常在婴幼儿期发病,随年龄增大而增长,表现为密集的淡褐色丘疹,排列成线状,呈疣状增生,影响美观,本病泛发型常并发中枢系统疾病,如癫痫、精神发育迟缓等。发病局限者,可采用冷冻、激光或手术切除。

7.毛细血管瘤

又称为草莓状血管瘤,出生时或新生儿期出现,好发于头面部及颈部,出生后2~6个月,迅速生长,形成高出皮面呈草莓状柔软肿块。以后,经过1~2个月的静止期,肿瘤生长缓慢或停止。大多数毛细血管瘤在生后8~12个月进入消退期,一般在1年至1年半可自行消退。

8.海绵状血管瘤

好发于头面部皮肤,可累及口腔粘膜或骨、肝等。皮肤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皮下质软肿块,按压时如海绵一般,一般持续存在并有不断增大的倾向,须尽早手术治疗。

9.鲜红斑痣(葡萄酒斑)

好发于头面颈部,呈暗红的不规则色斑,不高出皮肤,指压易退色,可随人体长大而增大,大多终身存在,可采用激光治疗。

一般来说,血管瘤的自然过程要经过生长、静止、消退三个时期,据统计,91.9%的血管瘤可自然消退,消退后皮肤外观可恢复正常,因此切莫急于治疗。当然,有一些血管瘤是不会消退的,可终身存在。对这种血管瘤目前主张应当积极治疗,以免面积和体积不断增大,增加后期去除胎记的难度。

痣和斑有什么区别呢

痣是一种人类最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是由于黑素细胞数目增多引起的皮肤表现。根据痣细胞在皮肤内的位置不同,可将其分为交界痣、混合痣和皮内痣。交界痣的特点是扁平且沉积在真皮层与表皮层之间,皮内痣的特点是呈乳头瘤样、半球状且黑色素沉积在真皮层,混合痣的特点是略高起且兼有上述两种属性。

痣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皮肤和黏膜,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性的。它的形状为为扁平或略隆起的斑疹或斑丘疹,也可呈半球状、乳头瘤状或有蒂,表面光滑,可有或无毛发,数目可单一、数个至数十个。因痣细胞内色素种类及含量不同,痣可呈棕色、褐色、蓝黑色、黑色或黑褐色,无色素痣多呈皮色。

斑一般是由于体质不同或是人体在一些诱导因属下(如紫外线、内分泌紊乱等)形成的,其本质是人体黑色素基因变异或受损导致黑色素沉积在皮肤基底层。斑的形状不一,大小不定种类较多。相比之下,痣层次比较深,突起于皮肤,斑层次比较浅色比较淡。

皮肤病口服消炎药的效果好吗

①皮炎湿疹类;如放射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日光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虫咬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沙土皮炎;湿疹、疱疹样皮炎、口周皮炎、淤积性皮炎、稻田皮炎、药物性皮炎、化妆品皮炎

②病毒感染类:各种疣;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汗疱疹、麻疹、传染性红斑、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Kaposi水痘样疹、风疹、幼儿急疹、、;

③色素变化及斑痣类:

色素减少性皮肤病,如花斑癣(汗斑)、白色糠疹、白癜风、白化病、斑驳病等;

雀斑、紫癜、黑子、蜘蛛痣、黄褐斑、多形红斑(猫眼疮)、热激红斑、色素痣、太田痣、老年斑、晕痣、粘膜白斑、;

④真菌感染类:癣、灰指甲(甲癣)、手癣(鹅掌风)、猫癣、足癣、桃花癣、曲霉病、着色芽生菌病、隐球菌病、癣菌疹、头癣、体癣(股癣)、脚癣、叠瓦癣、念珠菌病

⑤皮肤肿瘤类:皮肤血管瘤、鳞状细胞癌、常见皮肤良性肿瘤、老年疣、神经纤维瘤、表皮痣、皮肤鳞状上皮癌、皮角、毛发上皮瘤、皮脂腺腺瘤、黑头刺痣、汗管瘤、皮肤纤维瘤、血管瘤、平滑肌瘤、皮肤转移性肿瘤、葡萄酒样痣、淋巴管瘤、皮肤骨瘤、恶性黑色素瘤、恶性雀斑样痣、蕈样霉菌病、皮肤癌、黑色素瘤、皮脂囊肿(粉瘤)、恶组、蕈样肉芽肿、湿疹样癌;

⑥寄生虫、昆虫、动物性皮肤病:皮肤黑热病、皮肤阿米巴病、皮肤包虫病、血吸虫病、皮肤肺吸虫病、钩虫皮炎、蜈蚣咬伤、蜘蛛螫伤、虱病、毒鱼刺伤、毒蛇咬伤、跳蚤叮咬、蜱螫伤、匐行疹、皮肤丝虫病、蜂螫伤、蝎螫伤、桑毛虫皮炎、隐翅虫皮炎、海蜇皮炎、蚊虫叮咬。

如何对色素痣进行正确诊断鉴别

色素痣来源于神经嵴前体细胞,是它们移行到表皮过程中偶然异常聚集而形成。色素痣是一种含有痣细胞的良性肿瘤,能产生黑色素,在诊断中需要与其他几种色素障碍性皮肤病进行鉴别。色素痣虽为良性肿瘤,但交界痣与混合痣都有恶变的可能,色素痣一旦恶变,其恶性程度极高,转移率也最快,而且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对于某些好发于交界痣部位的色素痣及有恶变征状的色素痣应及时切除。

色素痣诊断:

一、雀斑见于鼻、两颊、手背和躯干上部。皮损为淡黄色,黄褐色或褐色斑点,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如针尖至粒大小。斑点不融合。主要病理改变为基底细胞层的黑色素增多,而黑素细胞的数目不增加。

二、脂溢性角化病为扁平而境界清楚地斑片,表面光滑或呈乳头瘤状,可形成一层油脂性厚痂。毛囊角栓是重要特征之一,有时甚至很小的早期皮疹即已看得很清楚。

三、恶性黑素瘤常不对称,边界不清楚,边缘不光滑,颜色不均匀,发展迅速,容易破溃、出血,可形成不规则瘢痕,组织学显示痣细胞异型。

色素痣分类:

(1)皮内痣:最常见。好发于面部皮肤及发际,大小不一,大者可达数厘米,甚至累及半侧面颈部。隆起皮肤,有毛,淡棕色或淡黑色,边界清楚。由小痣细胞组成。痣细胞巢在上皮下结缔组织内(即位于真皮内)。痣细胞巢表面的上皮层正常。一般不发生癌变。

(2)交界痣:可由皮内痣演变而来,亦可独自发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婴幼儿多见。病变呈扁平状,棕黑色或蓝黑色,边界可清亦可不清。一般体积较小,多在数毫米以内。表面光滑无毛。可长期保持原状不变,少数可自行消退,较易发生恶变。由大痣细胞组成,痣细胞巢的一半在表皮的底层内,另一半在上皮下的浅层结缔组织,即真皮浅层内。有癌变可能。

(3)复合痣:儿童多见,病变大多微突出皮肤表面,少数呈乳头状瘤样改变,一般无毛,可随年龄增长,体积增大,颜色变深。复合痣中的交界痣部分可发生恶变。病理学特点为在痣细胞进入真皮的过程中,常同时有皮内痣和残留的交界痣,为皮内痣与交界痣的混合形式。

色素痣危害

极少部分色素痣会发生恶性改变,成为恶性黑色素瘤。有报道约50%的恶性黑色素瘤源于色素痣。色素痣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伴发症状、与颜色质地改变,必须警惕,尽早手术切除。出现以下临床改变,提示色素痣可能发生恶变:①疼痛、瘙痒;②体积增大或周围出现小的“卫星痣”;③颜色改变,深浅不一;④周围有炎症性红晕;⑤色素痣出现硬结或溃烂。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早期为皮肤色素痣,发生恶变时,原有的色素痣迅速增大、瘙痒,溃疡甚至破溃出血,色素加深,呈黑色或深褐色,边缘变得不规则,病变周围出血色素卫星小结。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呈蓝黑色,或无色(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病变生长较快,易出现溃疡,常伴出血。

黑色素瘤是怎么回事

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的症状很相似,恶性黑色瘤则有特殊的症兆。所有皮肤癌共有的症状就是变化,这是每个人必须注意的。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起初可能只是一些表面粗糙的小斑,比周围皮肤略红或略白;也可能是微小的肿块或一个很易出血、愈合缓慢或不能愈合的小溃疡。癌肿起始可能非常微小,像针尖般大小,如果不加治疗,癌细胞会扩散至周围组织;一旦癌细胞已扩散,治疗就比较困难,而且容易留下瘢痕。

被阳光晒伤的皮肤偶尔会出现带鳞屑的扁平微红斑块,称为光化性角化病,此病并非,但是可能变成癌。恶性黑色瘤是最危险的一种皮肤癌,症状通常是出现皮肤色斑、痣的颜色改变、出现新的痣,病变累及产生褐色色素和黑色色素的细胞。应该特别注意皮肤深色的斑、点或痣的变化,警觉新痣的形成、痣出血、新旧深色斑点形状和颜色的变化,如果发现上述症状中的任何一种,应立即就医,不要耽搁。及早治疗,恶性黑色瘤往往可以治愈;置之不理,则癌细胞会扩散至身体的其他部位,可能侵袭各重要器官。

专家介绍说,由于皮肤癌生长在体表,诊断的第一步是由皮肤科医生望诊。一位有经验的皮肤科医生只消用眼察看,就知道皮肤上的瘤是不是良性的。如果他怀疑是皮肤癌,会切下一小片组织送到化验室做显微镜检查。病理学家将确定细胞是不是癌性的。是的话,皮肤科医生将从许多方法中选择一种来切除肿瘤。

即使肿瘤并非癌性,医生仍可能将肿瘤切除,以防止肿瘤癌变。某些癌前皮肤病变可以用一种合有抗癌药物的皮肤乳剂来治疗。对付早期的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医生会用手术刀切除肿瘤,或用液氮冷冻切除。冷冻治疗利用低温杀死癌细胞,创口在几星期后愈合,仅留下少许瘢痕,有时甚至不留瘢痕。使用手术刀或一种称为刮器的外科器械做手术切除,会造成较明显的瘢痕,好处是医生可以检查切下来的组织,并且确定是否已把癌肿彻底切除。将癌肿切除之后,可立即对创口作电灼治疗,以杀死残留的癌细胞,同时封闭血管以止血。

肾黑色素瘤怎么治疗

黑色素瘤是起源于皮肤的色素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我们都知道,皮肤的常见肿瘤,我们可以看看这个图片。常见的有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占皮肤肿瘤中的比例不超过10%,但是由于皮肤肿瘤死亡的病人中,黑色素瘤所占的比例超过80%,它的恶性程度非常高。

而老百姓所说的痦子,实际上包括了好多的其它疾病在里面,有黑痣,也有黑色素瘤,可能还有一些病毒感染引起的疣这类的疾病。所以,痦子不是一个学术的语言。黑色素瘤都是由色素细胞演变来的。大多数黑色素瘤都是呈黑色的,但是也有一部分是无色素形的,就是没有黑颜色这个成份在内,出现一个胀块,病理检查也是报的黑色素瘤。

国内常见的黑色素瘤有这么几个种类:我们下面一个一个看一下。这是国外最常见的黑色素瘤的表现形,浅表扩散形的黑色素瘤,国外发病比例比较高,但是在国内比例不是特别高。

这种黑色素瘤常常是黑痣的基础上出现了刺激增生,然后恶化,恶变,引发了黑色素瘤。这种类型的黑色素瘤常常是分期比较早的。

什么样的黑痣会癌变

一般黑痣有如下改变者,就提示有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

1.杂色常为恶性病变的信号,雀斑型、表浅蔓延型恶性黑色素瘤,常在棕色或黑色中掺杂红色、白色或蓝色,其中蓝色更是一种不祥之兆。另外,结节型恶性黑色素瘤总是呈蓝黑或灰色。

2.边缘常参差不齐,呈锯齿状改变。

3.表面不光滑,一般很粗糙,并伴有鳞形或片状脱屑,有时有渗液或渗血。

皮肤肿瘤是指发生于皮内或皮下组织的新生物,种类很多,临床上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首先要求提高对恶性肿瘤的警惕性,注意觉察早期症状,严密观察。

<皮肤肿瘤自测>

4.周围皮肤可出现水肿,或丧失原有的光泽,变成白色、灰色。

5.局部常有发痒、灼痛或压痛,当黑痣继续发展成溃疡性病变时,会伴有渗液、出血,刺痛或灼痛感会更加明显。

6.黑痣周围会出现结节,或伴有区域淋巴结肿大,这些均为中晚期的表现。

引起恶性黑色素瘤的原因很多:有紫外线照射、结构不良痣恶变、遗传、外伤、内分泌异常及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减退等。

从普通黑痣演变为黑色素癌,有哪些征兆呢?倘若黑痣于短期内突然增大,迅速形成隆起的结节,而且颜色加深,就应提高警惕。黑痣不断向外扩展,其边界模糊,甚至出现伪足,扩展到一定程度时,发生乳头状增殖或破溃,形成小溃疡(常呈喷火口状),表面容易出血、渗液,或覆以血性结痂,其周围常出现黑色小点、黑晕或色素沉着的结节,黑痣附近的区域淋巴结常常肿大,可以摸到。与此同时,患者感到局部刺痒、灼热和疼痛不适。身上黑痣如果出现以上这些变化,应当立即就医,最好是取活组织做病理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

真假难辨的黑痣

黑痣类型多达20余种,最常见的是普通后天性色痣及先天性色痣。

普通后天性色痣几乎每人均有,一般发于儿童期,多在1~2岁时出现,但直至二十七八岁仍可出现少数新皮损。初发时有针尖至粟粒大小,逐渐增大,形成小于0.5厘米的棕色、褐色或黑色斑疹,多数逐渐隆起高于皮面,变成扁平或半球形的色素性丘疹。皮损色素均匀,表面光滑,边缘整齐。除面部外,至中年后皮损逐渐变软,体积变小,颜色变淡,乃至整个皮损完全消失。所以,老年人身上很少能见到黑痣。此种痣一般不易恶变,除美容需要外,可不必治疗。

易恶变的先天性痣应早切

先天性色痣指出生时即有的黑痣,发病率约1%。小的数毫米,大的覆盖躯体的大部分,一般将大于20厘米的称为先天性巨痣。先天性痣除大小不等外,形态也常多种多样,可为斑点、斑疹、丘疹、斑块、结节、乳头状瘤样或带蒂的丘疹。有的在大斑块基础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结节,边缘不规则,表面不光滑,色素不均匀,皮损还常带有粗壮的毛发。

我们曾对我院及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年的185名皮肤黑素瘤患者情况作了统计。其中,先天性小痣恶变的24人,占总数的13.0%;先天性巨痣恶变的3人,后天性痣恶变的1人,由于激光治疗导致恶变的3人。我们以往的研究已充分证明,先天性痣较后天性黑痣易恶变,应切除。先天性巨痣恶变发生较早,宜于出生后尽早切除;小的先天性痣恶变发生较晚,可于孩子能配合后切除。

黑痣≠良性黑素瘤

平时我们所说的黑痣,其实还不等于良性黑素细胞肿瘤。因为皮肤上很多黑色病变均可能被误称为黑痣,如黑子、脂溢性角化病、老年性黑子、日光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致命的黑素瘤等等,有的很难与黑痣相区别,即便是最有经验的皮肤科专家也可能出错。

我们曾统计过我院皮肤科5年以“黑痣”治疗的病例1024人。结果,病理检查符合黑痣诊断者870例,诊断不符的多达154例,分别为恶性黑素瘤及黑痣恶变、基底细胞癌、脂溢性角化病、表皮囊肿、皮肤纤维瘤。黑痣真假难辨,诊断困难,所以不管是不是真正的黑痣,都要加以重视,静观其变,必要时接受诊断、治疗。

治疗黑痣最好手术切除

黑痣恶变率其实很低,一般不必太担心。若需治疗,应手术切除并做病理检查,不可做冷冻、激光、药物腐蚀等治疗。其理由如下:

1.手术切除恢复快,不留疤,美容效果好;而激光、冷冻等对周围正常皮肤损伤重,恢复慢,常留疤痕。

2.冷冻、激光、药物腐蚀等治疗常不彻底,未除尽的痣细胞可因刺激出现恶变。

3.手术切除后可做病理检查,明确诊断,若发现问题可及时补救;而冷冻、激光、药物腐蚀等不能达到此目的。

4.早期的恶性黑素瘤肉眼看似黑痣,手术切除后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并采取补救措施。

一些黑痣如太田痣(眼周青褐色斑)、伊藤痣等几乎不发生恶变,现代的Q开关激光已能使其彻底治愈,而且不损伤正常皮肤,是现代激光医学最重要的进展之一。

此外,面部及体表各部位常见一些2~3毫米的黑斑点,一般也称之为黑痣,正确的叫法为黑子。此种黑斑点可随意用激光、药物腐蚀等彻底去除而不必顾虑。

如何预防恶性黑素瘤

皮肤中的黑素细胞增生形成良性肿瘤,就是黑痣;但如果形成恶性增生,即是致命的黑素瘤。如何预防黑素瘤呢?

首先,注意你身上的黑痣,特别是先天性色痣。若青春期后黑痣显著增大或在平的黑斑上出现突起的丘疹,或黑痣疼痛不适,或色素明显加深,或在痣周围出现红晕,都可能是黑痣恶变的征兆。

其次,要注意甲黑线,有一部分是甲母痣。若在30岁以后出现甲黑线,病理报告有黑素细胞增生,则黑素瘤的可能性极大。

第三,注意新发的黑斑,特别是足底的黑斑。足底黑斑不痛不痒,无伤大雅,其实常是最危险的“恐怖分子”。

此外,30岁以后很少出现新的黑痣(许多“黑痣”实际上是脂溢性角化病,俗称老年疣)。如果发现新的黑痣,且大小超过0.5厘米,就应特别注意,务必到大医院找有经验的皮肤科医生诊断,以排除黑素瘤。

总之,只要加以警惕,皮肤的恶性黑素瘤完全可以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致酿成严重后果。(杨杰松整理)

相关推荐

什么样的黑痣会癌变

1.杂色常为恶性病变的信号,雀斑型、表浅蔓延型恶性黑色素瘤,常在棕色或黑色中掺杂红色、白色或蓝色,其中蓝色更一种不祥之兆。另外,结节型恶性黑色素瘤总呈蓝黑或灰色。 2.边缘常参差不齐,呈锯齿状改变。 3.表面不光滑,一般很粗糙,并伴有鳞形或片状脱屑,有时有渗液或渗血。 皮肤肿瘤指发生于皮内或皮下组织的新生物,种类很多,临床上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首先要求提高对恶性肿瘤的警惕性,注意觉察早期症状,严密观察。 4.周围皮肤可出现水肿,或丧失原有的光泽,变成白色、灰色。 5.局部常有发痒、灼痛或压痛,当黑

什么色素沉着

色素沉着人体皮肤由于种种原因而致皮肤呈现不同颜色、不同范围及不同深浅的色素变化。就人体皮肤而言,具有两类色素:一类人体自身产生的色素,如存在于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 由于黑色素所在部位深浅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色调:在表皮则呈黑色或褐色,在真皮浅层则呈灰蓝色,在真皮深层则呈青色等。内源性色素还有脂色素、胆色素等。另一类为外源性的外来色素,如胡萝卜素)胡萝卜血症)、药物(如阿的平可致皮肤黄染等)和重金属(如砷、铋、银等沉着症)以及异物所致着色,如纹身、泥沙、铁渣、煤渣等在皮肤的沉着症等。 色素沉着

麻风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在鉴别诊断时必须掌握麻风病的皮损特点,皮损常伴有感觉障碍,周围神经干常呈粗大,瘤型麻风的损害中常检查出麻风菌。用这些特点与其它疾病鉴别时,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鉴别的。 需要鉴别的皮肤病:瘤型麻风应与皮肤黑热病、神经纤维瘤、斑秃、结节性黄色瘤、鱼鳞病、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结节性红斑、皮肌炎等鉴别:结核样型麻风应与肉样瘤、环状红斑、持久隆起性红斑、皮肤黑热病浅色斑型、环状肉芽肿、寻常性狼疮、体癣、远心性红斑等鉴别;未定类麻风应与白癜风、贫血痣、皮肤黑热病浅色斑型浅色斑型和花斑癣等鉴别:界线类麻风应与红斑性狼疮、

女生脸部皮肤色素沉着怎么办

脸上有色素沉着怎么办?什么色素沉着呢?皮肤色素沉着只一个症状,并不疾病的诊断名词。色素沉着可见于很多皮肤病,皮肤病学把以皮肤色素沉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统称为皮肤色素沉着过渡性疾病。该组疾病的发病机理不过乎黑素细胞数目增多或其活性增强。从病因上又可分为遗传性(雀斑)、内分泌性(黄褐斑)、代谢性(瑞尔黑变病)、药物性(固定药疹)、炎症性(晒斑)、肿瘤性(色痣)、物理性(摩擦黑变病)以及人工性(文身)等。以上除肿瘤性疾病系由黑素细胞数增多外,其他多为黑素细胞代谢异常所致。 脸上有色素沉着怎么办?皮肤色素沉着

初期黑色素瘤有什么症状

黑色素瘤在发病早期正常的皮肤会发生黑色素沉着,或者色素痣发生色素增多,黑色加深,继之病变损害不断扩大,硬度增加,伴有痒痛感觉。黑色素瘤的病损有的呈隆起、斑块及结节状,有的呈蕈状或菜花状。向皮下组织生长时则呈皮下结节或肿块型,向四周扩散者则出现星状黑斑或小结节。常见表现黑色素瘤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甚者以区域淋巴结肿大而就诊。到晚期由血流转移至肺、肝、骨、脑诸器官。 多数恶性黑色素瘤均起源于正常皮肤的黑素细胞,恶性黑色素瘤在儿童中很少见,但可源于出生即有的非常巨大的色素痣。晕痣通常会自行消失但在极少数病例会成

如何辨别黑痣与肿瘤

黑色素瘤与黑痣的区别 区别一:不对称性。普通痣两半对称的,而恶性黑色素瘤两半不对称。 区别二:边缘。普通痣的边缘光滑,与周围皮肤分界清楚,而恶性黑色素瘤边缘不整齐,成锯齿状改变。除此以外,表面粗糙伴鳞形或片状脱屑,有时还有渗液或渗血,病灶高于皮肤。 区别三:颜色。普通痣通常棕黄色、棕色或黑色,而恶性黑色素瘤会在棕黄色或棕褐色基础上掺杂粉红色、白色、蓝黑色。其中,蓝色最为常见,白色则提示肿瘤有自行性退变。结节型恶性黑色素瘤总呈蓝黑色或灰色。 区别四:直径。普通痣直径一般小于5毫米,而恶性黑色素瘤直径大

新生儿斑痣都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新生儿斑痣一种先天性的婴儿良性肿瘤,病患区皮肤呈淡红色或浅蓝色,常位于头顶中线后、颈部、骶部,偶尔见于眉间皮肤,出生时即存在,一般数月至1岁内逐渐自行消失,新生儿斑痣一般不需要治疗。 1、黑色斑痣:黑痣斑比较常见的,一般的黑痣没有什么关系,否需要根除主要看其生长的位。有些新生儿身上出现黑色的花纹,像大理石花纹或呈线条旋涡状,则常常合并有抽风和智力低下,当引起重视; 2、白色斑痣: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为色素脱失,一般表现为婴儿皮肤如见有少数几块白色的斑,呈椭圆形,或两头尖尖的形状,如伴有抽风,则以后多见有

老年斑的危害人哪些

老年斑常被称为“寿斑”,在皮肤医学上称为“老年性色素斑”,老年斑的症状表现一般多出现在面部、额头、背部、颈部、胸前等,有时候也可能出现在上肢等部位。 初现较多发生在45-55岁之间,多见于高龄老人。初起呈淡黄色或浅褐色的扁平丘疹,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界限清楚,表面呈颗粒状,大小在 1cm左右,以后缓慢增大,变厚,数目增多,颜色变深,呈褐色,甚至黑素疣状丘疹或斑块,表面常覆有油腻性鳞屑,通常难以自行消退。 1、表面溃烂出血; 2、色泽突然变深,伴有瘙痒、疼痛; 3、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老年斑类皮疹,且迅速

长痣饮食注意什么

芹菜、韭菜、香菜、红豆等容易感光的食物,吃多了在紫外线照射下容易产生痣;红萝卜、木瓜、柑橘、芒果等黄色素食物,吃多了容易产生肤色偏黄、暗沉的情形。一般而言,食物一般不会引起长痣。 痣,在医学上又称痣细胞痣、色素痣、黑素细胞痣或普通获得性黑色素细胞痣,不包括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痣为人类最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表皮、真皮内黑素细胞增多引起的皮肤表现。 痣常在两岁后开始出现。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皮肤和黏膜。皮损为扁平或略隆起的斑疹或斑丘疹,也可呈半球状、乳头瘤状或有蒂,表面光滑,可有或无毛发,数目可单一、数个

新生儿胎记的诊断

1、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就像一个充满了血的浅蓝色海绵组织。海绵状血管瘤通常出现在头部或颈部的皮下,如果海绵状血管瘤长得比较深,上面覆盖的皮肤看起来就没什么异样,并海绵状血管瘤会在青春期前消失。 2、蓝痣:蓝痣可以根据临床和病理作出诊断。需与色素痣、蒙古痣、太田痣、恶性黑素瘤鉴别。色素痣无特殊的蓝色。蒙古痣、太田痣皮损范围大,呈斑片状,无丘疹和结节,早年发病,蓝色,根据病理学的不同可与恶性黑素瘤鉴别。 3、暗红色斑:暗红色斑在婴儿刚出生时,颜色桃红色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它的颜色会发生变化,会越来越